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秋的遐想诗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21:25:35 初中作文
秋的遐想诗歌初中作文

篇一:古诗写意——秋

古诗写意——秋

古诗写意——秋

章校中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元·白朴

我以自然图景,拼出

一幅和谐人生的图画

让一滴鸿影

永远飘荡在心上......

——《读诗》·校中

原野无边。一团墨色的村庄,在落日的余光反照下,一如一头卧伏的老牛,剪影孤单,一片苍凉。霞云稀稀拉拉,那是一片夕阳的羽翼在努力地飘飞,长空一抹,落寞幽幽的轻伤。一支老树,怅然原野。枝头,坐着空寂,疲倦的叶子悄然飘落,虬曲的枝干伸向天空。

轻烟如梦着,挪出蛇行的步子,攀着暮色,喘息在片片凋零飘落的枯叶上。一粒鸦啼,凄凉野上,凝固出一点又一点的黝黑,于树上三三两两,好似暮日打出的一个又一个的顿号,让晚风阵阵生寒。

蓦然,一只大雁划过迷茫的暮天,一滴鸿影落地有声,一如轻拨的古筝,铮铮作响。就这样,一只翎羽,悠悠落在我的指间里。轻轻地握住,握住,握住那动人心魄的鸿影,那一瞬间的心灵闪烁,一股暖流便就激荡在我的眸子里。原来鸿的呐喊,总是在诉说着生命的密码;原来鸿的胸膛,总是在回荡着生命的雄壮。

胸腔打开了,情志顿生。我要远离萧瑟、寂寥,我要亲近明朗、清丽。孤村不再孤单。你看,远处一抹山青如黛,在夕照下舒展自如,深沉向往。老树不再生寒。这边,清瘦清瘦的一条河流,被风儿拧得柔韧绵长,彰显深邃绿色的光芒,水花飞溅,清澈透亮,漾起深深浅浅的歌谣。

河边,岸坡白草丛集,举着霜一样白的小穗,一支挨着一支,摇动一片银亮的暮光,令人遐想谷子的清香。何言萧瑟?一颗枫树倒影河水里,便把一方水波染红,那血色激情,在周身脉络中几尽妖冶,恣意流淌。眼前,菊花灿烂,在一处坡上弯曲寂静,伸展情致,那清新的言辞和情韵,正是生命的饱满芳香。

于是,我便将这个黄昏的梦推迟,以自然图景,拼出一幅和谐人生的图画,让一滴鸿影永远飘荡在心上......

篇二:秋日的诗行

秋日的诗行(经典诵读材料)

(甲)喜欢伴着春天的柔风细雨,让童年的梦想弥漫在万物萌生的季节。

(乙)喜欢享受夏天的丰茂葱郁,在草木繁盛中感怀激情燃烧的岁月。

(丙)喜欢体味冬天的圣洁纯白,在雪花飞舞中静静地凝视天外的精灵。

(合)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更迷恋于色彩斑斓的秋天,愿意将生命的夙愿融入秋天的诗行。

(齐)“村村篱落总新修,处处田畴(愁)尽有秋”。

(甲)思绪行走在凉爽的秋季,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驻足于蓝天碧水之间。

(乙)远眺,小村烟渺人家;近观,田野青黄交错。不经意间,一景一物,装点了世界,渲染了心田。

(丙)喜欢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醉人的景色蕴育着浓郁的秋色秋香,恍如一幅意境开阔的水彩画,浓浓淡淡归于秋日暖阳。

(齐)秋的意境深远,赋予了我们太多的遐想。南国的枫叶流丹,银杏洒金,北国的松翠菊黄,白桦辉映,都被“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描绘得淋漓尽致。雨中,无须撑伞,静静地漫步,那飞扬的雨丝,让漂泊的浪子思意漫长秋雨绵绵,有如烟的客愁,有如雾的梦乡,有感怀、有彻悟、有千百种托不起的心绪??

(甲)一滴水能映万里月,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望着落英满径的残叶,静静地思索着繁华落尽的清寂,恍若从壮怀激烈到垂暮之年,纵使落寞,却也清静。

(乙)落叶纷飞,化作春泥更护花,生命的流程也可以这般潇洒。一草一木,从繁华到静寂,每个瞬间都能给人带来无尽的感怀,每一种色彩都是大自然的神来之笔。

(丙)秋,让人感悟,让人释怀,而其真正的魅力在于它的成熟。

(齐)秋天的诗中弥漫着温暖的稻香,秋天的情感流溢着苦尽甘来的硕果,秋天的生活舞动着心灵旷达的永恒,秋天的意蕴谱写着人生阅历的篇章。

(合)秋,你在繁盛中表达大自然生生不息轮回,我在你的画卷中,深情地阅读着秋天的诗行??

篇三:中国散文诗歌欣赏练习

中国诗歌散文欣赏综合练习题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地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1.下面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

A.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B.鸿雁迁徙时行序整齐,符合中国人喜欢整齐划一的审美情趣,能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热忱。

C.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

D.鸿雁飞翔时,常汇集数十只、上百只,其阵容相当壮观,容易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2.下列古代咏雁诗词,属于“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一项是( )

A.列序横空,身世在云中,舞影动西风。云淡淡,月蒙蒙,身点破苍穹。

B.“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

C.“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雁飞高兮远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

B.中国古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蛟”,主要体现了古人的“亦刚亦柔”“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C.鸿雁列队飞翔时,“人”字形与“一”字形之间不断更替,动荡中呈现出鲜明的回旋往复之美。

D.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 行

李 白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1)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塑造形象的?请简要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空缺处的诗句。(诗歌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2)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3)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______________,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5)宫女如花满春殿,______________。(李白《越中览古》)

(6)______________,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散文部分)(6分)

(1)__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2)忧劳可以兴国,____________,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____________。(归有光《项脊轩志》)

(4)君看流水尚能西!____________。(苏轼《游沙湖》)

(5)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将高速铁路伸延到了国外,并开始越洋过海打造世界规模的高速铁路网,由此,一

种新的外交形式——“高铁外交”应运而生。

B.“一片甲骨惊天下”史上都具有深远意义。

C.英、美等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领域捷足先登,主导了国际话语权,不断对外输出本国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

D.国人在海外奢侈品店一掷千金的派头,近来并不少见,难怪一些国外媒体发出了“中国正在购买世界”的惊呼。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与这些可畏的后生相比,一些大家在翻译经典作品时态度却显得有些拘谨,他们对译稿改了又改,往往会把最初的文稿改得面目全非。

B.按照新课改精神,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根本,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不要越俎代庖。

C.点开省编办官方网的“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公开”专栏,48家省直机关及其下设机构的名称、5 000多名公务员姓名等信息昭然若揭。

D.在第三届“百姓大舞台”演唱决赛中,上一届获得三等奖的李大妈凭借出色发挥,终于一鸣惊人荣获省电视台戏曲演唱类节目的一等奖。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近日,公安部交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新交规在规范驾驶行为、减少交通违法、预防重大交通事故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已初步显现。

B.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字显示,全世界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高达600万,超过因艾滋病、结核、疟疾而死亡的人数之和。

C.各地公安机关要周密部署,科学谋划,积极主动服务,扎实推进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准备工作,今年内为所有持第一代身份证群众换发第二代身份证。

D.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的原因,是有规则和道理的。如《西游记》本身虽然也是对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某种创造性演绎,但它的细节早就经过读者和时间的千锤百炼,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标准。

10.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____________,一连好几天,____________,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____________。

①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

②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

③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

④我天天都在阳台上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

⑤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

⑥美丽如醇酒,越久越香浓

A.①③⑤

C.②③⑥ B.②③⑤ D.②④⑥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泰戈尔随笔一向以俊秀飘逸、意蕴丰厚著称。特别是由冰心先生翻译的《园丁集》,不仅字字珠玑,而且词约意丰。

B.发出领先世界水平的超级计算机。

C.就在贵州旱区,在简陋的教室里,传出一阵琅琅书声。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在一位教师的带领下,正目不斜视、聚精会神地学习。

D.我国将在2020年把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使其成为世界著名的度假天堂、首善之区。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记者日前从相关会议上获悉,明年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将进一步加大治理整顿力度,严打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坚决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B.唐代诗人魏万为了一睹诗仙的风采,从河南济源的王屋山出发,一路追赶偶像的足迹,历经半年,跋涉三千里,终于在广陵遇上大诗人。

C.因为有了幽默感,他们更善于与其他人沟通,即便表达了反对意见,别人也不会反感。

D.南京中央商场凭借丰富的商品、可靠的质量、合理的价格、周到的服务吸引了大量顾客,其中有20%是国际友人慕名前来。

1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毕竟太富有诗人气质了,禁不住__________,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__________,但他的五尺之躯__________,__________,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却容不了当权派 ⑥却不见容于当权派

⑦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⑧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②③⑤⑧

C.①④⑥⑧ B.①③⑥⑦ D.②④⑤⑦

14.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示例: 故乡是一头老牛,蹲在父亲老眼昏花的目光里;

故乡是一朵山菊,开在母亲饱经沧桑的皱纹里;

故乡是一首乡曲,响在牧童清脆嘹亮的柳笛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这则题为“选择”的短文,根据语段内容补充横线上的话,不超过40个字。(4分) 一个人在林子里打猎的时候,看见一只又老又瘸的狐狸。这个人很疑惑:这么一只羸弱不堪的狐狸怎么能生存下来呢?过了不久,他发现一只狮子叼着一大块肉从林子里走了出来。狮子自己吃了一点儿后,把剩下的肉都留给了狐狸。

这个人目睹了一切,大受启发:如果自己也像这只狐狸一样,上帝也不可能坐视不管的,又何必再为生计奔波劳碌呢?于是,他就在原地坐了下来,等待奇迹的发生。但时间一天天过去,什么奇迹也没有发生,这个人倒是因为长时间饥饿而越来越体力不支。当他已经虚弱得无法站立起来的时候,天空中终于传来了一个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近日,网友发帖称某公路边出现了“拒绝酒驾”的宣传标语,标语中被植

入某品牌白酒广告,被网友称为“最牛植入广告”,于是有人画了一幅漫画:

根据漫画内容,回答下列问题。(7分)

(1)为什么被称为“最牛植入广告”?(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你认可这样的广告吗?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7.请以某诗人或词人的名字为开头,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可增删个别词语。(4分) 杜甫的“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将牵挂演绎得感人肺腑;因为牵挂,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令人荡气回肠;“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将多少人的牵挂书写得缠绵悱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生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但当你回头的时候,在人生这条路上,你能否找到自己的脚印呢?也许很难。你会发现,当你走在没有人走过的地方,甚至是在泥泞之中行走时,才会留下深深的脚印。成功亦如此。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篇四:诗歌答案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8.【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答案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

9.【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作用。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黄科锋的补充】“涌”化静为动。“银”是比喻。

鉴赏: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南宋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2000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这首诗原题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描写了东山雪后阳光朗照的美丽景象。诗人在题目中用“最爱”二字,直接表达了自己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

第一句“只知逐胜忽忘寒”,写自己因为只顾着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寒冷,第二句“小立春风夕照间”写偶尔在春风中站立,在夕阳中放眼赏看美景。这两句写诗人不惧寒冷,寻觅美景,立于风中,在夕阳中欣赏美景的形象,把一个因爱美景而不顾寒冷的“痴人”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

第三句“最爱东山晴后雪”直言自己最喜爱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而第四句“软红光里涌银山”则为全诗最妙的景语,在春日的傍晚,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普照

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座座银山在向我涌来。其中“软”字写出白雪映照下的夕阳红光,是那么的柔和细微,赋予夕阳光芒以形象的触觉,写出了夕阳的无限美好。另一个“涌”字则把白雪覆盖的群山在夕阳之下闪耀光芒,在视觉上产生向自己涌动而来的动态感描绘出来,有化静为动的奇功。

【解析】李纲是邵武人,本词是本地作家的作品,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一些关键词并不难解题。第一小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可多元化,其中衬托的表现手法相当明显。第二小题考查的是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诗句通俗易懂,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考生只要抓住“空旷”“茅舍”“欢笑”等关键词,作者所蕴含的情感便昭然若揭。

【答案】(1)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2)示例: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闭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黄科锋的补充】第三、四句实际上从侧面描写了雪之寒、雪之大,所以才有“冰散响”和“蓑衣时振”,并由此衬托出钓翁的凝定。“图画若为工”是说这幅景象若绘成图画,一定要工笔细描才行,否则画不出箬笠之箬,蓑衣之蓑,玉花之玉。

【作者介绍】李纲(1083-1140),字伯纪,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宋高宗时,曾拜尚书右仆射(丞相),兼中书侍郎。

【注】①“江上雪”二句:化用柳宗元《江雪》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②箬,箬竹,竹子的一种。箬笠,用箬竹编制的斗笠。散,同霰,冰霰,小雪子。玉花,像白玉一样的雪花。③“图画”句:意谓此等雪景.图画怎能画出。若为:怎么能。这句说,若把这景象画出来,将是一幅绝妙的图画。④屿,小岛。鳊(biān),一种淡水鱼,肉味鲜美。缩鳊,缩着项的鳊鱼。鲫,鲫鱼,一种淡水鱼,肉味也很鲜美。

【赏析】这首词描写的是渔家生活。上片,写老渔翁在冰天雪地中垂钓。“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斗笠上只听见雪弹子敲打的声响,蓑衣上不时抖落堆积的雪花,这两句描写真实,生动,使人如身临其境,目睹耳闻,堪称一幅工笔画。下片写渔家乐。小岛上的竹篱茅舍是渔翁的家,他钓满一篓鳊鱼和鲫鱼归家后,听到的是一片儿童的欢笑。这首词,真实、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答案】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

秋的遐想诗歌

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答案】①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②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

【答案】(1)(4分)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4分)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答案 (1)①“塞”,充塞,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终南山充满天地之间的磅礴气势。②“生”,升起,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日月从终南山的山巅冉冉升起的景象。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终南山美景的喜爱和对世俗的厌倦之情。终南山环境优美,清幽宜人,让诗人流连陶醉。置身山中,使人正心平,产生远离尘世、超然物外之感。

答案 (1)“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纳”字展开想象,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

(2)这首诗写了清静的夏日村落,乡村中的疏朗的月影,嘈嘈的溪声,表现出诗人喜爱乡村生活,追求清闲(清净、安宁)的心境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或抒发诗人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情怀)。

(1)(4分)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出“思”、“信”两字作用的.给2分;答出使全诗富于变化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答案】(2)(4分)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采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出构成对比的,给2分:能简要分析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借助注释,准确把握。

【鉴赏】

这是一首以落叶为描写对象的咏物诗。首联通过视觉描写展现了落叶翻飞的情景:一场秋雨过后,庄稼已经收割了,闲置着的田地显得格外空旷,只见深红色的落叶脱离树干,层层叠叠地在半空里飞舞。颔联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落叶的心理活动:落叶思绪翻飞,一心向往着春日,哪里肯相信自己在凭借秋风而飞舞呢。颈联描写落叶飘零的动态情景:有的翻飞着随流水而去,有的在暮色苍茫的河边盲目地飘荡。尾联直抒胸臆,说自己要像青松那样傲然挺立,四季常青,而不做落叶,随风飘荡,任意东西。

“落叶”是古诗中常常吟咏的意象。老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而修睦的《落叶》托物寄思,表达了对落叶的感慨和思考。开篇从“雨过”着笔,转向“重重落叶”,以“重重”言落叶之多,给人以“无边萧萧下”的强烈感受;“红”,突出其色彩之艳丽。但在秋雨潇潇,秋风渐紧的背景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木叶,其命运令人担忧。是为实写。颔联从眼前景,转向写“虚”,回想春日之际,绿叶吐翠,葱茏蓬勃,那时哪里想到会有秋风会降临,让叶子飘零,惹人伤怀?由实而虚,有转折,有对比,笔法腾挪,拓宽了描写的视野,引人遐想。

“落叶”是古诗中常常吟咏的意象老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而修睦的《落叶》托物寄思,表达了对落叶的感慨和思考

开篇从“雨过”着笔,转向“重重落叶”,以“重重”言落叶之多,给人以“无边萧萧下”的强烈感受;“红”,突出其色彩之艳丽但在秋雨潇潇,秋风渐紧的背景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木叶,其命运令人担忧是为实写

颔联从眼前景,转向写“虚”,回想春日之际,绿叶吐翠,葱茏蓬勃,那时哪里想到会有秋风会降临,让叶子飘零,惹人伤怀?由实而虚,有转折,有对比,笔法腾挪,拓宽了描写的视野,引人遐想

颈联继续回到写落叶:落叶或随流水而逝,或在暮色苍茫中在河边的上空飘零,一个“乱”字耐人寻味秋风中“乱”舞于空中的落叶,岂能不让人心情也“乱”?世事变迁,人生无常,有时和“落叶”何异!

尾联诗人再次转折,将“落叶”和“松”对比,落叶飘零,而青松挺且直,面对秋风甚至寒冬,而依然翠绿如常!

诗歌写物图貌,用笔灵活多变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视角写秋雨之后的落叶,为实写;第二联从“落叶”的视角着笔,有浓郁的主观色彩, “翻思”、“肯信”及“只应”二句的议论抒情,均为虚笔视角、笔法的变化,使诗歌变化多姿,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值得借鉴。

【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咏写重点。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

【解析】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选项ABC写的都是真实的花香,因此全部排除。 【解析】本题在题干要求里需要答出两层次要点:1,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内容;2,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考生须答全两个层次,并且注意语言文字的流畅表述和层次感。字数需要达到要求。

【答案示例】《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两句状写山岳之景,写出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到不同的山脉之形,是写景;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则写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道理,是写理。作者由山岳的不同形态想到视角决定视野,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视角下会全然不同,进而联系到人的“不识庐山真面目”是因为身在山中,表达出“当局者迷”的道理。诗中的景与理有相似之处,类比的联系,由景物的特点而升发出理的智慧,从赏景的层面向上走,升华出一种为人处世之道,闪烁着人类理性的光辉。由景及理,正是这样一种由景类比、联系到理的写法。

篇五:追月诗词

《追月》

1、歌曲《虫儿飞》:

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 天上的星星流泪,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风吹,冷风吹,只要有你陪。 母子对话:

(儿):妈妈,你看,今晚的月亮多美啊!

(妈):是啊,古往今来,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第一篇《凝月遐想》

诗歌《古朗月行》:

(女):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白云端。

(合):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第二篇《赏月听风》

秋日雨后的山林,是那样静谧,银色的月光仿佛瀑布般一泻千里。

诗歌<山居秋暝>:

(女):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合):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第三篇《寄月思乡》

1、合唱歌曲:《静夜思》

2、(男):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合):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第四篇《望月励志》

(男):我飞上太空啦!我飞上太空啦!

(男):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今天,我们中国人不仅解决了蜀道之难,更让九天揽月的梦想成为现实。

(女):凌凌壮志怀心中,浩荡乾坤担肩上。

(合):昂首挺胸中国人,扬眉吐气世界风。

昂首挺胸中国人,扬眉吐气世界风。

美文《少年中国说》:

(男):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女):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合):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男):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女):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男女):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合):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