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4:28:49 体裁作文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体裁作文

篇一: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推荐 5人 10人 喜欢 喜欢 2012-01-15 06:22:23 马蹄达达 (内敛)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分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人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

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这个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每个人的行动都受思想支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境界。大致分一下,人的境界不外乎三种:一是为自己,二是为家庭,三是为社会。

为自己也就是为个人。之所以说“个人”,就是这种人不要说社会责任,连应有的家庭责任都没有,连父母和妻子儿女都不顾。有的为了自己吃喝玩乐,把父母的退休金当作自己的银行,甚至以刀子逼迫父母,于是酿成父母忍无可忍怒而杀子的悲剧;有的放弃了做丈夫的责任,自己在外吃喝嫖赌,让妻子在家独守空房;有的丢掉了做父母的责任,因为孩子有毛病就弃之于大街;还有的只生不养,让孩子早早辍学??这种人属于极端个人主义者,信奉的是“只要一个人吃饱,哪管一家子饿”的哲学??

为家庭,也就是一切为了家庭利益。有的追求光宗耀祖,有的追求小康生活,有的追求夫妻恩爱,有的追求后继有人,有的追求豪宅美车,有的追求金钱无数??应该说这些追求都是合理的,这种境界的人为数众多,大有人在。这些人往往对家庭的责任感很强,对父母来说

是好儿女,对妻子来说是男人,对丈夫来说是好妻子,对孩子来说是好父母(有的则是好祖父母)。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这种人都是“好人”。

但是,社会的复杂性已远远不能简单地划分为“好人”和“坏人”了。“好人”和“坏人”具有很大的相对性。无论为了家庭的哪种利益,为了家庭的哪种追求,只要靠自己辛勤的劳动,只要遵纪守法,追求越高,得到越多, 就越光荣。如果为了家庭而铤而走险、违法乱纪,对家庭来说是牺牲自己,是“无私奉献”,而对社会来说则是成为名副其实的“坏人”。对一个个大贪官的曝光,都会引起人们的议论:对一个人、一个家庭来说,有十几万、几十万就够一生用的了,为什么还要贪几百万、上千万?有的贪官说出了心理话:自己的钱是一辈子、两辈子也花不完,之所以要弄那么多,是为了儿子、孙子、孙子的儿子??子子孙孙无穷尽矣,因此贪污受贿也就无极限了,直到锒铛入狱为止。

为社会,就是那种为了他人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那种有正义感、讲正气的人,那种有社会责任感、并能够付诸行动的人都是。这种人既有伟人,也有普通人,同样也大有人在。伟人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周总理,有为了反对列强而不顾个人得失的林则徐,有为科学而献身的布鲁诺??普通人有焦裕禄、孔繁森这样的好公仆,有面对坏人的威胁毫不退缩的反腐勇士姜瑞峰,有抗洪前线上置生死于度外的高建成,有面对歹徒的尖刀而奋不顾身的徐洪刚,有无数为了正义、法纪和社会责任而牺牲个人利益、默默奉献的普通人??

第一种人为数不多,也容易从人群中识别出来,往往是遭人唾弃的对象;第二种人属于芸芸众生,里面既有闪光的金子,也有的沦为社会蛀虫。第三种人才是社会的脊梁,是他们的精神和行动支撑着社会大厦,推动着历史车轮。对这些人,正如臧克家在《有的人》中所说:“人民永远记住他”。当然,人生的三种境界不是能绝对分开的,在一个人身上往往是兼而有之。因此,对于一个人而言,要抛弃第一种,超越第二种,追求第三种,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人”。

人生如登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有若干个阶段,哲人们有各自的划分办法。丹麦哲学家齐克果将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即:审美阶段、道德阶段和宗教阶段。而德国哲学家尼采则认为,人生有三个时期,即:合群时期、沙漠时期和创造时期。合群时期,自我尚未苏醒,个体隐没在群体之中;沙漠时期,自我意识觉醒,开始在寂寞中思索;创造时期,通过个人独特的文化创造而趋于永恒之境。从两位西哲的邃思联想开去,在中国古代的禅宗、诗学、美学诸领域,也有好些关于人生三境的妙论。

宋代禅宗将修行分为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

第二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第三个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三个境界中都有“空”字,三个境界就是对“空”的三种不同的理解。第一境界中的“寻”,表明人向上天追问自身起源,追问所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三个千古难题。第二境界中的“无”,表明人已经从自然中剥离出来,与外在的“水流花开”自成一独立世界。而第三境界中的“万古”与“一朝”的融合同一,则说明人对有限时空的超越,经过否定之否定之后达到天人合一之境。

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学诗的三境:“ 其实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也。”就诗人的主体而言,心灵最初是自由自在的,不辨美丑,处于童贞状态;当认识到规矩和成法之后,就陷入束缚和捆绑之中;最后摆脱一切外在的桎梏,获得了主体与客体的契合,也获得了真正的、纯粹的自由。这时,方能“行住坐卧、无非是道,纵横自在,无非是法”。

严羽之后,诗人潘德兴又云:“诗有三境,学诗亦有三境。先取清通,次宜警炼,终尚自然,诗之三境也。”潘氏是在说诗,其实何尝不是在说人生呢?返朴归真的人生,就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最终将禅学、诗学与人生哲学融会贯通,铸为一体的,是晚清一代宗师王国维。王氏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与齐克果、尼采的描述相比,王国维的论述是典型的中国式的,是诗意的凝聚,是精神的贯注。它包蕴了一种纯粹的生命体验,使人突破自身生活的惰性;它设定了生命气息充盈的坐标,引导人达到一种永恒的自由之境。

有这样的一种人生境界让我们仰望,我们何必惧怕脚下的淤泥呢?

自古以来,人们把求学成才的经历划分为三个过程,来激励自己或他人。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推清代王国维引用三句古词来形容成大学问人的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归纳的三境界,第一境界为求学与立志之境,此为“知”之大境界。第二境界为“行”之境界,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坚忍不拔。第三境界为“得”之境界,功到自然成。后来,有人效仿“三境界”划分法,又归纳整理出许多“三境界”来,列举如下:有人研究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发现了学习的三境界:

第一境界是“知之”;

第二境界是“好之”;

第三境界是“乐之”。

还有的把读书三境界归纳成:

为知、

为己、

为人三境。

有人用充满禅机语言来说明:第一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还有文人总结读书三境界如《桃花源记》中所写的“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也有把三境界引为企业家之大境界:第一境界是“大智慧”;第二境界是“大抱负”;第三境界是“大手笔”。 掩卷思之,林林总总的三境界就是要告诉人们:第一要立志,要确立人生目标;第二要为实现目标而锲而不舍的奋斗;第三是工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一定会成功。

有人认为,人生三境界不外乎是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也有人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人生三境界,这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还有人用三首诗来道明人生三境界的禅理:境界之一,觉而未悟,弃世绝俗,如(唐·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境界之二,悟而未透,返虚入明,如(唐·王维)〈鹿柴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境界之三,通透圆融,已臻化境,如(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凡此种种,值得推崇的还是王国维所说的,“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也许在实现生活中,理想、事业、爱情或是别的什么奋斗目标,正当你苦苦追寻它时,却茫茫然失去了,你,应该何去何从呢?是凭栏张望,怨天尤人呢,还是面对随风而逝的黄叶长叹――“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呢?

也许在实现生活中,如果精挑细选,左思右想终于选定一个志向,一个爱人或一个别的什么目标,你会怎样呢?是不是要全力以赴将之变为现实呢?而当你为之付出,当你执蓍追求得几乎坚持不住时,你又会如何?是不是会预计一下坚持与退缩的后果,然后热血沸腾、勒紧裤带对天长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也许正是这样,你为所奋斗的目标不断的付出,例如为找到心爱的姑娘的住址悄悄的打听,暗暗地盯梢都一直一无所获;为考上向往已久的大学不住地埋头苦学却屡屡摸底测试分数都不够;为当上心仪已久的职务上下走动却不见动静??然而正要放弃努力感叹不行了,没希望时却听到“她”在家门口殷情地邀你进去作客;竟收到了向往已久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竟被朋友拥到桌前干杯庆祝“竞选”成功??啊,“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呀!

许多时候人生就是这样,有迷惘、执蓍,也有豁然开朗。无论理想、事业、爱情或别的奋斗目标,尽管每人的形式不尽相同,但都不断的经历着,反复着人生的三境界。

不管你独上高楼,不管你衣带渐宽,不管你蓦然回首,只要你舍得付出敢于奋斗就会有开始,就有可能收获。我们不能企盼每次为之衣带渐宽的伊都值得你终不悔,不能企盼每次蓦然回首那人都在灯火阑珊处等着,但只要敢独上高楼,只要肯衣带渐宽,愿意回首。你的理想,你的事业,你的爱情,你的奋斗目标总会有实现的一天。

朋友,你能将主观感情外射于客观事物吗,你能将自己的执蓍和至诚,构筑成一个严肃的、美而善人生理想境界吗,你能凝结和升华人生的精神境界吗?

人生三境界远不止这几行字,这几句话,只有用心去悟,用心去生活才能品味到它的真谛

篇二:王国维人生三境界感

【原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史料引用】赵万里 《王静安先生年谱》

五月初二日夜,阅试卷毕,草遗书怀之。是夜熟眠如常。翌晨(即1927年6月2日)盥洗饮食,赴研究院视事亦如常。忽于友人处假银饼五枚,独行出校门,雇车至颐和园。步行至排云轩西鱼藻轩前,临流独立,尽纸烟一支,园丁曾见之,忽闻有落水声,争往援起,不及二分钟已气绝矣,时正巳正也。

对于王国维提出的人生三境界,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奉之为经典,闲暇之余,我已经和无数人讨论过这个。诚然,作为传统的中国经典成才理论和作为国学大师的王国维的金字招牌,任何一个鄙夷者均会落得个“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的骂名。

然而,一种为人认可的观点的提出,必然与其提出者的仕途之路、人生命运紧密相关,究其王国维本身的学识,毋庸质疑的国学大师,一部《人间词话》词韵悠长,人情脉络讲的是淋漓尽致。但是,国学大师毕竟仅仅是国学大师,人活于世界之上,必定不能仅以国学过活,人情世故、嬉笑怒骂、察言观色,都是在社会生活的必要组成,正所谓“人情练达即文章”也正是如此。因此,虽然王国维本人精通国学,却忽于对社会的认识,因此也最终造成最后其带有知识分子超然的离去的感情而投湖自杀,实为国学的一大遗憾。对于他的死因,史上争论许多,或言其为清亡而追随,或言其感国学无望而悲绝,但无论如何,王国维是自杀无疑。(可见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

面对一个国学大师提出的人生三境界,我们当让要奉其为经典;但是,面对一个对社会无望而选择结束的知识分子提出的人生三境界,我们又当要如何思考呢?

王国维的三句话其实也就是展现了立志、磨练和顿悟的三个层次,看似很有道理,因为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辅相成。古人讲求的正途是读书,讲求耕读传家,所以对一个读书人而言立志求学,寒窗苦读,功成名就有所顿悟是很合理的一个过程,王国维的前半生也是这样度过的,所以这样的人生三境界被人广泛接受,并加以推崇是有其历史背景的。

时移世易,社会在发展中前进,耕读传家的时代早早过去,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膨胀和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读书人靠四书五经求的一官半职的时代早早过去,更多的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因此财富的价值观充斥了王国维时代的读书价值观,面对这样的时期,王国维消极的站在一个纯读书人角度的人生境界是远远不够的。倘若现在再去“立志、磨练和顿悟”的套路去面对人生,恐怕早早的就会被饿死,就更谈不上人生境界的问题了。

面对现实之中的诸多无奈,唯有的方法只有先承认,再进入,到达一定高度后才能改变。就想一个在高考失败中的同学对我说:高考的如此的弊端,为什么还要执行,应该把它废除。高考是应该废除,但是一个考不上大学的学生永远不能取消高考制度一样,有理想的人应该是,先考到最好的学校,再拼搏到教育机构,再最终坐上教育部长的位置才能取消高考。而这样如同高考一样不合理的制度比比皆是,有的人在制度中苦苦拼搏,有的人却凌驾于各种制度之上,社会只存在着合理的不公正和不公正的合理,而既合理又公正的社会形态,只会出现在马老师恩老师的书本里。面对这种的社会形态,王国维的人生境界是绝对不能解释的,毕竟古人的属于历史,未来就在现在。

王国维的时代早早灭亡,王国维随着他的时代一起灭亡,之所以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会如此的深入人心,只是中国人心中对执着知识分子的崇敬之感的延续,因此现在看来王国维的三境界在当今时代只能做案上摆着的花瓶,供认欣赏,在当今时代如果还按照这三个境界死守窠臼的话,下场想必也只能和王国维一样落个投湖自尽的悲凉。

篇三: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的感悟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的感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界”原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王国维以这句话形容学海无涯,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才能寻找到自我要到达的目标,只有不畏怕孤独寂寞,才能探索有成。

“第二境界”两句原出自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以这句话比喻为了寻求真理或者追求自我的理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就是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 “第三境界”原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用这句话比喻经过长期的发奋奋斗而无所收获,正值困惑难以解脱之际,突然获得成功的情绪。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乃恍然间由失望到愿望达成的欣喜。

这三段名句,被王国维信手拈来,赋予它们全新的含意,贴切生动地描绘了人们这三个阶段的思想感受与心路历程。可见,王国维精通中国古典诗词,阅读过超多作品,并烂熟于心,故能准确地选用其中思维特征与艺术形象最恰当的传世名句,寥寥数语,就点透了三种境界,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同时,使得此三境界之说富有鲜明中国特色与浓郁的艺作为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大师,人生三境界说确实鹤立鸡群,登上了高峰,对确立他在美学界的泰斗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分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人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

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

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这个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王国维透过深入思索和仔细琢磨,悟出了每个人成就大事业都要经历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混沌迷茫,不知前路在何方。第二阶段是在上下而求索,历尽艰苦磨难而不悔,开始见到曦微的曙光。第三阶段是豁然开朗,最后找到了事业成功的钥匙,顿时感到,答案原先以为远在天边,实则近在眼前。这三个阶段,能够概括为迷惘—求索—顿悟,细细品味,真是人生事业成功无法逾越的三个阶段,从哲学角度讲,就是人生事业成功必然经历的客观规律。

篇四:王国维的人生三个境界

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没有登高望远,无以确定有价值的探索目标。

没有对目标的迫切愿望和自信,难以面对征程的漫长和艰辛。

没有千百度的上下求索,不会有瞬间的顿悟。

国学大师王国维精妙地以三句词道破人生之路:起初的迷惘,继而的执着和最终的顿悟。

成功之道无出其右也。

关于王国维的这“三境界”妙论,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很多人也将其引申到其他很多领域,如企业管理,营销,研发等,给人深刻的启发。

以上三句词分别摘自晏殊【蝶恋花】,柳永【凤栖梧】和辛弃疾【青玉案】。

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别离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柳永【凤栖梧】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篇五:王国维人生三境界之我见

无忧花开

08中本三班 陈晓平

一年以前是读过《人间词话》的,那时是带着迫切的心情读的,

还记得那时是寒假在家的时候,浏览的时间应该是晚上躺在被窝里,

书是老弟很早就买了的,就因为自己有太多看不懂的地方所以总是边

看边在心里面叹息:王国维先生应该是个很有学识的大师。用现在的

话来讲,他就是个牛人、达人、文学教主。没想到一年之后又因为专

业选修课的原因又重新拿起《人间词话》这本书。

有一坏毛病,不喜欢拿着一本书一气看完,而是同时有好几本在

同时进行,先翻翻这本书,再看看那本书,交叉着看,这样内容就不

会太单一。最近就是因为迷上唐诗宋词,于是就想起了王国维先生的

人间词话以及他所谈到的诗词三境界--

王国维评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无不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

境界。

三句话,就是所谓的人生三种境界。其实,这里的人生三种境界并不

是王国维老先生自己首创,其中第一句出自宋代词人晏殊的《蝶恋

花》;第二句同样出自宋代词人柳永的《蝶恋花》;第三句出自宋代词

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作为文学大家,他把三首词的三句话创造

性的结合在了一起,灌注了自己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理解,浑然天成。

读起来优美,自然,含蓄,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大家无穷无尽

的思考和探索。我真的佩服他的整合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记得古代有

位史学家曾说过一些话,我们不会写书,我们能做的是编书,因为在

这之前所有的只是都已经出现过,我们所做的是怎么样把他们整合编

撰在一起。在这里,王国维做到了,伟大的国学大师就是大师。这几

句话造就了多少文人为之上下求索。那些成就了大事业、大学问的人

一生就在王国维的三种境界中度过了,他们在苦苦的思考中探索,在

努力的探索中顿悟,然后在顿悟中蓦然回首。而我们这些平平凡凡的

没有成就大学问、大事业的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用一个“情”

字来代替。亲情、友情、爱情,爱情是核心,没有爱情何来美满的婚

姻亦即亲情?没有美满的家庭何来顺畅的事业?没有事业何来朋友?

其实我们何乐而不为把它当作爱情的三种境界而在爱情之路上慢慢

的领悟!

对于爱情的定义,不一而足,莫衷一是。哲学家有哲学家的理性、

情感专家有情感专家的感性、历史学家有历史学家的观点、社会学家

有社会学家的分析。对于爱情的态度和表现,五花八门,精彩纷呈。

无论人们对此又怎样的理解和评价,我觉得都可以用王国维先生的三

种境界说去理解人们追求爱情的道路。

人的修养学识越高他的爱情境界也会越高,是这样子吗?恐怕很

多人会嗤之以鼻,如果爱情要是有必须的附加条件的话,世人就不会

发出“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慨叹,也不会有“曾经

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怀旧者的告白,以及梁祝双双化为

蝶,曹操大战赤壁为二桥,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

事了。又不知道诗经里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谓伊人在水一

方”的那些率真本性的爱情情话作何解释了。带着自己的思想去读书,

去理解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如果作为爱情

第一境界,自己私下认为是对爱情信念的执着追求,宁缺毋滥,要么

就是选择决不后悔,有了目标就要坚持不懈。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

修道半缘君的特立独行的坚守。即使因为某种原因而不得离开对方也

要想个不伤害对方的理由,但不是始乱终弃,朝令夕改,这个道理千

古关情,异代同心。然而某些道貌岸然的君子却为了伤害对方抛出许

多无关痛痒的理由,终于懂得宁可信小人而不可信君子这句话的含

义。但不得不承认,我们身边伪君子无处不在。

于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读起来断肠,

念起来悲壮,这是一种无言的境界,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的忧愁,

在爱情的层面它是无悔的追求,是无私的给予,是无碍的交流。不是

充满功利性的要具有必须条件的,爱上了之后,要如何让你身边的人

不离不弃,与你同心同德,要爱情成为 “永久牌”,可真是一大挑战。

其实,夺取爱情胜利,只不过是你向前迈进的一小步而已,我们说前

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真可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任重道远。还必须修炼更高的境界才行 。

“第二境界”两句原出自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

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

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王国维以这句话比喻为了寻求真理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废寝忘食、

夜以继日,就是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要有诗人贾岛“两句三年得,

一吟泪双流。”的执着精神。可见作诗词也要是纯情忠贞的,要全身

心的投入,最好产生迷狂的状态才能产生源源不断或意想不到的灵

感。如果三心二意,朝三暮四断不会写出千古名句的,至少写不出能

感染读者的作品。

用这种境界来解释爱情,它的意义是最显而易见的了。和王国维

的人生感悟差不多都是坚持。在爱情中的人,能拥有坚持的精神实在

是难得的,从古到今,从诗经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到张生的抛

糠妻,求富贵,从封建社会的三妻四妾到现在的养情妇、包二奶,多

少无情无义的负心汉上演了一幕幕始乱终弃的闹剧。虽然如此,为伊

消得人憔悴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李清照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的愁之长,“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几多愁”的愁

之重就是为伊憔悴的很好证明。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

灰泪始干。”的爱情宣言又让我们看到作者至死不渝的决心。很有一

种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之豪情。

“第三境界”原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

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用这句话比喻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

而无所收获,正值困惑难以解脱之际,突然获得成功的心情。踏破铁

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是恍然间由失望到愿望达成的欣喜。 作为爱情的第三个境界可以这样理解,有的爱情是需要缘分的,缘来

相聚,缘散分开。当你在一群蛾儿雪柳黄金缕之中苦苦寻觅至望眼欲

穿的时候,你要寻找的人却就站在阑珊的灯火之中,之前的苦苦追寻

可能会让你受尽折磨,找到之后的狂喜却永远比你无意得到的欣喜要

感人的多,这就是你的缘分。这个缘分不是与你卿卿我我,像夏天的

鸣蝉吱吱喳喳聒噪不停,你在你的世界里,虽然看似孤独,凄凉,我

在离你远远地角落看,你却光芒万丈。当你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

情,洗掉以往的记忆,重新收拾心情,最后归于平静也许我们才会顿

悟“灯火阑珊处的距离是渐行渐远,但我宁愿在你的世界里消失自己”

这句话。但这是要以时间为前提的,正如达到这第三种境界一样。

在悠悠岁月中,我们都是不起眼的过客,好多故事都没有结果而

结果,与其停留别人的世界里迷失自我,还不如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

享乐。我们只有从容走过,无需理会。再伟大的事情最终也成云烟,

所有疯狂之后总归于平静,我们除了平静又能怎样呢?我们唯一能做

的,就是坦然面对一切,平静珍惜一切。正如徐志摩《再别康桥》的

人生境界:“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

走一片云彩。”

多么洒脱!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