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邯郸学步的故事和寓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8:20:15 体裁作文
邯郸学步的故事和寓意体裁作文

篇一:成语故事及寓意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与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叫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亡羊补牢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洞,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修,把洞堵上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多此一举。?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洞口钻了进来,又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以后,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战国时楚襄王荒淫无度,执迷不悟,将劝谏的大臣庄辛赶出楚国。五个月后秦国趁机征伐,很快占领楚都郢。楚襄王后悔不已,派人到赵国请回庄辛,庄辛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则补牢,未为迟也。?鼓励楚襄王励精图治、继而重整旗鼓。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盲人摸象

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真正大象的样子。而实际上呢?他们一个也没说对。

?盲人摸象?寓言讽刺的对象是目光短浅的人。寓意是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而应看全局那样才能全面和真实了解事物的情况 。

守株待兔

邯郸学步的故事和寓意

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

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农民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因为没能再次得到兔子,农民自己沦为了宋国的笑柄。

这个成语故事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主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留下终身遗憾。

揠苗助长

古时候有个人,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快点,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他就在田边焦急的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的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一天,他终于想到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的精疲力尽。当他回到家里时,一边喘气一边对儿子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没白费,禾苗都长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一看,发现禾苗都枯死了。

把苗拔起,帮助其生长,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也作"拔苗助长"。

买椟还珠

楚国有个商人,在郑国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盒子熏了用桂椒调制的香料,又装饰上美玉、翡翠。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

买椟还珠原意是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买者取舍不当,次要的东西比主要的还要好。

滥竽充数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近义词:名不副实、掩人耳目、鱼目混珠,浑水摸鱼。

邯郸学步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邯郸学步,也作"学步邯郸"。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井底之蛙

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 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 ?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谁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 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 ?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 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

叶公好龙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自称叫叶公的人。叶公经常对别人说:?我特别喜欢龙,龙多么神气、多么吉祥啊!?于是当他家装修房子的时候,工匠们就帮他在房梁上、柱子上、门窗上、墙壁上到处都雕刻上龙,家里就像龙宫一样。就连叶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绣上了栩栩如生的龙。

叶公喜欢龙的消息传到了天宫中真龙的耳朵里,真龙想:?没想到人间还有一个这样喜欢我的人呢!我得下去看看他。?有一天,龙从天上降下来,来到了叶公的家里。龙把大大地头伸进叶公家的窗户,长长的尾巴拖在地上。叶公听到有声音,就走出卧室来看,这一看可不得了了,一只真龙正在那里瞪着自己,叶公顿时吓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大叫一声逃走了。

后来,人们用?叶公好龙?这四个字比喻那些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的人或事。

掩耳盗铃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

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东西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任何东西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世上没有牢不可破的盾,也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难以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做事说话皆应三思。 水滴石穿

宋朝时,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张乘崖喝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张乘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乘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成语?水滴石穿?原比喻小错不改,将会变成大错。现比喻只要坚持不懈,总能办成事情。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越国被吴国打败,越国勾践被夫差俘虏。后来,吴王夫差释放了勾践,让他回到了越国国都会稽。勾践在坐卧的地方吊了个苦胆,夜里躺在柴草上,面对苦胆。每天吃饭时都尝尝苦胆。总扪心自责:"你忘了会稽大败之辱吗?"就这样勾践跟士兵同甘共苦共同命运,经过十年发展生产,积聚力量,又经过十年练兵,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灭掉了吴国。

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

夜郎自大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chengyu.itlearner.com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

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现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北山有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大山北面阻塞交通不便,进进出出都要绕远路,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损,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纷纷说:"我们可以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凿石挖掘泥土用簸箕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没有父亲的儿子,刚刚换牙,跳着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湾上一位聪明的老头使愚公停止干这件事,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衰残的年龄和剩下的力量,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损坏,又能把这两座大山上的土石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加大增高,愁什么山挖不平?"聪明的老头没有话来回答。

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愚公他们不停地挖下去,将这件事告诉了天帝。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着两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岸,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

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望梅止渴

三国时期,曹操带兵攻打宛城(今河南南阳)的张绣时,经过方城县一个叫梅林铺的地方。时值中午,烈日当空,天气十分炎热。曹操派人四处找水,又命令士兵就地挖井,始终见不到一滴水。

士兵们全军都很口渴。为了不耽误行军,曹操灵机一动,站在高处,指着前面一个小山包说:?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个个来了精神,加快行进速度,最后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司马昭之心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魏明帝曹睿死时,托付曹爽与司马懿辅佐齐王曹芳治理天下。曹爽与司马懿互相排挤,经过激烈的权力争斗,司马懿尽诛曹爽一党,魏国军政大权自此落入司马氏手中。[1]

篇二:邯郸学步编故事

邯郸学步编故事

作者:梁英

来源:《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育》2012年第11期

大部分刚入学的孩子,语言表达不是很流畅,讲述故事的时候思路也不会很清晰,虽然曾经听过很多有趣的故事,但是让他们自己独立构思出一个故事还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学编故事的初级阶段,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故事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轮廓。当然,这一轮廓可以是在老师的牵引下完成的,也可以是在师生、生生的讨论中完成的,而里面的具体内容需要学生发挥个体的想象去填充。这样就降低了学生编写故事的难度。那么,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哪些有效的故事情境呢?

《语文课程标准》下的实验教材文质兼美、图文并茂,富有情境性、趣味性和形象性,是创编故事的绝好素材。将编故事与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教学结合起来,使它不仅作为教学的目标来呈现,还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这样,在达成目标的同时,既有效地利用了教材、节省了时间,也使我们的语文学习变得更生动、更有趣。

学拼音编故事

每一课的拼音都配有插图,有些提示“音”,有些提示“形”,有些“音形”结合,还有些是为了解决拼写教学中的某个难点,如j、q、x与ü的拼写。插图为拼音教学创设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给拼音编故事,可以有效地落实拼音教学中的重点,突破难点,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特点展开合理想象的能力。

一、据“音”创编

如进行单韵母“、o、e”的教学时,我让孩子们边看插图边听我讲故事:

春天的早晨,小红来到小河边玩。她看到草地绿油油、软绵绵的,像铺上了一张绿色的地毯。小树萌发了新芽,叶片嫩嫩的、绿绿的,上面还滚动着一颗颗晶莹透亮的“小珍珠”……小红高兴地唱起歌来:“——————”对面岸上的大公鸡听见了,也挺起胸膛,昂起头高声地唱着。小朋友们,大公鸡会唱什么呢?(生答:o——o——o——)这时,又从远处游来一只大白鹅,它伸伸脖子,看着自己美丽的倒影——(生答:也唱起了歌)大白鹅又会唱什么歌呢?(生答:e——e——e——)“——————”“o——o——o——”“e——e——e——”他们唱得多欢呢 !

然后我让孩子们扮演、o、e唱出各种旋律的曲调,就解决了、o、e的读音问题。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用丰富的语言、生动的表演给孩子们作出了榜样,再让他们回家复述故事,孩子们便习得了部分优美的语言,初步学会了说完整的故事。

再如,在教学“b、p、m、f”的时候,四张情景图并没有什么特定的联系,为了让孩子们快速地记住拼音的读音,我编了四句顺口溜:“我是b,我是b,听广播的播。我是p,我是p,上山坡的坡。我是m,我是m,捉迷藏时摸一摸。我是f,我是f,是如来佛祖的佛。”我本来是想引导孩子们给单个拼音编一个小故事,但是班中一位擅长编故事的孩子却将四个拼音很巧妙地融合在了他的故事里,我们一起来看看:

神奇的“b、p、m、f”

李天健

有一天夜里,明明妈妈让明明睡觉前学一下拼音。妈妈拿出卡片来,上面写了“b、p、m、f”,让明明读。明明拿卡片时,一不小心把卡片掉在了地上。卡片居然动了起来,还会说话呢!明明觉得很惊讶。这时,卡片们唱起了歌:“我是b,我是b,听广播的播。我是p,我是p,上山坡的坡。我是m,我是m,捉迷藏时摸一摸。我是f,我是f,是如来佛祖的佛。”原来这些卡片都是被仙女施了魔法的,真神奇呀!

由此可见,孩子们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啊,只要拥有想象,任何材料都可以编成一个故事。

二、据“形”创编

如在教单韵母“i、u、ü”的时候,我说单韵母家族里新增了三位成员,他们分别是小i、小u和小ü。三位新成员一来,其他的单韵母宝宝就要求他们进行自我介绍。小i是这样介绍自己的(边说边戴上了“i”的头饰):

朋友们好,我叫小i,我是拼音王国里最苗条的一位公民了。你们看,我的身子长长的,像一根小棒,像一支粉笔,像一根手指,像……像……哎呀,还像什么呢?小朋友们,你们快帮我一起想一想吧!(孩子们有的说像棍子,有的说像铅笔,有的说像尺子,还有的说像柱子……)谢谢小朋友们!我的头上还贴着一颗红色的小圆点,小朋友们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孩子们说是学习认真,老师奖给你的)是呀,我在学校里每天学习都很认真,所以老师就奖了我一颗小红点。小朋友们,你们也要加油啊!

随后,我让孩子们学着小i的样子来自我介绍一下。在大部分学生都会说的基础上,再让他们想一想小u和小ü分别像什么,他们又会怎么自我介绍呢?孩子们在看看、想想、说说的基础上学会了拼音,一个故事自然而然地也就编好了。一个学生受了我的启发,回家后还编出了《i、u、ü变魔术》的故事,特别有趣:

i、u、ü变魔术

王 祎

i、u、ü变魔术。

先请i宝宝上场吧!i宝宝说:“我先给大家变个台球棒和球子!”i宝宝一下子就变出来了,真了不起呀!

现在请u宝宝上场。u宝宝说:“我想变一个小茶杯。”变变变,变变变,u宝宝真的变成了一个小茶杯。

最后请ü宝宝上场吧。ü宝宝说:“大家好,我是ü宝宝,我给大家变一条小鱼吧。”变变变,变变变,ü宝宝怎么还不变出来呢?难道它不想变给我们看吗?ü宝宝说:“我没有力气了,我想吃点早餐。”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说:“ü宝宝,i宝宝和u宝宝都不吃早餐,你怎么想吃早餐呢?”大家给ü宝宝吃了东西,ü宝宝有了精神,它就跳起舞来。大家就问:“ü宝宝,ü宝宝,你怎么跳起舞来了?”ü宝宝说:“我的肚子饿了。”大家又哈哈大笑。评委说:“ü宝宝,我们给你一次机会,你再变不出来,我们就判你输。”ü宝宝变变变,变变变,终于变成了一条小鱼,还吐出了两个泡泡呢!

再如,在教声母“d、t、n、l”的时候,在解决了读音之后,我边出示课文的四幅插图,边引导孩子们创编这样一个故事:

小朋友们,d、t、n、l最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了。有一天,他们又玩起了捉迷藏。先是d来躲,d看到墙角边竖着一面鼓,鼓旁还竖着两根鼓棰,它想:这多像我呀,我就躲在这儿吧。可一下子就被眼尖的t、n、l给找出来了。接下来轮到t躲了,t看见门前池塘里的一条小鱼欢蹦乱跳的,很像自己,就躲到了小鱼身上,谁知还是被d、n、l给找着了……

小朋友们,接下来轮到谁躲了,它又躲在什么地方呢?请你们帮老师把故事编下去吧…… 接着,我再引导孩子们去生活中找一找d、t、n、l还躲在什么地方?想一想它们之间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编故事的能力。

经常性地开展这样的训练,孩子们根据拼音的形编故事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三、“音形结合”创编

拼音教学中,如能做到“音形结合”创编,在编故事的过程中既解决了音,又认识了形,教学效果无疑是非常良好的。

在教学复韵母“ɑi、ei、ui”的时候,我根据需要重画了一幅插图,图中是爸爸,i是妈妈,教学时,我是这样讲述故事的:

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爸爸是,妈妈是i,他们生了一个小宝宝(出示ɑi),小朋友们看看这个小宝宝长得像谁?(学生说长得既像爸爸,又像妈妈)爸爸可疼爱孩子了,说:“这

孩子像我,我就叫他小吧!”妈妈听了,可不乐意了,说:“他也长得像我,我想叫他小i。”他们俩争执不下,只好来请小朋友们帮忙了。

你们觉得应该叫他什么?你为什么这么想?

在学完了ɑi的故事后,我让学生进行学习迁移,让他们用同样的方法给ei、ui编故事,学生们个个得心应手。

再如,“ie、üe、er”的教学,我是这样用编故事的方法来教学的:

小朋友们,有一天,小e在家里孤零零的,很没意思,它就想到外面去玩。它走啊走,来到一棵椰子树下,碰见了小i。小i说:“我们一起唱歌吧!”它们唱得太好听了,椰子树听了说:“真好听,真好听!你们两个在一起,就是我——椰子树的ie。”小朋友们,也来认认这个ie吧。

小e告别了小i,又走啊走,碰见了小ü,小ü教小e念儿歌《捞月亮》:月亮月亮掉下河……这时,天黑了。月亮阿姨出来散步,听见了它们念的儿歌,脸上笑眯眯的,说:“念得真好!念得真好!小ü和小e在一起,就是我月亮的üe。”

小ü和小e玩累了,小ü回家了,小r走过来对小e说:“我们躺在草地上听演唱会吧!”它们并排躺了下去,用耳朵认真地听着。啊,听见了!听见了!是蟋蟀在弹琴呢!小朋友们也用耳朵听一听,还听到了什么?小e和小r在一起就组成了耳朵的er。

在故事里,我很巧妙地利用情景图将复韵母的形和音都融合在了故事里,孩子们因为喜欢听这个故事,所以学得特别投入,记得也特别牢固,回家后让孩子们边复述故事边巩固拼音,学习效果特别地好。

“音形结合”创编故事这种方法还常常用来辨别形近拼音,如“b和d”“f和t”等,我们既要让孩子们牢牢记住拼音的形,又要搞清它们的音,以免混淆。所以,通过编故事的方法来识记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巩固手段。

如在引导孩子们如何区别“f”和“t”的时候,我是这样编故事的:

在声母之家有一对双胞胎,哥哥是——f,弟弟是——t,他们呀都有一把漂亮的小雨伞。哥哥出门的时候喜欢把伞举得——(学生答:高高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学生有的说可以遮太阳,有的说可以挡雨)弟弟出门的时候却喜欢把伞——(学生回答:倒过来拿)弟弟为什么要把伞倒过来拿呢?(学生有的说可能是弟弟比较调皮吧,有的说弟弟把伞倒过来接雨呢,弟弟比较喜欢和雨玩游戏,所以常常被雨淋湿)

通过这样一比较,就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以后每当看到这两个拼音就会想起这个故事,就不会再将拼音的读音混淆了。

四、据“拼写规则”创编

如教j、q、x与ü的拼写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j、q、x与ü相拼,ü上两点省略的规律,再跟学生说,其实这里也有一个故事,看看课文插图,你能把原因告诉大家吗?让学生通过编故事来牢记这一规律。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想象图上没有的,画出、编出自己想出的故事。比如,ü上面的两点也可以是小ü的眼泪,小ü为什么看见j、q、x就把眼泪擦掉了呢;也许是小ü干了什么好事,累得满头大汗,j、q、x夸它能干,帮它把汗擦了呢……在给拼音编故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依赖课本中的情景图,但又不能被其所局限。下面是学生编的有关j、q、x与ü拼写的小故事:

“ü”的故事

吴中谦

小ü是个很有礼貌的孩子,他的头上戴着一顶小小的帽子,帽子上还绣着两个很大很大的圆点,像一对大眼睛。

小ü的妈妈告诉他:“出门的时候,一定要懂礼貌。如果碰到j、q、x三位长辈,一定要把头上的帽子脱掉,再给他们行个礼,这样才是妈妈心目中懂礼貌的好孩子。”

这天,小ü独自出门玩耍,真的在路上碰到了j、q、x,小ü连忙把帽子脱了,还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说:“叔叔好!阿姨好!”j、q、x听了笑得合不拢嘴,直夸小ü是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附录:

【典型课例】

巧设情境 乐学拼音

——第一册汉语拼音6《j q x》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j、q、x这3个声母,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二)能熟练拼读j、q、x与i相拼的音节。

(三)认识生字“鸡”,会流利地读儿歌《在一起》。

(四)通过丰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喜欢学习汉语拼音的愿望。

篇三:邯郸学步成语故事

《邯郸学步》成语故事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你们好: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耐人寻味的成语故事——《邯郸学步》,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中等人材。但是他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看,饭菜是人家的香。就连站相都是人家高雅。于是这位寿陵少年见一样学一样,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但始终没能做好一件事。真不知道自己呀,该是什么模样?家里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 :“该改一改啦!嘿,该改一改了!”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都说他是狗熊掰棒子,“狗熊掰棒子!”他呀,不以为然。日久天长,寿陵少年竟然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他总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有一天,他在路上听见几个人说说笑笑。嘿,听到啊他们说:“这邯郸人走路那叫个美。”哼,这下呀,就对到这寿陵少年的心里去了。嘿,寿陵少年急忙上前想打听明白,只见这些人呢,一看见他,一阵狂笑之后,便扬长而去了。“那邯郸人走路可美了!”“真的吗?”“啊,哈哈哈??”这邯郸人走路到底有多美呢?嗯,这呀,成了寿陵少年心里一块病,终于啊有一天,他有一个机会,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啦。一到邯郸,他处处感到新鲜,令人啊眼花缭乱,他看到这小孩走路,活泼,美,学;看到老人走路,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半个月的光景过去了,寿陵少年连走路都不会走了,路费也花光了,他呢?只好啊,爬着回去咯。

故事讲完了,他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呢?

勤于向别人学习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象燕国寿陵少年那样,盲目鄙薄自己,一味崇拜别人,生搬硬套,亦步亦趋,结果必然是人家的优点没学来,自己的长处却丢光了。

大家觉得我们现实生活中还能看到那个寿陵少年的影子吗? 谢谢大家!

篇四:《邯郸学步》导学案

6、成语故事二则《邯郸学步》

学习什么 1

、学习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成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谈感受。

理解词语,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词句,

怎样学习 体会《邯郸学步》的寓意。

体验学习

先自读自悟

1.他是怎样学习走路的?

2.像他那样学本领行吗?

3、那个学走路的人为什么要爬着回去

4.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

5.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3.讨论

4.引导理解“邯郸学步”这个成语其他的意义

1、 讨论

2.理解“邯郸学步”这个成语其他的意义 ?

1

23

学习检测

1、用自己的话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同学听。

2、口头续写故事,看谁说的更好。

学习反馈 同学们,通过学习《邯郸学步》,你们有什么收获?还

有什么疑问?

篇五:邯郸学步

邯郸学步

横山桥中心小学五(4)班 朱岚

指导老师:邵琰

【出处】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这个故事里讲了一个燕国寿陵的年轻人,不辞辛苦来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学邯郸人走路。可这个人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方法也给忘了,最后只好一步一步爬回了燕国。

【释义】

向别人学习是好的,但是,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出发,取长补短。而不能像燕国寿陵人那样,盲目否定自己,一味崇拜别人,生搬硬套,亦步亦趋,结果必然是人家的优点没学来,自己的长处却丢光了。

【新说】

说说关于我自己的一个故事吧。大家评评我是不是那个邯郸学步的燕国人?

一次科学实验课上,老师要求我们用最少的零件点亮一盏小电灯。刚开始,我自己开动脑筋,分析已有的零件,试验不同的组合,反反复复,最后终于搞出了一个方案。根据这个方案做出来后,我按下了

电灯的开关,但是小电灯就是不亮。这时我就心虚了,非常烦躁。认为自己想的办法不灵,行不通。心想自己的不行,还是看看别人怎么弄吧!刚好坐我旁边的同学基本也搞得差不多了,但是也没有点亮呢。我觉得他的做的不错,挺像回事的。这时我已经病急乱投医了,心想照他的做了再说。我一边假装思考,一边偷瞄同学的方案,一边手里还在得意的做着。快要下课的时候,我也照着了同学的方案做出了一个方案。但是当按下按钮以后,电灯还是不亮。看看旁边的同学,他也皱着眉头在瞎捣鼓呢。怎么办?我一下子慌了手脚,根本无从下手,因为不是我自己想的,不明白这个方案的原理,也就不知道如何去调整。如果再返回去做原来自己想的方案,时间肯定来不及了。现在我只好放弃了。我绝望的瞄了一眼旁边的同学,没想到他这边按按,那边拧拧,居然亮了。我彻底泄气了。老师最后公布答案的时候,我发现就是我一开始想的办法,我没有亮的原因是我没有把插头插紧。我心里真的是后悔之至啊!

你看,我不就是那个邯郸学步的燕国人啊!本来只要坚持一下,自己的方案就是最佳的答案,而我盲目的否定自己,不加思索的采取旁边同学的方案,生搬硬套,最后人家的没有学会,自己的还耽误了!多么可笑啊!

以后我一定要牢记这堂课学科和邯郸学步这个成语给我的教训:相信自己,学习他人,坚持不懈,勇攀高峰!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