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沙和尚性格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3:54:44 作文素材
篇一:《西游记》中沙僧性格特征分析论文
《西游记》中沙僧的性格特征的分析
在对沙僧的评价上,研究者最突出的倾向是认为沙僧是一个只知一味恭顺、奴化倾向严重的人,[1]或者认为压实毫无个性的人物,是有着中华民族普通民众优秀品质又有奴性的人物。[2]而我个人认为沙和尚比较憨厚,忠心耿耿,从电视剧里他喊“大师兄”那种厚重的声音和真诚的眼神可以看出来。
《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中数沙僧最不起眼,论资排辈,他居于老末。作者吴承恩构思主要人物形象体系,将他安设在取经队伍的次要位置上,用墨量少而色淡。不过,只要我们挣脱惯性思维的桎梏、立足于整体角度去深掘其形象内涵,即可发现,沙僧形象决非可有可无,他不仅是一个血肉饱满、具有个性的典型人物,而且还是《西游记》主要人物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
虽然与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突出的性格特征相比,沙僧的性格显得不那么鲜明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其实不然,仔细研究,你会发现沙和尚也有着他独特的个性。说到他的独特,主要是由于沙僧性格有着两面性,即既有受人肯定的一面,又有受批判一面。
1.自觉的赎罪意识
沙僧本来是能够在天宫稳做卷帘大将的,只因失手打碎玻璃盏这个偶然性的失误,便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因此,观音菩萨劝他跟取经人当个徒弟,他当即表“愿阪正果”。西天路上,悟空动不动便神采飞扬地宣扬自己大闹天宫的神韵风采,八戒动不动便分行李散伙,甚至唐僧也常常表现出乡关之思,只有沙僧一心一意西天取
经,希望以此赎清自己打碎玻璃盏的罪过。
2.驯顺服从,明哲保身
比起悟空的大闹天宫和八戒的调戏嫦娥,沙僧失手打碎玻璃盏不算什么罪过,可他受的苦难却最多。但他却连一点抗争的念头也没有,只是默默忍受。西天路上,他不像悟空、八戒那样骂唐僧“脓包”、“罢软”,而是处处对唐僧表现出最大的顺和忠诚。沙僧对取经集团内部矛盾曾起到调解作用,促进了取经集团的团结,但当矛盾激化的时候,却又常常缄口不言,明哲保身。唐僧数次念《紧箍咒》,沙僧除了在号山“苦劝”过一次外,其余都是“唯师是尊”。五圣成真,八戒被授为净坛使者,还当面表示不满,可是,沙僧仅仅被授予金身罗汉,却默默接受,没有丝毫争辩的意思。
3.任劳任怨,埋头苦干
沙僧一直是踏踏实实,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象悟空那样好名,也不象八戒那样具有不泯的贪欲。他最直接的责任是照顾唐僧的起居生活,“登山牵马”。这些事情显得琐碎平凡,但沙僧都将其处理得有条不紊,并且还时常帮助八戒挑担。遇到妖魔鬼怪时,他一般都是看守行李、马匹,但一旦直接参加战斗,就绝不象八戒那样临阵脱逃。“四圣试禅心”时,唐僧要他留下招赘,他表示“宁死也要往西天去,决不干此欺心事”。所以,八戒常常说自己“老实”,“若论老实,象师兄就摆一队,也不如我”。而实际上,取经队伍真正的老实人却是沙僧。
4.秉性善良
唐僧虽然也十分善良,但他的善良多表现为是非不分,人妖不辨,总给人做作的感觉,只有沙僧的善良,才是发自性情的真情实感。八戒贪色,做了一夜“绷巴吊拷女婿”,“沙僧见了,老大不忍,放了行李,上前解了绳索救下”。悟空被三昧真火烧得火气攻心,是沙僧跳进水中救出悟空。见到悟空“浑身上下冷如冰”,他便不由得“满眼垂泪”,痛哭失声。九头狮子精拷打悟空,“沙僧见打得多了,甚不过意道我替他打百十下罢。”,唐僧被妖怪变成了猛虎,又受到悟空的“揭挑”,是沙僧“近前跪下”,恳请悟空“万望救他一救”。黄袍怪揪着百花羞来到被捉的沙僧面前对质,沙僧不顾自己生命危险,毅然替百花羞圆谎。这种出自内心的或者说是潜意识的善良,又和他的老实密不可分。
5.稳重踏实,细心周全
5.1 沙僧是稳重踏实的。沙僧不像孙悟空那样急躁冒失,也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做。他一直都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在漫长的取经路上,沙僧最大的职责就是照顾唐僧,牵马挑担,这些事情平凡琐碎,可沙僧做得很好,任劳任怨,遇到妖魔鬼怪,照看行李马匹,保护唐僧,一旦参加战斗,也是虎虎生威,取经路上,无数次得艰难险阻,惟有沙僧一心一意坚持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从不轻言放弃。在《西游记》“四圣试禅心”这一回中唐僧要沙僧留下来招赘,沙僧就是这样表示的,“宁死也要往西天去,决不干欺心之事。”所以,取经队伍中,沙僧扮演的是一个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老黄牛”式的角色。
5.2 沙僧的细心周全的。在唐僧被六耳猕猴打晕时,沙僧是先把被打晕的唐僧安排妥当才去寻找凶手的。而在第九十九回师徒取得无字经时,也是沙僧最先发现书中“并无无半点字迹”,这一切都体现了沙僧细心周全的性格特点。
6.世故但不圆滑
沙僧曾经做过卷帘大将,见过世面,故说话做事都十分得体。悟空要和红孩儿认亲,沙僧就说“哥啊,常言道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哩。你与他相别五六百年,又不曾往还杯酒,又没有个节礼相邀,他那里与你认甚么亲耶”[3]。红孩儿三昧真火厉害,是沙僧提醒悟空“以相生相克”的道理,用水来灭火。八戒、沙僧疏于防守,地涌夫人趁机掳去了唐僧,气得悟空大嚷大叫要打死二人。面对悟空的怒火,八戒“慌得走也没路”,“沙僧却是个灵山大将,见得事多,就软款温存,近前跪下”,说道“无我两个,真是单不线,孤掌难鸣。兄啊,这行囊马匹,谁与看顾宁学管鲍分金,休仿孙庞斗智。自古道,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须教父子兵。”[3]一席话平息了悟空的火气。
结语
沙僧的身上有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稳重,任劳任怨、细心周到,却也存在着国民的劣根性——世故圆滑、逆来顺受,不懂反抗。他的存在调和了集团内部矛盾保证了取经集团可以顺利取得真经。所以说沙僧的存在无论从结构设计、情节内容还是人物形象上都起到了完善《西游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伍林光.美德与奴性的结合[j].娄底师专学报,2004年第4期.
[2] 曹炳建.封建时代普通民众的人格写照——《西游记》沙僧形象新论[j].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第1期.
[3] 吴承恩.《西游记》[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5.
篇二:西游记沙僧人物性格分析
读西游记浅议沙僧
----沙僧存在的意义
看过不同版本《西游记》的人,大都对剧中性格鲜明、活灵活现的神仙或妖魔鬼怪印象深刻。却唯独对沙僧这位也应该有较重分量的角色印象有些淡漠,再怎么说沙僧也是二号主角啊,难道沙僧行事就低调到无从记起吗?沙僧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他真的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吗?现在就来分析一下沙僧的意义
首先,我们看到沙僧的主要工作是用来挑行李,当孙悟空与猪八戒不在时看行李和师傅。但其实我们注意到在唐僧收沙僧为弟子之前,就算只有孙、猪二人,这些事也都可以完成,猪八戒挑担,孙悟空化斋时猪八戒守护师傅,只不过沙僧的出现减轻了猪八戒的负担。但是我们不要忘了猪八戒好吃懒做的习性,取经之路漫长而又艰辛,如若一直让猪八戒挑行李,那他一定会反抗,很可能会导致最后不能到西天取到真经。
而且,沙僧并非我们认为的那样毫无思想可言。自从取经开始,他只出勤不出力,很少发表意见,只是听师父和师兄的,所以就没什么功果,最后封他做了金身罗汉,是三个徒弟中级别最低的,但是,他也是得了正果,而且投入最少,却获得了一样的回报,只不过级别稍低而已。从投入与回报的比例看,投入的很少,回报率却很高。他是跟着取经团队受益的,这就是团队精神。从外部环境看,取经团队允许有人混日子。这就是沙僧成功的秘诀。 再次,当唐僧师徒三人之间发生矛盾时沙僧总是很理智的在旁边劝解的那一个,如果没有沙僧,孙悟空、猪八戒、唐僧三人间的矛盾会激化,一个没有团结的团队是无法取得胜利的。而沙僧存在的意义就是维系团队之间的和睦,他就是一个螺丝,将不同的零件栓在一起。所以沙僧并非是为了搬运行李而存在的可有可无的角色,相反,他是一个关键的人物,没有他,是不可取到真经的。
另外,在网上还流行着另一种说法:沙僧是安插在唐三藏身边的佛祖卧底:主要任务是暗中观察唐三藏对于西行的坚定性和抵挡诱惑、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么一来,沙僧的低调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对其卧底身份的掩盖。关于他很少的描写中一些细节也变得有所嚼劲: 疑点1 :途径女儿国,沙僧没有和唐三藏与猪八戒一同喝子母河的水,难道他就不渴吗?难道他能和孙悟空一样翻个跟头就能到九霄云外去喝琼浆玉液吗?!肯定不是,显然他知道了喝子母河水也是九九八十一难的一项内容,自己没有必要掺合其中。
疑点2 :每次被妖怪抓住,即将面对上蒸笼、下油锅的命运时,不说猪八戒,就连一向以镇定自若自居的唐三藏都大惊失色狂喊“悟空救命”,可是沙僧却不慌不忙地安慰他们说“师兄会有办法的”,显然他知道结果,并确定这只是一项考验内容而已。
疑点3 :曾经有几回,遇到挫折时猪八戒都曾提议散伙回家抱老婆,就连(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西游记沙和尚性格)最忠实的孙悟空也曾被唐三藏逼迫到要散伙回家,但是沙僧却一直做“好好先生”,装出任劳任怨的样子,一边安抚两位师兄,一边给唐三藏做工作,显然沙僧不想西行之路半途而废,不愿意自己高升的机会白白溜走。
疑点4 :孙悟空是大闹天宫,被贬成为唐三藏的保镖;猪八戒是调戏嫦娥才被贬(有王母娘娘在,玉皇大帝就算有那个贼心,也没那个贼胆);沙僧原是天宫的卷帘大将,由于
打翻琉璃盏,被贬下界;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沙僧被贬的理由最为牵强,显然是有内幕。
其实佛祖派老沙当一名卧底也无可厚非,也算是
上级考察年轻干部的重要举措之一,佛祖安排了九九
八十一难,但是困难和艰辛并不是考察干部的全部内
容,年轻干部抵住诱惑的定力强弱也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唐僧这样从没出过远门,没见过外面花花世界的
小年轻来讲,双重考察显得更为重要,沙僧也是完成
了自己分内应该完成的工作而已。
金融危机之下,不少女白领将心目中的形象代言
人选为沙僧,认为他不仅是好员工,而且是最具潜质
的好老公,好父亲,是典型的经济适用型男。可见沙
僧并非没有思想的可有可无的角色,而是一个有智慧、
极具思想的懂得用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好的结果的智
者。
篇三:《西游记》中沙僧形象浅析
目 录
摘 要???????????????????????????????1
一、沙僧的典型性格特点???????????????????????1
(一)任劳任怨、勤恳敬业???????????????????????1
(二)秉性善良、情深义重??????????????????????1
(三)精明世故, 逆来顺受??????????????????????2
(四)驯顺服从、奴性人格??????????????????????3
(五)人云亦云、明哲保身??????????????????????4
二、沙僧在取经团队中的重要作用???????????????????5
(一)沙僧在取经队伍中起着后勤保障的作用??????????????5
(二)沙僧是取经队伍的调和剂,调和了各方的矛盾???????????5
三、小结??????????????????????????????6 参考文献??????????????????????????????7 后记????????????????????????????????8
1
真正的智者——《西游记》中沙僧性格浅析
唐剑红
内容摘要:《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中数沙僧最不起眼,论资排辈,他居于老末。作者吴承恩构思主要人物形象体系,将他安设在取经队伍的次要位置上,用墨量少而色淡。不过,只要我们挣脱惯性思维的桎梏、立足于整体角度去深掘其形象内涵,即可发现,沙僧形象决非可有可无,他不仅是一个血肉饱满、具有个性的典型人物,而且还是《西游记》主要人物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他老实善良、埋头苦干、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同时,他又循规蹈矩、驯顺服从、明哲保身。这一形象体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表现了农耕文明背景下普通民众的精神特质,同时也体现了当今社会中那些人云亦云的现象。
关键词: 沙僧 任劳任怨 默默奉献 明哲保身
一、沙僧的性格特点
沙僧在《西游记》这个享有盛名的取经团队中,本领一般、修行一般、长相一般、性格也一般。但正因为这一个个“一般”,他身上的劳苦大众的特点才更为突出、明显。他秉性善良、埋头苦干、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勤勤恳恳、忠于职守,也正是这些美德,才使得沙僧成为《西游记》中的无名英雄。
(一)任劳任怨、勤恳敬业
正如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曲中所唱的“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沙僧就是这样肩挑着担子,走过“山一程,水一程”,不知走过多少个春夏秋冬。甚至他肩上的担子已经成为了他的标识。尽管如此,但沙僧对此从来没有过一句怨言。不仅如此,他还兼任了团队中打杂这一角色。除去“担担子”这一本职工作,他在没人化斋的时候要去化斋,在猪八戒探路久不回的时候要去找人,在两个师兄都有事的时候要用生命保护师傅,也许这些都只是偶尔的情况,但不可否认,它们都曾真真切切的发生过。沙僧不像猪八戒那样,有点事就尽量的偷懒,实在不能偷懒时嘴上也要念一大通,啰嗦个没完没了。他也不会像孙悟空那样,做事高调出场、风风火火。即使是如唐僧般的人物,在孙、猪二人争论由谁去化斋时,也会抱怨几句。但沙僧却从来没有过一句抱怨之词,没发过一次牢骚。如此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沙僧,不是劳苦大众的化身吗?
(二)秉性善良、情深义重
1
唐僧十分善良,这几乎是所有人公认的事实,但他的善良多表现为是非不分,人妖难辨。只有沙僧的善良,才是发自性情的真情实感。悟空被三昧真火烧得火气攻心,
①是沙僧跳进水中,救出悟空;见到悟空“浑身上下冷如冰”,他便不由得“满眼垂泪”,
②痛哭失声。九头狮子精拷打悟空,“沙僧见打得多了,甚不过意,道:‘我替他打百十下罢。’”③唐僧被妖怪变成了猛虎,又受到悟空的“揭挑”,是沙僧“近前跪下”,恳请悟空“万望救他一救”④黄袍怪揪着百花羞来到被捉的沙僧面前对质,沙僧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毅然替百花羞圆谎。这种出自内心的或者说是潜意识的善良,又和他的老实密不可分。
取经队伍中,沙僧最关心也最敬佩的人是唐僧。在他看来,唐僧的一言一行都堪为佛教信仰的楷模。更为重要的是,正是由于唐僧将其从罪孽深重的流沙河中救了出来,才有他日后的皈依佛门,修成正果。取经途中,他对唐僧忠心耿耿,嘘寒问暖。无时无刻不把师父放在心上。每到一处地方,唐僧要下马来休息,他总是毕恭毕敬地搀扶师父下马;每当唐僧饥渴难耐时,又总是他细心将茶水端上。完全是一个忠实老仆人的形象。在小说第八十六回,隐雾山的豹精用计骗了唐僧,八戒将妖洞之门打破。妖精抛出一截树根做成的假唐僧头,被悟空识破。紧接着又抛出个真人头,骗过了悟空师兄弟,三人齐声大哭。悟空、八戒报仇归来,到“唐僧”坟头,“见沙僧还在哭呢”⑤虽只是短短的一句话,却由此可见沙僧对师父真情一片。此外,沙僧对唐僧的性情了如指掌。小说第七十二回,唐僧见春光明媚,又道路平坦,意欲亲自去村子里化一回斋,悟空、八戒坚决反对,只有沙僧充分理解唐僧想自我表现一下的心意,因而,不仅不阻拦,反而劝说悟空与八戒道:“师兄,不必多讲,师父的心性如此,不必违拗。若恼了他,就是化斋来,他也不吃。”⑥沙僧对唐僧的心性知道得很清楚,但为照顾师父的面子,他没多说,真可谓唐僧的知音。正因如此,唐僧在取经路上对悟空念紧箍咒,骂八戒“呆子”、“夯货”,却从来未数说过沙僧。
(三)精明世故、逆来顺受
沙僧个性中稳重踏实、细心周全等性格是受人肯定的一面,同时他又是精明世故,逆来顺受的,这一面在其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
首先 沙僧是精明世故的。在《西游记》第四十回,孙悟空要与红孩儿认亲,沙僧笑到:“哥啊,常言道: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哩。你与他相别:五六百年,又不曾往返杯酒,又没有个节礼相邀,他哪里与你认什么亲耶?”⑦结果,果真如沙僧所
2
言,红孩儿压根儿不买孙悟空的账。又如小说第六十三回,沙僧向祭赛国国王吹嘘悟空、八戒的本事:“不瞒陛下说,我大师兄乃齐天大圣皈依。他曾大闹天宫,使一条金箍棒,十万天兵,无一对手。只闹得太上老君害怕,玉皇大帝心惊。我二师兄乃天蓬元帅果正。他曾掌管天河八万水兵大众,唯我弟子无法力,乃卷帘大将受戒”⑧而事实上,沙僧的本事虽不及悟空,但较之猪八戒,则不相上下。他当着两位师兄的面,对他们极尽赞美之能事,自然令两位好名的师兄内心极为受用,而对自己则不置一词,其实是一种自谦的表现。
沙僧的精明之处还表现在他对时局形势的判断准确,沙僧在小说中第一次亮相,大战流沙河,在流沙河岸上,八戒同沙僧大战二十回合,不分胜负,旁观的孙悟空看到这种斗杀场面,恨得“咬牙切齿,擦掌磨拳,抡起铁棒,往那怪着头一下,那怪急转身,慌忙躲走,径钻流沙河里”⑨沙僧对自己的实力有自知之明,同实力相差无几的八戒他敢大打出手,见到实力远高于自己的悟空,却立即躲避,能打就打,打不赢就溜,任凭悟空、八戒在岸上百般辱骂,他就是不上当,弄得实力超强的悟空干着急却束手无策。第四十一回,悟空大战红孩儿,让红孩儿的烟火熏得大败回来。这时,沙僧便建议以“相生相克”取胜,悟空遂往东洋大海求借龙兵,希望以水灭火,谁知凡水灭不了三昧真火,沙僧又建议悟空去求观音菩萨,终于降伏红孩儿。
其次,沙僧是逆来顺受,不会反抗。在第一百回沙僧取得正果,被封为金身罗汉,居于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之后。虽然,猪八戒叫嚣着表达自己的不满。但是,沙僧只是默默地领受,这是因为他已经习惯了逆来顺受。他会安慰自己,觉得自己不如孙悟空来得神通广大,也不似唐僧是注定成佛,对取经的贡献也不比猪八戒来得突出。
(四)驯顺服从、奴性人格
《西游记》中的沙僧虽然名为“卷帘大将”,但那只不过是皇家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所以连卷帘人也要封以将军之名。他虽然曾自我夸耀说:“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上,往来护驾我当先,出入随朝余在上。”⑩但实际身份却相当低微,以至于虽然参加过蟠桃大会,却没有一般神仙吃蟠桃的份,只能在一旁为玉皇大帝执玻璃盏。在五庄观,他一见到人参果便即认得,悟空问起原因,他回答说:“小弟虽不曾吃,但旧时做卷帘大将,扶侍鸾舆赴蟠桃宴,尝见海外诸仙将此果与王母上寿。见便曾见,却未曾吃。”?可见,他的职责仅仅是“扶侍鸾舆”而已,是玉帝手下的侍臣,实际上就是奴仆。
3
沙僧的奴性人格,当然是奴隶文化薰陶的结果。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沙僧的这种性格,在中国古代民众之中又是极具代表性的。换句话说,奴性人格不仅仅是奴隶的主体人格,也是我们民族性格的一个突出表现。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就对奴性有客观描述,并称之为国民劣根性。因此,沙僧形象实际上有着更为广阔的典型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视野便不能仅仅局限在奴隶文化这个层面,而应该深入到民族文化的更深层次,探讨其性格形成的社会的和历史的原因。笔者认为,形成国人也是沙僧奴性人格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农耕文明背景下的宗法制度,以及建立于其上的君主专制制度,与其身世背景是分不开的。他原是凡人,后遇见真人,受到帮助,历尽千辛万苦修满“三千功德”,方才“见天颜”,“受封卷帘大将”。这得来不易的荣誉他当然十分珍惜,却没料到会因失手打破琉璃盏而被贬下天庭。比起猪八戒的调戏嫦娥,孙悟空的大闹天宫,沙僧只是犯了点小错,但他所受的苦难,却是最多的。对此,他认为是理所当然,并且毫无怨言,默默承受。这是由于他清楚地明白自己的身份:原为凡人,即使成仙做了卷帘大将,也不过就是个玉皇大帝的奴仆。
(五)人云亦云、明哲保身
在沙僧奴性之中,又隐藏着更为世故圆滑的国民劣根性。沙僧在取经团队中自始至终几乎从未发表过自己的任何言论,也从未对任何事情做出过评判。与猪八戒因妖精掳走师父之后的抱怨,及孙悟空举棍便打的行为相较,沙僧表现出来的却是一副淡定从容的神态,这并不是因为他不担心唐僧的安危,而是他确信天塌下来有一个神通广大的大师兄顶,遇到困难时面不改色心不跳,每次被妖精抓住,即将面对上蒸笼、下油锅的命运时,不说猪八戒,就连一向以镇定自若自居的唐三藏都大惊失色,狂喊“悟空救命”,可是,沙僧却不慌不忙地安慰他们说“师兄会有办法的”。突想起如今职场上的种种现象,想尽一切办法在领导面前表现的职员,多数情况下会遭到上级的厌恶,甚至下级的嫉妒,可是,那种默默无闻的职工虽然不起眼,但是他们永远都不会被批评,他们会跟随别人的意见而从不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主见,而是唯命是从,正如第七十二回有集中描写道:正值春光明媚,前面是小桥,流水,人家。唐僧道:“平日间一望无边无际,你们没远没近的去化斋,今日人家逼近,可以叫应,也让我去化一个来。”?不言而喻,这是唐僧的豪兴,且情出于一种上级对下级的慰抚。可孙悟空却不同意,说:“你要吃斋,我自去化。俗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岂有为弟子者高坐,教师父去化斋之理。”?猪八戒也不赞成,说:“古书
4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