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一日游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27:35 高中作文
篇一:革命圣地西柏坡(作文)
革命圣地西柏坡
今年暑假记忆犹新,因为我经历了一次红色革命之旅。游览了革命圣地—西柏坡。 西柏坡,这个光耀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原本只是河北平山县一个只有百十来户的普通山村,历史的垂青使它成为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听导游讲,西柏坡是全国著名的五大革命圣地之一。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1973年2月26日,周恩来为西柏坡作了如下的题词评语:“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今日的西柏坡,前临碧波荡漾、山水潋滟的西柏坡湖,背倚满坡翠柏,松涛阵阵的西柏坡岭,她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气势磅礴。它依山傍水,群山环绕,美丽而宁静。
这里的山,都是碧绿的,连绵起伏的群山被笼罩在浓雾之中,就像裹着一层层薄纱,若隐若现,一片朦胧,叠合成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这里的水,碧绿清澈,像一大片翡翠似的,看不见一点瑕疵。微风迎面扑来,凉爽而又清新,混合着青山绿树间特有的味道,使人闻了满心愉悦。在这样的环境中,感觉一切都那么美好!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这里,最初留给我的印象是家家户户庭院里栽种的梨树,那密的枝头上结着一个个青色的梨子,在微风中摇曳,活像一串串美丽的风铃。当地人在庭院里种梨树,用以表达“家家种梨,与革命永不分离”的情思。村口一块醒目的石碑赫然映入眼帘:“新中国从西柏坡走来”的红漆大字分外抢眼,使人为之一振。
西柏坡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思想路标。由于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奋斗,我们这一代才得以幸福地生活,我们有责任将党的优良传统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之后我们又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纪念馆里革命文物有2000多件,其中一级品8类15件。
展览馆主要有毛泽东用过的办公桌;刘少奇用过的文件箱;朱德用过的金属桌椅;董必武用过的百寿杖等。中共中央旧址有现已陆续复原的17处,房屋196间。主要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粥时、董必武的旧居,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中共中央九月会议会址,中共中央接见国民党和平代表和苏共代表米高扬的旧址,中央机要室旧址,中央机关小学旧址及防空洞等。
一张张展板、一件件文物,把我带回半个多世纪前的烽火岁月,我耳边似乎响起了隆隆的炮声,革命前辈浴血奋战的场面仿佛浮现在眼前。让“两个务必”的谆谆教诲深深植根心间。“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就是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内容。现在,仍然激励着我们不断努力前进。
西柏坡,是一个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壮丽诗篇的圣地,是一个哺育中国共产党的摇篮,是一个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在这种庄严肃穆的氛围里,让我激动不已,因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在这样的革命精神纪念地,我们瞻仰的是革命前辈们浴血奋战的踪迹。一个有价值的人,应该有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追求!西柏坡——红色旅游的胜地!西柏坡——爱国主义教育的圣地!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篇二:走进西柏坡观后感
走进西柏坡观后感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西部山区的一个小山村,50多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组织并夺取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决定了中国的命运;他们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孕育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迎来了共和国的黎明,西柏坡是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这是一片红色的美丽的让人深深眷恋的热士,是和井冈山、遵义、瑞金延安齐名的五大革命历史纪念地之一,她的名字是早己连同一个伟大的政党,一个强盛不衰的共和国,震彻寰宇。
此行我参观了中共中央旧址、中共中央七届二次全会的会场;瞻仰了新建的西柏坡纪念馆、西柏坡纪念碑、西柏坡石刻园、领袖风范雕塑园、五大书记铜像、西柏坡影视厅通过对这些资料、实物的参观,使我感同身受的了解了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在极其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我党的老一辈革命家,硬是凭借着不屈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篇三:走出西柏坡
《走出西柏坡》观后感
灯光聚暗的那刻,荧幕上激昂的前序,撩开了这场西柏坡之战的薄纱。虽然我们离那兵荒马乱已六十年有余了,谈论老革命的光辉历史似乎也不能有身临其境的彻头彻尾的深刻,但是此次学校组织的观看红色电影却让我们经历了思想上的洗礼心灵上铭刻。那些忠言警句依旧留在脑海,在未来的路上时刻指导着我,要继续保持不骄不躁谦虚谨慎的心态,去开创生活去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电影《走出西柏坡》刻画的是七届二中全会前后革命战场上的情景。走进西柏坡,我们看到当时河北天津烽火连天的血腥场面,那是农村转向城市时战士们与敌人顽强的对峙抗衡,那是我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面临抉择考验的辛劳过程。共产党就是在一场又一场残酷的战争中奋力拼搏夺取胜利的果实,走近历史,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当时革命前辈们的昂扬斗志,战略智慧,更多的是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们从中学到血的教训,领略了颇多处事道理,对党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了。 电影里印象最深的是临危不乱关爱百姓忠于爱情的耿涛同志,他与毛主席关系甚好,正值农村转向城市的阶段他被派于接管城市管理工作,可是当时的资本家奸商勾结,百姓苦不堪言。为了保证人民的保暖,他开了先例拿政府的钱给资本家经营工厂。他公私分明,好友马宝山被糖衣炮弹打到他依据军纪处分毫不留情,但他有情有义,在马大哥戴功立罪后替他求情。他和恋人小兰的爱情值得我们钦佩,即使分开两地多年见面那瞬间依旧萌动开怀热泪盈眶,为了人民的利益
他置生命于不顾,救人民于危难之中。为人民“焦头烂额,夜不能寐”,可见中国共产党能有今日辉煌当年该有多少个耿涛的鲜血铺成啊!他正直爽朗机智稳重,不失为栋梁之才。
再说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马宝山,同样是为国抗战,他是前线的英雄却总是粗心大意,当然他的坚韧也是可歌可泣的,与敌人厮杀时不留余力拼死留守阵地,可惜这位意志坚强之夫却被糖衣炮弹给击中失去判断力,急于求成而失去纪律,差点酿成大错。这也是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警戒之辞来源,不能被敌人所蛊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党是有纪律有组织的党,任何人犯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处分,这在影片中也是有目共睹的。
电影中也反映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友好关系,党时刻心系群众。毛主席关爱孩子们,亲切的对待每个人,深谋远虑,说辞诚恳,实是值得纪念学习的伟人领袖。还有战友之间炙热情怀叫人不禁泪下,那胜利时的相拥欢呼那牺牲后的痛心疾首,无不烙刻在我心中,是啊,没有团结一致哪有革命的胜利,没有先驱们的勇敢抗战哪有今日新中国的繁荣昌盛?我们在感慨老革命的艰辛苦劳的同时也应该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并且多为别人做点事多为国家添砖加瓦。
看完影片,我沉浸在深思反省中,久久不能平静。想起最近很多贪污腐败现象频繁发生,官商勾结也屡见不鲜,是否我们该思索这些污秽行为背后的支柱,也许是所谓的糖衣炮弹太诱人了也许党员本身
没有足够的自律性。党员是为了服务人民群众而存在的并不是带着高冠打着名号不做事或者榨取百姓的血汗钱,党员应该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恳苦干的为人民办事。为了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我们应该大力打击那些给党捅娄子危害国家的党员们。我们希望借着历史的教训来警告现在的人们而不是让今日事例成为明日众人唾弃的反面教材。
西柏坡的那些人那些事留在了历史扉页上,而西柏坡的战士们精神却永垂不朽,以其强有力的能量鼓舞着祖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有幸能观看影片,汲取宝贵精神财富,我受益匪浅。加入共产党就意味着为共产党事业奋斗终身,我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以后加倍努力学习,以历史先例来提醒自己指导自己的行为,继续秉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精神,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社会中当有用之才造福他人。
篇四: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参观西柏坡有感 2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参观西柏坡有感 2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参观西柏坡有感
我们知道,历史因为细节而真实,我认为,参观展览一大好处在于能从细节处感知历史,这些活生生的历史比从纸面荧屏上得到的更鲜活。新中国的历史从这里产生,几双布鞋,笔墨纸砚,西柏坡会议的桌椅,这些细节都在深刻的提醒我们,这些展品曾经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西柏坡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奋斗历程的精神凝结。不惟如此,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复活与重兴。
1西柏坡精神的特质和内涵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的大转折期所培育、形成的一种精神风尚,它的特质和内涵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概括的那样: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我们在考察这一精神风尚时,必然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国革命胜利在即,但胜利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诸如居功自傲、不思进取等等,引起党的高度关注,必须及时敲响警钟;同时也应当看到,提倡这一精神风尚,决非用于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优良德行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体现得尤为显著。中华民族历史文明源远流长,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2西柏坡精神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集中体现和突出表征。早在1939年1O月,毛泽东同志在《国民精神总动员》一文中就指出:“我们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把它发扬起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邓小平同志也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年到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江泽民同志则告诫我们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军队,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上坐享其成,满脑子是金钱万能,成天贪图享乐,那么,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军队,是毫无希望的,是会衰落和垮台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大家都要深刻地理解这个真理。”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于世。我们的古人早就讲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党的四代领导人代代
相传、如此语重心长地谆谆告诫,无一不是在向我们昭示这样一个真理: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自立自强的源泉。危难当自强不息,盛世更复如此。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毛泽东同志要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谆谆告诫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3西柏坡精神与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
“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厚德载物”亦出于《易经》:“地势坤,君子
以厚德载物。”意为人要效法地道的厚重沉毅,以深厚的德行承载、发育万物。这个四字成语后来亦成为民族文化精神的一大标识。中国文化历来注重以德服人,鄙弃巧取豪夺的霸道作风。中国文化声名远播靠的不是血与火的征服,而是无与伦比的优良德行。尊道重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重德则首重“反求诸己”——修身。 4革命精神与民族精神我们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分析“两个务必”所集中体现的西柏坡精神,是在回归历史文化的正途。在现代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以无与伦比的勇气、决心、鲜血和生命,一洗中华民族百多年来的屈辱,使得这个古老的民族焕发出勃勃生机和青春活力。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今时代,我们以民族精神诠释革命精神,是为以革命精神弘扬民族精神;我们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诠释中国革命优良传统,是为以中国革命优良传统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千秋大业的根植之基,如果没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实积淀,那么政治、经济的强盛也只会是一时的镜花水月。因此,优秀的传统文化才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本。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