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中药与西药的各自优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8:27:23 作文素材
中药与西药的各自优势作文素材

篇一:中药与西药之间的异同点

中药与西药之间的异同点

中药与西药的相同点:

1.从本质上讲中药和西药都是能对人体产生各种反应的毒性物质。

2.中药和西药只是工具,指导他们的是背后的理论。

中药与西药的不同点:

中药的特点:

1.中药的有效成分不易散失,副作用小

2.中药方剂可因症、因病的不同随时加减,且治疗疾范围较广。

3.中药掺假有一定的局限性

中药除有少部分经过炮制加工应用外,大部分都是以原药材形式直接调剂应用,易于识别,故掺假困难。

4.中药对于治疗慢性疾病及疑难杂症具有明显的优势。 中药缺点:

1.药物治疗见效慢,需要一定服用疗程

2.中医治疗疾病采取调节人体失调平衡治疗疾病,治疗针对“患病本质”,治疗不具有针对病症特点

3.药物剂量难以掌握

西药的特点:

1.药物治疗见效快,治疗短期内效果明显,但对身体有一定影响、部分人群服药后会导致一些副作用。

2.西医治疗疾病采用对症治疗为目的,消除症状效果明显,治疗针对病症特征,但在治疗某些疾病时易反弹复发。

3.非处方药物剂量较易掌握,处方药物需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用药。

篇二:论中药与西药的区别

论中药与西药的区别

摘要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西药,相对于祖国传统中药而言,指西医用的药物,一般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提制而成;包括阿司匹林、青霉素、止痛片等。西药即为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看其说明书则有化学名、结构式,剂量上比中药精确,通常以毫克计。中药与西药有莫大的区别,简单的说西药和中药主要差别是西药是一种提取药物,中药是不提取配出的药,西药是直接吃,中药是要熬的,除此之外,中药与西药之间的差别还有很多。 一、中药与西药饮食禁忌的区别

(一)西药饮食禁忌

1、服黄连素、四环素类、红霉素、复合维生素B、铁剂、利福平、潘生丁、胰酶、淀粉酶、胃蛋白酶、乳酶生等时忌饮茶,因茶叶中的鞣酸会与上述药物发生反应而降低药效。

2、服四环素类药、红霉素、灭滴灵、甲氰咪胍时,应忌食牛奶、乳制品、黄豆制品、黄花菜、黑木耳、海带、紫菜等。这些食物中的钙离子可与以上药物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结合物而降低药效。

3、服磺胺类与碳酸氢钠时,不宜食酸性水果、醋、茶、肉类、禽蛋类等,否则容易因磺胺类药物在泌尿系统形成结晶而损害肾脏,或降低碳酸氢钠的药效。

4、服优降宁等降压药时,不宜吃动物肝脏、鱼、奶酪、巧克力、香蕉、脑鱼、豆腐、扁豆、牛肉、香肠、葡萄酒等。因优降宁能抑制单胺氧化酶,若同时吃以上食物可引起血压升高,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

5、服激素类及抗凝血药物期间,忌食动物肝脏,以免激素失效。

6、服异烟肼时不宜同时吃鱼类。因鱼类含有大量组氨酸,它在肝脏变成组织氨,异烟肼能抑制组织胺的分解而使其在体内堆积发生中毒,出现头痛、头晕、结膜出血、皮肤潮红、心悸、面部麻胀等症状。

7、服氨基比林及索密痛、优散痛、安痛定,散利痛等含氨基比林药物时忌食腌肉,以防药中的氨基与腌肉中的亚硝酸钠生成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 ⑻服维生素C时不宜吃猪肝。猪肝中含有丰富的铜,铜的存在会使维生素C氧化为去氢抗坏血酸,使维生素C失效。

8、服维生素K时不宜同时食富含维生素C的山楂、辣椒、鲜枣、茄子、芹菜、西红柿、苹果等,因维生素C能分解,破坏维生素K,减弱其药效。

(二)中药饮食禁忌

1、宜少食豆类、肉类、生冷及其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病人的肠胃负担,影响疾病恢复。脾胃虚的病人,更应少食该类食物。热性疾病应禁食或少食酒类、辣味、鱼类、肉类等,因酒类、辣味食物性热,鱼类、肉类食物有腻滞、生热、生痰作用,食后助长病邪,使病情加重;服解表、透疹药宜少食生冷及酸味食物,因冷物、酸味均有收敛作用,会影响药物解表透疹功效;服温补药时应少饮茶,因茶叶性凉,能降低温补脾胃的效能;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前后,不宜喝茶,更不能用茶水送服这些药物。

2、服清热凉血及滋阴药物时,不宜吃辣物。中医辨证为热证的病人(如便秘、尿少、口干、唇燥、咽喉红痛、舌干红、苔光剥等症状),吃辣的食物会加重热象,从而抵消清热凉血药(如石膏、银花、连翘、山栀、生地、丹皮等)及滋阴药(如石斛、沙参、麦冬、知母、玄参等)的作用。

3、服用甘草、苍耳、乌梅、桔梗、黄连、吴茱萸忌食猪肉;服地黄、首乌忌食葱、蒜、萝卜;服丹参、茯苓忌食醋;服苍术、白术忌食桃、李;服土茯苓、使君子忌饮茶;服荆芥忌食虾、蟹等海鲜;服厚朴忌食煎炒豆类;服人参、党参忌食萝卜,因萝卜有消食、化痰、通气的作用,而人参、党参是滋补性药物,这样一补一消,作用就抵消了。

4、凡口苦咽干、烦热不安、大便秘结、血压升高、神衰不宁、心动过速,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一般要忌食生姜、大蒜、韭菜、大葱、羊肉、狗肉、胡椒等高脂、香燥、辛辣之品;凡脾胃虚寒、手足冰凉、大便溏薄、血压偏低、心动过缓之证者,要忌西瓜、冬瓜、萝卜、绿豆、生梨、甘蔗、蜂蜜、鳖等生冷寒凉、滋腻、黏滑之品;凡畏寒发热、头痛心烦、便秘尿黄、口舌溃烂、疖疮肿瘤者,忌食竹笋、豆芽、丝瓜、韭菜、茄子、虾、蟹、螺、蚌等食品。

二、中药与西药看问题角度不同

中医药学从宏观角度看问题,将人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机体的各部分相互影响。中医药有宏观准确性,缺少微观精确性;而西医药学则从微观看问题,采用分析法,不把人当成人,而视为各零件的组合,有微观精确性,却无宏观准确性。认识论告诉我们,宏观可以统帅、包括微观;微观只能说明和解释宏观,而不能统帅和包括宏观。因此中医药可以同化西医药,西医药不可能同化中医药。也可以说,中医药博大精深,再有200年,西医药也赶不上、也理解不了中医药。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有民族自信心。

一、依靠对象不同

西医给人找病,中医给人找健康。西医以药为依靠对象,用药对抗疾病,如用药消炎灭菌。中医则是依靠病人的自我康复能力,虽然有时也用药直接对抗一些疾病,但用药主要是借以调动人这一复杂、开放的巨系统的自我组织能力而已。西医是对抗医学,中医是中庸医学。

二、毒副作用问题

西药是纯而又纯的单体,结构清楚,作用靶点单一。有人提出,中药是多靶点作用,其实是不合适的:中药用于调整而非对抗。西药由于作用单一,局部对抗,毒副作用很大,历史上多次重大药害事故说明了这一点,近年淘汰的PPA又是一例。西药之毒副作用是其不可克服的一大弱点:食至精则有害,药至精则有毒。只要辨证论治,配伍得当,中药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讲究“中病即止”,“效必更方”,从不主张长期大量用药,几千年来,没有哪种中药因毒副作用被淘汰。

三、药物无差别,理论是关键

从本质上讲中药和西药都是能对人体产生各种反应的毒性物质。但中药和西药只是工具,指导他们的是背后的理论。 只要是遵循着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使用的药品就是中药。首先中医和西医之间学术争鸣的实质,是系统论和还原论两条思路的分歧。

1、整体论:离开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孤立的从人体和疾病的整体层次考察和控制疾病的方法模式。 这有历史的局限性:(1)对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理解不够。(2)没有打开从部分了解整体的道路。(3)不能正确地阐明人和疾病的整体性根源

2、还原论:把人体和疾病的高级运动形式归结为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低级运动形式用这些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来解释人体和疾病的方法模式。其本质在于强调人体和疾病过程必须才微观细节得到说明。我个人评价是(1)从方法论看,还原论有较高的价值。 (2)从认识论看,还原论有较强的解释功能。(3)从本体论来看,还原论是行不通的。

3、系统论:遵循人体和疾病的系统规律进行考察和调节的方法模式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相互联系组成的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具有确定性能的整体。首先,系统是一个整体,具有只存在于整体水平的属性、功能、行为、规律。其次,系统的这种整体性并非凭空产生,是以诸要素为基础,通过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再次,任何系统都不是孤立的,不过是构成更大系统的“子系统”,其整体性的形成和发挥,受其“母系统”(环境)的控制和支配。

4、系统论与还原论不同点在于:

(1)还原论把认识的重点放在部分,忽略整体性。

(2)还原论抹杀整体与部分之间原则区别,单纯用部分来解释整体,甚至把整体归结为部分之和。

(3) 还原论过分强调部分对整体的基础决定作用,片面强调“向下”的认识途

径。

(4)整体性是中医学的主要特点之一,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从新的角度提出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5)对中药的研究和应用,贯穿着整体性原则。

(6)中医之所以没有发展中药的还原研究,而是把重心放在其整体功效上,虽然有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造成的知识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但更重要的是中药这种整体功效是与作为疾病的整体反应相对应的。

(7)有许多单味药组成的方剂,不同于西医的“联合用药”,它具有鲜明的整体性,产生了新作用,只存在于方剂的整体水平,而不同于各单味药的新的总功效。

三、结语

简单地说,西药多为化学合成的单一成分,多以恢复发生病理的脏器为目的,它是针对“病”引进“对抗”。而中药是以天然植物、动物、矿物等,按照一定原则组成的复方,多是恢复人体与环境或人体各脏腑间的不平衡状况,它是将“证”引进调整。总之,西药主要是以消灭“病灶”为目的,中药是以调整人体机能,达到“阴平阳秘”的目的。中药与西药的本质区别还是源自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不同理解,中医药正是基于传统文化的指导,像中新药业达仁堂制药厂这样悠久历史的企业,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千万不要丢掉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世界今日医学杂志 ( Wo r l d J M e d T o d a y )》 2 0 0 2 ;P983

[2]周占业,卢鹏伟,刘红涛,郭淑丽。大黄与西药的相互作用 [J]《临床医学》2002(10)

[3]皇钏,不能同服的十类中西药 [J] 2001(06)

[4]杨国堂,张继广,浅谈中成药与西药合并用药,《中国中医药咨讯》2 0 1 2年3月 第 4卷 第 3期

[5]陈会康,中药材行业趋向规范之路,《 全国药材信息》2 0 1 2 年6 月5日刊

篇三:中药与西药

论文作业

题目:面临西药,中药的优势及不足

系别:药学院 专业:中药学

学生姓名:张正兴

学号:512050801410

目录:

绪论

一、西药和中药的了解及概念

二、中西药研发

三、中药西药合理配伍

四、中药现状及需要注意问题

五、天然药

六、中药的优势

七、例举中药患者极其医治情况

面临西药,中药的优势及不足

绪论:

近些年来,国内外的医药学工作者,对中药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其中突出的原因和论据,则在于中药是天然产物。国内的一些学者,更进一步引伸认为,国际上,人类正有“重归自然”的趋势,故从中药是天然产物的角度,加以强调中药的优势和重要性。那么,中药优势的根本,是在于其是天然产物?还是在于其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药物,即优势的根本在于理论体系?确是很值得讨论和明确的间题。

同时先应该对中药和西药概念的内涵,应有确认理解。中药和西药是相应医药学理论体系内的概念,其内涵决非是以人工合成和天然产物来划分。为了阐述中药优势的根本所在,明确中药和西药概念内涵,是完全必要的。何谓中药,何谓西药,也就是说,一个药物具备哪些基本内容,才能称作中药或西药。中药,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内的概念;西药,是西医药学理论体系内的概念。其概念内涵,即所应具备的基本内容,应当与各自的医药学理论体系相适应。应当指出的是,一个药物具备中药或西药的基本内容后,并且只有按相应内容,考虑其应用时,才称作相应药物。因为有些中药或西药,是可同时具备中药和西药的基本内容,那么,则可称其为中药或西药,例如冰片、西洋参、大黄等。从中药和西药的概念内涵,很明显见到,药物到底是人工合成产物还是天然产物,并不是作为区分中药和西药的标志。客观上,不论中药或西药,都有人工合成产物和天然产物。故把中药仅与天然产物相关联,西药仅与人工合成产物相关联,是不符合客观情况的。

一、西药和中药的了解及概念

1、西药

西药应具备如下三点内容:(1)药物本身性能,以其物理和化学性质表述,如固体或液体、酸性或碱性、溶解度、颜色等;(2)药物功效以现代科学的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表述,如升高血压、降低血糖、抑制细菌、降低心肌耗氧量等;(3)药物配合使用时,强调各个药物作用的针对性,一般不做为一个功效整体来考虑和应用,施治于人,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一个药物具备如上基本内容,则能按西医药学理论使用,可称作西药。

2、中药

中药应具如下三点基本内容:(l)药物本身性能,以特殊方式表述,包括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2)药物功效以中医药学术语表述,如清热、壮阳、活血化癖、舒肝理气、治胆虚不眠、治肺热咳嗽等。(3)药物配合使用时,各药主次关系明确,即君臣佐使关系等,使配合使用的药物共同构成一个功效整体,即复方中药,施治于人,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当然,组方时,还应考虑药物间的反畏关系及药对的使用等。一个药物具备如上基本内容,则能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可称作中药。中药大多为天然药, 一种药中常含多种成分。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中医学有两个基本特点: 一是整体观念; 二是辨证论治。中药仅古籍记载就有 3 000 种以上, 发展至今已达 18 000 余种。中药的应用包括配伍、用药禁忌、剂量和用法等内容。炮制是中医用药的一大特点: 中药由于成分复杂, 常常一药多

效, 但中医治病往往不是利用药物的所有作用, 而是根据病情有所选择,需要经炮制对药物原有性能予以取舍, 权衡损益, 使某些作用突出, 某些作用减弱, 力求符合疾病的实际治疗要求。如用何首乌补肝肾、填精血时, 就需将生首乌制成熟首乌, 以免滑泻作用伤及脾胃, 导致未补其虚先伤其正; 又如伤寒病因开始是感受的寒邪, 寒邪容易损阳, 也易伤中, 所以立方用药都要注意保存阳气和顾护脾胃。张仲景治伤寒传经热邪的白虎汤、调胃承气汤, 尽管为清泻剂, 甘草却要求炙用, 因方中甘草的目的不是清热泻火而是为了顾护脾胃, 防止石膏、知母或大黄、芒硝大寒伤中。苍术温燥之性甚强, 虽能燥湿运脾,但服过于温燥之品, 容易伤胃阴, 助胃热, 顾此失彼。苍术制后燥性缓和, 且有焦香气, 健运脾土的作用增强, 就能达到慢病缓治的用药要求; 川乌、草乌加热煮制后其毒性显著降低,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紫菀生用虽然化痰作用较强, 但能泻肺气, 若肺气不足的患者服用后, 有的可出现小便失禁,尤其是小儿, 用甘温益气的蜂蜜炼制后可纠此弊, 并增强润肺之功能。

二、中西药研发

从天然产物的中药研制新西药是可以理解的新西药研制途径,但就此而认为中药优势的根本所在为天然产物,实在是一种误解。近二三十年来,在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例如食品的色素、防腐剂、矫味剂,纺织品,农药,化肥,动植物生长促进剂,化装品,医药品等,大量使用了人工合成产物。此举,为人类生活的改善,起到了很大作用,随着应用的广泛和研究认识程度的加深,发现人类健康不同程度的受损现象出现。人

篇四:中药与西药有什么区别?

中药与西药有什么区别?

发表者:刘挺立

80年代至今,随着化学药品开发渐趋艰难,药害问题不断被认识,国际药学界对中药的兴趣渐增,中药热逐渐升温。在我国,中药在医疗保健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占药品市场消费总量的40%,呈现出中药与西药半壁江山的格局。那么中药与西药的区别到底应该如何认识呢?为此,中新药业天津达仁堂制药厂厂长徐晓阳专程拜访了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原所长、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主任姜廷良教授,以

下是与姜教授的谈话记录。

徐:在一般人的印象里,中药是由天然药物制成的,而西药是化学物质合成的,但中药与

西药的区别还远远不止这些,您怎样认为它们的区别?

姜:中药与西药确实存在着很多的差别,正像你所说的那样。首先,它们的活性物质基础是不一样的,西药都是化学合成产物,而中药则多由植物、动物和一些矿物经过炮制和其他工艺加工而形成的活性物质群构成,这也是大家常说的天然产物与化学产物的区别。 徐:我注意到您在多种场合下提到中药是由天然的活性物质群构成的,那么这些物质群在

人体内发挥的作用与西药又有什么不同呢?

姜:西药由单一的或有限的几个化合物单体组成,所以在人体内的作用模式与中药有所不同,西药主要作用于体内特异的靶点,一般来说具有相当高的选择性和专一性,即被人体吸收后在特定的系统、组织、甚至器官中有相当高的含量分布,并作用于这一部分而发挥治疗作用。如治疗高血压常用扩张血管剂等,但如果在其他靶点也有作用的话,那产生的后果就是我们常说的副作用了,而中药也有特定的活性物质作用于特定的靶点,但更多的是不同的活性物质作用于多个不同的靶点而产生协同、放大的优势作用,以整体的观念治疗病症,可以把中药形象地比喻为“霰弹”,如用桂枝汤解热是多种活性成分分别作用于外源性、内生性致热源,及体温调节中枢中多种神经递质而起作用的,又如用大承气汤泻下,是芒硝、大黄分别通过高渗性、反射性的肠运动增加的综合作用,可以说西药作用于特定的靶点,而中药

则作用于多靶点。

徐:实际上每个单一的中药,其本质都是一个活性物质群,可以作用于多靶点,那为什么

中成药常常是由几味或十几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呢?

姜:这个问题也正好反映了中药与西药的另一个区别,即中药多为复方而西药多为单一化学成分,我们现在使用的无论是中成药还是大夫开的汤剂,绝大部分都是复方。之所以是这样要从中药和西药的发展史说起。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中药出现在先秦的《山海经》,但记录的都是单味药,这说明自古先民们用中药还是以单味药开始的,但从战国以后的所有中药古书中记载的几乎都是复方,这也充分说明了正是由于单味中药不能很好地解决治疗中出现的问题,而尝试用复方并取得了成功,从而成为中药发展的方向。此外,由于人体是多个复杂系统组成的有机体,同一种病在不同的人身上或一种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在同一个人身上所表现的情况千差万别。由君臣佐使 组成的复方可以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辨证施治,标本兼治,这也是中药复方得以发展的另一个合理的解释。这段中药演变发展的历史记录了中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实际上西药与中药发展的轨迹又惊人地相似,西药的起源也是由单味草药开始的,如现代仍然广泛使用的阿斯匹林就是水杨柳树皮中的主要成分,它的另一个名字

就叫乙酰水杨酸。但与我们不同的是,随着西方化学工业的不断发展,西药从18世纪就开始尝试从单味草药中提取,精制其中的主要成分,并试图用化学的方法合成得到大批量的、廉价的单体化合物,正是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西方的草药走的是一条由复杂到简单的

道路。

有趣的是发展了几千年的辨证施治的中药复方居然正好与现代西方追求的个性化诊疗和回归自然的潮流不期而遇。相反在化学药的毒副作用、治疗方案的无差别化和对疑难症的束手无策面前,复方中药显示出了它的优势,就在我们将很多精力放在从单味中药中提取单体的时候,美国人却开始了治疗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中药与西药再一次表现出差异。 徐:中药与西药确实存在着很多客观的差异,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么大的差异呢? 姜:药品都是为诊疗服务的,所以中药与西药自然和中医与西医的理论密不可分,所以这

一切的差异都是来自于中医与西医对人类疾病与健康有着不完全相同的认识。

西医是建立在病理解剖学基础上的医学体系,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人体的认识由组织器官发展到细胞、分子甚至DNA的水平,认为疾病是由于这些脏器发生病理变化造成的。所以治疗多以恢复这些脏器的实体为目的,治的是“病”,用药的机理也多为“对抗”。而中医是一种循证医学,认为疾病是由于人体与环境不协调或自身脏腑间失去平衡而造成的,治疗不完全在于病理的变化,更多地考虑机体功能的恢复,治的是“症”(即病的一系列

临床表现),用药的机理多为“调整”。

以治疗肿瘤为例,西医多用放化疗法以缩小肿块为最终目的;而中医除考虑抑瘤以外,还以缓解癌症患者的各种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为目的。如你们厂生产的益肺清化

膏肺瘤平)在治疗肺癌上的实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徐:您能概括地总结一下西药与中药的不同吗?

姜:简单地说,西药多为化学合成的单一成分,多以恢复发生病理的脏器为目的,它是针对“病”引进“对抗”。而中药是以天然植物、动物、矿物等,按照一定原则组成的复方,多是恢复人体与环境或人体各脏腑间的不平衡状况,它是将“证”引进调整。总之,西药主要是以消灭“病灶”为目的,中药是以调整人体机能,达到“阴平阳秘”的目的。中药与西药的本质区别还是源自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不同理解,中医药正是基于传统文化的指导,像中新药业达仁堂制药厂这样悠久历史的企业,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千万不要丢掉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优

势。

注:鸡尾酒疗法是由华裔科学家何大一提出的治疗艾滋病的方法,即像调制鸡尾酒一样,同时使用3-4种药物,每一种药物针对艾滋病毒繁殖周期的不同环节,从而达到治疗艾滋病

的目的。

80年代至今,随着化学药品开发渐趋艰难,药害问题不断被认识,国际药学界对中药的兴趣渐增,中药热逐渐升温。在我国,中药在医疗保健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占药品市场消费总量的40%,呈现出中药与西药半壁江山的格局。那么中药与西药的区别到底应该如何认识呢?为此,中新药业天津达仁堂制药厂厂长徐晓阳专程拜访了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原所长、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主任姜廷良教授,以

下是与姜教授的谈话记录。

徐:在一般人的印象里,中药是由天然药物制成的,而西药是化学物质合成的,但中药与

西药的区别还远远不止这些,您怎样认为它们的区别?

姜:中药与西药确实存在着很多的差别,正像你所说的那样。首先,它们的活性物质基础是不一样的,西药都是化学合成产物,而中药则多由植物、动物和一些矿物经过炮制和其他工艺加工而形成的活性物质群构成,这也是大家常说的天然产物与化学产物的区别。 徐:我注意到您在多种场合下提到中药是由天然的活性物质群构成的,那么这些物质群在

人体内发挥的作用与西药又有什么不同呢?

姜:西药由单一的或有限的几个化合物单体组成,所以在人体内的作用模式与中药有所不同,西药主要作用于体内特异的靶点,一般来说具有相当高的选择性和专一性,即被人体吸收后在特定的系统、组织、甚至器官中有相当高的含量分布,并作用于这一部分而发挥治疗作用。如治疗高血压常用扩张血管剂等,但如果在其他靶点也有作用的话,那产生的后果就是我们常说的副作用了,而中药也有特定的活性物质作用于特定的靶点,但更多的是不同的活性物质作用于多个不同的靶点而产生协同、放大的优势作用,以整体的观念治疗病症,可以把中药形象地比喻为“霰弹”,如用桂枝汤解热是多种活性成分分别作用于外源性、内生性致热源,及体温调节中枢中多种神经递质而起作用的,又如用大承气汤泻下,是芒硝、大黄分别通过高渗性、反射性的肠运动增加的综合作用,可以说西药作用于特定的靶点,而中药

则作用于多靶点。

徐:实际上每个单一的中药,其本质都是一个活性物质群,可以作用于多靶点,那为什么

中成药常常是由几味或十几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呢?

姜:这个问题也正好反映了中药与西药的另一个区别,即中药多为复方而西药多为单一化学成分,我们现在使用的无论是中成药还是大夫开的汤剂,绝大部分都是复方。之所以是这样要从中药和西药的发展史说起。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中药出现在先秦的《山海经》,但记录的都是单味药,这说明自古先民们用中药还是以单味药开始的,但从战国以后的所有中药古书中记载的几乎都是复方,这也充分说明了正是由于单味中药不能很好地解决治疗中出现的问题,而尝试用复方并取得了成功,从而成为中药发展的方向。此外,由于人体是多个复杂系统组成的有机体,同一种病在不同的人身上或一种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在同一个人身上所表现的情况千差万别。由君臣佐使 组成的复方可以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辨证施治,标本兼治,这也是中药复方得以发展的另一个合理的解释。这段中药演变发展的历史记录了中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实际上西药与中药发展的轨迹又惊人地相似,西药的起源也是由单味草药开始的,如现代仍然广泛使用的阿斯匹林就是水杨柳树皮中的主要成分,它的另一个名字就叫乙酰水杨酸。但与我们不同的是,随着西方化学工业的不断发展,西药从18世纪就开始尝试从单味草药中提取,精制其中的主要成分,并试图用化学的方法合成得到大批量的、廉价的单体化合物,正是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西方的草药走的是一条由复杂到简单的

道路。

有趣的是发展了几千年的辨证施治的中药复方居然正好与现代西方追求的个性化诊疗和回归自然的潮流不期而遇。相反在化学药的毒副作用、治疗方案的无差别化和对疑难症的束手无策面前,复方中药显示出了它的优势,就在我们将很多精力放在从单味中药中提取单体的时候,美国人却开始了治疗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中药与西药再一次表现出差异。

徐:中药与西药确实存在着很多客观的差异,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么大的差异呢? 姜:药品都是为诊疗服务的,所以中药与西药自然和中医与西医的理论密不可分,所以这

一切的差异都是来自于中医与西医对人类疾病与健康有着不完全相同的认识。

西医是建立在病理解剖学基础上的医学体系,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人体的认识由组织器官发展到细胞、分子甚至DNA的水平,认为疾病是由于这些脏器发生病理变化造成的。所以治疗多以恢复这些脏器的实体为目的,治的是“病”,用药的机理也多为“对抗”。而中医是一种循证医学,认为疾病是由于人体与环境不协调或自身脏腑间失去平衡而造成的,治疗不完全在于病理的变化,更多地考虑机体功能的恢复,治的是“症”(即病的一系列

临床表现),用药的机理多为“调整”。

以治疗肿瘤为例,西医多用放化疗法以缩小肿块为最终目的;而中医除考虑抑瘤以外,还以缓解癌症患者的各种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为目的。如你们厂生产的益肺清化

膏(肺瘤平)在治疗肺癌上的实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徐:您能概括地总结一下西药与中药的不同吗?

姜:简单地说,西药多为化学合成的单一成分,多以恢复发生病理的脏器为目的,它是针对“病”引进“对抗”。而中药是以天然植物、动物、矿物等,按照一定原则组成的复方,多是恢复人体与环境或人体各脏腑间的不平衡状况,它是将“证”引进调整。总之,西药主要是以消灭“病灶”为目的,中药是以调整人体机能,达到“阴平阳秘”的目的。中药与西药的本质区别还是源自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不同理解,中医药正是基于传统文化的指导,像中新药业达仁堂制药厂这样悠久历史的企业,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千万不要丢掉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优

势。

注:鸡尾酒疗法是由华裔科学家何大一提出的治疗艾滋病的方法,即像调制鸡尾酒一样,同时使用3-4种药物,每一种药物针对艾滋病毒繁殖周期的不同环节,从而达到治疗艾滋病

的目的。

西药是经提纯的,治疗的疾病范围较严格,限定固定的几个疾病(如胃食管返流、急性胰腺炎)可用。 中药是未经过提纯的原药材,治疗的是个症状(如脾虚、肾阴虚、肾阳虚等)。 西药一般用来指标,故病急性发作时最好看西医。 中药一般用来治本,故慢性病看中医。 还有个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医里说的部分脏器与西医中的不一样。 比如说中医中的脾脏是参与消化活动、储备血液的脏器,理论上说就是西医中所说的胰脏。 西医中的脾脏则是储存

血液、 免疫系统的一个器官。 中西医的基本理论不同,所以有很多不同之处。

篇五:中药治疗的优势与不足

浅谈中药治疗的优势和不足

摘要:在西方舶来药品的强大声势面前,传统中药既没有耀眼的广告宣传,也没有强大的营销策略,但依旧对于相当大的一部分市民保留强有力的影响,除了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药到底有什么独特的优点吸引着广大的市民呢?以中药治疗高血压为例相比于西药它的优势何在?它又拥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关键词:安全;副作用少;治病治本;起效慢

1.西药的不足------

西医将人体分解为若干部分与组织,分门别类地加以研究,针对其各自具有的不同病症研制药剂与医疗手段;却无法有效地将人体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人体)、要素(人体子系统)、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规律性,并优化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在很多情况下,西医才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情况。这是西医弊端的根本原因。由于缺乏系统论的支持,西医无法将人体作为一个整体定量研究,因此许多西药具有无法预测或无法抗拒的副作用。在很多情况下,对某一系统的病症具有疗效的药品却对另一系统具有破坏性作用。因此,在西方药品认证体系中,代价高昂的大规模临床药性试验成为每一种药品获得上市许可的必经之路。但这种为期数年的检测,在受检人种及基因的广泛性上均有局限。随着后工业、后现代主义、自然主义思潮的兴起,人们对自然植物药的兴趣大增,也从主观上使得西药在副作用等方面的问题被放大。

2.中药的优势-------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有机整体,相信有一种规律—— 天人合一 ——支配着人体的发展。人体各器官遵循这一规律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中医的任务是通过望、闻、问、切,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辨证施治”;从而努力使人体做到天人合一,使各系统不越雷池一步,平衡气血。中药的有效性与健康性,已被并且正在被数以亿万计的病患无数次地证明着。中医药的临床经验与药性检验是仅有二、三百年历史的现代西医,覆盖人群相对较少的其他边缘医学所无法比拟的。此外,中药深入人心还具有以下几点,

一、安全、副作用少:由于中药外治是施于体表,它可以随时观察其适应和耐受情况而决定去留,不会像内服药物,如不对症,发生副作用时处理比较复杂,外治只要施治配药得

当,是比较安全的,一般很少有副作用。

二、对胃肠道无损伤:病人服药,首先入胃再吸收,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损伤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尤其一些病人胃的情况不好,又非要服药不可,往往陷入治病必服药,老病未治好,胃病又成的两难局面。那么药物外治就不存在这一问题。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服药的痉对许多病人是难以长期忍受的,中药外用可以起到“良药治病不苦口”。

三、对肝肾刺激小:不管内服何种药物,通过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其代谢产物尤其是一些毒性产物,都必须经过肝脏解毒、分解而通过肾脏排泄,这对于原先肝肾有疾病的人来说,也是难以回避的矛盾,而中药外治,大多经过皮肤、粘膜吸收,药物的成分进入体内已经通过一层屏障的过滤,有害成分也已量小、弱化,故对肝、肾的损害大多已非常小。 3.中药的适用范围

对此,我从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从下面的表可以看出人 们 普 遍 认 为 传 统 中 药 所 能 有 效 医 治 的 疾 病 是 一 些 慢 性 疾 病。 这 和 传 统 中 医 学 崇 尚 的"调 理 生 息, 治 病 治 本"的 思 想 是 吻 合 的。

根据以上结果,我对于中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搜集些资料,希望能够通过这个例子抛砖引玉,反映出中药治疗的特点

------------------------------------------优点-------------------------------------------------------

1.西药治疗高血压,往往能很快使血压下降,甚至恢复正常,但在改善头晕、头痛等症状上效果欠佳。而中医中药是以辨证为基础的,强调整体治疗,症状改善比较理想。如当高血压患者出现头痛、头晕、头胀、失眠、烦躁等症状时,中医认为是由于肝肾阴虚,阴虚阳亢,阳亢化风所致。通过清热泻火、平肝熄风的治疗,往往在血压下降的同时,上述症状也随之改善。而结合补肾之法,用中药六味地黄丸、大定风珠等补肝肾治疗后,甚至还有提高性生活质量,减少夜尿,改善肾虚的作用。

再举个常见的例子,长期高血压的患者,因为已经适应了"高血压"的状况,头疼并不是很明显,但是单纯地使用西药降压后,血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反而不能适应"血压正常"的状况了,头疼的症状更明显。而中药治疗高血压,降低血压缓慢,同时症状改善明显。

因此,中医治疗高血压不单着眼于血压的下降,更着眼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2.保护靶器官

治疗高血压,降压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但是不能仅仅局限于降压,更重要的是在降压的同时,要预防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因为靶器官受损引发的心衰、肾衰等往往比高血压本身更为致命。

除一些西药有保护靶器官的作用外,目前一些研究发现,中医中药在对某些受损器官的逆转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面也有一定作用。例如活血祛淤中药丹参、田七、赤芍、丹皮等协同降压的同时,还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有预防及治疗中风的效果;又如黄芪可强心利尿,降压和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

而且,中药治疗高血压,通常从患者的具体病证出发,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以中药复方,调整体内环境,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使心、脑、肾、血管得到保护。

3.与西药合用减除副作用

中、西医治疗高血压各有优势,亦各有局限。临床实验证明,中西药合用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或单用中药。中医治疗根本原则以平衡阴阳、调整气血运行为主。一般认为,中药近期疗效较低,而西药近期疗效较高,但毒、副作用较大。

中西药合用后,西药既可发挥近期疗效高的长处,又由于用量相应减少而减轻其毒、副作用。中药的降压作用可提高近期疗效,又具有远期降压作用。故中西药合用治疗高血压,具有见效快、疗效高、副作用少的优点。

如常用的钙拮抗剂硝苯地平(心痛定),很多患者长期服用以后往往出现浮肿,就可以同时给予健脾利湿的中药白术、茯苓、猪苓、车前子等加以克服,使其浮肿消退;有些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降压药(如开博通、洛丁新、一平苏等)会因有咳嗽而不得不停药,对此可选用中药桑叶、桑白皮、百部、前胡、陈皮、蝉衣、佛耳草、川贝、象贝等疏风宣肺止咳,针对有的患者兼有咽痛等症状,还可以加用马勃、玄参等清热利咽。

可见中西药合理联用,可以减轻或消除副作用,达到"减副增效" 的目的。

4.降压平稳和缓

西药治疗高血压,常常有为达到目标血压而频繁加减药量等情况,因此,也常常出现血压波动幅度较大的现象。而中药降压作用缓和,稳定血压效果较好,如葛根、杜仲、野菊花、夏枯草(需注意观察肾功能)、玉米须、钩藤等,尤其适用于早期、老年高血压患者。较重的高血压病配合中药治疗,也可防止血压较大波动。

5.非药物治疗降压有效

有中医特色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气功、针灸、理疗、推拿等,这些治疗已被证实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研究证明,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给予针刺、推拿,有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一氧化氮含量等作用,对一些高血压患者有明显的降压作用。气功适用于各期高血压,能起到调整大脑皮层功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升压反应,纠正人体机能失调,提高抗高血压的能力,不论单独运用还是配合药物治疗,均有较好效果。饮食疗法、药枕治疗亦是可取的。

----------------------------------------------弊端-------------------------------------------------

1.起效慢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中药与西药的各自优势)

由于中药纯度不高,大部分中药制剂以中药材原药、粉末或粗提取物入药,中药起效慢的现象仍然存在。

2.用药不方便

众所周知,服用中药一般要将一大包一大包的药材煎成汤汁,然后整碗整碗地喝下,无论是煎药还是服药,都比西药制剂麻烦,这也是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不喜欢中药的原因之一。

3.难辨证

辨证论治是中医用药的特点,对高血压病也是如此,证型不同,用药也会大相径庭。但要做到准确辨证就有一定难度,需要有经验的中医师作出诊断,仅靠血压计或患者病史很难做到准确辨证。

除此以外,中医药缺乏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也是导致人们怀疑中药疗效的一大主因,在临床验证、疗效评价、临床试验研究等方面,中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周灵灵,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首席医学网

2.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94.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