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于丹《论语》心得5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4:33:52 体裁作文
于丹《论语》心得5体裁作文

篇一:于丹《论语》心得(已打印)

于丹《论语》心得笔记

于丹读《论语》心得之一:天地人之道

一:一个好的人格:神于天,圣于地

有一种理想主义的天空,让你可以有飞翔的翅膀,有妥协于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但另一方面,要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要能够在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二: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常说的天与地

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那是梦想主义者而不是理想主义者,如果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那是务实主义者而非现实主义者。 乐观主义者发明了飞机,悲观主义者发明了降落伞

三: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其实我们的眼睛是有两种功能,一种是向外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外,是向内,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孔夫子能教我们的快乐秘决就是寻找内心的安宁。

恒心与定力就是我们在大千世界内能够做成一点点事情的最后那个依据与底线。有些奇绩是在坚持中完成的。聋哑小青蛙爬铁塔的故事。聪明的定义:耳聪而目明。做个有信念而不太聪明的人,也是一种选择。我们现代人很多都是太聪明了,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所以我们做事需要一种信念,在信念中产生一种目标,从而按信念来完成目标。

四: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

《论语》的精随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化于人的内心,天地人就会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就变得无比强大

五:真正的和谐是指人与大地上的万物和谐快乐地成长

有这种和谐力量融合于心中,则你的心胸就会非常开阔

六:国安需军队、粮食、信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企业兴旺则需员工、资本、理念。

七:信仰的力量,足以将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八: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

九:一个人最高的境界是安于贫贱,并且乐于其中之道

十:为人处事一个字:恕。是非恩怨忍算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已不想干的事,就别强迫别人干

十一:该放下时且放下,宽容一点,给自已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十二:仁者无忧,指一个人心胸宽广,则很多事自然变小的

十三:最重要的人,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时间

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帮助并且离你最近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

十四:越是高尚的人越是平凡

于丹读《论语》心得之二:心灵之道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一些缺憾和不如意的事情,如果你放大这些缺憾与不如意的事情,那你就将永完生活在阴影之中,也许我们无力改变生活中的缺憾,也许我们无法避免人生中的苦难,《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一:承认现实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已的努力改变这种不足。

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当有想不通的事情时,首要态度即认可这个遗憾的存在,第二态度是尽可能的,用自已可以做的事情来补足这个遗憾。对自已恭敬,对别人要尊重。

李开复 “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二:假如你为失去月亮而哭泣,那你也将会失去星星(泰戈尔)

遗憾如放大的话,可能会成为你人生的一大阴影。如果说生活中的缺憾是不能避免的,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就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也许,一个不经意的点化,会改变你的心态,同时,也就完全改变了你的生活。

三:一个人内心的在乎与不在乎,他的悟性能够让他明白这个世界很多很多的事理

四: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已生命的力量来化解缺憾

五: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六:知事,有所为有所不为,当为君子,不可为而为之则为小人。 七:勇敢有时候是一种理性制约下的内心自信与镇定

八:真正的勇者,在大事面前而先静心,后谋之

九:一个有德有仁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心灵的勇敢。

十:社会环境不如意,但我们要懂得适应

我们生存的环境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虽然我们凭借个人的力量不能改变社会,但我们能凭借我们勇敢的心灵来改变我们的心情与态度,一个人的外在表现与他内心世界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十一: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一个人,一生之中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

十二: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面对各种不同的人,我们往往感到无力应对,其实,只我们自已有一颗从容镇定的内心,有一种心灵的勇敢,我们就可以变得坚强。就可以表现出勇敢。

十三:武功永远不是最重要的,武功只不过是一种技巧,一种形,真正的是一种气势,将这种气化为生命从而进行感悟。

十四:一个聪明的人,不会失去可教之人,对不可教之人也不会多言,言多无益(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于丹读《论语》心得之三:处世之道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以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孔老夫子说,过犹不及,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那么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在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已亲近的人,我们又该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么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人既关系?

一:孔子不提倡以德报怨,他给的分寸是以直(公正与正直)报怨,以德报德

二:人生有限,生也有涯,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三:当我们关注社会环保的时候,但没有关注的我们心灵环境的荒芜,和我们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费

四:避免资源的浪费,就是面对一件事情,迅速地做出判断,选择自已最有价值的方式

五:做任何事,要注意,过犹不及,要光意把握住个“度”,这是人际关系最重要关注的。

六:最恰当的距离是彼此互不伤害又能保持温暖,这就是人际关系分寸的一个“度”

什么叫好朋友:你看到他有不对的事,你好好地去告诉他,把忠告告诉他,他不听你的那就算了,别再说了,再说就是自取其辱。好友也有个度

七:父母对孩子的爱,是越早让孩子独立,脱离自已的关爱,这才是父母真正对孩子的爱

八:距离和独立是对人格的尊重,最亲近的人之间也应该保有。人际关系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九:禅宗说人间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留一点以期待,从而产生美。

十:在什么位置做好本身,不要越过位置做不该你做的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为别人操心是锦上添花,自已的工作则是雪中送炭。

十一:做人做事多思多想多看多做事,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 什么是君子:先把自已修炼好,修好则影响别人,帮助别人(修已而安人)

十二:自已身经力行的为直接经验,听别人所做的事为间接经验,多听间接经验可以让自已多些直接间接

十三:(小孩子生气拔钉的故事)与亲人朋友之间争吵,过后可以道歉,但在亲人朋友心中永远留下了伤痕

十四: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做人多做事,少说空话。

十五:说话要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更重要的是,做人做事要懂得礼节。做好人首要是学好礼

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坚难,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躬身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就会少很多烦恼,自然就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了

十六:格物致知诚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需先端正自心,正心需先诚实自已所发的意念,立念则需学知识,而学知识当研究一切事物的真理。

于丹读《论语》心得之四:君子之道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当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的两万多字的《论语》,其中“君子”两个字就出现了一百多次,即便是今天,人们也希望自已能做君子,我们怎样才能做一名君子呢?

一:君子第一个标准,指内心完满、富足,先自我修缮了修养,而后才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人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和内心,人格与风格相关,风格的表现源于人格(淡定与从容)

二:选择大于努力,我们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

三:真正的君子,做到内心的仁、智、勇,所以就少了世界上很多的忧、惑、惧

四:就在此际,从自我修养做起,做一个真君子

五:真正尊崇学问的人,远古的遗风是学术为了人心灵的建树。我们今天的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学会让自已能力一个有知识、教养而且内心忠诚的公民,还有就是为了让自已能成这个社会上安身立命,学习就是为了完成这样的一个自我角色的建立与提升

六:孔子所说的君子其实就是做自好的自已,按照自已的人生规划,自已的目标,从眼前做起,从今天开始学习,让自已成为心目中完善的自我

七:我们做事不要好高骛远,一定要从当下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目标不要定得过高,因为环境变得太快

篇二:于丹《论语》心得(已打印)[1]

于丹《论语》心得笔记

于丹读《论语》心得之一:天地人之道

一:一个好的人格:神于天,圣于地

有一种理想主义的天空,让你可以有飞翔的翅膀,有妥协于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但另一方面,要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要能够在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二: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常说的天与地

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那是梦想主义者而不是理想主义者,如果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那是务实主义者而非现实主义者。 乐观主义者发明了飞机,悲观主义者发明了降落伞

三: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其实我们的眼睛是有两种功能,一种是向外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外,是向内,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孔夫子能教我们的快乐秘决就是寻找内心的安宁。

恒心与定力就是我们在大千世界内能够做成一点点事情的最后那个依据与底线。有些奇绩是在坚持中完成的。聋哑小青蛙爬铁塔的故事。聪明的定义:耳聪而目明。做个有信念而不太聪明的人,也是一种选择。我们现代人很多都是太聪明了,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所以我们做事需要一种信念,在信念中产生一种目标,从而按信念来完成目标。

四: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

《论语》的精随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化于人的内心,天地人就会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就变得无比强大

五:真正的和谐是指人与大地上的万物和谐快乐地成长

有这种和谐力量融合于心中,则你的心胸就会非常开阔

六:国安需军队、粮食、信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企业兴旺则需员工、资本、理念。

七:信仰的力量,足以将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八: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

九:一个人最高的境界是安于贫贱,并且乐于其中之道

十:为人处事一个字:恕。是非恩怨忍算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已不想干的事,就别强迫别人干

十一:该放下时且放下,宽容一点,给自已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十二:仁者无忧,指一个人心胸宽广,则很多事自然变小的

十三:最重要的人,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时间

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帮助并且离你最近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

十四:越是高尚的人越是平凡

于丹读《论语》心得之二:心灵之道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一些缺憾和不如意的事情,如果你放大这些缺憾与不如意的事情,那你就将永完生活在阴影之中,也许我们无力改变生活中的缺憾,也许我们无法避免人生中的苦难,《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一:承认现实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已的努力改变这种不足。

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当有想不通的事情时,首要态度即认可这个遗憾的存在,第二态度是尽可能的,用自已可以做的事情来补足这个遗憾。对自已恭敬,对别人要尊重。

李开复 “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二:假如你为失去月亮而哭泣,那你也将会失去星星(泰戈尔)

遗憾如放大的话,可能会成为你人生的一大阴影。如果说生活中的缺憾是不能避免的,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就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也许,一个不经意的点化,会改变你的心态,同时,也就完全改变了你的生活。

三:一个人内心的在乎与不在乎,他的悟性能够让他明白这个世界很多很多的事理

四: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已生命的力量来化解缺憾

五: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六:知事,有所为有所不为,当为君子,不可为而为之则为小人。 七:勇敢有时候是一种理性制约下的内心自信与镇定

八:真正的勇者,在大事面前而先静心,后谋之

九:一个有德有仁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心灵的勇敢。

十:社会环境不如意,但我们要懂得适应

我们生存的环境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虽然我们凭借个人的力量不能改变社会,但我们能凭借我们勇敢的心灵来改变我们的心情与态度,一个人的外在表现与他内心世界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十一: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一个人,一生之中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

十二: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面对各种不同的人,我们往往感到无力应对,其实,只我们自已有一颗从容镇定的内心,有一种心灵的勇敢,我们就可以变得坚强。就可以表现出勇敢。

十三:武功永远不是最重要的,武功只不过是一种技巧,一种形,真正的是一种气势,将这种气化为生命从而进行感悟。

十四:一个聪明的人,不会失去可教之人,对不可教之人也不会多言,言多无益(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于丹读《论语》心得之三:处世之道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以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孔老夫子说,过犹不及,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那么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在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已亲近的人,我们又该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么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人既关系?

一:孔子不提倡以德报怨,他给的分寸是以直(公正与正直)报怨,以德报德

二:人生有限,生也有涯,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三:当我们关注社会环保的时候,但没有关注的我们心灵环境的荒芜,和我们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费

四:避免资源的浪费,就是面对一件事情,迅速地做出判断,选择自已最有价值的方式

五:做任何事,要注意,过犹不及,要光意把握住个“度”,这是人际关系最重要关注的。

六:最恰当的距离是彼此互不伤害又能保持温暖,这就是人际关系分寸的一个“度”

什么叫好朋友:你看到他有不对的事,你好好地去告诉他,把忠告告诉他,他不听你的那就算了,别再说了,再说就是自取其辱。好友也有个度

七:父母对孩子的爱,是越早让孩子独立,脱离自已的关爱,这才是父母真正对孩子的爱

八:距离和独立是对人格的尊重,最亲近的人之间也应该保有。人际关系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九:禅宗说人间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留一点以期待,从而产生美。

十:在什么位置做好本身,不要越过位置做不该你做的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为别人操心是锦上添花,自已的工作则是雪中送炭。

十一:做人做事多思多想多看多做事,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 什么是君子:先把自已修炼好,修好则影响别人,帮助别人(修已而安人)

十二:自已身经力行的为直接经验,听别人所做的事为间接经验,多听间接经验可以让自已多些直接间接

十三:(小孩子生气拔钉的故事)与亲人朋友之间争吵,过后可以道歉,但在亲人朋友心中永远留下了伤痕

十四: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做人多做事,少说空话。

十五:说话要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更重要的是,做人做事要懂得礼节。做好人首要是学好礼

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坚难,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躬身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就会少很多烦恼,自然就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了

十六:格物致知诚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需先端正自心,正心需先诚实自已所发的意念,立念则需学知识,而学知识当研究一切事物的真理。

于丹读《论语》心得之四:君子之道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当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的两万多字的《论语》,其中“君子”两个字就出现了一百多次,即便是今天,人们也希望自已能做君子,我们怎样才能做一名君子呢?

一:君子第一个标准,指内心完满、富足,先自我修缮了修养,而后才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人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和内心,人格与风格相关,风格的表现源于人格(淡定与从容)

二:选择大于努力,我们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

三:真正的君子,做到内心的仁、智、勇,所以就少了世界上很多的忧、惑、惧

四:就在此际,从自我修养做起,做一个真君子

五:真正尊崇学问的人,远古的遗风是学术为了人心灵的建树。我们今天的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学会让自已能力一个有知识、教养而且内心忠诚的公民,还有就是为了让自已能成这个社会上安身立命,学习就是为了完成这样的一个自我角色的建立与提升

六:孔子所说的君子其实就是做自好的自已,按照自已的人生规划,自已的目标,从眼前做起,从今天开始学习,让自已成为心目中完善的自我

七:我们做事不要好高骛远,一定要从当下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目标不要定得过高,因为环境变得太快

篇三:读于丹《论语心得》《五十六号教室奇迹》有感

教师读书——

精彩内容推荐表

推荐人:蔡美杰

教师读书——

精彩内容推荐表

推荐人: 蔡美杰

篇四: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于丹《论语》心得 读后感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阐明:“《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我最欣赏的,就是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

《论语》是一本记录着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的语录。记得读小学时,我在语文课上机械地背诵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实并未真正读懂。而今,于丹教授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将这样一本古老的书籍,用现代的眼光进行系统的解读和阐释,拉近了我们普通人和圣贤之间的距离。

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是从天地人之道说起的。从盘古开天地这种变化最终达到的一个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她说: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有了这样一个大的宇宙观,再将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来,全方位地解读了孔子及论语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普通人及现代社会的需要。

其中一则让我记忆深刻,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孔子所谓的人生更高的境界是什么呢?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这是多高的骄傲啊!虽然其中映现了封建思想,儒家做派的影子,但一个人能够不被富足的生活蛊惑,又能够在贫贱中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和内心快乐的风骨,无不吸引和震撼着我。或许很多人会说,这不过是说说,让谁做到这样,谁也不行!我左思右想,悲哀的发现自己无力用事实来说服拥有这样思想的人,然而,这种自然、平和、积极的心态却绝对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也唯有肯接纳肯效仿圣人这种心态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超凡脱俗而又可以获得成功的人。我们的思想永远决定着我们的行动,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在社会风气略显浮躁的今天,作为一名年轻人,我们必须懂得去学习这种平和的心态,以造就一个更为善美更为清亮的明天!

通读下来,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应当是《论语〃先进》“侍坐”,记载的就是孔子如何与学生一起畅谈理想。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在匆匆忙忙周而复始的工作节奏中,还有多少时间,多少空间能让你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呢?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一个社会角色,被遮蔽的恰恰是我们心灵的声音。正如于丹

所说,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 。这个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于你手中的线。而这条线,就是你的内心愿望。你的内心越淡定,越从容,你就越会舍弃那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这会使你走到社会角色中的时候,能够不失去自我,能够有担当,能够做到最好。也许不同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那样的沉重。但静下来想一想,它却是所有那些人生大道社会理想得以实现的内在基础。孔子强调一个人的内心修养,绝不是放弃对社会的责任,而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育,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茶者喜欢龙井,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论语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友人,由它可以映射着我们的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我想无论是古贤圣人还是于丹所想表达的意义在于,以简约的语言点出人生大道,让后世的子孙一一去实践,让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成分,让我们每一个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这大概就是《于丹论语心得》所给予我的最大感受吧!

篇五: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

《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但是能有多少人真正地读过它,知道它的大多数典故呢?

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用最朴素语言,讲述了两千五百年多年前孔夫子和人们说过的最简单的道理;仔细倾听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觉曾经遥远而枯燥的《论语》一下子变得丰富和温暖起来。于丹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有许多独到见解,豁然于眼前。

其实,《论语》告诉我们的,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 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 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你自己想有所树立的,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也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阔天空。社会竞争激烈,越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更要调整好与他人的关系,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于丹《论语心得》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她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友人。她可以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

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变通,与时俱进。而内在心灵则完满、富足,待自内心修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为人处事。学习于丹《论语心得》,感觉最深的是能启发我们的心智,触动我们的心灵,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道理,让人在不经意中增加了智慧的法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得到了快乐的幸福,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以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孔老夫子说:过犹不及。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事的分寸,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己亲近的人我们又该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于丹教授在讲论语时,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友直就是说要为人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一个人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其实宽容有的时

候是一种美德,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还有一种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其实有时候最让我们内心受不了的是一个人在忏悔的时候没有得到他人的怨气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种包容,所以有一个好朋友,他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自省的力量;宽容的朋友不会使我们堕落或者更多的放纵自己反而会让我们从他人的内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所以宽容的好朋友,是一种做人的情怀,是我们在失落时需要的关怀,是黑暗中所需要的光明。友多闻,就是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朋友,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做出选择。知道了三种好朋友,同时,还有三种坏朋友,叫做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这是三种什么人呢?论语告诉我们,第一种坏朋友,友偏辟,就是指性情暴躁的朋友。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当你还需要理智判断的时候,你的朋友却先自盲目下定了结论,这种暴躁的朋友往往因为盲目的激情影响你的判断,让你做出可能永远无法挽回的后果。第二种叫做友善柔。跟第一种相反,是说那种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要知道,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竞争激烈,很多时候,机遇在我们面前只是一晃而过,你必须果断的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扰了你的思维,使你犹豫不决,这种朋友总是让你错失良机。第三种,也是最坏的一种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种不择手段来谋取个人利益的小人。他们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孔,来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发现被他利用,而这

时往往你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大家别以为说,孔夫子的《论语》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我们觉得它是高深的,它是一种高不可及的。这里面有多少奥秘吗?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是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都是最简单的。论语真正的道理

于丹《论语》心得5

,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其实说白了,我认为论语再我们今天的观点去看过去,它是一本非常朴素的,能够相关于以人伦为起点,教给每一个人在现代生活中,获得心灵快乐,能够熟悉现代这种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就是这么一本语录。其实论语很简单,两千五百年以前,论语是孔子在教学生的时候片片断断,留下来的课堂笔记,他的学生把这些给编篡起来,后来就成了论语。

于丹教授的心得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和谐,什么是无畏。在她对《论语》通俗化的解读中,无论是“心灵之道”还是“处世之道”,无论是“君子之道”还是“朋友之道”,于丹都用一种大气的胸怀,独到的眼神,加以审视、领悟,并用轻松自然的口吻娓娓道来。——这就是于丹心得的力量,这就是于丹心得带给人的美丽!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