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沧桑巨变三十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7:22:45 作文素材
沧桑巨变三十年作文素材

篇一:三十年沧桑巨变

三十年沧桑巨变。时代的变革,不仅是高楼、立交桥的建设,更重要的是观念的变革,特别是普通老百姓思想观念的变革,更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与进步。

曾经,普通的百姓离开政治很远,但是随着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的逐步完善,今天的中国人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到和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政治活动中去。对芜湖普通百姓的政治观念影响较大的制度变革,是两部选举制度的实施。

村民委员会的直选。中国农村村民委员会的直接选举始于1987年11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的颁布。1998年11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实施。根据这部法律,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它结束了村干部长期以来由上级任命的历史,改变了村干部长期以来包办一切、只对上级负责的状况。到2002年底,中国农村村委会普遍都实行过至少一次直接选举,有的甚至已经实行过7次。

城市社区直接选举。从1999年开始,社区自治开始试点,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和居委会等要由选举产生。2000年,我国再次提出城市居委会的自治性质,要求逐步通过社区居民的选举来更换居委会领导人。从此,社区建设已成为现阶段中国城市治理的重要部分,社区逐步成为中国城市中最普遍的另一个利益共同体。城市中的居委会、居民会议、老年人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等已成为重要的民间自治组织。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让老百姓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三十年来,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意识等不断增强。

人生价值观变化最突出的体现是老百姓金钱观的变化。中国目前的股民已经接近了一亿人,牵涉到的家庭人口更是高达三亿。而城市家庭拥有自己住宅的比例更是高居世界前列。三十年来,中国人从过去的一穷二白,对金钱的鄙视、憎恶发展为对私有财产的注重。财富,不再是一个让人觉得避讳的字眼。这是在思想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是对传统的金钱观念认识的更新。

自我意识增强。改革开放后,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人们的自我意识已逐渐增强,对自我需要的尊重,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关注与追求,对自我价值主体地位的确认等,已成为当代中国人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 竞争意识和效益意识增强。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体现着竞争二字。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他们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不再 “知足常乐”而趋于保守。但这也由此带来人们对功利的追逐。传统价值观受到功利主义的强烈冲撞。

芜湖青年张先著,因不满芜湖人事局“歧视乙肝患者”,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此为中国乙肝歧视第一案。在三十年前,这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然而,社会法制的进步,让这一切成为了可能。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人法制观念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懂得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治国,是中国目前基本的治国方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是中国的长期目标。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四百三十件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制定了八百多件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制定了九千多件地方性法规。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加紧完善和出台适应世贸组织规则的法律、法规。先后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著作权法、商标法进行了修改,使国内法律同世贸组织规则相衔接,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法律基础和保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着提高,芜湖人的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小康、富裕型转变,消费观念也由吃饱穿暖向发展享受转变。芜湖城市居民已进入富裕型,农村居民也由温饱型跨入小康型。

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正日趋个性化、多元化和现代化。随着收入的提高和“福利分房”的结束,人们“住”的观念也有了根本变化,由等着公家分房转为自家攒钱买房。如今,中国的住房自有率已接近八成,超过英美等发达国家六成的住房自有率。全国人均住房面积已突破二十一平方米,达到国际上通行的住房小康标准。 新“四大件”替代老“四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不变的第一代“四大件”;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更新换代为冰箱、彩电、洗衣机、录音机;九十年代后期以来,再次升级为空调、电脑、手机、汽车。

在这新四大件中,主要用于通讯交流的手机、电脑就占了两项,反映出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已由实物消费向信息消费倾斜。买车曾经是中国家庭可望不可及的梦想,如今也开始成为现实。从一九九八年始,中国个人的购车比例已经超过五成。

中国人由注重日常生活品的消费,到注重花钱买健康、买知识、买效率、买休闲,表明国人的消费观念已开始从追求现代化的物质生活,转变为谋求一种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改革开放使人们逐渐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个人有了选择职业的自由。近年来社会保障制度的大发展,也为人们自由择业解除了后顾之忧,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过去中学或大学毕业后由国家分配工作,基本上一分定终身,很少有自主择业的机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劳动者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得到重视,一方面促进了全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使公民的自由择业权利得到保障。近年来,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在各地普遍建立,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建立了全国性的网上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每年有上千万人次的劳动者通过市场转换职业。

近年来,随着《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失业保险条例》及《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为劳动者自主择业解除了后顾之忧。

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为想从事政府公务的公民提供了新的职业选择。自一九九三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及一系列配套法规颁布实施以来,确立了国家公务员面向社会招考、打破身份和地域限制、公平竞争的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户口的壁垒被打破,已有一亿多农民进城工作,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农民有了职业选择权。近年来,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已逐渐代替以身份和地域限制公民选择职业的体制。除了传统的需要职业资格证书才能进入的医生、律师等行业之外,中国在许多行业建立了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如会计、秘书、推销员、

物业管理员、电子商务师、心理咨询师、软件工程师等,求职者和用人单位都更加重视职业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表明就业领域向着更加注重个人职业能力转变。

篇二:三十年祖国的沧桑巨变作文

三十年祖国的沧桑巨变作文

三十年祖国的沧桑巨变

张玉洁 蚌埠市五河县第二实验小学六(1)班

拿破仑说过,当中国苏醒时,世界将会为之震动。

而现在,中国早已从沉睡中苏醒,千万瞩目,无限辉煌。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新农村生产发展迅速,农民生活富裕,民风淳朴,村容整洁。全面体现了在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飞速进步。

改革开放三十年,“嫦娥”奔月圆中国儿女千年飞天梦,“嫦娥”奔月,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新时代的开始。在这条路上,有梦想、有拼搏、有>挫折、更有辉煌。这是一条沿着改革开放正确指导,通往前方的光明之路。正是“神舟”冲天,飞天梦圆;“嫦娥”奔月,梦想成真。从此我们仰望星空,“嫦娥”不再寂寞;环顾宇宙,骄傲在中国人心中荡漾。

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家新建长江三峡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建设三峡工程,是几代国人的梦想。其防洪、发电、航运三大主要功效,均居世界水利工程重要地位。三峡工程在工程规模、科学技术和综合利用效益等许多方面都堪为世界级工程的前列。三峡工程,使“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真正实现。

改革开放三十年,祖国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使学有所教,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病有所医,人人享有医疗>保险;实施扩大就业战略,劳有所得,就业是民生之本;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老有所养,构建生活>和谐社会;改善人民居住条件,住有所居,建造>幸福家园。

三十年,对于我们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只是短短的一瞬间。但这三十年,已经改变无数人的前途命运;改变了中国的前途命运。这三十年,伟大而壮观:在中国,在亚洲,乃至世界改革开放史上,都是一抹亮丽的风景。让你我在历史长河中,细品这三十年祖国的沧桑巨变??

推荐意见:此文语言简洁明快,寥寥几语,便把代表祖国三十年的沧桑巨变描绘的形象生动,给予人震撼力。

指导老师:刘宗贤

篇三:三十年进取发展 三十年沧桑巨变(1)

进取发展看武城

——关于武城县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经验的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武城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持之以恒解放思想,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开创了武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巨变:求实创新,敢为人先,发展成就令人振奋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武城人民奋斗的三十年、发展的三十年,更是硕果累累的三十年,三十年间武城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巨变之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GDP三十年增长138倍

2007年,全县GDP达到82.61亿元,是1978年的138倍,年均增长17.8%;人均GDP达到21883元,是1978年的108倍,年均增长8.2%;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42亿元,是1978年的34倍,年均增长12.6%。

巨变之二: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发展方式科学高效

1978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3.3:40:6.7,2007年调整为12.5:58.4:29.1,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内生动力已经形成。一是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07年第一产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22.5万吨,是1978年1.7倍,年均增长2.7%。

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方向发展,辣椒、棉花、食用菌、畜牧业等“一红两白一牧”四大主导产业逐步壮大,辣椒、棉花、食用菌年种养规模分别在15万亩、35万亩和100万平方米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38%,我县先后被评为“中国辣椒之乡”、“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山东省食用菌十大生产基地县”。中国武城辣椒城成为江北最大的辣椒深加工基地,被命名为“中国辣椒第一城”。林业生产超常发展,林木覆盖率由1978年的6.6%提高到25.7%。二是工业规模日益壮大。1979年,全县县属工业企业共15家,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00万元,实现利税102万元。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8家,完成工业增加值3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56亿元,实现利税29亿元。2008年上半年,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95亿元,实现利税10.5亿元。纵观30年来,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始终保持了一个快速增长的发展的态势,年均增长都在30%以上。产业集群优势凸显。产业由过去的七八十年代一轻、二轻、机械、化工、纺织五大行业逐步演变为九十年代的玻璃钢、橡塑、地毯和白酒“三业一品”的工业格局,进入到2000年以后,全县已形成了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玻璃钢、中央空调、地毯、棉纺织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六大产业集群。我县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第一个玻璃钢县”、“中国民族毯业城”、“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县”、“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城”。六大产业集群集中了全县90%以上的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年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企业规模不断膨胀。企业由80年代初的15家县属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共同发展,到86年后注重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到90年底形成了地毯厂、酒厂、旅行车厂、造纸厂和棉纺厂“五大县柱企业”。目前,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已达到4家,利税过500万元的企业达到6家。技改投入加速增长。90年代以前,企业投

入大多依靠企业自身滚动发展, 2000年,全县技改投入3.44亿元,从2001年起,工业投入速度都保持在20%以上,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达到21项,2003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技改投入144亿元,新上项目428个,其中过5000万元的项目67个,过亿元的项目32个。园区发展逐步壮大。1997 年,建起了科技工业园——现在的经济开发区,1993年建立了全县的第一个乡镇工业特色园区——鲁权屯工业园, 2006年县经济开发区晋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县的八个乡镇都相继建起了自己的工业园区,2004年,实施了鲁权屯——滕庄工业园,杨庄——老城——甲马营工业园两大“合龙”工程。目前已形成了县经济开发区、鲁权屯滕庄中央空调玻璃钢制造业基地,甲马营杨庄老城汽车零部件棉花深加工基地和以中国武城辣椒城为核心的辣椒购销加工基地等“一大龙头,三大基地”,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吸纳规模以上企业251家,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5.6亿元。企业改革成效显著。1993年,我县对企业进行改革探索,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1996年开始,因企制宜,探索多种形式搞活企业的路子,积极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对县属企业实行全面改制,截止目前,县属工业企业基本完成了企业的改制工作。通过企业改革,各企业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管理机制逐步科学化和规范化,干部职工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风险意识、责任感明显增强,干部职工的收入也得到明显提高,企业改革已经日趋规范化。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各企业采取借梯上楼、借船出海等方式方法,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合作,积极参加各种产学研洽谈会,进一步研制开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的“三高”产品。组建成立了“玻璃钢研究所”、“橡塑科研中心”、“化工研究所”和“白酒研发中心”等4所科研中心。全县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2007年底,高新技

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9%,居全市首位。品牌建设成果突出。古贝春酒近年来连续摘金夺银,荣膺“中国驰名商标”,被国务院事务管理局列为特供酒,龙禧牌地毯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宇驰三轮摩托车荣获中国知名品牌,“金光”、“龙祥”、“漳南”、“龙禧”、“古贝”、“武岩”荣获山东省著名商标,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进一步得到提升。三是民营经济优势突出。2007年,全县民营业户达1.74万户,其中私营企业1965家,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上交税金、出口创汇和提供就业岗位分别占全县总量的80%、86%、78%和75%以上。改革开放走过了三十年光辉的历程,我县民营经济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发展壮大,在县域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民营经济成为推动我县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县域经济以年均12.5%的速度增长,而民营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却达到18.7%-20.5%,对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二是个体私营经济成为新增就业的主渠道,是支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截至2008年6月,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8万人。民营经济已成为当前社会就业和国企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的重要渠道。三是民营经济成为地方财政日益重要的来源。2007年,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工商税收达到1.41亿元,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80%以上。民营经济缴纳的各种行政性收费,弥补了财政的不足。此外,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还广泛参加赈灾、架桥修路、建学校、资助贫困学生等社会公益活动。四是民营经济的发展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五是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促进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四是第三产业繁荣活跃。2007年全县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1.9亿元,是1978年的797倍,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37.2%;实现税收7600

万元,是1978年的56倍。加强专业市场建设和培育,各类专业市场发展到42处,其中年交易额过亿元的7处。武城辣椒城被评为“全国商品交易市场系统先进单位”和“全国100家最具影响力的市场”之一。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189家农家店全面竣工,省供销社投资6500万元的联华购物中心投入使用,专卖连锁超市发展到150家。扎实开展市场经济秩序整治活动,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服务业投资明显加大。2007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3亿元,是2002年的2.6倍;规模以上贸易企业达到89家;服务业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39%,呈加速上升趋势。

巨变之三:发展后劲强力支撑,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逐步改变以财政投资为主的高度集中的投资模式,形成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格局,推动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三十年来,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2.53亿元,特别是2002年到2007年,我县高度重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改善投资结构,增加投资总量,德商路建设、武城二中新建、电力农网、城网改造、村村通公路、村村通自来水等一大批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大项目全面推进,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6.5亿元,占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81.8%,是1978年到2002年全县投资总额的4.5倍。

沧桑巨变三十年

巨变之四:对外开放高潮迭起,经济外向程度明显提升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武城县外资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加速度向前推进。目前,全县拥有外资企业10家,自营出口企业30家,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4434万美元。出口额从2003年的535万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800多万美元,实现连年翻番。2006年中南集团在新加坡上市,创造了全市民营企业上市和境外上市的先河。近年来,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持

篇四:家乡巨变之改革开放三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姓名:

学号:

专业:

家乡巨变之改革开放三十年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江南地区,由于大部分地处洞庭湖之南而成为湖南,其境内湘江贯穿南北,所以简称为“湘”。湖南依江畔湖,风景秀丽,是海内外闻名的旅游胜地,同时,湖南物产富饶,素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誉,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而我的家乡益阳市就是坐落在湘北的一座小城,濒临洞庭湖滨,从地图上看,像一头翘首东望、伏地待跃的雄狮,美名“银城”。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应该说,家乡益阳市的变化是惊人的,对于自己来说,心情也是五味杂陈。虽然自己并没有亲身经历这一整个过程,但在父辈们的熏陶下,我也变得感触颇深。在改革开放以前,家乡益阳处于一个相当封闭的状态,经济状况也是非常不好,人们都过着贫穷的生活,在物质生活及其匮乏的情况下精神生活也不能得到满足。

先从交通方面说起。益阳市自古为“吴蜀门户,荆楚要塞”,地处湘北水陆交通要冲,独特的区位优势与地貌格局,使古今益阳交通具有特色。但是,尽管具有这样的优势,在改革开放以前,益阳市的交通并不是相当发达。在铁路方面,准轨仅有湘黔铁路从安化西陲穿越,长度也仅仅为38.5公里。而水运船舶方面,也只是简单的停留在小规模的方面,没有长远的发展。或许,在那个年代,公路运输要比水运以及铁路繁荣得多,可是,在全国这个大环境中,相比下来也是很薄弱的。以农村公路为例,1956年安化河山桥至驿头铺34.5公里简易公路建成,这标志着揭开了以山区为重点,全面发展农村公路的序

幕。可是,在那个时候,农村公路建设管养工作并没有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的积极性也是相当低靡。

改革开放以后,情况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历尽坎坷中负重奋进,跨越发展,益阳交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路网的沧桑巨变,由“严重滞后型”变成了“基本适应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更是捷报频传。首先,铁路交通就经历了从原始到现代,从窄轨到准轨,从单一到成网的发展过程。1998年,石长铁路建成通车,结束了益阳腹地不通“大火车”的历史,2004年,洛湛铁路通车,在益阳市交汇形成“T”形结构,进一步提升了益阳市作为湘北交通枢纽的地位。现在,益阳市已有湘黔、石长、洛湛3条国家准轨铁路穿境而过,车次和通达城市越来越多,东连上海,南至广州、深圳,北上北京,西达西安,已经纳入全国铁路交通网络,能在一天时间内顺畅到达多个省级城市。1978年以来,益阳市公路建设开始由“求通型”向“求畅型”发展,除大量新建公路外,还对原有公路进行大规模的提升改造。1987年,实现“县县通油路”;1989年,319国道益阳段建成,这是全省第一条标准化、美化公路;1994年,全市重点建设“一点三线”公路;1998年,长益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006年,益沅一级公路胜利通车,益阳市公路开始步入宽阔、舒适、快速的新时代。2003年起,益阳市着手解决农村公路状况较差的问题,已投资6亿多元对县到乡镇、乡镇到村的公路进行了改造和修建。30年间,全市共完成公路建设投资80.1亿元,一个以高速公路和国省道为骨架、县乡道为支脉、连接周边、运行通畅的公路网基本形成。水运船舶也逐步开

始大规模更新换代,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通过技术改造,运输船舶实现机械化,逐步淘汰了运载能力低、机动性和安全性差的木帆船和驳船。总之,益阳的交通在新时代背景下正焕发出持续的活力,将会谱写出更加绚丽的历史篇章。

在30多年以前,可以说,益阳的教育是处在一种几近凋零百废待兴的状态。那时,在我的家乡,在农村中小学中,学生们可以拥有的条件就是黑屋子、土台子、泥凳子。我的父母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艰苦求学。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想要走进这个“三子”学校读书,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1979年全市的小学入学率95%,初中只有70%,毕业生合格率也特别低,因此,普及小学教育,就成为了当时的“首要任务”。在1977年,也就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全省参加考试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和下乡知识青年总数多达63万余人,可最终能被正式录取的不过23750人。63万人的考试队伍,只有3.8%的人成为大学生!而益阳市的数字更是惊人。因此,这种教育贫困的现象亟待解决。

自1978年,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以来,作为中部大省的湖南,正向成长为教育大省﹑教育强省努力着!而益阳市更是积极响应省政府的号召,提出了教育优先发展、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努力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是一代又一代教育人的梦想。在国家和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各级财政积极增加教育投入,结合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启动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危房改造工程,加强学校基本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同时,也在进行着教师队伍的建设,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全市人的共同努力下,教育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各级各类教育也有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经济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是构建人类社会并维系人类社会运行的必要条件。对于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地区来说,如果其经济没有得到长远的发展,那么它的其他方面就难以前行了。1978年以前,益阳的经济相当落后,人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过着吃了这顿没下顿的日子。1978年,全市GDP总量在湖南省“3+5”城市群中排名第

七。从这个数据来看,益阳的经济情况并不乐观,在全省范围内处于下游。或许,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益阳才有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人民卯足干劲,一心一意谋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8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取得新进展,财政收支也有了稳步增长,农业,工业,旅游业以及其他产业都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2011年6月15日,国务院正式同意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益阳高新区成为湖南省第四个国家级高新区,这将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对加速环洞庭湖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作为“环洞庭湖经济圈”中的重要一员,辐射带动着湖区中部的开发,而且,农副产品资源相当丰富,发展水运和水产养殖业

篇五:改革开放三十年 沧桑巨变展新颜

丹霞焕异彩 新宁展新颜

——新宁县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综述

三十年风雨兼程,三十年岁月如歌。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勤劳智慧的新宁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奋发图强、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

改革开放有如春风化雨,带来了新宁三十年来的沧桑巨变,县域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基础设施全面改善,社会事业繁荣进步,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全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三十年铸就的辉煌为新宁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崀山在申遗的强劲推动下载着“丹霞之魂”的美誉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新宁正以跨越式发展的姿态在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上奋勇前进,创造着灿烂美好的明天。

思路:在认识升华中调整完善

发展战略的确定,源自于对县情的准确把握,对县域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以及县人思想观念的嬗变和执政者智慧的结晶。三十年来,新宁县历届班子都在致力探索适合县情实际的发展战略,先后从“农业兴县”到“强基础,调结构,兴旅游,扩城镇”,再到“旅游带动,三化并进”,每一次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无不打下时代的烙印,印证着新

宁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观念的更迭。2006年的县第十次党代会上,县委确定了“旅游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兴农、开放搞活”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思路,指明了新宁在新时期新的发展起点上加速前行的正确航向,促进了全县思想的大解放和生产力的大提升。实践证明,这一战略切合县情,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十年来,全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1978年,国民生产总值9402万元,2007年达到284855万元,增长了29.3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1978年60.4:17.4:22.2调整为2007年的35.1:23.9:41,从传统农业县转变为工业、农业、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投资大幅增长,1978年固定资产投资为1404万元,2007年达到254732万元,增长180.4倍,年均增长50%以上。财政稳步增收,地方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826.41万元到2007年的13441万元,增长15.1倍,年均递增10.1%。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78年的3664万元到2007年的66667万元,增长15.1倍,年均递增10.5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1978的129万元到2007年的249794万元,增长了1935.4倍,年均递增29.8%。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85元,提高到2007年的1800元,年均递增11.1%。城镇职

工年工资由1978年的491元提高到2007年的16644元,年均递增12.9%。

这一组组数字,犹如一个个坚实的足迹,真实地反映出新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历程;犹如一组组跳动的音符,生动展现出新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犹如一级级迈进的台阶,有力地印证着新宁改革开放以来战略思路的调整所带来的县域经济实力的增强。

旅游:在品牌建设中发展壮大

崀山是新宁的名片,旅游是新宁的优势资源,是新宁最具发展潜力和发展希望的产业。县委、县政府把“旅游立县”作为首选战略,按照“苦练内功,外创品牌”的思路,做大做强崀山旅游产业,致力于将优势产业转化为优势经济,加快推进富民强县的进程。

对旅游优势资源认识的逐步提高,就是对县情的理性分析和准确把握;对旅游优势产业发展的不断重视,就是对县域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判断;科学发展崀山旅游,是实现新宁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旅游立县”战略的确定,本身就是解放思想的结果。

1992年,崀山天然公园的建立标志着我县旅游开发的起步。1995年,首届“中国崀山旅游节”成功举办,崀山被确定为第三批省级风景名胜区,然后从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

点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遗产一路走来,到2007年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同时,先后被评为“中国最令人向往地方”、“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风景名胜区”,“全国生态旅游百强县”。崀山像舜帝衷情眷恋的绝色聪慧的皇英,款款走出数千年历史的风尘,以天生丽质的姿容呈现在世人面前;像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镶嵌在湘西南大地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崀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面积66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62平方公里,现已开发出天一巷、辣椒峰、夫夷江、八角寨、紫霞峒、天生桥六大景区、18处风景小区,带动舜皇山、黄金牧场、风神洞、宛旦平故居、鲤溪漂流等10大外围景区的开发,新宁旅游产业的发展初具规模。“十五”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1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亿元。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0%,2007年旅游收入占GDP的比例达到7%。

2006年6月,我县率先提出“中国丹霞地貌捆绑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倡议。同年12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长沙召开“中国丹霞地貌捆绑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国内专家学术研讨会”, 并将中国丹霞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列入国家“十一五”申报世界遗产规划,正式启动实施崀山申世遗工作,这是崀山旅游品牌建设的重大突破。省市将崀山申世遗工作作为重点工程,我县举全县之力,按照“决心一次下定、措施一步到位、申报一举成功”的要求,大力开展景区

环境综合整治及保护性设施建设,全力推进申世遗进程。景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高标准的游步道让人耳目一新,悬空栈道令人惊叹不已。购物、宾馆、餐饮、娱乐等配套产业快速发展,旅游接待能力明显增强。始终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是崀山旅游可持续发展坚守的原则。《崀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是我省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之后第二部景区保护法规。随后,国家建设部批准了《崀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崀山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目前正在编制《崀山遗产保护管理规划》,崀山风景资源及地质遗迹的保护步入法制化轨道。

崀山由一个县级旅游开发区到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这一历史性的大跨越凝了聚历届县委、县政府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努力,也蕴涵了决策者的高度和眼量。崀山的明天更美丽,是新宁人民共同的梦想,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崀山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必将打造出全省旅游“北有张家界、南有崀山”的新格局,神奇美丽的崀山必将以“天下良山”的宏大抱负,为湖南旅游强省和新宁的跨越式发展谱写浓墨重彩的壮丽篇章。

农业:在向现代农业转轨中提质升级

新宁是传统农业县,农业在县域经济结构中长期饰演着一极独大的角色。改革开放的春风,逐渐将传统农耕和自然经济模式拉扯到时代的幕后。到新世纪,旅游产业的迅速崛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