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三字经,中华书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8 00:24:43 字数作文
三字经,中华书局字数作文

篇一:三 字 经 中华书局版 带拼音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yíngzhòuzhòuzhéduògēshuìchuánxīyúyīcuōbāobiǎncángmógàolúngǔdòuzénggōngpáozéngshūshǔjìshǐwùwěnzhuózhù

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帝号纷迨灭辽宋犹存至元兴金绪歇 有宋世 一同灭九十年国祚废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 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至世祖 乃大同 十二世清祚终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

满嬴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héyànyǐngjīyùnhàokuíchuòtuózuòwéisìdàizhēnyīngjìngzuòsìshàndàidūdàicuàndǐng

篇二:三字经

三字经

《三字经》简介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三字经》全文长达1722字,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是儿童的必背读物。

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三字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者。模拟《三字经》形式的读物,如《女三字经》、《地理三字经》、《医学三字经》、《西学三字经》、《工农三字经》、《军人三字经》、《佛教三字经》、《道教三字经》层出不穷,风靡天下。近期,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还创作了《新三字经》,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借鉴《三字经》韵语集中识字的原理,深圳市策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开发出包括《中华字经》在内的『爱文识字阅读系列教程』,进行汉语阅读教学推广,取得广泛好评。

[]

《三字经》作者

《三字经》其书作者说法大致有四种:一、明代黄佐《广州人物传》十,明末诸生屈大均《广东新语》十一,清代恽敬《大云山房记》二,都以为作

王应麟

者应是宋末区适子;二、清代邵晋涵诗:“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三字经》,南海黎贞撰。”据此以为《三字经》为明代黎贞撰;三、或者又有区适子所撰,黎贞增广之说;四、世传王应麟撰,王应麟(1223—1296),南宋学者,字伯厚,号深宁

居士。清代夏之翰《〈小学绀珠〉序》:“迨年十七,始知其《三字经》作者自先生(王应麟),因取文熟复焉,而叹其要而该也。”清代贺兴思《〈三字经〉注解备要叙》:“宋儒王伯厚先生《三字经》一出,海内外子弟之发蒙者,咸恭若球刀。”都明确认为《三字经》是王应麟所撰。一般来说,《三字经》作者应为王应麟。 《三字经》具有识字、广见闻和灌输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即传授知识与封建政治思想教育双重功能。书中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情真意切.此书中有段仅用三百多字便概括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历来备受赞誉。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称“三百千”,而《三字经》后来居上。这里的“居上”殆源于数字顺序,未必便是根据三书之内容与作用的有意排列。但事实上,综其覆盖读者之广、 教育作用之深以及流传时间之久观而言,《三字经》 在中国古代蒙书教材中,不能不说是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书。 巍哉,《三字经》堪称“蒙学之冠”。

[]

《三字经》全文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曰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舆图广,超前代,九十载,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至世祖,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终。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李逸安译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中华书局,2009年3月第一版)

《三字经》书面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

篇三:三字经原文加注释学习方便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究。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载,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彼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李逸安译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中华书局,2009年3月第一版)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自性都是圆满的(此处“善”非善恶之善,是指刚出生的婴儿平等对待一切万物没有分别,像水一样纯净。每一个婴儿,父母的教导及生长的环境不同,教养、习惯以及对世界的认知也就不一样了。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写什么,他就呈现什么。),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善与恶及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如果懒惰不教育,那么就会偏离圆满的本性。教育最好的方法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样才可以学有所成。否则样样通,样样不精。并且养成浮躁的习气。)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

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过错。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良师益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译文】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译文】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相互之间遵守道义,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译文】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译文】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

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译文】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译文】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译文】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译文】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译文】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怒,悲伤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欲望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译文】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译文】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译文】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译文】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译文】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译文】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dòu)。

【译文】启蒙教育必须讲究.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标点断句。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译文】一个有志于学的人,一开始就要打好基础。“文字学”过了关,掌握了字形、字音、字义,才可以读“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译文】《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译文】《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译文】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做事总是不偏不倚是很不容易的.中不偏庸不易来源于北宋程子所说过的"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译文】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

【译文】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译文】《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译文】《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译文】《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译文】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译文】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译文】《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有的是在歌颂,有的是在讽刺。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译文】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诗经的精神已经不在。所以孔子就编订了《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辩,希望大家可以辨别是非。

篇四:中华书法三字经

中 华 书 法 三 字 经

总 论

汉民族,五千年。创文明,天下传。为世人,巨贡献。精财富,数不完。书法艺,仅一点。古奇艺,璨文苑。全人类,啧啧赞。汉文化,宝遗产。族基因,特征添。书成就,浩如烟。择其要,窥一斑。数方面,总结遍。遗珠憾,再难免。为引玉,先抛砖。世同仁,仁智见。珍国粹,不能断。祈后人,薪火传。扬广大,不留憾。告先祖,慰圣贤。自此始,娓娓谈。

汉 字 起 源

汉字源,原始会。传仓颉,造字奇。实萌芽,距今远。成体系,六千年。文遗址,是仰韶。画符号,刻于陶。

甲 骨 文

成熟字,甲骨文。刻龟甲,兽骨身。粗与细,轻重分。方圆备,力趣真。笔瘦硬,挺拔神。烂漫意,自天真。

金 文

商周时,金文生。铸刻器,凡青铜。画纤细,体舒轻。装饰强,礼乐行,大小篆,过渡中。

石 鼓 文

石刻早,艺价精。石鼓文,首当中。画浑厚,更凝重。圆劲挺,体方正。章法疏,亦均衡。朴实貌,自然情。小篆祖,副实名。

小 篆

秦建国,文字统。小篆美,李斯成。体略长,大小衡。整齐匀,多对称。圆转画,主中锋。厚遒劲,转圆通。端庄态,规严整。

隶 书

秦程邈,创隶体。仅传说,不为据。考古证,渐清晰。战国时,称古隶。有篆意,隶体具。西东汉,臻完美。汉朝时,峰造极。其特征,值一叙。象形性,基本离。符号化,较彻底。纵收敛,横展意。欹侧势,富姿媚。破篆圆,多方笔。贵蚕头,和雁尾。

楷 书

楷又名,正真书。魏碑体,亦所属。钟繇者,正之祖。晋楷书,成就大。羲献之,代代夸。 唐巅峰,代人物,欧虞薛,颜柳褚。领风骚,自体出。率更体,画瘦硬。结体险,寓于平。方笔多,线细劲。内擫法,相背形。中宫紧,外围松。代表作,九成宫。集大成,颜真卿。势开张,端庄雄。朴茂意,威严整。刚健力,厚雍容。外围紧,内里松。画四周,中留空。外拓法,型方正。作品多,需记清。多宝塔,唐中兴。颜勤礼,李玄靖。颜家庙,麻姑名。柳公权,大名鼎。结字紧,又能纵。笔劲健,骨力胜。峻拔疏,清瘦风。爽利落,用笔净。代表作,主两种。玄秘塔,神策名。元楷家,赵孟頫。秀润态,妖媚属。创赵体,影响殊。赵佶创,瘦金体。画瘦挺,秀妍媚。秾芳诗,劲健笔。书史上,留一席。魏碑体,楷一种。南北朝,极盛行。康南海,魏碑崇,称十美,语正中。气势美,魄力雄。浑穆气,神飞动。笔法美,跳跃成。点朴厚,骨法洞。画险峻,血肉丰。结构美,意神凝。态奇逸,魂魄重。兴酣足,构天成。代表作,数不胜。二十品,始平公。张黑女,张猛龙。崔敬邕,石门铭。爨宝子,嵩高灵。

行 书

行书体,实用强。轻便捷,线流畅。变多姿,行书状。尽变化,美大方。画灵动,活泼样。人欢喜,生力旺。历代传,广发扬。正草间,行书体。刘德升,人第一。王羲之,行完备。独品种,盖世绩。传世帖,兰亭序。行书字,数第一。古至今,千年里。唯景仰,无人及。行气贯,妙结体。墨法丰,章法奇。内容佳,巧运笔。总和谐,对统一。蕴辩证,富哲理。境界高,永魅力。羲之字,献之继。学乃父,成自体。外拓法,现妍丽。笔开张,纵趣味,称二王,弛美誉。颜真卿,值得提,变古法,创新局。改瘦劲,雄秀具。奔放势,厚实体。笔放纵,万钧力。凌空势,笔法奇。祭侄稿,稍逊一。行第二,谁堪比。宋时代,四家提。蔡苏黄,还有米。擅胜场,风格异。蔡遒劲,姿媚余。端严样,温厚意。暑离扈,传墨迹。苏行书,厚丰腴。真烂漫,不雕砌。绵裹铁,骨肉体。结体紧,恬淡意。沉着中,妍姿寓。拙藏巧,无习气。墨虽重,气流丽。笔虽偃,锋自立。寒食诗,弛世誉。黄庭坚,韵飘逸。锋圆劲,放射体。笔苍劲,挺拔立。凌空落,沉实具。松风阁,遂风靡。米南宫,了不起。集古字,成己体。笔墨法,极尽力。论点画,和结体。兼形势,章法奇。穷变化,不端倪。笼统言,不细语。即详说,仅万一。静揣度,自意会。动魂魄,感神奇。悟行魅,享书艺。

草 书

隶草化,成草书。分三类,不模糊。章今草,狂草书。章草体,形扁方。取横式,简约良。虽牵连,字独立。多方笔,留隶意。代表人,有皇象,代表作,急就章。晋陆机,绩辉煌。平复帖,放光芒。草点画,多使转。重呼应,求牵连。画不分,转曲含。简约本,代画点。跳参差,变多端。小大圈,多连绵。跌宕姿,笔使转。草汉兴,名家出。张之者,盛名负。尊草圣,开山祖。王羲献,最突出。十七帖,自参悟。草极则,众瞩目。神妙处,难说出。孙过庭,写书谱。二王风,草大度。笔墨畅,俊逸出。神采奕,侧锋促。体谨严,有适度。另大家,曰怀素。千字文,古静穆。绚烂极,平淡复。循规矩,火气出。自叙帖,怀素书。妙绝伦,右无出。唐张旭,草大家。诗四帖,尤称佳。笔雄强,势纵逸。虚实生,风雨急。

节奏强,富韵律。明大家,祝允明。洛神赋,笔法劲。势逼人,变无穷。另巨擘,是王铎。笔墨章,变莫测。狂(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三字经,中华书局)不羁,盘根错。力千钧,震心窝。灵魂抒,个性作。数千年,独一个。

执 笔 法

执笔法,前贤备。五指法,非绝对。总原则,不违背。手与臂,关节动。灵活运,轻松行。寸内字,范围小。腕要平,掌竖好。无名指,笔端距,字大小,定高低。几寸字,几寸距。 大概数,差不离。

书 写 姿 势

初宜坐,头正端。肩松平,臂舒展。腰背直,双足安。立写时,腰前弯。余要求,同于前。

笔 法

藏露锋,细辨析。顾其名,思其义。露锋者,顺势行。锋外露,看分明。藏锋者,逆势行。起笔时,路线清。向左走,先右行。欲向下,先上升。反之者,亦可行。收笔时,逆回锋。颖归内,露不行。运笔时,笔尖行。画中走,曰中锋。划浑圆,饱满呈。反之者,曰侧锋。尖在侧,不在中。扁簿样,方侧生。其余锋,散破裹。顾名义,可捉摸。起收笔,转折处。方圆笔,弄清楚。侧锋写,方形出。有棱角,方笔属。中锋写,浑圆出。略弧形,圆笔属。行笔时,要注意。猛下按,叫顿笔。轻下按,叫蹲笔。稍停留,曰驻笔。往回缩,曰衄笔。大食指,配合佳。捻转杆,捻管法。主副毫,皆绞缠。捻管法,使之然。曰绞笔,姿媚添。运笔时,艰涩具。似难行,克阻力。不浮滑,曰涩笔。毛笔肚,突翻覆,上为下,或反复。曰翻笔,且记住。别笔法,尚不多。拖断连,不细说。观名义,即掌握。蚕头者,起笔时,如蚕头,藏锋使。浑圆态,饱满示。形象喻,雁尾名。徐按笔,慢收成。如雁尾,隶多用。用较多,比喻法。屋漏痕,锥画沙。折叉股,又增加。划圆转,侧光滑。浑圆状,中锋佳。力沉实,不虚华。

选 帖、 描 摹、 临 帖 创作

欲学书,心气平。忌急躁,志坚定。毅力强,决心恒。勤临习,下苦功。摹与临,必履行。基础固,方上行。层梯进,攀高峰。选碑帖,选字体。非一律,适己意。达性情,爱好趣。法乎上,下必弃。选定后,有毅力,戒浮躁,沉心气。耐寂寞,苦孤诣。兀穷年,精研习。察尚精,贵似拟。神采上,妙道理。形质次,仅初取。双钩法,兼描红。再临帖,步步行。透明纸,蒙纸上。细察笔,派用场。沿画边,勾细详。轮廓出,中空样。再执笔,墨填上。双钩法,即上讲。描摹法,近双钩。上蒙纸,形状出。不勾边,直接书。临帖法,四步分。前两步,对背临。后两步,意创临。対临时,帖放前。一面临,一面观。动笔前,勿匆忙。看清楚,有主张。宽与窄,短或长。粗和细,圆与方。正与斜,锋露藏。纵或横,收和放。远及近,钩指向。疏与密,看端详。弯和直,细思量。角大小,不一样。胸有字,心不慌。运笔准,结构良。形神备,喜洋洋。背临时,不看帖。凭印象,认真写。写完后,细对照。找差距,达毕肖。三意临,要求高。现精髓,水平超。非精熟,难达到。后创临,脱帖了。精熟后,方生巧。寓己意,现己貌。虽曰临,非原貌。创作品,功夫到。精一家,研同类。

溯本源,探根底。道悟透,通晓意。上入帖,实不虚。后出帖,上阶梯。学他家,览旁体。涉猎广,营养裕。步步行,稳前移。登堂室,享书艺。专深透,博精取。固步封,不可取。姊妹艺,营养基。诗词赋,足效力。美术影,兼并蓄。文史哲,不能离。培修养,境界提。人生观,正不欹。欲薄发,先厚积。自成貌,创己体。书艺界,岿然立。迎风展,树大旗。名后世,留功绩。

笔 画

基本画,计有八。点横竖,折撇捺。莫忘记,钩提加。古先人,永八法。认真练,细体察。点称侧,险峻义。山坠石,比喻奇。横称勒,不平板。崖勒马,非弱纤。竖称努,似硬弓。蓄强力,劲不松。折特殊,换方向。或圆转,或顿方。长撇掠,短撇啄。掠如剑,斩犀角。要劲挺,笔利索。啄如鸟,食动作。运速疾,劲力多。捺曰磔,势舒展。力量足,起伏见。钩称趯,突踢脚。蓄足势,全力到。速迅疾,最重要。提曰策,鞭策义。若策马,有缓急。重轻施,马弛急。上所述,八法记。笔画数,八不齐。总数目,三十余。在此处,不列举。练字中,慢累计。细琢磨,勤练习。根基牢,心欢喜。

偏 旁 部 首

偏旁多,总结完。木贝月,火巾田。牛页鸟,方手山。米日石,力足言。示衣里,土食犬。虫弓目,马禾欠。尤车羽,两三点。软硬耳,绞丝又。女舟将,立刀口。反文旁,不能丢。三拐撇,一齐凑。某字框,记心上。门国同,区病广。总结全,厂字框。某字头,需记牢。雨穴人,四卷草。春竹虎,京宝老。某字底,集中全。土儿衣,走之建。私弄心,皿四点。

笔 顺

写汉字,循顺序。写规则,清晰记。先写横,竖后画。撇先到,再写捺。左到右,上到下。外后里,口封佳。先中间,两边挂。

结 构

间架体,结构意。笔画间,示关系。远或近。高与低。长或短,联搭配。虚与实,疏与密。结无构,无风貌。构无结,立不了。字结构,尤重要。古今人,论不少。欧阳询,三六法。综述清,后人夸。黄自元,法九二。总大成,无右者。别书家,尚有论。参之妙,需细心。结构论,不细道。近百法,择其要。天覆下,切记牢。上大长,不可小。如伞屋,人物罩。下字者,受蔽荫。例字者,宇宙春。地载下,下长大。载上部,稳固佳。粗细分,主次明。讲对称,勿失衡。同笔画,忌雷同。贵变化,画丰盈。有映带,多呼应。画繁多,疏为重。画寡少,需厚丰。讲避让,伸缩盈。直立正,曲不同。画虽断,意连成。笔未到,意至行。四周展,紧中宫。重心稳,势周正。向背分,笔就迎。细观察,琢磨清。写好字,乐无穷。

章 法

书章法,分两意。小章法,单字内。点画位,组织起。叫结构,亦结体。前已叙,不述赘。大章法,需言语。字间位,兼关系。虚与实,疏与密。欹正对,大小比。方与圆,粗和细。错落致,参差齐。正侧姿,俯仰媚。呼与应,盼顾及。穿插合,阴阳体。笔画粘,涨墨挤。

成块面,视觉里。加线条,建筑美。画线条,艺魅力。长短线,有粗细。连绵绕,缠一起。收和放,开合趣。轻与重,徐和急。顿及挫,兼按提。富节奏,有旋律。纵无声,音乐美。如算子,颇整齐。铺街石,乱无律。块面形,黑白计。枯与润,浓淡稀。干与湿,洇晕齐。璨如画,人欢喜。章法巧,整布局。老不枯,润不腴。稳不俗,创新意。险峻势,不怪异。倍增加,艺魅力。

书 法 欣 赏

赏书法,高雅存。延年寿,享精神。冶情性,养身心。具方法,三面云。一大点,又四分。笔法先,结字跟。墨法随,章法论。先笔法,最根本。意即指,毛笔运。点成画,形态存。好笔法,有停顿。蓄不发,内含劲。留得住,非流云。有节奏,徐疾分。方圆施,灵动蕴。字结构,形态真。无定法,奇而稳。偃仰别,向背分。阴阳生,参差存。有避就,顶戴论。穿插成,意连襟。厚朴古,意趣真,妍媚态,也可人。墨法多,见匠心。丰遂枯,燥方润。浓淡别,干湿分。控墨量,变随心。功不及,难遂人。说章法,布白论。直成行,竖不分。横直行,要求真。石铺街,罗星群。行字距,疏密分。虚实应,善经营。变而贯,气息通。计白黑,奇趣生。第二点,包含多。是自然,或雕琢。显性灵,见功力。体形貌,蓄神理。细体察,深分析。多感官,齐参与。第三点,看明白。论格调,风度在。看风格,观仪态。说气息,即意趣。欣赏者,有品趣。艺修养,高不低。字外功,不能离。赏书法,复心理。由表面,及内里。非单一,多方位。仁智见,非一律。再创造,只意会。高贵享,非易及。

文 房 四 宝

毛笔始,战国现。制笔者,曰蒙恬。秦大将,不一般。鹿毫柱,柘木管。羊毛围,笔成全。后代人,渐完善。毫三种,软硬兼。长短看,分为三。长锋毛,和中短。笔分部,上笔杆。下笔头,紧相嵌。笔杆求,直且圆。好笔头,听我言。尖与圆,齐和健。此四德,须占全。笔头名,名称算。上至下,部分三。根肚锋,体浑然。笔别名,一毛颖。毛锥子,另一称。管城子,秦皇封。

西周期,墨出现。初漆为,后石炭。刑夷者,用煤烟。发明墨,后袭沿。料不同,种类三。松烟墨,另油烟。油松墨,是第三。墨名家,魏韦诞。奚父子,封墨官。四墨王,名扬传。现当代,墨有名。一得阁,曹素功。中华墨,另红星。古墨锭,极少用。现墨汁,便通用。

东汉时,蔡伦公。造纸术,他发明。书画纸,宣纸用。宣州地,安徽省。含泾县,及宣城。宁国县,有太平。四地纸,宣纸称。按性能,分三种。生熟宣,半熟称。生宣纸,吸水性。书创作,宜多用。熟宣纸,弱水性。料质硬,画笔工。半熟宣,二者中。书与画,皆可用。

篇五:三字经

《三字经》全文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究。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1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载,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彼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李逸安译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中华书局,2009年3月第一版)

2

《三字经》书面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分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

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

《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字经》的版本很多,清朝道光年间刊行的版本是最通行的一种。我们采用的则是民国年间的增补本。

3

编辑本段《三字经》释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自性都是圆满的(此处“善”非善恶之善,是指刚出生的婴儿平等对待一切万物没有分别,像水一样纯净。每一个婴儿,父母的教导及生长的环境不同,教养、习惯以及对世界的认知也就不一样了。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写什么,他就呈现什么。),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善与恶及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如果懒惰不教育,那么就会偏离圆满的本性。教育最好的方法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样才可以学有所成。否则样样通,样样不精。并且养成浮躁的习气。)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过错。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良师益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4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译文】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相互之间遵守道义,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译文】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译文】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译文】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译文】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5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