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3:21:07 体裁作文
月下醉书雨岩石浪体裁作文

篇一:蝶恋花 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赏析

蝶恋花 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晚年的作品,约写于公元1203年。其时正是辛弃疾遭受诬陷、被弹劾落职后,心情处于极度苦闷的时期。生活上的孤独感和政治上的失意感,促使他纵情山水,以开释愁怀。然而独游山水的幽寂使他感觉到更加孤独,独游山水的空虚唤起了失意的忧郁。这首《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就是辛弃疾这类词作的代表。全词如下: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畹”是古代土地面积单位,三十亩为一畹。首句“九畹芳菲兰佩好”化用屈原《离骚》中“余既滋兰之九畹兮”的诗意,采用了“以芳草喻人”(常比喻良君或美好的品德)的方法。这一句不但描绘出兰花怒放,绚丽多彩的景象,而且也暗示了自己所具有的美好品质。“自怨蛾眉”化了用了屈原的《离骚》中“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其他人都妒忌我的美貌,都造谣言说我天生淫贱)的诗意(在诗歌中,常把“嫉妒蛾眉”者比喻小人)。这里,诗人化用屈原的诗句,不但意象鲜明,含蓄生动,而且也表现出“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的自怨自艾的无奈。

“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泠泠”即声音清脆。这里紧承上句“空谷无人”,用宝瑟自喻,说即使宝瑟能弹奏出清脆悦耳的古典名曲,即使谈得“朱丝弦断”却也难觅知音。这里,词人化用岳飞《小重山》中“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之意,暗示自己即使有出众的才华和伟大的理想,就如同宝瑟能弹出清脆的古调,即使弹得弦断也无人会意一样。这里,词人化用岳飞的词之意来表达了自己没有知音,难以倾诉“壮志难酬”的情怀。

以上词人连用“兰佩芳菲”、“蛾眉空好”、“宝瑟弦断”这三意象来表明自己虽有高尚的品质和过人的才干,却遭受南宋朝廷当权的主和派的嫉妒和排挤,真有英雄无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自己知音寥寥,无人理解自己,一种莫名的惆怅积郁于胸。

词进入下片,先用“冉冉年华吾自老”过渡。“冉冉”即慢慢地。这里,词人自叹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老了,从而进一步抒发迟暮伤感之情,与上片“朱丝弦断知音少”紧密联系。

“水满汀州,何处寻芳草?”“芳草”与上片的“知音”相呼应。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芳草”是具有多义性的。在这里,词人用来比喻自己的知音,也可以说喻示自己的理想。这里的意思是说,芳洲水涨,芳草难觅。这知音何去寻找?词人用问句形式,不但引出了寻觅知音的愿望,而且强调了知音难寻的现实处境,以此反衬出自己难以与朝中小人为伍,从而暗示了自己保持了高洁的人格。

“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累”即同“缧”,本指绳索,这里喻指屈原被打击受困。“湘”即水名,是屈原第二次流放之地。因而,在词中,“湘累”代之屈原。“石龙”指石龙风,是一种打头迎风,如飓风之类。这里化用了宋孝武帝《丁督护歌》中的“愿作石龙风,四面断行旅”诗意,词人却反其意而用之,以物喻人,由此而感慨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到处碰壁,特别是他极力恢复故国的理想不得实现,而且时时事事受到阻碍,更使他觉得如同碰上了打头逆风一样。无奈之下,词人在大醉之中唤起爱国诗人屈原来一起唱歌,然而,即使这虚幻的美景也最终不能长久,在阵阵松风

中,东方破晓,词人酒醒梦消,很快就跌回到现实世界中。这里,词人借用冥冥之中的千载冤魂同唱,更能表现出自己精神痛苦及其无奈之感。词人在最末一句以景结情,不但含蓄蕴藉,加浓了全篇的幽婉沉郁的气氛,而且也表现了词人郁结胸中的愤懑与悲戚。

词的下阕,承上阕之情把抒情的意蕴进一步深化,借古抒情,感叹自己虚度此生,真有“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无尽感叹。

总之,全词在描写雨岩中抒写自己难觅志同道合的伙伴、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情。在艺术手法上,词人主要运用了典故的手法,不但使诗歌言近旨远,蕴含丰富,而且蕴藉含蓄,境界开阔。

篇二:2012-2013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详解)

卢氏一高分校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能力提升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一)

命题人:胡炯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断桥?考

唐代诗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中有?断桥荒藓合,空院落花深?的诗句,这被视为今日西湖十景

之?断桥?的最早文献记录。

断桥在南宋咸淳年间因隶属宝祐坊而改称宝祐桥。因?断桥?不断,当时也出现了用谐音?段桥?

解释为?段家桥?的说法,如周密《武林旧事》卷五?断桥?下就说?又名段家桥?。但因为在?断桥?

不断的问题上没能达成共识,所以后来人们围绕?断桥?的名义问题聚讼纷纭。

翻阅典籍,除西湖断桥之外,诗文中说到?不断之‘断桥’?的还有几例。如金赵秉文《暮归》诗

云:?行过断桥沙路黑,忽从电影得前村。?明邵经邦《断桥》诗云:?闻道桥名断,从来金勒(金饰的带

嚼子的马笼头,这里借指骑马者)过。?清顾于观《南楼四咏》诗云:?门前空有断桥在,十日人无款竹

扉。?可见?不断之‘断桥’?在古代是比较常见的,并非杭州西湖所独有。

然而桥既不断,为什么称为?断桥?呢?据考证,这里的?断桥?实即?簖桥?,而?簖桥?则是与

捕鱼蟹之?簖?相伴的一种桥,它主要是用来协助捕鱼蟹的。每年秋冬之交,螃蟹会进行生殖洄游,到

江海交界的浅滩中繁殖后代,渔人便利用螃蟹的这种生活习性加以捕捉。他们把用芦蒿、竹竿等编连起

来的?簖?插在江河之中,挡住螃蟹向下游行进的路,然后螃蟹必沿?簖?爬上来,以求越过下行,而

渔人就在?簖?侧的桥上捕捉它们(当然也有划船前往捕蟹或收笼的)。这种捕蟹方法在江南一带尤为常

见,陆游《稽山行》有?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椴?亦可作?簖?)之语。清潘衍桐《两浙輶轩续

录》载海盐才女李壬《由武源至梅里》诗云:?沿塘两岸遍桑麻,画舫朝移日又斜。望见簖桥心便喜,急

收帆脚到侬家。?这里的?簖桥?就是指与放置鱼簖、蟹簖有关的桥,这种说法在部分地区至今还有。但

因放置鱼簖或蟹簖过多对河流及湖面的水流影响较大,古代官府就已有所限制。近代以来,这种捕鱼蟹

的方法,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兴起而逐渐被淘汰。

杭州西湖为钱塘江的泄湖,在中唐以前,钱塘江与西湖的水域连成一片,湖中水流因孤山分流,携

带的泥沙逐渐形成了?白堤?。流经孤山的两股水流在宝石山东南端合流而出,?白堤?也便成为一道天

然?鱼梁?。渔人在?白堤?东端设簖来捕鱼蟹,而且依簖设桥,以方便捕捉鱼蟹和到孤山的交通,这样

的桥叫做?簖桥?,也在情理之中。张祜的诗句中写作?断桥?,因为那时?簖?字或许还没有产生,或

许很少有人使用。五代以后,特别是自吴越王钱镠筑垾海塘以来,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游的现象消

失,渔人也就逐渐不再用簖捕捉鱼蟹了。随着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断桥?已失

去设簖捕捉鱼蟹功能的本义,但?断桥?之名却由于文人作品的称颂和民间口耳相传而得以沿用。

1. 下列选项中关于“簖桥”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簖桥”是与渔人用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捕鱼蟹的“簖”相伴的一种桥。

B.“簖桥”的主要功能是方便渔人用簖捕捉鱼蟹。

C.“白堤”东端的“簖桥”即今日西湖断桥,原是为方便渔人捕捉鱼蟹而设。

D.“簖桥”在张祜的诗中写作“断桥”的原因是那时“簖”字可能还没有产生,也可能很少有人使

用。

2. 下列不属于用“簖”捕捉鱼蟹的方法逐渐被淘汰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古代官府对在河流及湖面放置鱼簖或蟹簖有所限制。

B.近代以来,人工养殖业的兴起。

C.五代以后,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游的现象消失了。

D.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

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代诗人张祜的《题杭州孤山寺》是目前所能见到的记载西湖断桥的最早文献。

B.西湖十景之“断桥”在南宋时又称宝祐桥,还曾因“断”“段”谐音而被称作“段家桥”。

C.第三段列举了赵秉文等人的诗,说明除西湖断桥之外,在古代其他地方也有“不断之‘断桥’”。

D.第四段引用海盐才女李壬的诗,说明近代以前江南一带用鱼簖或蟹簖捕鱼蟹的方法很常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书剑侠事

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

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腰剑,骑黑卫(驴的别称),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试问:

?何人??停骑漫应曰:?不知何许人。??将往何处??又漫应曰:?去处去。?顷刻东逝,疾若飞隼。崔.

云:?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

从侄鹓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役某,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晚将宿逆旅,主①

人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橐者,皆往投宿。因导之往。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著红帩头,状貌甚狞。至尼庵,入门,有廨三间,东向;北为观音大士殿;殿侧有小门,扃焉。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持朱封鐍山门②而入。是夜,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

刀以待曙。至三更,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众急持械谋拒之。廨门..

已启,视之,即红帩头人也。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扑。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急往市询逆旅主.

人。主人曰:?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今当往诉耳。然尼异人,吾须自往求之。? .

③至则妪出问故。曰:?非为夜失官银事耶??曰:?然。?入白。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趺坐。逆.

旅主人跪白前事。尼笑曰:?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吾当为一决!?顾妪入,牵一黑卫出,取剑背.

之,跨卫向南山径去。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市人集观者数百人。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入门呼役曰:?来,视汝木夹函官封如故乎??验之,良是。掷人头地上,曰:?视此贼不错杀却否??众聚观,果红帩头人也。罗拜谢去。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 尼高髻盛妆,衣锦绮,行缠④,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

许人。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选自清·王士祯《池北偶谈》,有删改)

[注]①结束:装束,打扮。急装:为便于行动,衣服装束得很紧。②朱封:用红笔书写的封条。鐍(jué):锁钥,此处作动词用。山门:寺庙门。③蒲团:草垫子。趺(fū)坐:盘腿而坐。

④行缠:绑腿布,古代男女都用。

4.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三十余 可:可以 B.停骑漫应曰 漫:随意 ..

C.比天晓,始苏 比:等到 D.年十八九好女子也 好:美丽 ..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康熙戊辰往济南 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 ..

B. 吾须自往求之 比东归,再往访之 ..

C. 持朱封鐍山门而入 山门砉然而辟 ..

D. 非为夜失官银事耶 吾当为一决 ..

6.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用来表现女主人公武功高强的一组是( )

①但宿西廨,无妨 ②非为夜失官银事耶?

③吾当为一决 ④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⑤殊无所苦 ⑥腰斩掷垣外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⑥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尾两段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女主人公的外貌特征,塑造了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飘逸不群的剑侠形象。

B.县役护送官银去济南府,在尼姑庵投宿时被贼人发觉,进而被迷倒掳去官银,以此引出“尼”的侠举义行。

C.作者写剑侠,却不直接以“尼”为描写对象,而是通过旁人耳闻目睹来展开,从而使剑侠更富有传奇色彩。

D.文章首段倒叙起笔,设下疑问,中间两段借他人之口娓娓道来,尽显其侠义,尾段回应开头,解除悬疑。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3分)

(1)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

(2)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趺坐。逆旅主人跪白前事。

(3)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琴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②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畹:古代称30亩为一畹。②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lěi”屈原是投湖

南汩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

9. 词中上阕中的意象表明了词人怎样的境遇?(4分)

10. 该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下阕词句进行分析。(5分) ①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__________,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2)子曰:?君子坦荡荡, 。? (《论语〃述而》)

(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

(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翻浆

毕淑敏

那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地方上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百来里的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当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你!你个兔崽子!?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

?我不是找死,我要搭车,我得回家。??不搭!你没长眼睛吗?司机楼里已经有人了,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

?我没想坐司机楼子,我蹲大厢板就行。?司机还是说:?不带!这样的天,你蹲大厢板,会生生冻死!?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就在那儿……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司机说:?我有一个同事,是个很棒的师傅。一天,他的车突然消失了,很长时间没有踪影。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有个青年化装成一个可怜的人,拦了他的车,上车以后把他杀死,甩在沙漠上,自己把车开跑了。直到案发我们才知道真相。从此我们司机绝不敢搭不认识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上车。你是我的老乡,说了话我才破例的。?

我心里一沉,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如一团肮脏的雾,抱着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

?他好像有点冷,别的就看不出什么了。?我说。

?再仔细瞅瞅。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

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很冷静地说:?怎么样?我说得不错吧。??然后会怎么样呢??我带着哭音说。?你也别难过。我有个法子试一试。?只见他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石像般凝立着,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我把所见同司机讲了,他笑了,说:?这就对了,他偷了东西,原本是要跳车了,现在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身剧烈倾斜,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再看青年,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司机继续做着?高

篇三:2012届高三二轮专题卷:诗歌鉴赏(一)(湖南))

2012届高三二轮专题卷:诗歌鉴赏(一)(湖南)

一、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8分)

少年游

北宋·柳永

①参差烟树霸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夕阳闲淡秋光老,

②③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兰陵王 柳

北宋·周邦彦

④⑤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⑥⑦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

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注】①风物:风光景物。②蘅皋:生长香草的水边高地。③兰桡:小舟的美称。④隋

堤:汴河之堤,因筑于隋代,故名。⑤故国:故乡。⑥榆火: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赐百官,

顺阳气。⑦寒食:清明前一天,禁火。

(1)划线句都借“折”柳伤别,但写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2)请分析两首词末句中“独自”和“愁”在情感表达上的妙用。(4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①春夜闻笛

唐 李益

②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③采桑子

南宋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相映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释:①李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所作。②寒山,今江苏徐州市东南,是东晋以来淮泗流

域战略要地,屡为战场。③周必大在《二老堂诗话》说朱敦儒“靖康离乱,避地自江西走二

广” 。

(1)两首诗传情达意都借助了“雁”这一意象。李诗借大雁春来北飞,言迁客欲归不

得(雁归而人留),寄喻得体,衬托有方。朱诗 。(3分)

(2)两诗中都有一“泪”字,但抒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贺新郎①

寄李伯纪丞相

张元干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②,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③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注释 ①这首词作于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这一年,宋向金屈辱求和已成定局,但李纲(字伯纪)仍上书反对。南渡后,李纲曾任宰相,不久被罢免。张元干曾为李纲属官。②鼍:亦称扬子鳄,鼓:用鼍皮蒙的鼓。这里形容鼾声如鼓。③谩:同“漫”,徒然的意思。涩:不滑润。铜华:即铜锈。

⑴有人认为“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这两句“语浅而情深”,试作简析。(4分)

⑵词的下片大量用典,任选一处指出用了哪个典故,并分析其作用。(3分)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一丛花 ·溪堂玩月作

陈亮①

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榔②?乌鹊倦栖,鱼 龙惊起,星斗挂垂杨。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③。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

【注】①陈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著名词人,倡言恢复中原,数次因言获罪。②鸣榔:象声词,渔人捕鱼时敲击船帮发出的声音。③洛浦:指洛水之滨,借指洛神。潇湘:湘水之神。

(1)此词写景历来为后代词人所称道,结合上阕内容,简要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

法描绘出这一幅美景?(4分)

(2)指出下阕“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这三句在词中的作用。 (3分)

五、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 轼

一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请从炼字的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纵饮的醉意的,并回答怎样理解作者这份

醉饮的豪兴?(4分)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2)这首词在写法上运用了怎样的常见技法?体现了怎样的艺术风格?(3分)

六、阅读下列宋诗,回答问题(7分)

海 棠

苏 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⑴诗中海棠的形象具有什么特点?(3分)

⑵请简要分析本诗主要的艺术手法。(4分)

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①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雨岩:地名,在江西永丰县西博山中。石浪:雨岩的一块巨石,长三十余丈,状甚怪;篇末“石龙”指此。②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屈原是投湖南汨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

(1)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2分)

答:

(2)本词在表达艺术上,成功地学习了屈原抒发政治感愤的手法,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5分)

答: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问题。(7分)

采桑子·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1)词的上阕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词的下阕表达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一、(1)划线句都借“折”柳伤别,但写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答:(柳词写的是秋柳,衰败苍老;周词写的是春柳,柔软碧绿。)柳词把柳比作“楚宫细腰”,以状其不胜攀折、柔弱可怜,以哀景衬哀情;(2分)周词则对柳条被折断的长度进行联想,以“千尺”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2分)

(2)请分析两首词末句中“独自”和“愁”在情感表达上的妙用。(4分)

答:哀怨的《阳关》曲声中,诗人肝肠寸断,独倚兰舟。“独自”二字下得沉重,依依难舍的别情、孤身飘零的苦况,尽含其中。(2分)

“愁”字用得新奇,风顺船疾,本应高兴,但诗人却忧伤和怅惘,因为留恋的人转瞬已在遥远的“天北”了。(2分)

二、(1)两首诗传情达意都借助了“雁”这一意象。李诗借大雁春来北飞,言迁客欲归不得(雁归而人留),寄喻得体,衬托有方。朱诗借旅雁自比,以万里反衬自身的孤单,写虽在战乱中来到江南作客,但仍无法忘怀那“万里烟尘”的中原,比喻形象,对比鲜明。(3分)

(2)两诗中都有一“泪”字,但抒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答:李诗之泪是自伤身世之泪,表现了诗人被贬南方,渴望北归而不能的遗憾与怨恨;(2分)朱诗之泪是忧时伤世之泪,表现了诗人因中原沦陷被迫漂泊江南的离愁别恨与担忧时局的爱国情怀。(2分)

三、⑴有人认为“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这两句“语浅而情深”,试作简析。(4分)

答:“正人间、鼻息鸣鼍鼓”写人们深夜酣睡,寄寓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慨,(1分)反衬作者内心的怅惘孤独(2分);“谁伴我,醉中舞”说明除了李纲,还有谁能这样同我情投意合呢?或答为:表达作者想得到像李纲这样坚定抗金的知心人的迫切心情。(1

分)

⑵词的下片大量用典,任选一处指出用了哪个典故,并分析其作用。(3分)

答:①“十年一梦扬州路”:化用杜牧《遣怀》中的诗句,表达了收复失地无望的悲愁。 ②“要斩楼兰三尺剑”: 化用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一句。西汉傅介子出使西域,曾设计在宴席上刺杀攻击汉使者的楼兰王。这里以楼兰王比喻金统治者,以傅介子比喻李纲,表示坚定抗金的志向是很确切的。

③“遗恨琵琶旧语”: 汉元帝时,宫女昭君出塞嫁于匈奴。相传王昭君善于弹琵琶,后有乐曲《昭君怨》。这里用来写宋向金统治者屈辱求和的遗恨,也可以说是抒写中原未能收复而抗金将领弃置不用的遗恨。

④“过苕溪、尚许垂纶否”: 垂纶即垂钓。传说商朝的吕尚曾在渭水垂钓,后来遇见了周文王,故后世又以垂钓指隐居。这里是说,在朝廷主和派得势、国难当头的情况下,我们怎么能够不问国事,在苕溪游览过着隐居的生活呢?含蓄地表达李纲不能退隐,应该出来抗金的热忱希望。

(指出典故1分,分析作用2分)

四、(1)答:①以动写静或动静结合。“辗”和“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给人以运动

感,描绘出月照澄江天一色的壮观景色。②虚实结合“乌鹊倦栖,鱼龙惊起”为作者想象之景,“星斗挂垂杨”句为实景,两者结合表现出月夜迷蒙而富有生机的特征。

(2)答:结尾三句起着突转作用,从前文极写秋江月夜迷人的景色转化到词人内心深处对中原沦陷、江山易主而发的感慨,提高了词的境界,丰富了词的内涵。产生了声情悲壮,含义深远的艺术效果。

【鉴赏】这首词是一首玩赏风景作品,但由于融进了感叹国家兴亡的内容,从而使它的认识意义和审美意义骤然加重。全词景象大开大变,但由于描写有序、布局有致,又有“玩月”二字贯穿其间,加上词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提纲挈领,所以,全词结构仍显得很严谨。

全词共分三部分。上片起首两句为第一部分,先总写月照澄江、水映长空的雄伟景观。上句由月而及江,下句由江而及月,勾勒出一幅月光水色交相辉映的壮丽图景。“冰轮”,指月。“斜辗”,即斜照。但何以必用“辗”字而不用“照”字?盖“辗”字有转动的意思,用在这里,不仅与“冰轮”搭衬得当,而且,还给人以运动感,仿佛看到了倒映在江水中的皓皓月轮,正随着江水的流动而缓缓移动。“镜天长”,极言波明如镜,把整个长空都映现出来。“江练”从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澄江静如练”句而来,谓江水清澈见底,宛如一条长长的白色绸带。“隐寒光”,则谓月光和水色浑然一体。“隐”字可谓一字传神,写出了月光无声地射照江水的韵致。而“寒”字,既与上句的“冰轮”相绾合,又暗伏下片的“秋色”。这两句的江月传神写照,境界阔大,景象宛然。

从“危阑”句到下片的“又疑是”句是第二部分,写秋月照耀下的江乡景色。“危阑”句承上启下,顺笔交代一下“溪堂玩月”的感受,词人完全陶醉在这画图般的景色之中了。“危阑”,即高楼上的栏杆,照应了题面中的“溪堂”二字,说明“玩月”的所在是临江的楼台。“醉倚”,写出了作者凭栏玩月赏景的情态,但“醉”字不一定是“酒醉”的“醉”,而是“陶醉”的“醉”,著此一字就把词人彼时的心态也写出来了。词人自我形象的出现,不仅丰富了这幅秋江月夜图的内容,也使它显得更有情趣。接下来“隔烟村”数句,便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人如画”的“画”作了具体的描绘。“隔烟村”句从听觉的角度写渔舟夜归。“鸣木桹”也作“鸣榔”,渔人捕鱼时用长木

篇四:2012届高三二轮专题卷:诗歌鉴赏(一)(湖南))

2012届高三二轮专题卷:诗歌鉴赏(一)(湖南)

一、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8分)

少年游

北宋·柳永

①参差烟树霸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夕阳闲淡秋光老,

②③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兰陵王 柳

北宋·周邦彦

④⑤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⑥⑦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

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注】①风物:风光景物。②蘅皋:生长香草的水边高地。③兰桡:小舟的美称。④隋

堤:汴河之堤,因筑于隋代,故名。⑤故国:故乡。⑥榆火: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赐百官,

顺阳气。⑦寒食:清明前一天,禁火。

(1)划线句都借“折”柳伤别,但写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2)请分析两首词末句中“独自”和“愁”在情感表达上的妙用。(4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①春夜闻笛

唐 李益

②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③采桑子

南宋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相映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释:①李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所作。②寒山,今江苏徐州市东南,是东晋以来淮泗流

域战略要地,屡为战场。③周必大在《二老堂诗话》说朱敦儒“靖康离乱,避地自江西走二

广” 。

(1)两首诗传情达意都借助了“雁”这一意象。李诗借大雁春来北飞,言迁客欲归不

得(雁归而人留),寄喻得体,衬托有方。朱诗 。(3分)

(2)两诗中都有一“泪”字,但抒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贺新郎①

寄李伯纪丞相

张元干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②,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③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注释 ①这首词作于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这一年,宋向金屈辱求和已成定局,但李纲(字伯纪)仍上书反对。南渡后,李纲曾任宰相,不久被罢免。张元干曾为李纲属官。②鼍:亦称扬子鳄,鼓:用鼍皮蒙的鼓。这里形容鼾声如鼓。③谩:同“漫”,徒然的意思。涩:不滑润。铜华:即铜锈。

⑴有人认为“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这两句“语浅而情深”,试作简析。(4分)

⑵词的下片大量用典,任选一处指出用了哪个典故,并分析其作用。(3分)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一丛花 ·溪堂玩月作

陈亮①

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榔②?乌鹊倦栖,鱼 龙惊起,星斗挂垂杨。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③。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

【注】①陈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著名词人,倡言恢复中原,数次因言获罪。②鸣榔:象声词,渔人捕鱼时敲击船帮发出的声音。③洛浦:指洛水之滨,借指洛神。潇湘:湘水之神。

(1)此词写景历来为后代词人所称道,结合上阕内容,简要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

法描绘出这一幅美景?(4分)

(2)指出下阕“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这三句在词中的作用。 (3分)

五、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 轼

一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请从炼字的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纵饮的醉意的,并回答怎样理解作者这份

醉饮的豪兴?(4分)

(2)这首词在写法上运用了怎样的常见技法?体现了怎样的艺术风格?(3分)

六、阅读下列宋诗,回答问题(7分)

海 棠

苏 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⑴诗中海棠的形象具有什么特点?(3分)

⑵请简要分析本诗主要的艺术手法。(4分)

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①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雨岩:地名,在江西永丰县西博山中。石浪:雨岩的一块巨石,长三十余丈,状甚怪;篇末“石龙”指此。②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屈原是投湖南汨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

(1)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2分)

答:

(2)本词在表达艺术上,成功地学习了屈原抒发政治感愤的手法,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5分)

答: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问题。(7分)

采桑子·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1)词的上阕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词的下阕表达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一、(1)划线句都借“折”柳伤别,但写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答:(柳词写的是秋柳,衰败苍老;周词写的是春柳,柔软碧绿。)柳词把柳比作“楚宫细腰”,以状其不胜攀折、柔弱可怜,以哀景衬哀情;(2分)周词则对柳条被折断的长度进行联想,以“千尺”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2分)

(2)请分析两首词末句中“独自”和“愁”在情感表达上的妙用。(4分)

答:哀怨的《阳关》曲声中,诗人肝肠寸断,独倚兰舟。“独自”二字下得沉重,依依难舍的别情、孤身飘零的苦况,尽含其中。(2分)

“愁”字用得新奇,风顺船疾,本应高兴,但诗人却忧伤和怅惘,因为留恋的人转瞬已在遥远的“天北”了。(2分)

二、(1)两首诗传情达意都借助了“雁”这一意象。李诗借大雁春来北飞,言迁客欲归不得(雁归而人留),寄喻得体,衬托有方。朱诗借旅雁自比,以万里反衬自身的孤单,写虽在战乱中来到江南作客,但仍无法忘怀那“万里烟尘”的中原,比喻形象,对比鲜明。(3分)

(2)两诗中都有一“泪”字,但抒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答:李诗之泪是自伤身世之泪,表现了诗人被贬南方,渴望北归而不能的遗憾与怨恨;(2分)朱诗之泪是忧时伤世之泪,表现了诗人因中原沦陷被迫漂泊江南的离愁别恨与担忧时局的爱国情怀。(2分)

三、⑴有人认为“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这两句“语浅而情深”,试作简析。(4分)

答:“正人间、鼻息鸣鼍鼓”写人们深夜酣睡,寄寓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慨,(1分)反衬作者内心的怅惘孤独(2分);“谁伴我,醉中舞”说明除了李纲,还有谁能这样同我情投意合呢?或答为:表达作者想得到像李纲这样坚定抗金的知心人的迫切心情。(1分)

⑵词的下片大量用典,任选一处指出用了哪个典故,并分析其作用。(3分)

答:①“十年一梦扬州路”:化用杜牧《遣怀》中的诗句,表达了收复失地无望的悲愁。 ②“要斩楼兰三尺剑”: 化用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一句。西汉傅介子出使西域,曾设计在宴席上刺杀攻击汉使者的楼兰王。这里以楼兰王比喻金统治者,以傅介子比喻李纲,表示坚定抗金的志向是很确切的。

③“遗恨琵琶旧语”: 汉元帝时,宫女昭君出塞嫁于匈奴。相传王昭君善于弹琵琶,后有乐曲《昭君怨》。这里用来写宋向金统治者屈辱求和的遗恨,也可以说是抒写中原未

能收复而抗金将领弃置不用的遗恨。

④“过苕溪、尚许垂纶否”: 垂纶即垂钓。传说商朝的吕尚曾在渭水垂钓,后来遇见了周文王,故后世又以垂钓指隐居。这里是说,在朝廷主和派得势、国难当头的情况下,我们怎么能够不问国事,在苕溪游览过着隐居的生活呢?含蓄地表达李纲不能退隐,应该出来抗金的热忱希望。

(指出典故1分,分析作用2分)

四、(1)答:①以动写静或动静结合。“辗”和“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给人以运动

感,描绘出月照澄江天一色的壮观景色。②虚实结合“乌鹊倦栖,鱼龙惊起”为作者想象之景,“星斗挂垂杨”句为实景,两者结合表现出月夜迷蒙而富有生机的特征。

(2)答:结尾三句起着突转作用,从前文极写秋江月夜迷人的景色转化到词人内心深处对中原沦陷、江山易主而发的感慨,提高了词的境界,丰富了词的内涵。产生了声情悲壮,含义深远的艺术效果。

【鉴赏】这首词是一首玩赏风景作品,但由于融进了感叹国家兴亡的内容,从而使它的认识意义和审美意义骤然加重。全词景象大开大变,但由于描写有序、布局有致,又有“玩月”二字贯穿其间,加上词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提纲挈领,所以,全词结构仍显得很严谨。

全词共分三部分。上片起首两句为第一部分,先总写月照澄江、水映长空的雄伟景观。上句由月而及江,下句由江而及月,勾勒出一幅月光水色交相辉映的壮丽图景。“冰轮”,指月。“斜辗”,即斜照。但何以必用“辗”字而不用“照”字?盖“辗”字有转动的意思,用在这里,不仅与“冰轮”搭衬得当,而且,还给人以运动感,仿佛看到了倒映在江水中的皓皓月轮,正随着江水的流动而缓缓移动。“镜天长”,极言波明如镜,把整个长空都映现出来。“江练”从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澄江静如练”句而来,谓江水清澈见底,宛如一条长长的白色绸带。“隐寒光”,则谓月光和水色浑然一体。“隐”字可谓一字传神,写出了月光无声地射照江水的韵致。而“寒”字,既与上句的“冰轮”相绾合,又暗伏下片的“秋色”。这两句的江月传神写照,境界阔大,景象宛然。

从“危阑”句到下片的“又疑是”句是第二部分,写秋月照耀下的江乡景色。“危阑”句承上启下,顺笔交代一下“溪堂玩月”的感受,词人完全陶醉在这画图般的景色之中了。“危阑”,即高楼上的栏杆,照应了题面中的“溪堂”二字,说明“玩月”的所在是临江的楼台。“醉倚”,写出了作者凭栏玩月赏景的情态,但“醉”字不一定是“酒醉”的“醉”,而是“陶醉”的“醉”,著此一字就把词人彼时的心态也写出来了。词人自我形象的出现,不仅丰富了这幅秋江月夜图的内容,也使它显得更有情趣。接下来“隔烟村”数句,便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人如画”的“画”作了具体的描绘。“隔烟村”句从听觉的角度写渔舟夜归。“鸣木桹”也作“鸣榔”,渔人捕鱼时用长木板敲打船舷,发出桹桹的声音,使鱼惊而入网,故云。但词人只是凭栏所闻,而且又因隔着烟霭迷蒙的江村,不辨渔舟从何而来,归向何处,故云“何处鸣桹”。“乌鹊”三句从视觉的角度着墨,写了三种事物的三种表现:乌鹊倦于栖息,鱼龙(复词偏义,实际就是指鱼)惊而跃起,只有北斗星默默地挂在垂杨梢头。至于乌鹊何以“倦栖”,鱼龙又何以“惊起”,是因为月光明亮,还是因为渔舟鸣桹,词人没说,也不必说,何况“倦”、“惊”云云,本来就包含着想象的成分,带上了词人的主观感觉。这三句虽然都从局部着墨,但布局得宜,很有层次,而且静中有动,使这幅“画”显得更有生意。 过片继续写景。换头两句又从整体上勾勒一笔,为上片所写之景描绘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瑰伟壮丽:芦花千顷,江水迷茫,渺无天际的秋色笼罩着整

篇五:诗歌鉴赏习题

一、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8.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4分)

9.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二、 横塘夜泊

清?释宗渭

偶为看山出,孤舟向晚亭。野梅含水白,渔火逗烟青。

寒屿融残雪,春潭浴乱星。何人吹铁笛,清响破空冥。

(1)请谈谈这首诗中“逗”字和“浴”字的表达效果。(3分)

(2)这首诗用了哪一种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

三、 浣溪沙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1)词中写出时序的变化的两句是: 。(2分)

(2)请以“芳草”和“杜鹃”的意象赏析本词所表达的感情。(4分)

四、 A吟笼莺

【清】 纳兰性德①

何处金衣②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①纳兰性德,清王室贵族。②金衣: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1)简要分析,本诗前两联是怎样照应诗题中的“笼”字的。(3分)

(2)简析本诗,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3分)

1

B枕上述梦

陆 游

江湖送老一渔舟,清梦犹成塞上游。生马驹驰铁蹄腕,古铙歌奏锦衣褠①。

玉关雪急传烽火,青海云开见戍楼。白首不侯非所恨,咿嘤床箦②死堪羞。

【注】①褠(gōu):直袖单衣。②床箦(zé):床席。

(3)请概述本诗首联中“渔舟”意象的意蕴。(2分)

(4)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本诗颈联“开”字的表达效果。(4分)

五、 清 溪 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采用什么手法描写清溪水色的?请简要分析。(3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六、 塞外杂咏①

林则徐

天山万笏②耸琼瑶③,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释:①这是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途中写下的一首诗。②笏,古代大臣朝会时所拿的手板,长方形。③琼瑶:美玉。

(1)请简析首句运用的修辞手法。(2分)

(2)简析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

七、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寒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1)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写出两点即可,4分)

2

(2)在《寒菊》一诗的“宁可枝头抱香死”这句中,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简述理由。 (4分)

八、 溪 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

(1)诗中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请简要赏析。(3分)

(2)清代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5分)

九、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

十、 题红叶 唐 ? 韩氏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行宫唐 ?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这两诗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尽相同的,请分析其异同(4分)。

(2)韩诗委婉含蓄,元诗平白如话,请指出各采用什么手法写宫女的心事和命运。(2分)

3

十一、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这首诗的意境有什么特点?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2)诗的前两联写景选取了哪两个角度?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其好处。(4分)

十二、 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郏炝涔室隆6赏费袒鹌穑ΥΣ闪夤椤?/p>

⑴你认为颔联的哪两个字用得好?并简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3分)

⑵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十三、 与诸子登岘首①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②,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③,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④。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①岘首:岘山主峰麓延伸至汉江边的小山,在襄阳城南凤林关北端,位于群岘(襄阳西南群山)之首,故名。唐宋时岘山、岘首山可互称。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与好友到此山。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称“羊公碑”为“堕泪碑”。②代谢:交替,轮换。③胜迹,指羊公碑。④鱼梁,鱼梁洲。梦泽,云梦泽,古泽名,故址在今湖北安陆一带。

(1)有人评说孟浩然的这乎诗的开篇“打破了传统的?触景生情?的写法,这在登临诗中是不多见的”。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首联内容的理解。(4分)

(2)尾联中哪个字饱含了作者的复杂情感?请加以分析。(4分)

十四、 早秋

许浑

遥夜泛清瑟①,西风生翠萝。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②。

高树晓还密,远山睛更多。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③

4

【注释】①泛:弹,犹流荡。②拂:掠过。金河;银河。③淮南两句;用《淮南予?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蔫”和《楚辞?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意。

(1)诗中哪些意象巧妙点明了早秋这一季候特征?请列举。(说出三个即可)(3分)

(2)颔联和颈联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请加以赏析。(3分)

(3)评论家认为首联和尾联颇具浪漫色彩,请选一联分析其妙处。(2分)

十五、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1)诗中的菊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2分)

(2)本诗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这一形象的,试结合第四句进行分析。(4分)

十六、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注]唐代诗人贺知章年老还乡,玄宗曾下诏将与镜湖相连通的一个小湖赐给他以示矜恤。

(1)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4分)

(2)请结合对全词的理解,说一说“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十七、 晚 望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8.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刻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用得很特别。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5分)

9.有人以为,尾联毁坏了全诗优美的意境,应该删去;也有人说,这两句恰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你赞同哪一种意见?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剖析。(6分)

5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