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家乡的米酒作文,6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7:09:17 体裁作文
家乡的米酒作文,600字体裁作文

篇一:写家乡的特产的作文

写家乡的特产的作文

写家乡的特产的作文

家乡的红米酒

我的故乡在浙南的一个山区里。那儿山清水秀,民风淳朴,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每年霜降之时,每家每户都要酿一种红米酒。

那步骤可是真麻烦,不忙活个一两天,是绝对完不成的——不信?随我来!

清晨,天才刚亮,在一片艨艨胧胧的薄雾中,就有人起来挑水了。制造这种风味独特的红米酒的第一步,就是选几桶干净而清甜的泉水或井水,然而想抢得澄澈的好水,也要有相应的“牺牲”:不得不在别人没起来之前去。慢慢的,早晨就显得热闹非凡了,歌声,笑声在整个村子里回荡。

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关键了。先把红曲连同刚挑来的清水一齐倒人洒缸中,浸泡上半天。在这半天里,人也不能闲着,须把上等糯米倒人另一个地方泡在水中,直至糯米变得一颗颗晶莹剔透、饱满充实,远看像粒粒小珍珠后,方可取出,晾上一会儿,待它冷却。其实呢,这也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一个步骤,因为泡好的糯米香香脆脆,再拌上糖,那滋味可真是美不胜收。孩子们可是流着口水,扳着指头数日子盼着的。不过一次不能拿太多,不然会惹大人生气的。就说我吧,上次由于太贪心,多抓了几把糯米,被爷爷发现了,他用一种略带责怪的语气批评了我。因为糯米与红曲的比例是配好的,被我这样一搅和,做成的红米酒的香味就会大打折扣。可我也只能吐吐舌头,用我特有的讨好的目光瞄瞄爷爷——我没办法,糯米太香、太诱人了嘛!

然后的事就简单了,只要把晾好的糯米倒入装着红曲水的酒缸中,搅拌几下,以足够的耐心等待二十天,两者发酵后,就可饮用了。当然,前提是你能抵御住这不断从盖沿散出的馥郁酒香。

二十天后,打开盖子,一股沁人的酒香立刻涌了出来。做成的红酒,色味俱佳:鲜艳的红色,配上四溢的芳香??啧啧!多好啊!不过,我没尝过,只能嗅嗅那无尽的香味。唉,谁让我是小孩呢,喝酒,可不对哦。

方圆十里内,甘醇的酒香能伴你度过这个霜降节气。

《写家乡的特产的作文》

篇二:作文家乡

我的家乡--延边

我的家乡在延边,座落在美丽的长白山脚下,延边首府是延吉,这里是少数民族朝鲜族的聚居地,据百度资料记载,人口大约65万,座落在我国地图的鸡嘴下方,这里是天下粮仓,中国著名水稻之乡,历史上被誉为“御米”,正是产自和龙平岗绿洲大平原。2015年,我们敬爱的习大大亲自到延边所辖的和龙市光东村视察,使光东村名扬天下,足见“御米”的份量。

能产“御米”地方当然自然条件也与众不同,当北京的PM2.5已经爆表的时候,延吉依旧是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市中心的布尔哈通河时常飞过珍惜的鸟类,被誉为国宝级的白天鹅,丹顶鹤也是我们家乡的常客,乡间河畔,数不清的大雁,遮空蔽日。

延吉人朝鲜族占很大一部分比重,市区商铺写字楼的牌匾统一写成上面一行是朝语,下面写汉语,外地人来猛的能下一跳,以为来到了外国,这里的饭店酒楼装修风格大部分照搬韩国,干净,时尚。饮食以偏辣为主,朝鲜族冷面,泡菜,打糕,都别具特色,自酿的糯米酒酸甜可口,好喝不上头。

延边人热情好客,亲人相聚,朋友到访,延边人随时随地都能载歌载舞,齐胸的民族特色大裙子,飘带三米多长的象帽舞,肯定让你目瞪口呆。

凡是来延边的朋友,一定要到美丽长白山去看一看,驱车高速不到3小时,支线飞机70元直达长白山机场,这里长年积雪皑皑,东北虎,狍子,山猫,黑熊,雪狐狸,都在这里安家落户,连俄罗斯普京养的老虎也不辞劳苦大老远的来串门,所以来旅游的朋友,见都这些动物朋友们,可要当心,你们可千万别走散了,他们对外来客可不讲情面的,呵呵。

朋友们,欢迎来我的家乡,延边!!

北山小学 5年6班 刘馨文 电话:13654339506

篇三:家乡的包酒

家乡的包酒(随笔)

--- 吴一

家乡浦城,位于福建省最北部,与浙江、江西交界,是个群山环绕的山城,有着丰厚积淀的历史,被考古界誉为“千年古邑,历史名城”。

从汉阳城遗址到牛鼻山文化,掀开尘封的岁月,一页千年。

而家乡的包酒,一如家乡的历史,醇香浑厚。

在家乡农村,女人生小孩后习惯喝碗刚出的米酒。因为有催奶的作用,其功效远比猪蹄炖黄豆好。做月子的人,一定要忌口,月嫂能喝的酒,当然是好酒。

家乡的米酒系纯糯米酿造,有滋阴补气养血,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美容养颜 ,红润气色功效。传统家酿米酒好喝,但质量不稳定,品相也不甚美且难保存。而“包酒”,则由白酒和米酒交媾蜕变、涅磐而生,取白酒和米酒的优点于一身,集男人刚烈与女人柔和之大成,包罗万象,阴阳和谐。加之品相美,入口好,营养价值高,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一时成为酒桌上的新贵。

自古无酒不成席,各类宴席、商务洽谈、朋友聚会??乡人的酒桌上是少不了酒的。 长期以来,家乡的包酒,如二八少女,待字闺中。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乡人勇闯上海滩,成了商海的弄潮儿,声名远扬,这其中不乏女中豪杰。

值得一提的是,现今成功女人这半边天,已不再仅安于相夫教子,各类社交场合都能看到她们的身影。精明能干也会喝,饮酒自然也少不了她们。

白酒太烈,啤酒太淡,红酒太涩,女人大多不爱喝。她们不喝,哥儿们照喝,但气氛没了。

女人爱喝什么酒呢?包酒!色彩晶莹剔透,入口轻柔甘甜,细品满齿留香,饮后通体舒泰。即可浅酌,亦可豪饮。

但凡酒桌上女人有举杯,没有男人不喝的,除非真的不会喝。所谓女人咪一口、男人一口闷。如碰上一巾帼不让须眉的,男人定十个有九个醉,还有一个在打磕睡—早醉了。

不是说男人好色,而是男人好胜,不服输,在女人面前更输不起。

喝酒,这时成了事关男人尊严的事。

据研究发现,比较长寿的女性,90%会喝一点米酒。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因为米酒富含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能促进血液循环,养颜美容,有益身心。而男性因常过量喝酒,反被其伤。

每天喝适量的包酒,是有益健康的。

有益健康的酒,则是男人、女人都爱喝的酒。

家乡的一包酒广告:“某某包酒,女人也爱喝的酒!”。一个“也”字的潜台词是男人爱喝、女人也爱喝。

简单好记,又能引起人们的暇想和关注,让人不得不佩服商家的智慧。

而今,包酒已走出深闺,成了高档宴席的宠儿。

渔梁驿、七斗金、桂花露、金鸡漏米??

每个品名都蕴藏着厚重经典或美丽传说。

坐喝家乡的包酒,细细品味家乡的历史与文化。

令人陶醉,催人奋发。

跋:浦城是农业大县,但并不是农业强县,主要是农产品深加工跟不上,附加值低。如今丹桂、油茶产业正日益壮大,而包酒也有迎头赶上的趋势。可以推测,只要产品质量安全不出问题,三年五载后,浦城包酒将如建瓯板鸭一般让人耳熟能详。但产品的竞争,刚开始是质量的竞争,最后是产品文化的竞争。清梁章钜推崇浦城包酒,求琥珀光,应受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的影响。浦城文人辈出,泡茶、谈茶者众,而

鲜有人论酒,不能不令人遗憾。笔者囿于学思和笔力,难为佳作,拙作只望能有抛砖引玉之效,激起乡人谈包酒、议包酒,特别是才思敏锐者对包酒文化进行发掘、弘扬,促进包酒产业的做大做强,那将是商家、粮农的幸事。需要说明的是本人并非枪手(当枪手的水平也不够),与四大酒商无任何往来,有感而发,仅此而已。

篇四:学生爱家乡获奖习作

糯米飘香,打糕有情

图们市六中初三六班 宋玥 邮编133100

家乡是花园,有着鲜花的芬芳;家乡是森林,有着绿树的清凉;家乡是田野,有着收获的希望;家乡是雪景,有着冰雪的圣 洁,这就是我们的家乡延边。而在我的家乡延边,我最喜爱的而又独具特色的,就是著名的小吃——打糕。

延边以朝鲜族为主,而打糕是朝鲜族的传统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朝鲜族祖祖辈辈传袭下来的一种饮食文化。打糕美味可口、柔嫩细滑,吃上一口,就让人回味无穷,是我的家乡延边最有特色的小吃之一。朝鲜族有句俗话说:“三伏天吃打糕,浑身都有劲。”说明打糕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耐饥的食品。

打糕,顾名思义,是打出来的,它的制作过程十分有趣:先将糯米淘净蒸熟,抓搓成团,放在一个木槽内,用木杵捶打,打一段时间后,就有一名女子给糯米团淋一些水,这淋水的过程很有说道,水多了,糯米粘性太大,打糕会粘牙且没有嚼劲儿;水少了,打糕发硬发渣,不够光滑柔软。打糕做的好,靠的是制作者的精心和经验。淋过水后,揉捏几下打糕,换个角度,然后男子继续捶打,如是反复多次,待糯米完全成糕,粘性适中,美味的打糕就做好了。真正的制作高手做出的打糕色泽亮白,质地细腻,筋道滑软,吃的时候,用刀蘸水切割成小块装盘,缀以红绿丝、香菜叶,色泽鲜艳,精致极了,简直是艺术品。再蘸着用黄豆或小豆碾成的糕面吃,那糯米的甜、豆面的香嚼起来,唇齿生香,回味无穷。

每到秋收时节,到山里人家去看看吧:榆柳树下,檐前院中,甚至溪畔,甚至场院,家家户户在制作打糕,女子们身着节日盛装,男子们赤膊上阵,杵声阵阵,糯米飘香,孩子们欢笑追逐,大人们高声谈笑,高兴处,男人们喝着自酿的米酒,把酒言欢;

女人们载歌载舞,共庆丰年。青山绿水间,金风飒飒,裙袂飘飘,酒香袅袅,和热情好客的朝鲜族朋友喝上一杯,舞上一段,你会觉得身在仙境呢!

家乡人爱吃打糕,还因为打糕的喻意很好,因为“糕”与“高”同音,所以每到高考时节,家长纷纷购买打糕,让考生吃,并挂在校门上,取“打高分”之意,保佑高考能够成功,金榜题名。凡逢佳节或红白喜事,每家都用打糕来招待亲朋好友。尤其是老人过大寿,打糕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打糕喻意着老人能够高寿、吉祥如意、身体健康,人们用这种方式为老人们祈福,也保佑合家平安。打糕,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我最爱吃打糕,总是叫爸爸妈妈给我买,父母也很喜欢,因为打糕营养价值高,对身体好,渐渐地,打糕便成了我最喜欢的小吃,我对它有了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感。

延边,我的家乡。这里有美丽的景色和动人的故事;这里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里有热爱生活和创造生活的各民族父老乡亲;这里还有美味可口的打糕。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延边的打糕!

指导教师:王欣

两勺的幸福

吉林省图们市六中 王欣 邮编133100

央视著名一问问得普普通通而又石破天惊——“你幸福吗?”

拷问自己,居然没有答案。

问正吃黄桃罐头的两岁小儿(小儿尤喜黄桃罐头,百吃不厌),梳着“小歪桃儿”的小儿头也不抬:“幸胡(福)!”长长的睫毛盖住了眼睑,胖嘟嘟的小脸蛋漾着笑意。“有多幸福?”我有意刁难这个小家伙,小儿扬起手中的小勺:“两勺儿!”

登时怔在那里。

是啊,那罐头,桃儿饱满多汁,在小儿可知的世界里,人生所有的幸福甜蜜都浓缩在这两汤勺里了吧?真是勺里乾坤大啊。

小孩子有大智慧。只是行走在尘世间的我们,把幸福丢了。

拼得一身血腥,凤凰涅磐般闯过高考,走出小山村,本以为可光耀门楣了,蓦地发现,那个当年连高中都未“及第”,初中毕业即接了父亲班的看火车道口的同学,每日介升杆、撂杆、撂杆、升杆??这份技术含量近乎于零的工作让他有近5000元的月薪,而我呢?工资低得都不配纳税。

终于熬到不惑之年,有望晋级评职称了,却惊恐地发现,三年才一个“大比之年”,待评的“举子”居然已压了四十几位了,廿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高可等身的荣誉证书皆被束之高阁,一天八节课累得两眼鳏鳏也只能“收拾书包待明年。”幸福,果真有中年听雨般“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苍凉。

幸福感是在与逊于自己的人的比较中产生的,可他们在哪里呢?

大仲马说得对,人生是由无数烦恼的小念珠组成的,此言甚是。在所有 “你幸福吗?”这一提问的回答中,曾大爷最帅气:“我不姓‘福’,我姓曾。”真的是“神一样的回复”,老人家幽了幸福一默。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儿时的歌谣竟真成了偈语吗?忽然想起了加

勒比海盗,由于受到了诅咒,他们无法死去,也无法真正的活着,他们的感官都关闭了,品尝不到酸甜苦辣,感受不到喜怒哀乐,口腹之欲没有了,七情六欲消失了,连痛感都成了奢侈。我常惊恐地自问:难道我们的幸福感的缺失也是因为受到了诅咒吗?

春日里的一天,去乡下探望已近耄耋之年的外公外婆。外婆捏着一天的“营业额”——三元钱喜滋滋地说:“够买一斤面了!”外公是名老中医,六十几年悬壶济世,救人无数,若在大城市行医,会日进斗金,可他老人家偏要住在乡下,固守一方田园,一间药铺,以此自足。外公早年辗转漂泊,闯关东、丢工作、欠生产队的“三角债”,可从他身上,我看不到愤懑怨怅,他脸上只有平和淡泊、宁静怡然。每日下象棋、读孔子、哼京剧、啜浓茶,满足于含饴弄孙的俗世快乐。他化整为零地把一盒药拆开来卖,有的药片仅有几厘钱的盈余,他仍乐在其中。门框上“但愿世间人常健,何妨架上药生尘”的楹联古朴又温暖。我常常觉得这位老人家是位隐居在世间的仙人。

儿子未蒙世事,满足于每日两勺黄桃罐头的甜蜜;外公历尽沧桑,满足于每日赚到一斤面的惊喜。他们,都成功地获得了破解幸福的密码。

幸福几许才谓多?两勺儿而已。暮春日,仿孔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幸福两勺;冬夜里,红泥火炉,绿蚁新酒,偕友豪饮,无思无欲,其乐陶陶,幸福两勺;晨曦中,见小儿睡意方酣,偷偷咬他光滑多肉的小屁屁,听他号啕,如闻天籁,幸福两勺;暮霭里,背一抹斜阳下班,有位朝鲜族家长硬将亲手做的米肠揣在我怀里,那份热腾腾的情意啊,幸福两勺。

紫陌红尘中,拥有两勺的幸福,实在够幸福了,不是么?

篇五:家乡民俗的作文

我的家乡商南的民俗

过风楼镇中心小学 六二班 李枢杨

我的家乡是商南县过风楼镇柳树湾村,千百年来,商南的先民

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民俗,从腊月到正月十五,几乎到处都在忙年。

整个年关囊括了秦、豫、鄂各方习俗,本土文化底蕴十分浓厚。

一、杀年猪

杀年猪是商南人年关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进九”开始。年

猪肉一般不卖,过年吃不完,所以“进九”后才杀猪,以便制成

腊肉,留着来年吃。商南民歌唱道:“腊月二十腊,家家把猪杀。

砍上肉一吊,拎到姐的家。 大家赶在一块儿杀年猪,就俏了杀

猪匠。杀猪匠一身油腻腻的衣服,平日里谁见了都回避,可进入

腊月,谁也不嫌他脏,提前好几天排队接。沉甸甸、油乎乎的杀

猪工具篓子,也有人帮着收拾、抢着拎。

杀猪的当天,主人起大早,在房头场地上垒起柴灶,架上大铁锅,

劈柴烧水。再给要杀的猪喂瓢好吃的食物,然后一请杀猪匠,二请

帮手来,三请喝杀猪酒的亲朋、邻居捧场。

猪杀死剃完毛冲洗干净后,“站”在木柖桶上,主人端来小桌放

在前面,上四个盘,点一支蜡烛,摆一个香炉,烧香烧纸放炮,祭

拜“土地爷”,祈求保佑来年“血财”更旺。

旧时山里的孩子没什么玩具,只等杀猪时抢个猪尿泡吹成气球

玩。见杀猪匠开肠破肚,他们都围在四周,割下猪尿泡的瞬间,眼

疾手快的便抢先一把夺过去,放在石头上揉松皮,吹成篮球大,用

线绳扎住口,就成了飘飘然的“气球”了。

吃杀猪饭。猪杀了,肉腌了,杀猪匠、帮忙的、亲朋邻居都围在

大方桌上,吃猪肉喝自酿的包谷酒,不醉不休。

二、团 年

过年,是一个万家团圆喜气洋洋的日子,在外的人想回家与家人

团聚,家里人也盼着在外的人归来。无论兜里有钱无钱,过年团聚

是所有人的愿望。腊月三十吃团年饭,是民俗中最有代表性的活动。

贴对联。古代贴对子,面对大门,右边为大,左边为小。上联贴右

边,下联贴左边,门楣贴横批,门楣卯榫贴“春”或“福”字,然

后贴门神。猪牛羊鸡圈贴“六畜兴旺”,粮仓贴“丰”,纺纱车贴

“转线”(赚钱之意)。

贴福字。“福”字倒贴,表示“福运到”。

团年饭。古时团年饭很讲究,比喜宴还丰盛,有凉拌菜、炒熟菜、

蒸扣菜、炖汤菜,还有的上花生、瓜子等。凉菜有黄豆芽、猪肝、

牛肉、香肠、腊鱼、鸡爪子(又名“抓钱手”)、腌鸡鸭蛋及小青菜

等。凉菜的第一盘是黄豆芽,摆的形状像一只金黄色的如意,故名

“如意菜”,取“年年如意”之意。炒熟菜有鸡鸭肉块、猪肉块、

猪腰花、糖醋溜鱼等,荤素搭配。蒸菜即各种蒸肉、八宝饭、红薯

丸子、蒸酥卷等。汤菜以莲藕熬猪蹄、牛羊肉萝卜汤等。

菜上齐了,点燃一大挂鞭炮,炸得门前火花乱飞。全家拜神毕,

在祝福声和欢笑声中,馋了一年的团年饭才开吃。团年酒有老黄酒、

苞谷酒、葡萄酒。在家长的带动下,全家人依次举杯向长辈敬酒,

祝长辈幸福长寿。然后觥筹交错,喜气溢满厅堂。

团年宴上少不了一盘整鱼。小孩伸筷子去戳,长辈往往劝阻:

先吃大碗菜。最后那一大盘整鱼便留了下来,代表“年年有余(鱼)”。

若哪家当年有人去世,团年时便按辈分在桌上放一套碗筷,以示死

者回家团年。因门神是拦鬼的,这家便不贴门神,不贴红对联,而

贴黄纸写的对子。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在饭店订团年饭的不少。这样省了主妇的辛

劳,但也少了点家庭团年的温馨和乐趣。城里人觉得年味不足,便

去乡下过年,以寻找失去的民俗。

旧时,出了嫁的姑娘不能在娘家团年。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

子女,两家在一起吃团年饭的新风便出现了。还有姑娘女婿赶到两

家团两个年的。 农历腊月三十(月小为二十九)过大年,是中华民族一年中最为盛大的节日。“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庆新春”,在这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除夕夜,家家都要挂红灯、贴对联、条幅、年画、窗花和放鞭炮。人人都要穿新衣、戴新帽、着新鞋袜,沐浴净身,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和庆典活动

一 商南年俗

商南民间过年是十分有讲究的,程序、规矩也很多。主要的是:

1、挂灯笼 大年清早洗罢脸,就得将灯笼悬挂起来,“家家张灯结彩、户户红灯高照”,首映喜庆气氛。大年夜里,祖坟上也都要点上灯笼,俗称“送灯”,总之,到处是都是灯笼,恰似天河落人间,遍地星光闪烁。

2、贴对联 大年清早起,挂好灯笼就贴对联,逢门必贴;贴对联也有许多讲究,大门和堂屋一般都要贴双对联,除门框上贴九至十三字正联外,门两旁墙上还要贴五字宽联;柱子上更是要贴长联;厢房、厨房、客房各耳门,则是不拘一格的七至九字联;库房、磨房、厂房及牛、(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家乡的米酒作文,600字)羊栏皆要贴上相应内容的门联。土地庙、灶王爷贴专用联;香火、中堂、四扇屏画两旁也要贴上专用对联或趣联。

3、贴年画、剪窗花 贴年画、剪窗花也是商南人过年的一种习俗。

4、祭祖坟

大年三十早上,挂上灯笼、贴好对联,吃过早饭后,就要开始祭祖坟了(俗称上坟)。

5、年祭 俗称“还huan年”。这是过年的主台戏。也是最隆重的祭祖仪式,大家族多在本氏宗祠或公堂里举行,小户人家则在自家堂屋举行。

6、团圆年饭

商南民间十分重视过年团圆,无论外出哪里,都要千方百计赶回家过年,起码也要赶上吃“年饭”。大年三十的三餐主食,也要按老祖宗的规矩不得更改。像我们雷家的传统,过年时的三餐饭,早上是苞米;就是将玉米臼磨去咀和皮,用水侵泡后和以四季豆蒸、煮到熟既成。拌以猪血、杂水、萝卜、白菜、豆芽、豆腐、粉条和油炸菜食之;中午是蒸馍、挂面,晚上是大米干饭;这三餐主食代表了谷、面、米齐全。一定要尽量多做,俗话说“年饱、年饱”,就是说过年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的饱饱的(其实那时节穷苦人家也只是过年才能吃一顿饱肚),还要剩的多多的,象征着年年有余。剩饭须一直吃到正月初七过后。

大年晚的团圆饭,菜肴要尽量丰富,须是全家一年之中最为丰盛的宴席,全家人高高兴兴地围坐在一起,品尝着平时难得一见的美味佳肴,充分享受着一年来辛勤劳动的成果。酒过三巡,老人们就分别向孩子们发压岁钱,有的儿孙也给老人“增

寿钱”,接着就是向老人敬酒,相互把盏劝酒让菜,一家人高高兴兴、欢欢乐乐,是最为幸福的时刻。

吃过团圆年饭后,大人们还要给祖先上坟灯,回后就都静坐在火炉旁休息,一夜不得上床睡觉,称之为“守岁”,据说“守岁到天明,全年不生病,守岁到天亮,全家都健康”;守在火炉前,一边抽烟喝茶,一边准备好花炮、糖果、小蜡烛,等待着村里村外的孩童们来贺岁时,好招待和发送给他们新年礼物!此外,还要不时地去堂中续香和给灯笼换蜡烛,大年晚上视“断香火”为大忌,所以,是绝对不能让断了香烟和灭了灯的情况发生的。

守岁到子时,就要“接灶”!“二十三日去,三十子时归”,灶神在天七日,到这‘一夜连双岁’的子时一刻,就要回宫降吉祥了,至此,人们都要烧香、放炮、置供品,迎接灶王爷回宫供奉祭祀之。后半夜则只剩下烘烤鞭炮,为出天方作好准备工作了;女主人则利用守岁之机包好了大年初一的饺子。

俗话说“大人望种田,小娃盼过年”,大年晚饭后,是孩子们盼望了已久最为欢喜、快乐、热闹的时候来到了,人人皆穿戴着新鞋帽、身着赞新的花衣裳,个个都打着各色各样的花灯笼,兴高采烈,喜气泱泱,成群结队,蹦蹦跳跳,挨家挨户地去贺新年、要花炮!每到一家,主人都要给小朋友发糖果、花炮,或给灯笼添换小蜡烛,或发压岁钱,使得他们乐开了花;走完本村,又去邻庄,尽管边走边放,积攒的花炮也还是足够放一新春正月的了。

“三十夜里火,十五晚上灯”,大年夜里家家是炉火旺盛,热火朝天,火炉上架着早已准备好的干松柏树篼子,不但耐燃烧,而且气味芳香,“伙伴伙伴”,守岁以火为伴,即可取暖,又可烧水,还使得满屋飘香,赢得来人的 “好旺火!”、 “真香啊!”之吉言祥语,真是一取多得。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