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禁闭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0:35:05 作文素材
禁闭岛作文素材

篇一:禁闭岛解说

EONARDO所扮演的男主角,曾经是一名参加过2战的战士,他曾经亲眼目睹过纳粹集中营中,对于犹太人的种种暴行,从他的回忆中可以看出来,并且他也目睹了纳粹集中营头领由于笨拙的自杀方式,导致在开枪自杀后并没有立即死去,电影中男主角看着濒死的纳粹头领在用尽一切办法想再次拿枪自刎时,选择了把手枪用脚挪开而让纳粹首领在自刎一个小时之后才死亡,并且当有一个纳粹俘虏由于紧张想要逃跑的时候,他所在的队伍毫不犹豫的将那些纳粹俘虏尽数击毙,他所经历的一切让他患上了所谓的战后精神综合症,这种症状表现为焦虑,不安,酗酒,等等,具体的可以自己去看看其他资料。

再继续回到电影。其实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当年的《孤岛惊魂》(尼克.基德曼演的那部)一样。男主角其实是这个精神病院里患病最深的一个患者,因为他有着很明显的双重人格,也就是所谓的分裂的人格,这个人格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Andrew Laeddis,就是防火烧了他家,熏死他妻子和孩子的那个人;另外一个是Teddy,也就是他幻想中的那个执法官。故事的起因是,他战后回到家乡,和自己的妻子结婚,并且有了几个孩子,而他由于有着强烈的战后精神上的表现,使得自己对于他的妻子,孩子虽然很在于,但是却疏于关心爱护,这直接使他们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意,导致了他的妻子在长期服用药物的情况下精神失常,终于在某一日,她的妻子精神病爆发,亲手溺死了自己的几个孩子,而当他回家目睹这一幕的时候,由于过分的悲伤难过,在精神极度紧张,压力很大的情况下用手枪结束了自己妻子的命运,并防火烧了自己的房子。这一点从电影中就可以看出来,有一幕是他搂着自己的妻子,在满是烟尘的房间里,他妻子的腹部在流血,这足以说明他的妻子并不是被烟熏死,或者被火烧死,而是被他枪杀。

接下来,在这种精神状况下,主角出现了所谓的人格分裂,并且极度暴力。他的意识分为了两个部分,上文已经提过。他不断的站在自己善良的一面而寻找自己凶残的另一面,这样的精神状态使他自己很难分辨出来,到底什么是真相,自己所寻找的真相是什么,因为他活在了自己思维所创造出来的世界里。原因很简单,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妻子死于自己的枪下。

接下来,他应该是被送往了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我们知道,在80年代之前,治疗这类精神病的一般方式是利用药物和外科手术。药物一般无非是镇静剂之类,而外科手术则是前脑叶蛋白切除,这中外科手术一般目的在于让人失去记忆,失去直觉等等,简单来说就是成为一个傻子,没有痛苦,没有高兴,开心等一系列的感情意识(看过影片《飞跃疯人院》的朋友应该能了解,只是后来这种手术由于缺乏对于人的基本尊重而被废除了)。影片里所有的安委会(大概就这个意思了)成员一致认为应该让男主角进行这种手术,但是他的这家精神病医院的院长以及他的主治医师,也就是电影中男主角自己想象中的助手,来自于西雅图的那人,都极力反对,因为他们在尝试用另外一种办法治愈这种疾病,也就是角色带入法,role-play,也就是常说的角色扮演,他们希望创造一个男主角所臆想出的空间,时间,让男主角在这段幻想中逐渐情形,走出幻想,从而真正的意识到自己,于是,影片的第一幕开始了,也就是所谓的角色扮演治疗方式正式启动。

男主角的幻想中,他性格中邪恶的那一面的具体指代物---Andrew Laeddis,去到了在禁闭岛上的那家医院,而他又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理由,就是溺死自己孩子的那个母亲从医院里跑了,这样,他人格中善良的那一个人,Teddy,联邦执法官,便有了去禁闭岛调查的理由。于是,他带着幻想中的助手chuck,其实就是他的主治医师(Lester Sheehm),一起来到了禁闭岛,而从他在船上时,晕船,不喝酒,就可以看出,他的潜意识里非常的惧怕水,因为他的孩子正是被自己的妻子溺死的,并且他不喝酒,因为正是由于酗酒导致的家庭生活不如意,这点从他一到家先喝酒就能看出来。来到小岛之后,小岛上的狱警们如林大敌,而男主角却对这点嗤之以鼻,因为他认为联邦法官的到来还不至于如此,其实,狱警们这正防范的其实不是正是主角本人,因为他本身是一个退役的战士,联邦调查局的侦探,经历过人格分裂之后已经成为一个极端暴力和危险的人物。而进入医院大门之前,有一个缴枪的情节,可以看出,主角卸枪的熟练程度和他的助手是截然不同的,因为那人并不是什么可配枪的执法官,而是一名医生而已,而这个所谓的穿帮让他的“助手”用自己只是文职人员所掩饰过去了。

当男主角在医院内进行自己臆想中的所谓“调查”的时候,他发现,那个溺死自己孩子的母亲“瑞秋”不见了,而在床底下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的是,根据第四条规则,谁是第67号病人。其实这正是男主角在自己潜意识里追寻的目标,到底第67号病人是谁。其实答案很简单,正是他自己本人,这一点在后来他的

“助手”在悬崖边给他一张入院档案的纸上可以看出来,他的医生希望他自己能够清醒的意识到这一点,只是男主角自己并不承认罢了。关于第四条规则,后来电影中在灯塔那里,医院的那个光头院长也给他讲述了,其实那些名字都是从他名字和他妻子的名字中重新排列字母组合而成的。电影中失踪的瑞秋,其实就是照顾他的护士,后来从他在床上躺着,而那个护士则在一边端着药盘可以看出来。

之后男主角在他的世界里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首先是那个用玻璃把给自己父亲看病的护士脸划破的人开始,他问那个病人是否认Andrew Laeddis的时候,那名病人显得非常害怕,紧张,不敢说话,其实那个病人是认识男主角的,也深知他的暴力程度,可是男主角却知道对方不能忍受那种用尖的物体摩擦东西的声音,却故意用笔在纸上摩擦以发出声响来激怒,恐吓对方,由此可见男主角的恐怖程度,这样的结果使得后者在极大的愤怒和恐惧之下说出了那个把自己的孩子溺死的人,应该受到极刑,甚至应该被毒气毒死,而这句话深深的刺激了男主角的潜意识,应该说也是一个让他治愈的一个开始吧。

而后他“审问”的是一个典型的大妈,那个大妈可能是精神病院里,除了医生护士警卫之外精神最正常的一个人了,她只是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亲手结束了自己丈夫的姓名。她告诉男主角,那个所谓的瑞秋把医院里的每一个人病人都想象成了自己的邻居,赋予他们社会的角色,这正是想让男主句意识到其实他本人就是如此,但是当男主角把Andrew Laeddis是谁这个同样的问题抛给她时,善良的大妈知道他已经没救了,估计要被进行那种切除脑叶的外科手术时,支走了他的主治医师,在纸上给他写了一个字母“RUN”,意思让他赶紧从医院里跑出去,因为不久之后他会变成一个傻子,什么都不知道。

再后来影片还有一个情节,男主角要求医院开一个什么会,讨论关于走失的瑞秋以及她本人因为放假而回家的主治医师的什么事,结果当他紧张的进来时,发现大家似乎却并没有太在意,他很生气,询问这是为什么,而大家却都觉得可笑,现在想来确实如此,一帮正常人在讨论一件没有的事,没有走失的瑞秋,而所谓瑞秋的医生其实就是他的助手,而男主角却在那里煞有介事,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啊。

剧情接着发展。男主角让医院的警卫们去海边寻找瑞秋,结果那帮狱警为了配合他不得不去寻找,当他提及为什么不去灯塔那边的山上也搜寻时,警卫们的回答是那里的路不好走,而且马上要来暴风雨了,改日再说。而之后的电影给我们阐述的确实,他仅仅一个人,在没有借助任何登山工具的情况下就可以轻而易举的爬下岩石,并且还找到了一个因为不满医院对病人实施外科手术而逃跑的女医生的时候,就可以知道,去那里根本不费什么力气,只是警卫们认为他所幻想的一切都是假的,根本就没有瑞秋,去那里能找到什么呢。

之后,“瑞秋”找到了,她其实是一名护士,在和男主角的谈话中,不断的提及溺死的孩子,亲手杀死自己的配偶,并不断的询问他“你是谁”,就是想通过这些刺激让主角认识自己,可是依旧,没有成功。之后,男主角的医生,也就是他的助手,只有通过另外一个手段,就是让他进入他思想中所谓的“C区”,他们安排了一个假停电的情节,让C区如入无人之境,而让他相信医院能够停电的情节在之前他要求医院开集体大会的时候,那些人已经透露给他了。而后,他和他的医生来到了所谓的C区,C区是一个看管有着重度精神病患,而且极其危险的病人的地方。来到C区,医生们首先安排了一个病人,对他进行心里暗示,那个病人告诉他,他不愿意离开这里是因为他已经在这里太久,而不愿意去接受外部世界,他不知道什么是氢弹等等。。。目的就在于让他意识到自己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从而与世隔绝,和上面的情况一样,没有效果。后来,医生借故离开他,让他自己去找那个叫George Noyce,就是他所说的大学生,试想一下,如果不是George Noyce自己告诉男主角自己放火什么的事,他又怎么能从外界得知呢。后来男主角轻易的就找到了后者,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男主角也是生活在C区的一个患者,并且是最重度,最危险的那一个。男主角和他的谈话也是围绕这Andrew Laeddis是谁而展开的,后者一直在暗示他其实那人就是他自己,告诉他其实这一切只是一个针对他的游戏,他只不过是迷宫里的白鼠,除非他意识到事情的真相,真正放下自己妻子溺死孩子,他杀害妻子的这个事,否则他将永远离不开这里,也就是永远无法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他之后问及Andrew Laeddis到底是谁的时候,后者也似乎指明了就是他,而且他脸上的那些伤也是拜主角所赐,因为后者曾当面指明过他就是自己所苦苦追寻的Andrew Laeddis,结果是主角不信,反而给他了一顿痛打。这一招失败以后,后者只能把最后的一切线索指向了主角心目中的“灯塔”。

尾声。主角在灯塔里,男主角见到了他的“助手”和院长,二人最大程度的向他讲明了事实的真相,包

括那些字母的组合,那些照片的来历以及他的真实经历。主角在这种情况下,变得怒不可亵,甚至准备开枪将二人打死,可是却发现,其实他的那把枪不过是一个玩具而已。。。。。。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所谓的那种非常BT的手术室,却只有区区一个警卫,并且警卫在缴械之后还问他“你该不会杀了我吧”。

结局。一觉醒来,在自己所幻想的世界里走了一遭的男主角,终于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究竟是谁,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而我们也从他的口中听到了自己对于真实世界的认知。这一切的一切仿佛已经说明他已经在这种治疗的方法下完全康复了。可是,结局的意外却将这个影片推向了高潮。在第二天的清晨,他的主治医师,也就是他的助手,坐在他的身旁,却意外的听见主角仍旧叫他查克,仍旧跟他讨论计划逃离这个岛的事,在医生和院长眼神的交汇中,可以看出,医生认为主角的意识还是不清醒的,他们的计划应该是失败了。这个所谓的计划,院长说过,就是于病人进行沟通,试着去听他们说话,试着于他们进行交流,从而帮助他们走出自己的阴影,而不必接受外科手术。可是主角的这几句话,让他们彻底失望,从而不得不接受让他进行外科手术的方案。而后,男主角站起来,慢慢的走向将要带走他的几个警卫和医院工作人员的时候,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Which would be worse?To live as a monster...or to die as a good man.”“哪一样更差些呢?是像个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个人一样死去”。当他的医生听见这句话的时候,其实知道了主角的病已经完全康复了,只是,男主角自己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他宁愿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宁愿在自己的世界里死亡也不愿意背负这那样沉重的思想负担而生活着。因此他选择进行外科手术,去除掉自己的记忆,思维,感官,意识,因为康复前的他不愿意去面对,而康复之后的他却无法面对,而他的医生,则是默默的,尊重了他的选择。

全剧终。

其实,影片的一些思想,观点是很发人深思的。当主角最清醒的时候,其实也正是他自己最悲伤的时候,自己的妻子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进而自己又亲手结束了爱妻的生命,这样的结局,需要去承担,会对人造成多大的心里伤害呢。到底是选择在外界面对着这样的悲剧,痛苦的或者,还是在禁闭岛里,麻痹着自己,失去自我的活着。到底是做一个杀人凶手Andrew Laeddis,还是做一个善良的联邦法官Teddy,我想,主角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有的时候,人能够忘记过去,忘记一些很难忘记的事情,其实是一种幸福,既然如此,为什么人还要回到悲剧的原点而重新开始呢

篇二:《禁闭岛》观后感

《禁闭岛》观后感

故事发生在1954年,军官泰迪和同伴查克被派去调查一个从精神病院失踪的女凶犯的下落。精神病院的所在地就位于禁闭岛上,它主要收治那些有精神疾病的罪犯们。但是在医院平静的外表下,似乎隐藏着许多秘密。泰迪和查克越接近真相,一切就变得越难以捉摸,而他们也越来越感到自己正被推向崩溃的边缘……

联邦执法官泰德·丹尼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饰)和上级新派来的搭档查克(马克·鲁弗洛 饰)奉命上岛调查此事,主管医生考利接待了他们并负责协助调查。而泰德此行前来还有一个隐秘的目的——寻找让妻子(米歇尔·威廉姆斯 )葬身火海的凶手莱迪斯。故事遵循这条线索展开,寻找失踪之谜、访问医院工作人员与病人、地毯式搜查……

调查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了泰德的推断,在这66名有档案的精神病罪犯外,还有一名编号67的人存在,但无论狱警还是医生或者其他病人,对此都矢口否认。泰德深信这个67号就是杀害他妻子的凶手莱迪斯,而且这里一定有一个天大的阴谋,他发誓要将监狱长和主管医生绳之于法。但他的同伴查克提醒他这可能是政府的秘密试验所,而政府派泰德来,是因为泰德在遭受妻子惨死后遗留精神创伤,是他们最好的实验对象,泰德予以否认,说来这里调查此案是他自己申请的,他怀疑导致自己妻子惨死的凶手就被人藏匿在这个岛上,事情变得扑朔迷离。

泰德在调查中偏头疼的症状越来越严重,经常出现幻觉和噩梦,参军时纳粹集中营的惨象不断闪现在他眼前,他发誓不再让纳粹的行径出现在这里。从山崖一处隐秘的山洞,他发现了失踪的女犯人雷切尔,雷切尔告诉他,她本来是这里的精神病医生,政府在这里进行惨无人道的活体实验,她无法接受事实,被其他人设计陷害,被当作“精神病人”看押起来,她才设计逃跑的。雷切尔告诉泰德,想解开这个秘密,就要去灯塔上,因为那里是这一切的根源。

泰德强忍着头疼和幻觉,潜到灯塔上,却发现只有一个看守,他打晕看守抢过枪冲上顶楼,却发现岛上的主管医生考利一直在等着他的到来,而灯塔上也没有任何进行人体试验的痕迹和证据,只有一间简陋的办公室。考利向泰德说出了所有事情的原因,而他的新搭档查克则解释说自己其实是泰德两年来的首席治疗师希恩,令泰德有如晴天霹雳般震惊。

原来这一切都是设计好“陷阱”,那个神秘的67号病人,泰德一直怀疑的莱迪斯,就是他自己!医生告诉泰德,他的真名叫安德鲁·莱迪斯,他妻子患有精神病在淹死了自己三个孩子后自杀,而他也受到极大的精神创伤,在自我保护的潜意识中,把自己三个孩子忘的一干二净,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莱迪斯和那场记忆深刻的火灾,这个被创造出来的“莱迪斯”被他设计成面带刀疤、波斯猫眼、十恶不赦的凶手;他自己则是一个退伍后从警,和妻子恩爱有加的模范丈夫“泰德”,只有在他做梦和出现幻觉的时候,都是他原本的记忆。

而这一切行为,都是考利医生为了医治泰德的病症和配合他的意识而制造的一场戏剧,希望他能自己从中解脱出来,考利医生深信这种方法可以治愈大部分精神病人,泰德(莱迪斯)想反击考利医生的“陷害”,却发现自己越来越无力,

越来越迷茫。考利医生告诉他,如果他还不能清醒过来,依旧认定自己是好人“泰德”,那将不得不对他进行“道德性措施”,就是对其进行“额前叶切除手术”(使精神病患者变成“听话的白痴”的手术)。因为他自从来到这个岛上,几乎伤害了所有的护卫、医生和病人,他自己却一无所知,经受过特殊训练且在战争中长期在火线,危险性非常大。泰德从头到尾脑海中闪过许多片段,他终于知道了这都是真的。

到了检验考利医生诊断是否有效的时候,他的治疗师希恩问他“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泰德回答“我要带你逃出这个鬼地方,查克”。“查克”的称呼让希恩医生误以为泰德(莱迪斯)还是沉浸在幻觉中,无法从精神分裂中清醒过来,于是只得向一旁等待的众人无奈的摇了摇头。此时考利医生沮丧无奈的放弃了,只得妥协并同意执行之前约定的“道德性措施”---对泰德(莱迪斯)实行额前叶切除手术。其实此刻泰德(莱迪斯)已经明了一切,泰德最后向希恩问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像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好人一样死去?”最终他选择了像好人一样死去(接受了手术便会丧失思考能力,也就是对自己分裂人格和自身悔恨的“处死”),不愿继续生活在痛苦之中。此时希恩医生已经意识到了什么,最后喊了声“泰德”。但是男主角没有回头,因为此刻只剩下清醒并决然寻求解脱的莱迪斯。于是几名医生和监狱长带走了他,电影的最后是悲鸣的配乐和寂静的灯塔……

本片开头就灵活运用隐喻蒙太奇的手法,描绘了执法官泰迪在海上的痛苦晕船,一开始创造的就是一种极度不稳定的氛围,之后就着重描绘在荒岛上的精神病院的场景以及展示精神病人的受摧残后的恐怖,奠定了一种诡异而又让人深思的基调。之后随着剧情的慢慢推动,以及真相的逐渐逼近,影片中大部分都以暴风雨下的悬崖、墓地作为背景,使人们更加感受到了一种紧张的气氛。在这期间,配合着随故事情节发展而变化的背景音乐,时而诡异阴森,时而紧张令人热血澎湃。本片的一大优点在与把影片的剧情一分为二,描绘着让人看似不相关却在最后有着密切关系的两个故事,使观赏者在影片前半部分摸不着头脑而在真相大白于天下之后豁然开朗。这是对电影的时空艺术的完美诠释,也是对镜头结构三种形态的有机综合。

在电影人物的形象艺术上,主人公的穿着符合当时冷战前期检察官的扮相,而胸前却配上了一条极不搭调的绿色领带,给人一种滑稽的感觉。而这样搭配的原因也在故事后半部分告诉了读者:这条领带是他死去的妻子送给他的。只是由于主人公一直处于一种自我保护的潜意识里,不去承认自己杀妻的罪行,才使他一直心无顾忌的戴着这条领带。单单从这一个服装搭配的小细节来看,我们能发现导演的用心良苦。

“To live as a monster or to die as a good man”主人公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语结束了本片。看完这部影片后我半天没有回过神来,我仍然沉浸在这接踵而至的谜团与剧情的跌宕起伏之中。尤其是电影所运用的反常镜头让我的心灵为之一颤,还有那些特写镜头的组合,让我感受到一个人在迷失自我之后的万般无奈与无助。该片让我不仅赞叹演员那惟妙惟肖的演技,更要赞叹导演对每一处细节都追求完美的态度!这部获得多项奥斯卡奖项的成功之作必然有它的过人之处,影片中运用的不少艺术手法都是起点睛之笔,让人们在享受了一场视觉的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精神饱餐了一顿。

篇三:禁闭岛观后感

《禁闭岛》开启精神世界的无限可能

《禁闭岛》的主题是精神分析,主人公是一个精神失控的人,竭力要在记忆与现实共同构成的迷局中挖掘真相,这也是我们观看大多数电影时的心态。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深谙观众的这份旨趣,匠心独具的反客为主,索性将这固有属性推向极致,构成影片最大的看点。《禁闭岛》俨然由两个南辕北辙又难分显隐的故事组成,站在不同的视角,采取不同的思路,观众对情节的理解可分为“治疗论”和“阴谋论”两派,前者认为这是个精神受损、治疗不成的凄惨故事。

从第一个镜头——赴岛的渡轮从迷雾中驶出,影片便悄然开启了双重脑力激荡,治疗论者看到一个“没有过去的男人”到来,迷雾一如他混沌的大脑,虚构出令自己坚信不疑的身份;阴谋论者眼中的大雾是隔绝文明世界的屏障,象征着主角进入一个孤立无援的恐怖地带。随后主角与拍档坐车驶向监狱,背景奏起高亢而慑人的交响乐,盖过了对白和其他声效,嘹亮的异乎寻常,可以理解为一台“角色扮演”好戏开场的前奏曲,也可以视之为恐怖片的经典手法,暗示执法者被迫害的噩梦拉开了序幕。

第一遍看可能完全不会注意这些,因为前95%的篇幅,影片那层侦破惊险片的幌子实在太逼真。岛上的人群充满敌意和古怪的心照不宣,似乎策划着隐秘而可怖的阴谋,德裔医生那若有若无的纳粹背景仿佛暗示,这一切都与集中营的人体试验有关,从密室中神秘出逃的病患、审讯时惊恐万状写下“逃跑”字样的女子、禁区C中变遍体鳞伤疯言疯语的囚犯、那笼罩着邪恶光环的灯塔,无不在大声疾呼:这是一个罪恶丛生之地,而执法官主角则是维护正义的孤胆斗士,冲破重重阻力以揭发这群拥有生杀予夺大权的恶势力。

结尾希区柯克式的大反转,非但没能解开谜团,反而令观众更加疑窦丛生。表面上看,这个“治疗论”的故事收束的十分妥帖,主角的那一句“该像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个人一样死去”极具点睛效果——虽然了然了真相,痛失亲人的惨烈记忆却不堪回想,倒不如切除脑叶,取得内心的平静。但巧的是,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作,为了获得人道的对待,只能承认自己是个疯子,却原来医生和警察们进行的并非什么角色扮演治疗,而是实实在在要把这个知晓阴谋的执法官逼疯——阴谋论就这样浮出了水面。此刻再回过头琢磨细节,原本有因可循的梦境和主角经历集中营屠杀、妻小丧命的种种惨剧,倒像是药物影响和伪造证据的“记忆植入”,原本仅为幻觉的“run”字警告和山洞偶遇,理解为确有其事竟也说得过去。热爱思考的观众就这样不知不觉被分作了两派。

影片改编自同名小说,原著并没有这般虚虚实实,大致走的是“治疗论”路线,一路忐忑不安的心灵颠簸,配上一个令人心碎的结局,尘埃落定,直截了当。电影的再创作使之超越了通俗悬疑片,值得带着脑子反复欣赏咀嚼。尤其当双方论者听取对方观点后重新审视,每一处场景设计,每一件道具放置,都逐渐显得别有用心,角色的每一个眼神、每一记举止、每一句对白,都自然而然衍生出双关含义,甚至随着多次观察而变得引人注目的穿帮镜头,也沾染了一抹意味深长,譬如主角审问那一场,女人喝水时的杯子、字迹在笔记本上的位置,都存在细看就会啼笑皆非的穿帮,这究竟跟大多数电影一样,是剧组的疏忽所致,还是导演为了暗示幻觉、骗局而故意设置,无从知晓。

影片将观众拖入激烈的心理拉锯中,不断向真相天平的两边各添加砝码,狡黠的保持着微妙的平衡,答案永远游离在似是而非间。互联网上至今可见对立者各执一词,辩论不休,双方论据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镜头分析和情节解读,延伸到古典音乐、心理学、药物学等领域,以细枝末节向对方发起新的攻势,佐证着各自观点。我毫不怀疑,几十年后依然会有影迷争

得不可开交。《禁闭岛》的艺术魅力来自于它恒久的话题性,单纯的智力挑战非老马丁追求,否则他大可将线索埋藏的深不见底,让所有观众在结尾猛拍大腿,肯定比这般不置可否更令人印象深刻。他独创了一种革命性的叙事架构,编织出一座充满岔道和机关的时空迷宫,这是对人类精神世界最生动的展示,归根到底,我们对世界和自身的感知永远处在这种游移不定中,因此百思不解比柳暗花明更叫人着迷,因为它更像现实,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结果,只有无尽的追思。

《禁闭岛》将两套故事系统水溶交融,无论真相是治疗未遂还是阴谋得逞,归根到底,都是一群人企图证明一个人是疯子的过程,具体到影像层面全无二致,但又能随着观众心态不断呈现出多面性。《禁闭岛》是一部发人深思的旷世杰作,它将人类意识的不可捉摸表现的淋漓尽致,开启了精神世界的无限可能,充分点燃了观众的想象力和探究欲望。

篇四:电影禁闭岛剧情解析

LEONARDO所扮演的男主角,曾经是一名参加过2战的战士,他曾经亲眼目睹过纳粹集中营中,对于犹太人的种种暴行,从他的回忆中可以看出来,并且他也目睹了纳粹集中营头领由于笨拙的自杀方式,导致在开枪自杀后并没有立即死去,电影中男主角看着濒死的纳粹头领在用尽一切办法想再次拿枪自刎时,选择了把手枪用脚挪开而让纳粹首领在自刎一个小时之后才死亡,并且当有一个纳粹俘虏由于紧张想要逃跑的时候,他所在的队伍毫不犹豫的将那些纳粹俘虏尽数击毙,他所经历的一切让他患上了所谓的战后精神综合症,这种症状表现为焦虑,不安,酗酒,等等,具体的可以自己去看看其他资料。

再继续回到电影。其实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当年的《孤岛惊魂》(尼克.基德曼演的那部)一样。男主角其实是这个精神病院里患病最深的一个患者,因为他有着很明显的双重人格,也就是所谓的分裂的人格,这个人格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Andrew Laeddis,就是防火烧了他家,熏死他妻子和孩子的那个人;另外一个是Teddy,也就是他幻想中的那个执法官。故事的起因是,他战后回到家乡,和自己的妻子结婚,并且有了几个孩子,而他由于有着强烈的战后精神上的表现,使得自己对于他的妻子,孩子虽然很在于,但是却疏于关心爱护,这直接使他们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意,导致了他的妻子在长期服用药物的情况下精神失常,终于在某一日,她的妻子精神病爆发,亲手溺死了自己的几个孩子,而当他回家目睹这一幕的时候,由于过分的悲伤难过,在精神极度紧张,压力很大的情况下用手枪结束了自己妻子的命运,并防火烧了自己的房子。这一点从电影中就可以看出来,有一幕是他搂着自己的妻子,在满是烟尘的房间里,他妻子的腹部在流血,这足以说明他的妻子并不是被烟熏死,或者被火烧死,而是被他枪杀。

接下来,在这种精神状况下,主角出现了所谓的人格分裂,并且极度暴力。他的意识分为了两个部分,上文已经提过。他不断的站在自己善良的一面而寻找自己凶残的另一面,这样的精神状态使他自己很难分辨出来,到底什么是真相,自己所寻找的真相是什么,因为他活在了自己思维所创造出来的世界里。原因很简单,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妻子死于自己的枪下。 接下来,他应该是被送往了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我们知道,在80年代之前,治疗这类精神病的一般方式是利用药物和外科手术。药物一般无非是镇静剂之类,而外科手术则是前脑叶蛋白切除,这中外科手术一般目的在于让人失去记忆,失去直觉等等,简单来说就是成为一个傻子,没有痛苦,没有高兴,开心等一系列的感情意识(看过影片《飞跃疯人院》的朋友应该能了解,只是后来这种手术由于缺乏对于人的基本尊重而被废除了)。影片里所有的安委会(大概就这个意思了)成员一致认为应该让男主角进行这种手术,但是他的这家精神病医院的院长以及他的主治医师,也就是电影中男主角自己想象中的助手,来自于西雅图的那人,都极力反对,因为他们在尝试用另外一种办法治愈这种疾病,也就是角色带入法,role-play,也就是常说的角色扮演,他们希望创造一个男主角所臆想出的空间,时间,让男主角在这段幻想中逐渐情形,走出幻想,从而真正的意识到自己,于是,影片的第一幕开始了,也就是所谓的角色扮演治疗方式正式启动。

男主角的幻想中,他性格中邪恶的那一面的具体指代物---Andrew Laeddis,去到了在禁闭岛上的那家医院,而他又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理由,就是溺死自己孩子的那个母亲从医院里跑了,这样,他人格中善良的那一个人,Teddy,联邦执法官,便有了去禁闭岛调查的理由。于是,他带着幻想中的助手chuck,其实就是他的主治医师(Lester Sheehm),

一起来到了禁闭岛,而从他在船上时,晕船,不喝酒,就可以看出,他的潜意识里非常的惧怕水,因为他的孩子正是被自己的妻子溺死的,并且他不喝酒,因为正是由于酗酒导致的家庭生活不如意,这点从他一到家先喝酒就能看出来。来到小岛之后,小岛上的狱警们如林大敌,而男主角却对这点嗤之以鼻,因为他认为联邦法官的到来还不至于如此,其实,狱警们这正防范的其实不是正是主角本人,因为他本身是一个退役的战士,联邦调查局的侦探,经历过人格分裂之后已经成为一个极端暴力和危险的人物。而进入医院大门之前,有一个缴枪的情节,可以看出,主角卸枪的熟练程度和他的助手是截然不同的,因为那人并不是什么可配枪的执法官,而是一名医生而已,而这个所谓的穿帮让他的“助手”用自己只是文职人员所掩饰过去了。

当男主角在医院内进行自己臆想中的所谓“调查”的时候,他发现,那个溺死自己孩子的母亲“瑞秋”不见了,而在床底下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的是,根据第四条规则,谁是第67号病人。其实这正是男主角在自己潜意识里追寻的目标,到底第67号病人是谁。其实答案很简单,正是他自己本人,这一点在后来他的“助手”在悬崖边给他一张入院档案的纸上可以看出来,他的医生希望他自己能够清醒的意识到这一点,只是男主角自己并不承认罢了。关于第四条规则,后来电影中在灯塔那里,医院的那个光头院长也给他讲述了,其实那些名字都是从他名字和他妻子的名字中重新排列字母组合而成的。电影中失踪的瑞秋,其实就是照顾他的护士,后来从他在床上躺着,而那个护士则在一边端着药盘可以看出来。

之后男主角在他的世界里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首先是那个用玻璃把给自己父亲看病的护士脸划破的人开始,他问那个病人是否认Andrew Laeddis的时候,那名病人显得非常害怕,紧张,不敢说话,其实那个病人是认识男主角的,也深知他的暴力程度,可是男主角却知道对方不能忍受那种用尖的物体摩擦东西的声音,却故意用笔在纸上摩擦以发出声响来激怒,恐吓对方,由此可见男主角的恐怖程度,这样的结果使得后者在极大的愤怒和恐惧之下说出了那个把自己的孩子溺死的人,应该受到极刑,甚至应该被毒气毒死,而这句话深深的刺激了男主角的潜意识,应该说也是一个让他治愈的一个开始吧。

而后他“审问”的是一个典型的大妈,那个大妈可能是精神病院里,除了医生护士警卫之外精神最正常的一个人了,她只是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亲手结束了自己丈夫的姓名。她告诉男主角,那个所谓的瑞秋把医院里的每一个人病人都想象成了自己的邻居,赋予他们社会的角色,这正是想让男主句意识到其实他本人就是如此,但是当男主角把Andrew Laeddis是谁这个同样的问题抛给她时,善良的大妈知道他已经没救了,估计要被进行那种切除脑叶的外科手术时,支走了他的主治医师,在纸上给他写了一个字母“RUN”,意思让他赶紧从医院里跑出去,因为不久之后他会变成一个傻子,什么都不知道。

再后来影片还有一个情节,男主角要求医院开一个什么会,讨论关于走失的瑞秋以及她本人因为放假而回家的主治医师的什么事,结果当他紧张的进来时,发现大家似乎却并没有太在意,他很生气,询问这是为什么,而大家却都觉得可笑,现在想来确实如此,一帮正常人在讨论一件没有的事,没有走失的瑞秋,而所谓瑞秋的医生其实就是他的助手,而男主角却在那里煞有介事,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啊。

剧情接着发展。男主角让医院的警卫们去海边寻找瑞秋,结果那帮狱警为了配合他不得不去寻找,当他提及为什么不去灯塔那边的山上也搜寻时,警卫们的回答是那里的路不好走,

而且马上要来暴风雨了,改日再说。而之后的电影给我们阐述的确实,他仅仅一个人,在没有借助任何登山工具的情况下就可以轻而易举的爬下岩石,并且还找到了一个因为不满医院对病人实施外科手术而逃跑的女医生的时候,就可以知道,去那里根本不费什么力气,只是警卫们认为他所幻想的一切都是假的,根本就没有瑞秋,去那里能找到什么呢。

之后,“瑞秋”找到了,她其实是一名护士,在和男主角的谈话中,不断的提及溺死的孩子,亲手杀死自己的配偶,并不断的询问他“你是谁”,就是想通过这些刺激让主角认识自己,可是依旧,没有成功。之后,男主角的医生,也就是他的助手,只有通过另外一个手段,就是让他进入他思想中所谓的“C区”,他们安排了一个假停电的情节,让C区如入无人之境,而让他相信医院能够停电的情节在之前他要求医院开集体大会的时候,那些人已经透露给他了。而后,他和他的医生来到了所谓的C区,C区是一个看管有着重度精神病患,而且极其危险的病人的地方。来到C区,医生们首先安排了一个病人,对他进行心里暗示,那个病人告诉他,他不愿意离开这里是因为他已经在这里太久,而不愿意去接受外部世界,他不知道什么是氢弹等等。。。目的就在于让他意识到自己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从而与世隔绝,和上面的情况一样,没有效果。后来,医生借故离开他,让他自己去找那个叫George Noyce,就是他所说的大学生,试想一下,如果不是George Noyce自己告诉男主角自己放火什么的事,他又怎么能从外界得知呢。后来男主角轻易的就找到了后者,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男主角也是生活在C区的一个患者,并且是最重度,最危险的那一个。男主角和他的谈话也是围绕这Andrew Laeddis是谁而展开的,后者一直在暗示他其实那人就是他自己,告诉他其实这一切只是一个针对他的游戏,他只不过是迷宫里的白鼠,除非他意识到事情的真相,真正放下自己妻子溺死孩子,他杀害妻子的这个事,否则他将永远离不开这里,也就是永远无法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他之后问及Andrew Laeddis到底是谁的时候,后者也似乎指明了就是他,而且他脸上的那些伤也是拜主角所赐,因为后者曾当面指明过他就是自己所苦苦追寻的Andrew Laeddis,结果是主角不信,反而给他了一顿痛打。这一招失败以后,后者只能把最后的一切线索指向了主角心目中的“灯塔”。

尾声。主角在灯塔里,男主角见到了他的“助手”和院长,二人最大程度的向他讲明了事实的真相,包括那些字母的组合,那些照片的来历以及他的真实经历。主角在这种情况下,变得怒不可亵,甚至准备开枪将二人打死,可是却发现,其实他的那把枪不过是一个玩具而已。。。。。。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所谓的那种非常BT的手术室,却只有区区一个警卫,并且警卫在缴械之后还问他“你该不会杀了我吧”。

结局。一觉醒来,在自己所幻想的世界里走了一遭的男主角,终于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究竟是谁,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而我们也从他的口中听到了自己对于真实世界的认知。这一切的一切仿佛已经说明他已经在这种治疗的方法下完全康复了。可是,结局的意外却将这个影片推向了高潮。在第二天的清晨,他的主治医师,也就是他的助手,坐在他的身旁,却意外的听见主角仍旧叫他查克,仍旧跟他讨论计划逃离这个岛的事,在医生和院长眼神的交汇中,可以看出,医生认为主角的意识还是不清醒的,他们的计划应该是失败了。这个所谓的计划,院长说过,就是于病人进行沟通,试着去听他们说话,试着于他们进行交流,从而帮助他们走出自己的阴影,而不必接受外科手术。可是主角的这几句话,让他们彻底失望,从而不得不接受让他进行外科手术的方案。而后,男主角站起来,慢慢的走向将要带走他的

几个警卫和医院工作人员的时候,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Which would be worse?To live as a monster...or to die as a good man.”“哪一样更差些呢?是像个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个人一样死去”。当他的医生听见这句话的时候,其实知道了主角的病已经完全康复了,只是,男主角自己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他宁愿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宁愿在自己的世界里死亡也不愿意背负这那样沉重的思想负担而生活着。因此他选择进行外科手术,去除掉自己的记忆,思维,感官,意识,因为康复前的他不愿意去面对,而康复之后的他却无法面对,而他的医生,则是默默的,尊重了他的选择。

全剧终。

其实,影片的一些思想,观点是很发人深思的。当主角最清醒的时候,其实也正是他自己最悲伤的时候,自己的妻子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进而自己又亲手结束了爱妻的生命,这样的结局,需要去承担,会对人造成多大的心里伤害呢。到底是选择在外界面对着这样的悲剧,痛苦的或者,还是在禁闭岛里,麻痹着自己,失去自我的活着。到底是做一个杀人凶手Andrew Laeddis,还是做一个善良的联邦法官Teddy,我想,主角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有的时候,人能够忘记过去,忘记一些很难忘记的事情,其实是一种幸福,既然如此,为什么人还要回到悲剧的原点而重新开始呢!

篇五:关于禁闭岛剧情的解释

关于禁闭岛剧情的解释,一般有三种。

一种认为是Andrew Laeddis是岛上的犯人(病人),Teddy不过是他幻想出来的人物,持这种想法的文章包括《一切都是演戏》,该文从人物名字和几处剧情细节出发做了自己的解释;《<隔离岛>原著小说和电影的对比》一文作者甚至搬出原著小说来讲解剧情,以支持第一种观点;《未能忘记的心理创伤》一文同样原因原著小说,从主角心里角度作出判断分析,支持第一种观点。

第二种观点认为Teddy真的是在职的联邦执法官,在岛上被阴谋陷害,持这种观点的文章包括《观众要和主人公一样理智一点,就不会被搞脑子》,该文作者固执的认为相信前一种剧情的观众是被冲昏了头,当然该作者也给出了一些论据。

第三种观点认为这是一个开放的结局,代表文章是《Shutter Island 电影史上的又一个奇迹》,该文从两个视角对剧情做了梳理,认为两个不同的角度下,都可以说得通。

本文首先假设接受第一种观点,从主角Andrew Laeddis心理失常的角度开始分析,剖析Andrew的二元精神世界,找到片中很多幻想片段和元素;而后本文从剧情的角度,分析岛上精神学派的两派人物的斗争出发,通过分析人物立场,解释片中很多被认为是难以理喻的细节和镜头。在整个分析过程中,运用人物精神分析,镜头隐喻分析,以细节为证据,梳理该片的脉络。

本文并不否定第二种观点所指向的完全相反的剧情,只是从细节角度和人物形象角度观察,第一种观点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第一种观点的视角来看该片,很多原本无意义的细节都能被解释。当然不排除导演在影片当中为了让剧情更具观赏性所设定的开放的剧情。

Andrew Laeddis的二元精神世界

Andrew Laeddis是一名二战老兵,战后做了联邦执法官。妻子Dolores Chanal 精神失常,将自家房子放火点着,一家人搬家到湖边的房子。而Andrew Laeddis无法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终日酗酒,对妻子的反常不理不顾。终于妻子亲手把三个孩子溺死,Andrew Laeddis无法接受事实,枪杀妻子。事后,Andrew认为都是自己的过错,本该认识到妻子的失常,及时治疗,那么孩子们也许不会丧命。他将妻子和孩子们的死都归结到自己身上,以致精神压力过大,

Andrew无法接受自己犯下如此罪行,于是在自己脑子里,幻想了一个正义

的Teddy(Edward Daniels);而原本的自己Andrew Laeddis,代表邪恶,此人干脆化身成另外一个人,不再是自己了。

这个正义的Teddy,不喝酒,而真实的Andrew,是喝酒的,德国老头Dr. Jeremiah Naehring知道这一点,所以才会说“You don’t indulge in alcohol? I’m surprised.”(你不酗酒?才怪!)。

正义的Teddy,二战时候做了很多正义的事,当然是Teddy臆想出来的,包括让濒死的德国纳粹头子慢慢死去,包括对集中营德国卫兵的屠杀。邪恶的Andrew,不光长相邪恶(脸上一道疤痕),还是纵火杀死Teddy妻子的元凶(Andrew将妻子纵火烧掉房子的罪行也归结到自己身上,进而转到邪恶的Andrew身上)。

假想出来的Teddy,也有一个假想出来的完美的妻子,这个妻子屡次在Teddy的幻想中出现,有其象征意义,后文会详细分析;而现实中的Andrew,也有一个现实的有精神问题的妻子,真正的妻子出现在Teddy的脑海里,是以逃走的Rachel的形象出现的,而她在Teddy脑海中的出现,要归功于Cawley老头的暗示,这是Andrew回归正常的重要一点。

正义的Teddy,在调查过程中被两个目标所困扰,一个是为假想妻子报仇,找到Andrew Laeddis,一个是揭穿岛上手术切除病人脑页的暴行(手术的方法现实中确实存在)。

不过,即便Andrew处在一个自我否认的状态下,他还是会对过去的某些极端行为有些情绪上的反应,比如他采访的第一个病人(划破妻子脸的小白脸)提到Rachel把自己三个孩子溺死时候,Teddy情绪过激,不停用铅笔划那张纸;又比如,护士扮演找回来的Rachel对Teddy提到她让孩子们上学,自己在湖里游泳等等Andrew妻子死前的原话时,“Teddy”几乎控制不住要涌出泪来。

几种重要元素的寓意:

唱片机的寓意:

片头Andrew回想自己的妻子时候,首先出现的镜头是那台老式唱片机,这个唱片机是真实世界中医生家里的摆设,同样的,唱片机也出现在了德国纳粹头子办公室里,而他的妻子和德国纳粹头子的一幕,都是Teddy幻想的产物。

天上向下飘东西的寓意:

凡是天上向下飘东西的场景,都是Teddy的幻想场景,当然这并不代表不飘东西的就不是幻想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比如德国纳粹头子的办公室(飘文件),Teddy和幻想妻子的家(飘树叶),堆满纳粹死尸的火车站(飘雪花),还有最重要的:悬崖底下(钻出好多老鼠)(这暗示着,从出现老鼠开始,“Teddy”开始出现幻觉,包括山洞里的“真实”Rachel形象)。

山洞里的“真实”Rachel:

“真实”Rachel并不存在,只是Teddy的幻想。没了Chuck的陪伴,Andrew长

禁闭岛

时间没有吃药,幻想症开始恶化,不光在梦中才有幻想,白天也开始出现幻想,包括Noyce狱中的假想妻子,山洞中的“真实”Rachel,都不过是幻想。山洞里“真实”Rachel所说的,只不过是Teddy大脑中所想的自我重复印证而已,比如“真实”Rachel 所说“疯子一旦被看成疯子,所有的解释都是疯癫的写照”的悖论,这一点Teddy早就跟Chuck在小屋子里讨论过。

对于“真实”Rachel所说的他们给病人吃药的说法,是真的。Cawley为了控制Andrew病情,不让他暴力发作,必须想各种办法给他吃药,包括药片,抽的烟,吃饭,喝的咖啡,等等。这一点,“Teddy”在以前都了解,都在他大脑深处藏着,就像他开始说见过那些围墙上的电网一样。

幻想妻子的寓意:

幻想妻子五次出现,第一次在片头。第二次在“Teddy”到岛上的第一个晚上,第三次在“Teddy”在岛上的第二个晚上,第四次在“Teddy”试图引爆汽车之前,都在催促“Teddy”杀死邪恶的Andrew,为自己报仇。她试图阻止“Teddy”去塔楼,说“你去了就会死”。其实她是清醒的,是Andrew潜意识里对自己的告诫。因为她知道,去了之后,真相大白,“Teddy”就不复存在了。

幻想护士形象Rachel的寓意:

护士Rachel形象在“Teddy”幻想中的出现,是Cawley老头对Andrew治疗的阶段性胜利。她代表现实中已经死去的,杀死自己三个孩子的妻子。她,以及死去的孩子,如果能战胜幻想中的妻子,真实的Andrew也就快要战胜幻想的Teddy了。而护士形象的Rachel,也真的把Teddy带回了现实中他家里后院湖边的情景,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胜利。不过紧接着,幻想中的妻子又来对“Teddy”说教。邪恶的Andrew Laeddis形象和正义Teddy同时出现的一幕,在影片接近一小时的部分。此处寓意Andrew正在走近真像,只是还不愿相信。这时Chuck也出现,催促他说“朋友,我们时间不多了”。

WHY ARE YOU ALL WET, BABY?

这句话先后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在“Teddy”的梦里,幻想中的妻子从雨中

走进屋来,“Teddy”关心的这样问。第二次出现是在“Teddy”闯进塔楼,Cawley老头为了点醒Andrew,问他了同样的句子。其实此话最早是真实的Andrew回家看见妻子在后院时候问出的。

Cawley的这一做法还是有效地,连同其它的Cawley的暗示,让Andrew回忆起了真实的自己。

Monster的寓意:

Monster一词出现两次。德国老头碰到Andrew时说:“wounds can create monsters, when you see a monster, you must stop it.”一句话,不仅指明Andrew是受伤的Monster,还表明自己的观点,阻止所有的Monster,难怪他是老一派的代表。而此处的“monster”,又和结尾一句的monster相呼应。

结尾处清醒的Andrew不愿做一个living monster,因此宁愿让手术一派占上风,对自己手术,进而杀死那个邪恶的Andrew,同时,幻想的正义的Teddy也会死去。这就是清醒了的Andrew面临的选择,要么偏向新一派,接受现实,做一个活着的monster,继续呆在疯人监狱;要么偏向老一派,继续装作Teddy,让他们杀死这个正义的“Teddy”,当然,剩下一个没有记忆的Andrew,“Teddy”还是死了。

禁闭岛上的两派人物:

对待精神病人的方法,Dr. Cawley曾经说过,有两派,一派是传统学派,用手术切除方法;一派是Dr. Cawley为代表的新兴一派,认为用药物和聆听病人的方法,尊重病人,用Cawley的话说就是,“a moral fusion between law and order and clinical care”,他们认为这样同样可以达到治疗效果。

以此为分歧,禁闭岛上同样出现了两派人物,一派是以德国老头Dr. Jeremiah Naehring和金发监狱长为代表的老一派,想用手术和暴力对付病人,一派是以秃头Cawley和副监狱长为代表的新派,Teddy刚进入Cawley办公室时候,Cawley曾评价副监狱长McPherson说“McPherson is a good man. He believes in the work we do here”,这也就是为什么整个演戏过程中,一直是副监狱长出面,而监狱长不愿参与其中的原因。

为了坚持他的学说,为了阻止旧手段的暴行,秃老头Cawley可谓用心良苦。

而此时,他的学说和理论正处在危机重重的关键时刻,或者说,该理论能否被继续接受和承认,几乎命悬一线,就是Teddy病例的成功与否。因此,在Cawley老头苦心设计的表演中,处处安排了想让Teddy清醒回来的伏笔。

新派老派的争执,几次出现。在Cawley家里,德国老头叫“Teddy”是“man of violence”。作为新派的Dr. Sheehan听不下去了,虽然没多大底气,还瞟了一眼他的老师和领导Cawley一眼(生怕自己莽撞了对Cawley不利),这才说“that’s a hell of assumption to make”。

新老派的分歧,主要在对待病人的态度上,他们的冲撞在洪水来前的会议上就有透露。Cawley很关心的说,“如果洪水来了,病人都会淹死”,德国老头却漫不经心的说了一句“那要很大的洪水才行”。

最终,清醒的Andrew却选择了走向手术台,这也标志着Dr. Caeley和Dr. Sheehan一切努力尝试的“失败”,甚至标志着这个学派的失败。最后监狱长得意的朝工作人员挥手示意对Andrew行动,而Dr. Sheehan则不得不意味深长的说;“Yeah, we are too small for them.”(我们和他们比太弱小了)。

Cawley精心设计的一场戏:

整个故事,除了结尾灯塔部分,都是Cawley老头为了治愈Andrew,让他清醒过来,所精心安排的一场戏,这场戏里,当然没有老一派人物的配合,德国老头不会,金发监狱长不会。导演在整个过程中多次暗示,这只不过是一场戏而已。Cawley老头想通过这样的过程,打破Andrew给自己幻想的“Teddy”的假象,把事实真相展示给Andrew,让他重回现实。

暗示之一:

在查看了Rachel的病房之后,“Teddy”要求调查所有工作人员、护士、警务人员的资料,Cawley当然觉得这样的话演戏有点过了,Cawley自己甚至没有这样的权利,因此他说“we’ll take your request under consideration.”(我会考虑你的请求)。“Teddy”坚持要看,Cawley只好说“All I can say is that I will see what I can do.”(我只能说我会尽量帮忙)。“Teddy”不依不饶,又坚持和工作人员谈话,这个要求还在可掌控范围内,Cawley这才勉强同意,又安排了一场医生们的见面。至于Teddy要看岛上所有人员资料的请求,Cawley并没有那么大的权利,于是就出现了后来的,安排德国老头Dr. Jeremiah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