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澜沧江湄公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4:25:47 优秀作文
澜沧江湄公河优秀作文

篇一:澜沧江湄公河地图简介

澜沧江湄公河地图简介

澜沧江是中国最长的南北向河流。她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岗果日峰的扎曲,流至昌都后始称澜沧江。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出境后改称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长达4900公里的澜沧江-湄公河,连接着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六国的人民共同拥有着这条大河。在中国境内的澜沧江长达2100多公里,在老挝境内长777公里,有234公里是在老挝和缅甸之间穿过,有970多公里是老挝泰国之间界河。在柬埔寨境内长 500公里,在越南境内长230公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面积81万平方公里。

澜沧江湄公河地图简介

澜沧江上游以类乌齐河口为界,全长556公里,山势一般较平缓,河谷平浅,年径流深度为200毫米。以下为中游峡谷区,全长821公里,河床坡降大,谷形紧窄,水面宽120米左右,年径流深度为400~700毫米。功果桥以下为下游,两岸山势降低,窄谷与宽谷相间出现,年径流量为200~400毫米,是河川径流量的主要来源。戛旧以下进入西双版纳,地势更为低平,河道流经峡谷和平坝,形成串珠状河谷。

澜沧江是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辅以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上游段高山冰雪融水占有一定的比重,地下水补给一般也占年径流量的50%左右。自中游段开始,雨水补给逐渐增大,地下水和冰雪融水补给相应减少。至下游段,雨水补给已占年径流量的60%以上。上中游冬季的年径流量一般不到全年径流量的 10%,春季可达10%以上,夏季可占50%左右,秋季径流量仍可占全年的30%左右。最大流量一般出现在每年的7月或8月,最小流量多发生在1月或2 月。下游段每年7~10月都有可能出现最大流量,其中以8月为最多,最小流量以5月最多。

澜沧江的河床落差达4600米,平均比降为2.2‰,其干流蕴蓄的水能资源约为2700万千瓦,极具开发潜力。中国已先后在澜沧江修建了漫湾、大朝山、小湾三座大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共达705万千瓦。按照发展规划,从2001年开始,中国将继续在澜沧江上修建六座大型水电站,形成八座梯级水电站的系列开发群体,总装机容量可达到1555万千瓦。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生态状况

藏族原始的神话歌谣这样唱道:“天地混合在一起,请问谁把天地分?阴阳混合在一起,请问谁把阴阳分?分开天地是大鹏,分开阴阳是太阳;砍下牛头放高处,所以山峰高耸耸;割下牛尾放山阴,所以森林绿郁郁;剥下牛皮躺平处,所以大地平坦坦……”藏族用自己的山歌把山、林、地、水形成与一种生命连接起来。鸟飞鱼跃、水澄天碧、山川秀美的澜沧江流域生态环境,是几千年的藏族传统信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藏族文化的真实写照。

在长期生息繁衍中,藏族同多种动物频繁接触,因而对自然生态保护方面形成了禁忌乱砍滥伐树木;禁止狩猎狮、虎、象、野马、孔雀等;忌捕杀鸟类;禁忌破坏山川;禁忌污染水源的很多禁忌习俗。公元7世纪佛教传入藏区后,禁止杀生理论被藏族广泛接受。从此,藏族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对藏区自然环境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 用。

世界最美丽雪山 卡瓦格博的见证

气势磅礴的卡瓦格博,惊涛拍岸的澜沧江,鲜花满地的高原,如镜似玉的湖泊,宗教植根的土壤,这便是云南省地势最高的县---德钦县的美丽风光。德钦县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北部,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德钦”藏语意为极乐太平。对旅游者来说,那里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世界,置身其间让人产生“无山不壮美,无水不神奇”的感受。多民族文化和睦相处的德钦县,是茶马古道由滇入藏的主要通道。澜沧江流域的卡瓦格博(梅里雪山)被全世界公认为最美丽的雪山,同时也被尊称为藏民心中的神山,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和香格里拉两块世界级品牌的主要标志,由此得名为云南旅游皇冠上的明珠。

怒江与澜沧江之间的卡瓦格博,是3000万年前伟大的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留下来的地

质奇迹,它证明了澜沧江在德钦境内生态系统的变迁。卡瓦格博雪山位于德钦县东北方10公里处,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最高的是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云南省的第一高峰。卡瓦格博峰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位居藏区八大神山之首,故在当地有“巴何洛登地”的尊号,也是云南省6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区内“三江并流”主景观之一,与路南石林、大理古城、西双版纳、昆明滇池、玉龙雪山齐名。1923年,曾到过卡瓦格博神山脚下的美国学者洛克在其著作中感慨地说,卡瓦格博是“世界上最美之山”。而在詹姆斯〃希尔顿的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作为“香格里拉”主体的那座雪山卡拉尔与现实中的卡瓦格博非常相似。卡瓦格博山的终年积雪和61条大小河流,成为澜沧江水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澜沧江在德钦境内生态系统变迁的见证。

澜沧江德钦境内 生态变迁的原因

从对80多年前美国学者洛克在澜沧江德钦县境内拍摄的近百张照片的比较中可看出,除德钦至西藏交界的外转经线路的多格拉垭口保持原生态外,其余都有明显的变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面积的垦荒,使澜沧江沿线的植被大量破坏,明永冰川70多年前的延伸位置已经退缩了近14公里,升平镇、梅里石、九农顶等村庄的水土流失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空间,带来了很多不堪设想的后果。虽说天然林的禁止砍伐,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政策给澜沧江流域生态保护带来福音,但随着1996年以来旅游业的兴起,在整个地球气温上升的情况下,卡瓦格博景点旅游人口增多,这座世界级美丽雪山的景色到底能维持多久,成为澜沧江德钦流域不可回避的新问题。飞来寺、明永等景区无序的建筑,直接影响着卡瓦格博积雪的融化。以保护为名的大量开发、温度升高、垃圾污染、乱搭乱建、水土流失、植被破坏、使藏民心目中的神山卡瓦格博受到外来文化的入侵。

澜沧江流域卡瓦格博地区的生态脆弱人人皆知。上世纪80~90年代初,德钦县人与猴子争地的木头财政,已经是深刻的历史教训。除此之外,藏族传统的生活用柴,使卡瓦格博脚下除了雨崩和永芝两地的生态植被良好外,其余20多个村寨都面临生态危机。德钦澜沧江流域的综合治理项目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问题,是一个人口与资源紧密相连的问题。

现在我国正在呼唤生态文明,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这也是澜沧江流域德钦县各族人民需要清醒认识的,需要大家积极参与,迎接一个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

藏族传统信仰中 保护生态的观念

藏族传统文化对本民族的生态环境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它提倡人类注意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保护生态、珍惜资源,时时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藏族历史上,一直用传统习惯、道德约束、宗教信仰和禁忌习俗来保护自然,爱护生态。同时用不成文的环境保护习惯来自觉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动。在人口不断增多、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的今天,澜沧江流域卡瓦格博地区的藏族仍然保持着较好的生态状况。四川藏区的九寨沟和云南藏区的卡瓦格博神山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山川秀美的自然景观,是世代祖先环境保护的真实写照,这与藏族的信仰习俗有很大关系。在藏传佛教的神坛上,卡瓦格博位居藏民心灵,澜沧江流域卡瓦格博,是全国藏民心目中的生态环境的保护神,在计划经济或“文革”动(乱)时期,也没有人敢在卡瓦格博一带乱砍滥伐树木,全国藏民信教群众朝圣卡瓦格博迄今有

七百多年的历史了。公元7世纪佛教传入藏区后,被藏族人民所信奉。佛教以慈悲为怀,禁止杀生理论被藏族广泛接受。从此,藏族自然生态保护观随之确立,并深入人心,成为藏族的传统习俗。由此形成藏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对藏区自然环境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保留最后的生态江河”是国家环保总局最先提出的口号,如今随着民间环保组织越来越多,参与热情也越来越高。美国乐施会云南生物多样性与传统知识研究会及德钦县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于2005 年4月17~18日在德钦县城联合召开了澜沧江(湄公河)小河流域综合治理德钦项目启动会议,激发了藏民的环保意识,推动了那里的环保事业。德钦澜沧江流域的生态价值是无法估量的,这一项目的启动正是为了有效保护这些价值,也是德钦县进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后的又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喜事。像保护卡瓦格博那样,保护澜沧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广大藏民的共识。

藏族的先民认为自然万物原本是由活的生命转化而来的。藏区的每个部落、村寨或家庭都有自己的神山、神树、神石、神水、神湖,这些地方都严禁砍伐、狩猎。这种崇神观念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生态的作用。近年来,德钦县兴起了以卡瓦格博神山为景点的世界级旅游品牌,使卡瓦格博神山给当地山民带来滚滚财源。藏族把卡瓦格博当成大自然赐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坚持在保护前提下的适度利用,精心呵护着自己心目中的神山卡瓦格博。因为对神山的崇拜就是对大自然的崇拜,离开了藏族的神文化就无从谈起藏族的文化。只有卡瓦格博脚下的澜沧江流域保护力度,她才能全心全意地为人类服务。

德钦澜沧江流域藏族的传统信仰对自然生态的保护作用显而易见。在当今生态保护呼声紧促的情势下,充分利用这种传统信仰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澜沧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要保护好流域内的生态环境,要注重文化的支撑力量。否则,仅靠物质的投入和科技手段,不能对生态系统的平衡起到完全的保护作用。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人与环境和谐等藏族传统文化所主张的环境伦理观念,已经逐步成为保护环境的一种主流思潮。

篇二:湄公河——澜沧江河流径流量

湄公河——澜沧江河流径流量

湄公河——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西北,唐古拉山北麓查加日玛以西4km的高地,河源海拔5388m。源头河段称加果空桑贡玛曲,南流至尕纳松多后称扎曲,在西藏昌都与右岸昂曲汇合后称澜沧江。再南流穿行于他念他翁与宁静山之间,然后穿过云南西部和云南南部,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有31km河段在中缅边境,至南腊河口流出中国国境后称湄公河,继而沿缅老边境流,又沿老泰边境流至老挝南部西南角,再穿过柬埔寨中部,进入越南南端,在湄公河三角洲以多条汊道注入南海。见湄公河一澜沧江流域水系示意图。湄公河一澜沧江流域总面积约81万km2,从河源至河口全长约4880km,平均比降为1.03‰。万象以上为上游,万象至金边为中游,金边以下为下游。河口多年平均径流量4750亿m3。国际上有另一种命名,将中国和缅甸境内的河段称上湄公(Up—per Mekong)河,把老挝、柬埔寨和越南境内的河段称为下湄公Lower Mekong)河。上湄公河全长2395km(其中中国境内2130km,中缅边境31km,缅老边境234km),落差4700多米,流域面积19万多km2,其中缅甸约2.2万km2;下湄公河全长2485km(其中老挝境内河长777km,柬埔寨502km,越南230km;老泰边境976km),落差约400m,流域面积61.7万多km2。

湄公河一澜沧江地跨纬度25 。,垂直高度下降超过5000m,具有寒带至热带的各气候带,矿产资源丰富,可开垦利用的土地潜力大,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达5800万kW,特别是生物资源多种多样,是世界上著名的动、植物王国,适宜发展旅游业。目前除联合国、亚太经委会等国际组织外,法、日、美、加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均在参与该地的开发,预计将成为世界上开发热点地区之一。

一、澜沧江

1 概述

澜沧江全长2161km(含中缅边境河段31km),平 均比降2.12‰,流域面积16.74万km2。昌都以上为上游,昌都至四家村为中游,四家村以下为下游。青海省境内河段长454km,区间流域面积3.87万km2,落差1548mm,平均比降3.4‰;西藏自治区境内河段长480km,区间面积3.85万km2,落差1255m,平均比降2.61‰;云南省境内河段长1227km,区间流域面积9.02万km2,落差1780m,平均比降1.45‰,国界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60亿m3。

澜沧江水系主要由干流和众多的支流组成,面积大于100km2的支流有138条,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的支流有41条,较大的支流一般分布在上游和下游。一般支流较短,多为20~50km,天然落差特别大,一般在2000~3000m。主要支流有:子曲、昂曲、盖曲、麦曲、金河、 批江、漾濞江、西洱河、罗闸河、小黑江、威远江、南班河、南拉河等。 昂曲是澜沧江最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杂多县结多乡唐古拉山北麓瓦尔公冰川,海拔5664m。南流人西藏巴青县境称松曲,又东流人青海省境称解曲,转东南流圣囊谦县吉曲乡8km后进入西藏,称昂曲,改向偏南在昌都汇人澜沧江。河长约500km,流域面积16774km2,天然落差1898m,平均比降3.8%0,多年平均流量186m2/s,理论水能蕴藏量116.91万kW。

漾濞江是澜沧江在云南境内最大的支流,澜沧江第二大支流,全长334km,落差1402m,平均比降4.2%o,流域面积11970km2,河口多年平均流量为155m3/s,水能理论蕴藏量为82.5万kW。

子曲是澜沧江上游扎曲的支流,流经青海、西藏,河长286.7km,流域面积12645km2,落差1540m,平均比降5.37‰,多年平均流量137m3/s,水能理论蕴藏量为39.04万kW。 威远江是云南境内较大的支流,全长290km,流域面积8800km2,落差1700m,平均比降5.86‰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93m3/s,理论水能蕴藏量43万kW。

南班河(又称补远江)位于云南境内,长282km,流域面积7750km2,落差1245m,河口多年平均流量为185m3/s,水能理论蕴藏量为58万kW。

西洱河是支流中水能资源利用条件最优越的河流,上游有洱海作为较大调节水库(总库容约29亿m3),河长22km(洱海出海口以下),下游有600余m落差,河口流量约30m3/s,水能理论蕴藏量达27万kW,谰沧江支流特点是落差大、水资源丰富,上、中游降水量少,有雪水补给,水量稳定,下游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降水量大,水量充沛,但缺乏调节水库,以引水式开发为主(见澜沧江支流自然特性表)。

2 流域自然特征

2.1 地貌 澜沧扛流域地处东经94。~102。,北纬21。 ~34 。,地势北高南低,自北向南呈条带状,上、下游较宽阔,中游则狭窄,流域平均宽度约80km,其中溜臂扛-功果桥河段平均宽度仅为36km,流域内地形起伏剧烈,地形复杂。上源北与长江上游通天河相邻;西19与怒扛的分水岭为他念翁山及怒山,其间,梅里雪山离达海拔6740m~东部与金沙扛和红河的分水岭为宁静山、云岭及无量山。流域平均高程漫湾以上为4000m。上游屑青藏高原,海拔为4000~4500m,山地可达5500~5000m,区域内除高大险峻的雪峰外,山势平缓,河谷乎浅。中游属高山峡谷区,河谷深切于横断山脉之间,山高谷深,两岸高山对峙,山峰高出水面3000多m,河谷比较狭窄,河床坡度大,形成陡峻的坡状地形,下游分水岭显著降低,一般在2500m以下,地势趋乎缓,河道呈束放状,出中国境后河道比较开阔平缓.

2.2 气候、水文 澜沧江流域由北向南纵跨纬度13。,地势高亢,山峦重叠,起伏变化大,导致流域内气候差异很大,气温及降水量一般由北向南递增,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降水量越少。澜沧扛流域跨越几个气候带,氰头地区(青海南部)属高寒气候,地势高、气温低、降水量少,年平均气温-3~3'C,最热月平均气温6—12℃,年降水量400~800mm。

澜沧江西藏地区,属高原温带气候,气温由北向南递增,井有明显的垂直变化。海拔3000m以下河谷,气候干热,年平均气温10'C以上,最热月气温18℃以上;海拔3000~3500m地带,最热月平均气温15~18℃;海拔3500~4000m,最热月平均气温12~15℃。年降水量400~800mm,山区潮湿河谷干燥。

澜沧江中游滇西北区,属亚热带,高山峡谷,海拔多在3000m以上,高山超过5000m,峰谷相对高差超过1000m。气温垂直变化明显,气温由北向南递增,年平均气温12~15C,量热月平均气温24—28℃,最冷月平均气温5~10℃。年降水量1000~2500mm,西多东少,山区多河谷少。

澜沧江下游滇西南地区丘陵和盆地交错,气温由北向南递增,属亚热带或热带气候。平均气温15~22C,量热月平均气温20~28C,最冷月平均气温5~20℃,年降水量1000~3000mm,由北向南递增,环谷降水小于山区。

全流域属西南季风气候,干、湿两季分明,一般5~10月为湿季,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约85%以上的降水量集中在湿季,而又以6~8月为最集中,3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暴雨多发在7、8两月。上游暴雨较少,中游暴雨强度较大,为流域的主要暴雨区。

流域径流以降水为主,地下水和融雪补给为辅。上游区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降水少,春季冰雪融水较多,上游河段河川径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约占年径流量的50%以上,其次是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中下游河段两岸高山,支流短小,山巅有终年积雪,但冰雪融水占年径流量比重较小,中游区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融雪补给减少,河川径流补给为降水和地下水混合补给。下游河段处于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区,受季风影响,降水丰沛,河川径流降水补给为主,降水占年径流量的60%以上,其次是地下水补给。流域年径流深为450.2mm,其中:青海区年径流深为304.4mm,西藏区283,3mm,云南区583.8mm,国界处多年平均

流量2180m3/s,允景洪水文站,实测最大流量12800m3/s,最小流量395m3/s,最大最小比值为32.4,其它各主要测站径流量见澜沧扛干流水文测站特性表。

流域内径流年内分配,春季占10%—15%,夏季约占45%—50%、秋季占30%—35%、冬季约占10%以下;上、中游6~9月、下游7~10月径流量是最大,连续4个月最大径流量上、中游和下游分别占年径流量的65%—70%。最大月径流量上游出现在7月,中下游出现在8月,约占年径流量20%以上。

流域内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上游河段融雪也有一定影响,年最大洪水出现在6~10月,其中7—8月出现次数最多,洪水历时较长,一般15~20天。澜沧江流域的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中下游的云南地区,根据50~80年代近30年的资料统计,洪涝灾害平均3—5年出现一次。全流域洪水以1905年、1924年及1966年洪水最大。1905年澜沧扛下游和邻近的金沙江中下游和长扛上游发生大水灾,澜沧扛下游允景洪调查洪峰流量达17100m3/s,下游受灾严重。1924年澜沧江、金沙江和雅砻江发生大洪水,澜沧江下游允景洪站调查洪峰15000m3/s,云南36个州县受灾严重,金沙江下游淹死人畜数千。1966年澜沧江、金沙江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澜沧江允景洪站实测洪峰流量12800m3/s(20年一遇),30d洪量211亿m3,洪水过程为高峰型。云南10个州28个县市受灾,冲淹农田1.9万hm2,倒塌房屋3713间,冲毁桥梁202座和3座小型水库,澜沧江下游景洪县3000hm2农田无收成。云南最大的公路桥澜沧江允景洪大桥在洪峰持续期一直处于危急抢险状态。

旱灾是澜沧江流域的主要自然灾害,尤以春旱最为频繁。据统计,中下游的云南地区50~80年代的近30年里,平均不到3年一大旱;平均4~5年一小旱;大小早年不分则平均3年两旱。旱灾的影响面广,对农业产生危害很大。

篇三: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是指中国的云南省与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五国,该区域总面积233.1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46亿。自1992年启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2~1994年)为起步阶段,以研究、论证、交换意见为主;

第二阶段(1995~2000年)为实施阶段,各国提出了相关构想、政策措施,启动了一批具体项目;第三阶段是2001年至今,合作步伐迅速加快。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中国发表了《中国参与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国家报告》,启动了湄公河次区域的全面合作。次区域将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先行示范区,次区域的经济合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投资领域的选择与合作项目的确定是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在交通运输、水力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开发、生物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展开合作。

1.交通运输开发合作

中国昆明至泰国曼谷的公路是中国与次区域国家间的重要通道,是亚洲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887公里。为加强中国与次区域的经济合作,次区域各国积极与中国协调,开通了多条高速公路、铁路以及海运道路,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便利。

2.水力资源开发合作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水力资源的开发是次区域合作的一个重点。澜沧江水电资源可开发量为2737万千瓦,是中国重点开发的水电基地之一。泰国对湄公河联合开发的主要侧重点是水电开发。因为湄公河开发不仅会大大增加泰国的年发电量,而且还能改善泰国东北部的农田水利灌溉。老挝是湄公河流经最长的国家,也是对国际合作开发湄公河要求最迫切、热情最高的国家。老挝水能资源丰富,湄公河50%的水电潜能蕴藏在老挝,全国水能储量达2500万千瓦。水力资源开发中,澜沧江—湄公河干流列入规划的有25项重要工程,其中中国境内14项,老挝境内4项,老泰、老柬交界4项,柬埔寨境内3项。

3.矿产资源开发合作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中国云南有“有色金属王国”之

称,中南半岛有“黄金半岛”之雅号。缅甸有钨、锡、铅等,泰国有铜、石油、宝石等,柬埔寨有金、磷酸盐、宝石,老挝有锡、铅、煤、石膏、钾盐,越南有煤、铁、石油等。除泰国矿产开采程度较高外,其他国家的矿产开采程度均较低,而且许多矿产尚未勘察和测算,可以说,矿业是次区域开发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加强区域内勘测、采矿、加工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从整体上提高次区域国家矿产业的水平和实力,努力把次区域建成全球最有竞争力的矿业开发基地。

4.生物资源开发合作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生物资源丰富。该区域既是橡胶、南药、茶叶、香料、热带水果、食用菌、观赏植物、鲜花及海洋生物资源的产地,又是天然的野生动物园。因此,合(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澜沧江湄公河)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上述生物资源,对次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次区域国家在热带生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及人均生物资源占有量方面具有优势。中国云南省在温带生物资源、高山生物资源、生物资源加工、野生资源的种质保存和遗传育种、高产作物栽培技术、生物物种的基础性研究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双方在生物资源领域的互补性很强,具有良好的合作前景。

5.旅游领域的合作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奇秀、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独具特色和魅力。或是世界自然遗产,或是世界文化遗产,或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及待开发的旅游处女地,是正在形成中的世界旅游热点地区。云南省的自然旅游资源属于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山地型旅游资源,而次区域五国自然旅游资源属于低纬度、低海拔的丘陵平坝型旅游资源。从历史人文旅游资源角度看,两地的历史传统与民族风情也有较大的差异。从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和旅游管理水平看,除泰国外,次区域其他国家的旅游业还刚刚起步,开发程度低,管理水平不高;而云南省的旅游业已发展到一个较高的阶段,管理比较规范,经验比较丰富。因此,云南省与次区域国家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管理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合作前景广阔。

6.科技领域的合作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中,除泰国和云南省外,其余四国科技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科技力量严重不足,科技人才相当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之一。中国云南省在农业、工业、生物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均有较强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因此,云南省与次区域五国在科技领域进行合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目的是为次区域的合作开发项目做好前期研究规划工作,并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领域做好配合工作。

7.信息领域的合作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信息化程度很不平衡,泰国、云南省起步较早,而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则相对滞后,因此,加强信息领域的合作,对推动次区域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今后五年,将基本建成辐射次区域各国的曼谷、昆明两大信息枢纽,为次区域的经济合作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抓紧落实昆明国际信息港和昆明国际通信出口局的建设方案并加快推进相关工作;尽快建立“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网站”;规划次区域国际光缆运输干线,完善次区域信息通道;启动云南IP宽带网工程和沿边重要口岸信息枢纽工程建设。上述通道和网络要直接与国际性的信息中心新加坡相连。

篇四:澜沧江湄公河概述

澜沧江湄公河概述 1、柬埔寨语作Mekong(湄公,“母亲”的意思),越语作Song Tien Giang,中国境内称澜沧江(Lancang Jiang或Lan-ts'ang Chiang)。

2、湄公河是东南亚最长的河流,总长约4,880公里(3,033哩),流域总面积:81.1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河,亚洲第三长河,东南亚第一大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流经西藏自治区与云南省(西双版纳),此后成为缅甸与老挝之间,以及老挝与泰国之间的部分国际边界,还流经老挝、柬埔寨与越南,然后在胡志明市(西贡)南面注入南海。老挝首都万象与柬埔寨首都金边均在岸边。湄公河约3/4的流域面积在其下游流经的5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与越南。

3、澜沧江流出中国国境以后的河段称湄公河,占湄公河一澜沧江总流面积的77.8%,几乎包括整个老挝、柬埔寨和泰国的大部分地区、越南的三角洲地区和部分中部高厉河道平均比降约0.16‰。

4、第二大国际河流。发源于中国唐古拉山的东北坡,自北向南流经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注入太平洋的南海。总长4880千米,流域总面积81.1万平方千米,其中湄公河长2668千米,流域面积63万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南塔河、南乌江、南康河、南俄河、南屯河、邦非河、色邦亨河、蒙河、桑河、洞里萨河等,其中蒙河为最大支流。

5、从中、缅、老边界到老挝的万象为上游,长1053千米。流经地区大部分海拔200~1500米,地形起伏较大,沿途受山脉阻挡,河道几经弯曲,河谷宽窄反复交替,河床坡降较陡,多急流和浅滩。万象到巴色为中游段,长724千米。流经呵叻高原和富良山脉的山脚丘陵,大部分地区海拔100~200米,地形起伏不大。其中上段河谷宽广,水流平静。沙湾拿吉至巴色,河床坡降较陡,多岩礁、浅滩和急流。巴色到柬埔寨的金边为下游,长559千米。流经地区为平坦而略为起伏的准平原,海拔不到100米,河床宽阔,多汊流,但部分河段有小丘紧束或横亘河中,构成险滩、急流,全河最大的险水孔瀑布就在此段。金边以下到河口为三角洲河段,长332千米。湄公河在金边附近接纳洞里萨河后分成前江与后江,前后江进入越南,再分成6支,经9个河口入海,故其入海河段又名九龙江。三角洲平均海拔不足2米,面积4.4万平方千米,地势低平,水网密集,土壤肥沃。为东南亚重要的的稻米产区之一。

6、澜沧江一湄公河总长度和流经各国的里程:总长度4880公里,其中中国段2161.2公里,缅甸段265公里(中国南阿河口至老缅泰分界点)。老挝段1987.7公里,泰国段976.3公里,柬埔寨段501.7公里,越南229.8公里。

7、澜沧江为中国内河已为国内外所公认,南阿河至南腊河口31公里的中缅界河即中缅244号界桩以下为湄公河;据此澜沧江长为2130.1公里,湄公河长为2750.2公里。

篇五:澜沧江--湄公河水利开发小资料

中国澜沧江建大坝将缓解湄公河的水资源危机

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作者: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发表于:2009-6-9 9:14:28

美联社曼谷5月21日报道说,联合国一份报告认为:由于中国大肆修建水坝,对湄公河流域的未来构成了最严重的威胁。湄公河是世界主要大河之一,也是该地区的主要水源。湄公河在中国境内叫澜沧江,中国新建的小湾水坝 “它的蓄水能力相当于东南亚所有水库的总和”。建坝计划的影响包括“河水流量发生变化,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降低”。

美联社这篇报道的措辞具有明显的逻辑漏洞,中国境内的澜沧江全部水量仅占湄公河的15%左右,因此,所谓“中国大肆修建水坝,对湄公河流域的未来构成了最严重的威胁”说法,显然是一种违反逻辑的表述。根据国际惯例,河流沿岸的国家都有享受水资源的权利,由于我国云南地区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对水资源的需要量不大,河流的开发利用程度也不高,但是,这绝不能说,今后我国也没有资格使用澜沧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澜沧江是我们国家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然,为了保证河流的生态,河流沿岸各国应该按比例的合理分配使用河流水资源。这种合理分配使用水资源的前提,就是能够对河流水资源进行必要的调控。小湾等水电站的建设,恰恰是中国和下游国家合理分配使用水资源的技术手段和基本条件。目前,我国只是进行了蓄水发电,尚无从澜沧江取水、调水的行动和计划,除了水库蓄水初期应该注意控制节奏之外,不会对下游产生任何的不利影响。

此外,美联社的报道,未能准确反映这份联合国环境署委托泰国的亚洲技术研究院所作的报告的整体意见。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湄公河与全世界的很多河流一样,都面临水资源的威胁。这种威胁的原因当中,虽然也包括不适当的水坝建设。但是,我们更需要强调的确是:科学的合理的水坝建设,是彻底解决湄公河水资源矛盾的关键。2006联合国最权威的水资源报告就曾明确指出:世界的淡水资源本来是够用的,但是,水资源的问题主要是设施不足和管理不善。因而,我们常常无法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和日益严重的水污染。这种情况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更为严重。

上个世纪的早期,美国的西部和田纳西流域也曾经因为缺乏必要的水资源调控手段,经常遭受严重的水旱灾害威胁。正是美国当年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水坝建设,才解决了那些地区的水资源“设施不足和管理不善”的问题。特别是著名的胡佛水坝,其库容是我国目前所建造的小湾水坝的两倍多。正是这种巨大的水库调蓄能力才使得它能彻底的解决当地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因此,我国澜沧江上小湾水库“的蓄水能力相当于东南亚所有水库的总和”,不仅

不是什么构成威胁的理由,反而说明小湾水库的水资源调节能力比较强。非常有助于彻底解决湄公河的水资源矛盾。它能够减少洪水季节进入湄公河洪水量的17%,而在旱季可以增加进入湄公河流量的40%。这是该份联合国报告中,湄公河管理委员会提供的数据。

建水坝会使水质恶化的说法也并不科学。除非是上游污染河水严重,水的流速增加有利于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速度。而对于一般的正常的河流,水库不会使水质恶化。就好比自然界中有大量的湖泊存在,如果不遭受人为污染,绝对不会出现湖泊水质恶化的情况。这种建坝水质恶化的说法,之所以流传很广,来自反水坝组织的大量宣传。然而,现实并非如此。

如我国贵州的红枫湖是50年代建造的水库,前几十年都从未出现任何水污染,但是,前几年该地区进入工业化以后,却发生了极其严重的水质恶化。最近一段时间,当地政府通过严格治理水污染排放,红枫湖的水质已经得到明显的恢复。历史和事实一次再一次的向人们证明,水坝水库本身决不会造成任何水污染。任何把污染归因于大坝的辩解,都是一种逃避治污责任的借口。相反,建设水坝反倒可以阻止污染物向下游排放,因而,它常常可以让人们清楚地看到排污当地水体被污染的效果,迫使人们加强对水污染治理,从而减轻下游和海洋的水污染。 广西的红水河是我国第一条完全完成水电梯级开发的大河流域。我们调查后发现,一些下游河段的水质会明显好于上游污染排放严重的河段。开始一些对水坝抱有偏见的环境专家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一定是调查数据出了问题。后来经核实发现,不是数据出了问题,而是我们污蔑水坝的宣传不仅已经误导到了很多公众,而且,也使影响了一些专家的思维和判断。他们经常想当然的认为,水库降低了水的流动速度,不利于水体暴气,肯定会大幅度的降低河流对化学需氧量污染体的自净能力。但是事实上,因为水库蓄水后总要下泄发电。所以,当水库建成后水体在河流中并非就不再有暴气过程,只不过相当于由原来的自然的连续暴气,变成了人工的集中暴气。但是,总的暴气效果,并不一定就会减弱。所以,,恶化河流水质的元凶,只能是污染排放。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的河流都已经完成了高强度梯级水电开,但是,几乎都没有出现使水质恶化的结果。

关于“生物多样性降低”的指责,是一件万能的武器,它可以用来反对任何人类文明活动。然而,事实上相对于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种粮食、建房屋、修公路等等任?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幌罨疃此担藿ㄋ舛陨锒嘌缘挠跋焓亲钚〉摹R蛭馐侨斯な兀厥鞘澜缟细髦窒低持猩镂镏肿罘岣坏纳低场<词故侨斯な氐纳锒嘌裕参幢鼐捅鹊ゴ康募ち骱佣胃睢N夜坪由嫌蔚那嗤康人饨ǔ墒改旰螅厣低持械纳镂镏质看蠓仍黾樱衷谝丫晌壹妒刈匀槐;でD壳爸泄腿澜绲姆⒄骨魇贫际俏镏旨浞岣坏氖氐拿婊诓欢系募跎伲ㄉ璞匾乃馊斯な厍∏∈嵌匀死辔拿鞣⒄沟挠幸娌钩洌欣谌?/p>

球的物种生态保护。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以某一种物种的命运情况来代替对全球物种生态的总体评价。更何况我们在建坝修水库的过程中还必须要采取各种保护措施,尽可能的保护好各种受影响的物种。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人是不可能最终战胜自然的,某些物种不断的退出历史舞台是自然界中不可抗拒的规律。有史以来,我们人类从来也没有消灭掉任何一种我们所痛恨的害虫,我们也不可能让任何一种行将灭绝物种永远保存下去。那些不管人类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都不能保留下来的物种的灭绝,与其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代价,还不如说是自然进化的必然规律。 如果美联社的记者知道自己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和水库蓄水总量都比中国高出几倍,并且正是因此才成功地解决了水资源问题的话;如果他们知道所谓因为“蓄水能力相当于东南亚所有水库的总和”就断言对湄公河构成了最严重的威胁小湾水库,还远远达不到几十年前美国所建造的胡佛水坝的库容的一半的话,恐怕就不会那么理直气壮的渲染中国的水坝建设将会构成威胁了。

由此,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极端环保的欺骗宣传,确实是反对人类文明的武器,任何反感中国发展的人,都可以拿来加以利用。然而,只要稍加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所有这些批评指责几乎都是采用“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双重标准。否则,美联社记者为什么不肯用“河水流量发生变化,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的理由,去渲染美国的胡佛水坝将会对科罗拉多河构成 “最严重的威胁”呢?

对于澜沧江开发,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回答记者的说法非常科学。“中国政府十分重视跨界河流的利用和保护,实行开发与保护相平衡的政策”。请大家注意,我们不仅有保护跨境河流的责任,同时也有开发利用的权利。此外,国际社会普遍采取着的河流开发利用的形式,我们为什么就不能采用呢?与当年美国的胡佛大坝促进了美国今天的文明发展一样,未来的历史最终将证明;我国在澜沧江上进行必要的水坝建设,不仅不会对下游的湄公河构成威胁,而且还将有助于缓解湄公河流域国家所面临水资源矛盾,造福人类社会。

(作者为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本文主要内容已在《中国能源报》上发表) 小资料:澜沧江-湄公河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麓拉寨共马山海拔5167米的一座小冰川,干流全长4880公里,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6国,是一条著名国际河流,被称为“东方的多瑙河”。

澜沧江-湄公河属于太平洋水系。在昌都以北有两处河源,西源昂曲长364公里,东源扎曲长518公里。扎曲在尕松以上分为扎阿曲和扎纳曲两支,扎阿曲长93.3公里,流域面积577平方公里,为澜沧江-湄公河正源。河源地区海拔4500米至5800米,主要是冰川、高山和河谷平原。

澜沧江在青美联社曼谷5月21日报道说,联合国一份报告认为:由于中国大肆修建水坝,对湄公河流域的未来构成了最严重的威胁。湄公河是世界主要大河之一,也是该地区的主要水源。湄公河在中国境内叫澜沧江,中国新建的小湾水坝 “它的蓄水能力相当于东南亚所有水库的总和”。建坝计划的影响包括“河水流量发生变化,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降低”。 美联社这篇报道的措辞具有明显的逻辑漏洞,中国境内的澜沧江全部水量仅占湄公河的15%左右,因此,所谓“中国大肆修建水坝,对湄公河流域的未来构成了最严重的威胁”说法,显然是一种违反逻辑的表述。根据国际惯例,河流沿岸的国家都有享受水资源的权利,由于我国云南地区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对水资源的需要量不大,河流的开发利用程度也不高,但是,这绝不能说,今后我国也没有资格使用澜沧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澜沧江是我们国家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然,为了保证河流的生态,河流沿岸各国应该按比例的合理分配使用河流水资源。这种合理分配使用水资源的前提,就是能够对河流水资源进行必要的调控。小湾等水电站的建设,恰恰是中国和下游国家合理分配使用水资源的技术手段和基本条件。目前,我国只是进行了蓄水发电,尚无从澜沧江取水、调水的行动和计划,除了水库蓄水初期应该注意控制节奏之外,不会对下游产生任何的不利影响。

此外,美联社的报道,未能准确反映这份联合国环境署委托泰国的亚洲技术研究院所作的报告的整体意见。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湄公河与全世界的很多河流一样,都面临水资源的威胁。这种威胁的原因当中,虽然也包括不适当的水坝建设。但是,我们更需要强调的确是:科学的合理的水坝建设,是彻底解决湄公河水资源矛盾的关键。2006联合国最权威的水资源报告就曾明确指出:世界的淡水资源本来是够用的,但是,水资源的问题主要是设施不足和管理不善。因而,我们常常无法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和日益严重的水污染。这种情况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更为严重。

上个世纪的早期,美国的西部和田纳西流域也曾经因为缺乏必要的水资源调控手段,经常遭受严重的水旱灾害威胁。正是美国当年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水坝建设,才解决了那些地区的水资源“设施不足和管理不善”的问题。特别是著名的胡佛水坝,其库容是我国目前所建造的小湾水坝的两倍多。正是这种巨大的水库调蓄能力才使得它能彻底的解决当地水资源时空分布不

均的矛盾。因此,我国澜沧江上小湾水库“的蓄水能力相当于东南亚所有水库的总和”,不仅不是什么构成威胁的理由,反而说明小湾水库的水资源调节能力比较强。非常有助于彻底解决湄公河的水资源矛盾。它能够减少洪水季节进入湄公河洪水量的17%,而在旱季可以增加进入湄公河流量的40%。这是该份联合国报告中,湄公河管理委员会提供的数据。

建水坝会使水质恶化的说法也并不科学。除非是上游污染河水严重,水的流速增加有利于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速度。而对于一般的正常的河流,水库不会使水质恶化。就好比自然界中有大量的湖泊存在,如果不遭受人为污染,绝对不会出现湖泊水质恶化的情况。这种建坝水质恶化的说法,之所以流传很广,来自反水坝组织的大量宣传。然而,现实并非如此。

如我国贵州的红枫湖是50年代建造的水库,前几十年都从未出现任何水污染,但是,前几年该地区进入工业化以后,却发生了极其严重的水质恶化。最近一段时间,当地政府通过严格治理水污染排放,红枫湖的水质已经得到明显的恢复。历史和事实一次再一次的向人们证明,水坝水库本身决不会造成任何水污染。任何把污染归因于大坝的辩解,都是一种逃避治污责任的借口。相反,建设水坝反倒可以阻止污染物向下游排放,因而,它常常可以让人们清楚地看到排污当地水体被污染的效果,迫使人们加强对水污染治理,从而减轻下游和海洋的水污染。 广西的红水河是我国第一条完全完成水电梯级开发的大河流域。我们调查后发现,一些下游河段的水质会明显好于上游污染排放严重的河段。开始一些对水坝抱有偏见的环境专家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一定是调查数据出了问题。后来经核实发现,不是数据出了问题,而是我们污蔑水坝的宣传不仅已经误导到了很多公众,而且,也使影响了一些专家的思维和判断。他们经常想当然的认为,水库降低了水的流动速度,不利于水体暴气,肯定会大幅度的降低河流对化学需氧量污染体的自净能力。但是事实上,因为水库蓄水后总要下泄发电。所以,当水库建成后水体在河流中并非就不再有暴气过程,只不过相当于由原来的自然的连续暴气,变成了人工的集中暴气。但是,总的暴气效果,并不一定就会减弱。所以,,恶化河流水质的元凶,只能是污染排放。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的河流都已经完成了高强度梯级水电开,但是,几乎都没有出现使水质恶化的结果。

关于“生物多样性降低”的指责,是一件万能的武器,它可以用来反对任何人类文明活动。然而实上相对于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种粮食、建房屋、修公路等等任何一项活动来说,修建水库对生物多的影响是最小的。因为,水库是人工湿地,湿地是世界上各种系统中生物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是人工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也未必就比单纯的激流河段更差。我国黄河上游的青铜峡等水库建成十后,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物种数量大幅度增加,现在已经成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目前中国世界的发展趋势都是物种极其丰富的湿地的面积正在不断的减少,建设必要的水库人工湿地恰恰是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