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华佗的故事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3:18:04 小学作文
华佗的故事作文小学作文

篇一:名人故事:华佗的童年故事

名人故事:华佗的童年故事 更多关于名人故事的作文

华佗(141~208),安徽省亳县人,东汉外科医生。他首创了麻沸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麻醉技术进行手术的医生,成为我国古代医学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

华佗7岁死了父亲,哥哥被抓去充军,一去不返,音信全无。家庭十分贫困,只有小华佗和母亲相依为命。

华佗从小爱好读书,富有钻研精神,对医学饶有兴趣。在母亲的教育下,小华佗立志不图官位,愿为良医,以救民济世为本。

后来,母亲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忽冷忽热,周身疼痛,皮肉肿胀。华佗请来很有名气的大夫治病,也不见成效。母亲病故前对华佗说:孩子,记住你的父母都是被这种古怪的病折磨死的。我希望你早日学成医术,好让百姓少受疾病之苦!

母亲的去世激发了华佗发愤学医,普济众生的决心。他来到城里。要拜父亲的生前好友蔡医生为师学医,蔡医生开始不想收华佗为徒,可是一想。

华佗父亲生前是自己的老朋友,朋友一死,转眼不认人,也太不讲情义了。所以,他想考考华佗,如果他是一块做医生的料,就收;不行就不收。

蔡医生主意已定。他见几位徒弟正在院子里采桑叶,而最高处枝条上的桑叶够不着,便向华佗说:你能设法把最高的桑叶采下来吗?华佗说:能他叫人取了根绳子,拴上块小石子,只一抛,绳子抛过枝条,树枝被压下来,桑叶就采到了。蔡医生又看见两只山羊在斗架,眼都斗红了,谁也拉不开,就说:华佗,你能把这两只山羊拉开吗?华佗又说:能只见他拔来两把鲜草,放在羊的旁边,斗架的羊早就斗饿了,一见鲜草忙着抢草吃,自然散开不斗了。蔡医生见华佗如此聪明,就收他为徒。后来华佗跟随师父刻苦钻研,注重实践终于成为被人拥戴的一代名医。

华佗根据医道自编了一套五禽戏体操,教人用来锻炼身体,不少人练了很有效果。华佗一位表弟长期做五禽戏体操年老时耳聪目明牙齿坚固为同龄人所羡慕。

华佗一生刚直不阿,不求虚名。有一次,华佗替曹操治好了偏头痛病,深得曹操赏识,曹操要他留在曹府,给他优厚的报酬。华佗在曹府做了一段时间的侍医,但他身在曹府却心在民间,总想为老百姓多解除疾病之苦。

有一次,华佗借故妻子有病回家探望。回家后,不愿再去曹府。曹操知道后以欺骗的罪名把华佗杀了。曹操成了有罪之人,而华佗一直被后人传颂。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华佗的故事作文)

相关作文推荐

篇二:华佗的故事二则

华佗的故事二则

华佗拜师

东汉末年,七岁的华佗到一位姓蔡的医生家里去拜师学艺。见过师傅之后,华佗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静听老师的吩咐。

蔡 医生技术精湛,前来拜师的人很多。蔡医生想收一个聪明的孩子为徒弟,决定先考考他们。

他把华佗叫到跟前,指着家门前的一棵桑树提了一个问题:“你瞧,这棵桑树最高的枝条上的叶子,人够不着,怎么才能采下桑叶?”

“那就用梯子呗!”

“我家没有梯子!”

“那我就爬上去采!”

“不!你能够想出别的办法吗?”华佗找来一根绳子,在绳子上系了一块小石头,然后将它往最高的树枝上抛。绳子将那根树枝拉了下来,华佗一伸手就把桑叶采下来了。

“好,很好!”蔡医生高兴地点点头说。

过了一会儿,他们看见院子里有两只山羊在打架。几个孩子去拉,结果都没有拉开。

“你能让那两只羊不再打架了吗?”

华佗围着桑树转了一圈,拔了一把鲜嫩的绿草。他把草送到山羊面前。这时,山羊的肚子也饿了,见了草就顾不上打架了。

“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我很高兴当你的老师!”

后来,华佗成了一代神医。

凡事善于开动脑筋,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若是知难而退,只会使自己变的更加平庸。

试医夺命

华佗在苏北一带行医,因为治好多种疾病,深受百姓爱戴,声名远扬。但有一个布店的学徒很不服气,常在众人面前说:华佗为了沽名钓誉,故意装模作样,善于把无病说成有病,把轻病说成是重病,于是成了名,实际上他也不过是一个

被人们吹捧起来的‘神医’,如果大家不信,可以试试看。”

那是阴历十五的一天,刚刚吃过饭,学徒看见华佗头挽道髻,身穿便服,腰间挎个药葫芦姗姗走来,便对众人说:“今天我倒要试试华佗的本领,我躺在床上装病,你们请他来给我治病,看他怎么讲。”说罢,往柜台里面扑通一跳,接着便两手捂着肚子,摔头打滚地嚎叫起来。适巧这时华佗经过店门前,众人便请

华佗诊治。

华佗走进柜台里,看看那学徒的气色、动作,摸摸脉搏,沉痛地说:“没有办法了,准备后事吧。”众人不禁心中暗笑。又故意问华佗:“你看他能支持多

长时间?”华佗说:“挨不过半夜。”说罢叹息着走了。

众人议论纷纷:“人说华佗神医,真是徒有虚名。”于是人们忙叫那位学徒起来说:“华佗已走远了,还装什么呢?”可是任凭人们喊叫,那学徒仍旧是一个劲翻来覆去地打滚嚎叫不止,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滚下来。原来是那位学徒吃得太饱,在翻跳柜台时,用力过猛挣断了肠子(一说是胃穿孔),当日傍晚就死掉了(原来旧时老板每逢阴历初一、十五日为学徒改善生活,这个学徒吃得太饱,

用力过猛,挣断了肠子)。

篇三:神医华佗的故事

古代神医华佗的故事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中国古代杰出的医学家,被称为"神医"。

华佗不慕爵禄,潜心研究学习医药,所以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反映了我国公元2世纪的医学水平.华佗从小就很机敏.传说他7岁死了父亲,家中贫困,母亲让他去求父亲生前好友蔡医生学医.华佗到城里见了蔡医生,说明了来意.蔡医生心里想:华佗父亲是我的好朋友,若不答应,乡邻会骂我,"人死绝交, 对友不义",答应吧,还不知他是不是块学医的材料,最好考考他.蔡医生见几个徒弟正在院子里采桑叶,最高的枝条够不着,也爬不上去, 便向华佗说:"你能想法把这最高的枝条上的桑叶采下来吗 "华佗说:"这还不容易!"于是,他叫人取了根绳子, 拴块小石头,只一抛,绳子抛过枝条,树枝被压下来,就把桑叶采到手里.蔡医生又看见两只羊斗架,眼都斗红了,谁也拉不开,就又说:"华佗,你能把这两只羊拉开吗 "华佗马上说:"这好办."只见他抓来两把鲜草,放在羊的两侧,斗架的羊早饿了,看见身边的鲜草,忙抢着吃,就自然散开不斗了.蔡医生见华佗如此聪明,就收他为徒。

后来他刻苦学习,注重实践,成为东汉名医.成名后的华佗为人治病不分对象,不论场所,这也反映了他专以治病救人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行医,对外科,内科,妇科,针灸,寄生虫病和医疗体育保健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和精湛的医术,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医学家.他擅长外科手术,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施行剖腹手术的外科医生.为了减轻

病人的痛苦,他发明了一种能全身麻醉的药物即麻沸散.而欧美使用全身麻醉术是十九世纪初的事,比中国迟了一千六百多年。

有一次,华佗看见一个面色焦黄,呼吸紧促,病势很重的推车人,一问,才知他肚内绞痛.华佗断定这人得的是肠痈(即阑尾炎).于是华佗让病人喝了麻沸散,很快就麻醉过去.他用刀子切开腹部,割去肠子溃烂部份,洗涤内部,然后缝和起来,又涂上消炎生肌的药膏.过了几天,病人的伤口很快就愈合了.这一手术的成功,不仅说明了麻沸散的效力,而且也说明了华佗在人体解剖上有丰富的知识.在妇产科方面,华佗也有精湛的医体手术.在后汉书中记载:李将军的妻子有病,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诊脉后说,是由于怀孕期间身体受伤而胎儿未掉造成的病.李将军说,孕期确实受过伤,但胎儿已经坠落.华佗说,依脉相看,胎儿并没有坠落.李将军不以为然.过了一百天后,李妻病势转重,再次请华佗看病.诊脉后,华佗说,脉相如前,原是双胎先流产的使母体流血过多,后一个不能产出.现在这胎儿已死,燥缩附在母脊背上.于是华佗先给李妻扎针,然后进汤药.一会,妇人觉得要产但又不下。

华佗说,这是死胎枯萎,不能自生,必须由人探取.他告诉一妇人探去之法,果然得出死胎.在针灸方面,华佗也有创新.有一次,一个患有脚病而不能行走的病人,请华佗诊治.华佗切脉后,便在他脊背上点了几个穴位,每个穴位灸七壮,这个病人很快就能行走了.华佗总结了自己针灸的经验,创造并运用了"夹脊穴",即夹着脊椎骨的穴位,后人把这个部位的穴位叫做"华佗穴",一直沿用至今. 华佗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创造一套名叫"五禽戏"的体操,很受人们欢迎.弟子吴

普按照老师教的五禽戏经常进行锻练,活到九十多岁时,还是耳聪目明,牙齿完好,身体很健壮.华佗凭着他的高超医术和他救死扶伤的精神,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

三国时期有名的神医华佗,少年时代曾跟一位姓蔡的大夫学过医。他聪明、勤奋,很得师傅赏识。有一天,师傅把华佗叫到跟前说:“你已学了一年,认识了不少药草,也懂得了些药性,以后就跟你师兄学抓药吧!”

华佗高高兴兴地来到药铺,谁知师兄们欺负他年幼老实,一杆戥秤你用过了我用,就是不让华佗沾手。华佗想,若把这事告诉师傅,几位师兄必定会受到责怪;但不说又怎么学抓药呢? 华佗琢磨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当师兄们把药称完包好,他总要看着师傅开单的数量,用手掂量一下药包,心里默默记着,等闲下时再偷偷将掂量过的药包用戥秤称称,对证一下。这样天长日久,手上的功夫越来越熟练了。有一回,师傅让华佗抓药,见他竟不用戥秤,抓了就包,顿时怒形于色,严厉地说:“你知道吗?抓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你这样随手就抓,岂不是拿人的性命开玩笑!”华佗笑笑说:“师傅,错不了,不信你称称看。”师傅半信半疑地拿过华佗包的药,逐一称了份量,可不是,跟自己开的分量分毫不差!他又开了个新药方,让华佗再抓几付,结果还是准确无误。师傅十分惊奇,反复询问华佗的好手艺是怎样练出来的。华佗见隐瞒不住,只好如实讲了。师傅听了,激动地说:“能继承我医道的,必定是华佗啊。

篇四:华佗童年的故事

华佗(141~208),安徽省亳县人,东汉外科医生。他首创了“麻沸散”,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麻醉技术进行手术的医生,成为我国古代医学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

华佗7岁死了父亲,哥哥被抓去充军,一去不返,音信全无。家庭十分贫困,只有小华佗和母亲相依为命。

华佗从小爱好读书,富有钻研精神,对医学饶有兴趣。在母亲的教育下,小华佗立志不图官位,愿为良医,以救民济世为本。

后来,母亲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忽冷忽热,周身疼痛,皮肉肿胀。华佗请来很有名气的大夫治病,也不见成效。母亲病故前对华佗说:“孩子,记住你的父母都是被这种古怪的病折磨死的。我希望你早日学成医术,好让百姓少受疾病之苦!”

母亲的去世激发了华佗发愤学医,普济众生的决心。他来到城里。要拜父亲的生前好友蔡医生为师学医,蔡医生开始不想收华佗为徒,可是一想,华佗父亲生前是自己的老朋友,朋友一死,转眼不认人,也太不讲情义了。所以,他想考考华佗,如果他是一块做医生的料,就收;不行就不收。

蔡医生主意已定。他见几位徒弟正在院子里采桑叶,而最高处枝条上的桑叶够不着,便向华佗说:“你能设法把最高的桑叶采下来吗 ?”华佗说:“能”他叫人取了根绳子,拴上块小石子,只一抛,绳子抛过枝条,树枝被压下来,桑叶就采到了。蔡医生又看见两只山羊在斗架,眼都斗红了,谁也拉不开,就说:“华佗,你能把这两只山羊拉开吗 ?”华佗又说:“能”只见他拔来两把鲜草,放在羊的旁边,斗架的羊早就斗饿了,一见鲜草忙着抢草吃,自然散开不斗了。蔡医生见华佗如此聪明,就收他为徒。后来华佗跟随师父刻苦钻研,注重实践终于成为被人拥戴的一代名医。

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又作307~365),字逸少。琅邪临 沂(今属山东)人。东晋书法家,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后辞官,定居会稽山阴 (今浙江绍兴)。其书法真、行、草、隶诸体皆精, 尤其擅长真书、行书。字势雄强多变化,有“龙跃天门、虎卧凤阁”之誉, 为历代书法家所崇尚,有“书圣”之称。

少年时期的王羲之,就以刻苦好学、 机智勤敏而誉满乡里。

王羲之小时候少言寡语,谁也看不出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但他热爱学习,喜欢钻研,遇事机智有心计。他7岁开始临池学书,到10岁时,字写得已很有水平,他的叔叔伯伯都十分喜欢他。

王羲之到了 11岁,很想学一点关于书法方面的理论著作,用来指导自 己。有一天,他在父亲王旷的枕头里发现了一本叫做《笔谈》的书,讲的都是有关写字的方法。他高兴得如获至宝,便如醉如痴地学起来。正当他兴趣正浓时,被父亲发现了,问他:“为什么偷读我枕中秘本?”王羲之只是望 着父亲傻笑。母亲从旁插话道:“他恐怕是在揣摩用笔的方法吧!”父亲说: “你现在年龄太小,等长大了,我自然会教给你读。”王羲之急不可待,不高兴地说:“如果等我长大了才讲究笔法,那不成了日暮之学,青春年华不 就白白浪费了吗?”王旷十分惊奇儿子的这番议论,认为儿子少有大志,应 该从小好好培养,于是便将《笔谈》的内容认认真真向王羲之作了讲解。

王羲之有了扎实的临摹功夫,又有了《笔谈》的理论指导,几个月的功夫,书法便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以后,他又拜当时的女书法家卫夫人为老师,在卫夫人的悉心指导之下,练习书法,有了更长足的进步。王羲之跟卫夫人学了一个时期,书法已十分圆转成熟。连卫夫人也不得不惊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孩子将来一定要超过我了!”

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同他转益多师,刻苦磨砺分不开。他真书学钟繇,草书学张芝。他自己说过,他的书法比起钟繇来,可似说是分庭抗礼,或者要超过他;比起张芝,应当是并驾齐驱、比翼双飞。他还向 魏碑和汉碑学习,追摹书法源流。他自己说:“我小时候学习卫夫人书法, 自认为学得很有成绩了。后来渡江到北方游历了一些名山大川,见到了李斯、曹喜等人的书法;到许下见到了钟繇、梁鹄的书法;到洛下见到了蔡邕的三 体 《石经》;在叔伯哥哥王洽处见到张昶的《华岳碑》,才知道仅仅学习卫夫人,还是远远不够的,白白浪费时间罢了。于是转变师承,向众碑学习。”

篇五:华佗的故事

华佗的故事

华佗,别名旉,字元化。沛国谯郡人(即今安徽省亳(音州市),生于东汉末年(即公元141年) 农历九月初九,被害于公元207年,终年67岁,是东汉末年杰出的大医学家,时人尊为“神医”。

华佗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东汉王朝的政治腐败,战火连年,病疫流行,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便绝念仕途,决心以医济世,以后沛相陈桂、太尉黄琬先后荐他为官,他都谢绝。他精研岐黄,行医民间,足迹遍及黄、淮各地,远至广陵(今江苏扬州)、山阳(今山东金乡县西北)、许都(今河南许昌)等地,深受百姓爱戴。

华佗在医学、医术、医药上造诣精深,成就巨大,对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无不精通,对外科尤为擅长。他创用麻沸散,给患者全身麻醉后,做腹部大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先驱,比西方国家早1600多年。

华佗重视疾病的预防,强调防病之本是锻炼身体,他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他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创编了“五禽戏”。由于他精通健身养生之术,所以年且六旬,貌有壮容。华佗的弟子吴普演练五禽戏,“年九十余,耳目聪明,牙齿完坚”。五禽戏既健身,又治病,是民族传统体育对世人的重要贡献。

华佗主张,有教无类,凡学者必教。他授徒众多,使其医学成就得以传世。在门徒中以吴普、樊阿、李当之三人为佼佼者。吴普编有《华佗药方》、著有《吴普本草》,且向后人传授五禽戏术。樊阿继承和发挥了华佗的针灸术,李当之写有《李当之药录》、《李当之药方》、《李当之本草经》等,对华佗药物学颇有研究。

华佗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他不阿权贵,视名利如浮云,心系百姓,志在为民除疾。曹操与华佗本是同乡,华佗多次为曹操治头风,每治皆愈,但难除根。曹操便强留华佗作其侍医,华佗不从,借故还乡。曹操一怒之下,把华佗捕入狱中。华佗意识到自己再也不能行医民间,将自己编著的医学书稿包括五禽戏操练方法等转托于狱吏,说:“此书可以活人。”但狱吏不敢接受。华佗在极度悲愤中把书稿烧掉,造成我国医学史上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华佗死后,其医学理论和临床技术,多由其弟子吴普、樊阿、李当之等人继承流传下来。

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名声颇著,世代景仰。其精湛的医术和救死扶伤的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

东汉末年,谯城北郊十里有个小华庄,有一年九九重阳这天,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这个新生的婴儿就是后来成为一代名医的华佗。

华佗父亲名叫华文,家里无地无业,终年靠出苦力维持生活。母亲曾氏,据说是春秋时曾参的后裔,小时随父母由山东逃荒来到小华庄落户,后来与华文结为夫妻。

华佗三岁时,当地瘟疫流行,华文得病无医,离开人世,撇下曾氏孤儿寡母,相依为命,苦度日月。

曾氏是个善良勤劳的妇女,为人贤德,家中生活虽很艰苦,但她咬紧牙关,以纺纱、织布、养蚕支撑着。华佗长到8岁时被母亲送到村里私塾读书。华佗聪颖过人,先生教的课文,他一听就会,别的学生念10遍背不出,他念一遍两遍就背得一字不差,但他贪玩,课文已会背诵就偷偷跑到外面去玩耍。母亲知道了并没有骂他、打他,而是把他叫到面前,抓起一把蚕茧说:“蚕儿为了生存,终日不停地吐丝作茧,人要不学点本领,就不如这蚕呀!娘叫你上学念书,不如薄技在身。从前有个叫苏秦的,小时候读书很用功,为防止打盹,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自此以后,华佗发奋读书。老师见了,也很高兴,遂给华佗赠字“元化”,示意华佗已发生可喜的变化,将来定有希望。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