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看花是花的心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2:32:52 体裁作文
看花是花的心态体裁作文

篇一:以赏花的心情过完后半生

以赏花的心情过完后半生

以赏花的心情看人生,人生就是一次短暂的花开,一次百花的盛筵。

生命的花期只有一次:花开前夕的静默与期待,花开时分的张扬与热烈,落花时节的苍凉与无声。

这是花的宿命。纷纷扬扬的落英以一种悲壮的永别姿态离开枝头。

花开花落,既然是无法更改的自然规律,我们与其凄婉哀怨,不如爽性用欣赏的眼睛去看。

碧云晴空,淡淡风溶溶水的背景中,陌上,枝头,繁花锦簇,花影妖娆。作为赏花人,你可以解读不同的花语,可以领略万千风情,可以呼吸醉人的甜蜜。此花此景,你在心底渴望永远。但是你的视线--只要你用心去看--无论是在她的豆蔻之初或者风华韶期还是垂暮之年,你都会看到穿梭在花枝间的光阴,就那样明明灭灭地闪烁在花蕊里,花瓣里。

对于一朵花而言,在她的生命里,也许蜂儿来过,也许蝴蝶来过,也许蚱蜢来过,也许什么也没有来,只静静的,孤独终老,零落成泥。

对于一朵花而言,最幸福的莫过于在生命最丰美的时刻遇到那个人,瞬间的眩晕后,屏住所有的声息听他惊喜地喊道:嗨,是你吗?果真就是你在这里吗?--为了这一刻,你甘愿沉沦,甘心为他扬起缤纷的花雨。为了一生的焦灼等待,为了千年的祈求祝愿,倾城陷地又何妨,海枯石烂又如何?

对于赏花的你而言,桃红李白,各呈异彩:红,红得乐而不淫;白,白得哀而不伤。触目尽是百媚千红的繁花,如同你生命中过往的女子。你的眸子见证了她们的动人春色,可是你却不是她们倾心守侯的人,她们的热烈与你无关,她们的美丽与你无关。

千花阅尽,赏心者,惟有三两枝而已矣。

不,更可能是你的东风唯一枝。她也许谈不上是疏影横斜或者千娇百媚有别致情趣,但就在此时此刻此地,你们双目对视的一刹那,你分明听到一座城池轰然倒塌的声音。是的,就是你,原来你就在这里!--曾经历尽艰险跋山涉水披荆斩棘一路风尘的苦楚,全没了,天地间除了穿梭的光阴,只有你们深情地对视。

你想,此生,惟愿在一棵树下欣赏一朵花的翩然聆听一朵花的清音。

世界也因为欣赏和聆听而美丽。

世上的花,少说也有千百种,一朵有一朵的姿态,一株有一株的色彩,一种有一种的香味。玫瑰太艳丽,兰花太娇气,米兰太沉默,牡丹太华丽,月季又总是招风引蝶…若经常欣赏每一种花的独特之美,则不仅会收获"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欣喜,更会产生"不醉花前为谁醉"的幸福感。

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教师是园丁。而园丁一般概念是指养花的人。细想之下,似乎也不全对,更完整、更正确地说教师应该是养花赏花的人。只有了解花的生长规律,才能真正欣赏花儿在发芽、含苞、绽放、凋谢等每一个状态下的风姿。当她发芽时,给予母亲般温柔的呵护;还是花苞时,给予春风般的爱抚;绽放的时候,静静地欣赏她的美丽…孩子是不同的花朵,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方式,教育的"花期",更需要我们教师怀着一颗爱心去耐心守望。如果你用赏花的心情,去面对孩子,你会发现孩子的美无处不在。

当我阅读这篇文章后,我试着把孩子们看成一朵朵绚丽的花,孩子们真的变成了花。我把这篇文章从报纸上剪了下来,贴在我的日记本上,并把QQ签名改成了"用赏花的心情,去面对生活,面对孩子。"要的就是能时刻提醒自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用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

在课堂中,面对调皮、捣蛋、屡教不改的孩子,有时心里突然会火冒三丈,想发火。但我一想到"用赏花的心情,去面对孩子"这句话,我心里顿时豁然开朗,心情也随之好起来了,面对这些调皮的孩子,我笑了。下课时候我会摸摸孩子的脑袋、拍拍孩子的肩膀、主动拉拉孩子的小手、拥抱一下可爱的孩子…我觉得自己是在赏花,有一种幸福感。

赏花的时候,花也在赏我,就像佰乐和千里马的关系。花开花落,云舒云卷,以前也喜欢用看云的心情去面对周围的一切,其实赏花的心情也好,看云的心情也罢,都是我们自身心态的调节,我们自己心态调节好了,即使是再坏的孩子,也是人生中一道不可缺少的风景。修一份赏花的情怀,在教育的道路上就会一路鸟语花香、一路心旷神怡。朋友,如果在教学中碰到孩子让你生气、让你怒不可遏的时候,不妨多想想这句话"用赏花的心情,去面对孩子",也许花朵会开得更加灿烂!

世上的花,少说也有千百种,一朵有一朵的姿态,一株有一株的色彩,一种有一种的香味。玫瑰太艳丽,兰花太娇气,米兰太沉默,牡丹太华丽,月季又总是招风引蝶…若经常欣赏每一种花的独特之美,则不仅会收获"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欣喜,更会产生"不醉花前为谁醉"的幸福感。

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教师是园丁。而园丁一般概念是指养花的人。细想之下,似乎也不全对,更完整、更正确地说教师应该是养花赏花的人。只有了解花的生长规律,才能真正欣赏花儿在发芽、含苞、绽放、凋谢等每一个状态下的风姿。当她发芽时,给予母亲般温柔的呵护;还是花苞时,给予春风般的爱抚;绽放的时候,静静地欣赏她的美丽…孩子是不同的花朵,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方式,教育的"花期",更需要我们教师怀着一颗爱心去耐心守望。如果你用赏花的心情,去面对孩子,你会发现孩子的美无处不在。

当我阅读这篇文章后,我试着把孩子们看成一朵朵绚丽的花,孩子们真的变成了花。我把这篇文章从报纸上剪了下来,贴在我的日记本上,并把QQ签名改成了"用赏花的心情,去面对生活,面对孩子。"要的就是能时刻提醒自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用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

在课堂中,面对调皮、捣蛋、屡教不改的孩子,有时心里突然会火冒三丈,想发火。但我一想到"用赏花的心情,去面对孩子"这句话,我心里顿时豁然开朗,心情也随之好起来了,面对这些调皮的孩子,我笑了。下课时候我会摸摸孩子的脑袋、拍拍孩子的肩膀、主动拉拉孩子的小手、拥抱一下可爱的孩子…我觉得自己是在赏花,有一种幸福感。

赏花的时候,花也在赏我,就像佰乐和千里马的关系。花开花落,云舒云卷,以前也喜欢用看云的心情去面对周围的一切,其实赏花的心情也好,看云的心情也罢,都是我们自身心态的调节,我们自己心态调节好了,即使是再坏的孩子,也是人生中一道不可缺少的风景。修一份赏花的情怀,在教育的道路上就会一路鸟语花香、一路心旷神怡。朋友,如果在教学中碰到孩子让你生气、让你怒不可遏的时候,不妨多想想这句话"用赏花的心情,去面对孩子",也许花朵会开得更加灿烂!

当您不忙的时候,走进十渡风景区,不知不觉间便把您带到了一个令人如痴如醉的地方。在拒马河跟几条沟谷的斜坡上看到那五颜六色,那万紫千红的鲜花就很容易把人带到那奇妙的大自然间。

阳春三月进山,满沟都是花,满坡都飘香。开春第一花当属迎春花了,花开后春的花潮便涌进峡谷。那漫山遍野的桃花、杏花、梨花你不让给我,我不让你的争芳斗艳。你看那梨花,一簇簇,一层层,如云似锦,漫天铺地,在和煦的阳光下,如雪如玉,溢光流彩。人在银色的花中游,像驾只小船荡漾在梨花的银波中,身心会感到无比的清新和舒畅。

在十渡旅游山桃花开的比较早,紧跟着便是家桃花和杏花。山桃花喜欢凌风开放。越是高处越是开的迷人。尤其是开在悬崖上的山桃花,老远望去,如云如雪如梅,只是那云那雪不是十分的白,大概是让梅给染重了染香了。

到了夏季,园里那片茉莉到了花开时刻,翡翠的叶子衬托着一颗颗星星般的小百花。在花前散步,只觉得步也清爽西多。花朵上的那颗晶莹的露珠儿,晶莹闪烁,用手去摸,珠儿碎在手上,润得满手都是茉莉的清馨。

初秋时节,满坡的秋海棠,满坡满枝的牵牛花(喇叭花),让人眼花缭乱。峡谷内的斜坡上,开的几乎都是秋海棠花。层层密密的叶片间,盛开着不可数记的浅红色小花儿。新雨过后,方显出这些阴坡跟下的小花有些弱不禁风。牵牛花则灵的很,它不甘寂寞,哪有人往哪爬。园中的豆角架上,家中院中的栏杆上、玉米秸、小树叉上,哪都显而易见。

秋末初冬,一丛丛的山菊迎霜斗艳。只见它从一人多高的石头上,草坡上跟花架上喷涌而下,带着一片辉煌直泻到地上。远处望去,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条在舞台上被彩灯照射中闪光的舞裙。那些缀满黄花的枝条,纷乱的穿插散落,带着一种山林的气息和野味儿。

俗话说"家花不如野花香"。有人可能容易把这句话给理解歪了,其实这句话揭示了一个道理:在居家或花房里培育的花,因光照少,雨露少,又得不到大地的滋润,所以花的香气明显不如野外的浓。

到了阴历的年底,您还可以来十渡看看这里的烟花,到农村过大年是现在城市里的人们很向往的一件事。这两年很多的人也都加入到了'到农村过大年'的行列。十渡农家院

篇二:看花的姿态

看花的姿态

校园里的白玉兰又开了,一拢拢素白的花朵弱颈长颀,光洁如玉。偶尔一缕缕瑟瑟凉风拂过她单薄的身姿,却更显一种雅致的动人。

云破月来花弄影,那般惊艳,那般温柔。

我不觉想到了你,你寂寞的眉宇,素雅的面容,浸透着茶色馥郁的灵魂,一如潺潺清溪畔的烂漫山花,诉说着“野芳发而幽香”的安宁淡默。

你说,只要拥有一年等待一季花开的心态,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犹难忘记你看花的姿态:时而莞尔,时而蹙眉,时而悄然静立,时而感概万千,如同邂逅一位久违故友,那样亲密触摸着对方深长绵软的呼吸。

想起那时的我,第一次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来到这里,第一次住读,仅怀一颗脆弱的心独自面对生活的点滴坷坎,像一只受伤的小飞蛾,在黑夜冰冷的吞噬中无力扑扇着翅膀。而你,是那样不经意地出现在我的生命中。你笑我孤单时像幽咽冷涩的泉水,我称你谈笑时如简单有力的G调。你说:“嘿,校园里的白玉兰开了,我们去看看吧。”

四周是泛黄的土壤,几株青草翠绿中显得几分寥落。我轻触身旁的青石桌凳,冰凉而滑腻。抬眼望去,是一树茂盛的白玉兰,宽袖长袍的叶子在风中婆娑恣肆,花朵素白如刚出浴的美人探出头来,瞬间美得淡定心惊;又如凝结的月色那般曼妙轻盈,隐约朦胧。宛然王国维笔下的丁香之雪,纷纷凉月,承载着千缕相思万种情意。

你始终静默着,那削尖的剑眉微微扬起,带着些许凌傲与怜惜,淡然的秋水,轻颤的睫毛,似乎更加柔软了你的目光。你轻抿双唇,望着远方的抹抹玉颜,仿佛夜鸟的翅膀撞击着花树,任一袭暖流汩汩迂回至心田。靠近你耳畔,我嗅到一缕淡淡的植物辛香。

我想起息妫的悲怆。“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她眼前的花,一定百般凄凉,凉到催泪,凉到彻骨,而你告诉我,用一年等到一季花开,如此隐忍与执着,直到绽放的那一刻,才会发现,一切正如席慕容的诗句—“世界,任然是一个在温柔地等待我成熟的果园。”

一次次看花,一次次坦然。注视你看花的姿态,却更像是在看待生命。世事倥偬,我不在追悔往事,更不会怨恨自己,恰似沈从文,以清丽的眼,对一切人生景物凝眸,不为爱欲所眩目,不为污秽所恶心,永远是那么看,那么透明地看。我方欣喜,原来我也已寻得这样看花的姿态。

不知不觉,窗外,白玉兰又已盛开,那素白轻扬的裙裾,嫣然呤呤的流苏,凉风中依旧婀娜风流,独自踩碎一缕晨曦,银光玉色凝于指间聚成膏脂,片片皆是你淡默的瞳影,我细嗅,感到一缕淡淡的植物辛香。

不再哀怨,不再追悔,虽然已不在同你看花,却始终难忘你看花的姿态,因为,你俨然成为我一世的春暖花开。读着滕斌《普天乐》中的“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不觉莞尔。

篇三:邱心如创作《笔生花》的心态

邱心如创作《笔生花》的心态

作者:史小兰

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31期

摘 要: 《笔生花》作为三大弹词之一,是清代女作家邱心如的唯一传世之作。关于邱心如的生平资料,文献记载很少,但她本人通过文本中的自叙性文字向读者透露了很多与其身世相关的信息。本文通过作者自叙性文字分析邱心如的创作心态,尝试还原一代才女的真实眉目。

关键词: 邱心如 《笔生花》 创作心态

《笔生花》这部巨著的创作,经历了大约三十年的时间,邱心如在最后一回(三十二回)回末有写到“浪费功夫三十载”。在这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邱心如经历了不同的人生阶段,各个阶段的创作心态也不相同。创作始于闺中少女的阶段,中间是出嫁后拾起接续,一直到晚年儿女成家已经开始有孙辈才结束。在这一漫长的创作过程中邱心如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担当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创作心态自然也会不同,折射在文本中的态度也就有着各种各样的差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创作过程的始终,邱心如的母亲都出现在她的文字中并且对她的生活和创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文笔者将一一分析。

一、静处深闺少忧愁——少女时代的自信与挑战

《笔生花》创作始于邱心如少女时代,那时候的她“堂上椿萱欣俱庆,室中姑嫂少猜嫌。未知世态辛酸味,只知天生文墨缘。喜读父书翻古史,更从母教嗜闲篇”(第一回回首),生活中没有什么烦恼,只是承欢父母膝下,读书听词,心境开阔。和谐的生活环境,父书母教,让她从小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因此她可以充满自信地说“只知天生文墨缘”,由于与生俱来的与文字的这种缘分,让她对当时“评遍弹词推冠首”(第一回回首)的《再生缘》也能有所不满,进而要“因翻其意更新调”再创作一部作品与之相较量。当然作为一个有教养的少女,她深谙女戒,虽然满心自信与勇气,仍然要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而不敢太过露骨,于是也加以解释说“原也知,女子知书诚末事,聊博我,北堂萱室一时欢”,这是那个时代大多数女性写作时,最为默契与统一的借口,因为作为女儿,尽孝是最无可指摘的。

在这样的心态下,邱心如开始了《笔生花》的创作。邱创作的初衷是要塑造一个十全十美的,无人能及的女性,她须得是“虽为女子,强似男儿”(第一回),可以说是一个全忠全孝的人物。少女时代的她生活中没有什么琐事的干扰,她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创作,那时候“独坐黄昏无所事”,她就“前文接续句重搜”因此创作速度是十分得快。然而作为一个深闺少女,女红还是少不了的,有时候她也会被打断以致兴致全无,如书中提到的“阿母催工心已急,顽奴促膳兴全删”,但是那种创作的欲望和创作的激情令她争分夺秒得在“课闺工”之余会“翻旧卷,新词再续趁斜晖”。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少女时代的邱心如,生活闲适安逸,并且受到了良好的来自于父亲和母亲两方面的教育(其中母教作为重点将在后文进一步分析),安逸的生活环境让她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创作,父母亲的教育培养了她的文字和文学功底,于是天真单纯的她怀着自信与勇敢的心态去创作《笔生花》。她的创作并非如一些论者所言仅仅是去消磨时光,娱乐亲人。她更多地是要去阐述自己内心的价值标准,向自己并不认可的东西进行挑战,因此从创作的最初她就为自己想象出了一批隐性的读者,她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传播,好与那部传遍浙省的《再生缘》一较高下,因此她在书中不知不觉会写到“看官要晓如何事”,那些看官肯定不单纯是她的母亲,以及她在第二阶段反复提到的阿妹和其他亲人等。她渴望知音,渴望自己内心的声音被更多的人听见,进而得到更多的肯定。这样一种渴望知音,渴望作品被传播的心态,应该说也是这一时期创作的主要动因。

二、于归尝尽愁滋味——多重社会角色中的挣扎与探索

(一)穿梭于文字与现实之间,在文字中挣扎,在生活中妥协

《笔生花》在创作到第五回的时候,邱心如因为出嫁,为人妇、为人媳、后来又为人母,长年被各种“俗累”缠身,无暇顾及创作,直到出嫁十九年后,她随亲归来的妹妹向她展示“新词”,作书人的天生文墨缘让她“始向书囊翻旧作,批笺试续剔残釭”。“试续”道出了她重新创作时那种忐忑的心情,她并不是觉得自己没有才华再写下去,而是担心自己没有时间进行创作,就这是这一回她都要“忙中拨冗终其卷”。第九回回首的“是夜挑灯清不寐,偷闲再写《笔生花》”,似乎道出了整部书第五回后的书写情况,作者只能是忙中抽闲去完成。

中国古代嫁到人家做媳妇的女性,不管夫家条件多好,她都要承担很多责任。首先要侍奉公婆,要帮助婆婆处理很多家务,要伺候丈夫,让在外求取功名的丈夫没有后顾之忧,还要养育孩子,甚至不管男孩女孩小时候的教育基本都由母亲来承担。我们从第六回开始的自叙性文字中就可以知道,邱心如自从出嫁后,处境十分艰难,贫病交加。在第六回开头她写道“最堪怜,多病慵妆闲宝镜,良可叹,疗病无计质金钗”,而她的丈夫呢,尽管“良人幼习儒生业”,无奈“学疏才浅事不谐”,以至于“潦倒半生徒碌碌”。不仅如此,她的夫家还有一群不好对付的主,开始时还能勉强应付,虽然“群小离间多妒猜”,可高堂还是看重的,尽管当时“儿女娇痴不解事,有时还,咿哇绕膝索钱来”事情还没有十分地恶化,可是到了后来却是愈演愈烈了,在夫家她是“被人相忌更相倾。纷纷算计殊堪笑,刺刺烦言不耐听。”为什么她的处境这么艰难,接下来她向读者道出了原因:“本属两姑难作妇,何当群小再疏亲。一时嗾失高堂意,十载躬亲将家承。”在一家有两妇的情况下,本来就很难做人,可是偏偏还有那些小人作怪,各种纷繁的闲言碎语,让她最后终于被舅姑作难,所有的家事全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

婚后的邱心如“在法律和社会习俗的管束下,过着以家庭为中心的生活”①由对自己才华充满自信的,生活无忧无虑的少女变成了被纷繁俗事缠绕着的妇人。生活的艰难让她曾一度放下创作,然而愁困的处境又让她不得不为自己寻觅一种发泄的方式,如高彦颐所说“尽管妇女不能改写框定她们生活的这些规则,但在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性别体系内,她们却极有创作地开辟

了一个生存空间,这是给予她们意义、安慰和尊严的空间”。②于是邱心如还是忙中偷闲去完成自己的创作,从文字中获得一种心灵的解脱,以文字来逃避生活中的苦不堪言。

从《笔生花》全书内容来看,我们知道邱心如意在塑造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宣扬忠孝节义等封建观念,但是撇开故事内容与情节,单纯分析书中的自叙性文字,却又呈现了另一种女性的面孔,一个因为生活愁苦而产生种种抱怨与无奈的妇人。如上文所引她在书中对于夫家各种不顺的抱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是如传统妇德所要求的“贤妻良母”,此时的写作甚至挑战了她良家妇女的地位,但是邱心如还是细致真实地向读者展现了她的内心状态和生活境遇,这容易让读者产生疑问,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女性如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如此不顾一切地在书中陈述自己的不满,这样一种从文字中寻找解脱的方式会不会令其陷入更大的困境?胡晓真曾在她的著作中提到过“那么所谓的解脱感,其实不只是消极的?逃离现实?同时也是?逃离规范?”。③邱心如在这里仿佛就是试图以文字的方式既逃离现实又逃离规范,正是因为封建社会的种种规范,才令她陷入惨淡的生活现实难以自拔,她想反抗却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便只能穿梭于现实与文字之间,以文字的形式进行百般挣扎,却又不得不向生活妥协。

(二)双视角的叙事方式,叙说虚构的故事,传述内在的生活真实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看花是花的心态)

尽管同少女时代一样,邱心如一直提到她的创作是为了娱母,是在消遣生活中的各种愁绪,尽管如上文所述,书中的很多自叙性文字指向邱心如已经偏离传统观念所要求的女性形象,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她渴望作品被传播和接受的愿望,她是“为其心中特定的受众和特别的教育目的而写”④,因此我们可以反复看到“看官”、“阅者”、“知音”这些表明读者的字眼出现在文本中,邱心如为这些知音读者而写。在希望得到他们的赏识,从而与被评为“弹词冠首”的《再生缘》一较高下的同时,一览无余地向读者们展示了自己的生活境遇。一边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在虚构故事,一边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在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在忠孝节义等意义形态的包装下,传述生活真正的内在真实。浦安迪曾经说中国叙事文学中惯用“虚拟的?说书情境?”是为了“把读者的注意力从栩栩如生的逼真细节模仿上引开,而进入人生意义更为广阔的思考”⑤。邱心如在书中反复用到“看官”、“阅者”这样的字眼,何尝不也是在追求一种叙事效果,一种让读者在倾听虚构故事的同时,不自觉地把故事中的内容与作者的自叙性内容联想到一起,把故事中人物的命运与作者的遭际相比较,甚至把书中某个人物看成作者的化身,用大团圆的故事结局对照作者悲惨的人生遭遇,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让伤者愈伤,痛者更痛。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此时的创作心态已完全不同于少女时代的自信与挑战,大部分情况下是一种寄托,一种消遣,寄托了她对生活的不满,消遣着生活中的诸多不顺。她这里的消遣,已然不同于一些评论家所言的是去打发时间,在邱心如这里是消遣着各种愁绪,有自己的病痛,丈夫的落魄,儿女的少不更事,夫家的各种压力,还有母族的凋零。也许母族的凋零给她带来的愁绪更多,尤其从外归来的父亲不久就去世给她带来的痛苦极大,“久别初逢益痛哉”。随着父亲的去世,母家也大不如前“赋闲居,诸兄沦落锥难立,存苦志,寡妹伶仃针代拈”,对于一个在夫家受尽委屈的古代女性,娘家是唯一的安慰,可是邱心如的娘家也已经落寞到了这样的境况,让愁人又添愁十分。

从婚后开始创作一直到完成,邱心如可以说是在各种愁绪的夹缝中进行着创作,创作是她的一种精神寄托,创作时她是在消遣愁怀,但正是她有着女性的坚韧以及心中蠢蠢欲动的想要倾诉的欲望支撑着她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尚且能够提笔书写。在整个一部《笔生花》中,邱心如对她的丈夫提到的不多,少有几处,也只是讲他的潦倒落魄,而在那样一个落魄的家庭中苦苦支撑着的是邱心如,是一个一贯被人看成弱势的女性。虽然我们看不出邱心如对丈夫的鄙夷,但我们至少可以知道这是一个懦弱的男人,相比之下女性的坚韧在这里得到了彰显。

三、为酬母志孝念深——母教、娱母以及母亲的多方支持

在《笔生花》接近三十年的创作中,邱心如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到最后的为人祖母,不管她的社会角色如何转变,她始终是她母亲的女儿,而且从书中的自叙性文字我们也可以看出,从写作之初到结束,母亲不仅一直是她写作的一大动力,也是她生活的一大支柱。母亲的教育以及对弹词的热爱,是邱心如弹词创作的基础;娱乐母亲,以尽孝道,是贯穿其创作始终的动机之一。母亲作为作品的第一读者,同作品一起成为了其精神上的支柱,促成了作品的最后完成,与此同时,母亲还是贫病交加的作者生活的一大支柱,这一切成为邱心如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中国古代女性接受教育的启蒙老师大部分是自己的母亲或者祖母,邱心如也不例外。少女时代的她“喜读父书翻古史,更从母教嗜闲篇”可以说她的弹词创作的直接动因是母教的影响,是母亲的影响让她有机会接触到弹词读物,在阅读或者赏听的过程中,慢慢培养起来了自己的欣赏标准和艺术追求,进而产生了创作的欲望,再去进行创作。所以说母教的影响,是其创作的基础。

同时母亲对弹词的热爱,又为其创作找到了一个契机,因为母亲喜欢,创作便能给母亲带来快乐,所以娱乐母亲的目的贯穿其创作的始终,从第一回开始的“聊博我,北堂萱室一时欢”到最后的“浪费功夫三十载,闲来聊以乐慈闱”,母亲始终以一个享受其创作乐趣的读者身份出现在文本中,成为作者创作中的良师益友。尽管笔者有提到,娱乐母亲可能只是作者为“原也知,女子知书诚末事”找的一个借口,但不排除其过程给母亲带来的享受与乐趣。在邱父去世之后,其母家与夫家一样,贫困不堪,对于一个贫穷的女儿来说邱心如“有愧彩衣娱母乐”、“奉亲愧乏莲花鲊”,她能为母亲做的也只能是从精神上为母亲提供一些享受,于是她“舒抑郁,戏拈新句奉亲听”为的是“聊博取,白发萱闱心暂舒”。可见创作是邱心如为了尽孝道,娱乐母亲的一种方式。另外在《笔生花》还没有开始公开传抄之前,母亲是她小范围的读者之一(其中还包括她的妹妹),或许在创作的过程中母亲会在一些地方给她些许建议,然而这也只是笔者的一些猜测,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对于贫病交加的作者来说,有时候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停止创作,但是这个时候却有一位凭借阅读弹词消愁解闷的母亲从旁催续,作者在十四回提到“年老家贫无以乐,姑凭翰墨苦中娱。一回唱罢频催续,少不得,随意编来信手书”,母亲的催促促成了其创作的最后成功。

本文以通过对邱心如《笔生花》中自叙性文字的分析,解读作者的创作心态,力求还原在漫长的近三十年的创作过程中作者的生活面貌。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在母亲的教育与支持下竭力

创作,在创作中各种情绪交织,其中有少女时代的自信与挑战,有出嫁后的各种寄托,有对知音的渴望,最后汇成了一本一百多万字的弹词作品,在清代女性弹词创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注释:

①高彦颐.闺孰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9. ②同上.

③胡晓真.才女彻夜未眠.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90.

④高彦颐.闺孰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258. ⑤浦安迪.中国叙事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99.

参考文献:

基本书籍类:

[1](清)邱心如.笔生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

[2]梁乙真.清代妇女文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27.

[3]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

[4]谭正璧.中国女性文学史.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

学术专著类:

[1]赵景深.弹词考证.上海:上海书店,1939.

[2]阿英.弹词小说考证.上海:上海书店,1939.

[3](英)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广州:花城出版社,1981.

[4]杜芳琴.女性观念的衍变.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5](美)浦安迪.中国叙事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6](美)伊沛霞.内闱——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篇四:赏花、赏雨、赏佳人游记散文

赏花、赏雨、赏佳人

登峰小学 宋晨溪 2014.6

难得的好天气,难得的好去处,难得的一群兴味盎然的人,难得的又聚在了一起….这是种境界,是种心态。

我们一行人来到植物园赏花,真是天公作美,淅淅沥沥的下起了雨。你或许会奇怪,雨天还开怀吗?当然,雨中赏花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大家根本无暇顾及雨滴与自己的擦身而过,全部目光都在追寻眼前各式各样正在舒展身姿,迎风怒放的花群。在绿色草地的映衬下,小花们竞相施展着魅力,像是要努力在我们的相机里留下美丽的倩影。一簇簇,一蓬蓬,甚是可爱。红的热情、粉的娇羞、黄的淡雅、紫的傲慢……细小的粉嫩的花瓣四散地张开着,花蕊里红色的花丝和或黄、或粉的花瓣相映成趣。从那漫山遍野的花里,我们体味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感受到人生的色彩斑斓和生命的青春活力。花,是幸福的天使,美好的象征。难怪苏东坡惜花如命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装”了。

说到赏花,这是一种情趣,是一种雅致,一般人是做不来的,当然,我也做不来。因为,很多花我都是不识的。可见,赏花是需要一些勇气的,有些文人总是带着“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情致去赏花作诗。不过,我却不以为然,情趣本无高雅之分,我们大可在工作劳累之余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来释放自己的热情,其实赏花之余,就像“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或许我们就是最美的风景呢!

微风徐徐,花,在雨中更美。当在你不停穿梭的同一个地方,你是否注意到,只有在雨里,才让人更惬意。青翠田田的荷叶柔和地衬托出了娇花诗情脉脉的高贵。雨滴也恋恋不舍的在它们周围奏着没有旋律的音符,这是大自然的声音,清脆、悦耳!有人更是瞬间捕捉到了停留在荷叶上的青蛙,青蛙也毫不怯阵,淡定的摆着造型,任你留影!在阳光与雨交汇的时候,真的,烦恼瞬间遗忘!

不管是赏花,还是赏雨,我觉得最有情趣的还是众位佳人,跟随者这些同事的脚步,看着她们争先在花前赛美,我被她们的快乐感染着。这里没有生活的琐碎,没有工作的困扰,没有上下级的隔阂,有的只是一群爱美、爱笑、爱搞创意的“佳人”!花天生丽质,肌肤娇嫩,芳香扑鼻,美丽绝伦。花比青春,年华易逝,人生苦短,千古憾事。于是,人们常常将花赋予恒久的或深远的含义,花因此更美丽,人因此更精彩。不管我们自己的花期是长是短,我们都要全情投入,尽情释放。不管我们在别人眼中是美丽娇艳的花朵,还是默默无闻的绿叶,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突然想起了一句话“花开在我们心中。心中有花,才会遍地花开;心中无花,花开亦不见。”这是种境界,更是种心态!

篇五:你来看花时,心与花俱明

每个年龄,都有与每个年龄相匹配的烦恼,无一例外。每个年龄段的烦恼,都会在那个年龄的地方,安静地等着你,从不缺席。

挫折感很大、觉得难熬的时候,可以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已经是十年之后的自己,置身一段距离之外,转头去看正在遭遇的那些事。练习这样做,心情可能会平静些,知道眼前这一切都会过去。

我不问+你不说=距离;我问了+你不说=隔阂;我问了+你说了=信任;你不说+我不问=默契;我不问+你说了=依赖。心若亲近,言行必如流水般自然;心若疏远,言行只如三秋之树般萧瑟。不怕身隔天涯,只怕心在南北。

生命原本就是一件悲伤而严肃的事,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光,然后我们就失去了对方并且莫名其妙地来到这世界一样。 凡是自然的东西都是缓慢的。太阳一点点升起,一点点落下。花一朵朵开,一瓣瓣落。那些急剧变化的自然变化,多是灾难,如火山喷发、飓风和暴雨。稻谷成熟,都慢得很。一个孩子要长大是很慢的,从日出到日落,人才能休息过来。

徘徊在街角的时候,没人给你指明方向;突然下雨的时候,少有人为你送伞;更不用提生病的时候,为你跑前跑后的人有几个了。这个世界从不会因你的疲惫停下它的脚步,你今天不用力走,明天就要用跑。没有人会因你的疲惫等你,生活是属于你一个人的,也是你一个人的。

我从未见过,每天从早忙到晚,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的人说过空虚寂寞冷。大多数人的空虚寂寞冷,基本上都是吃饱了没事干闲的。如果找不到一份情,就先找点事做,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事,就先找个爱好。空虚寂寞冷自然就好了。

你无法决定明天是晴是雨,爱你的人是否还能留在身边,你此刻的坚持能换来什么,但你能决定今天有没有准备好雨伞,有没有好好爱人以及是否有足够的努力。永远不要只看见前方道路遥远而忘记自己坚持了多久才走到这里。今天尽力做的,虽然辛苦,但未发生的,都是礼物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压力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最真切的渴望。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