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解放战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21:25:04 体裁作文
解放战争体裁作文

篇一:解放战争十大著名战役

中国解放战争十大经典战役

十大经典战役”第十名:宜川战役。

战役时间:1948年2月下旬至3月初。转自81.china.com

参战双方:西北野战军第1、2、3、4、6五个纵队;国民党军整编第29军之整编第27、90师及宜川守敌一个旅。

歼敌数量:全歼敌整编第29军军部、两个整编师师部、五个旅共2.9万余人,击毙敌29军军长刘戡。

入选理由:宜川战役是彭德怀指挥的西北野战军经过近一年的艰苦防御作战,而转入外线作战后的一次“围城打援”的成功战例。集中优势兵力首先打援、而后攻城。歼敌援军数量远多于守敌数量,也是彭德怀解放战争以来对胡宗南主力所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并一举扭转了西北战场的局势。

综合点评:严格意义上讲,宜川战役不能入选“十大经典战役”,甚至会落选“十大候补经典战役”。但考虑到西北我军兵力薄弱,彭德怀危难时刻主动请缨,以区区2.6万余人的野战兵力(仅有1、2纵)与胡宗南二十多万大军周旋九个多月,还屡有斩获,相继取得青、羊、蟠战役的胜利,实属不易。后来晋绥军区3、4纵划归彭德怀后又取得较大的沙家店、延清战役胜利。宜川战役是在西北野战军进行“新式整军”后,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进行的第一次大战役,此时西野主力已达7.5万人。其后的西府战役虽然收复了延安,但打的非常艰苦,自身伤亡很大,荔北战役可圈可点。1949年3月彭德怀奉命接替生病的徐向前,指挥了总攻太原的战役。之后华北第18、19兵团统归一野,彭德怀部兵力已近40万,又相继发动了陕中、榆林、扶郿战役等,虽然重创了胡宗南,但战役组织和结果并不太理想。兰州、宁夏战役主要是消灭“二马”。相比之下,宜川战役应该算是彭德怀解放战争时期的代表作,冠名“十大”实为荣誉当选。

战役评分:难度指数7分,技术指数8分,人气指数8分。

“十大经典战役”第九名:鲁西南战役。

战役时间:1947年6月30日至7月28日。

参战双方: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3、6四个纵队;国民党军整编第32、58、66师及整编第63师一个旅,援敌整编第70师。

歼敌数量:全歼敌整编第66师,整编第32、70师两个师部及三个半旅,整编第55师

两个旅,整编第63师一个旅等,共歼敌9个半旅5.6万余人。

入选理由:鲁西南战役是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后,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奠基之战,对手是国民党主力四个半整编师,双方兵力相当。此役也是晋冀鲁豫我军自解放战争开始以来,在一次战役中歼敌数量最多的战役。战役结束后迫使国民党从山东、陕西等地抽调七个整编师向鲁西南增援,有力地配合了华东、西北我军,为跃进大别山创造了有利条件。

综合点评:刘伯承指挥的晋冀鲁豫我军,在解放战争一开始就率先打出了上党、邯郸战役,有力地配合了国共谈判。内战全面爆发后,又连续取得陇海、定陶、巨野、滑县、巨金鱼、豫皖边、豫北、晋西南等一系列战役,屡战屡胜,战功显赫,使得晋冀鲁豫成为解放战争开始后的头两年战绩仅次于华东我军的战区。但不可否认的是,晋冀鲁豫军区面对的国民党军主力相对于华东、东北战区要较少较弱,故歼敌数量中杂牌军部队要占一定比例。平心而论,定陶、巨金鱼、豫北等战役无不堪称经典,但非常不幸的是,它们几乎都被华东我军先期或同期所创造的苏中、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等战役更大的光辉所笼罩。鲁西南战役可以看作刘伯承指挥的诸多闪光战役的一个缩影,此后刘、邓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不折不扣地执行毛泽东经略中原的战略构想,作出了巨大牺牲,实力元气大伤。鲁西南战役也不幸成了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指挥的晋冀鲁豫我军独立完成的最后一次重要战役(直到渡江战役开始前),不能不说是一代名将刘伯承心中永久的痛惜。

战役评分:难度指数9分,技术指数9分,人气指数9分。

“十大经典战役”第八名:平津战役。

战役时间: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

参战双方:东北野战军全部主力2个兵团部、步兵12个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华北军区第2兵团3个纵队、第3兵团4个纵队,加上东北军区、华北军区部分地方部队;国民党军华北“剿总”司令部及第4兵团2个军,第9兵团5个军加1个新骑师等,第11兵团1个军加1个独立师、3个整骑旅,第17兵团4个军加1个独立师等。

歼敌数量:歼灭国民党军新保安、张家口、天津守敌及塘沽敌一部26万余人,改编北平守敌25万余人,共计52.1万余人。

当选理由: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中震撼世界的三大决战之一,歼敌数量排名第二,我军伤亡人数却是最少,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天津”、“北平”、“绥远”三种解决敌人的范例,改编(起义)的敌人数量之巨甚至超过了歼敌数量,实属罕见。武力解决的方式打得十分精彩,和平谈判的方式也处理得非常圆满,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意义重大。

综合点评: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以来我军以压倒性优势对抗国民党军的一次决战,此役

我东北野战军主力(70余万)加上华北军区第2、3兵团主力(20余万)总数已达90万,连同地方部队参战人数多达100余万。敌华北战区兵力总数不足60万,其中正规军人数只有30多万,其它多为地方保安部队改编而成,有战斗力的部队人数也不多,又被孤立于几个城池,兵力使用上捉襟见肘。较之淮海、辽沈战役,军事方面的对抗性和精彩程度相对要弱,战役胜败的悬疑度要小,政治范畴获取的胜利远大于军事上取得的胜利。北平的和平解放虽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精到之处,但有几个必然因素不可否认:1、傅作义本来就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只因善战而被蒋重用,蒋誉之为当代曾国藩,给予厚望以“中兴中华民国”,傅虽受宠若惊,但内心另有算盘。2、傅作义以50多万的部队对付华北聂荣臻的40多万部队尚可相持,但再加上强大的东北林彪大军,傅是不会心存多少侥幸的。3、国民党军徐州集团的覆没也让傅彻底放弃了幻想,也对国民党的命运丧失了信心。4、如果一意孤行顽抗到底,将使自己成为毁坏京城的历史罪人。但林彪根据战场态势的发展,提出暂缓攻击塘沽、大沽而先取天津(后果断作出放弃攻击塘、大,集中兵力夺取天津),并调华北第2、3兵团参加平、津会战的建议无疑是正确的。天津攻克作战之神速、之干净利落让傅作义等胆战心寒,也成为加快解决北平问题的一个关键所在。

战役评分:难度指数8分,技术指数9分,人气指数10分。

“十大经典战役”第七名:济南战役。

战役时间:1948年9月16日至24日。

参战双方:华东野战军主力(含山东兵团和苏北兵团)13个步兵纵队、1个特种兵纵队,中原野战军2个纵队及部分军区部队;国民党军第2绥靖区济南守敌14个旅,准备北上增援的敌第2、7、13兵团。

歼敌数量:全歼国民党军济南守敌10余万人(含起义2万余人),活捉敌第2绥靖区司令官兼山东省主席王耀武。

入选理由:济南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的攻城打援战例,华东野战军从“七月分兵”后重新完成了兵力集结,参战兵力达32万人,超过了敌济南守军和可能增援敌之总数(约28万人),第一次实现了华东战场我军兵力较之敌军占优势。粟裕以56%的兵力打援,只用44%的兵力攻城的独特部署也让援敌望而却步。

综合点评:7月??迅速夺取济南。刚刚指挥完豫东战役的粟裕认为各方条件还不成熟(又临雨季),许谭兵力不足10万,攻济打援难以兼顾,待休整准备充分后集华野主力全力以赴,中央予以采纳。此役主要目的是攻克济南,但毛泽东和粟裕都认为不应以多数兵力打济南,为此毛还专门致电许世友做他思想工作。这种攻城打援战术在兵力部署上科学合理的配臵,

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也为后来淮海战役中的成功打援和辽沈战役中的攻坚大城市提供了经验。济南战役,中央一再明确“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在粟裕统一指挥下,攻城集团由山东兵团许、谭、王指挥,打援集团由华野司令部直接指挥”。事实上粟裕指挥重心首先放在攻济作战上,并坚持把攻城重点放在西面(许、谭意加强东线),济南西守备区吴化文就是在强大的政治和军事攻势下率部起义的,“但夺取济南战役的胜利决不能寄希望于吴化文的起义,而要毫不动摇地建立在打的基础上”(粟语)。坚固设防的济南城之迅速攻克(毛泽东原计划争取1个月左右时间打完,并准备打2至3个月),敌邱兵团的谨慎胆怯和李、黄兵团的集结迟缓,惧怕被歼,不敢贸犯,使得打援被一些人误解成“是另一个未能实现的战役计划”。济南战役也被一些人曲解成“就是攻济”,甚至解放后出现了“济南战役的主要指挥者是xxx”,而不提粟裕的历史笑话!

战役评分:难度指数8分,技术指数9分,人气指数10分。

“十大经典战役”第六名:晋中战役。

战役时间:1948年6月11日至7月21日。

参战双方:华北军区第一野战兵团第8、13纵和第15纵(太岳军区部队改编),北岳军区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部队;国民党军阎锡山部第19、33、34、43、61军及暂编总队,保安团、保警大队等。

歼敌数量:歼敌第7集团军总部及五个军部、四个整师、两个总队等共计10万余人(其中正规军7.4万人,另有民卫军等2.6万人),俘敌第7集团军总司令赵承绶,解放14座县城。

入选理由:晋中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一场大规模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的典范之作,徐向前仅用6万余人的兵力,在40天的时间里歼灭阎锡山部10万之众,战术运用灵活机动,是我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是役徐向前的军事指挥艺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毛泽东等给予高度赞扬。

综合点评:红军时期威名远扬的徐向前,战术素养在我军屈指可数。抗战后期由于身体和其它方面的原因,一直不在战区主官的位臵。刘邓率晋冀鲁豫军区主力南征大别山后,身为副司令员的徐向前留在内线负责军区工作,手头上只有少数主力,多为地方部队,却相继取得了运城、临汾、晋中、太原四大战役的胜利,一举解放了山西省全境。太原战役第二阶段,军委又增调了第19、20兵团和四野炮1师统归徐向前的太原前线司令部指挥,至此我方兵力已占绝对优势,后因徐病重,军委派彭德怀参加了攻打太原的指挥。解放战争期间,徐向前仅仅指挥了屈指可数的这几次战役,也没能够和国民党真正的主力部队交上手,实难

与我军其它战区创造的诸多辉煌战绩相抗衡,也让许多军事爱好者扼腕叹息。但徐向前面对极端困难的条件,在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表现出了高超神奇的驾驭战争能力和技战术水平,且屡创佳绩,为我军的城市攻坚战和大兵团作战提供了宝贵经验,足以载入军事史册。

战役评分:难度指数9分,技术指数10分,人气指数9分。

“十大经典战役”第五名:莱芜战役。

战役时间:1947年2月20日至23日。

1、2、3、4、6、7、8、9、10纵队和特纵等;国民党军欧震集团8个整编师、李仙洲集团3个军9个师等

。 歼敌数量:歼灭敌第2绥靖区指挥所、2个军部、7个师共5.6万余人,俘敌第2绥靖区副司令官李仙洲。

入选理由:莱芜战役是解放战争内线防御作战时期一次战役歼敌数量最多的战例,仅用3天时间,以临沂一座空城、伤亡8000多人的代价取得了歼敌近6万人的光辉胜利。速度之快、歼敌之多、代价之小,创造了解放战争以来我军作战的空前记录。“示形于鲁南,决胜于鲁中”,舍南取北、避强击弱,粟裕战役指挥之巧妙之精准令人称奇。无怪乎林彪发出“粟裕尽打神仙战”的感慨。

综合点评:莱芜战役是我山东、华中野战军合并后,由粟裕负责战役指挥,继宿北、鲁南战役之后华东我军取得的又一重大胜利,获得了大兵团打运动战的宝贵经验。“示形于南、击敌于北”,示南征之形、决战之形、失败之形和西进之形,兵以诈立、敌动我变、出奇制胜。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的8个月时间里,华东野战军在全国各大战区中一枝独秀、屡创佳绩,令国民党诸多名将心惊肉跳,也让蒋介石气急败坏。莱芜战役后,蒋介石重新制定战略方针,改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采取“黄河战略”和“空心战术”,在山东投入了24个整编师45.5万人,占进攻解放区总兵力的27%,占重点进攻总兵力的66%,留在关内的“五大主力”中的3个整编师也全部用在山东战场,同时改变战法,“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华东我军用实际行动,吸引了数量最多的国民党军主力,相对缓解了我其它战区的战斗压力,自己承载了巨大的困难和牺牲,仍继续创造出辉煌战绩。

战役评分:难度指数9分,技术指数10分,人气指数9分。

“十大经典战役”第四名:苏中战役。

战役时间:1946年7月13日至8月27日。

参战双方:华中野战军第1、6师和第7、10纵队,后增调第5旅;国民党军第1绥靖

篇二:解放战争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解放战争》

一、 说教材

1. 教材地位:

《解放战争》编排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八课,是单元之末。解放战争对我国人民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标志着中国近百年屈辱历史的结束,标志着一个崭新的中国的诞生。在教材中具有画龙点睛的地位。

2. 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作了如下的要求:

1)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2) 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教材的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地位和课标要求,确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点:内战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技能:

1) 通过对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国民党采取的“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从而使学生领悟如何处理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

2) 利用图表法引导学生归纳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阶段和概括,使学生们联想到政治学上的一个规律——事物的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3)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屈辱历史的终结,是建立独立自主新中国的开始。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内战背景(国际国内形势、国共两党力量对比)研讨交流,使学生分析认识内战爆发的必然性,提高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习,使学生认识解放战争战略方针调整的原因及战略反攻方向的选择,掌握阅读材料、获取有用信息和分析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

3) 开展小组探究性学习,利用巩固性原则和比较法引导学生回顾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历程,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使学生加深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史实的学习,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深刻的感觉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只有这样的政党采取的政策和方针才能得到人民真正的拥护。

从原因上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从史学的角度理解选择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必然。

4.重点、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难点: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意义。

二、 说学情

高中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对于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时接触过,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

三、 说学法

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著作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与生成性。

四、 说教法

讲述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习的历史史实更加具有生动性)、问题探究法(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在学生自主的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理解知识点)、讨论法(针对本节课程的难点提出问题,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从而加深了对本节难点的理解)

五、 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潜伏》的片段,让学生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策略和心理状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余则成会背叛国民党而加入共产党呢?这样带着问题,而导入今天的解放战争的学习。

2.新课讲解

(1)内战爆发

运用教材内容,并适当补充材料,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内战爆发的背景。

1) 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原因。

引导学生阅读后,分析国内国际形式及矛盾变化和国共两党力量对比,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式以及各种力量的斗争。

2) 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组织学生讨论对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这一行动的看法,认识国共两党谈判的原因,从而认识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和平诚意以及毛泽东为民族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的英雄气概。

引导学生分析掌握协定内容和谈判结果,认识重庆谈判使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扩大,赢得了人民的信任,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

3) 政协会议

联系引言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认清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反动面目。

4)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借助内战爆发形式图,以及战争初期敌我力量对比图,引导学生了解当时形式,分析解放军的作战方针,掌握国民党从全面进攻到重点进攻的变化。

(2)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结合教材“资料回放”中的材料,明确我军第二年作战任务。

展示敌人重点进攻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探究解放军战略反攻方向。

2) 三大战役

结合三大战役示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制表归纳三大战役概况。 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战役迅速胜利的原因,理解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组织学生探究北平和平解放对当时和今天北京的发展的意义。(探究活动)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

解放战争

胜利

1) 北平和谈

通过对北平和谈和重庆谈判背景的不同,说出北平和谈的过程和结果,认识渡江战役的必然性。

2) 渡江战役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播放电影《渡江战役》片段,使学生了解战役的经过和结果,认识渡江战役的重要意义。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引导学生从国内、国际和思想三个方面理解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内容,对比民主革命时期各阶段斗争的结果,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3.课堂小结

指导学生动手制表总结本单元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史实。

4.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选择题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篇三:解放战争大事记

1945年—1946年

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根据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迫切愿望,同国民党统治集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努力避免内战,实现国内和平,并试图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中国的社会改革。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

1946年1月10日签订了《停战协定》。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却在虚假地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同时,积极进行内战的准备。

1946年6月底,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地进行自卫,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1947年—1949年

解放战争的第一年,是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

御阶段。 战争开始时,国民党军有430万人,人民解放军连地方部队在内只有120万人。国民党军凭借其兵力上和装备上的绝对优势,向晋冀鲁豫、晋察冀、华东、东北、中原等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依靠战争的正义性和人民的支持,贯彻中共中央、毛泽东制订的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不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正确的战略方针,通过前8个月机动防御作战,给了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1947年3月,国民党军将其全面进攻改变为重点进攻,即集中重兵进攻陕甘宁和山东两解放区,虽曾占领延安,喧嚣一时,但并未达到目的,其自身又遭惨重损失。

从1947年7月起,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敌,迅速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与此同时,在解放区彻底实行了土地改革,开展了整党和新式整军运动。

从解放战争第二年起,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于1947年6月30日向南强渡黄河,8月挺进大别山;随后,陈庚、谢富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另一部于8月挺进豫西;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主力于9月挺进豫皖苏边区,三路大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地区实施战略展开,形成“品”字阵势,互为策应,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开辟了广大的中原解放区,威胁国民党军后方和腹心地带,与各解放区内线反攻相结合,使国民党军由进攻转入防御,逐步陷入被动。

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军主力,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

解放战争第三年,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了战略决战。济南战役揭开战略决战的序幕,尔后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

了国民党军在东北、华北和华东战场上的主力,解放了东北、华北和长江以北广大地区。人民解放军总数达到400万人,国民党军总数则下降到约200万人。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也大大超过国民党军,居于压倒优势。国民党统治已成风烛残局。 为了早日结束战争,4月1日, 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举行谈判。

4月15日,中共代表团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送交国民党政府代表团。但是在南京的国民党政府拒绝接受这个协定,谈判宣告破裂。由于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由总前委书记邓小平统一指挥的第二、第三野战军(原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发起渡江战役,

一举摧毁了国民党

军的“长江防线”。4

月23日解放军占领

南京,宣告了延续2 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渡江部队冲上长江治的覆灭。 随后,人南岸 民解放军各路大军继

续向中南、西北、西南各省举行胜利大进军, 分别以战斗方式或和平方式, 迅速解决残余敌人,解放广大国土。

人民解放军继1949年4月发起渡江战役、占领南京之后,6月起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对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大追击。1949年10月1日,在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途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到1950年6月,残存在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被全部歼灭,仅有少量逃往台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人民解放军完成了解放全国大陆和近海岛屿的任务,解放战争获得伟大胜利。

篇四:解放战争中著名的三大战役的名称和发生时间

解放战争中著名的三大战役的名称和发生时间: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其“西进兵团”出动后,也遭到解放军3个纵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后,未敢继续南进。10月9日起,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武器投诚。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人。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中原野战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国民党军3个兵团25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是最后一个战役。平津战役在11月29日发起。从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首先攻克西线的新保安、张家口,在东线,1949年1月15日,全歼天津国民党守军13万余人,解放天津。经过解放军和中共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傅作义率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以3.9万人的伤亡为代价,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篇五: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战役

国防教育宣传材料(一)

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战役

全国解放战争是我国民主革命阶段革命力量同反革命力量进行的一场决战。在这一时期,我军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采取了以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战略方针,遵循毛泽东提出的十大军事原则,先后进行了规模较大的战役140多次,消灭国民党军队800多万人,和全国人民一道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从1946年7月至1950年6月,我军进行的歼敌10万人以上的重要的作战行动和著名战役主要有:东北冬季攻势(1947.12.15~1948.3.15);晋中战役(1948.6.11~7.21);辽沈战役(1948.9.12~11.2);济南战役(1948.9.16~

24);淮海战役(1948.11.6~1949.1.10);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渡江战役(1949.4.20~6.1);甘肃河西战役及解放新疆(1949.7~9);广西战役(1949.11~12.12);西南战役(1949.11~1950.4)等。在上述作战行动和著名战役中,以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以及渡江战役最为著名。兹简介如下:

辽沈战役:指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我军在东北地区对国民党军队发起的大规模进攻战役。解放战争当时已进入第三年,国民党军在东北地区的总兵力共55万人,分别收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我东北野战军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的决战部署,集中70余万兵力,首先攻打锦州,接着会战辽西,解放沈阳、营口。此役,共歼敌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使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淮海战役:指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我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队发起的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当时,集结在这个地区的国民党军共80万人。我军参战的有二野、三野和一部分地方武装共60余万人。战役过程中,我军先在徐州以东新安镇、碾庄地区围歼了黄伯韬兵团17万余人,继而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围歼黄维兵团12万人,在永城县东北地区围歼了杜聿明的三个兵团,此役共歼灭敌人55万余人,国民党反动集团从此陷入土崩瓦解的状态。

平津战役:指1948年11月23日至1949年1月31日,我军在平晋地区对国民党军队发起的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辽沈战役结束后,北平、天津、张家口三个地区的国民党军60余万人,企图从海上南逃或西窜绥远。我东北、华北野战军的两个兵团及地方部队100万人,根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首先以神速动作将华北敌人分割包围于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五个据点,接着围歼了新保安、张家口、天津之敌,使北平20余万守敌完全陷入绝境,同意接受和平改编。此役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52万余人,解放了华北大部地区。

渡江战役:我军进行三大战役后,蒋介石加强了长江防线,并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1949年4月20日夜起,根据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在刘、邓、陈、粟、谭组成的总前委领导下,以木帆船为主

要渡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一举摧毁了敌人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的反革命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覆灭。接着又先后解放了杭州、上海、武汉、九江、南昌等地。整个渡江战役至6月1日胜利结束,共歼敌43万余人。这一胜利,为我军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中国的解放。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