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命运交响曲解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2:34:29 体裁作文
命运交响曲解读体裁作文

篇一:交响乐赏析

交响音乐之感想

【摘要】本文是令我印象深刻的三部交响乐之感想,分别是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文中夹杂着我听完这些交响曲的感想,以及对这些交响乐曲式、创作背景、节奏、主题等方面的理解,通过借鉴专业的文章,也大概了解了这些交响乐的整体风格,篇章布局以及所体现出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悲怆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 《田园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 贝多芬

我生长在中国,在这个东方的古老的国度里从小就耳濡目染中国的传统文化,也经常倾听那些带有浓郁中国风的乐曲,然而,我对西方的交响乐一直以来还比较陌生,不知道交响乐的演奏形式如何?不知道这种优雅的音乐会给听觉上带来怎样的冲击?不知道西方的音乐和我们东方的音乐有何差别?带着这些好奇的心里,我充满期待的走进了何腾老师《交响乐欣赏》的课堂,兴致勃勃的聆听着这些美妙的旋律。

如今,十六节生动的课程结束了,每节课上都可以听到世界上最好的乐团演奏的世界上最优秀的作曲家创作的交响乐,那些悠扬的旋律在头脑中一直转一直绕,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在这里选择我听过的印象最深的也是我认为最有名气的三部作品来谈谈我的感想。

一 《命运交响曲》

提起贝多芬,立刻进入我脑海中的作品就是《命运交响曲》了。从小学开始,还没学会加减法就已经知道了贝多芬,虽然不知道他是谁,没听过他的作品,但从老师的口中总是能把贝多芬和《命运交响曲》联系在一起。十几年过去了,今天终于能够稍微专业一点对它分析。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原名《第五交响曲》,它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命运交响曲》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整部作品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全曲共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明亮的快板、奏鸣曲式。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命运敲门式的动机。 这一动机发展出惊惶不安的第一主题,它贯穿着第一乐章,推动音乐不断向前发展。第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接着,圆号吹出了由命运动机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引出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第二主题。

第二乐章

稍快的行板、双重主题变奏曲式.第一主题抒情、安详、沉思,是由中提琴、大提琴拉出。富有弹性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使这个主题具有内在的热情和力量。第二主题先是由木管奏出,然后由铜管乐器吹出英雄豪迈的凯旋进行曲。 第三乐章

快板、诙谐曲,是决战前夕各种力量的对比。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发出了跃跃欲试的音调,小提琴却是无可奈何的叹息。命运主题依然凶险逼人,决战的第一阶段仍由命运取胜。但是,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伴随着低音弦乐奏出的舞蹈主题,引出了振奋人心的乐段,它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

第四乐章

快板、奏鸣曲式。开始是雄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先是由乐队全奏辉煌的第一主题,后是由弦乐拉出欢乐的第二主题,表现人民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到发展部的高潮时,狂欢突然中断,远远地又响起了命运的威吓声,但已是苟延残喘,再也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潮流了。

静心听取《命运交响曲》, 并结合贝多芬生活的那个时代,我想,“扼住命运的咽喉”,需要怎样的抗争精神啊?! 它既是反映贝多芬自己面对命运不公时的顽强抗争心态,也是在隐喻千千万万人们的不甘束缚、勇于挣脱枷锁的命运历程。正是因为切合了他所处的那个特定历史时代的背景,作品才有了更长久的生命力、更持续的延展度。这正是为什么几百年来,有许多人可以从《命运交响曲》中获取力量、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压力、人生挑战的重要原因!

二 《悲怆交响曲》

《第六交响曲(悲怆)》旋律优美,形式均衡,乐法精巧,是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也是古今交响曲中第一流的精品。柴可夫斯基为之自豪, 自认为这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他大约在1893 年八月末至九月间完成了这部让他最得意的杰作,这部作品再次证明了柴可夫斯基的创作才能和营造音响的能力,六天之后,柴可夫斯基那颗不平凡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孤独的离开人世,立时,音乐界一片哀戚,噩耗像突然刮起的暴风雪,柴可夫斯基的死亡信息猛烈地抽打着每一个人的心。 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下面逐一分析:

第一乐章 慢板,转不很快的快板,b小调,4/4拍子,奏鸣曲形式。序奏为慢板,低音提琴以空虚的重音作为引子,由低音管在低音区演奏出呻吟般的旋律,其他乐器则如叹息般地继续。乐曲自开始就笼罩在一种烦躁不安的阴沉气氛中。主部的第一主题快速而富节奏感地奏出,给人以苦恼、不安和焦燥的印象。之后乐曲的速度旋即转成行板,第二主题哀愁而美丽,有如暂时抛却苦恼而沉入幻想中一般。本乐章的终结部十分柔美、温和,

旋律在平静的伴奏下伸展,形成谜一样的结尾。

第二乐章 温柔的快板,D大调,5/4拍子,三段体结构。自始自终 一贯单纯的色彩,其构想似乎来自俄罗斯民谣。5/4拍子的分配方式为, 各小节的前半部分为二拍,后半部分为三拍,形成了不安定而又稍快的音乐,全乐章呈现出昏暗、低迷的状态。主部的主要旋律在乐曲开头由大提琴呈示,具有舞蹈般的节奏,却又荡漾着一丝不安的空虚感。中段为b小调,主旋律在定音鼓的单调节奏下奏出。

第三乐章 甚活泼的快板,G大调,4/4拍子,谐谑曲与进行曲混合而无发展部的奏鸣曲式。这一乐章的主要内容反映了人们四处奔忙、积极生活的景象,有人认为这一乐章体现出作者对过去的回忆。本乐章第一主题为谐谑曲,具有意大利南部的民族舞蹈音乐塔兰泰拉舞曲的风格,轻快、活泼,与前两个乐章的主题形成对比。

第四乐章 终曲,哀伤的慢板,b小调,3/4拍,自由的三段体。 本乐章的主题极为沉郁、晦暗(一般交响曲的终曲都是最为快速、壮丽的乐章,而本交响曲正相反,充分强调了“悲怆”的主题),悲伤的旋律在两声圆号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凄凉片段。

三 《田园交响曲》

乐曲特点:

F大调第六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所谓标题音乐是指音乐具有故事性、情节性,表现文学概念或绘画场面。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被认为是标题音乐的典范。贝多芬对这部交响乐加的标题是“田园生活的回忆”,他在总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贝多芬怕人们误解他的音乐,更明确地说:“《田园》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描摹自然。

第六田园交响曲6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部风格最为别致的交响曲, 他在某些方面已经将古典主义交响曲向前大大发展了一步, 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多乐章标题交响曲的形式, 标题代表着乐思在贝多芬时代已经得到了相当成熟的运用, 后来在浪漫主义音乐时期这一创作手法十分盛行, 如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的5幻想交响曲6等。/ 乐盛0贝多芬的交响曲技法娴熟, 形式严谨, 内容丰富。他将交响曲的创作成就, 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世界交响艺术史上, 贝多芬的交响曲创作被认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 他的作品是跨越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之间的承上启下的杰出典范。贝多芬毕生追求/ 自由、平等、博爱0的理想, 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就体现在他的交响音乐作品中, 这种思想性深刻、哲理性复杂的交响乐是音乐艺术形式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完美结合, 它对社会

的启示,作用将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四 结语

虽然在交响乐方面我还只是一知半解,没有多少深入的理解,但也许这学期的《交响乐欣赏》会是一次抛砖引玉,激发起我对交响乐的兴趣。经过课后查找一些资料,借鉴专业人士的赏析,我对这几部交响乐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最终写了这篇报告,表达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感想,也算是班门弄斧吧。总之,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钢琴曲《命运交响曲》赏析》 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胡满春

2. 《柴可夫斯基《悲怆交响曲》创作鉴赏》 韩丽(迁安市建昌营高级中

学,河北迁安064400)

3. 百度百科《悲怆交响曲》 http://baike.baidu.com/view/2596939.htm

4. 《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解读》 王浩 徐州教育学院

篇二:交响乐欣赏心得感受

听交响音乐有感

从小就很喜欢音乐,可是以前受限于学校条件,一直没有系统地学习和欣赏音乐,特别是交响音乐。这不,本学期特意选上姚老师的音乐欣赏课,这让喜爱音乐的我高兴不已!让我在每周三晚上,放飞思绪,洗涤灵魂,沉浸在那一篇篇华美的乐章之中,给心灵找到一个可以畅快休憩的迷人的小岛。上这门音乐欣赏课之前,我一直以为交响乐是一种高雅的,神秘的,精神化的艺术形式,是遥不可及的。通过这几节课上对一些交响乐的欣赏及赏析,我才发现这种古典音乐的艺术是那么的震撼人心,深入人的情感,在倾听美妙的音符的流动之余,会不自觉的产生灵魂上的共鸣。

或许课上的时间很短,但一个学期下来给我带来的又岂止这十几节课呢?现在写着论文仍很高兴这学期选了交响乐欣赏这门令人陶醉的课程,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在交响乐的世界里留连忘返,学习了许多关于交响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历史,了解了许多享誉世界的伟大音乐家,聆听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音乐作品,仿佛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了一个畅快休憩的迷人小岛。课程中我们欣赏了不计其数的美妙音乐作品,除了交响曲,也包括婉转悠扬的室内乐、钢琴协奏曲等,还有令人啧舌的音乐歌舞剧。莫扎特忧郁绝望的安魂曲、贝多芬激情澎湃的命运交响曲、舒伯特洋溢飘洒的小夜曲、柴可夫斯基俏皮灵巧的四小天鹅,总是让我心里无比激动或者平静起来,音乐就是拥有这样神秘的力量。经过课程中与交响乐的相处,我被深深的吸引了,开始更加热爱音乐,特别是交响乐中的古典音乐和浪漫音乐。

音乐,音乐无时无刻不萦绕在身边。歌曲、电视节目、广告、广播、互联网、游戏、演出等,在 各个方面都难免有它的存在,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音乐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然而,在这林林总总的音乐世界中,古典音乐作为整个西方艺术文化的瑰宝,时至今日 还在我们的生活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活跃着。我对音乐有广泛的爱好。各种音乐我都能接受。什么流行、古典、摇滚、民歌、说唱;或者说中国,外国我都能接受,只要符合我的心情就好,只要你愿意用心去倾听,每一段音乐你都能听出不同的感受。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轻音乐,或者纯音乐。那是没有杂质的音乐,那是天籁。至于交响乐,我接触的也很多,中央音乐频道

几乎每天都有专场,可是很遗憾的是,我都很少用心去倾听。虽然没用心去倾听,但还是对交响乐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对交响音乐情有独钟。

艺术形式有很多种,比如文学、电影、绘画等,音乐可能是主观色彩最为浓厚的一种艺术了。同一首音乐,可能每个人听出来的内涵都不同,得到的感受也可能千差万别。不过,音乐作为人类共同欣赏的艺术,它的主观色彩里,还是有着共通的规律,比如我们说某支曲子或高昂雄壮,或轻松欢快,或优美抒情,等等。这就是我们共通的感受。我自己的感受是音乐最大的功效,就是能让人放松,能让人从那些或舒缓或高亢的旋律中浮想联翩,心灵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特别是交响乐和一些抒情轻音乐,听来让人陶醉。

在我的记忆中,交响乐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吵”。和交响乐的萍水相逢是在枯燥无聊的高中阶段。说来也很好笑,眼保健操的背景音乐就是一首首交响乐,也许是太累了,每次边做操边听着活泼欢快的交响乐,总是感觉特别舒服,喜欢,就这么简单!但同时我开始去找这段音乐的出处,接着就顺理成章的认识了莫扎特,这位神童的音乐陪伴了我剩下的高中时光。

现在流行音乐像泛滥的洪水,时时刻刻充斥在我们身边,我开始反思,在流行与古典之间徘徊,是直白赤裸的流行音乐还是含蓄感性的交响乐更加适合这个社会?流行总免不了俗,好像很适合这个价值评价标准混乱,世风日下的社会。交响乐就好像一个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孩,而流行音乐就是一位饱受污浊社会风雨的大人。菜根潭说过这么一句话“涉世深,点染则深,涉世浅,点染则浅”,可见流行音乐虽然很适应这个社会,但被社会同化、污浊了也就越深;而交响乐虽然好像与大众追求格格不入,但它受社会毒害最小,是最纯洁的一方净土。可见交响乐对一个人保持纯洁心灵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在美国某个街区的作案事件特别多,警方屡禁不止,最后在无奈之下,就在街头安上几个大广播,每天定时播放古典交响乐。奇迹出现了,犯罪事件竟每年减少许多,几年后这里成为制安最好的街区,这充分可以说明交响乐是可以净化人们受污浊的心灵的!

很多人也许认为交响乐是“贵族”享受,自己不敢太多的接触,其实交响乐并不难懂,在交响乐应该放弃那些“过多的尊重”,也不需要“大胆”和“勇气”。你所要开始并坚持去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去听,再去听,用心去感受!和其

他音乐一样,交响乐也能抒发人们的感情,而且感情可能比其他音乐表现得更加强烈。交响乐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又高于生活。很多题材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这样就拉进了艺术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对于交响音乐,其实并不存在懂与不懂。有了感受就是懂,不同的感受都是懂。面对那些早已逝去的音乐大师,你不必担心你的感受是否完全合乎原意。与其刻意的去考证,不如自由的去聆听。音乐对人原本就是完全开放的,因此具有无限的包容性。自由聆听、放飞思绪,你个性化的感受就是一次新的解读,又何尝不是对乐曲内涵的又一次丰富和扩展呢?你所感受的就是你所得到的,也是你与大师共同拥有的。你的感受并不需要得到别人的首肯,在音乐面前,人们都是平等的。

还记得当姚老师给我们欣赏交响乐时说到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时脸上所表达出的那种欣赏与陶醉,更记得在音乐中伴着老师惟妙惟肖的画面讲解,当然还有老师清吟的曲调??每当阶梯教室回荡起雄浑震撼的《第九交响曲》时那种带给人听觉和精神的冲击又怎可用苍白的文字能表达清楚呢?!而唯有静心在他的音乐中感悟才能顿悟音乐中的精妙!假使有人试图来褒贬贝多芬的音乐那他是显得那么的自不量力!《命运》整曲听起来激昂,紧张,但上述故事却不得不让人承认是属于奇幻范畴内的。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在他的全部交响曲创作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在讨论海顿与莫扎特交响曲时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如此具体地谈及其音乐激起的感情,这首交响曲却是从开始的明显威胁开始,以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邪恶结束,这是贝多芬英雄主义时期的代表作,也是他对困扰他的恶劣形势的征服。在他的交响曲中,人的胜利是同命运的暴力进行殊死的斗争得来的。他的《第五交响曲》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失败和胜利、痛苦和欢乐,说明生活的道路是艰难曲折和满布荆棘的,但是对社会负有的崇高责任感,使人们格外奋不顾身去建立功勋。英雄扯断束缚着他的锁链,点燃自由的火炬,朝着欢乐和幸福的目标胜利前进。因此,这部作品实际上最深刻地阐释了贝多芬 “通过斗争从黑暗走向光明,获得胜利”的思想。

那是一个动荡的岁月,那又是一个浪漫的季节。音乐是那一代人的梦想,音乐也成就了那一代。至今提起古典交响乐,哪个不会脱口说出几个作曲家!音乐跨越了时空,带着乐符和旋律来到我们身边,一首乐曲,就是一段心情。乐曲中

携着心情,心情中含着乐曲,套用王国维的那句话就是:带着心情去听音乐,那音乐就全是抒发着自己的心情了;听着音乐去找心情,那心情里面便全是音乐了,因此这时就不知何者为心情何者为乐曲了。

交响乐如同中国的书法、绘画与音乐一样,艺术的相通在于情感的相通。世间万物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往往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正如用心情去触动音乐,在共鸣后,总有许多感慨,欢乐的也好,悲伤的也罢,音乐就像一本心情记事本,记录着我们的情感,陪伴着我们一起成长。

命运交响曲解读

俗话说得好,世上先有千里马而后有伯乐,只有好的音乐却没有欣赏的人岂不是人生一大憾事?而通过本学期学习音乐欣赏课,自己被带进了音乐的殿堂,虽然不能去演绎这些音乐,但至少可以试着去欣赏。一个学期下来使我懂得了,欣赏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热爱音乐,热爱生活。

篇三:交响乐赏析论文

北京林业大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大学音乐交响乐赏析课程结课作业论文

左侧装订

1、 序号_______

2、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3、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4、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5、 周几上课________

6、手机___________________

交响乐浅识

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这学期公选课的主角—交响乐,在老师的带领下,我逐渐走进了交响乐的世界。

交响乐是为整个管弦乐队所作的奏鸣曲,它不是指某一种特定的体裁名称,而是一类器乐体裁的总称。这类体裁具有共同的特征:首先,都是由大型的管弦乐队演奏;其次,音乐内涵深刻,具有戏剧性、史诗性、悲剧性、英雄性,或者音乐格调庄重,具有叙事性、描写性、抒情性、风俗性等;再者,交响音乐有较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手段。

交响音乐是人类音乐史上最具表现力和创造性的音乐表现形式之一,它是人类的音乐感觉、思维、创造及其器乐表现能力发展到巅峰状态的客观表示。

交响乐不但能丰富大学生的知识,还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视觉器官,发声器官、听觉器官以及大脑的正常发育,对身心健康成长起重要作用,同时,感受交响乐,表现交响乐的过程也是培养,表现交响乐的过程也是培养、引导大学生发展和运用形象思维的过程,分析交响乐作品表现手段、交响乐形象和进行乐理教育的过程也是培养大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的过程。这是我所总结的交响乐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交响音乐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十分遥远的历史长河中。它的名称源于古

希腊,是当时“和音”和“和谐”两个词的总称。到了古罗马时期,它就演变成为泛指一切器乐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称。15、16世纪,也就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交响乐这一名称被当作了一切和声性质的、多音响器乐曲的标志。而到了巴洛克音乐的初期,它又主要指歌剧、神剧和清唱剧等作品中的序曲及间奏曲。18 世纪初期,音乐艺术在欧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欧洲产业革命的进程,音乐艺术也开始逐步地走向平民化和社会化。在这个时期中,交响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规模和形式都慢慢有了明确的含义。当时的意大利歌剧序曲,以它特有的“快——慢——快”三个段落而成为了古典交响乐的基本雏形。到了18 世纪中叶,德国曼海姆(德国南部的文化中心)乐派的作曲家们,以一系列积极而富有创新性的创作,使交响乐的基本形式得以进一步的完善。

课上我们还一起欣赏了迈克尔杰克逊的专业音乐,着实震撼,流行教皇带给我的震撼。

关于赋格

第二节课,老师带我们了解了一种巴洛克时期的一种复调音乐体裁—赋格。

赋格是盛行于巴洛克时期的一种复调音乐体裁,又称“遁走曲”,意为追逐、遁走。赋格的结构与写法比较规范。乐曲开始时,以单声部形式贯穿全曲的主要音乐素材称为"主题",与主题形成对位关系的称为"对题".之后该主题及对题可以在不同声部中轮流出现,主题与主题之间也常有过渡性的乐句作音乐的对比。 赋格是复调音乐中最为复杂而严谨的曲体形式.其基本特点是运用模仿对位法,使一个简单的而富有特性的主题在乐曲的各声部轮流出现一次(呈示部);然后进入以主题中部分动机发展而成的插段,此后主题及插段又在各个不同的新调上一再出现(展开部);直至最后主题再度回到原调(再现部),并常以尾声结束。作曲家运用各种复调手法,将主题加以各种不同的调性与节奏的变化,形成高度统一的音乐形象.赋格曲的弹奏,对于训练钢琴学员的复调音乐思维有很大的助益。

赋格在通常是建立在一个主题上,以不同的声部、不同的调子、偶尔也用不同的速度或上下颠倒或从后往前地进行演奏。然而,赋格的概念远不如卡农那么严格,因而允许有更多的情感或艺术的表现。赋格的识别标志的是它的开始方式:单独的一个声部唱出它的主题,唱完后,第二个声部或移高五度或降低四度进入。与此同时,第一个声部继续唱“对应主题”,也叫第二主题,用来在节奏、和声、及旋律方

面与主题形成对比。每个声部依次唱出主题,常常是另一个声部伴唱对应主题,其它的声部所起的作用随作曲家的想象而定。当所有的声部都“到齐”了,就不再有什么规则了。当然,还是有一些标准的手法,但它没有严格到只能够按照某个公式去创作赋格。 《音乐的奉献》 中的两首赋格曲就是杰出例子,它们绝不可能“照公式创造出来”。这两首曲子都具有远比赋格的性质更为深刻的东西。

赋格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从16世纪的宗教音乐就开始有这种作曲方法,一直到18世纪巴赫时代才达到顶峰。

篇四: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

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

区”也是一种分权

结论:中国道路是独特的,不可重复,因为不可重复,才更具有世界意义;非平衡发展是不得已的选择

第四次转型:公民社会的全面建构

背景一:60年经济增长中的数量和结构

背景二:60年的城市化进程中的要素单向流动

背景三:基本公共品短缺与配臵不足,基本卫生服务的城乡差别 不要简单地抱怨看病难看病贵,发达国家也看病难看病贵,而应该关注

谁看病相对更难,谁看病相对更贵,这是民生领域的结构性困境 背景四:经济市场化中的价值冲突和利益冲突

(1)功利主义的兴起于社会价值哲学的迷失

(2)地方主义与社会平衡的执政理念的冲突

(3)商业伦理和儒学伦理的冲突

(4)私人品充分供给而基本公共品严重短缺且分布不均;经济民主与公共资源配臵方式的冲突

(5)公权力过多介入资源配臵,使公权力被私利严重侵蚀

(6)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中,普通劳动被边缘化,导致社会基本价值的偏移

(7)社会管理不适应经济市场化的需要,导致社会运行成本上升;失去伦理约束的个人可能因利己而损人或因损人而利己,导致社会运行成本升高

(8)市场分割中的所有制歧视。损害市场效率和国有企业收益的公允性,甚至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9)要素流动的利益取向与城乡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的冲突

4.开放与改革同样重要

5、民国政府三大使命:工业化,文化重建,共和制民主

6、孙中山和民国政府的三大遗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

7、经济过热的表现:通货膨胀

8、价格双轨并存不仅催生腐败,还加剧社会的乱象

9、工业化的两个途径,一是英国式的工业蚕食农业,二是商业移民

10、城市化率是指市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率 广义的城市人口包括有常住户口、未落常住户口、流动非常住户口。现在统计城市化率,不包括第三个

11、1978年改革之初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下降是因为制造业的发展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显著增长;78年-81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时降低;81年-84年,中国出现的经济现象是经济过热;1984年农民开始放弃土地外出打工;中国在改革后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是1992年;93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指数和污染指数保持高度一致

12、垄断的高级形式是托拉斯

13、经济增长是增值税的税基

14、人们的结构性审美(也叫系列性审美)催生了捆绑销售的营销策略

15、第一次国有化运动是在1945年

16、五四运动没有达到民主科学的目的

17、攀枝花市先有厂后有市的地方

18、中共接收的民国政府的国有资产实际上是名存实亡的

19、更多的人获得一种向上的机制,这个社会总体上就是进步的

20、闲臵是由短缺导致的,闲臵又加剧了短缺

21、民生: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设施

22、生产方式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生活态度

23、未富先老是后工业文明派生出的一个现象

24、社会结构的变迁在中国表现为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后现代文明

和后现代意识同时并存的时候,这个社会难免表现出诸多的矛盾。社会转型难免会产生很多矛盾,这个矛盾可能来自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冲突,但更多地来自于经济社会结构中、经济社会变动当中观念上的差异。

25、功利主义在经济学中是中性词

26、市场经济派生出一个事实:企业可能是追逐最大化利润的,个人可能是追求最大化效用的

27、每一个人对信息的具备有两种:充分信息和完备信息。净化充分信息得到完备信息。我们做不到最完备的信息。

28、性价比,性指效用

29、机会成本,又称择一成本,是指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的代价或丧失的的潜在利益。

30、没有最优选择,只有次优选择。

31、成本锁定效应:我们每个人的选择都不是无休止地持续下去的,我们总是在某一个时点上终止我们的选择,原因是选择是有成本的,这个成本就叫做交易费用。当成本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的行为就被这个成本锁定了,不再选择了。

32、对一个有效的选择来说,这个选择必须是具有非唯一性。样本群体更大可以使选择更有效。把诸多的条件放在一起考虑叫做权衡。权衡之后做选择,选择之后做决策。这个决策叫做理性决策,我们所做的决策只能是有限理性决策。

33、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说,如果每个人做到最优的同时,没有

损害别人的利益,那么社会财富就最大化。

34、市场经济的安排,不是要限制人的自私,而是要限制人的损人。

35、权利均衡原则:让每一个个体在自立的同时不损人。这个道理可以由经济学延伸到政治学。

36、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仁是最高的秩序,义是人与人之间在日常生活当中所应该恪守的基本准则。义在这里跟利是冲突的,所以便有“君子言义不言利”之说,这里讲的君子是正常的普通人,不是具有至上性的那种可看不可及的人。为了让仁和义成为习俗,必须有礼,这个礼就是行为规则,也就是通常讲的规矩。礼保持了乡村社会传统的的人与人之间的信用关系。礼可以使得一个善举长期持续下去。礼也可以形成一种圈子效应,圈子的刚性如果上升为一种礼节,那么它极有可能损害效率。为了实现仁义礼,需要智,也是基础教育。信把善举长期化,把好的社会秩序长期维护下去,把好的规则长期执行下去。

37、人分为三种:天子,君子,小人。

38、古希腊意义上的习俗指的就是伦理,伦理就是习俗

39、孔子坚持的教育理念:有教无类。无类的教育的只能是基础教育。

40、社会不能只有一种所有制,要有多种所有制,搞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可以利用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也不是完全排斥社会主义的,因为资本主义也是一种社会化的生存。

41、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精髓

42、人的生产力包括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

篇五:名著解读

1、《名人传》的作者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

2、《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国家)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3、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4、《名人传》包括了《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 列夫·托尔斯泰传 》三部传记。其中,贝多芬(人名)饱受耳聋折磨。

5、“脸又长又厚又粗犷,头发很短,向前盖着,使额头显低,两只小眼睛深陷在阴暗的眼眶里,严峻地盯着别人,鼻子扁阔,嘴唇厚而前伸,耳朵大大的。”这是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

6、“脑袋滚圆,额头方方,凸出,布满皱纹,头发呈黑色??又小又忧伤但有很敏锐的眼睛,颜色深褐,但有点蓝褐和黄褐的斑点,色彩常常变化。”这是对(米开朗琪罗)的外貌描写。

7、“矮小粗壮,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架。一张土黄色的阔脸庞??额头凸起、宽大??双眼闪烁着一种神奇的力量,使所有看到他的人都为之震慑。”这是对(贝多芬)的外貌描写。

8、《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作品中最为深刻和雄伟的,凝聚着音乐家毕生的心血。

9、1508——1512年,米开朗琪罗完成了西斯庭的英雄作品教堂天顶画和墙壁画,作品中充满了生杀一切的神的精神。

10、米开朗琪罗一生中唯一的一张别人的画像是加伐丽丽,是她使米开朗琪罗决定完成圣比哀尔大寺穹隆 的木雕模型。

11、发刊于1863年的中篇小说《哥萨克》是高加索的颂诗,也是托尔斯泰第一创作期最高的一座山峰。

12、 1879——1882年,托尔斯泰写成的《忏悔录》是他宗教狂乱的表白。

13、我国先哲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在《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了深刻体现,请以其中一个人为例,说说他是如何在行动中体现孟子这句话的。(要求写出人名和具体事例,不少于30字)

贝多芬不仅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后来发展到耳朵失聪。可是这位自尊心极强的音乐家仍然相信,“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他凭着超凡的毅力和奋斗精神,从事音乐创作,写出《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等传世之作。

14、米开朗琪罗只知道工作,却不肯改善一下生活;贝多芬与资助他的朋友绝交,使自己陷入困境;托尔斯泰放着舒适的日子不过,想到森林里去修行,这些做法是不是自讨苦吃?说说你的看法。

提示:不是。他们用自己的痛苦换来了人们的欢乐,给了那些不幸的人们精神的安慰与鼓励。体现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的精神。

15、读了《名人传》,你有何感受?

①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了鲜花和欢乐;

②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③评价人物要看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

16、请概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

答案示例:

贝多芬,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举行《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奏会,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当高度耳聋的贝多芬出场时,他受到观众五次热烈地鼓掌欢迎。贝多芬在终场后感动得晕了过去。

17.《名人传》主要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答:伟大的天才必须向庸俗而且充满敌意的社会进行不屈的斗争,就能获得胜利,完成天才的创造事业。

18.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是最大的幸福又是什么?

答: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作为音乐家、作曲家却双耳失聪;最大的幸福是他战胜痛苦,创造出拥抱欢乐的《第九交响乐》。

19.在《贝多芬》传后,作者附了“海利根遗嘱”的目的是什么?

答:增加传记“引文”的真实性,同时也是贝多芬痛苦生活和读者心灵的一次撞击。

20.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传》中探索了这位艺术巨匠哪两方面的内容?

答:一是痛苦和磨难——时代与社会给他带来的种种苦痛;二是他的艺术创作带给他的短暂的狂欢。

21.结合《托尔斯泰传》谈谈你对托尔斯泰的伟大之处的看法。

答:托尔斯泰一生向善,追求真诚的、博大的爱,厌恶痛苦的民众生活,因此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他爱的信仰、精神道德的再现,托尔斯泰的伟大在于他有一颗真诚、善良、博爱的心。

22.《托尔斯泰传》的基调深沉,有人评论它是“一首挽歌,一首哀歌,一首死亡之歌”。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叙写了托尔斯泰这位伟大作家一生痛苦与挣扎的心路历程。他出生贵族,却具有平民情怀,他的理想、追求被自己所属的阶级排斥和中伤。他期待家人的爱与理解,但是他的理想、行为又被家人怀疑和抵制。最终,他绝望至极,离家出走,孤独而死。

23.《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为三位伟大的艺术家写的传记,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下列问题。

【片断一】如果他要建造一座纪念碑的话,他就会耗费数年的时间到石料场去选料,还要修一条路来搬运它们;他想成为多面手:工程师、凿石工;他想什么都亲自动手,独自一人建起宫殿、教堂。这简直是一种苦役犯过的日子。他甚至都挤不出时间来吃饭睡觉。

【片断二】直到那一天,绝望顿生,也许是由于临死前的狂热飓风,他突然离开了住所,四处流浪,奔逃,在一所修道院投宿,然后又上了路,最后病倒途中,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中一病不起。在弥留之际,他躺在病榻上哭泣,不是哭自己,而是在哭那些不幸的人。

(1)【片断一】中的“他”是指________;【片断二】中的“他”是指_________。

(2)读过《名人传》后,你一定被这三位伟大的艺术家所感动,请任选其中一位,说说他令你感动的原因。(60字以内) 答案:

(1)米开朗琪罗 列夫?托尔斯泰

(2)示例:贝多芬备受感情煎熬,又不幸失聪。在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中,他不屈不饶,以顽强的毅力投入创作,谱写出伟大的乐章。

米开朗琪罗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追求完美,夜以继日地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他贫病交加,却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

列夫托尔斯泰虽一生孤独,但坚持追求真理和博爱;他热爱祖国,勇于担当,创作了多部不朽著作,成为一代文学巨匠。

1.《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写阿廖沙的童年,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在人间》、《我的大学》主要叙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经历。

2. 阿廖沙童年的好朋友是小茨冈,外公叫他小伊凡。

3、雅科夫舅舅毫无人性,打死了自己的 妻子 。

4、徒工小茨冈是怎么死的? 被橡木十字架压死的 。

5、阿廖沙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是 好事情 ,这个绰号是因为每次叫他吃饭或喝茶时,他总是回答一句 好事情 而得来的。

6、《童年》真实的记载了主人公儿时在外祖父家中的所见所闻,对他优秀性格的形成起关键作用的人是 外祖母 。

7、在污浊环境下,阿廖沙身边也有一些好人,多次舍身用自己的胳膊挡住外祖父薯条子的小茨冈,对主人公心灵产生极大影响的房客是 好事情 。

8.高尔基(1868―1936年)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代表作有散文诗《海燕之歌》长篇小说《母亲》。

9.《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反映了作家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小说从“我”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让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

10.人物性格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阿廖沙: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两个舅舅:粗野、自私; 小茨冈(伊凡):乐观、纯朴 格里戈里:正直的老工人;

好事情:献身科学的知识分子

12.阿廖沙因何离开自己的家去外公家?

父亲去世,母子俩无依无靠,只能随着外祖母,投奔外公家

13.外公为什么要抽打雅科夫家的萨沙?

米哈伊尔久久唆使雅科夫家的萨沙把顶针烧得滚烫,本想戏弄格里高里师傅,结果外公戴上了这枚顶针,此外,萨沙还告密。

14.在染坊失火的那天夜里,还发生了一件什么悲惨的事情?

舅妈娜塔莉亚生小孩,难产,死了。

15.小茨冈是怎么死的?

看两个舅舅把十字架的主干放到小茨冈的身上,结果踉跄了一下,被砸死了。

16.米哈伊尔舅舅为什么乘着酒醉来外祖父家闹事?

他认为外公给他的财产少,来争财产。

17.当酒馆女主人和外祖母吵架后,阿廖沙用什么方法报复她?

趁她到地窖的时候把地窖锁上,将钥匙扔到房顶,并跳“复仇者之舞”

18.在阿廖沙即将被赶出学校的时候,来了一位被阿廖沙称作救星的人,他是谁?

赫里桑夫主教

19.当继父踢打阿廖沙的母亲时,阿廖沙市如何反抗的?

用银把手的面包刀全面刺向继父,把他的腰划破。

20.当阿廖沙再回到外公家的时候由外婆供养他,他用什么方法赚钱给外婆?

捡破烂卖钱,偷劈柴和烂木板。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