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作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3:22:46 字数作文
作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字数作文

篇一: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二、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所以要充分考虑本校老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还有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三、实施内容:

(一)、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校本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学校要形成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学生的开发网络,通力合作,共同创建“学习化校园”。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 蒋志敏

副组长:乔磊 赵春丽

组 员: 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

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 蒋志敏

副组长:乔磊 赵春丽

组员: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

(二)、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和课题研讨

1、在校本培训中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专题,进行讲座辅导和自学研讨,深入领会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作用,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2、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学校状况、及目标导向等因素,研究开发校本教材,将此作为教研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3、强化科研意识,以“校本教材开发”为课题展开研讨,使校本教材的开发步入科研、教研的科学轨道。

4、创造条件,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技能培训。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

1、成立组织。

2、通过学生座谈等了解学生各种需求。

3、全面评估分析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4、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5、培训教师—教师申报课程—对教师申报课程进行审议—编订《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6、向学生公布《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7、组织学生选择课程。

8、确定校本课程。

9、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10、任课教师拟订具体的《课程纲要》。

(四)、校本课程的结构:

根据学校实际,完全靠自己开发的校本教材

艺术课程:美术、书法

技能课程:生物、物理实验、各兴趣小组

专题课程:心理辅导等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

1、学生学习评价: 问卷调查

2、学习效果评价: 信息反馈

3、课程评价体系

(六)几点要求

1、加强校际间的校本课程交流借鉴

2、注重特长生的培养

3、体现特色课程设计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白枣林中学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学生共同开发、实施的原则,实施校本课程教学。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学校地处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事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的适合我校的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兴趣和需要,适应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

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色创造条件,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二、提高认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在理解国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组织并开发实施的课程。学校将开办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使教师领会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掌握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使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我校科技制作、历史教育、手工制作、编织等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宽广,内容丰富多彩,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师都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三、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因此,我校校本课程教学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1、合作性: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2、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

3、选择性:校本课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使个性得到张扬。因此,教学时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内容,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4、开放性:校本课程教学时,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校长、教师、家长、上级领导、参与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5、灵活性:校本课程教学时,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1、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法

校本课程的实施通过三个角度来进行:

分层: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个人意愿,组建教学班,进行分层次教学。

分组:按课程类型、学习内容、学习程度、教学目标等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以实施课程计划。研究性课程以实验班进行为主,班内分组进行。

分块:校本课程安排在每双周校本课进行。学校所有教学和活动场所根据课程安排划分成不同功能的板块。

2、校本课程教学常规管理:

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教务负责,主要负则排课。教师的教案检查、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均衡学生选修科目和班级的选择,监督学生上课的情况由冯校长负责。

对学生上课的管理,由班主任负责,由教务处负责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要求教务处的常规管理方法讲究科学,工作要细致入微,确保校本课的正常运作。

校本课程在讲授的内容上执行校本教材,在讲授方法上不同于国家课程,要注重学法指导,强调学生思维的开启,强调知识的拓宽,课堂气氛要轻松愉快,教学方法要不拘一格。

2008年3月12日

篇二:小学作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作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2011-2012学年度)

**学校

2011年9月

作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作文校本课程产生的背景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校本课程开发包括两大范围,一是指校本课程的开发,二是指校本的课程开发。学校的作文课程开发属于第二个范畴,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具体实际情况对国家课程计划进行校本化的适应性改造。

架空的道德体验

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而国家作文课程不可能顾全到每个地方每个学校具体的特点与需要。尤其是不能充分利用学校、教师、学生身边的资源,这样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不能很好地发挥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所以,目前的作文教学很多情况下只是把作文当作一项语言技能来训练,很容易造成脱离儿童生活,脱离儿童心理发展需求。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以学习语言文字为主,同时提高思想觉悟、发展智力技能、扩大知识视野、陶冶审美感情的综合训练。小学作文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连贯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要结合着恰当地完成思想品德教育、发展认识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健康个性的任务。但我们再来反思现有的作文教材,如为了让学生感受母爱,教材是以看图写话的形式出现的。孩子只是在空洞的想象中感受亲情,没有真正的生活体验,学生能怎能真正感受到亲情的伟大与可贵呢?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加深学生对道德观念的认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才能实现内化,使道德素质成为人的个性特征。所以,我们改变这种作文与育人脱节的现象,把这篇想象作文改为让学生实地观察母亲在一两个星期里为自己所做的点滴小事,为进行记录,让学生在道德践行中真正感受母爱,感受亲情。学生在作文中感受到即使母亲严厉的批评与责骂,也是对自己一种更为深沉的爱。

脱节的生活体验

教材中让学生写参观记,都是以名胜古迹作为例文,而这些名胜古迹大部

分学生没见过。因为没有切身的体会,所以学生也无法感觉例文的精妙与游记的写法。所以,我们结合当地的地方资源,如白龙寺、鳄鱼馆、体育馆等等名胜,让学生实地参观,并以前面学生优秀的作文作为例文,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中感受作文的精妙,真切地掌握游记的写法。待到他们实地浏览时,就会做个有心人,既会观察又会描写了。

“学得”式的指导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其实,我们的学生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在自然课上可以动手实践,在微机课上可以上网查询资料,在音乐课上可以听老师用钢琴弹奏美妙的音乐,可以??电视、游戏、书籍、网络也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各种资料。但学生就是不会写作,不喜欢写作。那么,其根源就不是学生的生活问题,而是学生没有掌握感受生活,捕捉信息的能力,更没有掌握描写生活的方法。我们的作文国家课程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果只停留在让学生回忆与想象的过程中,要小孩子再现生活是不能想象的。生活经验为作文提供了素材,但不能保证生活丰富的学生就能写出优美的文章。学生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文字表达,还需要比较复杂的心理加工过程和转换过程。语言是“习得的产物”。“习得”与“学得”是不同的,“习得”要求主体参与言语实践活动,有自身的言语行动,在言语实践中“得”到言语能力;它强调主体的亲历性。因而,在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无论教师讲解、分析得如何精彩,学生在作文能力上的提高也是甚微的,因为它从根本上违背了语言教学的规律,它把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当成了一个“学得”的过程。就像妈妈们告诉女儿要如何做饭,却永远也不让女儿下厨作饭,进行实践操作,结果只会“纸上谈兵”一样。在这种模式下,我们的一部分学生是永远不会写作了,也不会喜爱习作的。如果利用学科整合,利用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所经历的事进行情景再现,让学生在具体可观的情景中习得观察与描写的方法。如我们选择自然课中的实验,选择体育课中的比赛,选择美术课中的劳技制作??把这些资源与作文教学进行整合。并用摄像机拍摄下画面,教师利用画面进行写作的指导,为三四年级的学

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会了观察与描写,也学会了体验生活,并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生活无处不是写作资源,也增强了乐于表达真实情感的愿望。

当然,我们对国家作文课程并不是全盘否决,而是有其中的内容进行充实,重组或改造,形成具有本校特征的作文校本课程。

二、开发作文校本课程具备的条件

在2010年我们学校就作文教学定为学校校本教研主题,从理论学习、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多方面研讨探索,并多次前往作文教学名校东方红小学学习交流。在这三年中,我们主要研究了学科整合和作文课堂教学模式。首先,我们提倡每次作文前学生都必须有真实的情感体验。如写一株植物,教师要让学生对该植物观察两个星期以上,并记录观察的结果。在感受亲情之后,我们会让学生回家为父母做一件事,去回馈养育之恩。再写习作。写游记类的文章,我们会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去参观游览,再进行习作。学科整合就更不要说了。其次,我们改变了先教再写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在习作先读例文,掌握方法,再进行体验活动,体验活动之后学生就自行习作。教师根据学生的第一次习作进行阅读,对学生提出具体的修改方法,并出示教师的下水文,学生根据要求再行修改。这便是作文教学的主要过程。第三,充分利用学校与地方的资源。除了各个学科最有效的资源外,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读书节、综合实践活动、运动会等活动,把这些活动直接编入作文教材中作为习作内容。这三年的作文教学研究,为我们的校本化的作文课程提供了最有利的保障。这几年,我们在国家、省、市、县级刊物上发表了多篇作文论文。又因为我们的课题研究一直在教研组中进行,所有的语文老师又掌握了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所以是无论从教育教学理论,还是师资力量上,我们开发校本化作文课程都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三、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课程目标

1、进一步验证本校作文校本课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应性。

2、努力建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

3、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

学生目标

1、 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提升捕捉生活信息的能力。

2、 在情景再现式的作文教学模式中掌握描写的方法,提升习作的技

能。

3、 在作文实践中真正学会做人,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健康个性。

教师目标

1、培养教师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意识

2、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努力建构适合学生的作文教学模式

3、培养教师充分利用资源的能力,提升教师作文课堂教学的水平。

实施设想

作文校本课程的实施从一年级起全面展开,以学期为单位编制作文教材。首先是对参与课程的教师进行理论的辅导,学习了国家课程对作文教学的要求及各年级段的培养目标,让学生在编制教材时心中有度。学习了吴立刚编著的《校本课程开发》,让教师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及方法。我们首先编写了春学期的作文校本课程。一二年级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说完整通顺的话。三四年级主要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入手,体现学科整合的理念。所以,在三四年级写学科整合的作文较多。要求语文教师带着摄像机进入学生的学科课堂,与学生一起感受生活情景,捕捉写作画面。之后让学生在再现的情景中具体地指导如何观察如何描写。让学生真正在实践中习得方法。五六年级以道德体验为主,讲究实践与体验,把作文与育人结合起来。期间,我们会把一些作文常识穿插到各年级的作文教学中去,如想象性作文,看图写话、书信、读后感等作文的形式,会相机地进行渗透。教材的内容也会根据学校的具体活动作适当地调整。

四、关于评价

篇三:小白旗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小白旗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文化学校”特色,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二、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所以要充分考虑本校老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还有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三、实施内容

(一)、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校本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学校要形成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学生的开

发网络,通力合作,共同创建“学习化校园”。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 长:周帅(总体计划与管理,课程审议)

执行组长:仇红(具体组织实施)

仇硕: 负责地方课程管理

代鑫: 负责必修课、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管理 闫国栋:资料收集汇总出版

李若涵: 负责地方课程类

杨芳: 负责写字、阅读、综合实践类

(二)、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和课题研讨

1、在校本培训中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专题,进行讲座辅导和自学研讨,深入领会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作用,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2、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学校状况、及目标导向等因素,研究开发校本教材,将此作为教研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3、强化科研意识,以“校本教材开发”为课题展开研讨,使校本教材的开发步入科研、教研的科学轨道。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

1、成立组织。

2、通过学生座谈等了解学生各种需求。

3、全面评估分析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4、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5、培训教师—教师申报课程—对教师申报课程进行审议—编订《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6、向学生公布《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7、组织学生选择课程。

8、确定校本课程。

9、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四)、校本课程的结构:

根据学校实际,完全靠自己开发的校本教材 必修课程:写字、诵读与阅读

选修课程:各兴趣小组

综合实践活动:3-5年级不同学科与教师自主研发课题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

1、学生学习评价: 问卷调查

2、学习效果评价: 家长、学生信息反馈

3、综合展示评价:“六一”文化艺术节展示活动

3、课程评价评价:施实教师的计划、方案、教案、教材修订情况等

(六)几点注意事项

1、加强校际间的校本课程交流借鉴

2、注重特长生的培养

3、体现特色课程设计

2015年9月17日

篇四:滕州市荆河街道中心小学“经典诵读、海量阅读和习作教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滕州市荆河街道中心小学

“经典诵读、海量阅读和习作教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人类永恒的精神财富,是新世纪具有创造性人才所必备的精神底蕴。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针对小学阶段学生黄金般记忆年段,指导孩子诵读大量的中华优秀的经典名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使阅读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需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切实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性情、改变学生的气质、滋养学生的人生。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1.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在朗读和背诵过程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2.提高师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人才。

3.开发学生的记忆潜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

4.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5.背诵优秀诗文30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6.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二)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3.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4.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背诵优秀诗文10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5万字。

5.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作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6.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7.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3——4)年级

1.对诵读产生浓厚兴趣。在诵读过程中,能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2.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

3.学习主动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学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背诵优秀诗文10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4.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5.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6.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7.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8.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9.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第三学段(5——6)年级

1.在诵读中,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能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2.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扩展阅读面。

3.能主动积累和运用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100 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4.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5.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6.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

7.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8.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三、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

1.经典诵读时间:

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结合我校自身实际,不断拓展课堂时空。

(1)早晨到校及时读。早晨学生到校,便开始诵读经典古诗词十分钟。

(2)“经典早茶”一起读。早上广播体操后,学生集体诵读经典古诗词三分钟。

(3)课前准备快乐读。我们语文课前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诵读古诗文两分钟。

2.海量阅读时间:

(4)“经典文章”充分读。一二年级每周两节大阅读课,一节写话训练课,三至六年级每周一节大阅读课,两节习作课,阅读课上教师对阅读文章进行指导,上好阅读指导交流课。(详见附件3:滕州市荆河街道中心小学课程表汇总.doc)

写话训练课和习作课激发阅读输出,将读与写结合,开展文学练笔活动。并完成相对应的读写结合训练作业,低年级的《每日一句》、《听记写话本》,中高年级的《阅读日记本》、《读写结合训练本》、《大作文》。

(5)“经典午餐”抄录读。每个学生每天中午在读写结合训练材料上抄录古诗一首或美文一段(注明时间),要求字迹工整,抄诵结合。鼓励书画结合,形式创新。

(6)课间课余自由读。利用图书角里的图书,鼓励学生在课间、课余自由阅读,并做好经典阅读的借还记录。每天晚上的家庭作业为读课外书,至少半小时的时间。

3.师资配备:全体语文教师

(二)实施建议或教学策略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组建骨干教师团队,培养具有较高阅读素养,能胜任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组织指导工作的教师队伍。

2.加强阅读课的研究。在骨干教师团队的指引下,在日常的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围绕课题进行实践探索,归纳总结有效的途径、手段和策略;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开展“经典诵读与海量阅读”课堂教学研究,设计好《经典诵读与海量阅读课程导学案》,上好每一节课。每位教师都撰写阅读教学反思录,为课题研究积累丰富的资料。改革课内外阅读教学,得法课内,得益课外。加强课外阅读课型的研究,重视方法指导,培养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良好阅读习惯。除经典诵读指导课之外,我们重点研究三种课型:读前新书推荐,激活阅读兴趣;读中片段赏析及方法指导;读后感悟交流。力求阅读课形式多样,活泼有趣。加强“读写结合”课题研究,根据学段要求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形成各年级读写结合训练序列。用好《读写结合训练本》,加强小作文的训练,抓住大作文的训练难点,进行专项片段习作训练,积极探索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

3.加强班级图书角建设。学校为各班统一配备书柜,开展班级图书交流活动。各班人均交流图书达4册以上,图书角里的图书向学生全天开放,各班均安排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图书的管理和借阅登记,方便学生借阅。

4.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班团队组织、文学社团、课外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多样的诵读活动。每学期举行评比活动,开展“经典朗诵比赛”、“经典朗诵会”、“诵读擂台赛”等读书节活动,并评选“书香教师”、“书香学生”、“书香班级”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推进活动的深入开展。

5.精心构建阅读活动展示平台。各班在墙报上开辟“书苑飘香,经典诵读”的栏目,有“新书介绍”、“教你一招”、“优秀读后感”等,并及时更新。开设学校、班级读书博客专栏——书院小学快乐作文博客专栏,展示优秀《阅读日记》及《班级作文选》、《每日一句》、《听记写话本》等学生阅读积累优秀作品,激发阅读兴趣。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以摘抄积累型、读书感悟型、自我创作型,每周3次由感而发,每周每生至少写三篇读书笔记,实现用我手写我心。

6.加强亲子共读活动。通过发告家长书、开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提出“打造书香底蕴,构建和谐家庭”的建议,让父母与孩子共阅读,父母成为和孩子一起阅读的学友。开辟家庭“小小书屋”。制作阅读档案袋,家长引导孩子边读边写,并把日记、读书笔记、报刊剪辑的资料等分类整合,家长与孩子一同制作“经典阅读与海量阅读档案袋”,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

7.加强课外阅读课程建设,纳入学校总体课程规划实施。

四、课程资源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着眼学生发展实际,紧扣语文教材体系,大力开发读写课程资源,利用各种资源手段,广泛搜集,精选精编,重新修订“经典诵读和海量阅读”校本课程教材,具体包括古诗文背诵篇目和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及《论语》节选内容。

五、课程评价

(一)常规管理:由教导处组织巡查小组,通过巡课、检查、听课、与学生座谈等方式,及时了解课程开设情况。坚持业务检查和不定时抽查相结合制度,每学期定期两次业务检查,平时有教研组长进行一周一次的抽查。让备课落到实处,坚决杜绝无教案上课现象。

(二)分项考核:每学期末对学生的诵读进行分项考核,成绩计入教师千分制考核。

(三)期末检测:每学期末由学校按照每个年级在经典诵读和海量阅读方面应达到的目标,进行书面检测。成绩计入教师千分制量化考核。

六、课程实施保障

(一)校本课程规划和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 冯仁龙 副组长: 姜凡臣、王其敏

组 员:倪志君、马洪涛 、冯玉梅、周焕梅、胡秋藤、杜珂珂

(二)校本课程规划和实施工作小组

组长:王其敏 副组长: 倪志君、马洪涛、胡秋藤

成员:全体语文教师

(三)组成骨干教师团队,进行教学过程指导。

附骨干教师名单:胡莹莹、徐萌萌、李晓云、黄文君、吕莉、杜芳、张云、神清华、盖延莉、王芳、王银萍、夏冬红

篇五:《作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九女中心小学作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作文校本课程产生的背景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校本课程开发包括两大范围,一是指校本课程的开发,二是指校本的课程开发。学校的作文课程开发属于第二个范畴,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具体实际情况对国家课程计划进行校本化的适应性改造。

现有国家作文课程的弊端

架空的道德体验

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而国家作文课程不可能顾全到每个地方每个学校具体的特点与需要。尤其是不能充分利用学校、教师、学生身边的资源,这样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不能很好地发挥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所以,目前的作文教学很多情况下只是把作文当作一项语言技能来训练,很容易造成脱离儿童生活,脱离儿童心理发展需求。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以学习语言文字为主,同时提高思想觉悟、发展智力技能、扩大知识视野、陶冶审美感情的综合训练。小学作文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连贯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要结合着恰当地完成思想品德教育、发展认识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健康个性的任务。但我们再来反思现有的作文教材,如为了让学生感受母爱,教材是以看图写话的形式出现的。孩子只是在空洞的想象中感受亲情,没有真正的生活体验,学生能怎能真正感受到亲情的伟大与可贵呢?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加深学生对道德观念的认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才能实现内化,使道德素质成为人的个性特征。所以,我们改变这种作文与育人脱节的现象,把这篇想象作文改为让学生实地观察母亲在一两个星期里为自己所做的点滴小事,为进行记录,让学生在道德践行中真正感受母爱,感受亲情。学生在作文中感受到即使母亲严厉的批评与责骂,也是对自己一种更为深沉的爱。

脱节的生活体验

教材中让学生写参观记,都是以名胜古迹作为例文,而这些名胜古迹大部分学生没见过。因为没有切身的体会,所以学生也无法感觉例文的精妙与游记的写法。所以,我们结合当地的地方资源,如白龙寺、鳄鱼馆、体育馆等等名胜,让学生实地参观,

并以前面学生优秀的作文作为例文,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中感受作文的精妙,真切地掌握游记的写法。待到他们实地浏览时,就会做个有心人,既会观察又会描写了。

“学得”式的指导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其实,我们的学生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在自然课上可以动手实践,在微机课上可以上网查询资料,在音乐课上可以听老师用钢琴弹奏美妙的音乐,可以??电视、游戏、书籍、网络也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各种资料。但学生就是不会写作,不喜欢写作。那么,其根源就不是学生的生活问题,而是学生没有掌握感受生活,捕捉信息的能力,更没有掌握描写生活的方法。我们的作文国家课程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果只停留在让学生回忆与想象的过程中,要小孩子再现生活是不能想象的。生活经验为作文提供了素材,但不能保证生活丰富的学生就能写出优美的文章。学生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文字表达,还需要比较复杂的心理加工过程和转换过程。语言是“习得的产物”。“习得”与“学得”是不同的,“习得”要求主体参与言语实践活动,有自身的言语行动,在言语实践中“得”到言语能力;它强调主体的亲历性。因而,在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无论教师讲解、分析得如何精彩,学生在作文能力上的提高也是甚微的,因为它从根本上违背了语言教学的规律,它把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当成了一个“学得”的过程。就像妈妈们告诉女儿要如何做饭,却永远也不让女儿下厨作饭,进行实践操作,结果只会“纸上谈兵”一样。在这种模式下,我们的一部分学生是永远不会写作了,也不会喜爱习作的。如果利用学科整合,利用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所经历的事进行情景再现,让学生在具体可观的情景中习得观察与描写的方法。如我们选择自然课中的实验,选择体育课中的比赛,选择美术课中的劳技制作??把这些资源与作文教学进行整合。并用摄像机拍摄下画面,教师利用画面进行写作的指导,为三四年级的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会了观察与描写,也学会了体验生活,并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生活无处不是写作资源,也增强了乐于表达真实情感的愿望。

当然,我们对国家作文课程并不是全盘否决,而是有其中的内容进行充实,重组或改造,形成具有本校特征的作文校本课程。

二、开发作文校本课程具备的条件

在这一阶段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充分挖掘作文教学中的开放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自觉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开放的教学评价机制,让学生顺利实现内容语言向外部言语的富有个性的过渡。首先,我们提倡每次作文前学生都必须有真实的情感体验。如写一株植物,教师要让学生对该植物观察两个星期以上,并记录观察的结果。在感受亲情之后,我们会让学生回家为父母做一件事,去回馈养育之恩。再写习作。写游记类的文章,我们会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去参观游览,再进行习作。学科整合就更不要说了。其次,我们改变了先教再写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在习作先读例文,掌握方法,再进行体验活动,体验活动之后学生就自行习作。教师根据学生的第一次习作进行阅读,对学生提出具体的修改方法,并出示教师的下水文,学生根据要求再行修改。这便是作文教学的主要过程。第三,充分利用学校与地方的资源。除了各个学科最有效的资源外,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读书节、综合实践活动、运动会等活动,把这些活动直接编入作文教材中作为习作内容。这几年的作文教学研究,为我们的校本化的作文课程提供了最有利的保障。因为我们的课题研究一直在教研组中进行,所有的语文老师又掌握了新了作文教学模式。所以是无论从教育教学理论,还是师资力量上,我们开发校本化作文课程都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尤其是这几年在实验班推行的新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很快,对作文的兴趣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三、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课程目标

1、进一步验证本校作文校本课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应性。

2、努力建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

3、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

学生目标

1、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提升捕捉生活信息的能力。

2、在情景再现式的作文教学模式中掌握描写的方法,提升习作的技能。

3、在作文实践中真正学会做人,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健康个性。

教师目标

1、培养教师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意识

2、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努力建构适合学生的作文教学模式

3、培养教师充分利用资源的能力,提升教师作文课堂教学的水平。

实施设想

作文校本课程的实施从三年级起全面展开,以学期为单位编制作文教材。首先是对参与课程的教师进行理论的辅导,学习了国家课程对作文教学的要求及各年级段的培养目标,让学生在编制教材时心中有度。学习了吴立刚编著的《校本课程开发》,让教师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及方法。我们首先编写了春学期的作文校本课程。三四年级主要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入手,体现学科整合的理念。所以,在三四年级写学科整合的作文较多。要求语文教师带着摄像机进入学生的学科课堂,与学生一起感受生活情景,捕捉写作画面。之后让学生在再现的情景中具体地指导如何观察如何描写。让学生真正在实践中习得方法。五六年级以道德体验为主,讲究实践与体验,把作文与育人结合起来。期间,我们会把一些作文常识穿插到各年级的作文教学中去,如想象性作文,看图写话、书信、读后感等作文的形式,会相机地进行渗透。教材的内容也会根据学校的具体活动作适当地调整。

具体安排如下

三年级校本教材计划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