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乡村里的孩子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8:33:16 作文素材
乡村里的孩子作文作文素材

篇一:农村孩子的作文

农村孩子的作文

一年里,学生从错别字奇多到正确率极高,从不爱读课外书,到对课外书爱不释手,从一个好词语也用不出,到作文佳作层出不穷。从不喜欢朗读,到有滋有味地课堂阅读,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最值得我兴奋和自豪的是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与日俱增,学生的表达能力逐步提升,并且趋向于个性化,并有一位学生公开发表,50多位学生获学校写作高手奖。

◆ 火眼金睛找优点

记得学生第一次的日记,语句一半是不通顺的,一半学生的字数

达不到100字。第一次写作文是写丢手帕的活动,当时形容高兴的心情,52个学生捉襟见肘,才说出一个“兴高采烈”,学生词汇储蓄明显不足,以至使用起来身无分文。在这样的情况,我就借用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这个词语运用得好,那个句子形象生动。这个开头别具一格,那个结尾出人意料。在我的赏识中,学生开始关注词语、句子、开头、结尾等。他们总是在写作中用处好词语,想出与众不同的句子,总是希望老师的波浪线在他的文章中多一些再多一些。我常常问:这个词你哪里看来的?学生告诉我从课外书上看来的。于是告诉孩子们,读课外书真好,丰富词汇,开阔思维,

让你作文越写越好。

一年的寻找,现在几乎每个学生都会在文章中用处一两个好词语,并且有丰富的想象力。尤其是有名的后进生张纪伟,因为他会写津津有味,因此,他几乎每篇文章都用上了这个次词,因为他觉得这是好词语,让人忍俊不均。

◆ 一片童心诱文趣

许多学生是怕作文的,该怎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觉得教师

的童心非常重要。有了这份童心,你的心就能与孩子靠近,孩子就喜欢你。为了写《丢手帕》,我带领小朋友在操场上尽情地玩;为了写《迎国庆联欢会》,我在学生出乎意料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开联欢会,并第一个表演节目,买了许多糖果给孩子们,那种兴奋不言而语;为了写《圣诞老人来了》,自己亲自打扮成圣诞老人,并组织孩子搞活动;为了写《多变的香蕉》,我就成为魔术师,让香蕉用不同的角度在学生面前出现,学生们个个新奇万分;为了写观察怎样翻跟头,我们在操场上进行了翻跟头比赛。为了写《放风筝》,就与孩子们一起放,并故意在孩子们面前表现笨拙,让学生教我,从而了解放风筝的步骤。在一次又一次的师生同乐中,孩子们的心自由地放松,孩子们表达的欲望被有效地激发。一篇篇富有童趣的文章诞生了。

◆文化诱导深扎根

在浮躁的社会中,学生往往变得非常肤浅。课外阅读手拿漫画,口中所言时髦词汇,作文语言飘飘在上。没有一种深度、厚重,感觉孩子就像没有根的浮萍,任凭飘荡。

一个有根的孩子,必定是爱长辈的,必定爱学校老师的,必定爱自己的家乡的,必定爱我们的祖国的。于是,我引导孩子观察自己的长辈,从长辈的外貌、工作,对自己的关心,以及他们的爱好,从中写出了一篇篇感人的文章,陆一帆的让人流泪的爷爷,柯文吵的一个后进生的伟大的母亲形象,父母离异的陈敏娴的辛勤操劳的奶奶、、、、、、一个个让人感动的形象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他们为自己有这样一个长辈而感到自豪,内心无比感动。今年的母亲节,又发动学生送贺卡,给母亲写信,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信,让母亲簌簌落泪,这是亲字间爱的传递,在传递的过程中,母亲产生了幸福感,孩子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我又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从操场到教学楼,从教学楼到小树林,孩子们发现,我们的学校环境是那样的优美,我们在学校又那么多的趣事,从而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的学校,这是多么难得的爱校情结呀!当然,八月半,让孩子们写写看月亮,冬至,让孩子们写写吃糯米饭,西瓜灯节,让孩子们谢谢西瓜灯与烟火晚会、、、、、、孩子们在一次次的感受中,表达中,对长辈,对学校,对家乡产生了情感,原来生活

有那么多有意义的事物,我要好好珍惜。

篇二:让农村的孩子爱上作文

让农村的孩子爱上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年级学段习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作文,每次上习作课,对孩子来说似乎是一种煎熬。如何让三年级的孩子爱上作文?不怕写作文?平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 从素材入手,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学生为什么不愿写作文呢?究其原因,大部分是因为无内容可写。我校深处偏远的农村,学生的生活经历少,如何让学生“有米下锅呢?”

1、充分利用节日活动

今天是三八节了,班主任布置孩子回家给父母洗脚,这不正是个良好的机会吗?我趁机布置让学生写日记,并重点写出自己的心理感受。第二天,日记收上了,我看到了许多精彩的语句:“妈,妈,我,我……想给您洗洗脚。”声音越来越小,连我自己也都听不见了,脸上像有团火灾烤着;晚上,该给妈妈洗脚了,耳边突然冒出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说,去吧,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洗个脚怕什么,另一个却说,不好意思,别去了,多难为情啊。当学生亲身实践后,自然有话可写,而且体会深刻。

2、精彩的课堂

一次有趣的实验、一堂剪纸课、一次读书交流会……这些精彩的课堂,教师提前布置,让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3、带领学生观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写。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如我在指导学生写“我的发现”时,带领学生走进校园,去寻找事物的变化。在校园里,我们发现了柳树的嫩芽高处的比低处的茂盛;小草从枯草堆里偷偷地钻出来,还发现了万年青的嫩芽长在茎和叶柄之间;法国梧桐的果实像荔枝……通过亲近自然,观察生活,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二、撰写下水文,让学生有例可依。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自己动手写,最能体会到写文章的甘苦。自己的真切体会跟语文教学

结合起来,讲解就会更加透彻,指导就会更加切实,批改就会更加恰当。”教师写下水文,正好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示范,让他们有章可依,有章可循。如我在指导学生写景时,因为我们的学校是农村学校,孩子出去玩的机会不是很多,就描写写了学校附近的一处小公园。我按照游览的顺序,把小公园里的人工湖和长廊重点进行了描写,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参照。

三、课内阅读与小练笔有机结合,增加训练机会。 在阅读教学中,小练笔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结合重点训练项目,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点拨、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练习的时间宜短而快,并且练笔之后要及时反馈和评改,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抓住时机,从而让小练笔演绎写作中的大精彩。如在教学《太阳是大家的》这篇课文时,这是一首儿童诗,课文用诗歌描绘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鲜花上撒满了太阳的金光,小树在太阳的照耀下生长,小朋友们在温暖的阳光下快乐游戏。诗的语言是优美的,那么如何锻炼孩子用诗一样的语言来写作?学完第二小节后,我出示了这样的小练笔:“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她把 ,她把 ;她陪着 ,看 ”学生讨论地特别激烈,还涌现出来好几位小诗人。有这样说得“一天中太阳

做了多少好事:她把小草染成了绿色,她把野花漂成彩色,她陪着小鸟在天空中飞翔,看它们舞动彩色的翅膀……”还有的说到“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她把白雪化成了河水,她把稻田变成了绿洋,她陪着农民在田里耕作,看他们洒下辛勤的汗滴……”说完后,让学生把自己的诗作记录到日记本。在小练笔的写作中,学生的语言得到了训练。

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把写作寓于课文学习中,把写作寓于生活中,使学生有话可写,有感可发,让学生爱上写作。

篇三:让农村孩子的作文插上翅膀

让农村孩子的作文插上翅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与原来的大纲相比较,要求已降低了许多。然而,农家孩子还是怕写作文,乡村教师也还是怕教作文——“农村孩子见识面窄,作文素材贫乏;农村孩子贯用方言,表达能力不佳”成了怕作文的理由。事实真是这样吗?我想,关键还在于我们是

否立足农村,优化作文教学。”

一、培养观察习惯,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我告诉学生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他们平时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乡土题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记得有一次,我带学生到村里考察:只见到处是成群的鸡鸭鹅,又肥又壮的牛和羊;高楼一幢幢,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大片大片的庄稼绿油油……这天然的动物园、植物园,不正是写景状物的好材料吗?养鸡喂鸭、种菜锄草、钓鱼捕蝉,这生趣盎然的生活体验,城市孩子怎能有呢?你帮我割稻,我为你插秧,你尝我的甜粥来我品你的糕点……农家的淳朴善良,好不叫人动情?为致富,村干部群思集某、四处奔走,使改革春风吹遍乡村,让乡里面貌焕然一新,这可是尽人皆知的呀!而那多姿多彩的乡俗民情、婚丧喜事,更容易让人窥见人间百态……在整个考察过程中,我充当了导游角色,适时给予介绍,随时解答学生的疑惑。

“考察”结束,孩子们不觉惊呼:这些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人真事呀!这可是学生有了切身体验后的真情流露呀!于是,我告诉学生,写作文其实并不难,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罢了,关键就在于你愿不愿意做生活的有心人了!这样一来,学生初步体会到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农村孩子的作文题材更宽、更广、更有新意,并不再为没什么可写而烦恼。这时,我趁机要求学生养成写好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他们不断地积累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二、强调口手如一,指导学生文从字顺地表达

第一,坚持普通话交谈,使语言规范化

为了帮助农村孩子克服方言的影响,使语言规范化,“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我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这“口”其实就是普通话,要求学生当好“翻译官”,变“土”为“洋”,使方言变为规范化语言。 课堂上,我用普通话讲,学生也用普通话说;课间,师生皆用普通话交谈。我还要求学生把普通话带回家里、带到社会,时时处处坚持说普通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普通话变得流利了,作文中的语句也通顺多了。

第二,先说后写,边读边改,读后再抄

《课标》在关于写作总目标的陈述中特别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我们知道,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写作和思考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考的过程。 这个过程能帮助你把零乱的思想条理化,使你的想法经过提炼而清晰起来,并且进一步发展你的思想。因此,每次习作练习,我都强调学生先想好了再说说,说通后才写下来,写完了反复读几遍,并对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改好后再读一读,读顺了才誉写。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逐步达到“心口如一、口手如一”。

第三,多向评议,互相欣赏,共同提高

大家都知道,兴趣和自信是作文的最大内驱力,这种内驱力除来源于学生有比较自觉的写作目的外,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 《课标》也在不同的学段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离习作的快乐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在习作指导过程中,如何抓好习作讲评对于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根据习作的目的及要求灵活采用同桌互读互评、小组轮读推荐习作、集体交流评选佳作、优秀习作展评等评议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评议、学会欣赏、学会修改,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三、适时指导练笔,促使学生变知识为技能

“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因此,当学生有了写作材料,并学会了使用规范化语言时,我们应当有意识地把“书本”与“乡土”紧密联系起来,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指导学生写有“洋味的”的“乡土文”,逐步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使作文能力不断提高。

我告诉(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乡村里的孩子作文)学生,“课文就是作文”,如果我们能写得像课文那样,就是好作文。因而,我常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的规范语言,通过经常性的仿说仿写,用规范的语言来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学S版三年级《翠鸟》这一课时,因为孩子们对翠鸟很陌生,我就想到来说“猫”吧,为防鼠,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把它当作活宝来喂养,而真要让学生写关于猫的作文时,他们往往无从下手。我就找来老舍的《猫》让学生来阅读,我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浓厚,都被猫那种古怪的性格所吸引,眼神里流露出求知的强烈欲望。于是,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当天回家后仔细地观察猫、研究猫,并回忆平时养猫的体验,然后以“猫”为题,写一篇有特色的作文。因为有老舍的《猫》作参考,又有亲自观察、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加上亲自喂养的切身体验,学生的作文都写得很有味,其中有这样的一个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家的猫呀,不但淘气,还挺馋,总挑食儿……它遇到不合口味的,轻则扭头就跑,重则把饭碗抓翻;而遇上有鱼时,却恨不得把碗用口水洗干净……”小作者观察得多仔细,描述得多形象呀,虽模仿了老舍的某些写法,可也不乏自己的特色呀,让人一看,就喜欢上这只淘气的“馋猫”。

此外,我还经常结合读写例话加以引导,使学生灵活运用已掌握的表达方法,把文章写得更有特色、更有说服力 。

综上所述“立足农村,优化作文教学”是乡村学校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所在。我们只有从农村实际出发,根据农家孩子的特点,帮助他们养成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于练笔、乐于交流等良好习惯,指导他们把生活实践、乡土题材与阅读和写作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促使他们形成技能技巧,逐渐地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让他们的作文“飞”起来。

篇四:谈指导乡村孩子的作文

谈指导乡村孩子的作文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的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学生课外阅读少,知识面狭窄是原因之一。而学生一听学作文,就愁眉苦脸畏难情绪很重。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很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认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在作文教学中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发掘作文教学中的乐学,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心态下学习。以教学《记一次家务劳动》为例。我先端一盆水在讲台上演示洗手帕的全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共有哪几步,在想想要把手帕洗干净,最关键的是哪一步,怎么做家务的,把过程说清楚。这样不知不觉的达到了教学目的。

乡村孩子们有无穷无尽的趣事。如上树捉鸟,下河摸鱼,去田野捉蟋蟀,捕昆虫等等,这些别有生趣的事儿给孩子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乡村孩子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天地宽广,接触事物多。他们住在树木茂盛的村子里,游玩在田野溪边;见的是飞禽走兽,五谷果菜。这些都充实并丰富了孩子们的见识。乡村孩子经常参加劳动,如割草喂兔喂猪,上山放牛放羊,喂鸡鸭鹅,到田间除草、施肥、浇水、灭虫打药等。这些劳动使孩子们获得了深切的感受。如许的趣事,美好的画面,深切的感受,在学生头脑中积累起来,产生众多现象,就会变成经验。到写作时,只要教师命题切入学生生活实际,引导恰当,学生提笔写作就如清泉冒出,源源不断的流注笔端。所以人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乡村孩子有多么丰富多彩的生活,怎么会一写作文就愁眉苦脸呢?这主要是不会观察事物,对事物是无意注意。一次。我问学生:狗的耳朵、眼睛长在哪里?脱口而出:在头上。我又问:狗的胡须在眼睛的何方?学生们都愣住了,回答不上来。后来我问:班上有多少男生,多少女生?大家连忙瞪着眼睛一一数起来。学生对常见的事物也说不准,这说明:学生不会观察、分析事物,更不会思考。针对这一现象,我便先从教观察方法入手。

观察方法须从课文中学,要在生活实践中练。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对小学生抽象的将道理和方法,他们不易学会,必须结合课文学,在把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学生练习。例如《燕子》一文,描写燕子的外形: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我引导学生总结这段的观察方法,作者先写羽毛,在写翅膀,接着尾巴,最后写整体的活泼可爱。这样,学生就学到了部分—整体的观察方法,还懂得了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课后,我叫学生自己去练习写,观察一种小动物。有一个学生这样写到:小白兔长着一对又长又白的耳朵,竖起来像时刻都在听什么似的。它那红红的眼睛,真像两粒红宝石,它还有一条又短又白的尾巴。小白兔浑身雪白,显得非常漂亮。这个学生把小白兔的特点抓住,写的形象生动。我结合教材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学生掌握了观察方法,就会

自己从生孩中捕捉形象,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积累写作素材。观察方法教会后,我又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叫学生备好日记本,写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自己看的、想的、干的、玩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期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通过练习,达到巩固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习惯的目的,强化学生的有意注意。我还要求学生写日记,促使学生日日观察,天天动笔,促进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观察和思考。积累多了,想象也就丰富多了。众多的表象经过大脑的加工、制作、组合成在造想象。学生作文时。就能脑中一大片,笔下一条线。这时,学生作文就会由愁眉苦脸变成喜开颜笑。总之,孩子作文能力的培养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训练是获得成功比不可少的,特别是孩子的作文更需要如此。所以孩子作文是当前小学作文训练的一大难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

篇五:让农村孩子的作文回归农村

让农村孩子的作文回归农村——浅析农村小学高段习作教学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新的作文教学思想: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作文的源泉是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到作文的源泉——大自然中和社会生活中去学习,回到广大无边的农村中去发现积累、提炼素材,丰富作文情感,陶冶学生情操。

【关键词】:农村 孩子 作文 回归

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农村人口仍占56%的大国。长久以来,农村孩子们的作文脱离农村、脱离农民、空话假话联翩、虚情假意满纸的情况可谓是司空见惯,一些孩子为了应付老师的作文任务,农村是想象中的农村,笔下的家乡是别人的家乡,老农是作文选上抄来的??这些现象不知道让多少教师头疼,无可奈何。通过分析发现,很重要的原因是孩子们手头题材匮乏,没有“真事”也缺乏“发现”,就很难抒发真情,进而厌恶作文,害怕作文,这样的作文质量每况愈下,无疑也影响孩子的健康心理。其实,农村孩子的作文题材比比皆是,随处可见,培养孩子们“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老师首先就要引导他们选择、捕捉熟悉的生活材料,选择他们乐于表达的话题:山坡上的草木,田野里的庄稼;溪水中的渔趣,泥土里的诗情;父母的家常,邻居的和谐。然后指导孩子们进行归纳、提炼,迸发处倾诉的欲望,进而将积累的素材付诸笔端,这样作文就有了一个成功的开始。

一、看农村新貌,素材回归农村

“大自然是学生的绿色课堂”,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它随时随地在我们身边,田野风光美、自然景观美、农家新居美等等都是孩子们写作的好题材。“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到熟悉的家乡寻美,写江南水乡之美。在取材中积累素材,在写作中表达真情。

1.田野风光美为我赏。农村田野风光是美丽可爱的,这是孩子们写景极好的题材资源。水稻、油菜、小麦、桑田、菜地??各具风韵,它们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又各具特点,随着农时变化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闹春图、青苗图、丰收图??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的、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积累到自己的作文当中,这样可以避免舍近就远、浪费资源、避免猎奇心理,又可以锻炼孩子们捕捉素材的能力,激发小作者对家乡热爱之情。

2.家乡景观美为我颂。我们的家乡是典型的丘陵地区,这里山多水多,人民勤劳能干,綦江以山为背景,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是值得欣赏、值得自豪的:古剑山、白云观、清溪河、藻渡河、东溪古镇,既有有山峦叠嶂,也有水波不兴,潺潺之声,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岸边的古树,水上的渔舟,小桥流水,石堤埠头,临水之户,古镇人家??这些都是小作者笔下的好材料。由不同的组合,不同的时节,又有它独特的画面。孩子们从感知美到表达美的过程,是积累作文素材的过程,同时也是内心情感起伏发展的过程。

3.农家新居美为我赞。国家的新农村建设,给我们农村带来了无限生机。农村家家户户盖上了“小洋楼”、“小别墅”、“四合院”??农家新居正是现代新农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农村孩子要反映家乡发展变化,要实实在在从身边开始深入农村新居采集、了解情况,积累素材,不能走马观花,随随便便,要以小见大,观察农家园,描绘农家美,激起爱家乡之情,写作中更能表达真情实感。

二、学农艺农技,生活回归农村

通过让学生从身边的父母开始拜师学艺,身体力行,领悟劳动的艰辛,丰富学生生活。在劳动中交流情感,提炼最有感受的写作素材,这样可以避免虚构故事,泛泛而谈,假情假义的作文现象。

1.尝劳动辛苦。对于当今农民的后代来说,不少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受千百年旧思想影响,年轻的父母,往往本着让孩子跳出“农门”的宿愿,常常制止孩子到田里地头东跑西摸。因此,许多农村孩子写劳动,只言片语,写不实在,写不生动。我们通过让他们跟随父母参加家里劳动,种菜、翻地、浇水、施肥、种田、割稻等等,认认真真干一番,哪怕汗流浃背,让他们亲身体察劳动的辛苦,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从而获取丰富的作文素材,并加以提炼,上升到学习农民勤劳纯朴品质的层面上。

2.学农民智慧。作文要善于选材,提炼有特色的材料,写有特色的作文。农民有着无穷的智慧,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农家文明,创造了特艺特产,创出了自己独特的劳动方式、致富门路。像种桑养蚕、养鱼养鸭、放牛割草、插秧种菜等等这些农活,都有着一套宝贵经验,凝聚着农民的智慧,我们要学生边学边做,边想边记,从亲身感受中提炼作文素材。

3.以劳动为荣。劳动最光荣,现在的农村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时代,劳动观念淡薄,劳动意志不强。作文中,学

生写的“劳动”往往含有水份,有的甚至是抄写别人的。所以写劳动就要让他们去尝一尝劳动,不能任其自由“发挥”,造成作文心理上负面影响,同时要让他们亲手做,出力流汗,得到的劳动果实,才会感到香甜、感到宝贵。像种黄瓜、蕃茄、喂鸡、喂鸭等,学生会天天盼,天天看,期望亲手种下的作物早日开花、结果,自己喂养的鸡鸭块块长大,对这样的素材的捕捉、提炼,孩子们是非常有兴趣的。

三、问村史家史,情感回归农村

通过调查、访问,了解村史、家史、个人成长史,了解家乡以及家人的过去,收集这些值得记叙的故事,从而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问农家苦难史,更能珍惜今天。在农村,几乎千家万户都曾经历过辛酸的往日:地主恶霸敲诈勒索,自然灾害,逃难要饭,衣不遮体的生活,??一幕幕苦难历史,一个个凄惨故事,催人泪下。富裕了的农民以及他们的后代怎不为此感慨,记住过去,珍惜今天,笔端自然会流露出深厚的情思来。

2.问农家创业史,更加敬重祖辈。农家千百年的发展历史,刻下了祖祖辈辈农家人的辛劳印记。他们开河、修路、平地、造桥,一块块梯田、一幢幢农舍,一条条水渠,都留下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3.问农家荣誉史,更加感到自豪。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无法和城市的孩子们相比较,无法通过电脑网络、外出旅游对外面的世界进行了解,所以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那么我们就发掘现实资源,让孩子们尽量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听听自家的光荣史,奋斗史,写写自己祖辈的光荣历史,家人的感人之事,从而激起自豪感,付诸习作当中。

真实,是作文的灵魂。广阔的农村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作文题材库,是一个展示真情实感的大舞台。农村景美、物美、人更美,农村的孩子们踏遍自己家乡这块热土,寻找身边的人,捕捉身边的故事,学作文,也学做人,让孩子们能“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心”,让农村孩子的作文回归农村。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