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悄悄的告诫有删改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9:14:45 字数作文
悄悄的告诫有删改答案字数作文

篇一:上海市2013学年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定稿试卷官方版(含答案)A卷试卷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A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草枯鹰眼疾, 。 (《观猎》)

2.人面不知何处去, 。(《题都城南庄》)

3. ,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4.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5.所以动心忍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 ,郁郁青青。(《岳阳楼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下列与本诗中“空”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此地空余黄鹤楼 .

B.空山新雨后 .

C.潭影空人心 .

D.鬓先秋,泪空流 .

8.全诗表达的情感是 。(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③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9.上文作者是 朝代的书画家、文学家 (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作者提出“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的观点。

B.第②段作者以孔子等名人事例论证深入研读的重要。

C.第③段作者指出“无所不诵”、“反覆诵观”的必要。

D.作者写此家书的目的是引导子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秦缪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谓曰:“是吾骏马.

也。”诸人皆惧而起,缪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即以次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缪公,围之,往时食马肉者,相谓曰:“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缪公卒得以解难,胜获惠公以归。 .

【注】①秦缪公:春秋时秦国的国君。下文的“惠公”,是晋国国君。②杀人:伤害自己的身体。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秦缪公尝出而亡其骏马 ( ) .

②①

(2)缪公卒得以解难 . ( )

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可以拼死向惠公报答吃马肉反而得酒喝的恩惠了。

B.应该拼死向惠公报答饲养马因而得酒喝的恩惠了。

C.应该拼死向缪公报答吃马肉反而得酒喝的恩惠了。

D.可以拼死向缪公报答饲养马因而得酒喝的恩惠了。

14

回答)(2分)

15.对秦缪公的做法,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既往不咎 B.给人恩惠 C.宽容待人 D.廉洁奉公

二、现代文(共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2分)

湿地?失地!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中所描写的场景就是湿地。在人们眼中,湿地充满种种意象之美,引人产生无限遐想。

②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跟森林、海洋并行的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它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

③中国是世界上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湿地保护面临着巨大压力。从1990年到2008年的近20年间,我国呈现出自然湿地逐年减少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首先是长期以来人们对湿地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认识不足。一些地方保护管理能力薄弱,仍在开垦、围垦和随意侵占湿地,特别是近两年一些地方出现了把湿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错误倾向。其次是不合理利用湿地水资源。尤其是西北和华北部分地区的湿地严重退化,导致湿地水文发生变化,湿地不断萎缩甚至消失。另外,过度利用生物资源。一些地区重要的天然经济鱼类资源受到很大破坏,严重影响这些湿地的生态平衡,威胁其他水生物种的安全;对红树林的围垦和砍伐已造成红树林湿地大面积消失。

④由于开发过度,我国的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功能也逐步减弱。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因上游大量开荒造田,造成下游350公里的河道断流,罗布泊、台特玛湖已干枯沦为沙漠。曾被誉为“中国最美湿地大草原”的若尔盖,300多个湖泊中已有200多个干涸,草原沙化面积已达到1053平方千米,每年还在以11.65%的速度递增。

⑤人类要保护湿地,可悲的是,这些教训还不能给现代人足够的警醒。为了让湿地这个大自然的天然公园,不再成为永远的“失地”,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保护我们的“地球之肾”。

(选自《百科知识》2012年2月上,有删改)

16.第②段“地球之肾”加上引号的作用是(3分)

A.表示引用 B.特定称谓

C.表示强调 D.反语讽刺

17.第③段画线句“中国是世界上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加点字“之一”能否删..

去?为什么?(3分)

答:

18.第③段作者分析自然湿地逐年减少的三方面原因分别是:(9分)

(1) (2) (3)

19.第④段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其作用是 (4分)

20.根据选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湿地是“地球之肾”,给人以大自然意象之美和无限遐想。

B.为了充分利用湿地,应尽可能把湿地改造为农田、鱼塘。

C.湿地能够在降解污染物、调节气候和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作用。

D.人类保护湿地,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26分)

铲除心灵的“糖皮”

①他是个问题学生,不是一般的捣蛋,而是特别捣。因此每个班主任接手这个班都对他皱眉不已,找他谈话,让他写保证,甚至有的让他转班。

②他最大的缺点是爱吹泡泡糖,吹得大大的,啪一响,炸了。然后又吹,吹大,又炸。最后,嚼得没甜味了,“啪”的一声吐在地上。时间一长,教室地板上占着一个个泡泡糖皮,踩在上面黏黏糊糊的,很难受也很不卫生。过去的班主任也批评他,他脖子一硬说:“是我

吗?谁看见?”弄得班主任无言以对转身走了。他却得意地笑了说:“问题学生嘛,当然得有问题。”

③汪老师接班后,他照样如此,把糖皮吐得满地都是。教室地板上黑乎乎的糖皮,星星点点,让人看了很是不舒服。那天,汪老师让彻底打扫卫生,其中一项就是铲掉地板上的糖皮。任务下发后,大家都争着干,有的扫地,有的抹桌子,有的擦窗子。可是,就是没谁愿意铲糖皮。班长一看生气了,望着他说:“谁吐的谁铲。”他脸红了,脖子上筋一根根凸出来说:“谁吐的?我看是你吐的。”班长气红了脸说:“问问同学们,看究竟是谁吐的。”可是,同学们每一个人都不敢说,害怕他报复。

④这时,汪老师笑着说:“没人铲,我来铲吧。”说完,拿出一把小刀,蹲下身子,用刀刃小心地对着糖皮四边一旋,再一铲,铲下一整块糖皮。接着,又这样一转一铲,铲掉一块糖皮。他站在那儿,呆呆地望着汪老师,望着他满头花白的头发。全班同学也望着班主任,静悄悄的。

⑤班长忍不住了,忙站出来,准备去接汪老师手里的刀子,说:“汪老师,我们来吧!”汪老师不给,仍然笑笑的,望着全班同学说:“这糖皮,不管是谁吐的,总之都是我的学生。‘生不教,师之过’啊,我是班主任,有推脱不了的责任,自己罚自己。以后,如果还有,我还罚自己。”说完,又低下头小心翼翼地铲着。铲过之后的地板,干干净净能照见人影。教室里,仍然静悄悄的,有的女生甚至眼圈红了。他低着头,满脸通红,第一次安静下来。

⑥铲到他面前,他脚前有两块。汪老师抬起头,望着他,仍笑笑地说:“让一下好吗,不然,我铲不成。”他没让,流了泪说:“老师,我——我来铲吧。”汪老师这次没推辞,笑着捶捶腰,把小刀递给他说:“真累了。好吧,铲干净点啊。”他点着头,蹲下,学着汪老师的样子,小刀在糖皮四边一旋,一铲,一块糖皮掉了。接着,又一旋一铲,一块糖皮掉了。他铲得很细致,也很认真。四周静静的,突然响起了掌声:有同学们的,也有汪老师的。 ⑦他仍在铲着,一下又一下。他没抬头,泪水一滴滴滑落在地板上。他走过的地方,地板一片洁净,像一面镜子,照见人影。其间,别的同学要来代替他,他摇着头怎么也不让。他的心里在惩罚自己。铲完,他站起来,回头望望,心里竟漾满一种幸福感。

⑧以后,校园里一个问题学生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一个勤奋礼貌的他。大家都夸他变化快,出人意料。可是,他清楚,这是因为那个下午汪老师用一把小刀铲除了他心中的糖皮。他的心因此一片清洁,干净如洗。

21.第②段画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2分)

篇二:广东省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_版含答案)

2015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 文

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

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

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

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 蒹葭萋萋,□□□□。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 (1分)

(2)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1分)

(3)《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2分)

(4) □□□□,□□□□,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分)

(5) 把王维的《终南别业》默写完整。(4分)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

□□□□□,□□□□□。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jué jiàng地反抗着命运。

(2) 女佣略一chóuchú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

(3)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 shēng nì jì。

(4) 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wú yǔ lún bǐ的美和更大的力量。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 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听到的一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

茫中的静谧气氛是再合适不过了。 ..

B. 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

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 ..

C. “水光潋滟晴方好”,从游船上纵目四望,西子湖春风送暖,碧波荡漾,长堤缀绿,

群山围翠,真是赏心悦目。 ....

D. 电影《狼图腾》,以场面的气势恢宏、情节的抑扬顿挫和风格的奇异独特,赢得了广....

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

A. 《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热捧,其原因是因为剧中反映的

孩子的教育问题很接地气。(删去“其原因”或“因为”)

B. “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思路,它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

多的商机,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把“描绘”改成“勾画”)

C.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凭着青春的激情和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使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删去“使”)

D.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普遍受到了众多

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把“普遍”调到“欢迎”前面)

5.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1) , , (2) ,,。

二、(46分)

(一) (10分)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6.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 潭中鱼可百许头( ) (2) 以其境过清( ) (3) 不可久居( ) ...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8.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

A.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

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 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

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 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

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 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

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二) (9分)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②①

【注释】①原:原国 ②卫:卫国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 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

B. 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

C. 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

D. 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 ..

10.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不 去 是 亡 吾 信 也 得 原 失 信 吾 不 为 也

11. 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三) (10分)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鲁云

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呆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呆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③静的好处很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告诫过我们: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余年造林5万多亩。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呆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

(选自《人民日报》 本文有删改)

12.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

A. 文章开头由几个年轻人静心做茶的事例引出话题,然后逐层论证,最后提出中心论

点:“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

B. 第②段中说有些年轻人认为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因而忙于追寻成功的

“终南捷径”。究其原因,是他们的心静不下来。

C. 文章末尾“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了

“静能量”对于朝气蓬勃的青年人的积极意义。

D. 作者善于运用事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方法说理,事例典型,说理充分,特别是引用

名人名言,既让读者信服,又增添了文采。

13. 下面不能证明第④段中“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

大”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 ) (3分)

A. “板凳要坐十年冷”,“十年磨一剑”,克服浮躁,保持安静,终能有所收获。

B. 达摩面壁,静坐九年,影嵌入壁,终悟得大道,开少林寺一脉,传之千年而不衰。

C. 李时珍翻山越岭,遍尝百草,历时27年,终于完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D. “定能生智,静能生慧”。沉下心来做一件事,心无杂念、持久专注,定会赢得喝彩。

14. 第⑤段中“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含义是什么?联系全文,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4分)

(四) (17分)

集中营的课堂

程刚

①纳粹德国攻占波兰,控制着华沙。沙宁是刚来的老师,正给孩子们上课,几个纳粹兵来到学校,大声地对她说:“沙宁,跟我们走一趟吧,你还要藏到什么时候?”说完,他们便涌上来,将沙宁摁到了车上。

②孩子们都吓哭了,只有谢达快速跑回家,告诉爸爸赛夫,沙宁老师被抓走了。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 ..

③第二天早上,谢达悄悄地来到集中营门口,他不知从哪里找到了一枚手雷,然后大叫着冲向纳粹看守,他很快被制服,投进了集中营。谢达很坚强,始终咬定手雷是捡来的,纳粹只好把他关起来。看守每天鞭打他,让他干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可他似乎能承受一切,他只想知道,沙宁老师是否还在这里,是否还活着。

④这天早上,谢达被惊醒,几个纳粹将一个全身血肉模糊的女人扔了进来,谢达一看,这不是沙宁老师吗?他突然一阵狂喜,和几位妇女一起把沙宁老师扶到板子上,沙宁伤得太重,一直在昏迷。纳粹没有从沙宁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消息,还不想让她死,便给她医治。沙宁醒后,第一眼便看见了谢达。她有些激动,想问谢达怎么进来的。可她极度虚弱说不出话,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一怔…… ..

⑤沙宁成了集中营里的老师。纳粹严密监视着她的动向,希望能从沙宁的讲课中找到破绽。另外,这十几个孩子让他们伤透了脑筋。沙宁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却很安静。为了让他们安静些,

篇三:广东省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 版,含答案)

2015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

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全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说明】

1.主观题答案只要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酌情给分;如果考生的答案与下面参考答案说法不一致,但符合题目要求且言之成理,也应该判为正确。

2.主观题答案语言表述不准确的酌情扣分。

3.附加题从严给分。

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蒹葭萋萋,□□□□。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1分)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1分)

(3)《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2分)

(4)□□□□,□□□□,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2分)

(5)把王维的《终南别业》默写完整。(4分)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

□□□□□,□□□□□。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jué jiàng地反抗着命运。

(2)女佣略一chóuchú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

(3)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 shēng nì jì。

(4)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wú yǔ lún bǐ的美和更大的力量。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听到的一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是再合适不过了。 .

B.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 ..

C.“水光潋滟晴方好”,从游船上纵目四望,西子湖春风送暖,碧波荡漾,长堤缀绿,群山围翠,真是赏心悦目。 ....

D.电影《狼图腾》,以场面的气势恢宏、情节的抑扬顿挫和风格的奇异独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

一致好评。

【改为“跌宕起伏”】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热捧,其原因是因为剧中反映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很接地气。(删去“其原因”或“因为”)

B.“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思路,它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把“描绘”改成“勾画”)

C.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凭着青春的激情和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删去“使”)

D.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普遍受到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把“普遍”调到“欢迎”前面)

【将“新思路”改为“新蓝图”,或将“描绘了一幅”改为“构想了一条”】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浩浩长江,巍巍长城,山川形胜,风俗人文??中华之美,异彩纷呈:中华之美,美在武术,刀枪剑戟,舞出雄健风姿;美在音乐,鼓瑟笙箫,演奏美妙旋律;(1)___,___,___;(2)___,___,___。

二、(46分)

(一)(10分)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

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以其境过清( )(3)不可久居( )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潭中气氛——小潭源流”“景随情迁”不对。】

(二)(9分)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

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

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

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

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 ..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11.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三)(10分)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鲁云

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呆起来可不好受:

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呆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

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③静的好处很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告诫过

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

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余年造林5万多亩。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呆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

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

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

算什么。

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

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

(选自《人民日报》 本文有删改)

1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由几个年轻人静心做茶的事例引出话题,然后逐层论证,最后提出中心论点:“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

B.第②段中说有些年轻人认为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因而忙于追寻成功的“终南捷径”。究其原因,是他们的心静不下来。

C.文章末尾“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了“静能量”对于朝气蓬勃的青年人的积极意义。

D.作者善于运用事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方法说理,事例典型,说理充分,特别是引用名人名言,既让读者信服,又增添了文采。

13.下面不能证明第④段中“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板凳要坐十年冷”,“十年磨一剑”,克服浮躁,保持安静,终能有所收获。

B.达摩面壁,静坐九年,影嵌入壁,终悟得大道,开少林寺一脉,传之千年而不衰。

C.李时珍翻山越岭,遍尝百草,历时27年,终于完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D.“定能生智,静能生慧”。沉下心来做一件事,心无杂念、持久专注,定会赢得喝彩。

14.第⑤段中“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含义是什么?联系全文,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静能量”?(4分)

(四)(17分)

集中营的课堂

程刚

①纳粹德国攻占波兰,控制着华沙。沙宁是刚来的老师,正给孩子们上课,几个纳粹兵来到学

校,大声地对她说:“沙宁,跟我们走一趟吧,你还要藏到什么时候?”说完,他们便涌上来,将沙宁摁到了车上。

②孩子们都吓哭了,只有谢达快速跑回家,告诉爸爸赛夫,沙宁老师被抓走了。赛夫听到这个

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

③第二天早上,谢达悄悄地来到集中营门口,他不知从哪里找到了一枚手雷,然后大叫着冲向

纳粹看守,他很快被制服,投进了集中营。谢达很坚强,始终咬定手雷是捡来的,纳粹只好把他关起来。看守每天鞭打他,让他干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可他似乎能承受一切,他只想知道,沙宁老师是否还在这里,是否还活着。

④这天早上,谢达被惊醒,几个纳粹将一个全身血肉模糊的女人扔了进来,谢达一看,这不是

沙宁老师吗?他突然一阵狂喜,和几位妇女一起把沙宁老师扶到板子上,沙宁伤得太重,一直在昏迷。纳粹没有从沙宁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消息,还不想让她死,便给她医治。沙宁醒后,第一眼便看见了谢达。她有些激动,想问谢达怎么进来的。可她极度虚弱说不出话,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一怔??

⑤沙宁成了集中营里的老师。纳粹严密监视着她的动向,希望能从沙宁的讲课中找到破绽。另

外,这十几个孩子让他们伤透了脑筋。沙宁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却很安静。为了让他们安静些,纳粹还假装慈悲地给孩子们买了画笔。沙宁对谢达非常好,除了给他上课,有时还教他画画??

⑥这一天,几名想逃跑的战俘又被他们抓回来折磨而死,然后再被吊起来,暴露在阳光下??

一直以来,纳粹就是这样没有人性,凡是想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门外。每每看到这种场景,谢达心中充满了仇恨。

⑦这一天早上,天还没亮,谢达偷偷地走出房间,悄悄爬向纳粹士兵的油库,可就在他准备点

燃火柴时,被纳粹哨兵发现,一颗罪恶的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谢达当即倒下,然后被拖出门外吊起来示众。第二天中午,赛夫打通了关节,把谢达抱回家。他要给谢达穿上新衣服再埋葬,为此,他几度昏厥。

⑧四天后,盟军报纸大幅报道了赛夫送出情报,纳粹在波兰的毒气弹据点纷纷被摧毁的消息。

如果再晚几天,这些毒气弹就会被运往前线,将会有成千上万盟军士兵中毒而亡。半个月后,沙宁被解救出来,她和赛夫都成了大英雄,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也被披露出来。

⑨原来,沙宁掌握毒气弹据点的情报后,来到华沙想与赛夫接头,因泄密她被捕了。焦急的赛

夫本想自己进集中营和沙宁接头,可他是地下组织的负责人,不能离开。便想出了让谢达攻击哨兵而进入集中营与沙宁接头的办法。沙宁的情报图一直记在脑海里,她便偷偷地教谢达画画,不久,谢达便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该怎样把情报送出呢?就在这时,谢达见到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吊在营门外,于是,他便想到了这个慷慨赴死的办法,悄悄地把地图画在了衣服里面??他知道,爸爸肯定会想办法把他抱回家,肯定会给他换套新衣服再埋葬,肯定会发现画在衣服里面的地图??

⑩谢达消逝在天堂里,但他用稚嫩的肩膀扛出的惊天壮举却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那个集中营的

课堂里,上的是这世界上最感人的一课。

(选自《情感读本·道德篇》,有删改)

16.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17.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 ..

(2)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一怔?? ..

18.“集中营的课堂”有什么深刻含义?文章以此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5分)

篇四:八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津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考试题

八年级语文

(时间:10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 (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殷红/殷切 接济/济南 斑斓/斑驳 ......

风雪载途/三年五载 ..

B.衰减/蓑衣 追溯/朔方 镂空/丝缕 伎俩/技术 ........

C.磐石/馨香 藻井/烦躁 愧怍/作用 惊骇/刻苦 ........

D.奔丧/丧命 连翘/翘首 积累/劳累 惟妙惟肖/姓肖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渴慕 愧怍 鞠躬 巧妙绝伦

B.诘问 锁屑 地窖 因地治宜

C.劫难 荒缪 狼籍 锐不可当

D.瓦砾 阻遏 脏物 月明风青

3.下列表述的相关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下列作家、作品、作品中提及的人或物搭配是: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谢徵,杜甫——《石壕吏》——老妇,张岱——《湖心亭看雪》——西湖

B.雨果是法国作家,他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愤怒谴

责英法联军入侵中国并焚烧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敬意和同情。

C.原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作者保尔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

才写成的。

D.《爱莲说》与《陋室铭》在写作方法上都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

称这种写法为托物言志。

4.给文段中的横线处选择恰当的句子,与原文衔接最紧密的一项是( )(4

分)

历史是汹涌的潮汐,它呼啸着冲上沙滩时,人人都为之惊叹;它悄然退潮

时,许多人竟会忘却它的磅礴,然而仍然忠实地记录着它的足迹。历史是起伏

的潮汐, ,更不是历史的倒退,落潮之后,必定会有新

的潮汐。

A.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巅峰;落潮,也不是历史的中断

B.涨潮,是历史的巅峰;落潮,是历史的中断

C.落潮,是历史的中断;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巅峰

D.落潮,也不是历史的中断;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巅峰

5.请概括“慕课”的主要特点 (每点不超过6个字) 。(4分)

慕课(MOOC)这个术语是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

新主任与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联合提出来的。它是一种网络

在线完成学习的课程。凡是想学习的人,不分国籍,都可以注册进行学习。它的

八年级语文试题 第1页 共4页

授课充分运用动画、视频、微课程和小测试等手段,使得教学深入浅出,富于变

化。走近慕课你会发现,大家你问我答,亦学亦师,师生间互动教学,形成了强

大的线上学习社区。

6.综合性学习(10分)

为了感受汉字的魅力,学校举行了“我爱汉字”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一:“探源释义”。汉字很有趣。老师提供了《辞海》中“集”字“佳”

部的注释:“佳,短尾鸟。”请你解释《诗经》“黄鸟于飞,集于灌木”一句中“集”

的意思。(3分)

活动二:“妙联拾珠”。对联很精妙。老师将天一阁的一副对联“石潭石鱼

出没,草屋老树相因依”隐去一字,请你选择正确的一项,补全上联,使之表

现出鱼儿无拘无束的情态。(3分)

A.相 B.自 C.急 D.少

活动三:“唇枪舌战”。辩论很精彩。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学生汉字书写

能力正在退化,汉字正面临危机。请你就“电子产品是不是汉字危机的罪魁祸

首”这一辩题,代表反方发表观点,并陈述理由。(4分)

正方:我方观点是电子产品是汉字危机的罪魁祸首,因为在没有键盘输入的

时代,用笔写字可以强化人们的记忆,而如今键盘输入则让人们可以在多个候选

的编码中选择所需的字,削弱人们的书写能力,以致出现了“提笔忘字”现象。

反方: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理解(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8.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⑴斯是陋室, 。苔痕上阶绿, 。(刘

禹锡《陋室铭》)

⑵晨兴理荒秽, 。 (陶渊明《归园

田居(其三》)

⑶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陶弘景《答谢中

书书》

⑸李白在《送友人》中借马鸣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 , ⑹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刻画出奇特壮美的大漠景象的诗句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

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

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八年级语文试题 第2页 共4页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4分)

①略无阙处 ②夏水襄陵 ..

10.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11.请写出一个现代汉语中含“疾”的词语,与“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句中的“疾”意思相同。(2分)

1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和“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两句侧面描写,表现出三峡风光什么特点?请你根据本文内容,为它拟写一则广告词来宣传三峡,扩大影响。(要求:体现三峡特点,朗朗上口,20字以内。)(6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3—17题。(23分)

有父爱的地方就会有阳光

亲爱的父亲,好多次了,女儿都想给您写一封信,但我怕文字的分量之轻无法承载父爱的厚重,怕絮叨的诉说会打破长久以来父女之间的默契:爱,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可女儿还是想在您看不到的地方悄悄地诉说,哪怕听众只有自己。

您是圆心,我是半径。而再大的半径,都还得绕着圆心。自小到大,在您润物细无声的呵护中成长的我几乎忘记了您已慢慢变老。就在昨天,在走近您的那一刻,我才蓦然发现,奔波劳碌的岁月在不知不觉中使您的背驼了,腰弯了。驼得几乎成了一座沉甸甸的山,弯得简直化作了一把黑黝黝的弓……

我低着头,任您一脸的岁月风尘碰落我眼眶里打转的泪珠。

岁月匆匆,童年的许多往事都逐渐模糊不清了。但您所施恩给我的爱却愈发地清晰而一次次地在梦里萦绕,挥之不去……

不能忘记,儿时的每一个傍晚,劳累辛苦了一天的您总爱一手抱着我,一手拿着书聚精会神地阅读。于是,在潜移默化中,您塑造了一个同样嗜书如命的我。

在您的影响下,自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就涉猎文学作品了。感谢您,父亲!是您使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知道您一直都很疼爱我,我也一直珍惜着这份沉甸甸的父爱。然而,因为一件小事,我曾经“痛恨”过您。

那是小学六年级时,几经筛选,我代表镇里参加了县里组织的中小学生“规范文字,消灭错别字”的知识竞赛,没想到得了第一名。消息传来,学校轰动了,把我获奖的消息作为喜讯张榜公布,并开了广播大为宣传。乡人都知道了,啧啧称赞。听着大家对您女儿的赞扬,我分明看到不苟言笑的您嘴角掠过一丝笑意。 ..

八年级语文试题 第3页 共4页

颁奖前夕,在饭桌上,母亲对您说:“他爸,听说给咱孩子颁奖的是县领导呢!给她买套像样的衣服,让她高高兴兴地去领奖吧!”

原以为,母亲的提议会得到您的允许。我满心喜悦地期待着您点头称赞,但没想到的是,您却把筷子重重地搁在桌上,阴沉着脸说:“穿什么漂亮衣服,我不是说过,做事要认真,做人要低调的吗?有什么值得那么张扬的?”

那天,从颁奖台上下来,台下果然对我爆出一阵哄笑。原来,我穿的竟是哥哥穿过的褪了色的蓝色衬衫,滑稽极了:高高硬硬的衣领,左胸有一个长方形的衣袋裂了一边,那长度已到了膝盖,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我窘极了。顿时,获奖的喜悦荡然无存,取而代之是满腔的愤怒与怨恨。于是,一进家门,我便冲着满脸兴奋的您发出歇斯底里的狂吼:“您让我出尽了丑,我恨死您这个寒碜鬼了!”然后,就委屈地放声大哭起来……

不要为了一朵花而毁坏了整株玫瑰,不能为了一件衣裳而伤透了父母的心。现在想来,那时的我,是多么地蠢啊!

父亲,现在,不管身臵何处,您的女儿已学会了时刻告诫自己无论做什么都要吃苦耐劳、诚信坦荡、善良质朴、认真做事、低调做人。

南来北往人自老。在您眼中,我永远都是无法长大的孩子。就是现在,我熬夜爬格子,您也跟着无法入眠,非得等我写完了稿,您才放心地关灯睡觉。哦!您对爱的表现,一向都那么内敛;而我对爱的发现,却又那样地笨拙。

啊,父亲!我的脚步里有着您太多太多的叮咛;您的心扉里,有着太多太多的牵挂;而您的目光里,又有着太多太多的期盼!

您是圆心,我是半径。女儿长得再大,走得再远,都走不出您关爱的视线。.........

如果有人问我脸上为什么荡漾着微笑,我会自豪地告诉他,那是因为我正沐浴着..(摘自网文,有删改)

13.根据文章内容分析:父亲所做的哪些事情对我产生了影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14.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我分明看到不苟言笑的您的嘴角掠过一丝笑意。 ..

15.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对文章划线句进行赏析。(4分)

您却把筷子重重地搁在桌上,阴沉着脸说:“穿什么漂亮衣服,我不是说过,做事要认真,做人要低调的吗?有什么值得那么张扬的?”

16.最后一段加点的句子“您是圆心,我是半径”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八年级语文试题 第4页 共4页

爱的阳光。而您,就是我最温暖、最灿烂的——阳光地带!

17.读完本文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你的父亲说,请给你父亲发一条微信,把心中想说的话写下来。(5分)(不超过100字)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8—21题。(17分)

超级网银(沈而默)

①“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查询、对账、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可以说,网上银行是在互联网上的虚拟银行柜台。

②如果你已开通网上银行,你会发现里面新增了一个“超级网银”功能。 ③“超级网银”全称是“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通过构建“一点接入、多点对接”的系统架构,实现“一站式”网上跨银行财务管理,是2009年研发的标准化跨银行网上金融服务产品,2010年8月30日正式上线。“超级网银”不仅能使用当前的网上银行服务,还可以跨行查询别的银行账户,甚至能跨行将其他银行账户内的钱汇入当前账户。“超级网银”具有统一身份验证、跨行账户管理、跨行资金汇划、跨行资金归集、统一直联平台、统一财务管理流程、统一数据格式等七种功能。

④一般来说,在使用“超级网银”前,用户首先需要成为签约客户。登录各家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主页,在“我的账户” →“账户管理”→“他行(互联)账户查询/签约”下面,一般都可以找到相关的操作选项。

⑤使用传统网上银行系统时,如果想了解自己在各家银行的账户情况,需进行多次登录、查询操作。而“超级网银”通过统一的操作界面,可直接向各家银行发送交易指令并完成操作,查询管理在多家银行开立的账户余额和交易明细,一个U盾可以完成多家银行的网银登录。

⑥对个人转账服务而言,“超级网银”比普通网银更为高效、快捷,甚至可以做到实时到账。对于公司而言,“超级网银”强大的资金归集功能,可在母公司的结算账户与子公司的结算账户之间建立上划下拨关系。

⑦目前“超级网银”的收费标准与普通商业银行网上业务的收费标准相差不大,只有部分银行宣布暂时不收取跨行转账手续费,而大部分银行公布的收费水..

平均不低于现有普通网银。

⑧“超级网银”实现了实时跨行转账和跨行账户实时管理,将引领整个银行业进入一个更加高效和便捷的时代。

18.本文的说明对象“超级网银”具有什么特点?第③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4分)

19.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超级网银”的?作者按什么顺序介绍的?(5分)

八年级语文试题 第5页 共4页

篇五:2015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

2015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

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全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说明】

1.主观题答案只要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酌情给分;如果考生的答案与下面参考答案说法不一致,但符合题目要求且言之成理,也应该判为正确。

2.主观题答案语言表述不准确的酌情扣分。

3.附加题从严给分。

一、(24分)

1.根据课文 默写古诗文。(10分)

(1)蒹葭萋萋,□□□□。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1分)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1分)

(3)《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2分)

(4)□□□□,□□□□,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2分)

(5)把王维的《终南别业》默写完整。(4分)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

□□□□□,□□□□□。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jué jiàng地反抗着命运。

(2)女佣略一chóuchú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

(3)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 shēng nì jì。

(4)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wú yǔ lún bǐ的美和更大的力量。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听到的一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是再合适 不过了。

B.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

C.“水光潋滟晴方好”,从游船上纵目四望,西子湖春风送暖,碧波荡漾,长堤缀绿,群山围翠,真是赏心悦目。

*D.电影《狼图腾》,以场面的气势恢宏、情节的抑扬顿挫和风格的奇异独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热捧,其原因是因为剧中反映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很接地气。(删去“其原因”或“因为”)

*B.“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思路,它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把“描绘”改成“勾画”)

C.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凭着青春的激情和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删去“使”)

D.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普遍受到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把“普遍”调到“欢迎”前面)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浩浩长江,巍巍长城,山川形胜,风俗人文……中华之美,异彩纷呈:中华之美,美在武术,刀枪剑戟,舞出雄健风姿;美在音乐,鼓瑟笙箫,演奏美妙旋律;(1)___,___,___;(2)___,___,___。

(一)(10分)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以其境过清( )(3)不可久居(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 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二)(9分)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 :“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悄悄的告诫有删改答案

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 .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11.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三)(10分)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鲁云

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呆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呆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③静的好处很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余年造林5万多亩。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呆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

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 (选自《人民日报》 本文有删改)

1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由几个年轻人静心做茶的事例引出话题,然后逐层论证,最后提出中心论点:“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

B.第②段中说有些年轻人认为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因而忙于追寻成功的“终南捷径”。究其原因,是他们的心静不下来。

C.文章末尾“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了“静能量”对于朝气蓬勃的青年人的积极意义。

D.作者善于运用事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方法说理,事例典型,说理充分,特别是引用名人名言,既让读者信服,又增添了文采。

【“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不是中心论点。】

13.下面不能证明 第④段中“安静是 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这个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板凳要坐十年冷”,“十年磨一剑”,克服浮躁,保持安静,终能有所收获。

B.达摩面壁,静坐九年,影嵌入壁,终悟得大道,开少林寺一脉,传之千年而不衰。 *C.李时珍翻山越岭,遍尝百草,历时27年,终于完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D.“定能生智,静能生慧”。沉下心来做一件事,心无杂念、持久专注,定会赢得喝彩。

14.第⑤段中“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含义是什么?联系全文,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静能量”?(4分)

(四)(17分)

集中营的课堂

程刚

①纳粹德国攻占波兰,控制着华沙。沙宁是刚来的老师,正给孩子们上课,几个纳粹兵来到学校,大声地对她说:“沙宁,跟我们走一趟吧,你还要藏到什么时候?”说完,他们便涌上来,将沙宁摁到了车上。

②孩子们都吓哭了,只有谢达快速跑回家,告诉爸爸赛夫,沙宁老师被抓走了。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

③第二天早上,谢达悄悄地来到集中营门口,他不知从哪里找到了一枚手雷,然后大叫着冲向纳粹看守,他很快被制服,投进了集中营。谢达很坚强,始终咬定手雷是捡来的,纳粹只好把他关起来。看守每天鞭打他,让他干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可他似乎能承受一切,他只想知道,沙宁老师是否还在这里,是否还活着。

④这天早上,谢达被惊醒,几个纳粹将一个全身血肉模糊的女人扔了进来,谢达一看,这不是沙宁老师吗?他突然一阵狂喜,和几位妇女一起把沙宁老师扶到板子上,沙宁伤得太重,一直在昏迷。纳粹没有从沙宁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消息,还不想让她死,便给她医治。沙宁醒后,第一眼便看见了谢达。她有些激动,想问谢达怎么进来的。可她极度虚弱说不出话,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一怔……

⑤沙宁成了集中营里的老师。纳粹严密监视着她的动向,希望能从沙宁的讲课中找到破绽。另外,这十几个孩子让他们伤透了脑筋。沙宁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却很安静。为了让他们安静些,纳粹还假装慈悲地给孩子们买了画笔。沙宁对谢达非常好,除了给他上课,有时还教他画画……

⑥这一天 ,几名想逃跑的战俘又被他们抓回来折磨而死,然后再被吊起来,暴露在阳光

下……一直以来,纳粹就是这样没有人性,凡是想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门外。每每看到这种场景,谢达心中充满了仇恨。

⑦这一天早上,天还没亮,谢达偷偷地走出房间,悄悄爬向纳粹士兵的油库,可就在他准备点燃火柴时,被纳粹哨兵发现,一颗罪恶的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谢达当即倒下,然后被拖出门外吊起来示众。第二天中午,赛夫打通了关节,把谢达抱回家。他要给谢达穿上新衣服再埋葬,为此,他几度昏厥。

⑧四天后,盟军报纸大幅报道了赛夫送出情报,纳粹在波兰的毒气弹据点纷纷被摧 毁的消息。如果再晚几天,这些毒气弹就会被运往前线,将会有成千上万盟军士兵中毒而亡。半个月后,沙宁被解救出来,她和赛夫都成了大英雄,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也被披露出来。 ⑨原来,沙宁掌握毒气弹据点的情报后,来到华沙想与赛夫接头,因泄密她被捕了。焦急的赛夫本想自己进集中营和沙宁接头,可他是地下组织的负责人,不能离开。便想出了让谢达攻击哨兵而进入集中营与沙宁接头的办法。沙宁的情报图一直记在脑海里,她便偷偷地教谢达画画,不久,谢达便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该怎样把情报送出呢?就在这时,谢达见到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吊在营门外,于是,他便想到了这个慷慨赴死的办法,悄悄地把地图画在了衣服里面……他知道,爸爸肯定会想办法把他抱回家,肯定会给他换套新衣服再埋葬,肯定会发现画在衣服里面的地图……

⑩谢达消逝在天堂里,但他用稚嫩的肩膀扛出的惊天壮举却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那个集中营的课堂里,上的是这世界上最感人的一课。

(选自《情感读本?道德篇》,有删改)

15.根据小说的情节,以谢达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4分)

地点 情节 主要事件

学校 开端 看见沙宁老师被捕。

集中营门口 发展 (1)

集中营门口 高潮 (2)

16.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17.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 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

(2)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一怔……三、(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特别,意思是“与众不同,不普通”。生活中,一丝微笑,一个眼神,一声问候;或者一次旅行,一场球赛,一段情谊;甚至一缕阳光,一抹色彩……都令人回味、感怀。

请以“特别的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