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诗配画图片简单好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9:22:32 字数作文
诗配画图片简单好看字数作文

篇一:古诗配画图片)

篇二:名家古诗配画(精美图文)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古风 其一-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元间田,农夫犹饿死。

古风 其二-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篇三:诗配画

《诗配画》教案

苏教版美术第十册第二十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画家们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诗配画的意境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了解诗配画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3、 为喜欢的诗词进行诗配画。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诗配画的基本要素和方法。

2、 合理布局画面,适应诗词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一张诗配画图片,老师准备一些诗配画相关图片欣赏资料(教师范画一幅及其他优秀诗配画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导课:欣赏图片(2~3分钟)

(介绍画面内容,介绍画的作者及相关知识。)

二、 (欣赏完毕)教师提问:

1、 刚才欣赏的这些画与平时看到的一些画有什么不同

呢?

2、 画中的诗句和图片是否有什么联系?

3、 画面是如何表达诗的意境及情感的(从诗的角度出

发,感受诗所表达的情感,从何联系画面中的景物与诗的联系)?

(学生自由讨论,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三、 揭题,教授新知识

苏东坡曾经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同学们读到一首好诗时,眼前所呈现的画面也就是你所感受到的诗的意境,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诗配画。

(出示课题“诗配画”。)

四、 讲授新课(配合课件):

以《送元二使安西》为例,讲解创作诗配画的过程: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

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在创作一幅诗配画之前,我们要先诵读这首诗,了解这首诗的简单背景,然后慢慢感受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最后根据你的感受创作一幅属于你的“诗画”。)

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在“安史之乱”以后。当时的社会,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安史之乱”暴发后,兵力大量外调,而此诗约作于作者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 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三四两句写惜别,是一个整体。

注意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为:愁郁,依依惜别,(对远行者的)关心、祝愿。

五、 鼓励创新,即兴“创作”

不同的人画同一首诗会有不同的诗意画出现,因为每个人对诗的理解不同,表现方法也有所差异。请同学们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诗,给大家讲一讲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如果你是一位画家,你要如何去将这种情感在画面中表现出来。

课堂小结

本节课大家学习了用诗配画的方式来表现诗歌中所包含的情感,通过对这种绘画形式的学习,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喜

欢一首诗,生活中每一样事物都是想通的,每一处景色都会激起我们无穷的想象力,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画笔去表达你的心情,你喜欢的事物,用绚丽的色彩描绘一个美好的世界。

篇四:诗配画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观游鱼 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篇五:诗配画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野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

诗配画图片简单好看

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