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盘根错节造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37:28 体裁作文
盘根错节造句体裁作文

篇一:2012上海浦东新区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2上海浦东新区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8分)

公共空间与公共意识

①众所周知,“公”是相对 “私”而言的,公共空间自然应该不同于私人空间。一家人坐电梯下来,电梯就是你的私人空间,一到大厅,有了外人,马上就进入了公共空间,应该小声说话。为什么?怕干扰到别人。这是对他人基本的尊重。可是,即便在文明程度很高的今天,我们还是到处可见抽烟、吐痰,甚至在公共场合大声讲话,大声打手机??餐馆里的众声喧哗就更不用说了。对于这种现象,我们总是将其归因于未能把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区分开来。

②这□□是没错的,但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也不是我要强调的重点。

③所谓“公共空间”应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日常公共生活的“公领域”,在这一领域中“私”是无所作为的,只要遵规矩、按常理、循旧俗就行;还有一层更重要的意思,就是一个将各种各样的私人意见、看法、观点等汇集为公意的地方。没有这样一个“公共空间”,就不会形成真正的“公共意见”。当然,在这一“公共空间”中,需要的是理性,要让人说话,同时要辩论。

④中国人的古训是在公共场所“莫谈国事”,而康德却说只有在公共场所,你才应该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盘托出,在私下里,你倒真应该执行你作为一个合法公民应尽的义务,要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但所有的不满与意见都应该在“公共空间”得到发泄与表达。有学者指出: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人就开始意识到了自己是“国民”,“盖国家者,成于国民之共同心”,再以后,到1897年,就有人提到了“社会”这个词,专指国家之外为某种目的自行形成之组织。于是“社会”就成了“绅士”表达其个人意愿的公共空间。而立宪运动一开始就存在着“皇帝”和“绅士”两个主体,正是这两个主体之间日益尖锐的冲突,导致了清王朝的崩解灭亡。

⑤对“公共空间”的意识就叫“公共意识”。有了“公共空间”的意识,也就是有了公民的意识,知道我应该遵守公共秩序,知道我可以也应该在公共场合表达出我个人的不同见解,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场合,我个人的想法才能形成公共意见,获得别人的承认。“公民”,按其本意,指的是一个人意识到了他对这个国家所承担的义务及所享有的权利。一旦“意识到”,就可以在这个公共空间里把本属“私”的东西变成“公”。

⑥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也曾提出了以家族为本位的公共空间的设想。他主张设立学校,并且认为,设立学校,不仅仅是为了养士,更不是为了科举,而是使学校成为议政的场所,从而起到限制专权的功效,使学校成为绅士的公共空间。有意思的是:他心目中的公共空间还是以家族为本位的,“私”所指的并不是独立的个人,而是家族,家族的代表就是绅士。

⑦这当然很有中国特色,但我个人对此还是心存疑虑,害怕家族完全取代了个人,害怕家族中的“家长制”蔓延为全社会的行为规则,然后又成为国家统治秩序的正当性依据。家国一体,社会的伦理秩序就是国家的政治秩序,这是一种人们业已习惯了的生活态度。 ⑧但不管怎么说,有了公共空间,有了对公共空间的意识即公共意识,中国的社会变革才有了根本前提。

1.联系上下文,填人第②段空格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2分)

A.或许 B.大概 C.诚然 D.其实

2.第③段的加点词“说话”的含义是 。(2分)

3.依据文意,“公共意识”的具体表现是:(1) (2) (3分)

4.选出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 )。(3分)

A.开头列举在公共场合抽烟、吐痰、大声喧哗等现象,是为了批评人们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

B.文中所说的“公共空间”就是指需要遵规矩、按常理、循旧俗、汇公议的公共生活场所。

C.第④段画线句强调,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D.对第⑦段画线句中人们把社会伦理秩序与国家政治秩序混为一谈的“生活态度”,作者并不认同。

5.作者在第④段和第⑥段都援引与中国历史有关的材料,但目的不同,请联系上下文作简要分析。(4分)

第④段:目的是

第⑥段:目的是

6.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中国人在公共场所“莫谈国事”这一“古训”的看法。(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菩 提 树

朱千华

①菩提本非树,菩提本是树。读《五灯会元》,这样的偈语比比皆是。我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于宗教的兴趣。我精读过《大唐西域记》。那实在是部奇书。它吸引我的地方,主要是它描写的异域人情世俗,让我闻所未闻。菩提树,就是读此书知道的。

②多年来,我一直四处寻找菩提树。奇怪的是,行遍北方大地,怎么也找不到,后来才知道,菩提树只适宜热带和亚热带生长。两年多来,我穿越蛮烟瘴雨,进入岭南腹地,终于

有一天,在邕城良凤江畔,看到了向往已久的菩提树。满树满树的红丝带在风中舞飞,刹那间,有一丝白莲花般的亮光闪过我的心际,一种奇怪的感觉在我心里触动。

③玄奘在书中详细介绍过那棵佛陀菩提树。此树原也是极平常的,生长在印度一个偏僻村野。两千五百多年前,乔达摩·悉达多毅然舍弃王位出家修行,寻求解脱人世困苦的灵丹妙药。他风餐露宿,坚持不懈达六年之久。后来到了一个野村,悉达多独自走到一棵枝叶繁茂的毕钵罗树下盘腿静坐,凝神静思。经过七天七夜的朝思暮想,他获得大彻大悟,终于成为一代伟大的教主,毕钵罗树亦从此称作菩提树。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以后的佛教一直视菩提树为圣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而这个小野村,从此名扬四方,叫做菩提迦耶。目前在菩提迦耶小镇上的那棵菩提树,虽非佛陀当年原物,却是从当年原树枝叶辗转传承下来的。据说,那棵菩提树自然落下的一片叶子,在黑市上可以卖到十美元。[来源:skyjiao.Com]

④丁亥正月初五,我们驱车去良凤江。来此之前,我曾听好多人说过,良凤江有棵非常奇异的菩提树,至于如何的奇异,多数语焉不详。我决定亲自寻访。良凤江在邕城西南,约七公里。满目翠绿迎面扑来,良凤江的草木山色淹没了我们。沿一条泥泞小路,攀上小山坡,坐在草丛里,凭眺远望。远处有一棵大树,满树满树的红丝带。那里好像是个村庄,小村背后,是长满青翠的山冈。树在村中兀自挺拔,周围是绿色的灌木丛。远远望去,云烟缭绕,一派空濛。

⑤我没想到,和菩提树就这样猝不及防地相遇。

⑥树干十分粗大,约要五个成年人张开双臂才能合围。树的模样,给人感觉总有些特别,对它凝视半天,才明白,这是一棵合抱树。原是两棵,时间长了,一棵树把另一棵树搂紧,不再放开,形成了一棵树。我被这种奇特的造型震撼。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紧密的拥抱,密不透风,以身相许。我们只有在树叶上才可以区分这是两棵树。树枝分叉;有两部分,一边枝节直挺粗大,是大树叶,另一边,枝节小巧,柔媚多姿,是小树叶。风一吹,大小树叶互相摩挲,耳鬓厮磨,窃窃私语,说不尽的恩爱衷肠。

⑦有人告诉我,这是国内惟一的阴阳菩提。正是正月头上,菩提树下,香烟缭绕,观音像,香炉,果品,点心,层层堆叠。据我观察,由于南方人口音差异,阴阳树,会听成姻缘树。这样岂不更好?难怪树下聚集了许多青年男女,他们焚香祈祷,神态虔诚,把写着愿望的红丝带,一条条抛在菩提树上。丝带千丝万缕地挂着,满树通红,若不是偶尔看到青枝绿叶,真让人会误以为这是一棵火红的枫树。旁边就是静静的良凤江。那里有个古渡口,很多人从渡口走上岸来,又有一些人走下去。上上下下,人生就这样沉浮。世上多数人并不快乐,就要来找寻,要梦想成真。那些快乐的人呢,又想佛祖保佑。就这样,菩提树上年复一年地系满了红丝带。

⑧出于好奇,我想看看那些红丝带上,都写着什么。风一吹,就有红丝带从树上掉下来。心头一紧。我捡起一条看,上面写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心里掠过一丝不安。能写这几句话,应该是位书生吧。有一天,他与她来到良凤江的菩提树下,两人的海誓山盟,系在菩提树上。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红丝带掉下来了。他们现在还好吗。我的心中,忽然觉得难过。

⑨其实,我们不必固执地去寻找菩提树,也不必相信那些姻缘寄托。如果佛祖当年坐在榕树下,那么,榕树又会成为佛树。只要你心中有菩提,则山川草木皆是佛。事实也是这样,我在南方,看到很多古老的榕树上,同样系了许多红丝带。那些榕树盘根错节,苍老得让人产生敬畏。若只迷信那些所谓的姻缘树,任你把红丝带系满了树枝,也无济于事。 ⑩正想着,一片碧绿的菩提树叶轻飘飘落下来,落在我的身上。多么美丽的叶子。叶片心形,状如水滴。我把这片菩提树叶带回家。夹在书中。不几日,叶片干枯。吹去叶皮,得到了一片清晰透明、薄如蝉翼叶脉。我叫它菩提纱。

7.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触动”用得是否恰当?请简述理由。(2分)

8.第⑤段作者为什么用“猝不及防”’来表现与菩提树的相遇?(3分)

9.第⑦段中的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2分)

10.第②段说“多年来,我一直四处寻找菩提树”,第⑨段又认为“我们不必固执地去寻找菩提树”,这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

A.“菩提本非树,菩提本是树”既照应题目,总起下文,也强调了佛教“觉悟”的重要意义。

B.本文善用伏笔和照应,如第②段“一种奇怪的感觉”与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前呼后应。

C.第③段用插叙交代菩提树的得名由来,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也使主旨得到了升华。

D.第⑧段刻画了作者“不安”和“难过”的心理,委婉表达了对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的遗憾。

E.文中多处提到系在树上的“红丝带”,意在用细节描写来突出南方人对佛教的顶礼膜拜。

F.作者按知菩提、寻菩提、观菩提和悟菩提的顺序组织全文,线索明晰,思路流畅。

12.最后一段耐人寻味,请联系全文进行赏析。(4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6分)

[注:任选6空,若答题超过6空,按前6空顺序评分]

13.(1)言者无罪, 。(《诗经》)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孟子》)

(3)大行不顾细谨, 。(司马迁《鸿门宴》)

(4)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5)生乎吾后, ,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6)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7)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

(8) ,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四)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秦楼月

向子諲①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②,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释】①向子諲:南宋初年词人。②乾龙节:北宋钦宗赵恒的生日。古人以“乾龙”喻帝王。

14.从艺术风格看,这是一首□□词。(1分)。

15.对作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芳菲歇”既交代了时令,又为全词定下了感伤的基调。

B.“无边烟水,无穷山色”句融人了词人悠远的惆怅之情。

C.上阙在表情达意上虚实相生,富于变化,增强了可读性。

D.全词造句平实,用语浅近,篇幅虽短,但内蕴深厚丰富。

16.本词与柳永《雨铃霖》都用了“晓风残月”的意象,但二者表达的情感不同,试作简要分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①孙奇逢,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

②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名士多附焉。天启初,逆阉魏忠贤得政,秽者争出其门,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由是杨涟、左光斗等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党。而奇逢与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③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其后畿内盗贼数骇,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

篇二:100个常用俗语

100个常用俗语,有释义,有例句哟~(提分你的作文)

导语:俗语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用到我们平时写作的作文里可以提高作文亮点,为你的作文加分。下面是小编为同学准备的100个常用俗语,作文必备哟,赶紧收藏记忆吧!

1.八竿子打不着

【释义】比喻关系疏远或没有关系。

【例句】就连和东方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情人节、愚人节,也大有席卷华夏之势。

2.拔出萝卜带出泥

【释义】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的暴露。“共同犯罪,特别是重

【例句】大经济犯罪,案犯之间盘根错节,每个案犯的存在都以其他案犯为条件。借用‘拔出萝卜带出泥’的说法,他们互为萝卜,又互为泥土。在这种情况下,‘拔出萝卜带出泥’就不可避免。

3.饱汉不知饿汉饥

【释义】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例句】一个法国人曾挺疑惑地问我,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老把忙挂在嘴边,简直是不懂得享受生活,我没搭理他,因为他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你们国情是虚位待人,我们的国情是多人待一位。

4.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释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形象化表述。

【例句】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是邓小平著名的‘猫论’,是对生产力标准的一种形象化表述。

5.不管三七二十一

【释义】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例句】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鲁迅《拿来主义》)

6.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

【释义】告诫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等时不要孤注一掷,要多留几条后路。

【例句】营销专家告诫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否则一旦市场突然发生变化,企业就可能因产品的崩溃而元气大伤。

7.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释义】与6近似,也有遇到困境后应有所变通,不要固执一种选择。

【例句】媒体不如多宣传一下——条条大路通罗马,不一定是考上大学才有出路。让家长和考生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8.闭塞眼睛捉麻雀

【释义】比喻盲目地办事情。

【例句】‘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象’,粗枝大叶??还在我们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9.唱白脸

【释义】白脸:京剧中的反派角色。指扮演反面的角色,对事情采取尖酸苛刻的态度。

【例句】记得有一次妈妈生病了,她都坚持要我背乘数表,背不出就不准我吃饭。妈妈唱白脸,爸爸就唱红脸,所以当时我更喜欢爸爸多一点。

10.唱对台戏

【释义】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反的行动,或有意搞垮对方。

【例句】半岛电视台:同西方唱对台戏

11.唱高调

【释义】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

【例句】值得注意的是,在道德问题上我们似乎总是陷入一种误区:唱高调的受到赞扬,说实话的遭到贬损;唱高调的得到好处,说实话的丢掉实惠。

12.唱空城计

【释义】比喻掩饰自己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方法;比喻某单位的人员全部或大部不在;形容肚子饿。

【例句】在春运安全最关键时刻,某市两个乡镇党委、政府竟关门闭户,无人上班值班。昨日记者从某市市有关部门获悉,两个唱‘空城计’的乡镇党委书记受到停职检查处理。

13.唱主角

【释义】比喻担负主要任务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

【例句】京城百姓拜年短信唱主角一小时发送一千万条

14.炒鱿鱼

【释义】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撤职。

【例句】就业问题时常困扰着大家。没工作的人找工作,有工作的人又存在着随时被炒鱿鱼的危险。

15.撑场面

【释义】指维护表面的排场;维护体面。

【例句】因为资金紧缺的原因,将于今日开幕的第六届长春电影节走到了一个骑虎难下的境地。虽然开幕式闭幕式请来了不少港台明星撑场面,但真正唱主角的电影人却寥寥无几。

16.吃不了兜着走

【释义】比喻某人行为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例句】没有证据就是诽谤,我让她吃不了兜着走。

17.吃错药

【释义】比喻说话办事有违常理。

【例句】头一两天我老在后悔,放着明媚秀丽的桂林不要,偏偏跑到这来活受罪,真是吃错药!

18.吃小灶

【释义】比喻享受到特殊照顾。

【例句】青岛队主教练根据这种情况,决定让这员‘新丁’吃小灶,先单练一周,然后再随队训练。

19.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

【释义】比喻不好的东西迟早要让人知道。

【例句】而交楼标准与销售时的承诺无法兑现的问题则多数因为开发商在销售时的宣传广告过分夸大和美化了自己的项目。这样虽然可以使销售周期缩短,资金回收加快,但这种短期行为却为今后的交房酝酿了极大的风险隐患。因为,‘丑媳妇’早晚是要见‘公婆’的。”

20.穿小鞋

【释义】比喻暗中报复人,刁难人。

【例句】谁谁再也不穿小鞋了,因为那个靠帮派势力上台的党委书记被撤了职??(张洁《沉重的翅膀》)

21.闯红灯

【释义】比喻超越法现有的规则办事。

【例句】‘别闯红灯’,这不仅是对我们党政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对于我们体育健儿来说,同样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使自己树立‘别闯红灯’的意识。

22.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释义】一条路走不通,还可以走另一条路;不把自己局限于某一个目标。

【例句】祥子明知道上工辞工是常有的事,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老舍《骆驼祥子》)

23.打官腔

【释义】指说些官场上的辞令、口吻,或用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推托或责难别人。

【例句】儿女同父母说话,没有听说打官腔的,因为父母是长辈、是亲人。党政干部是人民公仆,讲话发言,与群众交流思想,不能打官腔。

24.打水漂

【释义】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

【例句】大赤包是眼里不揉沙子的人,向来不肯把余钱打‘水漂儿’玩。(老舍《四世同堂》)

25.打退堂鼓

【释义】比喻办事中途退缩。

【例句】周先生,项目做了一半,你们公司就要打退堂鼓吗?

26.打小报告

【例句】学习委员在班主任面前打小报告,排挤他人以谋得班长的宝座。”(余秋雨《霜冷长河》)

27.打预防针

【释义】比喻提前打招呼,作好思想准备,以防患于未然。

【例句】先打预防针大学生热衷‘提前职业化’

28.打圆场

【释义】调解纠纷,缓和矛盾。

【例句】每次对某件事物口无遮拦地进行炮轰完后,崔永元总是能够出人意外的打圆场。

29.大气候

【释义】比喻出现在较大范围的某种政治、经济形势或思潮。

【例句】湖北大学引进博士群形成大气候。

30.大水冲了龙王庙

篇三:20课

1 观 潮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课件。(图文并茂、声乐结合)

第一课时

一、直奔“潮”,整体感知

1、释题知“观潮”。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观 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2、人文理“观潮”。

a、导人。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

b.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二、品味“奇”,感觉奇观

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 ”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a、点拨: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句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

◆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奇:声音、形4k) b.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

潮水的长。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

潮头的高。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

潮水的气势猛、声音响。“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吗?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气势呢?

◆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

◆欣赏课件:同学们都谈得挺不错的,那么钱塘江大潮真正到来的这一刻是不是与大家刚才想的一样呢?那就请大家一起凝神观赏这惊心动魄、壮丽奇特的一刻吧!+品读回味:欣赏了潮水来临之际的壮观,令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遣词造句之功夫,我想大家会读得更好了,是吗?

◆对话追问: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大自然对话)

◆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

◆配乐朗读:“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有力)更奇的还在后头!请往下读。

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a.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b.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c“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4、品读“潮来前”的“奇”。

a.过渡:的确,钱塘江大潮还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当然,平时的钱塘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相盼。

b.引读: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

三、深悟“奇”,回归整体

激情;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

第二课时

一、读文,理清层次

1、回忆;上节课我们品味了那“天下奇观”所带给我们壮观的景象、奇特的感受,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还记得一开始大家读了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后,你们发现这里都是在写什么?一、二、五自然段又各写了什么?

分小组读段落。

2、点拨时间词,尝试分段。(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分段)

二、积累,课外拓展

1、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共有5处,相机点拔比喻句的样式。如:好像、犹如、形成)

2、自主积累:自选感兴趣、欣赏的精彩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再次回放全文的课件,图文并茂)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4、练习课堂作业。

5、课外拓展:(任选一题)

a、上网搜索、电子阅览、图书馆查找:我国其他“天下奇观”的景点的资料和图片,相互交流。

b.合作研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可以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

c.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

◆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断。

◆ 抒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

盘根错节造句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在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足迹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神奇风光。

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二、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如:“移、脉、卉、罕”等)

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

a??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b.??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c??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三、抓住要点,简要复述

1、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要点,思考具体内容。

2、指名概括课文的内容。

四、深入研究,晶位语言

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

a、作者用什么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b.课文中一连几处用了“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 c.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点拨:

1、作者用非常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结合理解“不容置疑”。

2、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大峡谷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范围广大,形态多样,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

3、这些景观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的感觉;而且每一个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结合理解“人迹罕至”。

五、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1、选择最精彩的语段多读几遍。

2、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六、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神奇景观的资料,在班级交流。

3 鸟的天堂

学习目标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制作大榕树,百鸟飞翔和画眉的课件。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出示“天堂”,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羌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

二、出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交流:你喜欢读哪一节?

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感到陌生或困难的词语:

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

三、精读大椿树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图文对照:欣赏图画(课件——大榕树),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可以从课文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词来概括。

3、我们来看同学们所写的词,有不合适的吗?井把它划去。

4、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过自古的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

5、指名读。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3c5L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a.你为什么这样读?

b、 “垂”写出榕树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

c、“枝上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

d.就让我们把奇特、壮观、美丽的榕树朗读出来。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 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a、读了这句话,你最喜欢哪里?为什么?

b.看着这一切,作者被榕树的勃勃生机震撼了,产生了联想,请你再读这一段话,想一想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联想到的?

C、这么美的大树,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d.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大榕树这一部分。

e、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其实在这棵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小鸟。第二天清早,我们又来到这里,有幸目睹了百鸟欢腾,群鸟纷飞的情景,你们想看吗?点击课件——百鸟纷飞图。

二、精读写鸟部分

1、请大家静静地看,仔细地看,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老师指图,你看这只鸟在干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那么巴金爷爷是怎样把百鸟欢腾写出来的呢?

出示课文,请你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现这种场面?

a,读好的,老师马上说:老师感觉到你刚才这里的短句子读得特别好,像跳舞似的,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b.读不好的,老师说:老师觉得这句子写得很特别,你看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短句组成,你想想怎么读才能读出韵味来。

c,师读后,师点评:

对呀,大大小小,各种颜色,还用了四个短句子就写出来了,读起来多有节奏感啊,就像刚才同学说的像跳舞似的。好,现在你能读好了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的。

d.13小节呢?你能读出“应接不暇”吗?好,试试看。

4、刚才大家用自己的嗓音读出了小鸟的欢乐,小鸟的欢腾,那么,小鸟们为什么如此的快乐?如此的开心呢?

5、联系第九自然段,生自由谈。

6、师接着说:是啊,你的意思老师明白,繁茂的大榕树给了小鸟一个舒适美丽的家,你看,生活在大榕树怀抱里的小鸟,它们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没有敌人,没有威胁,没有争吵,只有快乐,只有自在,只有欢乐,只有幸福。就好像生活在天堂一般。小鸟因树而可爱,树因小鸟而充满生机,你感受到了吗?(齐读第十三自然段)是啁,树离不开鸟,鸟离不开树,所以,画眉时常引歌高唱,站在树枝上唱起了婉转动听的歌呢!看图——点击画眉图,你想想画眉会唱些什么歌呢?

7、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三、抄写句子,积累语言

篇四:2014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观潮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在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行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朗读重点词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2、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事物的规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流程:

一、直奔“潮”,整体感知

1、释题知“观潮”。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观 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2、理解“观潮”。

a、导入: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

b.检查生字词的读音,解释个别词语的意思,指导个别生字的书写。

c.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二、品味“奇”,感觉奇观

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 ”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a、点拨: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句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

◆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奇:声音、形4k)-

b.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

潮水的长。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

潮头的高。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

潮水的气势猛、声音响。“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吗?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气势呢? ◆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

◆欣赏课件:同学们都谈得挺不错的,那么钱塘江大潮真正到来的这一刻是不是与大家刚才想的一样呢?那就请大家一起凝神观赏这惊心动魄、壮丽奇特的一刻吧!+品读回味:欣赏了潮水来临之际的壮观,令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遣词造句之功夫,我想大家会读得更好了,是吗?

◆对话追问: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大自然对话)

◆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

◆配乐朗读:“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有力)更奇的还在后头!请往下读。

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a.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b.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c“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4、品读“潮来前”的“奇”。

a.过渡:的确,钱塘江大潮还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当然,平时的钱塘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相盼。 -

b.引读: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

三、深悟“奇”,回归整体

激情;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总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读文,理清层次

1、回忆;上节课我们品味了那“天下奇观”所带给我们壮观的景象、奇特的感受,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还记得一开始大家读了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后,你们发现这里都是在写什么?一、二、五自然段又各写了什么?

分小组读段落。

2、点拨时间词,尝试分段。(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分段)

二、积累,课外拓展。

1、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共有5处,相机点拔比喻句的样式。如:好像、犹如、形成)

2、自主积累:自选感兴趣、欣赏的精彩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再次回放全文的课件,图文并茂)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4、练习课堂作业。

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任选一题)

a、上网搜索、电子阅览、图书馆查找:我国其他“天下奇观”的景点的资料和图片,相互交流。

b.合作研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可以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 c.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

◆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断。

◆抒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

板书设计 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观潮 潮来时:齐头并进山崩地裂(远—近)

潮来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总第 3 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在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足迹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神奇风光。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2、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如:“移、脉、卉、罕”等)

3、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 a??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b.??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c??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三、抓住要点,简要复述

2、指名概括课文的内容。

深入研究,晶位语言

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

a、作者用什么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b.课文中一连几处用了“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

c.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点拨:

1、作者用非常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结合理解“不容置疑”。

2、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大峡谷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范围广大,形态多样,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

3、这些景观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的感觉;而且每一个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结合理解“人迹罕至”。

四、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1、选择最精彩的语段多读几遍。

2、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神奇景观的资料,在班级交流。 板书设计: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最长、最深)

千姿百态的水

神来之笔的山 景色奇异、壮丽

多样性的生物

篇五:第四单元词语解释和造句

1. 明日歌

(明)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译文】

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等的多。如果我们一生做事都要等待明天,一切事情都会错过机会。一般的人苦于被明日牵累,春去秋来衰老将到。早晨看河水向东流逝,傍晚看太阳向西坠落。人一生有多少个明天?请你听取我的《明日歌》。

第四单元词语解释和造句

1. 随风见长:

2. 奇趣无比:

3. 五光十色:

4. 引人注意:

5. 不可计数:

6. 应接不暇:

7. 临风飘举:

8. 明眸善睐:

9. 阳光明媚:

10. 远山如黛:

11. 绿草如茵:

12. 有关花的成语:

(1) 花红柳绿:

(2) 花好月圆:

(3) 含苞欲放:

(4) 出水芙蓉:

(5) 花团锦簇:

(6) 花天酒地:

(7) 花言巧语:

(8) 风花雪月:

(9) 五花八门:

(10) 镜花水月:

(11) 落花流水:

(12) 百花齐放:

(13) 鸟语花香:

(14) 月下花前:

(15) 春暖花开:

(16) 柳暗花明:

(17) 锦上添花:

(18) 雾里看花:

(19) 妙笔生花:

13. 有关根的成语:

(1)

(2)

(3)

(4) 根深蒂固: 根深叶茂: 刨根问底: 叶落归根:

(5) 归根到底:

(6) 不根之论:

(7) 六根清净:

(8) 盘根错节:

(9) 斩草除根:

(10) 绝其本根:

(11) 根株附丽:

(12) 根牙盘错:

14. 有关叶和果的词语:

(1) 叶落知秋:

(2) 一叶障目:

(3) 金枝玉叶:

(4) 食不果腹:

(5) 自食其果:

(6) 硕果仅存:

《题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人赞扬岩竹的正直品格与坚韧精神,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锲而不舍的精神与刚劲坚韧的节操,才能在成才的路上,不断探索,开拓奋进。

第五单元词语解释和造句

15. 若隐若现:

16. 人山人海:

17. 天下奇观:

18. 人声鼎沸:

19. 齐头并进:

20. 浩浩荡荡:

21. 山崩地裂:

22. 漫天卷地:

23. 风号浪吼:

24. 水天相接:

25. 风平浪静:

26. 谈虎色变:

27. 狂暴威猛:

28. 抛来掷去:

29. 面目全非:

30. 不解之谜:

31. 终生难忘:

32. 毛骨悚然:

33. 前俯后仰:

34. 小巧玲珑:

35. 飘飘欲仙:

36. 准时无误:

37. 不厌其烦;

38. 如期而至:

39. 鱼贯上岸:

40. 秩序井然:

41. 步履蹒跚:

42. 如醉如痴:

43. 赞叹不已:

44. 发号施令:

45. 震惊世界:

46. 谈天说地:

47. 从容镇定:

48. 喋喋不休:

49. 火气腾腾:

50. 惊天动地:

51. 随时随地:

52. 喜出望外:

第六单元词语解释和造句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