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肇庆裹蒸礼盒尺寸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2:24:07 体裁作文
肇庆裹蒸礼盒尺寸体裁作文

篇一:肇庆风俗

肇庆风俗

肇庆市位于中国广东省的中西部,东临珠江三角洲,西靠桂东南,珠江主干流西江穿境而过,北回归线横贯其中。背枕北岭,面临西江,上控苍梧,下制南海,为粤西咽喉之地。肇庆的土地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现辖端州、鼎湖2区,广宁、怀集、封开、德庆4县,代管高要、四会2个县级市。先后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有“中国砚都”之称。

1、高要茶果节:被列入广东肇庆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茶果节”,又叫“行村节”,是广东高要西南地区多数乡村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正月,或二月初五、初八、初十等日子,村里人制作茶果、亲友相聚,喜气洋洋。每家人都希望客人前来“白吃白喝”,因为来的客人越多,主人家就越有面子。

今年春节期间,在当地黎槎八卦村,进村的道路两旁停满了外地来的小车和摩托车。村内,家家户户门前洒满鞭炮燃放后的红色纸屑。从屋内到屋外摆设一张张桌子,有来客,也有村民围坐在桌子品尝糕点、花生,以及用鸡、鹅烹饪而成的美食,有的则在巷道玩耍嬉戏。

村民小何说,“茶果节”上,各家来的客人越多越好,越有面子越风光。

《高要文史》记载,高要“茶果节”源于唐末,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相传,当年许多中原人逃避战乱,迁徙到高要西南片宋隆河流域生活。由于居住地每年都会发生水灾、旱灾、瘟疫等灾害,村民就在每年的农历正月或二月初五、初八、初十、十二、十三等日子,用稻米粉蒸熟制作成一种叫“茶果”的点心,供奉灵神,祈求神灵驱除妖魔,保佑村里人丁安康,六畜兴旺,久之,“茶果节”成习俗。

如今,拜神习俗已废除,只保留传承下了制作茶果、亲友相聚的风俗。小何称,过去“茶果节”上都是濑粉、薄撑、裹蒸、汤圆、入口角、白水仔、水菱角、汤粉、芋团、甜糕、番薯拌粉、煎堆、水榄等,而今又添上了鸡、鹅、鱼等食物。

据小何介绍,“茶果节”的时间各村并不相同,但大都集中在每年春节期间,也有的村在中秋前后过“茶果节”,寓意春节拜年庆团圆,中秋庆贺秋收送月饼的习俗有关,视为走亲访友联络感情的节庆。

“茶果节”从早上开始,客人来了一拨又一拨,有的家庭一直忙到晚上。2006年底,当地特色时令习俗的“茶果节”,被列入肇庆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四会柑桔节

四会柑桔节, 时间: 每年的金秋时节

四会市是有名的桔子之乡, 有着悠久的柑桔种植历史。据史料记载, 在4 0 0多年前的明代, 四会就开始较大面积栽培柑桔, 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称四会为"冻柑"。由于四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土产和柑农丰富的栽培经验, 四会柑桔以其皮薄、清甜爽口、味鲜无渣特点而闻名海内外。从明朝开始,四会每年都要选送最好的桔进贡朝廷,故称"贡柑"。明末清初,绥江河畔的乡村大面积种植柑桔。时至今日, 柑桔种植业更是成为四会的一大产业,柑桔品种达三十多个, 四会真正成为了柑桔王国, 在广海北线、四连线公路两旁也形成了大规模的柑桔集贸市场。每年的金秋时节, 四会市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柑桔节, 以柑桔为媒, 举行大型的商贸洽谈和文化艺术表演活动, 吸引四方宾客, 前来品尝柑桔, 洽谈生意。

3、六月六歌墟

从前, 怀集桥头镇有赶庙会的习俗。一到农历六月六, 村村寨寨的人都来

到岩西立琴, 有的在河滩上搭棚唱大戏, 有的在河畔摆卖, 有的在石崖上捕燕窝,有的在石笋旁对歌. . . . . .如今的燕岩六月六歌圩,大概源于此。燕岩岩洞奇景迭出, 有明有暗, 石笋石幔遍布, 洞中有洞, 回旋曲折, 加之洞外有流水, 有树林, 确是个很好的幽会对歌之所。歌圩, 实际是对歌寻爱, 所以农历六月六前后3 天来游岩?对歌的青年男女, 少者也有好几百人, 再加上围观者?助兴者,大概足有两千人, 参加歌圩的小伙子和姑娘们都十分讲究。小伙子, 穿崭新的唐装衣裳, 头扎素色头巾; 姑娘穿宽大的花衫裤, 头扎印花头巾, 腰扎花围兜。他们来到岩洞前, 一曲引歌轻轻飘起, 这就算是歌圩的开始。然后, 青年男女就成双成对地按一定的曲词以问答唱和开了。他们常常从日出唱到日落, 烈日当空也不罢休, 下雨了, 打着雨伞也要来唱和。在对歌中, 双方如情投意合,就会借故走到树林中或岩洞里, 女方先给男方送上一双布鞋或花围兜, 男方要回礼, 概论是送花布?手镯之类。

4、悦城龙母诞

悦城龙母诞, 时间: 每年农历五月初八

德庆悦城龙母祖庙(旧称孝通庙)是为纪念龙母而建的,传说在周秦时,在悦

城河边住着一位聪明贤惠的姑娘, 她能耕善织, 能渔能牧, 能预知祸福、医治百病。她养育了五位龙子。行云播雨、保境安民。被当地百姓尊称为龙母。每

年农历五月初八为龙母诞的正诞, 诞期从农历五月初一日至五月初九日止, 气

氛热烈。诞期一开始, 来自广东、广西、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一带的进香东

船便纷纷驶至, 争相泊岸。一连数日, 龙母庙香烟缭绕、炮竹声声, 进香祈祷者多达数十万人之众。

龙母庙的传说

相传战国的时候, 渔夫梁三, 在程溪水口打渔时从水中捞起一名女缨, 在

缨儿身上还发现一张红纸#温天瑞宰未, 五月初八日零时生。原来小女孩是广西

藤县人, 由于家境贫困, 父母迫于无奈, 只好把她放在盆里须江漂流, 希望有好心人家收留。小好女孩一天天长大, 成了小姑娘, 小姑娘不但聪明秀丽, 而且德性善良, 人见人爱。一天, 她在座河边洗衣服的时候, 捡到了一个五色蛋,她觉得很好玩,就把它带回家中,每天晚上都抱在怀睡觉,这样过了七七四十九天于七月二十七日蛋里面走出了五条小龙。小姑娘就把它们养起来, 后来人们就叫她"龙母"。

多年以后, 龙母升仙了, 她的墓地就在她原来所住的, 悦城珠山这个"五龙

吐珠"的福地上, 人们就在那建起了"龙母庙" 。

5、浴佛节

岭南四大名刹之一的鼎湖山庆云寺,其浴佛节定于农历四月八日,和我国汉地佛教浴佛节的时间相同。是日清晨, 佛教徒在各殿堂焚香张彩, 然后聚集在大雄宝殿内举行诵经法会( 又叫灌佛会)。诵经法会开始, 先由佛教徒诵经, 接着由大师捧出释迦牟的化身- -一尊小玉佛,再由住持按照释迦牟降生时有双龙分别吐温水和凉水为之沐浴的故事, 仿龙吐水为小玉佛沐浴, 并用预先以各种名香浸得之香水为小玉佛灌顶。礼毕, 佛教徒便用剩余的香水浇灌各种花卉。浴佛节前一两日, 各地的善男信女便纷纷前来, 他们等待着四月这一吉日参谒浴佛, 以祈求佛的庇佑和结善果。 疍家婚俗

肇庆沿西江之水上人家,称疍家,其嫁家伙娶颇奇趣:男子未聘,则置盘草于艇梢:女子未受聘,则置盘花于艇梢,以致媒妁。结婚前3天,男女互不见面。至吉日良辰,特设酒艇,张灯结彩,旗灯照耀,好不热闹。吉时,鞭炮齐鸣,于是一好命公便伴着新郎哥,驾起一叶花舟,驾向新娘子的红船。新娘子被接回后,旋即登船见过家公家婆,与新郎哥一同拜祭祖先。傍晚时分,亲朋戚友驾方舟赴宴。宴席上,无论菜多小,"香芋扣肉"一菜绝不可少,且特别大碗,同时要由主家女尊长亲手泡制。饮宴沸沸扬扬,一直闹至深夜才散去。小家疍户还有养童养媳之风习,长大后而结婚者谓之转髻。现今绝大部份水上人家已迁居岸上,虽然其生活习惯已与岸上人家同化了,但其婚俗仍留有一些古痕迹。

此外,肇庆还有各种各样的风俗,如在喜庆节日舞龙舞狮,“星湖金秋”欢乐节、怀集的燕子节

特产:端砚、裹蒸粽、肇庆莲藕和糖莲藕、怀集燕窝和金丝燕窝酒

篇二:肇庆特产介绍

何首乌、巴戟、裹蒸、莲藕、七星剑花、蜂蜜、芡实、皇妃贡柑为肇庆旅游土特产八宝。

裹蒸

肇庆裹蒸是一种有几百年历史的传统食品,在珠江三角洲享有很高的声誉。肇庆古称“端州”,北宋的包拯曾任端州知郡,造福于民,百姓感激不尽。当包公调职离任时,正值年冬岁晚,百姓把裹蒸送给包公作路上干粮,但一向廉洁奉公的包公婉言拒绝,百姓为纪念包公的德政,等候大年初一向包公祈福后方吃。以后每逢春节,家家包裹蒸互赠亲朋,逐成为肇庆人在春节吃裹蒸的习俗。现在肇庆裹蒸已成为肇庆、珠江三角洲以及港澳地区人们的一种日常美食。

七星鸡蛋花

驰名中外的肇庆特产之一。小枝肥厚,叶大而聚生于枝顶,花花冠漏斗状,边白心黄。故有鸡蛋花之名。花期5-11月。花晒名曰鸡蛋花茶,亦可供药用,治湿热下痢,又能润肺解毒。

七星剑花

七星剑花,是一种攀缘植物,花大有穗,呈淡黄色,仙人掌科,产于肇庆星岩的剑花与众不同,它有一种奇异的特性,喜好生长在没有水份,没有土壤的七星岩悬崖峭壁上,很是霸道,故称霸王花。七星剑花是驰名中外的肇庆特产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它还具有清热润肺、除痰止咳、滋补养颜之功效。可用于煲炖、娴等方法,民间多用于煲汤,可制作的品种有剑花煲猪手、剑花炯羊脯、剑花煲猪骨等。

肇实

肇实正名芡实,属睡莲科。肇庆所产的芡实颗粒大,药力强,故称肇实。肇实是肇庆传统名优特产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土特产,深受海内外人士喜爱。肇实有收敛、滋润、强壮之功效。多用于炖肉、煲汤或入药,能健脾止泻,滋阴补肾,清热祛湿,是难得的滋补佳品。肇实是肇庆市传统的名优土特产。应用于炯、煲、炖等方法可制作的品种有肇实瓜盅,香煎肇实脯等。

是驰名中外的肇庆特产之一。又名观音菜,具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及药用价值。紫背天葵除含有一般蔬菜的营养特质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 B, C及钙、铁、锌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元素,又是一种补血良药。紫背天葵晒干后用开水泡,加少许白糖,沏茶品尝,其味更佳。能清热解毒、润燥止咳、消暑生津、助消化、健胃、解酒之功效。实属优质的天然清凉饮料。

何首乌

为蓼科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根细长,末端成肥大的块根,外表红褐色至暗褐色。中药名分别为:何首乌、夜交藤、何首乌叶。中药何首乌有生首乌与制首乌之分:生首乌功能解毒(载疟)、润肠通便、消痈;制首乌功能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

肇庆莲藕

肇庆生产的莲藕粗壮、肥厚、浑圆,外皮呈黄褐色,肉白色,微甜而质脆。生吃,松脆爽口,味美香甜;煲熟,细嫩香滑,松化柔润。肇庆莲藕产量高,多用来泡制成糖莲藕,它以松脆爽口、甜而不腻而远销港澳各地。

灵芝

又名菌芝,为多孔菌科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全株。紫芝,又名木芝:《神农本草经》:治耳聋,利关节,安神,益精气,坚筋骨脱颜色。久食轻身延年。李时珍说:疗虚劳,治痔疮。赤芝,又名丹芝:《神农本草经》治胸中郁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强记忆。久食轻身延年。黑芝,又名玄芝《神农本草经》:治瘾闭,利水道,益肾气,通九窍,聪耳目。久食轻身延年。

篇三:肇庆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的风俗习惯(李泽豪)

春节:肇庆群众俗称为“过年”、“新年”,是农历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最普遍的节日。农村一般从上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君上天”,举行祀灶仪式,揭开序幕,到元宵节第二天“落灯”(个别乡村延到正月二十日)为止,持续20多天。大体上农历除夕以前是准备阶段,除夕、年初一、年初二是重心,除夕至元宵节这段时期称为年宵。临近过年称做为年晚,期间,家家户户筹办过年;各级党政机关和个事业单位等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等慰问活动。

扫屋:农村居民“送灶君上天”后就可以大扫除,一般定为“年二十四扫屋”。当天把屋内上下四壁和家具、器皿全面清扫洗刷。靠近河道、水塘的人家,把家具、器皿搬到水边彻底洗刷、晾晒、是全年最全面的一次大扫除。建国后,农村将大清扫与积肥结合起来,为来年备耕积肥,一举两得。城镇多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打扫室内外卫生,一年四季,常年进行。

同时,个人卫生也十分着重,过年前必须理发、梳洗,旧俗在十二月二十七、二十八日办妥。

备办年货 县城墟镇顾客拥挤,家家户户采购年货。其中,装饰性的节物门神、门钱、对联,奉神所用的香烛元宝、鞭炮和鸡鹅猪肉、酒水等必不可少。高要县(含端州区、鼎湖区,以下在本章范围内除别行标示外,同此)、四会县、广宁县和其它县的部分地区必备毛鹅,有“无鹅不成年”之说,其余多是多鸡。建国后随着市场物质的充盈,备办年货的品种、数量增多,质量提高。改革开放后,海味、冬茹、新式粮果、糕饼,新颖衣装为家庭所普遍备办,但是,人们讲究食品新鲜、营养,备办年货的数量渐见减少,普遍是随习随食用。

肇庆裹蒸:包裹蒸在除夕前就开始进行,这时,家家淘洗糯米、绿豆,洗冬叶、炮制“五花腩”猪肉等馅料,工夫极细致、讲究。农历十二月有二十七、筒锅(有的用大瓦缸),燃起熊熊旺火,边煮边加沸水,连煮七八小时方成。“除夕浓烟笼紫陌,家家尘甑裹蒸香。”(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端州即兴》句)。欢声笑语洋溢村庄街。裹蒸体重形大(有一斤多重),棱角分明,馅料讲究,除“五花腩肉”外,有的配以烧鹅、腊味、冬菇、栗子等混和绿豆,做工独到(绿豆要脱壳)。除了自用外,还相互馈赠,远送至广州、港澳。

布置张贴:节前各地习惯布置厅堂,张贴门神、门钱、对联、字幅、年画。其中“福”字有倒贴的,寓意“褔到”。端州区人家在厨房悬挂串扎生菜、蒜苗,一则备用,一则寓意。建国后,对联、字幅已注入新时代健康向上的意义。厅堂上时兴布置盆桔、鲜花和彩灯,端州区人家习惯装点吊钟花。城镇机关单位县挂“欢度春节”横额灯笼。装占彩旗、彩灯,增添节日气氛。

除夕:被称为“年三十晚”,最重要的习惯是吃团圆饭和守岁,形式寄托送除旧、喜迎万象更新的意蕴。今晚一家大小,开开心心吃“团年饭”,有的地方为外出的家人空留一套碗筷、一个座位;有的地方空留一些座位,摆上筷子、汤匙、酒杯,邀请仙人共同过年。通宵亮“长明灯”,全家守岁。有灶的要保持火燃,封开、广宁等县的山乡还布置火塘,使红光满堂。零时“交年”,齐鸣鞭炮(禁止燃放鞭炮烟花后免俗,下同),迎来了新年。现代一些青年在“交年后外出活动,俗称做“行大运”,这时,城市的旋转餐厅

顾客特别火爆。

年初一:为传统春节,一年的开始。是日,人们习惯穿上新衣装,相互拜年恭喜,长者给少儿送“利市”。停工停业,万民同庆。旧俗在当天不杀生,不破器皿,不扫地、不洗衣。建国后,城镇普遍开展团拜活动、文体活动,社会欢乐、祥和。

开年:“年初二”为开年,中午前用过开年酒后,便可恢复正常操作。德庆县有些乡村开年不固定在初二,而是在初四,或在初六、初七。开年后携备礼品相互探亲访友。旧例忌单日出门探亲。初七是人日,俗例用汤圆、裹蒸、“茶果”奉神。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早上吃汤圆,意在团圆和睦,日间以汤圆果子拜神祈福,晚上挂花灯观赏,舞龙舞狮,吹奏锣鼓八音,猜灯谜,放焰火,开展其它游艺活动。在元宵节前几天已作准备,德庆县有些地方定正月十二日为灯节,怀集县下帅少数民族群众每三年举行一次神会,则定在正月十四至十六日共3天。在农村,正月十五日或之前几晚有“偷青”的习俗,如高要县农村在正月十五日入夜,未婚女子梳妆打扮后,结伴或单独到菜地,选拔最喜欢的蔬菜,通常取生菜、葱、蒜,回来煮汤饮,主人不追究。有时边走边唱:“天青青,月明明,玉兔引路去偷青,偷葱人聪明,摘了生菜招财灵。”近年有些地方把“偷青”改为种青,在屋前屋后种植速生树木,以得几年后成材制作嫁妆。

清明节:至今盛行。当天在门框上插柳枝,普遍的活动是扫墓。扫墓俗称“拜山”、“拜清”、“行青”。扫墓期从春分至四月初八,但上一年四月初八以后埋葬的“新坟”则在春分之前祭扫。在扫墓期内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在清明当日祭扫的称为“拜正清”。建国前对本宗族的始祖多定为“拜正清”。农村外出的往往赶回家。当天家家忙碌,路上行人络绎,鞭炮声传四野。城镇机关、学校共青青少先队组织在这段时间,常组织团员青年、少年队员祭扫革命烈士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一、初五,肇庆群众俗称“五月节”,初一,初五有不同的节事。怀集等县少数乡村将节事排在初一、初三、初四甚至十五。当天,男子要“洗龙船水”,近江河的至江河,无江河的到池塘,意为洗了水就可心消除受淹溺的灾祸。自家包制或买备枧水粽、咸肉粽,制作糕点,用以奉神。在门上挂艾叶、菖蔳,饮雄黄酒,给孩童佩香囊,这些节事在建国后已淡化,只在农村仍有残留。西江、绥江和其它较大江河沿岸的一些地带,一贯有划龙船的活动。建国后,高要县金利和其它县区乡镇继承传统,在此节期组织龙舟竞赛和有关的文体活动。在国内一些地方,为了纪念屈原,在这天还会男女老少、拉男带女、成群结队地到江边,向江水中施粽,然后再用器盥装水回家擦身。

中元节:肇庆俗称为“鬼仔节”。过节日子各不同,一般在农历七月十四日,也有定在十五或其他日子的。日间杀鸡宰鸭,备酒醴奉神。入夜以香烛、水饭、豆腐、豆芽、通心菜和冥纸、冥衣在门前和屋后或路旁祭奠,称为“烧衣”、“施幽”、“撒水饭”。德庆县习惯用水竹叶包裹糯米制作“架桥糍”,以飨鬼神。怀集县一些地方俗例对新丧的亲人,男的在十三、女的在十四,请巫士诵经“超度亡魂”,称为:“应目莲七“。此俗在建国后淡化,但“烧衣”在乡镇仍盛行,而形式简化。

中秋节:城乡盛行。从农历八初开始,送月饼,多以猪肉、米、面条、糖果为礼物。高要县回龙、蛟塘一带的新婚夫妇向大范围的长辈、亲戚“送饼”,有多至几十处的。节

令物品除月饼、柚、柿、花生等以外,还注重芋头、田螺,城乡家庭喜欢炊芋糕。旧俗有“拜月”的仪式,八月十五当晚月出,由家庭主妇主持,拜月完毕,把月饼分给家人品尝。建国后这一习惯已淡化,通常是家中设台摆动上节物,围坐赏月,饮茶,尝月饼。年青人喜欢吃田螺、石螺。近年城镇青年中流行到风景区烧烤,玩乐通宵达旦。高要县农村的青少年在晚上“烧番塔”,在村中空地用砖头石块垒起中空的“塔”,在膛内点燃柴草,边烧边唱“番塔”歌,尽兴了即把“番塔”推倒,然后散去。郁南县连滩,封开县大洲、南丰,怀集县桥头、下帅等乡镇中秋之夜有摆歌堂、唱夜歌的特色风情。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民间习俗有登高、野游、赏菊、放风筝、蒸花糕、扫墓、迎出嫁女归宁等。其中盛行至今的是登高,其余已不大普遍或已淡化。而登高多选当地的名山。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县登鼎湖山和七星岩以及龟顶山和神符岩,怀集县登云岭、塔山、上爱岭,四会县登贞山,德庆县登香山、锦石山,罗定县登石牛山、龙龕岩、洞青岩,云浮县登九星岩,封开县游千层峰、斑石。其中鼎湖山、七星岩有来自广州、港澳和珠江三角流入的数以万计的登高者。

冬至:俗称过冬,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至今仍是城乡的一个重大节日。当天杀鸡宰鸭,备酒水奉神。家家还习惯作糍、蒸糕、包粽、吃汤圆。度过此节,时令逐渐靠近年晚,又为过年作准备。云浮县部分地区习惯在这一天炮制“冬米”,把大米洗净晾晒,并在夜雾中润湿几夜,储藏备用,认为有清凉解热的功效。又有把姜放入鸡汤里熬过后晒干,称为冬姜,认为能袪风除痰,去咳嗽。

篇四:肇庆裹蒸粽饮食文化____学年论文

学年论文

肇庆裹蒸粽文化

二级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 业 :地理科学(师范)

年 级 :2010级

学 号 :

指导教师 :

完成日期: 2012年12月26日

目录

肇庆裹蒸礼盒尺寸

肇庆裹蒸粽饮食文化……………………………………………………………3

(一) 肇庆裹蒸粽的产生及其特点?…………………………………..………3

(二) 肇庆裹蒸粽对当地文化的影响?…………………………………….…4

(三) 肇庆裹蒸粽文化产业现状与所面临的问题???????????.?4

(四) 裹蒸粽现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6

(五) 总结……………………………………………………………………………6

参考文献????????????????????????????7

肇庆裹蒸粽饮食文化

专业名称:地理科学

作者姓名:xxx

指导教师:xxx

学号:2010944115

【摘要】肇庆裹蒸粽是肇庆的著名特产,它是肇庆地区文化浓缩的结晶物。裹蒸粽文化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它渗透到肇庆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是通过了解肇庆裹蒸粽的产生及对当地的文化影响,从而引出肇庆裹蒸粽饮食文化产业

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肇庆裹蒸粽 著名特产 饮食文化 影响

【前言】

粽文化是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国内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粽子,而肇庆的裹蒸粽是众多粽子中最具特色的粽子。具有“万粽之王”之称。裹蒸是肇庆特产,人称“茶点王”,也叫裹蒸粽,但与人们熟悉的“端午粽”却有明显的区别。一般的粽子多用芒叶裹包,呈扭身四角形或长条形,而肇庆裹蒸则用本地特有的冬叶包裹、水草包扎,呈枕头状或埃及金字塔形。馅料也有的不同,由糯米、绿豆等素料制成,内藏的肥肉更肥美适中,调和味道,深受大众喜爱,它更体现了肇庆裹蒸的传统风味和裹蒸文化。

(一) 肇庆裹蒸粽的产生及其特点

1. 产生:据说肇庆人制裹蒸始于秦代,秦始皇当政时,苛捐特重,劳役繁多,

农民悲苦难言。 当时农民为方便田间劳作,便用竹叶或芒叶裹以大米,煮熟后随身携带以作干粮,这就是最早的裹蒸了。至汉代,肇庆的城乡居民已有在春节、端午节包裹蒸和粽子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如今,肇庆裹蒸已经成为讲白话地方家喻户晓的传统产品,作为春节探亲拜年的必备礼品,寓意着丰衣足食和来年好运。由此可见,裹蒸与粽子不同,它并不是用来记念屈原的,而是人们希望生活蒸蒸日上的吉祥食物

2. 特点:肇庆裹蒸粽的外形和制法都是与其他的粽子与众不同的。裹蒸粽用的

是肇庆特产席草(水草),比别处产的水草要韧一些,裹蒸粽的叶不是竹叶

或芒叶,而是正宗的粽叶,肇庆人称之为冬叶。长在南方阴森潮湿的地方。冬叶性寒,有清热解毒、治虚火的作用,含丰富的叶绿素,是叶科类阴生植物,当地人将其品种分为正冬与野冬,也有人将正冬叶分为“公”,而野冬叶称为“母”,正冬是底面都是青绿色的,含绿叶素较多,而野冬则是面青底白,含叶绿素少,经蒸煮后,正冬保持原色油绿,非常清香;而野冬则变成黄色较粗糙,所以正宗的肇庆裹蒸粽可归纳有三大特点,第一,一般粽子用竹叶或大芒叶(水竹叶)包制,多数呈四面三角形,而肇庆裹蒸则用肇庆至悟州西江两岸产的正冬叶包制成四角高顶小山包形;第二,传统的肇庆裹蒸主要原料:糯米、绿豆和肥猪肉,其比例为10:6:4,一般的重量在一斤以上;第三,将裹好的粽置大缸(甑)加满清泉水,用猛火蒸煮8小时以上(燃料是木柴头或煤),边烧边加大量的开水,直至糯米、绿豆、肥猪肉溶化为止,煮粽也需要有一定技巧,不能将叶煮死,糯米面带有叶绿素为之上佳品。

(二)肇庆裹蒸粽对当地的文化影响

肇庆的裹蒸粽饮食文化是肇庆人民风土人情的产物,代表着肇庆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肇庆的许多文化节目和活动都是以粽文化为主题来开展的。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一直是肇庆文化的重点,因此肇庆文化办实施了许多与裹蒸粽文化推广有关的措施,并取得了不错的文化成果。

1. 肇庆人民对裹蒸粽文化发展的有关措施:a).前年在“肇庆金秋”时启动了

“裹蒸粽文化村二期项目”; b).随着粽文化基地的研发功能开始启动,建立了粽子为主体的粽文化数据库,收集、整理大师宝贵的手稿、相片、剪报等资料,通过借助现代信息手段,实现砚文化数字化管理和资源共享,现已建立制粽大师刘演良的个人数据库;.c)以中国裹蒸粽文化村为载体的基地交流作用进一步加强,举办了化气息浓郁的伍丁先师宝诞拜师活动,向中外游客展示伍丁文化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裹蒸粽展览。d).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 家园。”要让祖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 ,体现时代 ”。 肇庆市政协委员、鼎湖区政协常委、肇庆市皇中皇裹蒸粽总经理卫光荣在两会期间提交

议案关于大力扶持肇庆传统名优特产“裹蒸粽”生产的建议,想把裹蒸粽这一特产放站起来,借此,来让更多的人知道肇庆的文化

2. 取得的文化成果:a). 我区去年组织了72家裹蒸粽企业参加第27届全国

艺术博览会,销售额达570多万元,比上届增加50%; b).人才培养力度也不断加大,粽文化基地旅游价值大大提升。去年春节“2011请到肇庆过大年系列活动”在裹蒸粽文化村启动,配合“春游文化村”、“中国裹蒸粽展览馆旅游推介会”等活动,客流量日益猛增,成为我市重点旅游节庆品牌。而筹备半年、详细介绍城区“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指南《玩转端州》近期横空出世,备受赞誉,真正让游客一册在手,“玩转”整个端州;

C).质的旅游资源与较强的旅游竞争力,我区一举夺得“2011年度(首届)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区”称号;黄岗街道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城西街道城中路社区荣获“广东省文化先进社区”称号。

(三)肇庆裹蒸粽饮食文化产业的发展的现状与所面临的问题

肇庆裹蒸粽作为传统名优特产、旅游特产,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同时又是农产品深加工行业,大力发展肇庆裹蒸粽,对发展肇庆地方农业及旅游业,增强肇庆作为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的影响力,具有深远意义。

1. 裹蒸粽产业的发展现状:裹蒸粽是肇庆市传统产品,在岭南地区家喻户晓。

传统裹蒸粽经过了多年的发展,由原来各家各户自产自食发展到如今大小裹蒸粽生产厂家林立,由开始时的家庭网络版作坊式经营发展至如今大规模产业化生产,并且拥有了数个知名品牌,产品外销至港澳地区,甚至欧洲。同时,传统的裹蒸粽也几经变化,如今已是品种多样,除去传统的糯米、绿豆、猪肉馅裹蒸外,如今还发展出更具营养的黑糯米等新品种。但是与同品牌的湖粽相比仍有很大的距离。生产湖粽的代表企业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如今拥有员工近20 00名,主要生产八大类百余种五芳斋粽子及月饼、红心咸蛋、汤圆等系列产品,素有中国“粽子大王”之美誉。

篇五:美丽的肇庆

? 地理位置 肇庆市位于中国广东省,属珠江三角洲,西靠桂东南,珠江主干流西江穿境而过,北回归线横贯其中。背枕北岭,面临西江,上控苍梧,下制南海,为粤西咽喉之地。东南部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四会市和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列入珠江三角洲,西北部广宁、德庆、封开、怀集四县属山区。

? 地理环境 图表 1肇庆夜景

肇庆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2℃,1月份平均气

温约12

℃,7月份平均气温约28.7℃。怀集县北部山区冬季可见霜冻。年平均降雨量约1650毫米,主要集中在4~9月;年蒸发量1300毫米以上。无霜期310~345天。早春多阴雨,夏秋受台风外围影响,晚秋有寒露风侵袭。

2006年,全市平均气温偏高,总雨量偏多,日照时数总体偏少。各地年平均气温为21.6~23.1℃,比常年偏高0.7~1.0℃;年积温7911~8425℃,偏高306~411℃,是建国后第2个最暖年。年降雨量1704~2152毫米,总体处于正常至偏多2成之间,是2002年来降雨最多的一年;年暴雨日数5~10天,为1997年来第二多暴雨年份。年日照时数介于1407~1740小时,处于正常至偏少2成之间。

图表 2七星岩年内主要气候特点:春季温暖多雨,为低温阴雨偏轻年景,有轻度的倒春寒现象;前、后汛期雨量偏多,“龙舟水”与热带气旋降水明显;强对流天气频发,大风天气较多,局部地方出现龙卷风。6

月,西江、绥江流域连降暴雨,

导致绥江水位超警戒;7~8月3个台风,致灾较严重;7、8月高温酷热,最高气温直逼历史极值(39.1℃);9、10月秋凉,气温刷新低;秋冬少雨,气温较高,“立冬”温暖如春;11月,出现晚秋罕见雷雨大风、冰雹天气;“冬至”晴冷干燥,北部地区低温霜冻明显;城区历史极端最低温0℃。年内,暴雨、洪涝、高温、强对流、寒害等气象灾害在全市各地均有发生。

? 简介 秦前,肇庆属百越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定百越,建南海郡、桂林郡及象郡。今肇庆部分地域属桂林郡、南海郡。秦置四会县,辖区包括现在的四会、广宁、怀集等市县的全部或部分,隶南海郡。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地域内置8县,四会县隶属南海郡;广信、谢沐、高要、封阳、端溪5县隶属苍梧郡;高凉县、临允县隶合浦郡;统属交州[1]。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行政区划承西汉。

三国·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建置沿东汉,大部分属广州,少部分属交州。时北部(现怀集县一带)属荆州临贺郡。

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置9县,四会县隶南海郡;广信、端溪、元溪、高要、新宁、临允6县隶苍梧郡;谢沐、封阳隶临贺郡;统属广州[1]。

东晋永和七年(公元351年),置16县,分隶4郡,统属广州。四会县、怀化县隶南海郡;广信县、高要县隶苍梧郡;元溪、端溪、封兴、都城、晋化、龙乡、夫阮7县隶晋康郡;临允、新兴、南兴、单牒、平兴5县隶新宁郡。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479年),设置高要、广信、封兴、武化、端溪、晋化、都城、乐城、悦城、夫阮、安遂、宾江、文招、南兴、新兴、临允、甘东、单牒、龙潭、抚纳、博林、威平、新招、化蒙、化穆、四会、怀集、化注、平兴、初宁、招兴、建宁、崇化、熙穆、崇德、谢沐、开建、永固38县,分隶南海、苍梧、晋康、新宁、绥建、宋隆(原宋熙)、临庆7郡,分属广州、湘州。公元479~502年增设龙乡、罗平、永熙、宾化、宁乡、长化、定昌、宝宁、齐安、初宁、永城11县及广熙、齐安、齐建、临贺4郡,分属广州、湘州。公元502~589年设54县,分属广州、成州、建州、新州、泷州;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九月,升高要县为高要郡,并置广州都督府于高要郡[1]。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省高要郡为县,置端州,领高要、端溪、平兴、乐城、清泰5县。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端州为信安郡。时肇庆境域设17县,分隶5郡:四会、化蒙、怀集3县隶南海郡;高要、端溪、乐城、平兴、新兴、博林、铜陵7县隶信安郡(治高要);泷水、安遂、永熙3县隶永熙郡(治泷水,今罗定,原属肇庆,今为云浮);封川县、都城县隶苍梧郡;洊安县、开建县隶熙平郡(治桂阳县,今连县);分属广州、连州、端州、泷州、封州。

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设20县,分隶7州:四会、怀集、化蒙、洊安4县隶广州;端溪、晋康、悦城、都城4县隶康州;泷水、开阳、镇南、建水4县隶泷州;高要县、平兴县隶端州;新兴县、永顺县隶新州;封川县、开建县隶封州;富林县、铜陵县隶勤州[1]。

南汉乾和十五年(公元957年),设20县,分隶1府6州:四会、怀集、化蒙、洊水4县隶兴王府;端溪、晋康、悦城、都城4县隶康州;泷水、开阳、镇南、建水4县隶泷州;高要县、平兴县隶端州;新兴县、永顺县隶新州;封川县、开建县隶封州;富林县、铜陵县隶勤州。

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设8

县,分隶1军4州:高要县、四会县隶兴庆军;怀集县隶广州;封川县、开建县隶封州;新兴县隶新州;端溪县、泷水县隶康州;统属广南东路。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宋徽宗赐兴庆军为肇庆府,仍辖高要、四会2县。

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改肇庆府为肇庆路,置总管府,隶广西道(二十九年改隶广东道)。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设7县,隶2路2州:端溪县、泷水县隶德庆路;高要县、四会县隶肇庆路 ;封川县、开建县隶封州 ;新兴县隶新州 ;统属江西等处行中书省(驻南昌县)。元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怀集县改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贺州;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属广西行中书省之贺州[1]。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复称肇庆府,隶广东布政使司。肇庆府领5县1州:高要、四会、新兴、阳春、阳江及德庆州(领3县:封川、开建、泷水)。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析高要地置高明县;十四年置恩平县。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析高要东境部分置三水县;嘉靖三十八年析四会地置广宁县。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升泷水县为罗定州(领东安县、西宁县),直隶广东布政使司。至此,肇庆府领:德庆州(领封川县、开建县)、高要、四会、新兴、阳江、阳春、广宁、高明、恩平等1州8县。时怀集县属广西梧州府[1]。

清初沿明制。肇庆府为广肇罗道治所,隶广东省。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置开平县;雍正九年(公元1801年)置鹤山县,时肇庆府领德庆州及高要、四会、新兴、高明、广宁、开平、鹤山、封川、开建、阳江、阳春、恩平等12县。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阳江县升直隶厅,割领阳春县、恩平县。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怀集县由梧州府改隶平乐府信都厅[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肇庆一直是高要县、肇庆市人民政府和肇庆地区行政公署的驻地。1988年3月,肇庆改为省辖市,辖端州、鼎湖两区和高要、广宁、四会、新兴、罗定、云浮、德庆、郁南、封开、怀集10县。1994年4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云浮市,云浮、罗定、郁南、新兴等四个县级建制从肇庆市辖区划出,另外成立云浮市。到目前为止,肇庆实辖端州、鼎湖两区,高要、四会两市(县级),广宁、德庆、封开、怀集四县及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2]。

? 土特产

七星剑花

七星剑花是驰名中外的肇庆特产之一,因它产于市郊七星岩,故名七星剑花。剑花是一种攀缘植物,大都植根于土壤之中。然而七星剑花却与众不同,它喜好生长在没有水份、没有土壤的七星岩悬崖峭壁之上。

七星剑花属仙人掌科,茎狭长,三棱有节,状如节鞭,向四处蔓延,一节一节地向上攀登,所以又称量天尺。这种植物在夏天开白花,日闭夜开,因而又有神仙剑花之美誉。七星剑花还有去痰火和止咳的功用,民间多用以煲汤,味清香、汤甜滑,实为佐膳佳品。 砚在我国的文明史上,和纸、笔、墨一样对传播文化艺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砚也是综合性的工艺品,在文房四宝中最富有收藏价值。就这个意义上说,

“四宝砚为首”。砚在秦汉时已经存在,自唐以来,我国出现了端、歙、洮、红丝四大名砚。以后,澄泥代替了红丝。四大名砚之所以为人们称誉,当然有它各自的特征和优点,有它各自的地方特色和雕刻风格。端砚名列中国名砚之首,这是历史所赋予又为现实所认可的。端砚产于广东省肇庆市东郊羚羊峡斧柯山和北岭山一带,又称端溪砚。据史料记载,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勤劳的肇庆人民就开始生产端砚,1952年湖南长沙705墓出土的唐代端溪箕形砚和1965年广州动物公园唐墓中出土的一方唐代端溪箕形砚(现藏广州博物馆),正好印正了端砚问世的历史。从史料记载来看,唐代中晚期,端砚已被列为贡品。唐代端砚大多以实用为主,供研墨之用,砚形较为单调,以箕形为多,也有八棱形、长方形、方形等形制。中唐之后,端砚开始从纯文房用具演变为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实用工艺品。到了宋代,由于文化的发展,端砚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并重,文人墨客除用于研墨,还喜爱端砚的鉴赏、馈赠、收藏和研究,如欧阳修的《砚谱》、唐询的《砚录》,米芾的《砚史》、苏轼的《东坡志林》等关于端砚的著述和赞美的砚铭、诗文。砚?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泊蛹虻サ幕巍⒎叫蔚狡防喾倍啵窖掠钡母⒐涎⒙蜒⑼醚⑶傺鹊取K未搜夤雇技蛄贰⒖坦せ胫亍⒐牌印⒀胖隆⒘徵绺⊥埂1蹦纤渭湟堕小抖讼馄住访魅芳窃囟搜馐窖汛?9种。清乾隆间手工精绘的《宋砚谱》,收有宋砚49方,亦有详实的记述。明代,由于社会鉴赏砚台和收藏砚台之风甚盛,端砚在设计、造型、雕刻方面均有所突破,主要是讲究“天然去雕饰”,往往利用天然的石形、丰富的石色、珍贵的石品花纹等稍作人工点缀就创作出天人合一的艺术珍品。在端砚镌刻砚铭,成为当时风气,一方艺术价值高的端砚,往往是雕刻、绘画、诗词、书法、篆刻等艺术的综合品。清初,端砚也和其他工艺美术品一样,达到空前的繁荣,特别是制砚工艺十分雅致,刻工纤巧,加上附以名人题识,砚铭等作为装饰,使端砚身价更高。端砚已从实用价值演变为文玩之物,成为欣赏品和珍藏品[5]。

? 特色餐饮

肇庆的的餐饮主要以粤菜为主,兼有糅合南北风味,中西风格,

肇庆裹蒸粽

集菜肴、点心,小食于一身的地方风味。主要的地方特色有:西江河鲜、广宁笋宴、高要市大湾镇麦溪鲤(鲩)、文鲤、鼎湖上素、肇庆裹蒸、 封开杏花鸡、四会仙螺、四会茶油鸡、德庆竹篙粉等。

肇庆裹蒸

肇庆裹蒸,是粽子的一种,用糯米、绿豆、肥猪肉,再加入适量的精盐、

曲酒、花生油、白芝麻、五香粉等配料精工制作而成。

肇庆裹蒸有三大特点:

第一、一般粽子,用竹叶包制,呈四面三角形,而肇庆裹蒸,则用肇庆特产冬叶包制,呈枕头状或四角山包形。

第二、包制肇庆裹蒸的主要原料糯米、绿豆和肥猪肉,其比例为10:6:4,包制好、未经蒸煮的裹蒸一般一只约0.5公斤。

第三、包制好的半成品要置于大缸中用猛火蒸煮8小时,边蒸煮边加入大量的开水,直至糯米、绿豆、肥猪肉溶化为止。

目前,市面上个别店铺节日期间制作的肇庆裹蒸,除用糯米、绿豆和肥猪肉外,还在其中加入冬菇、鸡蛋、腊肠等,这种裹蒸被称之为肇庆特种裹蒸王。肇庆裹蒸,是用冬叶包裹糯米加绿豆制作而成,因而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肇庆裹蒸香气横溢,入口溶化,甘香,是肇庆城乡居民欢度春节的传统美食。

目前,市面上的肇庆裹蒸品牌有“鼎湖山”、“裹香皇”、“皇中皇”等,价格由三元至十二元不等。

? 肇庆绿道

星湖湾绿道

规划建设珠三角绿道网,是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根据《珠江三角洲区域绿道规划纲要》,从2010年起,广东将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珠三角率先建成总长1690公里的6条区域绿道,各市将规划建设城市绿道与社区绿道并与6条区域绿道相连通,形成贯通珠三角城市和乡村的多层级绿道网络系统。

全市建成绿道200多公里

西江北路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