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家里有蜱虫怎么消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6 03:32:40 体裁作文
家里有蜱虫怎么消灭体裁作文

篇一:怎么消灭家里的

怎么消灭家里的【蜱虫】

狗豆子,学名叫蜱(pí),附着在温血脊椎动物体上吸血,是人类和较低等的动物很多传染病的重要媒介。狗豆子通常在草丛里寄生,建议不要去有树,潮湿的地方。

解决办法:1、可用酒精涂在身上,使狗豆子头部放松或死亡。几分后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从口器旁钳住蜱,急速一拉以把蜱取出。

2、可对感染的局部喷灭蚤喷雾剂,狗豆子就会死亡,第二天即可除去。在出没区域定期应用灭蚤喷雾剂,保持该区域清洁。

3、对叮咬在皮肤上的“狗豆子”不宜强行拔除,可以向它身上滴一滴碘酊、酒精或乙醚等,或用香烟烘炙,使“狗豆子”自动脱掉。

4.用肥皂水或重碳酸钠涂搽伤处,有止痛、消肿的作用。

蜱虫

基本

硬蜱虫

虫体椭圆形,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2~10mm;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状,大者可长达30mm。表皮革质,背面或具壳质化盾板。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个部份。

硬蜱

颚体也称假头,位于躯体前端,从背面可见到,由颚基、螯肢、口下板及须肢组成。颚基与躯体的前端相连接,是一个界限分明的骨化区,呈六角形、矩形或方形;雌蜱的颚基背面有1对孔区,有感觉及分泌体液帮助产卵的功能。螯肢1对,从颚基背面中央伸出,是重要的刺割器。口下板1块,位于螯肢腹面,与螯肢合拢时形成口腔。口下板腹面有倒齿,为吸血时固定于宿主皮肤内的附着器官。螯肢的两侧为须肢,由4节组成,

第4节短小,嵌出于第3节端部腹面小凹陷内。

躯体呈袋状,大多褐色,两侧对称。雄蜱背面的盾板几乎覆盖着整个背面雌蜱的盾板仅占体

背前部的一部分,有的蜱在盾板后缘形成不同花饰称为缘垛

(festoon)。腹面有足4对,每足6节,即基节、转节、股节、胫节、后跗节和跗节。基节上通常有距。足Ⅰ跗节背缘近端部具哈氏器(Haller's organ), 有嗅觉功能,末端有爪1对及垫 状爪间突1个。生殖孔位于腹面的前半,常在第Ⅱ、Ⅲ对足基节的水平线上。肛门位于躯体的后部,常有肛沟。气门一对,位于足Ⅳ基节的后外侧,气门板宽阔。雄蜱腹面有几丁质板,基数目因蜱的属种而不同。

软蜱

颚体在躯体腹面,从背面看不见。颚基背面无孔区。躯体背面无盾板,体表多呈颗粒状小疣,或具皱纹、盘状凹陷。气门板小,位于基节Ⅳ的前上方。生殖孔位于腹面的前部,两性特征不显著。肛门位于体中部或稍后,有些软蜱尚有肛前沟和肛后中沟及肛后横沟,分别位于肛门的前后方。各基节都无距刺,跗节虽有爪,但无爪垫。成虫及若虫足基节Ⅰ~Ⅱ之间有基节腺的开口。基节腺液的分泌,有调节水分和电解质及血淋巴成分的作用。在吸血时,病原体也随基节腺液的分泌污染宿主伤口而造成感染,例如钝缘蜱属的一些种类。

吸血习性

蜱的幼虫、若虫、雌雄成虫都吸血。宿主包括陆生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有些种类侵袭人体。多数蜱种的宿主很广泛,例如全沟硬蜱的宿主包括哺乳类200种,鸟类120种和少数爬行类,并可侵袭人体。这在流行病学上有重要意义。硬蜱多在白天侵袭宿主,吸血时间较长,一般需要数天。软蜱多在夜间侵袭宿主,吸血时间较短,一般数分钟到1小时。蜱的吸血量很大,各发育期饱血后可胀大几倍至几十倍,雌硬蜱甚至可达100多倍。

宿主关系

蜱在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例如全沟硬蜱寄生在动物或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阴部和腹股沟等处。微小牛蜱多寄生于牛的颈部肉垂和乳房,次为肩胛部。波斯锐缘蜱多寄生在家禽翅下和腿腋部。

分布与活动

硬蜱多分布在开阔的自然界,如森林、灌木丛、草原、半荒漠地带。而不同蜱种的分布又与气候、土壤、植被和宿主有关,如全沟蜱多见于高纬度针阔混交林带,草原革蜱则生活在半荒漠草原,而微小牛蜱分布于农耕地区,如大别山区见于牛身上的牛虱。在同一地带的不同蜱种,其适应的环境有所不同,如黑龙江林区的蜱类,全沟蜱多于针阔混交林带,而嗜群血蜱(Haemaphysalis concinna)则多见于林区的草甸。软蜱栖息隐蔽的场所,包括兽穴、鸟巢及人畜住处的缝隙里。

蜱类寻觅宿主的方式:蜱的嗅觉敏锐,对动物的汗臭和CO2很敏感,当与宿主相距15m时,即可感知,由被动等待到活动等待,一旦接触宿主即攀登而上。如栖息在森林地带的全沟硬蜱,成虫寻觅宿主时,多聚集在小路两旁的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候,当宿主经过并与之接触时即爬附宿主;栖息在荒漠地带的亚东璃眼蜱,多在地面活动,主动寻觅宿主;栖息在牲畜圈舍的蜱种,多在地面或爬上墙壁、木柱寻觅宿主。

蜱的活动范围不大,一般为数十米。宿主的活动,特别是候鸟的季节迁移,对蜱类的散播起着重要作用。

季节消长和越冬

气温、湿度、土壤、光周期、植被、宿主等都可影响蜱类的季节消长及活动。在温暖地区多数种类的蜱在春、夏、秋季活动,如全沟硬蜱成虫活动期在4~8月,高峰在5~6月初,幼虫和若虫的活动季节较长,从早春4月持续至9~10月间,一般有两个高峰,主峰常在6~7月,次峰约在8~9月间。在炎热地区有些种类在秋、冬、春季活动,如残缘璃眼蜱。软蜱因多在宿主洞巢内,故终年都可活动。

蜱多数在栖息场所越冬,硬蜱可在动物的洞穴、土块、枯枝落叶层中或宿主体上越冬。软蜱主要在宿主住处附近越冬。越冬虫期因种类而异。有的各虫期均可越冬,如硬蜱属中的多数种类;有的以成虫越冬,如革蜱属中的所有种类;有的以若虫和成虫越冬,如血蜱属和软蜱中的一些种;有的以若虫越冬,如残缘璃眼蜱;有的以幼虫越冬,如微小牛蜱。 蜱虫叮咬、传染的过程:

一旦被蜱虫叮咬 千万不可用手强拔

1、有小手指甲盖那么大小,掉到人身上后往身上钻。仅头部钻入皮肤。

2、蜱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在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它分泌有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钻入人体需及时取出。若不及时取出: 轻者,数年后遇阴雨天气,患者便瘙痒难忍。

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发森林脑炎。

电视播出有两例患者,第一例是自行取出将头留在了皮肤,治好后全身瘫痪无力不能自行站立。

蜱虫是如何进入人体的

蜱虫普遍出现在山区有植物与动物的地方它就会出现,大别山境内安徽省金寨县也有同类的蜱虫,通常都是通过动物或者植物转移到人身上的,不一定每一种蜱虫都带有病原体。

小时候经常通过在家禽牛的身上发现,蜱虫在出生时特别小类似于指甲盖里面灰尘黑点一样。不是很容易发现据我个人了解,这种蜱虫通常情况下是不容易进入人身体里面的,都是通过皮肤接触、吸血、最终将身体内血吸满变成圆形后都会滚落到地上,这些血至少可以让蜱虫消化好几天,通过这样动物与人的接触就容易使蜱虫进入人体吸血,曾经在位于大别山区安徽省金寨县铁冲乡皂河村学生身上出现过,体形很小不容易被发现,这种蜱虫也会生存在植物叶子或者颈上通过人体腿部与植物的接触进入人体。通常被吸过血后人体会出现红斑、特别痒、时间久了人就会将患处抓破导致感染。

被蜱虫叮咬后应急处理措施

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

用尖头镊子取出蜱。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注意千万不要在被咬时用水冲它)

如在野外,可用点燃的香烟(或香)慢慢的烤蜱虫的身体(千万别烤死蜱虫),多数情况下,钻入皮肤的蜱虫就会钻出皮肤,然后再对伤 1.环境防制 草原地带采用牧场轮换和牧场隔离办法灭蜱。结合垦荒,清除灌木杂草,清理禽畜圈舍,堵洞嵌缝以防蜱类孳生;捕杀啮齿动物。

2.化学防制 蜱类栖息及越冬场所可喷洒敌敌畏、马拉硫磷、杀螟硫磷等。林区用六六六烟雾剂收效良好,牲畜可定期药浴杀蜱。 (六六六粉是禁止使用的农药。)

3,生物防治:由于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中,用生物农药狂扫喷洒主要发生蜱虫的地面,持效期特长,对人畜无害;也可用藻盖杀(0.12%藻酸丙二醇酯)物理防治,无色无味,对人体无毒、无害、无污染。

篇二:蜱虫

名称

蜱(pí)也叫壁虱,鳖吃,俗称草扒子、狗鳖、草别子、牛虱、隐翅虫、草蜱虫、狗豆子、牛鳖子、草爬子(东北某些地区把蚰蜒也称为“草爬子”)。在四川方言中有叫逼煞(读音 )等。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不吸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蜱叮咬的无形体病属于传染病,人对此病普遍易感,与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可能感染。

? 喜好

该寄生虫极其喜欢皮毛丛密的动物,尤其喜欢黄牛,经常可以在黄牛的脖子下方、四腿内侧发现其身影,多时会聚集成群,并且非常不容易剔除。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农村极为常见。

?

面颊、鼻、颈部、前胸、上臂等处发红或有出血点,并危及心、肺、脾、胃、肾、脑垂体、肾上腺等多处脏器;有些病人还有广泛的微血栓形成,极易出现严重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最为严重的是损害人的肾脏,重者往往死于尿毒症肾功能衰竭。病毒还会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严重的头痛、眼眶痛、腰痛及全身疼痛,病人普遍出现高热。重症或未能及时治疗的病人,后期往往出现心力衰竭、肺肿、自发性肾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出血热病人发病早期的典型表现为突起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这种高热通常持续4—6天。由于病毒引起的神经中毒现象,病人会出现头痛、眼眶痛、腰痛,即“三痛”症;因病毒引起广泛的血管壁损伤,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病人还会出现颜面、颈、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俗称“三红”,很象“酒醉貌”,躯干及上肢皮肤出现条索状出血点,眼球结膜血。病人还常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重症病人会出现咯血、呕血、便血、尿血等出血现象。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血小板下降,并有尿蛋白阳性、血尿、尿内出现膜状物等肾功能损害表现。

临床表现为多系统损害,病情严重,多于发病后第6~9 天死亡。

如果对早期病人不细心鉴别,很容易误以为是“感冒”。所以重在于早期的发现!以防止误判!

叮咬症状

蜱在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板同时刺入宿主皮肤,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有些硬蜱在叮刺吸血过程中唾液分泌的神经毒素可导致宿主运动性纤维的传导障碍,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现象,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称为蜱瘫痪(tick paralysis)。多见于儿童,如能及时发现,将蜱除去,症状即可消除。此病在东北和山西曾有人体病例报告。

有小手指甲盖那么大小,掉到人身上后往皮肤里钻,钻到大脑就完了。蜱虫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它分泌有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钻入人体需及时取出。若不及时取出:轻者,数年后遇阴雨天气,患者便瘙痒难忍。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发森林脑炎。

蜱虫叮咬人后会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蜱虫叮咬人后,大多起病急而重,主要症状为发热、伴全身不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精神萎靡等。

一、病因:由硬蜱或软蜱的口器刺入皮肤后引起。

二、皮疹特点:水肿性丘疹或小结节,红肿、水疱或淤斑,中央有虫咬的痕迹。有时可发现蜱。

三、自觉症状:瘙痒或疼痛。

四、蜱麻痹:系蜱唾液中的神经毒素所致,易发生在小儿,表现为急性上行性麻痹,可因呼吸衰竭致死。

五、蜱咬热:在蜱吸血后数日出现发热、畏寒、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传播途径

已知的无形体病传播途径有两种方式。它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蜱虫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传染途径疑为血液和呼吸道分泌物。

感染病例

全世界范围内的蜱叮咬人致病事件,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首先报告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此后欧洲等地也相继报告了这种病例,部分地区感染率甚至高达15%至36%。早在2006年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一位50多岁的农村妇女死于此病。2008年11月19日出版的《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中国科学家报告了这起“无形体病”,表示这很可能是世界上第一起“无形体病”人传人的事件——由于当时未能意识到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传播机理,因此医院保护措施做得不够。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Peter Krause和Gary Wormser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评论称:“这可能是世界上第一起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人传人的报告,同时也是中国第一起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报告。”在安徽这起病例之后,湖北、山东、河南等省份,也陆续发现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河南信阳等地也出现了患者死亡报告。

防治方法

1.环境防制 草原地带采用牧场轮换和牧场隔离办法灭蜱。结合垦荒,清除灌木杂草,清理禽畜圈舍,堵洞嵌缝以防蜱类孳生;捕杀啮齿动物。

2.化学防制 蜱类栖息及越冬场所可喷洒、马拉硫磷、等。林区用六六六烟雾剂收效良好,牲畜可定期药浴杀蜱。(六六六粉是禁止使用的农药。)

3 . 药物预防 皮肤涂抹或居室喷洒,能有效预防蜱虫叮咬。

4. 生物防治 由于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中,用生物农药喷洒主要发生蜱虫的地面,持效期特长,对人畜无害;也可用藻盖杀(0.12%藻酸丙二醇酯)物理防治,无色无味,对人体无毒、无害、无污染。

5.个人防护 进入有蜱地区要穿五紧服,长袜长靴,戴防护帽。外露部位要涂布驱避剂,离开时应相互检查,勿将蜱带出疫区。

预防治疗

由于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中,因此外出游玩时最好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罗浮山百草油或是驱蚊液,尽量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

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灭蜱用药

某一种药剂长时间使用后,会使蜱虫产生抗药性,药剂应混合使用或者轮流使用。 消灭畜体上的蜱虫,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捕捉,另一种则是用化学药物灭蜱虫。发现蜱虫时应该将其拔掉,然后集中灭杀。拔的时候,还要蜱虫体与皮肤垂直,然后往上拔,以避免蜱假头断在皮肤内,引起炎症。不过,这种方法只能在畜少、人力充足的前提

篇三:蜱 虫 咬 伤 处 理

蜱 虫 咬 伤 处 理

脑血管医院自2012年4月18日至2012年5月18日16时,共收治30例蜱虫咬伤患者,住院病患14例,仍在脑血管病医院住院治疗9例,治愈出院4例,因病情迁延不愈且有加重趋势转牡丹江治疗1例,症状较轻在门诊治疗16例。

30例病例中,有轻重不同的蜱虫咬伤部位局部充血、水肿、疼痛等急性炎症反应,重者有化脓.在18例患者被咬伤的部位发现虫体,其他患者自行将蜱虫去除。 住院病患14例:

▲ 13例病例有局部淋巴结肿胀。

▲ 1例病人伤口感染化脓给予切开引流。

▲ 2例有全身发热,其中1例体温最高达39℃

▲ 患者血象均无异常。

▲ 1例患者肝功能改变、原因待定 。

蜱虫接触史

● 1例无野地活动史,无明确接触蜱虫史;

● 1例是因为家人出去种地时将蜱虫带回家被咬伤;

● 28例在发病前1-14日,均因为工作或生产生活活动去到草地、或树林中活动,有的是因为种地和休闲等曾去草地、树林中活动。

患病人群的分布

●时间分布:4月18日至5月18日共有30例被蜱虫咬伤患者就诊。 ●人群分布:年龄分布:30例患者中,最小年龄24岁,最大72岁。 ●性别分布:30例病人中,男性8例,女性22例。

●职业分布:30例病人中有17人为油田在职职工,10人为家属或离退职工,3人为城镇居民。

●地区分布:全部病例中有27例在采油三厂地区生活和工作的人群,1例在登峰家园居住,2例为采油六厂职工。

采取的措施

一、针对接诊病例,首先进行蜱虫取出及叮咬部位消毒,应用抗菌素治疗。

二、及时上报医院防疫科。

三、与牡丹江林业医院相关专业专家及时沟通,确定治疗方案。

专家建议:

1、住院治疗患者必需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生化、心电图,伴有肝功损害的可加做肝脏B超;门诊较轻患者对症处置后嘱其观察,随诊;

2、治疗方面 因目前没有分离出明确的病原体,根据经验应用抗生素治疗有效,抗生素应用使用药物最大安全剂量,首选青霉素类,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过敏的患者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连续治疗2-3周为一疗程,如病情无明显改善,可在停药3-5天后更换药物再治疗一疗程;

3、特别强调:患者于蜱虫叮咬1-2周后,出现高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必须进行腰穿检查,以明确脑炎、脑膜炎诊断;

4、去除蜱虫方法:对于活体蜱虫,建议使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麻醉部位在蜱虫口器下方,麻醉3-5分钟后,用镊子将蜱虫轻轻取下;

5、易感人群的保护:在野外工作时,应穿紧口长衣长裤,戴防护帽或头巾,每隔2~3小时检查一次是否被蜱叮咬,最好互查,回住所后要全面检查衣裤内外。裸露部位涂擦一般防虫剂效果不明显,同时蜱虫储存宿主繁多,要真正消灭野外传染源较困难。

蜱虫可传播的疾病

蜱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均较轻微。蜱可传播多种疾病。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31种细菌、32种原虫,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如森林脑炎、蜱传出血热、Q热、蜱传斑疹伤寒、野兔热、莱姆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巴尔通体感染等,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蜱传疾病极少见人传人现象,但是,接触含有较大量病原的血液或分泌液,有可能感染发病。

◆森林脑炎是一种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病毒在蜱虫体内可长期保存,可经各变态期及经卵传至下一代或第三、四代,并可在蜱虫体内越冬。多发生在5~8月,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和吉林两省林区。

(一)轻度森林脑炎:突然起病,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体温多在一周内恢复正常;血清特异性抗体IgM或IgG阳性。

(二)中度森林脑炎:前述表现加重,开始出现颈项强直及阳性Kernig征、Brudzinski征等脑膜刺激征。

重度森林脑炎:上述表现加重,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a)颈肩部或肢体肌肉迟缓性瘫痪;

b)吞咽困难;

c)语言障碍;

d)意识障碍或惊厥;

e)呼吸衰竭。

◆莱姆病

潜伏期3~32天,平均7天左右。然而临床表现有明显的个体差异。轻者为亚临床感染或仅有一个系统受损害的表现,有的可同时出现皮肤、神经系统、关节、心脏等多脏器的损害。任?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桓鱿低呈芾劬沙试菔毙浴⒃俜⒑吐曰奶氐恪?/p>

临床症状可分三期

第一期:主要表现为皮肤的慢性游走性红斑,见于大多数病例。病初常伴有乏力、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关节和肌肉疼痛等症状,亦可出现脑膜刺激征。局部和全身淋巴结可肿大。偶有脾肿大、肝炎、咽炎、结膜炎、虹膜炎或睾丸肿胀。

第二期:发病后数周或数月,约15%和8%的患者分别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和心脏受累的征象。

第三期:感染后数周至2年内,约80%左右的患者出现程度不等的关节症状如关节疼痛、关节炎或慢性侵蚀性滑膜炎。以膝、肘、髋等大关节多发,小关节周围组织亦可受累。主要症状为关节疼痛及肿胀,膝关节可有少量积液。

门诊病例及疑似病例的处理

●疑似病例或轻症病例:不需治疗,可自行观察、门诊随诊或进行电话登记、随访等。

●登记、随访病例,随访期限一个月。

●门诊病例:叮咬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糜烂、溃疡,特别是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乏力、淋巴结肿大等需住院治疗。

篇四:蜱虫叮咬后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

蜱咬伤出现的皮炎主要是消炎、止痒、止痛,给予对症处理。发现被蜱叮咬后常采取如下措施:

1、发现蜱叮咬皮肤时不可强行拔除,以免撕伤皮肤及防止口器折断在皮内。可用乙醚、氯仿、煤油、松节油、旱烟油涂在蜱的头部或在蜱旁点燃蚊香,数分钟后蜱自行松口,或用凡士林、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的头部,使其窒息,然后用镊子轻轻把蜱拉出。

2、去除蜱后伤口要进行消毒处理,如发现蜱的口器断在皮内要手术取出。

3、在伤口周围以2%盐酸利多卡因作局部封闭,亦有人用胰蛋白酶2 000 u加生理盐水100mL湿敷伤口,能加速伤口的愈合。

4、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要给予抗组胺药或皮质类固醇。出现蜱麻痹或蜱咬热要及时进行抢救。如伤面有继发感染要进行抗炎治疗。

少数蜱的叮咬,大多数犬不表现临床症状,但数量增多时,病犬显现痛痒、烦燥不安,经常以摩擦、抓和舐咬来企图摆脱害虫,然而这种努力却常导致局部出血、水肿、发炎和角质增生。一只雌蜱每次平均吸血0.4ml,因此当大量寄生时,可引起贫血、消瘦和发育不良。如寄生于后肢,可引起后肢麻痹(神经毒素的作用);如寄生于趾问(哪伯只有一次),可引起跛行。即使把蜱捕捉后,跛行也会持续1~3天。另外,硬蜱还是其他寄生虫病和传染病的重要媒介,间接造成犬患病。

[防治]

1、消灭犬体上的蜱,可以用手捕捉,或用煤油、凡士林油类涂于寄生部位,使其窒息后拔除之。拔出蜱时,应使蜱体与犬的皮肤成垂直地往上拔,以免蜱虫口器断落在犬体内,引起局部炎症。捉到的蜱,应立即杀灭之。另外,可用0.1%辛硫磷、0.05%蝇毒磷、1%敌百虫、0.5%毒杀芬、0.5%马拉硫磷或0.05%地亚农等药液进行喷洒、药浴或洗刷,均能杀死犬身上的蜱类。

2、消灭犬舍内的硬蜱,可以对犬舍缝隙蜱虫生活之处,用0.75%滴滴涕喷洒.

预防和治疗推荐福来恩滴剂,安万克滴剂(或者喷剂)

用福来恩滴剂的时候前后48小时不要给狗狗洗澡,只需要一支滴在狗狗的颈部,被皮肤吸收后就会起效,寄生虫会在24小时内杀灭,并且80天之内不会再有虫虫光顾!简单!安全!适用于4周龄以上的幼犬

及怀孕补乳期的母犬。

带狗狗外出,特别是经由草丛中玩耍过后,一定要详细检查狗体是否存有这种怪物,一旦带回家中后果不堪设想!

篇五:蜱虫知识

蜱虫是犬的一种重要外寄生虫。 病原:寄生于犬身上的蜱主要有血红扇头蜱、二棘血蜱、长角血蜱、草原革蜱和 微小牛蜱等。 【血红扇头蜱】 雄虫体长约 2.7~3.3 mm ( 包括假头 ),宽约 1.6~1.9 mm。雌虫末吸血时体长 约 2.8×1.6 mm ( 包括假头 )。为三宿主蜱,其形态特征是:有肛后沟,盾板无花 斑,有眼,假头基呈三角形,气门板呈逗点状。雄虫腹面有肛侧板。 【二棘血蜱】 雄虫体长约 1.96 mm ( 包括假头 ),宽约 1.26 mm;雌虫末吸血时体长约 2.38 mm ( 包括假头 ),宽约 1.40 mm。 【长角血蜱】 雄虫体长约 2.10~2.38 mm ( 包括假头 ),宽约 1.29~1.57 mm;雌虫末吸血时 体长 2.52~300 mm ( 包括假头 ),宽约 1.57~1.75 mm。 二棘血蜱和长角血蜱属于血蛔属三宿主鲜。 其形态特征是有肛后沟, 盾板无花斑, 无眼,须很短,第二节外展,超出假头基之外。假头呈矩形,雄虫腹面无几丁质板。 【草原革蜱】 雄虫体长约 6.2 mm ( 包括假头 ),宽约 4.4 mm;雌虫饱食后体长约 17 mm ( 包 括假头 ),宽约 11 mm。为三宿主姆。其形态特征是有肛后沟,盾板上有银灰色花斑, 有眼,须肢粗短,假头基呈方形,气门板呈卵圆形或逗点形。雄蜱腹面无几丁质板。 【微小牛蜱】 虫体长约 1.9~2.4 mm ( 包括假头 ),宽约 1.1~1.4 mm,体中部最宽;雌虫 末吸血时体长约 2.1~~2.7 mm ( 包括假头 ), 宽约 1.1~1.5 mm, 饱食后虫体达 12.5 ×7.8 mm。此虫无肛沟,盾板无花斑,有眼,假头基呈六角形,气门板卵圆形。 【生活史】 牛蜱是不全变态的节肢动物,其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 多数蜱在动物体上进行交配,交配后吸饱血的雌邮离开宿主落地,爬到缝隙内或土块 下静伏不动,一般经过 4~8 天待血液消化和卵发育后,开始产卵。硬蜱一生只产卵 一次,可产干余或数千个卵,甚至达万个以上。虫卵小,呈卵圆形,黄褐色。通常经 2~3 周或 1 个月以上孵出幼虫。幼虫爬到宿主体上吸血,经过 2~7 天吸饱血后, 落到地面,经过蜕化变为若虫。 饥饿的若虫再侵袭动物,寄生吸血后,再落到地面,蛰伏数天至数十天,蜕化变 为性成熟的雌性或雄性成蜱。吸饱血后,虫体可涨大几倍到几十倍,雌蜱最为显著, 可达 100~200 倍;雌蜱产卵后 l~2 周内死亡,雄蜱一般能活 1 个月左右。 硬蜱 随种类不同其生活场所亦有差异,血红扇头蜱、长角血蜱和二棘血蜱主要生活于农村 和野地,活动季节为 4~9 月;草原革蜱主要生活于草原,越冬的成虫在早春 2 月末 或 3 月初开始出现,4 月为旺期,5 月逐渐减少,微小牛蜱主要生活于农区,在华 北地区的活动季节为 4~11 月。 【症状】 少数蜱

家里有蜱虫怎么消灭

的叮咬,大多数犬不表现临床症状,但数量增多时,病犬显现痛痒、烦燥 不安,经常以摩擦、抓和舐咬来企图摆脱害虫,然而这种努力却常导致局部出血、水 肿、发炎和角质增生。一只雌蜱每次平均吸血 0.4 ml,因此当大量寄生时,可引起 贫血、消瘦和发育不良。如寄生于后肢,可引起后肢麻痹 ( 神经毒素的作用 );如 寄生于趾间 ( 哪伯只有一次 ),可引起跛行。即使把蜱捕捉后,跛行也会持续 1~3 天。 另外,蜱还是其他寄生虫病和传染病的重要媒介,间接造成犬患病。 【防治】 一旦发现有蜱附着体表,应用镊子取去,禁止用手去硬拔。以防撕伤组织或口器 折断而产生的皮肤继发性损害。可用氯仿、乙醚、煤油、松节油、凡士林油或旱烟涂 在蜱头部待蜱窒息后自然从皮肤上落下。千万不要生拉硬拽!!切记、切记!!另外, ! ! 可用 0.1% 辛硫磷、0.05% 蝇毒磷、1% 敌百虫、0.5% 毒杀芬、0.5% 马拉硫磷 或 0.05% 地亚农等药液进行喷洒、药浴或洗刷,均能杀死犬身上的蜱类。 拔出蜱时,应使蜱体与的皮肤成垂直地往上拔,以免蜱虫口器断落在体内,引起 局部炎症。捉到的蜱,应立即杀灭之。 可以点一支烟,用烟头烫它的屁股,或用打火机烧, 。它怕烫,就会钻出来了。 或者用手拍打被这个虫子吸血的皮肤的附近的地方,这样,虫子受不了震动,也会钻 出来。 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如口器断入皮内应行手术取出。 消灭犬舍内的蜱,可以对犬舍缝隙蜱虫生活之处,用 0.75% 滴滴涕( DDT )喷洒。 现在最简易可行而有效的预防方法是使用进口的 “ 福来恩滴剂 ”或者国产的 “ 灭虫宁滴剂 ” 。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