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万里长城嘉峪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1:28:34 字数作文
万里长城嘉峪关字数作文

篇一:试评嘉峪关长城的积极作用

《试评嘉峪关长城的积极作用》

殷燕 嘉峪关市总工会

文 摘: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人类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它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深刻的历史内涵。嘉峪关长城反映了古代军事家深谋远虑的军事思想,折射出东亚文明发祥地光辉灿烂的文化,即一个优秀的民族所具备的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对牧业文明的优势地位,以及对民族融合的巨大推动作用。 关 键 词:长城 文化 融合 文明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历时168年,于1540年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边纪略》所记:?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它由:内城、瓮城、罗城、城壕及三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高台楼阁建筑和城壕、长城峰台等组成。内城是关城的主体和中心,其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内城东西二门外,都有瓮城回护,面积各有500余平方米。瓮城门均向南开,西瓮城西面,筑有罗城,罗城城墙正中面西设关门,门楣上题?嘉峪关?三字。关城内现有的建筑主要有游击将军府、官井、关帝庙、戏台和文昌阁。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因有万里长城西起点--天下雄关嘉峪关而得名。?嘉峪?意为?美好的 山谷?,

市域南靠祁连山,北倚马鬃山,东接酒泉盆地,西为平坦的戈壁,地处走廊西段最窄处。

一、长城的文化作用

北边的游牧民族刚迈进奴隶社会门槛时,中原王朝已进入了封建社会,游牧民族纷纷南下,挥戈跃马在中原地区掠夺先进的文化以补充和发展自己,大批被掠去的奴隶,其中有一部分是拥有先进中原文化的学者,他们将中原先进的文化传向遥远的荒漠和草原,同时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自然而然的也传到了边地和中原。先进的文化同化了落后的文化,加速了牧业各族社会形态的更迭,使他们刚刚披上奴隶社会的外衣,就跨入了封建社会,成为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形成并迅速崛起的重要基础。长城,既是文化主渠道推移的结果,又是保护这些文化主渠道的一个人工屏障。长城之内,是经历数百年由牧业转为半牧半农,进而以农业为主的农业文化区;而其外侧,尚是农业文化力量不能达到的牧业文化区域。 从长城沿线发现的文物,明显地看出长城两侧文化的差异性,从沿线的大量文物分布就可以明显地看出,长城外侧文物明显少于内侧,但同一时期的文物规格是相同的,这正好说明了文化联系的紧密性。彭曦对战国秦长城考察后,对发现的各种文物作了统计,结果发现:?战国时期的文物百分之九十以上分布在长城内侧,这些有规律的分布状况,很能说明战国至秦汉时期,长城的修建与这些地方文化发展的关系?

首先,不断的历史变迁与演进,长城内侧文化不断向外侧渗透,两种不同的文化逐渐融合,先进的中原文化终于到西汉时期越过长城,到达牧业文化区内?从而使整整比中原文化落后了一个‘档次’的牧业文化得到进一步提升。

其次,长城恰好见证了这一漫长的过程,农业文化区向北推进,牧业文化区

向北退缩———长城成了前进与后退的停滞地区。

二、长城是民族融合的纽带

长城不但起了防御作用和文化传播功能,而且也促进了汉族与北方各族在封建文明基础上的凝聚与融合。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民族间和平往来,融洽相处,经济上相互依靠,连为一体;疆域稳定,边防巩固;人民安居乐业,才是他们的最终愿望。不可否认,围绕着长城这条防线,北疆的游牧民族和中原的农业民族曾发生过多次的冲突与战争,但在历史的长河中,毕竟是短暂的。北方的游牧民族,当他们在军事上无法在短期内战胜中原王朝,而经济上又迫切需要换取农耕区产品以补充自身单一经济的不足时,就会出现一个较为稳定的和平交往的局面,长城正是促进这种格局出现的重要保证。

随着长城的修筑,中原王朝在边地设立郡县发展贸易,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这种交往和交流是通过和平互市的方式实现的。在两个民族关系融洽时期,长城的重要关口以及边塞各

城镇,都成了经济交流的驿站和互相贸易的市场。汉武帝时由于军事实力的增强,加强了长城沿线的防备,所以出现了?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于长城的和平交往的景象?。这就为汉与匈奴之间长期发展互市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汉宣帝时终于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局面。明代在长城沿线开设互市贸易的规模更大,七镇数千里呈现出?烽火不惊,三军晏眠,边固之民,家室相保,商贾夜行?的局面。汉蒙双方除了开设官办的贡市、关市、马市以外,民市、月市、小市等民间贸易也很活跃,为民族间的交流、交往和融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长城两侧大规模的民族融和,形成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我变成了你,你变成了我?的相互交融的亲缘关系,长城发挥了凝聚、连接的纽带作用。

三、长城对北方经济开发所起的作用

围绕着长城的修筑,解决守边将士的给养实施的军屯、民屯和徙民实边等多种措施,都刺激了北方经济的发展。早在战国秦昭王修长城后,便征调大量的士兵戍守边防,开荒发展生产解决士卒的粮草供应问题。秦始皇在修筑长城的同时,即着手加强边境地区的开发建设。历代都重视开发边地。移民和戍守长城的军人一起,开垦荒地,进行耕作,加速了边区的经济发展,为政府节省了大量军支。 汉代的河西长城对于活跃西北边地的贸易,推动经济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汉王朝与西域各国的使节,长期行走在这条道路上,这条东西贯通的大道,为往来使团提供后勤保障。从中原到大西北去的戍边屯垦的军事移民,把内地的各种生活用品同少数民族进行交换,这种贸易无形之中促进当地生产的发展。最后,我们再看对北方经济和中原经济的保护作用,不管哪一个朝代,只要在得力的朝臣边将的主持下,充分发挥长城的防御作用,就会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不可想象,长城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对北方沿线及中原经济的保护和开发作用是多么的巨大。

参考文献:

[1]彭曦.战国秦长城考察与研究[M].西北大学出版社,1990:160.182. [2]汉书.匈奴传.摘自长城文化网[Z].

[3]朱绍候.中国古代史[Z].福建人民出版社.

篇二:万里长城的资料

万里长城的资料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长城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它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千米,约13000里,故称“万里长城”。

长城始建于秦始皇之前,(即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原来分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且继续修建。其后历代不断维修扩建,一直到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代未年,前后修筑了二千多年。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长城几乎都是明代所建。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是明代长城的精华。著名的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居庸关,有“天下第一关”美誉的山海关,有自古以来称为“天下雄关”嘉峪关 等。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自秦始皇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见,没有大量的人群进行艰苦的劳动,是无法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

长城修筑距今已有2000多年,虽已失去防御上的作用,但仍巍然屹立,显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反映中国古代建筑工程技术的伟大成就,表现中国古代各族劳动人民的坚强毅力与聪明才智,体现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此外,以长城作为历史标尺,可为研究长城沿线地区自然环境的变迁和自然事件提供参考。长城工程浩大,规模宏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古老的长城经过修整,许多区段成为游览胜地。山海关 、八达岭和嘉峪关3处长城区段 于1961年被定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修筑的历史悠久,工程雄伟浩大,2007年7月9日评选为新七大奇迹之首。

附:世界“新七大奇迹”是中国长城、约旦佩特拉古城、巴西基督像、秘鲁马丘比丘印加遗址、墨西哥奇琴伊查库库尔坎金字塔、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印度泰姬陵。

篇三:嘉峪关简介——打印

嘉峪关简介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历时168年,于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边纪略》所记:“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它由:内城、瓮城、罗城、城壕及三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高台楼阁建筑和城壕、长城峰台等组成。内城是关城的主体和中心,其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内城东西二门外,都有瓮城回护,面积各有500余平方米。瓮城门均向南开,西瓮城西面,筑有罗城,罗城城墙正中面西设关门,门楣上题“嘉峪关”三字。关城内现有的建筑主要有游击将军府、官井、关帝庙、戏台和文昌阁。

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东临河西重镇酒泉市,距省会兰州776公里;西连石油城玉门市, 至新疆哈密650公里;南倚终年积雪的祁连山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壤,与青海相距300余公里;北枕色如铸铜的黑山,与 酒泉金塔县、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和内蒙额济纳旗相连接,中部为酒泉绿洲西缘。是甘肃省唯一不设区也不下辖县市的地级单位,是我国四个不设区的地级市。行政区划为嘉峪关市辖6个街道、3个镇:胜利街道、新华街道、五一街道、建设街道、前进街道、新城镇、峪泉镇、文殊镇、镜铁山矿区街道。中心位置为东经98°17',北纬39°47'。 全市海拔在1412-2722米之间,绿洲分布于海拔1450-1700米之间,城市中心海拔1462米。 境内地势平坦,土地类型多样。城市的中西部多为戈壁,是市区和工业企业所在地;东南、东北为绿洲,是农业区, 绿洲随地貌被戈壁分割为点、块、条、带状,占总土地面积的1.9%。

经济环境

峪关工业:

嘉峪关的铁矿、重晶石、石灰石、白云岩、造型粘土5种矿种居甘肃省

前三位。全市已形成以冶金工业为主体,化工、电力、建材、机械、轻纺、

食品为辅的工业体系。

200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315.13亿元,同比增长47.72%。2007

年以来,酒钢(集团)公司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不锈钢等品种钢材,实现了生产的高速增长。酒钢公司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72.13亿元,同比增长43.43%;市属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3.34亿元,同比增长1.06倍。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5.8亿元,同比增长19.5%。市属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2亿元(不包括宏晟电热公司)。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5.1亿元,同比增长22.71%。主要产品产量钢、钢材、水泥增速都达到10%以上。 全市工业企业完成工业销售产值316.61亿元,同比增长52.51%。其中,酒钢公司完成销售产值271.77亿元,同比增长46.96%;市属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32.25亿元,同比增长1.12倍。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为100.47%,较上年同期上升3.16个百分点。

2007年,全市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33.42亿元,增长44.81%,其中市属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1.3亿元,增长1.08倍。企业效益大幅攀升,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254%,同比提高30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09亿元,增长56.83%。地方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68亿元,增长3.93倍。盈利仍主要集中在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嘉峪关农业 :

嘉峪关市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城市大、农村小, 属城郊型农业,是城市重要的副食品基地。全市农业人口为2.01万人。

2007年农村经济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5.64万亩,比上年增加0.1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12万亩,比上年减少0.16万亩。小麦播种面积0.49万亩,比上年减少0.04万亩,下降7.5%;玉米播种面积0.63万亩,比上年减少0.02万亩,下降6.15%;油料面积0.32万亩,比上年减少0.3万亩,下降8.57%;瓜果面积0.21万亩,比上年增加0.03万亩,增长16.66%。蔬菜园艺播种面积为2.81万亩,增长21.8%;蔬菜及其他制种面积为0.62万亩,增长24%。全年粮食总产量6284.9吨,比上年下降17.37%。全年蔬菜产量达到184503.45吨。 畜牧业发展平稳,存栏有所增加。全市积极落实中央有关政策措施,对生猪养殖进行了补助和保险,农民养殖积极性得以提高。全年,嘉峪关市大牲畜存栏0.63万头,增长8%;出栏0.12万头,下降7%。其中,牛存栏0.53万头,增长16%;生猪存栏2.7万头,而能繁殖的母畜达到5400头, 增长80%;生猪出栏3.7万头,下降9.5%;羊存栏4.79万只,出栏2.19万只,下降4%;家禽存栏11.26万只,增长9%;出栏19.09万只,增长11%。奶类产量达到2896吨,增长36.7%;禽蛋产量达到900.8吨,增长9%。

财政支农力度加大,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财政对农林水事务支出达到2639.9万元,增长38.65%。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农村居民点道路改造等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及社会事业发展。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4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0.48%;化肥施用实物量0.53万吨,下降5.36%;塑料薄膜使用量185吨,下降33%。

嘉峪关电力、煤气 :

嘉酒供电区电力调配中心设在我市,电力总装机容量70.4万千瓦,并通过330千伏输变电网向外输送。酒钢公司在建的25万千瓦热电厂今年即可建成,实现热电联产,全市公用设施和居民家庭将实现24小时供应热水,可满足城市十年内发展的供热需求。另外,目前全市煤气供气总量达到3690万立方米/年,实际用量2520万立方米/年,尚富余1170万立方米/年,煤气供应能力可满足城区到2010年的发展需求。

嘉峪关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东接农业发达的酒泉、张掖、武威,距兰州776公里,西邻玉门石油城、四O四厂、敦煌,至新疆哈密650公里,南连肃南县与青海相距300多公里,北通东风航天城与内蒙古相距300公里,钢铁基地与石油基地、核工业基地和卫星基地鼎足相邻,大中企业聚集,科技实力强大,是河西走廊生产要素最富集、最活跃的地区;是我国东部、中部地区通往新疆的门户、通往中亚欧洲远地的咽喉和新亚欧大桥陆上的中转重镇。

嘉峪关交通 :

嘉峪关市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四通八达,呈立体交通格局。 国道312线二级宽幅公路纵贯全境,东至省会兰州、西至乌鲁木齐、南到西宁、北经马鬃山边境口岸到蒙古国,都有公路通达,是《甘肃道路运输十五规划》中确定的三大物流基地之一。嘉峪关火车站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一等客、货运站和二等编组站,每天有18对列车通过。近几年来先后开通了北京—嘉峪关的“嘉峪关号”快速列车,兰州—玉门的“酒钢号”子弹头旅游特快列车 ,兰州--嘉峪

关快速列车。市区还有环城铁路专用线125公里。嘉峪关机场是具有二级夜航标准的3C级机场,也是亚欧航线的空中管制点和备降机场。自2001年复航以来,民航包机公司的旅客吞吐量迅猛增加,目前主要飞嘉峪关—兰州—西安 、嘉峪关--北京、嘉峪关—西安—上海等航线。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2007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5.09亿元,增长7.6%。全年铁路完成客运量120.23万人次,增长53.55%,货运量516.33万吨,增长10.8%;公路完成客运量2480.16万人次,增长13.44%,货运量1849万吨,增长9.08%;公路旅客周转量25059万人公里,增长8.99%,货物周转量40763万吨公里,增长6.83%;全年民航客运量完成60914人次,增长3.58倍,货邮运量完成35.31吨,增长21倍。

嘉峪关通信:

嘉峪关是全省第一个开通了国际,国内长途直拨电话的地区。2007年共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0440.07 万元,比上年增长64.81%。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8120.57万元,邮政业务总量2319.5万元。固定电话用户达到9.3万户,比上年下降9%;移动电话用户18.03万户(不含无线市话),比上年增长20.54%;年末互联网用户达到39909户,比上年增长48.32%。

嘉峪关商贸流通:

由于地理区位优越,70年代国家在嘉峪关设立的三个二级批发站,货物供应整个河西地区,后来辐射到青海的北部矿区、新疆的哈密地区和内蒙的额济纳旗。近几年通过坚定不移地实行名品名店经销、连锁超市经销和有规模有特色专业批发经销策略,已基本构筑起以批发市场为主体,大型商场为骨干,点多面广的集贸市场、连销超市、名品名店为网络的市场体系。目前全市有4大仓储库区(拥有铁路专用线)、17家综合性市场、28家大中型商场和450余家专业经销的名品名店。蔬菜副食品、远东小商品、汽车、旧货等一批带动力强的批发市场形成相当规模,特别是河西家具建材装饰城、华通家具和远东建材批发市场同聚一处,占地总面积达8万余平方米,是兰州以西、乌鲁木齐以东规模最大的家具建材批发市场,全国各地的厂家、经销商已纷纷进驻市场,哈密、敦煌、玉门、酒泉、额济纳旗、四O四厂、青海北部矿区、东风航天城等地的采购批发商络绎不绝。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2007年全年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2亿元,同比增长14.9%。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1.28亿元,同比增长37.5%;零售业完成零售额11.34亿元,同比增长10.1%。随着“全国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经验交流会”等会议的相继召开和旅游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嘉峪关市住宿餐饮市场的较快增长。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4%。星级以上住宿餐饮企业增速持续加快,实现零售额4711.7万元,增长43.7%,增幅高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8.8个百分点。消费结构升级明显。电脑、智能手机、液晶电视、数码产品、家用轿车等持续热销。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9.49%,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13.2%。对外贸易增速减缓。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9.14亿美元,同比增长19%,进出口总量位居全省第2位。其中进口3.76亿美元 ,下降16%;出口5.38亿美元,增长68%。

自然地理

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东临河西重镇酒泉市,距省会兰州776公里;西连石油城玉门市, 至新疆哈密650公里;南倚终年积雪的祁连山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壤,与青海相距300余公里;北枕色如铸铜的黑山,与 酒泉金塔县、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和内蒙额济纳旗相连接,中部为酒泉绿洲西缘。中心位置为东经98°17',北纬39°47'。 全市海拔在1412-2722米之间,绿洲分布于海拔1450-1700米之间,城市中心海拔1462米。 境内地势平坦,土地类型多样。城市的中西部多为戈壁,是市区和工业企业所在地;东南、东北为绿洲,是农业区, 绿洲随地貌被戈壁分割为点、块、条、带状,占总土地面积的1.9%。

嘉峪关气候:

嘉峪关市属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年均气温在6.7℃—7.7℃之间,年日照8000小时。自然降水量年平均85.3毫米,蒸发量2149毫米。全年无霜期130天左右。

嘉峪关市矿产资源 全市已探明矿产资源有21个矿种,产地40多处,其中铁、锰、铜、金、石灰石、芒销、造型粘土、重晶石等为本市优势矿产。 镜铁山矿铁矿石总储量为4.83亿吨,现已建成500万吨的生产能力,是国内最大的坑采冶金矿山; 西沟石灰石矿储量为2.06亿吨,为露天开采,年产量80万吨;大草滩造型粘土总储量为9800万吨。 邻近地区还有储量可观的芒销矿及可供开采的铬、锰、莹石、冰川石等矿藏。

嘉峪关市水资源 讨赖河横穿本市境内,年均径流量6.58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净储量7.32亿立方米,年补给量1.64亿立方米,常年允许开采量为1.11亿立方米,目前实际年开采量仅为0.46亿立方米,还有库容6400万立方米的大草滩水库作为工业用水的调节。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44.6万立方米/日,供水能力尚富余25.2万立方米/日。目前,日处理污水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已 投入使用。随着城市污水回用和节水措施的推广利用,完全可以满足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的用水。

嘉峪关市旅游资源 嘉峪关地处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又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在这里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融为一体、交相辉映,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这里有雄伟壮观的汉代和明代万里长城、嘉峪关关城、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心脏,以及展现古代游牧民族社会生活的黑山岩画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魏晋墓地下画廊等人文古迹; 有亚洲距城市最近的七一冰川及祁连积雪、瀚海蜃楼等独具特色的西部风光,有博大精深的中国第一座“长城博物馆”和被誉为世界三大滑翔基地之一的嘉峪关国际滑翔基地及国家AAAAA级关城文化旅游景区;有西北民俗风情旅游和讨赖河大峡谷探险、沙漠探险、花海魔鬼城探险等具有西部情调的探险旅游胜地;有乾圆山庄、新城草湖等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此外还有石关峡、黑山湖等多处正在开发的旅游资源,形成了以嘉峪关关城为龙头的四大资源(空中气流资源、山地冰川资源、陆地资源和地下资源)、八大景点(嘉峪关关城、嘉峪关国际滑翔基地、 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黑山浅石刻岩画、长城博物馆、魏晋墓地下画廊、七一冰川),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

本地生产的旅游产品主要有:夜光杯、风雨雕、驼绒画、祁连玉雕、嘉峪石砚、文物复制品及反映魏晋时代人文景观的墓砖画等。

新世纪来临之际,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了号召,要牢固树

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树立大产业、大旅游、大市场的意识,把握西部

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因素,努力实施“加强旅游基

础设施建设和景区开发、培养旅游精品路线和精品景点、实行全民旅游全民

办”的旅游发展三大战略,力争把嘉峪关市发展成为国际旅游明星城市。

地方文化

嘉峪关民俗风情:

仿古出关仪式在嘉峪关市举办国际滑翔节期间,市政府在嘉峪关关城举

办隆重的“仿古出关仪式”。仪式的内容主要是由来宾穿着古代武官和士兵

服装,在嘉峪关关城仿照古代将士出关时的情形。仪式的基本程序是:

(1)由市长宣布仿古仪式开始,鸣放鞭炮,开启嘉峪关关城锁钥,推开两扇

大铁门;

(2)朝官宣诏;

(3)出售签发关照,验明身份。

(4)请贵宾乘仿古马车、骑骆驼出关并奏乐。在关城内进行敦煌组舞、秦腔、太平鼓、安塞腰鼓等表演;

(5)在百米长绢上题字、签名、作画留念;

(6)出关后,仿古队伍面向朱元璋像,告别嘉峪关关城后,继续登程西行。

嘉峪关民间传说:

定城砖的传说定城砖指放置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一块砖。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监督修关的监事官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官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者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嘉峪关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事官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监事官一听,不敢再追究。从此,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谁也不敢搬动。现在,此砖仍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

秦腔 ——以同州梆子为鼻祖的秦腔,在明末清初前后,形成五个流派。到今天以中路为代表的秦腔,流行于西北地区及秦人聚集的许多内陆、沿海等省市的部分地区和台湾。秦腔的音乐特色鲜明,风格朴实豪放,情绪强烈,以情动人。调式很特殊,有欢音(又称“花音”、“硬音”)和“苦音”(又称“哭音”、“软音”)两种。秦腔所用乐器,文场有板胡、二弦子、二胡、笛、三弦、琵琶、琴、吹管乐和唢呐、海笛、管子、大号(喇叭)等。武场锣鼓有暴鼓、干鼓、堂鼓、句锣、小锣、马锣、铙钹、铰子、梆子等。其中最主

要的是板胡与梆子两种,最能体现剧种特色。秦腔的主要剧目有:《庵堂

认母》、《宇宙锋》、《苏武牧羊》、《五家坡》、《黄花岗》、《汉宫

案》、《屈原》等。

社会事业

篇四:嘉峪关

我要上传 举报 此图由 嘻哈猴 上传

嘉峪关城楼

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南7公里处,是万里长城西端终点。嘉峪关建于明洪武五年,因城在嘉峪麓故名,自古为军事要地。整个关城建造坚固雄伟,气势磅礴,关城呈梯形,周长733米,面积33500平方米,高10米,垛墙高1.7米,东西城垣开门,城楼对称,三层五间式,周围有廊,城四隅有角楼,南北墙中段有敌楼。两门内北侧有马道达城顶。关城正中有一官井。西面城垣凸出,中间开门,门额刻“嘉峪关”三字。原有城楼,与东西两楼形制相同,三楼东西成一线。俗传当年建关时,匠师计算用料十分精确,竣工后只剩一块砖。此砖今存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之上。西门外1里处有石碑,上刻“天下雄关”四字;东瓮城外有文

我要上传 举报 此图由上传

位于嘉峪关市东北12公里处的民航基地内,是目前世界上与澳大利亚和南非并列的三大开展滑翔运动的理想场所之一。1980年法国最先通过气象卫星发现了嘉峪关上升气流。为促进滑翔运动的发展,国家体委组织力量,经过大量的考察论证,在嘉峪关建立了得天独厚、天然条件十分优越的滑翔基地。目前,该基地已成为一座以滑翔为主的综合性航空俱乐部。

嘉峪关滑翔基地占地100亩,现有8架运动飞机,其中有初教六5架,初教五3架;10架滑翔机包括国产前进号7架,进日杨塔尔2架,罗马尼亚28双座1架;此外,还有蜜蜂飞机1架,热气球2具,并备有山坡滑翔、山坡伞、高空飞行氧气设备,滑翔设施一应俱全。基地有高水平的专业化飞行队伍。昌阁、关帝庙、戏楼,城内靠北有游击衙门府一座,均为清代所建。

感受嘉峪关祁连山:

祁连山平均山脉海拔在4000米-5000米之间,地貌奇丽壮观。 祁连山的原始森林区内,有15.7万公顷,200多万立方米的森林资源,有云杉、圆柏、杨树等林木及鞭麻、黑刺、山柳等灌木。是青海省较大的林区之一。祁连山的密林雪岭之中有鹿群;雪莲、蚕缀、雪山草为祁连山雪线上的“岁寒三友”。

七·一冰川海拔4300米,冰川面积约5平方公里,平均厚度70米,最厚处达120米,是我国典型的大陆

性冰川,也是亚洲离城市最近的冰川--距嘉峪关市区120公里。它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的科技工作者和原苏联冰川学专家于1958年7月1日在嘉峪关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的祁连山中的,并以发现的日期命名为"七一...

天下雄关"碑,在嘉峪关城楼西面。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肃州总兵李廷臣视察防务至嘉峪关,见关势雄伟,便写下了"天下雄关"四字,后来镌刻成碑,立于嘉峪关东关坊一里道左。后又移至关西165.7米处。碑坐南向北,碑高3米、宽85厘米。"天下雄关"四字,每字高59厘米、宽45厘米。右上刻一行小字:"嘉庆十四年肃州总兵李廷臣书四字。"

我要上传 举报 此图由上传

嘉峪关东西两瓮城布局森严,东瓮城门楼眉额刻“朝宗”两字,表示过往朝庭官员虽远行“极边”,但仍不忘朝庭和君王。与此相对的西瓮城, 门额刻“会极”二字。意即从西域来的诸侯,仕官,商旅,亲善友好地在这里相会,从这里经过,向中原王朝朝贡。西瓮城也劈门南向,不与内城门直通,使关城更加肃穆幽深,成为内城的一道防线。

天下第一雄关

即嘉峪关,雄据万里长城西端终点,峭立嘉峪山之麓。巍峨宏伟,险峻天成,气势磅礴,“连陲锁阴”,是古代万里长城防线上的重要军事要塞、河西第一隘口,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必经关隘。现在的“第一雄关”城楼,重建于1372年(明洪武年间),呈正方型,开东西二门,城头四角各有一座“角楼”,南北城墙中段各有一座“敌楼”。壁垒森严,雄伟坚固。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两翼城墙横穿沙漠戈壁,与南北两边山峰紧紧相连,如巨人伸臂屹立,威风凛凛,气势轩宇。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第一雄关”以内城为主,西侧以砖包墙,内城开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门台上建有三层歇山顶式建筑。东西门各有一瓮城围护,西门外有一罗城,与外城南北墙相连,有“嘉峪关”门通往关外,上建嘉峪关楼。

感受光化楼:

建于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由时任肃州兵备副宪李端澄主持修建。“光化楼”为三层三檐歇山顶式结构,楼高17米。精雕细刻,五彩装成。楼阁第一层为砖木结构,第二、三层是木结构榫卯咬合而成。虽然经历了五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及地震等自然灾害,但它仍巍然屹立于关城之上,尽显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和精妙。 ...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万里长城嘉峪关)

内城四角有角楼,也叫“戍楼”,形如碉堡,是守城士兵值勤放哨的地方。南北城墙建有敌楼,是放置兵器的地方。站在这里回望,“光化楼”、“柔远楼”及“嘉峪关楼”三座高大建筑,同在一条中轴线上。这种“过洞式城门”及高台楼阁建筑形式,是中国几千年建筑历史及建筑形式的延续发展。

我要上传 举报 此图由上传

嘉峪关地区的海拔高度一般都在1600米以上,常年干旱少雨,年均降水量只能保持在8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却是降水量的十几倍,对军民的驻屯和生存形成了极大威胁。然而,相对于西北高原的大环境,嘉峪关又是一个四周高中间低的小盆地,其水源主要来自祁连雪峰和冰川。祁连融水以地表径流和河谷潜流的形式汇聚于低处,嘉峪关就成了一个水源较为集中的地方。 嘉峪关下有水,号称九眼泉。九是数目中的极限,在这里不代表数目,而是说有很多的泉眼。当冯胜的大军在这块土地上驻扎下来的时候,最先吸引他们的正是嘉峪山下的这处泉水,而嘉峪关地区几千年以来的人类文明,所依赖的物质基础也是这些长流不断的清水。《秦边纪略》载:“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

酒钢水上欢乐园位于嘉峪关市中心,是集游泳、戏水和休闲洗浴为一体的大型水上乐园。占地12200平方米,内有国家标准游泳池一个,并配有水循环处理和喷淋消毒系统,四季水温恒定。 戏水大厅有6大功能区:水上滑道、儿童水池、造浪池、漂流河、家庭互动区和贵妃珍珠池,桑拿休闲洗浴中心有干蒸、温蒸、冰雪浴、热池、凉池、药理池等各类餐饮、休闲、娱乐项目。 酒钢水上欢乐园充满着南国水域风情,具有亚热带迷人风光的怡人景象,是国内一流的室内水上娱乐活动场所。

罗城初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年),由肃州兵备道李端澄主持修建。“罗城”是应敌的正面,“凸”字形城墙全部用砖包砌,非常坚固。“罗城”南北两端建有“箭楼”,是观望关西、关南、关北烽火的设施。两端与外城墙相接,外城墙又与关城南北的长城相联。

柔远楼为三层三檐歇山顶式结构,楼高17米。其样式内城东门之上的光化楼完全一致。楼下即为 内城西门,门额刻“柔远”二字 ,意思是明王朝对边陲(关外)各游牧民族实行“怀柔”政策,安抚边远地区,以实现长治久安的治国方略。

万里长城第一墩的俗称,又名讨赖河墩,头墩,位于嘉峪关关城南7公里处,沿戈壁滩至讨赖河陡壁的北岸连上,与祁连雪峰隔河相望,以河为险,是明代长城上西端第一个台墩起点。据(肃州志)记载:“讨赖河墩,城(酒泉)西七十里,乃边墙南,近讨赖河尽头之处。”该墩台由明代甘肃镇肃州兵备道李涵筑于嘉靖18年(1539年...

我要上传 举报 此图由上传

位于嘉峪关市东北20公里处的新城乡戈壁滩上,始掘于1972年。在嘉峪关以东至酒泉市以西20公里的范围内,共有1400多座魏晋时期(公元220-419年)的地下壁画砖墓群,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地下画廊”。从1972-1979年先后发掘了13座,其中8座是彩绘砖壁画墓,共出土壁画砖700余块,现有六号和七号墓室对游人开放。魏晋墓分为二室和三室两种,有拱形斜坡式墓道相通,以干砖垒砌而成,也有规模较大的多室砖墓。多为家族聚族而葬的墓地。墓门有雕云纹、水火图、四神像图方砖或仙灵异兽彩绘;地面铺以各式花纹砖;墓室各壁为表现劳动人民各种生产生活、妇婢仆从的杂役和墓主人奢侈豪华的享乐生活的砖画。画像砖除军事体材外,均是一砖一画,笔法简练,形象生动,系统反映了魏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俗、科技等内容,其绘画以中国传统的写实手法为主,早于莫高窟艺术,填补了魏晋时期绘画艺术的空白。

我要上传 举报 此图由上传

嘉峪关游击将军府,也称游击衙门,初建于明隆庆年间,后来成为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将军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现在的建筑是1987年在原建筑的基础上恢复修建的,为两院三厅四合院式,占地面积为1755平方米,建筑面积808平方米。 在嘉峪关古代军事史上,游击将军府不但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指挥中心,而且是朝廷统治地方、检查商旅使者往来、联系西域和中亚及各少数民族的枢纽机关。 嘉峪关游击将军府陈列分为两个部分。前院以议事厅为中心,着重展示古代游击将军及文武官员指挥御敌、签发关文等情景。后院是游击将军及家眷生活的场所,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游击将军及其家眷的生活场面。陈列形式既朴实又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趣味性,使其成为参观、游览嘉峪关的一处亮点

嘉峪关关城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

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历时168年,于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边纪略》所记:“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它由:内城、瓮城、罗城、城壕及三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高台楼阁建筑和城壕、长城峰台等组成。内城是关城的主体和中心,其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内城东西二门外,都有瓮城回护,面积各有500余平方米。瓮城门均向南开,西瓮城西面,筑有罗城,罗城城墙正中面西设关门,门楣上题“嘉峪关”三字。关城内现有的建筑主要有游击将军府、官井、关帝庙、戏台和文昌阁。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琼浆药酒

[药物组成] 人参60g 鹿茸30g 桂圆肉30g 熟附片120g 陈皮90g 狗脊120g 枸杞子120g 补骨脂120g 黄精60g 金樱子肉40g 韭菜子120g 淫羊藿120g 冬虫草60g 怀牛膝120g 灵芝120g 当归60g 佛手60g 驴肾60g 雀脑50g 红糖3000g 红曲240g 白蜜500g

[功能主治] 益肾壮阳,滋补气血。适用于肾阳虚损、精血耗伤、气血虚弱出现的腰酸腿软、四肢乏力、手足不温、精神不振、阳痿不举、阴囊湿冷、遗精早泄、腰酸寒冷、妇女白带清稀等症。

[用法用量] 每日9-15g,一日二三次。

[制备方法] 将药材放置洁净容器内,装入回流罐,另取45度白酒50L,分别放入白酒25L、15L、10L,加入红曲240g兑色,每次均加热至酒沸半小时后,放去药液,将残渣压榨,压榨出的酒液与三次浸出液合并,置罐内混匀,储存一个月,静置过滤即得。

[注意事项] 该酒温而热,青年气盛及阴虚火旺者禁用。

[资料来源] 《北京市中成药规范》

按:“华酌既陈,有琼浆些。”这是《楚辞·招魂》中的词句,所谓琼浆意为美酒。药酒称为琼浆是言其酒之珍美。本配方鹿茸、狗脊、补骨脂、淫羊藿、冬虫草、驴肾、雀脑温肾、助阳;熟附子温阳散寒;人参、黄精健脾益气;金樱子、韭菜子固涩精气;龙眼肉、当归、枸杞子益精养血;陈皮、佛手理气开胃;灵芝补虚安神。使该酒成为一个助肾壮阳、滋补气血的配方

篇五:嘉峪关

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截至2010年,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内城开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门台上建有三层歇山顶式建筑。东西门各有一瓮城围护,西门外有一罗城,与外城南北墙相连,有“嘉峪关”门通往关外,上建嘉峪关楼。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

万里长城沿线分布着许多关隘,其中规模最大的有两座:一座是东端的山海关,

另一座就是西端的嘉峪关,而后者经前者犹有过之,所以嘉峪关是长城上的最大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但嘉峪关初建时不过是一座6米高的土城,占地2 500平方米。而现存的关城总面积33 500余平方米,比原来的大数倍。它由外城、内城和瓮城组合而成,关城周长733米,就中内城周长640米,面积为原先的大小。内城西宽东窄,略呈梯形,城高9米,东西开“光化门”和“柔远门”两门。门外各筑有瓮城,城楼对称,三层三檐五间式,周围有廊,单檐歇山顶,高17米。城四隅有角楼、南、北墙中段有敌楼,一层三间式带前廊。两门内北侧有马道达城顶。关城正中有一官井,旧有亭,今已废。西门外套筑一道凸形城墙,构成一个罗城,这就是外城。外城比内城高2.7米。外城正中大门额刻“嘉峪关”三个大字。门顶原有城楼,与东西二楼形制相同,三楼东西成一线。1924年城楼被毁。西面罗

城砖砌,东、南、北有土筑围墙,连接长城。城外有城,迭门重城,成并守之势。东瓮城外有文昌阁、关帝庙、戏楼,城内靠北有游击衙门府一座,都是清代建筑。新中国成立后,关城曾多次维修加固,至今保存完好。

嘉峪关所在地是甘肃省西部的河西走廊最西一

处隘口(河西走廊继续向西延伸)。甘肃西部已属于荒漠地区,河西走廊夹于巍峨的祁连山和北山(包括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东西长达1000公里左右。一条古道穿行于祁连山麓的戈壁和冲积平原上,古代“丝绸之路”即此。道路本艰险,到了嘉峪山隘口处,狭谷穿山,危坡逼道,就更险厄。嘉峪关踞此,形势非常险要。东通古肃州(今酒泉),西有安西。这条古道是古都长安和西域联系的纽带。古代西域,初时仅指天山以南的新疆南部和东部,有许多在绿洲上发展的“城邦”,对内地汉族政权时附时叛。到明代,东部的吐鲁番日渐强大,常引兵进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为必经之地。自建成嘉峪关后,这关便为西部国防重地,对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明代,政府军和吐鲁番兵曾数次在嘉峪关作战。嘉峪关矗立于大漠边缘,显得雄壮非凡。荒漠地区是怕缺水,嘉峪关却城中有井,山上有泉,用水不患匮乏。嘉峪关的环境又很吸引人。广阔的关城,横卧戈壁滩上,两侧城墙与山相连。巍峨朱色的城楼昂然欲飞,衬托着祁连山如玉的雪峰,美丽如画。登城楼远望,万里长城似龙游于戈壁滩瀚海间,天晴之日,或可见海市蜃楼。城下戈壁滩上骆驼队的浑厚的悠扬的铃声,使人想起

古代“丝稠之路”上的商队和旅行者,令人神驰!清代林则徐因禁烟获罪,被贬新疆,路经嘉峪关,见这关如此雄伟,有诗赞道:“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极言这关的威严和雄伟壮丽。又云:“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指出这关真乃“雄关”。说来令人诧异,据说当年建这关时,匠师计算用料特别精确,最后建成时竟只剩下一块砖。这是建筑工程上的绝招。现在这块砖还存放在西瓮城门楼的后楼台上,供人观摩。这座雄关和东部的山海关一样,都为古代建筑工程的光辉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为中国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

,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

嘉峪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历时168年,于1540年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边纪略》所记:“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它由:内城、瓮城、罗城、城壕及三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高台楼阁

建筑和城壕、长城峰台等组成。内城是关城的主体和中心,其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

内城东西二门外,都有瓮城回护,面积各有500余平方米。瓮城门均向南开,西瓮城西面,筑有罗城,罗城城墙正中面西设关门,门楣上题“嘉峪关”三字。关城内现有的建筑主要有游击将军府、官井、关帝庙、戏台和文昌阁。

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雄关”。

长城文化遗产“万里长城——嘉峪关”: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地名录》,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也是明代万里长城沿线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壮观的古代军事城堡,有“雄关”之美誉。“万里长城——嘉峪关”初建于明洪武五年

嘉峪关

(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嘉峪关长城由西长城、东长城和北长城三部分组成,全长约60公里。长城内外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共同构成了嘉峪关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嘉峪关游击将军府:也称游击衙门,初建于明隆庆年间,是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嘉峪关游击将军府陈列分为两个部分。前院以议事厅为中心,着重展示古代游击将军及文武官员指挥御敌、签发关文等情景。后院是游击将军及家眷生活的场所,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游击将军及其眷属的生活场面。陈列形式既朴实又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趣味性。

长城第一墩:古称讨赖河墩。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它是明代万

里长城自西向东的第一座墩台,是明代长城的西端起点。墩台北距关城7.5公里,矗立于讨赖河边近56米高的悬崖边上,可谓:“险墩”。依托古墩台兴建的文物景区,东临酒泉,西连荒漠,北依嘉峪,南望祁连。景区包括讨赖河墩、地下谷、观景平台、滑索、吊桥、“醉卧沙场”雕塑群、“中华龙林”等功能区。景区以长城文化和丝绸之路文化为内涵,以戈壁风光和西北民俗风情为基础,是一处观光、探险、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悬壁长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此段长城从关城东闸门边的角墩起向北延伸至黑山山腰,全长7.5公里。山腰长城约750米,陡峭直长,气势雄伟,垂若悬臂,故有“西部八达岭”之称。

古代岩画石关峡是嘉峪关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这里是中国古代丝绸古道兴亡更替的见证。石关峡内的黑山岩画是中国西北地区的摩崖浅石刻画,其时代为战国,它是中国北方地区时

代最早、距离城市最近的岩画,是1989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嘉峪关的一处重要的文物古迹。岩画主要分布在西北距嘉峪关市14公里处的黑山之中,

共有岩画150余幅。岩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动物、狩猎、舞蹈、操练、庙宇、古文字等,黑山岩画对于研究西北地区远古社会的民族、宗教、生态、自然环境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是中国西部地区岩画的代表之一。

古墓葬文化“果园——新城魏晋墓群”是2001年中国国务院公布的中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峪关魏晋砖壁画墓是“果园——新城魏晋墓群”的一部分,位于嘉峪关市区东约18公里的新城镇,在这里分布着魏晋时期的古墓葬千余座,素有“地下画廊”之称。古墓葬出土的660余幅彩绘砖壁画,真实描绘了中国魏晋时期河西走廊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方面的状况,其内容包括牧畜、农耕、兵屯、狩猎、营垒、出行、驿传、宴乐、舞蹈等。这些砖壁画是研究魏晋时期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民俗等的实物资料。绘画笔法简练,画技高超,其绘画内容在美术领域填补了中国魏晋时期绘画史上的空白。

仿古出关仪式在嘉峪关市举办国际滑翔节期间,市政府在嘉峪关关城举办隆重的“仿古出关仪式”。仪式的内容主要是由来宾穿着古代武官和士兵服装,在嘉峪关关城仿照古代将士出关时的情形。仪式的基本程序是:

(1)由市长宣布仿古仪式开始,鸣放鞭炮,开启嘉峪关关城锁钥,推开两扇大铁门;

(2)朝官宣诏;

(3)出售签发关照,验明身份;

(4)请贵宾乘仿古马车、骑骆驼出关并奏乐。在关城内进行敦煌组舞、秦腔、太平鼓、安塞腰鼓等表演;

(5)在百米长绢上题字、签名、作画留念;

(6)出关后,仿古队伍面向朱元璋像,告别嘉峪关关城后,继续登程西行。

嘉峪关的修建,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在古时简陋的建筑条件下,能建起如此雄伟的关城,是很不简单的,但正因为如此,才演绎出一段段动人的传说。

定城砖:指放置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一块砖。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管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事管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监事管一听,不敢再追究。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此砖仍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

冰道运石:当初,修建嘉峪关城时,需要成千上万块长2米、宽0.5米、厚0.3米的石条工匠们在黑山将石条凿好后,却人抬不起,车拉不动,且山高路远,无法运输。大伙儿边凿石条边发愁,眼看隆冬季节就要到了,石条还没有从山里运出一块,若要耽误工期,没有

工钱是小,这脑袋可就难保了。大家正在长吁短叹,这时,忽然山顶一声闷雷,从白云中飘下一幅锦绸,众工匠赶紧接住,只见上面若隐若现有几行字,

大家看后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来后,众人从山上往关城修一条路,在路面上泼水,让其结成一条冰道,然后把石条放在冰道上滑行运输,结果非常顺利的把石条运到了嘉峪关城下,不但没有延误工期,反而节省了不少工期。众工匠为了感谢上苍的护佑,在关城附近修建庙宇,供奉神位,并成为工匠出师后必须参拜的地方。

山羊驮砖:嘉峪关城,城墙高9米,还要在城墙之上修建数十座大小不同的楼阁和众多的垛墙,用砖数量之大是非常惊人的,当时,施工条件很差,没有吊运设备,全靠人工搬运。而当时修关城所用的砖,都是在40里以外的地方烧制而成。砖烧好后,用牛车拉到关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由于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难,尽管派了许多人往城墙上背砖,个个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砖却仍然供不应求,工程进展受到了严重影响。一天,一个放羊的孩子来到这里放羊玩耍,看到这个情景,灵机一动,解下腰带,两头各捆上一块砖,搭在山羊身上,然后,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轻巧的山羊,驮着砖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墙。人们看了又惊又喜,纷纷仿效,大量的砖头很快就运上了城墙。

击石燕鸣:相传,古时有一对燕子筑巢于嘉峪关柔远门内。一日清早,两燕飞出关,日暮时,雌燕先飞回来,等到雄燕飞回,关门已闭,不能入关,遂悲鸣触墙而死,为此雌燕悲痛欲绝,不时发出“啾啾”燕鸣声,一直悲鸣到死。死后其灵不散,每到有人以石击墙,就发出“啾啾”燕鸣声,向人倾诉。古时,人们把在嘉峪关内能听到燕鸣声视为吉祥之声,将军出关征战时,夫人就击墙祈祝,后来发展到将士出关前,带着眷属子女,一起到墙角击墙祈祝,以至于形成一种风俗。

戏台

戏台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嘉峪关游击将军袋什衣主持修建,

嘉峪关景观(19张)

系当时守城官兵、城内居民及过往商旅的娱乐场所。其形制为典型的中国传统古典戏台。由木制屏风把前后台分隔开,屏风正中央绘制八幅人物图,是人们熟知的“八仙”内容。顶部为中国传统图案“八卦图”,“八卦图”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学的综合反映。两侧是一组风情壁画,内容是寺庙的和尚及尼姑庵的尼姑及尼姑豢养的宠物。这些绘画内容在其它戏台上是非常少见的。戏台两侧书写有对联:“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对联高度概括了古往今来人间世事的演义变化及戏曲演出场所的功能作用。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