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商鞅是好人还是坏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1:22:51 小学作文
商鞅是好人还是坏人小学作文

篇一:商鞅悲哀吗

商鞅最后的逃亡之路一直是一个受后人讥讽的话题,商鞅在秦国被追杀时几次想找个地方躲躲,但因为他搞的株连九族,邻里连坐等等一系列严刑酷法,使人们不敢收留他,很多人认为这是商鞅个人的悲哀,所以后来人总用此事例来比喻人的自作自受。但笔者以为这正是说明了商鞅的成功,反而进一步证明了商鞅是一名伟大的改革家。

感觉商鞅悲哀之人大多都基于一个假设:即总有一种权力应该游离于法律之外,或者是法律的制定者可以不受法律约束,这都是权大于法最真实的心理写照。我们的文化中有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所有人提起权大于法无不愤慨,无不义愤填膺,但此种公开的愤怒又会在其它场合以羡慕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很多民间传送的故事中,凡是关于正义伸张,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之类主题的,其本质又都是权大于法,只是此次权力不是谋私利,而是实现公理。历史上的故事无需细表,直至今日,我们还能经常读到在某某领导的关注之下,某某事件圆满解决;某某领导对某某事件作出批示以后才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在某某部门多次开会研究后,某某问题才得以解决等等。所以准确讲对于权大于法现象,我们与其说是一种愤怒,不如说是一种嫉妒。愤怒可以翻译为:这样滥用权力坚决不可以!但嫉妒则表现出:滥用权力的为什么不是我!据说当年厦门远华集团的红楼原本作为腐败教育的参观基地,目的是警示腐败中的糖衣炮弹。但很快就拆除了,因为太多人参观后反而流露出无比的羡慕和怅惘。

商君变法之成功,对秦国迅速强盛之影响,历史中早有公论,其变法成功正是得益于新法的操作性。中国从古至今都存在一个立法、执法两张皮的问题,即立法者只关注法律能不能看起来很美,能不能充分贯彻领导意图。而新法在执行中所要明晰的细则和操作的可能性在立法环节往往不考虑。直到现在我们仍然看到经常颁布新的法律、条例,但这些法律大多数都是形同虚设。连《刑法》中又有多少罪名至今无人使用,当最近全国铺天盖地掀起反黑浪潮时,殊不知15年前,97年颁布的《刑法》中第294条就是关于黑社会性质犯罪的认定,但此条真正被广泛应用也就是最近5年左右的时间。10年的闲置就是等着黑社会组织的成长?执法、立法两张皮现象有立法的可操作性问题,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立法者在立法时刻意对条文模糊化,其目的就是通过后期实践中的解释权而获得额外权利。对此有如原始社会中祭祀时的大巫师,由于大巫师拥有对神意地解释权,这才是其巩固其地位时真正的法器。(以后我们专文讨论。)

商鞅作为始作俑者的变法者,其本人确实是个悲剧,但作为变法者,其新法能够真正的坚持流传后世则是对其最大的欣慰。所以当逃亡路上,看到秦国人根据商君新法而无人敢违法收留时,商君不一定感到悲哀,很可能还会以此为自豪,并预感到其变法将有传世之功!不然此故事何以流传?

篇二:话剧《商鞅》观后感

《商鞅》观后感

看完《商鞅》只觉得心情很沉重,没办法说具体是什么感觉,心上似乎压了一块石头,闷闷的,透不过气。

我很尊敬他,比起“卫鞅”“商鞅”,我更愿意称其为“商君”。当时狼烟四起,诸侯混战,我竟产生了一种错觉——商君他就像俯视着终生的神一样,凝望着天下,冷漠且悲悯。不管世人的反应如何,不管代价如何,他已决意去缔造一个没有战乱的统一的帝国。

孔子曾经说自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商君也是。《箜篌歌》里说,“公无渡河,公竞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商君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他要“翻天覆地,倒转乾坤”,他是“五月之子,精赤热烈”,他可以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付出一切,虽万死而不辞。

在播出这部戏之前,桂老师说,商鞅的演员并不好找,因为商鞅的精气神不容易演绎出来。我想也是呀,那样精赤热烈的人,那样的铮铮傲骨,是谁能把他完美的演绎?那个演员出场后我并不是特别看好他,私心想着不过是个普通的演员,只不过比常人多些英气罢了。待他说出“那有如何?那又如何!成大功者,不谋与众!”我心里狠狠地震了一下,服了。

这部剧的冲突特别多,但又环环紧扣,深入人心。幼年的商鞅被景监和公叔痤争抢,公叔痤以五张羊皮得到了商鞅,并且毁坏了姬娘的双眼;公叔痤临死前,推荐商鞅于魏王不成又想杀了他,由于魏王的自以为是商鞅得以全身而退;在秦王坐下舌战群臣,虽没有鲜血与厮杀,但是政治的争斗往往于无声息间进行,却更为惨烈;祭天仪式上,太子冲撞,按照新法,须砍去公子虔左足,商君他虽然支持新法,但是这是他必定犹豫煎熬,内心定有激烈的冲突;姬娘来寻找商君,但他却碍于自己的新法,无法还给姬娘以自由之身,内心纠结煎熬;孟兰皋自献身于国于家,世人皆以为商君无情无义,商君他虽为天下成了好事,但却没有成为一个好人;秦太祝等人设计使韩女嫁给秦王,以离间商君与秦王,此时商君以渐行渐远,韩女为了不让商君再增负,竟自尽;秦王崩,一直受公子虔“商鞅不可留”想法灌输的太子即位,即处死商鞅;商君死前,与姬娘相认,此时他心里些许畅快了点罢,终于满足死去。

世上的人虽多,聪明的人占少数,聪明勇敢的人更少,聪明勇敢无私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商君所作变法,为的是他的梦想,他心怀天下,也不仅仅是当前的天下!卓越的政治家都是悲剧的,他孤独的站在高峰顶上,他看世人如蝼蚁,世人看他又何尝不是呢?高处不胜寒,不胜孤独,商君独行,是孤寂的英雄。

商君。且走好。

篇三:2013丽水中考社会思品试卷及答案

浙江省丽水市2013年中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试题

卷I

一、选择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2012年11月B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将__________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列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A.科学发展观 B.生态文明建设 C.全面建成小康杜会目标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2013年4月10日.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联合宜布:我国科学家首次观测到______________效应.这一成果为国家拿下了信息技术革命的一个战略制高点。 A.爆炸力学 B.固态量子芯片 C.量子反常霍尔 D.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读图,回答3一4题

3.小李在观察了右图后.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赤道横穿亚洲东南部

②亚洲大陆位于非洲的西南方向 ③西经60°经线穿越亚洲大陆西部 ④亚洲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小李对图中①、②区城的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A.①、②区域都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B. ②区域是世界上主要的干旱地区之一

C.①区域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农作物以大豆为主 D.②区域人们在绿洲上种植椰枣,创造了灌溉设施坎儿井 5.下列历史事件中,为公元6世纪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的是 A.商鞅变法 B.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C.秦始皇推行群郡县制 D.北魏孝文帝改革

6.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7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的情形有

①人们出行乘火车 ②报纸上刊登北伐战争的消息

③有人在阅读《新青年》 ④青年学生热议巴黎和会的情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的措施中,土地所有制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①土地改革 ②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3月26日,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五国领导人在南非德班举行第五次会晤,会议主题是“金砖国家与非洲:实现发展、融合、工业化的伙伴关系”。这表明 A.世界和平得到了有效保障 B.金砖五国的各种利益趋于一致

C.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一大主题 D.金砖五国合作共赢不再有竞争冲突 10.右边表格是某校九(3)班同学最近在班内的一次调查结

果。这一调查结果表明班里部分同学的道德品质中共同缺失了 A.勤俭自强 B.爱国守法 C.明礼诚信 D.敬业奉献

11.今年以来,在某地活跃着这样一群“网络妈妈”,她们开展网站内容巡视、、网站评议、网吧监管、网瘾少年关爱等活动。她们的做法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杜会保护 D.司法保护

12.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部门加大打击侵权力度。这一做法有利于

①激发社会创新热情 ②保障公民财产权利 ③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④杜绝不正当的竟争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3.右边漫画反映了消费者的____________得不到有效保障.

A.公平交易权 B.自主选择权 C.安全保障权 D.依法求偿权 14.学会自我保护,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同学溺水,奋不顾身救援 ②公共场所.不忘观察安全出口 ③面对歹徒,力求保护自己 ④网络脚天,不轻易暴露个人信息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5.目前,我国已形成包括刑法、公务员法等在内的反腐法律体系,这是惩治腐败的坚实“铁笼”。反腐法律体系的形成

①是实现依法反腐的前提 ②巩固了刑法的最高地位 ③是人民监督权力的依据 ④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013年3月5日至17日,+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据此回答16一17题。

16.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这表明

A.国务院只接受全国人大的监督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决定权 C.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立法权

17.本届大会共有2987名代表,其中少数民族代表411名,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这说明我国在民族关系上坚持的原则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

18.近年来,由丽水市文明办主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在全市开展。很多平凡的令人感动的“草根人物”入选“丽水好人榜”.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9.下列对家乡丽水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浙江省的东南部 B.人口数量最多的民族是畲族

C.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D.瓯江水系是丽水市流域面积最大的水系

20.丽水的区域变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清朝统治结束前,历史上习惯将丽水称为 A.括州 B.安南 C.莲都 D.处州

卷II

说明:本卷共有5小题,共50分

21 . ( 10分)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中① 是_________________海,② 是______________平原,钓鱼岛位于台湾岛的___________ 方向.与苏、浙、赣三省相邻的省份是_________________ 省。(4 分)

(2)分析、比较图二所呈现的某地区气候特点与图一中A地区气候特点的差异。(2 分)

(3)请概述A 、B 两地区人们各自的生产特色,简要说明B地区人们的生活特色及其成因.( 4 分)

22.(1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先生代表皮诺家族表示,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 材料二:

图三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时政府人员合影 图四 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1)材料一中两件文物的流失与19世纪中期发生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2)据材料二图片所反映的史实,分别简述中国人民为此所作的努力。(4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3分)

23.( 10 分)初中生小淘,一直吵闹着要苹果手机,爸爸买给了他。但自从有了这部随时可

(2) 烦恼三中小淘的行为,侵犯了同桌的什么权利?请说明理由。(3 分) (3) 结合三则烦恼,请从道德和法律角度向小淘提出合理建议。(3 分)

24 . ( 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2012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四城市因雾霾(PM2.5)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8亿人民币,在雾霾(PM2.5)天气人,人呼入的PM2 . 5 可达5000 万个,呼吸道疾病发病率由此会增加3 . 3 倍。(右图是我国东部某市PM2.5构成分析)

材料二:全国人大代表呼吁:我国亟须对“PM2.5”的监测、治理、防控等问题制定专门法律,给造成“十面霾伏”天气的行为套上更严厉的“法律枷锁”。

(1) 从材料一的文字和图片中能获取哪些信息?这些信息集中反映了什么问题? ( 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全国人大代表呼吁的理由。(4分)

(3)为解决材料一中的问题,除法律手段外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请举一实例并说明。(2分)

25 . ( 10分)一个农民工家庭的进城路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彭红家艰辛的进城路反映了我国现阶段怎样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她家现在的幸福生活得益于国家的哪些政策?( 4 分)

(2)从材料中可看出彭红爸妈违反了哪一基本国策?他们的这一行为会给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3 分)

(3)中国梦、我的梦.你最期待国家能早日实现什么梦?为此,你准备怎么做?( 3 分)

历史与社会 思想品德试卷参考答案

卷Ⅱ:本卷有5小题,每小题10 分,共50 分。 21 . ( 10分)( l)黄海、东北、东北、安徽

(2)图二某地区一月均温在0℃以下,比A 地区一月均温低;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比A 地区年降水量少.(或A 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图二某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 3 ) A 地区以水稻生产为主;B 地区主要发展渔业.B 地区的人们形成了独特的“鱼文化”. B 地区濒临海洋,多优良港湾,其附近海域处于暖流与寒流交汇的地区,鱼类饵料丰富. 22. (10分)答:(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2)图三:1911年10月,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1912年建立民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图四:1937年,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英勇抗日,1945年8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探索史、抗争史。

23.(1)烦恼一: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小淘没有自觉地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烦恼二: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小淘的行为引起社会的不安,没有做到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2)名誉权(人格尊严权)。因为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3)道德角度: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法律角度:学法守法;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学会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等。

24 . ( 10 分 ) (1)雾霾天气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制约经济发展;雾霾的主要来源: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环境问题(大气污染).

(2)能使“ PM2 . 5 ”的监测、治理、防控等有法可依;用法律制裁违法犯罪。(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3)依靠科技.如:开发新能源汽车,能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25 . ( 10分) (l)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杜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计划生育.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

(3)例:科技强国梦.努力学习,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努力成为一个创新型人才。

篇四:对商鞅边变法的再思考(下)-- 易春秋

3.商鞅缔造了成熟完备的监督和制衡官权的——连坐制度

政治权力的运行,政策的执行都离不开各级的官吏,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证明不受约束的各级权力就会产生腐败——以权谋私,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我们先来看看变法者王安石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对策。

“朝廷每一令下,其意虽善,在位者犹不能推行,使膏泽加于民,而吏辄缘之为奸,以扰百姓”,因此“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王安石。

这是王安石变法失败最重要的一个原因,王安石虽然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他提出来的办法却是发现更多廉洁奉公的人才,事实证明这是缘木求鱼,他的变法以失败告终。

王莽和张居正变法的失败与王安石类似,但貌似他俩却都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也就压根没有提出过任何对策。

商鞅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商鞅提出:“当今治国者,依靠官多吏众,官吏之下又设辅佐和监察人员。设立辅佐和监察人员是为了禁止官员们谋私利,但辅佐和监察人员也想谋私利,那又如何禁止呢?因此依靠辅佐和监察人员治理国家只能是权宜之计。通晓治国之道的则不是这样,分开权势者的权力,使其擅权之道极其困难,当权势者的权力难以暗箱操作之时,即使像盗跖那样的恶人也不敢做坏事了。所以古代帝王极为重视权力的运作方式。”(今恃多官众吏,官立丞、监。夫置丞立监者,且以禁人之为利也;而丞、监亦欲为利,则何以相禁?故恃丞、监而治者,仅存之治也。通数者不然也。别其势,难其道,故曰:其势难匿者,虽跖不为非焉。故先王贵势。《商君书?禁使》)

商鞅就这样在两千三百多年前提出了吏治的关键在于“分权(别势)”和“监督制衡(难道)”的理论。

商鞅又指出:“天下大治之国的法制,人们逃不出法令的罗网,如同眼睛看见的东西不可能逃出自己的内心。政治混乱之国则不然,只依靠官多吏众。官吏虽众,利益却一致,利益一致就不可能互相监督制衡。只有使人们彼此利益相反而危害也互相矛盾的连坐制度,才是古代君王治理国家的保证。所以好的法治,就是夫妻、朋友也不能互相包庇罪行,这并不会损害人们之间的亲情,因为是连坐制度使人们不可能互相帮忙掩盖。君王与官吏,也是事务相关而利益相反者。如果让马夫和马夫互相监督制衡势必不可行,因为他们事务相关而利益一致。假使马能说话,则马夫的恶行就不可能被掩盖了,因为马和马夫的利益是相矛盾的。在利益一致而又危害相同的情况下,就是父亲对儿子,君王对臣下也问不出真话来。官吏与官吏就是利益一致而危害也相同者,因此只有建立事务相关而利益相反的连坐制度,才是古代君王的第一要务,因为人们一旦欺骗了君王,就会处心积虑地去掩盖罪行。好人不可能每天增加,坏人也不会一天天减少,因此,并非依靠贤人智者的人治,而是运用连坐制度的法治才是好的治国之道。”(故治国之制,民不得避罪,如目不能以所见遁心。今乱国不然,恃多官众吏。吏虽众,同体一也。夫同体一者相不可。且夫利异而害不同者,先王所以为保也。故至治,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而不害于亲,民人不能相为隐。上与吏也,事

合而利异者也。今夫驺、虞以相监,不可,事合而利同者也。若使马焉能言,则驺、虞无所逃其恶矣,利异也。利合而恶同者,父不能以问子,君不能以问臣。吏之与吏,利合而恶同也。夫事合而利异者,先王之所以为端也,民之蔽主,而不害于盖。贤者不能益,不肖者不能损,故遗贤去知,治之数也。《商君书?禁使》)

商鞅又这样在两千三百多年前完全否定了“人治”而树立起了法治的连坐制度的权威,实在是振聋发聩。

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也从理论上总结了连坐制度:

“明君的国家,官员不敢枉法,吏属不敢谋取私利,用财物贿赂行不通,如此,国中万事就都能符合法度准则了。这样,臣下作奸犯科的必定会被察觉,察觉后必定严惩。所以有办法的君主,不寻求廉洁的官吏,而追寻必定能察觉臣下奸邪行为的制度。”(明主之国,官不敢枉法,吏不敢为私利,货赂不行,是境内之事尽如衡石也。此其臣有奸者必知,知者必诛。是以有道之主,不求清洁之吏,而务必知之术也。《韩非子?八说》)

俗话说:“好的制度能使坏人变成好人,坏的制度能使好人变成坏人” ,韩非的这段论述真是对王安石的最好回答。

韩非子进一步说明:

“治理得极好的国家,总是以禁止奸邪为根本任务。为何呢?因为禁止奸邪的法律是在洞悉了人情之下,而与国家治理紧密相关的。那么,要杜绝那些不易察觉的奸邪行为用什么方法呢?关键在于一定要使人们互相窥探彼此的隐情。那又如何使人们互相窥探呢?大概只有同里有罪连坐受罚了,因为凡禁令牵涉到自身的,从天理看来人们就不得不相互监视,唯恐自身受到牵连。使有作奸犯科之心的人不敢恣意妄为的,就是四下里众多盯着的眼睛。如此一来,人们自己就会小心谨慎而对他人进行暗中监视,奸人一有不可告人的举动立即告发,而告发的人免罪受赏,有奸不报的人必被治罪和连带受刑。如能这样,各类作奸犯科之事就都被揭发出来,就是再细小的奸邪行为也没有容身之地了,此乃秘密举报和实行连坐使然啊”。(是故夫至治之国,善以止奸为务,是何也?其法通乎人情,关乎治理也,然则去微奸之道奈何?其务令之相窥其情者也,则使相窥奈何?曰:盖里相坐而已,禁尚有连于已者,理不得不相窥,唯恐不得免。有奸心者不令得志,窥者多矣。如此,则慎已窥彼,发奸之密,告过者免罪受赏,失奸者必诛连刑,如此则奸类发矣,奸不容细,私告任坐使然也。《韩非子?制分》)

韩非子继续教导君王如何运用连坐制度及运用后的效果:

“作为明君,必使天下众人不得不成为我的耳目。君王虽身处深宫之中,却能明察四海之内,使天下众人不敢隐瞒和欺骗,为什么呢?因为暗地里为非作歹的渠道被堵住了,而使一切暴露于阳光之下的势力却兴盛壮大了。(明主者,使天(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商鞅是好人还是坏人)下不得不为己视,使天下不得不为己听。故身在深宫之中,而明照四海之内,而天下弗能蔽、弗能欺者,何也?暗乱之道废,而聪明之势兴也。《韩非子?奸劫弑臣》)

“君臣之间没有骨肉之亲,如果正直做事可以得利,臣下就会尽力来侍奉君主;而正直做

事不能平安无事,臣下就会营私来冒犯君主。明白的君王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设立赏罚措施来昭示天下,如此而已。因此君主虽然没有亲口教化百官,也不必亲眼搜索奸邪,国家却已经大治。”(夫君臣非有骨肉之亲,正直之道可以得利,则臣尽力以事主;正直之道不可以得安,则臣行私以干上。明主知之,故设利害之道以示天下而已矣。夫是以人主虽不口教百官,不目索奸邪,而国已治矣。《韩非子?奸劫弑臣》)

“秦孝公不加理睬,坚持推行商鞅的法令。民众后来知道有罪是要必定被诛的,而举报作奸犯科的人太多,所以民众没有敢犯罪的,刑罚反而没有施加的必要了。因此,秦国大治而兵力强盛,土地扩张而君主尊显。秦国所以大治,是因为对包庇犯罪的惩罚严厉,而对告发作奸犯科的赏赐优厚。这也正是使所有人必然成为管理者耳目的方法。”(孝公不听,遂行商君之法,民后知有罪之必诛,而私奸者众也,故民莫犯,其刑无所加。是以国治而兵强,地广而主尊。此其所以然者,匿罪之罚重,而告奸之赏厚也。此亦使天下必为己视听之道也。《韩非子?奸劫弑臣》)

韩非又进一步指出:“君王是依据法令,督促臣下尽责来建立伟业之人。只听说过虽然官吏胡作非为而仍有自觉守法之百姓,却从没听说过有百姓作乱了还能依法尽责的官吏,所以英明的君王致力于约束官吏而不是约束百姓。”(人主者,守法责成以立功者也。闻有吏虽乱而有独善之民,不闻有乱民而有独治之吏,故明主治吏不治民。《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而在出土的云梦秦简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

“有贼进入甲家,将甲杀伤,甲呼喊有贼,其四邻、里典、伍老都外出不在家,没有听到甲呼喊有贼,问应否论处?四邻确不在家,不应论处;里典、伍老虽不在家,仍应论罪。”(賊入甲室,賊傷甲,甲號寇,其四鄰、典、老皆出不存,不聞號寇,問當論不當?審不存,不當論;典老雖不存,當論。《云梦秦律?法律答问》)

由上观之,商鞅和韩非之连坐制度的理论以及商鞅缔造的连坐制度及商鞅身后秦之关于连坐的律令,其重点与矛头均在于“治吏(约束官吏)”而不是“治民(约束百姓)”,其目标则在于政治上的“分权”和权力的“监督”与“制衡”。后世对连坐制度的误解也许是由于故意的歪曲和以讹传讹,或者后世的统治者只是把连坐制度用来对付百姓而造成的,而后者倒是符合秦亡之后的历史之真实的。

那么商鞅监督和制衡官权的连坐制度的功效如何呢?我们来看看荀子当时实地考察后的“调查报告”吧:

“踏进国境,观察秦国的习俗,百姓质朴淳厚,音乐不淫荡低俗,人们的服装不轻薄妖艳,百姓非常敬畏官吏而十分顺从,真像是古代的人民啊。到了各个城镇的官府,其中的官吏都是严肃认真的样子,无不谦恭节俭、敦厚谨慎、忠诚守信而不粗率,真像是古代的官吏啊。进入国都,观察其士大夫,都是走出家门,就进入办公场所,走出办公场所的大门,就回家,工作时不会忙自己的私事;也不私下勾结,也不拉帮结伙,光明磊落没有谁不做事透明公开,而且都全心为公,真像是古代的士大夫啊。观察它的朝廷,像无事可做一样,每天处理的各种政事从来没有拖到第二天的,安闲得好像没有什么需要处理似的,真像是古代圣王治理的朝廷啊。所以秦国经过四代君王就取得如此胜果,并不是因为侥幸,而是有道理的。这就是我所见到的。所以说:君王安逸却治理得好,政令简要却详尽,政事不繁忙却有成效,这是

国家政治的最高境界。秦国就是这样的。”(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是所见也。故曰: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治之至也,秦类之矣。《荀子?强国》)

可以看出连坐制度的实行,商鞅身后秦国的官场官员贪赃枉法可谓是绝无仅有,就更不要说能存在饭局这个东西了。

中国历史上贪官数不胜数,历朝历代为了反贪,各朝统治者们也没少想办法,朱元璋甚至对贪官剥皮实草却也无法阻止贪官们的前仆后继,但只有商鞅及其身后的秦国,完全杜绝了贪官,这都是商鞅所缔造的成熟而完备的监督和制衡官权的连坐制度的功劳。

面对当下的现实,腐败丛生,上访不断,三公消费和维稳费用居高不下,荀子眼中商鞅身后的秦国是一个多么和谐的社会啊!

连坐制度有这样的奇效?连坐制度都有些什么具体的规定和措施?限于篇幅,敬请各位看官参见拙文《

三、法家法术势思想对现代宪政制度的重要参考价值

法家系统的论述法术势思想的代表人物非韩非子莫属,关于法的重要性,本文上边已有较为充分的论述,在此不再赘述,下边重点看看韩非子等关于术与势及法术势关系的阐述,首先来看术:

韩非子给术下的定义:

“所谓术,就是依据其所定的职位而授予官职,按照其所定的名称来考核实际,规定生杀之根本,考核群臣之能力的东西,是君主才能执掌的。”(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韩非子?定法》)

从以上这段论述来看,术的概念是比较抽象模糊的,但下边的几段论述就较为明晰了:

“君主没有可依靠的制度,就会在上面受蒙蔽;臣下没有必须遵守的法度,就会在下面兴风作浪,所以制度和法度缺一不可,都是帝王所必须具备的工具。”(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韩非子?定法》)

“明君的国家,官员不敢枉法,吏属不敢谋取私利,用财物贿赂行不通,如此,国中万事就都能符合法度准则了。这样,臣下作奸犯科的必定会被察觉,察觉后必定严惩。所以有办法的君主,不寻求廉洁的官吏,而追寻必定能察觉臣下奸邪行为的制度。”(明主之国,官不敢枉法,吏不敢为私利,货赂不行,是境内之事尽如衡石也。此其臣有奸者必知,知者必诛。是以有道之主,不求清洁之吏,而务必知之术也。《韩非子?八说》)

“君主的大事,不是法度,就是制度。”(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韩非子?难三》) 因此用现代政治术语解释法家的术其实就是制度,再具体一点说,其实就是商鞅在变法实践中所缔造的连坐制度。

那么什么是势呢?

韩非子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但从他下边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明白势其实就是君王的权力:

“大凡明君治理国家,依据他的权力。”(凡明主之治国也,任其势。《 韩非子?难三》)

“君王执掌国之根本以处于权力之位,所以能够令行禁止。国之根本就是决定生杀的制度,权力则是超越众人的资本。”(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 韩非子?八经》)

“圣人的道德如同尧舜,行为如同伯夷,但处于毫无权力的地位,就会功不成,名不立。”(圣人德若尧、舜,行若伯夷,而位不载于势,则功不立,名不遂。《 韩非子?功名》)

“没有奖赏的鼓励,刑罚的威严,放弃权力,抛弃法度,只凭尧舜挨户劝说,逢人辩论,连三户人家也管不好。权力的重要作用也够明显了。”(无庆赏之劝,刑罚之威,释势委法,尧舜户说而人辨之,不能治三家。夫势之足用亦明矣。《韩非子?难势》)

“假如尧、舜生来就处在最高的位置,即使有十个桀、纣也不可能祸乱天下,这是由于权力受到约束而节制的缘故;假如桀、纣同样生来就处在最高的位置,即使有十个尧、舜也不可能治理好天下,这是由于权力不受约束而滥用的缘故。所以说;权力受到约束而节制的统治者无人能够扰乱,权力不受约束而滥用的统治者无人能够管治。”(夫尧、舜生而在上位,虽有十桀、纣不能乱者,则势治也;桀、纣亦生而在上位,虽有十尧、舜而亦不能治者,则势乱也。故曰:势治者则不可乱,而势乱者则不可治也。《韩非子?难势》)

但是下边这段论述韩非子则继承了慎到的思想认为势既包括君权也包括官权:

“贤人之所以能被无能的人制服,是因为贤人权力小、地位低;无能的人之所以能使贤者服从,是因为无能的人权力大、地位高。尧作为匹夫,连三个人也管不住;而桀作为天子,却能搞乱整个天下。我由此得知,权力地位才是足以依赖的,而贤智是不足以向往的。”(贤人而诎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韩非子?难势》)

韩非子下边这两段段论述还阐述了术与法的关系:

“君主没有可依靠的制度,就会在上面受蒙蔽;臣下没有必须遵守的法度,就会在下面兴风作浪,所以制度和法度缺一不可,都是帝王所必须具备的工具。”(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韩非子?定法》)

“君主的大事,不是法度,就是制度。”(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韩非子?难三》)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