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嫦娥一号月球照片造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8:28:19 小学作文
嫦娥一号月球照片造假小学作文

篇一:专家详解迄今分辨率最高全月球影像图

专家详解迄今分辨率最高全月球影像图(组图)

这是全月球摩尔威德投影图。 新华社发

这是全月球正射投影图。2月6日,国防科工局发布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的7米分辨率、100%覆盖全月球表面的全月球影像图。 新华社发

“这次发布的全月图影像非常清晰,我们甚至能从中分辨出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时留下的遗迹。”中国国家天文台台长、探月工程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严俊研究员说。

2月6日,由我国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这是迄今为止,人类首次获得并发布分辨率优于7米、100%覆盖全月球表面的月球影像图。

高分辨率全月影像图中能看到什么

“威纳F环形坑”位于月球“背面”,在地球上的人们无法看到。但在此次发布的高分辨率影像图中,不仅环形坑底部的石块一目了然,就连一些石块从坑壁向下滚落的痕迹也清晰可见。

“如果将嫦娥二号所获得的全月图与嫦娥一号获得的相对比,前者的分辨率是7米,后者是120米,提高了17倍。”嫦娥二号有效载荷分系统主任设计

师、CCD立体相机技术负责人赵葆常研究员说:“具体而言,嫦娥一号的CCD相机只能识别直径大约360米的月坑、石块;而嫦娥二号的识别尺度缩小到了20米左右。如果拿地球上的物体打比方,嫦娥一号只能发现机场、港口,而嫦娥二号可以发现机场上的飞机、港口里的轮船。”

赵葆常研究员表示,虽然嫦娥二号曾是嫦娥一号的备份星,

嫦娥一号月球照片造假

但在执行任务之前,搭载了与嫦娥一号完全不同的CCD相机。“关键是采用了多线阵精密同步扫描成像技术。形象地说,嫦娥一号的相机是‘单眼’,而嫦娥二号的相机是由96只单眼组成的‘复眼’。在每一点上,嫦娥二号都精密同步拍摄了96次。要做到这一点,技术难度非常大,但嫦娥二号的成功证明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一技术,所以,这次我们看到的诸如陨石撞击月球后留下的环形坑的边缘那样的月球细部形貌,才会如此漂亮。”

图表:嫦娥二号全月图究竟有多“牛”? 新华社记者 曲振东 编制 获取高分辨率全月影像图要克服哪些技术难关

“如果将此次构成全月图影像的照片按原始像素的实际大小拼接起来,可以覆盖一个足球场。”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童庆禧院士说。此次全月图制作,依靠的是嫦娥二号自2010年10月24日至2011年5月20日间,分别从100公里和15公里环月轨道获取的607轨月球影像数据。其分幅影像图产品共有746幅,总数据量约800GB。

童庆禧院士认为,此次全月图影像的获取,需要克服四大技术难关:“首先,卫星要准确到位并精确控制飞行轨道。其二,卫星上的CCD相机要有很高的光学和机械性能。其三,由于月球影像的精度提高了,与嫦娥一号相比,嫦娥二号的数据传输量增加了300倍,对卫星传输速率提出了很高要求。其四,卫星在飞行期间的姿态和轨道调整,都可能使获取的图像产生畸变,因此,

在原始影像数据传回后,科研人员需要通过繁琐、细致的校正,才能还原月球表面地形、地貌的真实面貌,随后,还要进行影像匹配、分幅和镶嵌,最终形成全月球影像图。”

高分辨率全月影像图的科学意义何在

7米分辨率的全月球影像图到底有哪些科学意义呢?

“就像我们要去一个地方探险,得到的资料越全越细,也就越好。最直接的——高分辨率的全月球影像图为我们提供了更全面、精细、可靠的地形地貌数据,可以为人类飞行器月面软着陆、载人登月、月球车行进等预先选好着陆区。”严俊研究员说。

“不仅如此,通过高分辨率月球影像图,我们还将‘看清’月球构造的更多细节、看到更多月面撞击坑,从而获得更精细的月球年代学数据,为月球构造演化研究提供更细的时间标尺,更多地揭示小天体撞击月球的时空演化规律。”

“同时,高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还是编制全月球地质图的科学基础。对我们研究月球物质特征,岩石、矿物、元素等月表物质成分的含量与分布,都有直接的科学价值或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月球表面物质长期受宇宙线、太阳粒子照射以及温差变化和小天体撞击等综合作用,形成了很多太空风化特征。高分辨率月球影像图所展示的月球精细特征,是我们研究太空风化过程的重要科学依据。”严俊研究员说。 据中国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刘东奎透露,已经圆满完成月球探测任务的嫦娥二号,目前正在环绕距地球150万公里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飞行,状况一切良好,将进一步为验证我国深空探测关键技术发挥作用。(记者 邢宇皓)

篇二:2014届高考地理重要知识点经典试题分类详解教师版---地球与月球

地球与月球练习题20121122

选择题

(一)北京时间2009年3月1日16时,嫦娥一号卫星在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回答4~5题。

1.科学家称“月球是一个绝佳的天文观测场地”,其依据可能是 ( C )

A.月球昼夜交替周期长,适宜观测时间长 B.月球的体积小、质量小、引力小

C.月球上天气状况稳定,便于观测 D.月球上没有灯光及人工无线电的干扰

2.“嫦娥一号”撞击月球留下的坑,将在月球表面保留上千年。其主要原因是 ( D )

A.月球上没有风力、流水等外力侵蚀现象 B.月球上没有风化现象

C.月球上没有大气,“嫦娥一号”对月球的撞击力大 D.月球内力作用表现微弱 (二)2010年1月15日,我国西南地区出现罕见的日环食天象。

3.日环食发生时,肉眼能看到的是太阳的 A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色球和日冕层

4.延安中学师生拍下了日环食的照片,下列五幅照片按时间顺序正确排列的是 B

a b c d e A.bcade B.beadc C.ebacd D.cdaeb

5.发生日环食时,日、月、地三者位于同一直线,月影刚好投影在地球表面,且大致自西

向东扫过地球上的部分区域,形成日环食观察带。月影自西向东移动的原因是 B

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B.月球自西向东公转

C.月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自西向东公转

(三)地球上的“对住点”是指地面上经度相同、纬度的度数相等而南北方向相反的两点

6.上海(121°E、31°N)对住点的地理坐标是 D

A.121°W、31°N B.121°W、31°S C.121°E、31°N D.121°E、31°S

7.对于地球上的“对住点”来说,下列地理现象一定相同的是 A

A.地方时 B.线速度 C.季节 D.昼长

(四)2010年2月14日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大年初一。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回答4-5题。

8.图1中最有可能表示中华民族欢度春节时的光照图是??????????( A )

图1 9.当新年钟声敲响时,小华收到了在外国留学的表兄于当地时间2010年2月13日8时发来的短信祝福,小华的表兄最有可能留学在??????????????( A )

A.美国 B.印度 C.瑞典 D.澳大利亚

(五)飞向太空一直是炎黄子孙的梦想。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敦煌石窟的飞天壁画,华夏儿女从未停止过登上月球的向往。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嫦娥工程”,必将实现国人的美好愿望。

10.月球表面最明显的特征是 C

A.月面坦荡地势很平缓 B.月岩裸露月壤很浅薄

C.山岭起伏环行山密布 D.海面广阔两极有冰层

11.新月和满月经常有,但日食与月食不常见的原因是 D

A.月球自转周期与月球公转周期不同 B.月球自转方向与月球公转方向不同

C.月球公转周期与月相变化周期不同 D.月球与地球两者公转轨道平面斜交

(六)地球的运动给地球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影响,地球运动周期已成为人类测量时间的尺度。

12.埃及友人来我国参观上海世博会。飞机在开罗时间(东二区)早晨6时起飞,在北京时间22时抵达浦东国际机场,这架飞机大约飞行了 A

A.10小时 B.12小时 C.14小时 D.16小时

13.上海和埃及开罗纬度位置大致相同,两地大致相同的地理现象是 D

①地方时 ②昼夜长短 ③季节更替 ④正午太阳高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下列日期中,上海地区日出最早、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一天是 B

A.4月5日 B.7月1日 C.10月1日 D.12月22日

15.埃及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览会,其展馆布置将呈现的文化特色是 B

A.南亚文化 B.伊斯兰文化 C.非洲文化 D.西欧文化

(七)上海积极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16.下列符合低碳生活和节能减排理念的措施是:B

A.进一步开放私车额度

B.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

C.居民区大力建设风力发电站

D.崇明岛大力发展潮汐能

17.上海地区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β(理论值)最大时为:B

A.夏至日 B.冬至日 C.春分日 D.秋分日 (八)2010年2月28日农历虎年元宵节出现了52年来的最圆月。

18.上海地区元宵明月升起的时间是 C

A.日出时分 B.正午时分 C.傍晚时分 D.子夜时分

19.元宵节,月、地、日三者位置关系大致是 A

A.呈一直线,地球居中

C.呈一直线,月球居中

20.有关月球运动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B

A.公转周期大于自转周期

C.公转周期小于自转周期

21.当日太阳直射点纬度最接近于 A

A.12oN

B.呈直角,月球在地球西边 D.呈直角,月球在地球东边 B.公转一周,昼夜更替一次 D.昼夜更替时间比地球短 (八)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于5月1日开始隆重举行。 B.18oN C.23oN D.30oN

22.当日地球公转位置处在图中的 A

A.甲乙之间

C.丙丁之间

B.乙丙之间 D.丁甲之间 地球公转二分二至示意图

(九)2010年3月27日,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Earth Hour”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全球数百个城市展开,旨在倡导民众关注全球变暖这一全球性环境问题。

图1

23.活动当天,按照20点30分来临的顺序,图1中五城市熄灭电灯的先后顺序是 D

A.旧金山一惠灵顿—莫斯科一雅典—伦敦

B.伦敦一雅典一莫斯科一惠灵顿一旧金山

C.伦敦一旧金山一惠灵顿一莫斯科一雅典

D.惠灵顿一莫斯科一雅典—伦敦一旧金山

24.活动当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雅典白昼最长,利于开展“Earth Hour”活动

B.惠灵顿与伦敦的气候特点一致

C.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决定了四城市熄灭电灯的顺序

D.当地日出时间最早的是莫斯科

(十)据国际天文学组织预测下一个太阳活动峰值将出现在2011年或2012年。

25.下列属于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及其出现的太阳外部层次正确的是 A

A.黑子——光球

C.耀斑——日冕

①使地球的温度升高很多

③产生“磁暴”现象

A.①②③ B.②③④ B.太阳风——日冕 D.日珥——色球 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④降水量异常变化 C.① D.①④ 26.太阳活动峰值出现对地球的重大影响是 B

(十一)某日一位来自R城的游客在北京一宾馆住宿,此时R城的区时与北京不同,阅读“两城市时间图”。

27.据图判断R城的位置在 A

A.东半球、东时区 B.东半球、西时区 C.西半球、西时区

D.西半球、东时区

28.与R城经度距离最近的海湾是 C

A.波斯湾 B.几内亚湾 C.孟加拉湾

② ④

③ D.墨西哥湾 (十二)读“南极地区简图”。 29.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科学考察站中,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 A.① C.③ B.② D.④

30.某运输机将①站的科考设备运往④站,飞行时间为26

小时,一路上阳光普照,由此推断飞行的月份可能是 D

A.3月 A.一直向北 B.6月 B.一直向南 C.9月 D.12月 31.①站的科考人员作一次穿越极点后到达④站的考察,其行进方向为 C C.先向南,再向北 D.先向北,再向南 (十三)我国某中学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在春分日这一天进行“立竿测影”活动,测量学校操场上的旗杆在不同时间的影长,获得数据如下。

(已知旗杆长为17.32米,tg300

0032.该地的地理坐标为 B

A.北纬45,东经135 C.北纬35,东经105 0000B.北纬30,东经105 D.北纬30,东经135 0000

33.当北京时间分别为12时、13时和14时,该活动小组观察到旗杆影子的方向应分别为A

A.西北、正北和东北 C.正东、正南和正北 B.正西、正北和正东 D.东南、正北和西北

(十四)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留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为保护传统节日文化,我国将这些主要传统节日增加为法定假日。

34.下列传统节日中,与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无关的是 B

A.春节 B.清明 C.端午 D.中秋

35.下列传统节日中,上海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C

A.春节 B.清明 C.端午 D.中秋

36.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志性民俗,下列有关春节习俗说法正确的是 d

A.北方家家户户过年忙着磨米粉、包汤圆和自制年糕

B.广州过年有段谚语:“腊月廿三糖瓜儿粘;廿八把面发;三十晚上熬一宿”

C.壮族人民一边痛饮浓香的马奶酒,一边尽情地唱歌跳舞

D.台湾家家准备供品,如甜橘、甜米果(年糕)等,还在门后竖放两根“长年蔗” (十五)世博会开幕在即,放眼浦江两岸的世博园区,星罗棋布的场馆各具特色,争奇斗艳。

37.上海世博会日本馆形似淡紫色的蚕茧,被中国人称作“紫蚕岛”。 从蚕茧中抽取蚕丝、织成丝绢的工艺,正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故“紫蚕岛”象征着中日之间“紧密联系”、“一衣带水”的关系。 从地理位置看,“水”是指: C

A.日本海 B.黄海 C.东海 D.渤海

38.上海世博会印度馆设计灵感全部源自印度最古老、最气势恢宏的建筑,下列建筑中给设计人员带来灵感的是 C

A B C D

39.上海世博会主题馆顶部装有太阳能板,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是目前世界最大单体面积

太阳能屋面。假如要获得最大发电量,主题馆顶上的太阳能板最好能够调节角度,在一年中太阳能板与地面夹角的变动幅度大约是 B

A.23°26′ B.46°52′ C.66°34′ D.90°

(十六)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留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为保护传统节日文化,我国将这些主要传统节日增加为法定假日。

40.下列传统节日中,与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无关的是 B

A.春节 B.清明 C.端午 D.中秋

41.下列传统节日中,上海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C

A.春节 B.清明 C.端午 D.中秋

42.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志性民俗,下列有关春节习俗说法正确的是 d

A.北方家家户户过年忙着磨米粉、包汤圆和自制年糕

B.广州过年有段谚语:“腊月廿三糖瓜儿粘;廿八把面发;三十晚上熬一宿”

C.壮族人民一边痛饮浓香的马奶酒,一边尽情地唱歌跳舞

D.台湾家家准备供品,如甜橘、甜米果(年糕)等,还在门后竖放两根“长年蔗” (十七)世博会开幕在即,放眼浦江两岸的世博园区,星罗棋布的场馆各具特色,争奇斗艳。

43.上海世博会日本馆形似淡紫色的蚕茧,被中国人称作“紫蚕岛”。 从蚕茧中抽取蚕丝、织成丝绢的工艺,正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故“紫蚕岛”象征着中日之间“紧密联系”、“一衣带水”的关系。 从地理位置看,“水”是指: C

A.日本海 B.黄海 C.东海 D.渤海

44.上海世博会印度馆设计灵感全部源自印度最古老、最气势恢宏的建筑,下列建筑中给设计人员带来灵感的是

C

篇三:揭秘“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

揭秘“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

2007-10-24 22:37:16 来源: 红网(长沙) 网友评论 2 条

红网10月24日报道 在“嫦娥工程”的五大系统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它是中国第1个月球探测器,将走近月球直接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其能否正常工作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所以是整个工程的关键。

与人造地球卫星相比,远离地球的空间探测器在通信、制导、电源等许多方面更为复杂,提出了不少新的挑战。

一、嫦娥一号卫星概貌

嫦娥一号卫星的外形是一个2.00米×1.72米×2.2米的六面的长方体,两侧各装有一个大型展开式太阳电池翼,当两侧太阳翼完全展开后,最大跨度可以达到18米。其重2350千克,工作寿命一年,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公里高的圆形极轨道上。

嫦娥一号由结构与机构,热控制,供配电,制导、导航与控制,推进,数据管理,测控数传,定向天线和有效载荷等9个分系统组成。这些分系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保证月球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这些分系统就像人体的“五脏六腑”一样缺一不可。

二、卫星有效载荷

所有的人造卫星都是由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两部分组成。有效载荷是指安装在卫星上直接用于对月球进行探测和试验的设备和仪器,它是卫星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系统。所谓卫星平台,就是除了有效载荷以外卫星的其余部分,它为有效载荷实现科学目标提供保障。是为有效载荷正常工作提供支持、控制、指令和管理保障服务的各分系统的总称。所以,卫星平台不论安装什么有效载荷,其基本功能是一致的,只是具体的技术性能会有所差别。 嫦娥一号卫星上共搭载了8种有效载荷,用于完成月球科学探测任务。主要包括: CCD立体相机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图像;

激光高度计用于获取卫星星下点月表地形高度数据;

干涉成像光谱仪、γ谱仪、X谱仪分别用于月球表面主要物质类型和14种化学元素的探测;

微波探测仪用于测量月球表面月壤的厚度;

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和太阳风离子探测器用于从地球至月球4万到40万公里空间环境的探测。

三、卫星平台

嫦娥一号卫星是以东方红三号通讯卫星平台的结构和推进系统为基础进行研制。选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有三个主要原因:

一是它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对于月球探测卫星的有效载荷承载能力可达150公斤,其构型布局可以满足月球探测有效载荷的需求;

二是这个地球静止轨道平台的推进系统可提供充足的轨道机动能力,能满足进入超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后卫星多次变轨的要求;

三是它非常成熟和可靠,已成功用于10多颗卫星。

由于嫦娥一号主要用于对月球进行遥感探测,所以还充分继承资源一号卫星、资源二号卫星等对地观测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经验,并为满足月球探测任务要求设计了月球探测平台,在轨道、测控、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热控分系统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嫦娥一号卫星平台主要由以下分系统结成:

结构与机构分系统

结构与机构分系统主要由蜂窝复合材料板和承力筒组成,用于支撑和固定卫星上的各种科学仪器和设备,使之构成一个整体,以便能够承受地面运输、卫星发射和太空飞行时的各种严酷的力学环境和空间环境等所带来的影响。

热控分系统

热控分系统主要由加热控制器、加热片、散热片、热管和隔热材料等组成,能够实现保温、加温、传递热量和散发热量。通过组织和合理调配嫦娥一号各部分之间热量的吸收、存储和传递,对内外热量进行控制,保证飞行各阶段星上仪器、设备的工作温度均在要求的范围内。

供配电分系统

供配电分系统主要由卫星的太阳电池阵、镍氢蓄电池组和电源控制器等相关的设备组成,负责发电、电能存储、电源控制、电源分配和电源电压变换等,以满足嫦娥一号卫星在整个飞行过程中的供电需求。

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

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由星载控制计算机、陀螺、动量轮、加速度计、星敏感器、太阳敏感器等设备组成,主要任务是完成嫦娥一号奔月过程所需的多次轨道调整和多种飞行姿态机动与保持控制,并在环月探测期间实现遥感探测器对月定向、太阳电池翼对日定向跟踪、定向天线对地定向的控制要求。

推进分系统

推进分系统是嫦娥一号的动力系统,由1个490牛推力发动机和6组12个10牛推力器、推进剂贮箱、气瓶、管路、阀门等组成,它与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协同,根据控制计算机发出的指令来工作,实现各种姿态的建立、保持与轨道控制等功能,使卫星能按预定的轨道和姿态飞行。

数据管理分系统

数据管理分系统由中心计算机和远置终端等装置组成,是卫星的总管家。它会根据事先制定好的准则控制各分系统的工作状态,将地面发送来的遥控指令进行分类,然后按时分发到对应的分系统;同时收集卫星产生的遥测和数据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和编码,为下传到地面做好准备;它还为星上相关分系统提供时间基准。

测控和数据传输分系统

测控和数据传输分系统由天线、接收机和发射机等设备组成,主要功能是为卫星控制指令的接收和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通道,为轨道测量提供信标信号和测距转发信号,使地面站能知道卫星的飞行轨道和工作状态,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控制。

定向天线分系统

定向天线分系统在嫦娥一号环月飞行期间,为下传星上有效载荷产生的科学数据和卫星工程遥测信息提供更高的信道增益。

四、卫星的特点和关键技术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与人造地球卫星相比,有很大不同,需要采用较多新技术,新设备,需要攻克许多技术难关。

三体定向技术

所谓三体定向是指嫦娥一号卫星要具备实时自主对日、地和月的三体定向的能力。嫦娥一号的探测目标是月球,所以要保证携带的科学仪器对准月球,来完成遥感探测任务。星上的太阳电池翼要对准太阳,以保证获得足够的光照并产生足够的电能,同时还应将它的定向天线对准地球,从而使嫦娥一号在地面站可观测弧段内把自身工作状态信息和科学仪器的探测结果及时发回地球。

但由于地球,太阳,和月球的空间关系随时都在变化,而且比较复杂,因此就给实时自主三体定向带来很多挑战,如卫星环月实时轨道的确定、地球方位的计算和复杂控制率的

设计实现与验证基本为全新的,对星载控制计算所的速度等指标也有更高的要求,星上控制软件任务功能分配及调度技术也有所突破。

为使嫦娥一号上的科学仪器始终对准月球表面进行连续探测,该月球探测卫星采取三轴稳定的姿态控制方式,这样可以保证星体上安装科学探测仪器的一面始终朝向月球,满足遥感探测的需求。应用驱动机构一维转动的方式实现了太阳电池翼对太阳定向,通过双轴驱动机构两维转动实现了定向天线对地球定向,解决了月球探测过程中的三体定向的难题。

(本文来源

篇四: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透过“嫦娥三号”浅谈美国登月

“嫦娥三号”在月球的成功着陆,向全世界展示出,沉寂亿年的月球迎来了中国访客。嫦娥三号在月球实现软着陆,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在虹湾地区着陆的国家,弥补了月球探测史上的空白。 嫦娥一小步,中国一大步。据资料统计,在嫦娥三号之前世界上共进行了129次月球探测活动,成功率为51%。其中,只有苏联和美国完成了13次月面无人软着陆。探月、落月之难,可见一斑。然而,随着我国“嫦娥三号”的成功,也使美国的登月造假事件再次被人们想起,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下面让我们再次一起来谈谈那尘封多年的往事。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双脚踏上月球表面,写下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新篇章。然而,40年来,各种质疑“阿波罗11号”登月是NASA弥天大谎的“阴谋论”一直不绝。一些怀疑者坚持认为,美国“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实际上只是NASA在摄影棚中拍摄的科幻电影而已。2006年,NASA首次对外公开承认,人类登月的原始录像丢失,不知去向。媒体为此评论称:“NASA有能力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却无力保存登月记录画面。”记录人类登月的原始录像丢失更是让质疑者找到“理由”。美航天局多方寻找录像带至今仍然没有结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NASA曾有一段时间面临“录像带饥荒”,于是他们清除了大约2万盘旧录像带中的内容以重新录制资料,首次登月的视频很可能就在那段时间被“洗”掉了。

回顾一下历史,1961年4月12日,苏联人尤里·加加林身着90公斤重的太空服、乘坐重达4.75吨的宇宙飞船──东方1号进入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人。1961年5月,美国便迫不及待宣布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历时11年时间,到1972年12月阿波罗计划的最后一次飞行——阿波罗17号登月为止,先后六次登月,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表面。从起始时间上看,美国阿波罗计划可以说是紧随加加林进入太空之后,完全针对苏联进行太空竞赛的。让人不解的是, 三年时间登月六次,平均半年一次。 每次登月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而且还要冒船毁人亡的风险,有什么科学实验不能集中一下,减少登月次数,或者延迟一下每次登月的间隔时间。1972年之后美国探月行动嘎然而止,一沉寂就是30多年。对科学研究所需要的连续性来说, 这不能不说是一件蹊跷的事。

大多数人对美国登月的主要疑点:

1、美国国旗在月球上飘动。电影画面的确是飘动了。这在真空的月球上是不可能的。

2、在月球上,太阳是唯一的光源,登月照片内所有物体的影子应是平行的,但不少照片内的影子方向不一,显示光源不只一个或者光源离被摄物很近。

3、月球上阴影有层次感,因为月面上的漫反射,不可能出现有光线阴影层次。应该是黑得极黑,亮得极亮。

4、所有照片,天空背景都是黑的,没有一颗星星。

5、阿波罗登月照片纯属伪造:根据美国宇航局公布的资料计算,当时太阳光与月面间的入射角只有6-7度左右,但那张插上月球的星条旗的照片显示,阳光入射角大约近30度。照片中出现的阴影夹角应该在“跨出第一步”后46小时才可能得到。

6、世界上最大功率的土星五号火箭莫名其妙的不再生产,连图纸都毁了。

7、登月任务完成后,登月舱的上升级在飞离月面时,看不到火箭发动机喷射出的火焰,证明这是假的,上升级也是用钢缆吊起的模型。

8、火箭需要液氧、液氢,必须低温储存,发射时灌注,在登月期间五天,在月球有阳光100多度的高温,如何发射返回。

9、月面日光下温度可达到121°C,据图片看,相机是露在宇航服外而没有采用保温措施的。胶卷在66°C就会受热卷曲失效,拍摄电影和照相用的感光胶片,在100度的高温下失去功能,如何拍摄?

10、 登月是两个人,但是照片里有两人同时出现的画面时,摄像镜头竟然跟随两人的运动而动。

11、摄像和照相镜头上的十字线,竟然被物体遮挡。

12、月球引力是地球六分之一,只要把所谓的登月影片用快镜播放,便会发觉太空人和登月车的动作和在地球上的一模一样,证明这些影片是假的。

13、登月舱在月球上,单摆浮搁,根本不象对月面有过冲击。应该在月面撞击出一个坑洞。

14、登月舱的降落时产生的强劲气体会吹走附近的尘土, 所以不可能在登月舱附近出现太空人的脚印.

而我对美国登月的主要疑问

一、性能那么优秀的火箭为何弃之不用,而且连图纸资料也没留下?

苏联的载人登月计划始于1964年,苏联为登月计划而设计的火箭名为N1号,共制造了10枚。设计这种“巨无霸”式的N1号火箭的最初目的,是将代号为“苏联月亮”的人造卫星送入太空。在8年的实施过程中进行了4次登月运载火箭的试射,其中的一次携带了模拟的登月飞船,但全部4次发射都以火箭坠落和爆炸告终,载人登月飞行最终魂断拜科努尔发射场。苏联登月失败的原因就是火箭不行。

现在包括美国在内, 世界最先进的火箭最多只能把20吨载荷送上地球低轨,而当年美国的土星五号却能把139吨有效载荷送上地球轨道,能将47吨有效载荷送上月球, 而且所有发射都100%成功。 为什么后来却弃而不用,连图纸都没有保存下来? 美国已宣布要重返月球,岂不要耗费人力财力一切从头开始?

美国40年前登月,从开始计划到成功只用了8年时间, 而且3年内连登6次,感觉比去趟姥姥家还容易。为何2004年布什宣布重返月球,却要现在就开始准备,16年后才实现。

二、“月球探险者”登月舱重达4.1吨,加燃料14.7吨。这个登月舱是怎么降落到月球上的,又是怎么从月球上飞起来的?

让我们先来看看美国“机遇号”是怎么在火星上降落的:

当火星车连同降落伞一起接近火星时,它的外层气囊弹出,同时火箭制动发动机喷出火焰,增加着陆缓冲力。 此后,降落伞绳索自动断开,被气囊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机遇号”,像皮球一样在火星表面进行长达数分钟的弹跳、翻滚,最后落稳。这和我国的神州飞船着陆时情景类似,起关健作用的就是那个大降落伞,着陆前的气体火焰只是起着陆时的平稳作用。

可以得出结论, 火星上是有大气的, 而月球上没有,所以降落伞在月球上没用。那么它就需要在离月球一定的高度打开制动发动机。需要想象它以多慢的速度,多长的时间才能降在月球上,而且他降落在月球上必须达到几乎静止的速度, 否则10多吨的物体从天而降,一定会把月面砸个大坑。 而且还会重新弹跳起来, 不过飞船可能也不会完整了。要平稳静止降落一定需要强大的火焰气流对月面进

行冲击,登月舱的重力加速度有多大,冲击力就需要有多大。这个力量足以在月球上喷出一个大坑,至少粉尘都该吹没了,但是没有。

在登月舱降落的地方, 我们丝毫看不到有飞船制动发动机喷出火焰造成的影响, 而且在地面留下了那么多清清楚楚的深深的脚印, 我不知道美国是用什么技术可以做到半径三米内无汔流影响(火箭喷射汔流)。

降落如此,起飞也如此。都知道,在地球上发射一颗几百公斤重的人造卫星,需要强大的火箭和高耸的发射架。在月球上,十几吨重的登月舱也相当于地球上

一、两吨重的物体,要飞起来, 而且要和空中的母船对接,它一定需要比降落更大的动力即喷射气体火焰。

三、太空轨道对接是如何实现的?

地球轨道对接是在无死角地面监测网的精密监测计算下才能实现,显然月球轨道对接难度要大得多,美国现在的技术也无把握短期实现。 美国近年才在俄罗斯的帮助下实现了空间站地球轨道对接,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美国根本不可能在地球轨道对接都没实现的情况下去进行更为困难的月球轨道对接,而不能实现月球轨道对接,登月人员就无法返回。 登月直播没有任何人员对接返回母船的片段。人员返回母船后,需要较大推力的火箭再次点燃脱离月球轨道返回地球轨道,也没有相关的影像资料。

四、38万公里外的电视实况转播是如何实现的?

如果我们关心嫦娥一号,肯定知道嫦娥一号所拍照片被质疑为造假的风波。 这里不关心照片真假, 但有一个事实是: 从嫦娥一号拍照开始, 要经过几天的时间需要对这些照片的数字信息进行电脑处理与合成。但在40年前人们还使用黑白电视的年代里,美国已经能够在月球上进行实况转播,这太不可思议了。

以月球探险者的3600比特速度,传送静止图片都要化很长时间,传送电视信号是绝无可能的。阿波罗飞船限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以及携带的通讯系统功率限制,只能进行低速率的信号传输,电视信号要传输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通过慢扫描电视将连续单张图片发回地球, 用很长的时间慢慢传送,再凑到一起合成原来的声音信号和电视信号。 那时的电脑比现在要慢很多, 要在当天处理那么多的信息而且那么流畅, 进行实时、实况的声音和电视镜头的传送,象阿波罗11那样的实况电视转播,绝对没有可能。 全球几十亿电视观众看到的登月“实况转播”,应当是伪造的。

五、月球上为何没有发现美国人的痕迹?

月球上没有风,和地球不一样的是,月球是一整块稳定的实心大岩石, 没有地震,也不下雨, 一个脚印至少能留存上万年。

电视上曾报道, 我国的“嫦娥一号”能将月球上篮球大小的东西都照下来。但天天围着月亮转的嫦娥一号至今没有发现美国登月的痕迹和那面美国国旗。

几年前欧洲航天局发射的探月卫星SMART-1, 其中的一个任务就是要找到美国登月的痕迹。美国登月的几个地点都找到了,但遗憾的是,登月的痕迹以及探月车、国旗等都没有被发现。

六、月球土壤是无水粉末状, 无水粉末如何能产生裂缝呢?

但美国人在月球上的脚印是有裂纹的。

美国登月计划,是踏踏实实地做了,也尝试了登月,不排除登月资料多数是真,少数最关键的部分为假的可能性, 真正登没登上去很难说。 凭以上证据也不能完全肯定美国登月是骗局, 因为整个登月实在是太惊心动魄、太逼真了。

篇五:最清晰全月图 可为载人登月优选着陆区

最清晰全月图 可为载人登月优选着陆区

昨天,国防科工局在北京发布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制作完成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分幅影像图产品共746幅,总数据量约800GB。同时,科研人员还制作完成50米分辨率标准分幅影像图产品和全月球数据镶嵌影像图产品。这是我国探月工程取得的又一项重大科研成果。目前,国际上尚无其他国家获得和发布过优于7米分辨率、100%覆盖全月球表面的全月球影像图。

嫦娥二号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数据,相对配准精度不超过两个像元,影像色调一致,层次丰富,图像清晰。评审专家表示,嫦娥二号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的数据处理和制图质量得到严格、有效控制,影像图的空间分辨率、影像质量、镶嵌精度、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等优于国际同类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与低分辨率相比,高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可获得月球构造的更多细节,能够识别和统计更多的月面撞击坑,从而获得更为精细的月球年代学数据,为月球构造演化的研究提供更细的时间标尺。

影像制作耗时半年

2010年10月24日16时49分,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搭载的CCD立体相机首次开机工作,并成功获取了月表的影像数据。

按照嫦娥二号科学探测计划,到2011年5月20日,先后获取了100公里高度和15公里高度的月球影像数据。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经过半年艰苦细致的工作,圆满完成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的制作。

为保证获取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数据,嫦娥二号进行了多次轨道机动和调整。工程总体和探测器系统、测控系统、地面应用系统的研制队伍和参试人员深入论证,分析研究各种约束条件和风险,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坚持靠前指挥,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果断决策,科学合理安排各项试验任务,确保了全月球数据的成功获取。

此外,在获取全月球原始影像数据的基础上,科研人员需要进行繁琐、细致的辐射校正、光度校正等工作,并根据探测器轨道和姿态数据进行影像数据的几何校正,才能还原月球表面地形、地貌的真实面貌。随后,还要进行影像匹配、分幅和镶嵌,才能形成全月球影像图。

嫦娥二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二颗月球探测器。它在嫦娥一号卫星备份星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以先期验证探月工程二期月球软着陆探测的相关技术,并深化嫦娥一号科学探测成果。

分辨率提高了17倍

这次高清晰度的全月球影像图,是由嫦娥二号卫星携带的我国自主研制的CCD立体相机拍摄的,与嫦娥一号拍摄月球影像的相机相比,成像精度和清晰度

提高了17倍。

嫦娥二号携带了一台全新设计的CCD立体相机,由它获得的月球影像分辨率从嫦娥一号时的120米提高到了7米。嫦娥二号探测器有效载荷分系统主任设计师、CCD相机的主要负责人赵葆常说,嫦娥二号CCD相机相比嫦娥一号有很大跨越。从成像分辨率看,嫦娥一号CCD相机所获全月球影像图分辨率为120米,嫦娥二号为7米,后者提高了17倍。打个比方,嫦娥一号只能发现机场、港口,而嫦娥二号可以发现机场上的飞机和港口里的轮船。

从原理上看,嫦娥二号CCD相机与嫦娥一号完全不同,它采用多线阵精密同步扫描成像技术,大大提高了成像分辨率和效率。如果说嫦娥一号的相机是一只单眼,嫦娥二号相机则用了96只单眼组成的复眼去观察月球。与单眼相比,96只复眼精密配合观察同一目标的技术难度非常大,中国完全掌握了这一技术。对比嫦娥二号和嫦娥一号分别获得的立体图像,嫦娥二号的图像可以清晰地展示出月球撞击坑边缘非常漂亮的细纹。

由于嫦娥二号卫星的主工作轨道从嫦娥一号时的近月200公里变成了近月100公里的圆轨道,可以更近距离地观测月球。此外,由于嫦娥二号还肩负着一个重要任务,要降轨到距月面15公里的地方,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更为精细的探测和成像,因此对相机的要求比嫦娥一号要高很多。

嫦娥二号超期服役

我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直接进入奔月轨道并成功进入100公里极轨环月工作轨道。

目前,超期服役10个多月的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已由月球飞往距离地球150万公里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开展空间环境探测和工程技术试验。现在状况良好,未来视探测器状况,可能安排更多的拓展试验任务,如探测地球远磁尾的带电粒子,观察可能出现的太阳X射线爆发、宇宙伽马射线爆等现象,深化对日地空间环境的认识。同时,将进一步验证150万公里远距离测控通信等深空探测关键技术,为后续工程积累更多经验。

据了解,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已圆满完成月球着陆器的悬停避障及缓速下降试验,月球巡视器的综合测试及内外场试验等各项验证性试验,技术方案得到验证,工程研制取得重大进展。

本报记者 刘欢

链接

嫦娥“三姐妹”

使命虽不同

本领个个强

“大姐”嫦娥一号: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二姐”嫦娥二号:原本是“大姐”的备份星,经过适应性改造,成为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即“小妹”嫦娥三号的探路者。为嫦娥三号任务开展先行性实验,提升月球探测能力;深化月球科学探测任务,提高探测精度;特别是对嫦娥三号任务的备选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为后续月球探测工程进行技术准备,积累工程经验。

“小妹”嫦娥三号:肩负着中国探测器首次实现地外天体着陆的重要使命(着陆器和巡视器月面软着陆),并将在月球进行大量试验验证工作。

嫦娥一号2007年10月24日发射升空,在实际运行494天(其中环月482天)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3月1日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

“二姐”更加“神勇”。虽然设计寿命仅有半年,但2010年10月1日成功发射后,不仅获取了世界上覆盖最全、分辨率为7米的全月图,而且成功传回虹湾地区分辨率优于1.5米的图像,完成工程设定科学目标。她还超额完成任务,完美通过相关拓展试验。

“小妹”嫦娥三号预计于2013年披挂出征。

访谈

究竟有多“牛”?

龙年第一个月圆之日,中国科学家给全球天文学学者和爱好者送上了一份厚礼——由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的7米分辨率、100%覆盖全月球影像图。嫦娥二号获得的全月影像图究竟有多“牛”?记者第一时间对话中国探月工程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研究员。 能见阿波罗11号登月遗迹

严俊说,7米分辨率全月图是目前国际上已发布的分辨率最高的全月球影像图,表明我国的月球探测水平有了新的提升。它在空间分辨率、影像质量、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以及镶嵌精度等方面优于国际同类全月球数字产品,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嫦娥二号载荷的相机比嫦娥一号相机有了很大跨越。通俗点讲,嫦娥一号相机只能识别大于360米的月坑、石头,而嫦娥二号可以识别不到20米的。

我们甚至在全月图中看到了阿波罗11号登月遗迹。

可为载人登月优选着陆区

严俊说,高分辨率全月图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人们可以依据高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所提供的全面、精细、可靠的月球地形地貌数据,来为我国和其他国家今后实施着陆器与月球车软着陆月球及载人登月优选着陆区。 嫦娥三号肩负着中国探测器首次实现着陆器和巡视器月面软着陆的重要使命,还将在月球进行大量试验验证工作。在这张全月图上,虹湾局部地区的分辨率就高达1.3米,为嫦娥三号选择平坦落点提供了更多基础数据。 虹湾地区位于月球北纬43度左右、西经31度左右,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长约100公里,是2013年嫦娥三号着陆月球的主要候选区。

全月图有四大科学价值

严俊认为,嫦娥二号所获高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对研究月球物质特性、区划月球地质构造、勾绘月表物质成分(岩石、矿物、元素等)的含量与分布图表、分析月表地形地貌特性与成因、探究月球的起源与演化等,都有直接的科学价值或重要参考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提供月球正面和背面、南极区与北极区的精细地形地貌特征,展示月球的月海、月陆和各类撞击坑的大小、分布、结构和特征,揭示小天体撞击月球的时空演化规律,是划分全月球地形分区和地貌单元的基础,为研究月球表面各单元相对年龄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可根据高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解译出全月球环形构造和线性构造的分布图,用来划分月球大地构造分区和研究月球的构造演化。

三是根据月球的地形地貌分区、月球大地构造区划、月球岩石类型分布和月表各单元的相对年龄,可编制全月球地质图,为研究月球演化历程和划分演化阶段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四是月球表面物质长期受到宇宙线、太阳高能和低能粒子的照射及月表温差变化和小天体撞击的综合作用,形成许多太空风化特征,高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所展示的精细特征,可为研究月表物质的太空风化过程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本报综合报道

照片均为新华社发

延伸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