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1:19:14 作文素材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件作文素材

篇一:第八单元-青山处处埋忠骨

青山处处埋忠骨

[目标预设]

1.认识9个生字。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2.有感情的朗读文中表现毛泽东悲痛的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3.围绕主席“常人情怀,伟人胸怀”想象晚上写批示时神态、动作、心理的内容,并写一小段话。

[媒体运用]

Ppt课件

[教学时间]30分钟

【教学过程预设】

教学引入 初悟课题意思

1.出示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理解课题。

课件出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为什么一定马皮包 回家乡?

这是清代的一位诗人龚自珍的诗句。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 我们再读这句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再读课题,读出革命者血洒疆场,无怨无悔的气概。生朗读。

一、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边听边订正学生读错的字音,如“踌躇”;同时解答“踌躇”、“黯然”、“勋鉴”等词语的意思,其间又标出每封电报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

1.体会第一封电报。出示课件

(1)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请抓住关键词语体会。

(2)了解毛岸英的相关故事?找到书上句子。(补充资料,出示课件:岸英的图片和生平介绍)

(3)学生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师:第二封电报和第三封电报内容意见不一。

2.出示课件:第二封电报和第三封电报内容。学生朗读体会。

(1)这是两封意见不同的电报。圈出“破格”两字,能明白吗?

(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

(2)学生交流体会。

(3)读第八自然段。思考第八自然段文章的内容去掉是否可以。

三、即时训练

1.通过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夜晚毛泽东的辗转反侧、失声痛哭,课下,请同学们学习本课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想想这一夜毛泽东是怎样度过的,写写他的动作、神态、心理。

2.学生写话,交流。

四、评点小结

主席是一位领袖人物,也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他和每位父亲一样深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他最后的抉择尊重了朝鲜人民的意愿,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让我们一起再次朗读课题

[板书设计]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闻噩耗——悲痛 常人情怀

做抉择——艰难

写批示——忍痛 伟人胸怀

篇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过程详细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过程详细

际头小学-林燕鹏

教学过程:

一、 了解毛泽东,激情导入

1、出示图片(毛泽东),谈谈对毛泽东的了解。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画面中这位伟人是谁吗?(生:毛泽东)谁能结合学过的 课文和你收集的资料,谈一下你对毛泽东的印象?

生: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他是一位伟人。

生:学习了《长征》,我感觉毛泽东还是一位诗人。

师:是的,毛泽东是诗人,是伟人,他也是军事家、书法家,让我们通过一组资料在读中进一步了解他。(播放课件)

师:诗人毛泽东,他的诗词磅礴大气,他在《长征》中写道: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伟人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他在天安门城楼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庄严宣布: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师:军事家毛泽东,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带领解放军取得了一次次战斗的胜利!

师:书法家毛泽东,这是他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题词:

生: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师:看着,读着,你想说什么?

生:毛泽东真了不起。

生:毛泽东多才多艺。

师:是呀,在老师的心中,毛泽东确实很了不起,他叱咤风云,统领三军,受万民拥戴,他是军事家、书法家、政治家,他是诗人,是伟人,可他毕竟不是圣人,

他也有着凡人的情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去了解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课件展示)

2、出示图片(毛泽东与毛岸英的照片):让学生了解毛泽东与毛岸英的关系。 师:毛泽东是一个伟人!但是我们不去追述他的丰功伟绩!今天我们要从另一个角度认识毛泽东,走进作为父亲的毛泽东!(课件出示照片)

(1)这是一对情深似海(感情至深)的父子,你认识他们吗?(毛泽东、毛

岸英 照片)

(2)谁知道毛岸英是在什么战役中牺牲的?(抗美援朝图片)

3、由“抗美援朝”话题导入。

介绍“抗美援朝”的资料(战争的一组图片)

师: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保家卫国的战士都是铁骨铮铮的忠勇之士,他们的遗体称为“忠骨”。像黄继光、邱少云、毛岸英,他们死后安葬在朝鲜,他们的生命和灵魂和朝鲜的大地融为一体,与朝鲜的青山同在,正可谓“青山处处埋忠骨”!)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题吧!

生:青山处处埋忠骨

师:这是一句诗,谁知道下一句是什么?

生: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同学们,学习真认真!看来课本预习得不错!那我就来考考你们!

二、 明确本课目标,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

师:谁会读? 来,请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勋鉴 殉职 奔赴 尊重 踌躇 黯然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这位同学读得真不错!很好,中国的词语都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请同学们试着体会,齐读一遍。

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那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去了解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吧。不过呢?读之前,先来看看学习要求吧!来请位同学来读一下!

生:1、自由朗读课文,想以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用不同符号画出描写毛主席接到第一封电报后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毛主席的情感变化。

3、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师:恩,读的很好,虽然我们学习要求多了点,课时明确了学习目标,那就赶快加油吧,老师希望每节课同学们都能有新收获。 好--开始读书吧!

三、师生合作,学习新课。

师:看着同学们这么认真地读书,写写划划真是一种享受,老师都有些不忍打断你们了。谁能起来交流。来我们看大屏幕,来完成老师给你们出的题目!

? (出示课件: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把表格填完整!)

师:同学们真厉害,看来老师出的题目,没难倒你们,可见你们真的很用心在读书!那让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感受最深的语句吧,先读一读,然后说说你的体会!

师:你们体会得真透彻!让我们看看大屏幕!

? (出示课件)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

的?

师:来,哪位同学来回答下呢 ?好你来!

生: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播放课件) 我的体会是毛泽东得知自己心爱的长子牺牲的消息后,他很悲痛。

师:你能读懂文字背后的信息,真了不起。毛岸英牺牲的时候年仅28岁,而毛泽东主席当时已年近六旬,亲人突逝,生离死别,那是怎样的一种痛呀?

师:白发人送黑发人,那种痛如万箭穿心,使人撕心裂肺 还有那些词语可以形容呢?来你说!

生:肝肠寸断、痛彻肺腑、心如刀绞、悲痛欲绝、茶饭不思、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师:可任凭 我们用怎样的词语也形容不出这丧子之痛有多深,谁知道这句是从

人物的哪方面来描写的呢?

生:动作描写

师:很好请座!

师:谁能在找一找毛泽东丧子之痛语句呢?

生: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我的感受是,岸英已经牺牲了,毛主席像儿子活着的时候那样在叫着儿子的名字,好像能唤回儿子,他的心里一定在流泪。

师: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毛岸英的不幸牺牲,主席思儿心切才声声呼唤,无比悲痛,才情不自禁,主席猜呼唤着长子的名字,心中有多少话想对儿说,他想说,岸英,岸英!??..(板书:无比悲痛)

生:你真的不在人世了吗?

师:他想说:

生:岸英,岸英啊,你真的丢下为父一个人走了吗?

师:他还想说:

生:你就这样走了,你可知道我有心多痛!

师:可任凭我们怎么呼唤也无法体会毛泽东当时的心情。带着你的体会再读读这句话。

师:谁知道这句是从人物的哪方面来描写的呢?

生:语言描写

师:很好请座!

师:人死不能复生,沉浸在悲痛中的毛泽东主席面对这后两份截然不同的电文稿时心里在想什么呢? 请同学们看这样两份电文稿。(播放课件)请你读:

生:彭老总来电: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

朝鲜金日成首相来电: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

师:面对这两份截然不同的电文稿(播放课件)

生:主席仰起头??,

师:主席想:

生: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师:生不能相送,死后想见最后一面,人之常情呀,作为父亲的毛泽东也是血肉之躯,也有凡人情怀。(板书:凡人情怀)

师:但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播放课件)

生:“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师:两份电报截然不同,两种互相矛盾的心理。(点击课件),身为父亲的毛泽东,此时内心定是波澜起伏,下面我们分组朗读这一段话,这两排的同学从一个父亲的角度来体会毛泽东的情感世界,这两排同学你们从一个伟人的角度来体会毛泽东的内心世界,老师来为你们播报电文稿。

师:彭老总来电: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父亲毛泽东想:

生: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师:朝鲜金日成首相来电: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主席毛泽东想:

生: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

篇三:青山处处埋忠骨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执教:临江中小李梅霞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文中表现毛泽东悲痛的神态、动作、心里描写的关键词句,感受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常人的爱子情怀和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

【教学重点】

品读文中表现毛泽东悲痛的神态、动作、心里描写的关键词句,感受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常人的爱子情怀和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悟情;情境再现,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经过、结果、伟大意义,了解毛岸英个人及赴朝的缘由、牺牲时的实情实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了解毛泽东

欣赏歌曲《东方红》

师:上课前,我们一块来欣赏一首歌,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师:孩子们,这首歌曾经唱遍大江南北,看着画面上亲切的面庞,你们一定知道这首歌赞颂的是谁?一块说。(毛泽东)

师:对,它歌颂的就是伟人毛泽东。谁能结合学过的课文和收集的资料,或者也可以联系刚才的那首歌,谈一谈你对毛泽东的印象?(诗人,伟人)

师:是的,毛泽东是诗人,是伟人,他也是军事家、书法家,让我们通过一组资料在读中进一步了解他。(播放课件)

师:诗人毛泽东,他的诗词磅礴大气,他在《长征》中写道:

师:他在《七律.到韶山》中写道:

师:伟人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他在天安门城楼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庄严宣布:

师:开国大典上他向游行的队伍回首问好的形象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

师:军事家毛泽东,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的十六字方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生: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师:书法家毛泽东,这是他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题词:

生: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师:看着,读着,你想说什么?(真了不起,多才多艺)

师:是呀,在我们的心中,毛泽东确实很了不起,让我们通过这段文字,赞一赞他。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通过课前交流,我们知道毛泽东是诗人,是伟人,是军事家、书法家,可他毕竟不是圣人,他也有着凡人的情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27、《青山处处埋忠骨》,去了解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1、齐读课题

2、理解课题

师:谁能接下一句?

(1)生接下句: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自由读读这两句诗,然后说说你的理解。

预设:

生:这句诗的意思应该是说:“青山上到处都可以埋骨灰,何必要用马革裹着尸体运回家乡

呢?”

这时清代龚自珍的诗句,意思是:

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

“忠骨”在文中具体指的是——生答:毛岸英烈士的骨灰。为什么说是忠骨呢?快速读读这份电报,从中找到答案。“殉职”是什么意思?(为人民、国家、正义的事业而牺牲)孩子们,这封电报是谁写给谁的?给德高望重的人看就是勋鉴。

那么毛主席借用这两句诗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通读顺,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文中有部分词语较难读,我们来读一读。

师:中国的词语都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请同学们试着体会,齐读两遍。 师:

师:谁能用上一两个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大意?

生: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争中光荣殉职,毛泽东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同意将爱子葬在朝鲜。

生:毛岸英在朝鲜战争中殉职,毛泽东踌躇过,但还是在电文稿上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决定将儿子葬在朝鲜。

师:你的概括能力很强,学会概括也是我们小学高年级的同学必备的素质。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列的提纲,说说文章的六要素。大家能根据这几要素一块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孩子们,抓住文章的六要素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好方法,大家要注意学习和运用。

师:孩子们,你们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吗?让我们来重温一下那段历史吧!

三、了解背景、催发情感

1、播放视频《抗美援朝》 师:虽然这场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然而在战争中,志愿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约有12万志愿军长眠在异国的土地上,其中就有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

2、介绍岸英 师:孩子们,算一算,岸英牺牲是年仅多少岁?(28)

四、交流感受、领悟方法

1、再读课文,标记旁注

师:为了抗战的胜利,为了世界的和平,年仅28岁的岸英在朝鲜光荣牺牲,孩子们当主席得知这个消息后,有什么表现?快速读读4---10自然段,划出描写主席的句子,多读几遍,在感受最深的句子旁做上批注,待会交流,大家可以结合自读提示进行学习。

2、交流句子

师:看着同学们静静读书,写写划划真是一种享受,老师都有些不忍打断你们了。谁能起来交流。为了让大家听得更明白,请同学们根据学习任务单来汇报。

( 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哪个词语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你能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段话吗?你还找到了哪句话?

(你有一颗善感的心。你能读懂文字背后的信息,真了不起。你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你很会思考,分析得很到位;真是细心的孩子,把描写主席的句子都找到了。大家很会思考,从不同的句子读出了自己的见解,谢谢你们的分享,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五、感情朗读、感悟悲痛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初步感受到了主席丧失爱子的悲痛,现在,让我们通过读,进一步感受他内心的那份伤痛。 老师把你们找到的句子都整理出来了,现在让我们通过读进一步体会。 句子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这次怎么会……

孩子们,第一句话中,哪些字眼体现了主席的悲痛?让我们抓住这些字眼,读出主席的悲痛。

师:毛岸英牺牲的时候年仅28岁,而毛泽东主席当时已年近六旬,亲人突逝,生离死别,那是怎样的一种痛呀?国学大师季羡林在《怀念母亲》一文中有过这样的描述:(播放课件)请你读:

生: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师:季羡林中年丧母孝感天地。但人们却认为在人生的三大不幸中哀大莫过于老年丧子。(板书:老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那种痛如万箭穿心,使人撕心裂肺

生:肝肠寸断、痛彻肺腑、心如刀绞、悲痛欲绝、茶饭不思、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师:可任凭我们用怎样的词语也形容不出这丧子之痛有多深,谁能把你体会到的这些文字背后的信息读出来。

引读:读出了一位父亲的丧子之痛。此时此刻,他只能靠吸烟来排解内心的痛苦,透过这满屋子的烟雾,往事一件件浮现在他的眼前,此刻,他仿佛看到了,当年,地下党的同志( ),此刻,他仿佛看到岸英去(英国留学)此刻,他仿佛看到了他亲自送岸英到(农村锻炼).但每一次分离,岸英都(平安归来)这一次,怎么就成了永别了呢?主席肝肠寸断,他情不自禁地小声叫唤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

师:思儿心切才声声呼唤,无比悲痛,(板书:无比悲痛)才情不自禁,千言万语汇成了爱子的名字,让我们和主席一块深情地呼唤。

师:可任凭我们怎么呼唤,岸英再也不会回来了。但人死不能复生,沉浸在悲痛中的毛泽东主席又要面对怎样的抉择?请同学们看这样两份电文稿。(播放课件)请你读: 生:彭老总来电: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

朝鲜金日成首相来电: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

师:面对这两份截然不同的电文稿,(播放课件),

生:主席仰起头……,

师:主席想:

生: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师:生不能相送,死后想见最后一面,人之常情呀,季羡林千里奔丧不就是为了见母亲最后一面吗?作为父亲的毛泽东也是血肉之躯,也有凡人情怀。(板书:凡人情怀) 师:但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播放课件)

生:“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师:两份电报截然不同,两种心情互相矛盾。(点击课件),身为父亲的毛泽东,身为主席的毛泽东内心定是波澜起伏,下面我们分组朗读这一段话,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毛泽东的内心世界,老师来为你们播报电文稿。

师:彭老总来电: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父亲毛泽东想:

生: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师:朝鲜金日成首相来电: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主席毛泽东想:

生: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师:是将遗体运回祖国,还是葬在朝鲜,两难哪,两难!所以,(播放课件)请你来朗读。

生: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师:此刻,主席心理很矛盾,也很悲伤。孩子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为了革命,毛泽东主席先后有六位亲人为国捐躯,(播放课件)他们是毛泽东的妻子、大弟、二弟、堂妹、侄子、长子,让我们深情地注视着他们的名字,对毛泽东主席及他的家人致以我们最深的敬意。想想啊,哪一位亲人的离去不让他无比痛心?可是,一次次,他都挺过来了。年近花甲,面对这丧子之痛,面对安葬问题,他矛盾着,悲伤着,所以,当秘书把电报记录稿交给他签字的一瞬间,

生: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

师: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生: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把电文稿放在上面。 同学们,你知道痛失儿子,此时主席最想的是——(生:见见儿子)

是啊,此时他似乎已经不再是那个豪气万丈的主席了,似乎已经不再是那个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气定神闲的主席了。此时此刻,他只是一个父亲,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父亲,一个想再见见自己儿子遗体的父亲而已。

2. 然而第二天早上,当秘书来到主席的卧室时,竟然看到电文稿下那一行醒目的大字,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两难哪,两难,矛盾挣扎,父亲毛泽东做了艰难、痛楚的选择:(点击课件) 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这批示里有慈父的痛楚,更有一个领袖的博大胸襟!

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这批示里有常人的情怀,更有一代伟人的恢宏与豪迈!

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忠骨,忠臣的遗骨,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最高评价,这是一个领袖对一个烈士的最高奖赏。

师:落下这样的诗句,就意味着父子从此天上人间,阴阳两隔,这真是落笔千钧哪!读到这,我们怎能不为毛泽东伟人的胸怀而肃然起敬?(板书:伟人胸怀)

深情小结

出示灯片,师引读,生伴音乐轻声齐读:毛泽东是父亲,他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毛泽东是父亲也是主席,他深爱着自己的儿子,也深爱着自己的国家。悲痛中、矛盾中,他选择了国家,这是一个平凡的毛泽东,这是一位伟大的主席。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师:让我们带着对烈士毛岸英的歌咏,带着对这位父亲的理解,带着对主席的钦佩,再来 再来齐读这批示:

师:课文学到这,老师相信,你的内心一定也和老师一样充溢着感动,面对此情此景,

你有什么想说的,请用你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对英雄的哀思,对亲人的宽慰吧!

师:停下笔,我们一起来交流,读出你想说的话。

(多么动情的话呀,写出了对英雄的怀念。多感人的话语,写出了对主席的宽慰)

师:孩子们,岸英走了,带给主席无尽的伤痛,但同时,毛泽东的形象在我们的心中也更丰盈了。浏览课文片段,想想作者是抓住主席的哪些方面来体现的?(播放课件)

师:是啊,抓住人物的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就能生动地刻画出人物形象,孩子们要学会运用噢。

四、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师:孩子们,课文的最后一句更是令人回味无穷,读读,

生: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师:课文写到这,戛然而止,我们却可以通过文字到这个夜晚毛泽东的辗转反侧、失声痛哭,课下,请同学们学习本课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想想这一夜毛泽东是怎样度过的,写写他的动作、神态、心理。

师:短短的四十分钟结束了,孩子们,如果你想进一步走进这位伟人,请课下还可以读读有关毛泽东的书和诗词。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你读懂了主席的心。 停下笔,我们一起来交流,读出你想说的话。

(多么动情的话呀,写出了对主席的崇敬。多感人的话语,写出了对主席的赞美)

篇四:《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详

【教材分析】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上年级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领会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师则对重点词语作适当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更深一层的意思。

【教学目标】

1、认识“拟、勋”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胸襟。

3、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搜集了解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牺牲的6位烈士的资料。

【教学重点】

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经过、结果、伟大意义。

2、了解毛岸英个人及赴朝的缘由、牺牲时的实情实景。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流程】

一、 了解毛泽东,激情导入

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征》,知道了毛泽东是位豪放的诗人,他的诗词大气磅礴,读——

预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学习了《开国大典》,我们知道他是新中国的伟大领袖,1949年10月1日,他在天安门城楼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宣布——

预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师:除此之外,他还是位军事家,他的十六字方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预设: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师:精通战术,运筹帷幄的他同时又写得一手好字,这是他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题词——

预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师:看着,读着,你想说些什么吗?

预设1:毛泽东真了不起

预设2:毛泽东真是多才多艺

师: 是呀,在大家心中,毛泽东确实很了不起,他叱咤风云,统领三军,受万民拥戴。他是诗人,是领袖,是军事家、书法家、政治家,可他毕竟不是圣人,他也有着凡人的情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读——

生读:青山处处埋忠骨。

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师: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能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吗?

预设1:“青山“指的是长有树木野草的山,”处处“是到处的意思,“埋”是埋葬,“忠骨”指的是忠臣的遗体,这儿是指毛岸英的遗体。题目的意思是:只要是有树木的山上都可以埋毛岸英的遗体的。

预设2:我有补充。题目是用毛主席的批示中的一句来作的,我认为它的意思应

该是:朝鲜的青山上到处都可以埋下烈士毛岸英的遗体的。

师:说得不错。这句话出自一位清代诗人龚自珍的诗句——(课件出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何须:为什么要 马革裹尸: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师: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我们再读这句诗。

预设: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没有读出雄壮的气势,再读一遍,读出革命者血洒疆场,无怨无悔的气概。 预设: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课题是毛泽东收到三封电报以后回电的内容。我请几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有这么3个任务

课件出示要求: 1、边听边注意9

个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

2、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用( )标出每封电报的内容。

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相机订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三、读三封电报,悟哀痛之情

师:课文读完了,刚才那两个任务还记得吗?先来回答第二个问题。

预设1:课文讲的是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后,毛主席很悲痛的事。 师:说得好,还有补充吗?

预设2: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主席非常悲痛,但还是做出了把儿子的遗体埋在朝鲜的决定。

预设3:我认为他们说得还不够完整。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主席极度悲痛,这时彭总请求把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安葬,而朝鲜的首相今日成却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最后主席在痛苦中还是作出了把儿子的遗体埋在朝鲜的决定。

师:你们的概括能力很强,学会概括也是我们小学高年级的同学必备的素质。好的,再来看第三个问题。第一封电报,第几自然段——

1、第一封电报

预设:第二自然段(ppt出示第二自然段内容)

师:那就请你来读一读这封电报

学生朗读

师:有谁理解“勋鉴”这个词的意思?

预设: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多用于政界、文界。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 师:理解得很好,你是怎么理解的?

预设:看词语手册

师:很会学习。这封电报对于主席来说无疑是个噩耗。(板书:闻噩耗)毛岸英牺牲的时候年仅18岁,而毛主席当时已年近六旬,亲人突逝,生离死别那是怎样的一种痛呀?国文大师季羡林在《怀念母亲》疑问中有过这样的描述—— (课件出示: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师:季羡林中年丧母,痛苦万分,但比这更不幸的恐怕就是老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了,这种痛如万箭穿心

预设1:悲痛欲绝

预设2:肝肠寸断

预设3:心如刀绞

师:可任凭我们用怎样的词语也形容不出丧子之痛有多深,谁能把你的体会送到这些句子中

课件出示: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学生朗读句子

师: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请抓住关键词语体会。

预设:主席无限的痛苦。整整一天没有说话,他不想说,只想哭,只想一个人静静呆一会儿。

预设1:主席不想说话,还要不断吸烟,用吸烟的办法摆脱自己的痛苦。 预设2:主席一口也不想吃,满心中都是失去儿子的痛苦。

预设3:主席痛苦极了,他不相信儿子已经死了,一定在边吸烟边在回忆和儿子在一起的情景。

师:你们了解岸英吗?找到书上句子。

预设:毛岸英是毛泽东的大儿子,当年地下党同志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后来送

到苏联留学,又到农村锻炼,现在又来到了战场。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来说,很好。(课件出示补充资料,出示主席与岸英一起合影的图片)主席有三个儿子,五岁的岸青流浪街头的时候被警察打伤头部,一直治疗,岸龙在战争中不幸失踪,再无信息。长子岸英,受尽了苦难才回到主席身边。(课件出示地图)可是美国人把魔掌伸向了朝鲜,想消灭了朝鲜以后,进攻中国。政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派彭德怀带领自己的儿子和几十万志愿军的指挥下同朝鲜人民军队并肩作战,主席多么希望经过朝鲜战场上锻炼后回来做自己的接班人啊,可是——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

学生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2、第二封、第三封电报

师:人死不能复生,沉浸在悲痛中的毛泽东主席由又面对怎样的抉择,(板书 :做抉择)我们来看第二,第三封电报

课件出示: 彭老总来电: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

朝鲜金日成首相来电: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

学生朗读两封电报内容

师:这是两封意见不同的电报。(ppt 圈出“破格”两字),这个词的意思能明白吗?

预设:其他的战士牺牲在朝鲜战场是不能够回家的。因为岸英是主席的孩子,唯一的一个健康的孩子,可以破格把尸体运回家乡。

师: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安葬还是葬在朝鲜,决定权在主席手中,可是主席最后的决定却是让儿子埋在朝鲜的土地上。默读第五自然段,最能打动你的词句圈话出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默读第五自然段

师:我们心中一定有很多的体会。

预设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强忍”两个字让我感觉到毛主席内心的无限哀伤。

预设2:“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说明毛主席内心非常想念自己的儿子。

师:作为父亲的毛泽东也和普通人一样,有着丧子之痛,有着常人情怀(板书: 常人情怀)

篇五: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

27、《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上年级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文章截取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段,通过细节描写反映出毛泽东的崇高境界,展示了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读后让人肃然起敬。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我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认识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踌躇”等词语的意思。

⑵ 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进一步强化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快速读、精读等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

⑶ 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读、说、写”这些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由于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走近毛泽东,让学生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但是由于受到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

所以“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同时,在感受的过程中,要重点帮助学生学习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读为主,“读──议──悟”结合: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促成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

2、采用“情境教学法”,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化,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三、说学法

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的关键。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不越代庖,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写写等学习方法。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议、写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出感情来,掌握写人方法,在反复朗读中进入文中情景。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我设计四个环节:

一、身临其境,走入那个年代

一上课,我就给同学们放映了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音像资料,看了问:你有什么感受?给你

感触最深的是什么?给 学生自由发言的权利。通过课件,把形象直观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录象展现在学生 面前,

有声有色,让学生的情感随着画面的变化起伏而推进,与此共鸣,不但使学生充分了解写作背景,而且渲染了与文本相符的悲伤氛围,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奠定基础,并为帮助学生理解毛岸英烈士死得其所,堪称“忠骨”埋下伏笔。

接着,用饱含深情的导语揭示课题:在这历时三年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歼灭109万多人,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在这三年里,中朝两国人民结下了比海还深的情谊;在这三年里,中华无数的优秀儿女为了保家卫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永远长眠在了朝鲜。出示课题,让我们一起读课题。

二、披文入情,领略伟人风采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分成三步,一步一步,环环紧扣,引领学生用自己的心灵主动去与文本对话,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就不成问题了

1、从“巨大悲痛”的细节描写中,感受主席常人情怀:

⑴ 首先让学生了解毛岸英:

这些优秀的革命烈士中有无数普通百姓子女,也有毛主席深爱的儿子──毛岸英。出示毛岸英的遗照,对于毛岸英你了解多少?

毛岸英是一个极其优秀的青年,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1950年11月25日,年仅29岁的毛岸英壮烈牺牲了,这封由彭德怀总司令亲手拟订的电报带着噩耗送到了主席的手上,请大家轻轻地读一读,理解殉职。

课前布置收集,注重课内展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语文阅读素养(查找、筛选、整合、表达)的形成和发展。并通过收集交流毛岸英生平资料,让学生感受毛岸英是个极其优秀的青年,老来丧子何其悲痛,更何况这么优秀的儿子,把学生带入悲伤之中。

⑵ 定向自学:

这个噩耗对主席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晴天霹雳),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接到儿子牺牲的电报,毛泽东有什么样的表现,自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在重点词句下加上小圈,多读几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心理学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阅读之前目标明确与否效果大不一样,无目的读的效果,只是游牧的读的效果的1/3。所以给每一次读书提出一个要求,构建好阅读话题,再加以建构解构,是引领学生学习课文的好方法。“接到儿子牺牲的电报,毛泽东的心情怎样”是本课教学的一个中心话题。

⑶ 交流分享学习收获:

在学生充分自学后,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随机用引读的方式进行朗读指导,进一步体会人物情感,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肖伯纳有段至理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他启发我们应给学生提供发言讨论,交流思想的机会。实践证明,讨论不仅是交流思想,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而且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互相启发、活跃思维、认识升华的过程。重点指导品读以下语言:

① 收到这封电报起,主席悲伤得说不出话,吃不下饭,悲伤得借烟消愁,读──

老来丧子,人生一大痛,已近60的毛主席失去了最心爱的大儿子,这是剜心刺骨的通,读──

更何况岸英已是毛主席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而牺牲的第六个亲人了,他怎能不肝肠寸断呢?读──

② 是呀,这次怎么会回不来呢?怎么会牺牲呢?毛主席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他的心在颤抖、在流血。读──

③ 他多么希望岸英会马上出现在自己的眼前,情不自禁的呼喊着?? 是呀,课文就是这样通过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体现主席悲痛欲绝的心情的。

2、从“痛苦抉择”的感人形象中,感悟主席宽广的胸襟:

⑴ 定向自学:

就是在这样痛不欲生的情况下,两封接踵而来的电报却使主席面临一次重大的抉择,默读课文,想想主席面临的抉择是什么?他最终作出了怎样的决定?用笔画出来。

⑵ 引导学生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

⑶ 感悟主席宽广的胸襟:主席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决定呢?

出示重点句子,反复诵读,引导探究感悟。

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采用对话与交流的方式,通过师生的互相交流碰撞、相互启迪,让学生采取多元的方式品读这些句子,让句子中的内涵留在学生的心田,使伟人形象屹立在学生心中

⑷ 反复吟咏,加深对诗句的理解: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是出于对中华儿女的崇敬,主席不愿伤害朝鲜人民的情感,他强忍悲痛,顾全大局,作出了这样的伟大的决定,读??

这铮铮的言语下,是主席那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读??

3、从“艰难抉择”的矛盾心理中,感悟主席伟人风采:

⑴ 定向自学:

然而这个抉择的过程对于主席来说,是那么容易的吗?自读7~10自然段,文章又是怎样刻画出主席的这种矛盾心理的呢?

⑵ 根据学生交流,随机点拨感悟:

① 他多么想再见儿子最后一面呀!多么想让儿子的遗体归来安葬!这是人之常情。

② 他犹豫不决,因为一签字就意味着父子将永远无法相见,想到无法再见儿子最后一面,又怎能不黯然神伤?

本片段教学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让无声的语言文字变得有声有形。

③ 透过这一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你展开想像写一个片断,抓住主席的动作、神态等,把那一个难眠之夜的情景,具体描写出来。

在课文留白处设计一个写作练习,促使学生把本课的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应用起来。学以致用,而非“纸上谈兵”,这样更能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而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主席当时的矛盾、痛苦的心理。

⑶ 说话练习:

作为父亲,毛主席多么想( ),多么想( ),但是,作为主席,他不能( ),不能( )。毛泽东是( ),更是( )的!

这个练习帮助学生把上下文融会贯通,充分理解主席当时矛盾的心理,走进伟人的内心世界,由衷地发出赞叹: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⑷ 反复吟咏诗句:

尽管不舍,尽管悲痛,最终主席克制了自己的情感,以大局为重,做出了常人难以作出的抉择,读??

毛泽东是平凡的,有着与常人一样的情感,但更是伟大的,有着这么宽广的胸怀,读??

⑸ 小结:

文章又抓住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把他当时的矛盾心理刻画得十分传神。

三、感情朗读,提升敬仰之情

毛主席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中国的劳苦大众。他的亲人也为了革命事业相继献出了生命,失去爱子,这是多么悲痛呀!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胸怀比天地宽广。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次体会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

四、拓展延伸,活化伟人形象

搜集歌颂毛主席的歌曲。

阅读链接:《毛泽东传》。

“语文即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到生活中搜集歌颂毛主席的歌曲,阅读写毛主席的作品,在班中交流,会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搜集、阅读中,毛主席的伟人形象将更清晰地浮现在学生眼前。

五、说板书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我设计的板书左边数着写课题,右边分成两块:悲痛欲绝常人情怀和不搞特殊顾全大局 伟人胸怀。

这样既简洁明了,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