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逃家小兔,绘本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2:23:36 初中作文
逃家小兔,绘本作文初中作文

篇一:武凤霞《绘本作文——逃家小兔》课堂实录

武凤霞《绘本作文——逃家小兔》课堂实录

发布者:“阳光之家”小语社:曾远胜根据录音整理 发布时间:2010-4-13 20:16:00

师:眼睛是有温度的,我从你们的眼神中就看到了你们非常喜欢我,对吗? 生齐说:对。

师:声音也是有温度的,让我从你们的声音中也能感受到你们真的很喜欢我。 生:喜欢。

师:对,比刚才喜欢了一点点,我觉得还是不太喜欢,同学们,喜欢我吗? 生齐说:喜——欢——。

师:唉!对啦,这样的声音,就让我感受到了你们真的喜欢,你看这位小伙子,笑得多甜呀!他一笑,我就觉得对武老师是极大的鼓励,还有你,长得这样漂亮,你看看,你们的眼神看着我,很热情,是吗?

生:是。

师:对,就是这样的,你的大眼睛真漂亮。好啦,上课以前,我们先交流一个话题,行吗?

生齐说:行。

师:你喜欢什么小动物?你来。

生:我喜欢小兔子。

师:为什么?

生:因为小兔子很乖,她的两只耳朵特别可爱。

师:哦,两只长长的耳朵,很好玩。

师:你呢?

生:我喜欢小猫。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她的毛摸起来特别舒服。

师:哦,摸上去很光滑,很舒服。

师:你呢?

生:我喜欢小乌龟,因为她非常的可爱,虽然她爬得非常地慢,但是她的样子憨憨厚厚的,非常地可爱。

师:他有一个词用得非常用好,我很喜欢,哪个词呀?

生齐说:憨憨厚厚。

师:对你们真会听,你们给我一样的去认识憨憨厚厚这个词,太漂亮了,我也非常喜欢小乌龟,把它翻过来以后,它就四脚朝天,不管面对多大的危险,它都不能动,是吧!挺好玩的。继续交流,你呢?

生:我喜欢小猴子,因为猴子活泼伶俐。

师:活泼伶俐,这个词我也挺欣赏。

师:来,小伙子。

生:我也喜欢小白兔,因为小白兔的毛雪白,十分可爱。

师:有的小白兔是白色的,它的毛就雪白雪白的,很漂亮。

生:我喜欢刚生下来十天左右的小熊猫,因为它的尾巴上的花纹五彩缤纷,很好看。

师:真的吗?我还从来没有见过真的大熊猫呢!

生:小熊猫是浣(wàn)熊。

师;就是一种浣(huàn)熊吧?

生:对。

师:我更没有见过,下课过后好好给我描述一下,可不可以?

生:好。

师:好啦,猜一猜武老师喜欢什么?猜猜我喜欢什么小动物,猜猜。

生:乌龟。

师:哦,乌龟,我喜欢乌龟,因为刚才我对乌龟说多了点!你猜呢。

生:我觉得你喜欢小白兔,因为你像小白兔一样可爱。(众笑)

师:同学们看我像小白兔吗?(众笑)我充其量是一只小红兔,(老师穿着红衣服)是不是啊?好,谢谢你。人活到最高境界的时候,大人小孩都觉得他可爱,看来我也活到了最高境界,你也认为我——

生:可爱。

师:同学们认为我们——

众生:可爱。

师:真会猜,告诉你,我真的很喜欢小白兔。唉!关于小白兔,连小朋友都会唱儿歌,关于小白兔的儿歌,幼儿园我相信所有小朋友都会唱,还记得其中一首吗? 生:记得。

师:那就唱一唱,我起个头,大家一起唱,不能比我的声音小,我的声音有话筒啊!

师:小兔儿乖乖,把门儿开开——

生:唱——

师:大门外敲门的是谁呀?

生:大灰狼。

师:大灰狼,小白兔当然不开门,如果一开门——

师生:就会被大灰狼吃掉。

师:还有一只儿歌也很好玩,“小白兔——

师生:白又白??。

师:我听到了,不仅我们在唱,台下的老师也在跟我们一起唱呢!看来他们也喜欢小白兔,是吧!

生:是。

师:好啦,从这两只儿歌中,你看到的是一只怎样的小白兔呢?你觉得她怎么样呢?

生:我觉得她是机灵活泼。

师:太漂亮了!机灵活泼,机灵活泼这个词用得真好。

生:我觉得她很可爱。

师:嗯,可爱。

生:我觉得这只小白兔聪明伶俐。

师:嗯,谁跟谁的词都用得不一样,我非常喜欢。

生:我觉得她绝对是一只天真可爱的小白兔。

师:唉哟!她还说绝对,你推测得非常自信,好的。

师:你呢?

生:我觉得她是一只又聪明又可爱又活泼的小白兔。

师:唉呀!他用了三个什么呀?

生:又。

师:“又??又??又??”真会说话。

生:我觉得那只小白兔肯定是胖墩墩的。

师:哟!胖墩墩的,像个粉球一样,是吗?

生:我觉得那只小白兔肯定是聪明伶俐活泼可爱。

师:他把大家的总结了一下。

生:我觉得那只小白兔肯定很会听别人说话,因为她把两只耳朵都竖起来。 师:哦,我知道,老师们经常说,同学们,认真听我讲,把耳朵竖起来。所以他得出结论,这只小白兔认真听别人说话,因为她两只耳朵时刻怎样啊? 生齐说:竖着。

师:竖着,好!

师:同学们,有一天,有一只聪明的机灵的可爱的小白兔,她不乖了,她对妈妈说:“我要逃走了”。于是,逃家小兔的故事就诞生了。你看,这是这本书的封面,这下面碧绿的草地上面卧有两只兔子,你们猜一猜哪只是逃家的呢?一齐说——

生齐说:小的那只。

师:哦!小的那只,那这一只肥肥大大的,很慈祥的兔子也许就是小兔子的—— 生齐说:妈妈。

师:好了,故事是怎样开始的呢?让我们一齐来看,(出示课件)谁来念?谁来念?

师:来。(指一名学生)

生:“从前有一只小兔子??”

师:是呀,念得真好!如果你逃走了,我就去追你。故事就在这一逃一追中开始了,接着往下看。

师:(课件)小兔子的话中有一个字,同学们一定没有学过,但是你一定会念,因为那是一个形声字,左边表形,右边表声。好了,谁来念一念小兔子这一段话。 师:请你来吧。

生:“如果你要来追我,”小兔说,??。

师:那一个同学们都没有学过的生字叫什么?

生齐说:“zūn”

师:“zūn”,念得非常对,我就不明白了,小兔子你跑就跑吧,顺着大路跑,在草丛里跑就是了,为什么还要变成小鳟鱼呢?它变成小鳟鱼干什么呢? 生:因为妈妈比她大,跑得比她快,如果在陆地上面不会被妈妈追到了。 师:哦!怕被妈妈追到,那为什么变成小鳟鱼呢?这是一个原因。

生:因为变成小鳟鱼,游啊游,她的妈妈不会下水呢!

师:对啊,她的妈妈不会游泳,变成小鱼,妈妈就不会下河去找她了,看来她的目的是不让妈妈抓到。

师:唉!你来看看,小兔子说了几句话呢?

生:两句。

生:两句。

师:说了几句?

篇二:绘本作文《逃家小兔》

绘本作文《逃家小兔》教学设计

目标预设:

1.创造性地阅读绘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体会角色情感;

2.选择具体画面,联系自身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将画面内容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表达出来;

3.在阅读和表达绘本的过程中,感受母爱的真挚与细腻。

逃家小兔 绘本作文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讲述绘本故事

1.导入

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今天一起来讲一个故事。可以照着图上地文字讲,也可以根据图面内容用自己的话来讲,喜欢吗?

2.讲述

(1)采取开火车的方式,教师开头:从前有一只小兔子,他很想要离家出走。 你们有过这种想法吗?好,就让我们一起当当这只逃家小兔。

(2)根据绘本内容,儿童讲解,教师不断引导:

A、出示彩图一:,兔妈妈怎么站在小溪的中央垂钓呢?她为什么用胡萝卜做鱼饵呢?

B、出示彩图二:瞧,兔妈妈背着一个包,里面会装些什么?肩上的绳子用来干什么的?

C、出示彩图二:兔妈妈来到一片怎样的花园?她跨的篮子里装的是什么?

D、出示彩图三:兔妈妈变成的树,和你们平时看到的树有什么不同?

E、出示彩图四:看着这个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兔妈妈会把小兔吹到哪儿? F、兔妈妈站在钢丝上,为什么要穿着一件漂亮的裙子,还打着伞?

G、这幅图画在色彩上与其他几幅画面相比,有什么不同?

(3)在屏幕上打出“??”,想象看,小兔还会逃到哪里,兔妈妈又是怎么追的?在同一张灯片上出示:

“如果你张开手臂抱住我”,小兔说,

“我就要变成 ”

“如果你变成 ,” 兔妈妈说,

“我就变成 , ”。

(4)无论小兔怎样的逃离妈妈,妈妈总能找到他,最后——(由学生继续讲完故事)

3.概括

(1)故事讲完了,故事内容很简单,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

(2)儿童交流,教师板书:逃、追

第二板块:体验绘本故事

1.每一次逃离,都充满了调皮;每一次追逐,都充满了爱意和艰难;每一次逃离和追逐都构成一个温馨浪漫的故事。(出示六幅彩图)

2.可是,这里只有画面,没有文字,想想看,我们该怎样让图画中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复..活”呢? ..

3.演绎文本

(1)演出来,太好了!谁来当当小兔子,谁愿意来扮演妈妈?

(2)他们表演,我们干什么?好,我们一边当观众,一边当当导演!

(3)现在我们就来演演这幅画,出示彩图二。在演之前,作为导演,得先跟演员“说说戏” .....

A、小兔子现在已经到了哪里了?你怎么会到这里的呀?

是呀,任何一个故事的发生都得有——板书:起因

B、小兔小兔,终于逃离妈妈的怀抱,心情怎样?你为什么会这样快乐呢?

你会怎样表达自己快乐呢?板书——语言、动作、神情、心理

C、兔妈妈,听说小兔变成了高山上的石头,你的心情怎样?该怎样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呢?你会怎么追他呢?

——不一会儿,兔妈妈累得气喘嘘嘘,路边的小草会这样劝她——,可兔妈妈却说—— ——不好,一块巨大的石头挡住了去路?空中的小鸟劝她——,可是兔妈妈却——

D、兔妈妈找到小兔了吗?是呀,任何一件事情都得有—— 板书:结果

E、母子相逢,该是怎样的情景呢?

4.小结:多么亲热呀!刚才,两位演员和台下的各位导演一起合作,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给这幅图画加上起因,添上了结果,(指板书)给兔妈妈和小兔加上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指板书)看,这幅画已经变得栩栩如生了!

第三板块:描绘绘本故事

1.孩子们,“表演”可以让彩图中的故事“复活”起来,想想看,还有什么办法让这幅图...

画故事“复活”呢? ...

2.是呀,图文并茂,也可以让画面动起来,活起来!我们班的同学为这幅画配了两段文字,先来看第一段——

▲出示图文并茂A

我的兔宝宝逃到高山上变成了石头,天黑了,他一定会饿的,一定会冷的,一定会害怕的,我得把他找回来!登山,我得准备好工具:帽子、绳索、背包、拐杖,一切准备就绪,可以上路了。这座山真是太陡峭了,不一会儿脚上就磨出了几个鲜红的血泡,真疼呀!可是我的兔宝宝还在山上,我怎么能半途而废呢?打开登山包,取出药膏涂一涂,再继续赶路。走了好几个小时,终于到了山上。满山都是石头,天又黑了,我怎么找到他呢?有了,我可以用鼻子闻气味,兔宝宝的气味我太熟悉了!近了,近了,兔宝宝的气味越来越浓了!兔宝宝,别害怕!妈妈就在你身边!“妈妈,我在这!”啊,我终于抓住了宝宝的手,我的乖乖,看你往哪里逃!

讨论:

(1)看看图画,品品文字,想一想:图画和文字有什么不同?

(2)学生讨论板书:图画与想象结合

▲出示图文并茂B

啊哈,这一次,我又成功地逃离了妈妈,变成了高山上的一块大石头。看看蓝天,多么开阔,多么自由,比树洞里的家宽敞明亮多了!再看看身边,还有不少邻居呢,小草、野花、呼呼的山风、唧唧喳喳的鸟儿,以后的生活一定很热闹!小鸟,你陪我说说话,好吗?可小鸟头也不抬,“讨厌的山石,别烦我,我得赶紧回家,回去迟了,妈妈会着急的!”说完就飞走了!小草,你陪我说会儿话,好吗?“傻石头,你没看见山风阿姨正为我梳头吗?等有时间再说吧!”可是天渐渐黑了,讨厌的山风拼命嚎叫,不时向我扑来,好冷呀!好害怕呀!妈妈,你在哪儿,我真不该逃出来呀!“小兔,小兔,你听见我的声音吗?”啊,是妈妈!为了找我,竟然爬到山上来了! “孩子,我可找到你了!”只见妈妈背着一个登山包,握着一跟红色的拐杖,肩上还有挂着几圈绳子,一定受了很多累,一定吃了很多苦!我一头扑到他怀里。

讨论:

(1)前后两段文字有什么不同之处?

(2)学生讨论板书:从不同角度写

3.(回到整幅画面上)原来,一幅彩图里就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如果大家给每一幅彩图加上前因、结果,(指板书)给画面上的主人公加上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指板书),用生动具体的文字写下来,这一本薄薄的图画书就会变成一本厚厚的图文并茂的故事集。大家想来当当这个小作家吗?

4.请大家从其他五幅彩图中选择一幅最喜欢的图画,配上文字。注意图画与想象结合,可以从不同角度写。(指板书)

5.儿童写作。教师随即指点。

第四板块:延伸绘本故事

1.学生交流自己的习作,师生互动评点。

采取一幅图画“母子互动”的形式进行交流。

2.充分交流后,教师总结:

孩子们,这真是一场在兔妈妈和小兔之间展开的欢快而奇特、温馨而柔美的追逐游戏!因..........

为有了大家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文字,这场游戏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境了!

3.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想想看,这样的“追逐游戏”会在我们身边发生吗?它又会发生在哪些人身上?

4.因此,无论是母子,无论是父子,甚至是恋人、爱人;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何地,这样的游戏,这样的对话总会伴随我们一生——(音乐起,师生合作朗诵)

(生)我要跑走啦!

(师)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

(生)我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

(师)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

(生)我要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不到我。

(师)我就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

(生)我要变成小花,躲在花园里。

(师)我就变成园丁,我还是会找到你。

(生)我要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

(师)我就变成树,好让你飞回家。

(生)我要变成小帆船,飘得远远的。

(师)我就变成风,把你吹到我要你去的地方。

(生)就变成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飞得高高的。

(师)我就变成走钢索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

(生)我就要变成小男孩跑回家。

(师)我正好就是你妈妈,我会张开手臂好好地抱住你。

6.这堂课就要结束了,但是关于《逃家小兔》这个绘本,关于《逃家小兔》这个故事集才刚刚开始,它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添加画面,不断丰富文字,我相信,《逃家小兔》一定会成为人生旅途上不断温暖我们心灵的大书!

●结束全课。

孩子们,今天放学回家,看到妈妈,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从简单走向丰富:聆听图画书中的呢喃细语

——绘本作文《逃家小兔》教学设计谈

《逃家小兔》是美国一本家喻户晓的绘本。正如彭懿先生在该书的书评中说:“这个故事简单得是不能再简单了,简单到了只剩下几段对话,但就是这几段对话,却让世界上的人都为之着魔了”。可能正是它“简单”,才会为儿童的想象和写作布下空白,产生“魔力”;也许正是它的“简单”,才给我们的作文教学生成一片丰富和温润的空间,从而令儿童“为之着魔”。

作为作文课,一堂绘本作文课,构成绘本的画面,由画面连缀而成的故事,潜藏在画面之中和画面之外的情感,就应该成为本次教学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因此,让绘本中的画面成为儿童写作的基本素材,让绘本中的故事成为激发儿童写作的支撑动力,让绘本中的情感成为儿童成长的精神滋养,应当成为本次作文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基于这样的理解,绘本作文《逃家小兔》就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去展开——

图画层面:让目光穿越画面

儿童文学研究专家王林博士指出:“图画书教学中,老师通常只对故事本身感兴趣,实际上,图画书中的图的作用有时比文字更大。”此观点,笔者深以为然。对于绘本作文而言,图画是儿童想象力的出发点,生长点。如果在绘本的图画上,不留足时间,留足空间,儿童的思维和理解就可能停留在故事的表层,只能获得简单的收获和愉悦。图画是绘本的一扇窗户,引领儿童打开它,儿童的言语和情感就会“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绘本《逃家小兔》的图画比较有特点,黑白的钢笔画与色彩浓烈的彩图有节奏地穿插。特别是彩图,每一幅都用了两个连贯的版面,画面生动开阔,没有文字,全书一共有八幅,每一幅都在向小读者描绘着一个活泼生动、温馨浪漫的“母子追逐”情境。因此,让儿童熟悉这八幅图,理解这八幅图,他们才会对这个绘本产生深入肺腑的感悟。于是,在“讲述绘本故事”这个环节中,我抓住了前七幅彩图,引导儿童展开想象,让他们的目光和思维向图画深处漫溯:

A、出示彩图一:瞧,兔妈妈为什么要站在小溪的中央?为什么用胡萝卜做鱼饵?

B、出示彩图二:瞧,兔妈妈背着一个包,里面会装些什么?肩上的绳子用来干什么的?

C、出示彩图二:兔妈妈来到一片怎样的花园?她跨的篮子里装的是什么?

D、出示彩图三:兔妈妈变成的树,和大家平时看到的树有什么不同?

E、出示彩图四:看着这个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兔妈妈会把小兔吹到哪儿? F、兔妈妈站在钢丝上,为什么要穿着裙子,还打着伞?

G、这幅图画在色彩上与其他几幅画面相比,有什么不同?

指导儿童观察图画,我有这样的想法:能从画面上直接看出的,一律不问;力求让问题引领儿童去触摸细微,去深入探究,去展开想象,由此发现潜藏在图画背后的东西。观察图画,不仅让儿童从画面表层面想到图画深处,还要让儿童从图画之内想到图画之外,即从上面的一组图画,去想象后面可能的图画。在观察完前七幅图画之后,笔者便趁热打铁,引领儿童的想象继续“滑翔”:小兔还会逃到哪里,兔妈妈又是怎么追的?在屏幕上打出两行省略号,并且出示一组与前面风格相近的文字:

“如果你张开手臂抱住我”,小兔说,

“我就要变成 ”

“如果你变成 ,” 兔妈妈说,

“我就变成 , ”。

在这组文字的引领下,儿童想象飞得更高,飞得更远,兔妈妈和小兔的追逐游戏也深深地留驻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因此,对于绘本的画面,特别是负载着故事情节的重点画面,我们要引领儿童从捕捉细节,深入观察,以发现画中秘密;瞻前顾后,展开想象,探索画外可能的天地。当简单的画面变得鲜活了,丰富了,灵动了,儿童与绘本的距离就会更近了,他们亲近绘本,丰盈绘本,表达绘本的欲望就会渐进萌生,甚至愈发强烈!

故事层面:让童真在此演绎

绘本是一种用图画讲故事的书。图画是表达方式,故事才是核心内涵。儿童亲近图画书的,常常从视觉中色彩丰富饱满或简约夸张的图画开始,可是最终震撼儿童心灵的却是图画背后的故事。因此,用绘本进行作文教学,图画往往是凭借,儿童写作图画中的故事才是真正的教学目的。怎样通过图画激发儿童的言语创造呢?在此时,儿童的生活体验融入至关重要。只有让儿童在图画中找到自己熟悉的生活,在图画中发现自己的影子,绘本写作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拉开序幕。

首先“演故事”。儿童研究学者丁海东先生认为:因为儿童自觉的理性意识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不发达或不成熟,相应地,感觉投入、动作参与、身体的直接体验则是他联结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基本方式。因此“表演”可以将儿童与图画联结起来,“表演”可以将图画与写作联结起来。在《逃家小兔》的教学中,两个孩子当“演员”,老师和其他孩子一起当“导演”,演员们的“表演”,导演们的“说戏”,让台上台下自然地互动起来:

A、小兔子,你现在已经到了哪里了?你怎么会到这里的呀?

是呀,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有——板书:起因

B、小兔小兔,终于逃离温暖的家,心情怎样?你为什么会这么快乐呢?

你会怎样表达自己快乐呢?板书——语言、动作、神情、心理

C、兔妈妈,听说小兔变成了高山上的石头,你的心情怎样?该怎样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呢?你会怎么追他呢?

——看,高山多么陡峭,你这么弱小,还是回家等小兔子回来吧?

——不一会儿,兔妈妈累得气喘嘘嘘,路边的小草会这样劝她——,可兔妈妈却说—— ——不好,一块大石头挡住了去路?空中的小鸟劝她——,可是兔妈妈却——

D、兔妈妈找到小兔了吗?是呀,任何一件事情都得有—— 板书:结果

E、当兔妈妈追上小兔,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演员看似在“表演”,导演们看似在“说戏”,其实他们正在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在丰富画面;在“表演”和“说戏”的过程中,人人都成了小兔,人人都成了兔妈妈,人人都成了画面的复活者、故事的创作者。此时,画面和儿童都在故事的世界中相融共生了。

其次“写故事”。儿童演故事,其实就是其写故事的铺垫和伏笔,因为“演”和“写”一脉相承,演故事的过程就是重新创作文本的过程。不过“演”是全体师生围绕一幅图画在集体“创作”,而“写“则需要借助“原型启发”去选择新的图画,去进行个性化的表达,要求更高。因此,在写故事环节的教学中,笔者借助范文,对儿童进行了写作策略方面引导:

▲出示图文并茂A

我的兔宝宝真是长大了,知道寻找自己的生活了,可是他生活经验还不足呀!现在他变成了石头,躲在高山上,天黑了,他一定会饿的,一定会冷的,一定会害怕的,我得把他找回来!登山,我得准备好工具,帽子、绳索、背包、拐杖,一切准备就绪,可以上路了。这座山真是太陡峭了,不一会儿脚上就磨出了几个鲜红的血泡,真疼呀!可是我的兔宝宝

篇三:绘本作文《逃家小兔》教学设计谈

从简单走向丰富:聆听图画书中的呢喃细语

——绘本作文《逃家小兔》教学设计谈

《逃家小兔》是美国一本家喻户晓的绘本。正如彭懿先生在该书的书评中说:“这个故事简单得是不能再简单了,简单到了只剩下几段对话,但就是这几段对话,却让世界上的人都为之着魔了”。可能正是它“简单”,才会为儿童的想象和写作布下空白,产生“魔力”;也许正是它的“简单”,才给我们的作文教学生成一片丰富和温润的空间,从而令儿童“为之着魔”。

作为作文课,一堂绘本作文课,构成绘本的画面,由画面连缀而成的故事,潜藏在画面之中和画面之外的情感,就应该成为本次教学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因此,让绘本中的画面成为儿童写作的基本素材,让绘本中的故事成为激发儿童写作的支撑动力,让绘本中的情感成为儿童成长的精神滋养,应当成为本次作文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基于这样的理解,绘本作文《逃家小兔》就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去展开——

图画层面:让目光穿越画面

儿童文学研究专家王林博士指出:“图画书教学中,老师通常只对故事本身感兴趣,实际上,图画书中的图的作用有时比文字更大。”此观点,笔者深以为然。对于绘本作文而言,图画是儿童想象力的出发点,生长点。如果在绘本的图画上,不留足时间,留足空间,儿童的思维和理解就可能停留在故事的表层,只能获得简单的收获和愉悦。图画是绘本的一扇窗户,引领儿童打开它,儿童的言语和情感就会“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绘本《逃家小兔》的图画比较有特点,黑白的钢笔画与色彩浓烈的彩图有节奏地穿插。特别是彩图,每一幅都用了两个连贯的版面,画面生动开阔,没有文字,全书一共有八幅,每一幅都在向小读者描绘着一个活泼生动、温馨浪漫的“母子追逐”情境。因此,让儿童熟悉这八幅图,理解这八幅图,他们才会对这个绘本产生深入肺腑的感悟。于是,在“讲述绘本故事”这个环节中,我抓住了前七幅彩图,引导儿童展开想象,让他们的目光和思维向图画深处漫溯:

A、出示彩图一:瞧,兔妈妈为什么要站在小溪的中央?为什么用胡萝卜做鱼饵?

B、出示彩图二:瞧,兔妈妈背着一个包,里面会装些什么?肩上的绳子用来干什么的?

C、出示彩图二:兔妈妈来到一片怎样的花园?她跨的篮子里装的是什么?

D、出示彩图三:兔妈妈变成的树,和大家平时看到的树有什么不同?

E、出示彩图四:看着这个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兔妈妈会把小兔吹到哪儿? F、兔妈妈站在钢丝上,为什么要穿着裙子,还打着伞?

G、这幅图画在色彩上与其他几幅画面相比,有什么不同?

指导儿童观察图画,我有这样的想法:能从画面上直接看出的,一律不问;力求让问题引领儿童去触摸细微,去深入探究,去展开想象,由此发现潜藏在图画背后的东西。观察图画,不仅让儿童从画面表层面想到图画深处,还要让儿童从图画之内想到图画之外,即从上面的一组图画,去想象后面可能的图画。在观察完前七幅图画之后,笔者便趁热打铁,引领儿童的想象继续“滑翔”:小兔还会逃到哪里,兔妈妈又是怎么追的?在屏幕上打出两行省略号,并且出示一组与前面风格相近的文字:

“如果你张开手臂抱住我”,小兔说,

“我就要变成 ”

“如果你变成 ,” 兔妈妈说,

“我就变成 , ”。

在这组文字的引领下,儿童想象飞得更高,飞得更远,兔妈妈和小兔的追逐游戏也深深地留

驻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因此,对于绘本的画面,特别是负载着故事情节的重点画面,我们要引领儿童从捕捉细节,深入观察,以发现画中秘密;瞻前顾后,展开想象,探索画外可能的天地。当简单的画面变得鲜活了,丰富了,灵动了,儿童与绘本的距离就会更近了,他们亲近绘本,丰盈绘本,表达绘本的欲望就会渐进萌生,甚至愈发强烈!

故事层面:让童真在此演绎

绘本是一种用图画讲故事的书。图画是表达方式,故事才是核心内涵。儿童亲近图画书的,常常从视觉中色彩丰富饱满或简约夸张的图画开始,可是最终震撼儿童心灵的却是图画背后的故事。因此,用绘本进行作文教学,图画往往是凭借,儿童写作图画中的故事才是真正的教学目的。怎样通过图画激发儿童的言语创造呢?在此时,儿童的生活体验融入至关重要。只有让儿童在图画中找到自己熟悉的生活,在图画中发现自己的影子,绘本写作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拉开序幕。

首先“演故事”。儿童研究学者丁海东先生认为:因为儿童自觉的理性意识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不发达或不成熟,相应地,感觉投入、动作参与、身体的直接体验则是他联结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基本方式。因此“表演”可以将儿童与图画联结起来,“表演”可以将图画与写作联结起来。在《逃家小兔》的教学中,两个孩子当“演员”,老师和其他孩子一起当“导演”,演员们的“表演”,导演们 的“说戏”,让台上台下自然地互动起来:

A、小兔子,你现在已经到了哪里了?你怎么会到这里的呀?

是呀,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有——板书:起因

B、小兔小兔,终于逃离温暖的家,心情怎样?你为什么会这么快乐呢?

你会怎样表达自己快乐呢?板书——语言、动作、神情、心理

C、兔妈妈,听说小兔变成了高山上的石头,你的心情怎样?该怎样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呢?你会怎么追他呢?

——看,高山多么陡峭,你这么弱小,还是回家等小兔子回来吧?

——不一会儿,兔妈妈累得气喘嘘嘘,路边的小草会这样劝她——,可兔妈妈却说—— ——不好,一块大石头挡住了去路?空中的小鸟劝她——,可是兔妈妈却——

D、兔妈妈找到小兔了吗?是呀,任何一件事情都得有—— 板书:结果

E、当兔妈妈追上小兔,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演员看似在“表演”,导演们看似在“说戏”,其实他们正在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在丰富画面;在“表演”和“说戏”的过程中,人人都成了小兔,人人都成了兔妈妈,人人都成了画面的复活者、故事的创作者。此时,画面和儿童都在故事的世界中相融共生了。 其次“写故事”。儿童演故事,其实就是其写故事的铺垫和伏笔,因为“演”和“写”一脉相承,演故事的过程就是重新创作文本的过程。不过“演”是全体师生围绕一幅图画在集体“创作”,而“写“则需要借助“原型启发”去选择新的图画,去进行个性化的表达,要求更高。因此,在写故事环节的教学中,笔者借助范文,对儿童进行了写作策略方面引导: ▲出示图文并茂A

我的兔宝宝真是长大了,知道寻找自己的生活了,可是他生活经验还不足呀!现在他变成了石头,躲在高山上,天黑了,他一定会饿的,一定会冷的,一定会害怕的,我得把他找回来!登山,我得准备好工具,帽子、绳索、背包、拐杖,一切准备就绪,可以上路了。这座山真是太陡峭了,不一会儿脚上就磨出了几个鲜红的血泡,真疼呀!可是我的兔宝宝还在山上,我怎么能半途而废呢?打开登山包,取出药膏涂一涂,再继续赶路。走了好几个小时,终于到了山上。满山都是石头,天又黑了,我怎么找到他呢?有了,我可以用鼻子闻气味,兔宝宝的气味我太熟悉了!近了,近了,兔宝宝的气味越来越浓了!兔宝宝,别害怕!妈妈就在你身边!“妈妈,我在这!”啊,我终于抓住了宝宝的手,“我的乖乖,看你往哪里逃!”

讨论:

(1)看看图画,品品文字,想一想:图画和文字有什么不同?

(2)学生讨论板书:图画与想象结合

▲出示图文并茂B

“啊哈,太棒了,终于爬到山顶了,成为高山上的一块大石头了!看看蓝天,多么开阔,多么自由,比树洞里的家明亮开阔多了!再看看,身边还有不少邻居呢,有小草,有野花,还有呼呼的山风,还有忽飞忽落的鸟儿,以后的生活一定不会寂寞!嗨!小鸟,你陪我说说话,好吗?可小鸟头也不抬,“讨厌的山石,别烦我,我得赶紧回家,回去迟了,妈妈会着急的!”说完就飞走了!小草小草,你陪我说会儿话,好吗?“傻石头,你没看见山风阿姨正为我梳头吗?等有时间再说吧!”可是天渐渐黑了,讨厌的山风拼命嚎叫,不时向我扑来,好冷呀!好害怕呀!妈妈,你在哪儿,我真不该逃出来呀!“小兔,小兔,你听见我的声音吗?”啊,是妈妈!为了找我,竟然爬到山上来了! “孩子,我可找到你了!”只见妈妈背着一个登山包,握着一跟红色的拐杖,肩上还有挂着几圈绳子,一定受了很多累,一定吃了很多苦!我一头扑到他怀里。

讨论:

(1)这段文字和上一段文字有什么相同之处?

(2)前后两段文字有什么不同之处?(板书:从不同角度写)

在此基础上,让儿童选择其余的画面进行写作,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写作难度就会大大降低了,同时在表达过程中,个性化的空间也得到了尊重和彰显。

需要说明的是,在绘本写作中,对于图画的文字再现,是有基本边界的:写作故事必须从画面出发,尊重图画的基本事实,尊重图画的核心内涵。否则,即使写作的故事再精彩,也会偏离绘本的基本价值,也会偏离绘本写作的本真意义。

情感层面:让温润伴随一生

在绘本中,比故事更重要的,就是蕴含在图画中的生命意义。这是绘本创作者、出版者的精神原点。无论是绘本的阅读,还是关于绘本的写作,如果不从这个原点出发,教学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有害无益。尽管《逃家小兔》的教学属于绘本写作,但是写作背后指向的仍应该是文本主题在儿童情感世界中的升华。在教学设计中,笔者在情感层面抓住了两个关照点:

首尾呼应。《逃家小兔》是母子之间爱的诗性表达,主题显而易见。笔者在设计教学时,仅仅扣住这一主题,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

教学伊始:孩子们,今天早上出门前,妈妈对你说了些什么?

课堂结束:孩子们,今天放学回家,看到妈妈,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前者是儿童熟视无睹的母爱传递,后者是儿童情真意切的母爱反哺。这前后鲜明的情感对比和变化,可以体现出儿童在绘本《逃家小兔》的阅读和写作过程中,精神受到的熏染和升华。前者的“淡”与后者的“浓”,可以形成对本次写作教学有效性的一次考量。

主题延伸。图画书《逃家小兔》中的“逃”和“追”,从故事的表层来看,体现着母子之间爱的执着与真诚。如果,我们遮去故事中人物关系,从文字上看,这场“追逐游戏”就变成了——

我要跑走啦!

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

我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

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

我要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不到我。

我就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

我要变成小花,躲在花园里。

我就变成园丁,我还是会找到你。

我要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

我就变成树,好让你飞回家。

我要变成小帆船,飘得远远的。

我就变成风,把你吹到我要你去的地方。

我就变成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飞得高高的。

我就变成走钢索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

我就要变成小男孩跑回家。

我正好就是你妈妈,我会张开手臂好好地抱住你。

此时,我们不禁发现,这场“追逐游戏” 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不仅母子之间,还会父子之间、师生之间,甚至是恋人之间;不仅出现在我们的童年时期,还会出现在我们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甚至是老年时期。因此,我们的教学需要产生超越文本生长,超越儿童视野的生长:

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想想看,这样的“追逐游戏”会在我们身边发生吗?它又会发生在哪些人身上?

无论是母子,无论是父子,甚至是恋人、爱人;无论是何时,无论是何地,这样的游戏总会伴随我们一生。

这堂课就要结束了,但是关于《逃家小兔》这个绘本,关于《逃家小兔》这个故事集才刚刚开始,它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添加画面,不断丰富文字,我相信,《逃家小兔》一定会成为人生旅途上不断温暖我们心灵的大书!

教学已经结束,可是关于文本故事的体验、理解、生成、生长可能才刚刚开始,绘本《逃家小兔》的教学,带给老师和儿童的,不仅是心灵上的温暖、温馨、温润,更教会我们在以后的生命历程中用怎样的语言和方式去表达爱!

篇四:逃家小兔绘本写作

本文由huome2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从简单走向丰富:聆听图画书中的呢喃细语 ——绘本作文《逃家小兔》教学设计谈

《逃家小兔》是美国一本家喻户晓的绘本。正如彭懿先生在该书的书评中说: “这个故事简 单得是不能再简单了,简单到了只剩下几段对话,但就是这几段对话,却让世界上的人都为 之着魔了” 。可能正是它“简单” ,才会为儿童的想象和写作布下空白,产生“魔力” ;也许 正是它的“简单” ,才给我们的作文教学生成一片丰富和温润的空间,从而令儿童“为之着 魔” 。 作为作文课,一堂绘本作文课,构成绘本的画面,由画面连缀而成的故事,潜藏在画面之中 和画面之外的情感,就应该成为本次教学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因此,让绘本中的画面成为 儿童写作的基本素材, 让绘本中的故事成为激发儿童写作的支撑动力, 让绘本中的情感成为 儿童成长的精神滋养,应当成为本次作文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

基于这样的理解,绘本作文 《逃家小兔》就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去展开——

1图画层面:让目光穿越画面 儿童文学研究专家王林博士指出: “图画书教学中,老师通常只对故事本身感兴趣,实际上, 图画书中的图的作用有时比文字更大。 ”此观点,笔者深以为然。对于绘本作文而言,图画 是儿童想象力的出发点,生长点。如果在绘本的图画上,不留足时间,留足空间,儿童的思 维和理解就可能停留在故事的表层,只能获得简单的收获和愉悦。图画是绘本的一扇窗户, 引领儿童打开它,儿童的言语和情感就会“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绘本《逃家小兔》的图画比较有特点,黑白的钢笔画与色彩浓烈的彩图有节奏地穿插。特别 是彩图,每一幅都用了两个连贯的版面,画面生动开阔,没有文字,全书一共有八幅,每一 幅都在向小读者描绘着一个活泼生动、温馨浪漫的“母子追逐”情境。因此,让儿童熟悉这 八幅图,理解这八幅图,他们才会对这个绘本产生深入肺腑的感悟。于是,在“讲述绘本故 事”这个环节中,我抓住了前七幅彩图,引导儿童展开想象,让他们的目光和思维向图画深 处漫溯:

A、出示彩图一:瞧,兔妈妈为什么要站在小溪的中央?为什么用胡萝卜做鱼饵?

B、出示彩图二:瞧,兔妈妈背着一个包,里面会装些什么?肩上的绳子用来干什么的?

C、出示彩图二:兔妈妈来到一片怎样的花园?她跨的篮子里装的是什么?

D、出示彩图三:兔妈妈变成的树,和大家平时看到的树有什么不同?

E、出示彩图四:看着这个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兔妈妈会把小兔吹到哪儿? F、兔妈妈站在钢丝上,为什么要穿着裙子,还打着伞?

G、这幅图画在色彩上与其他几幅画面相比,有什么不同?

指导儿童观察图画,我有这样的想法:能从画面上直接看出的,一律不问;力求让问题引领 儿童去触摸细微,去深入探究,去展开想象,由此发现潜藏在图画背后的东西。观察图画, 不仅让儿童从画面表层面想到图画深处, 还要让儿童从图画之内想到图画之外, 即从上面的 一组图画,去想象后面可能的图画。在观察完前七幅图画之后,笔者便趁热打铁,引领儿童 的想象继续“滑翔” :小兔还会逃到哪里,兔妈妈又是怎么追的?在屏幕上打出两行省略号, 并且出示一组与前面风格相近的文字: “如果你张开手臂抱住我” ,小兔说, “我就要变成 ” “如果你变成 , 兔妈妈说, ” “我就变成 , ” 。 在这组文字的引领下,儿童想象飞得更高,飞得更远,兔妈妈和小兔的追逐游戏也深深地留

驻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因此,对于绘本的画面,特别是负载着故事情节的重点画面,我们要引领儿童从捕捉细节, 深入观察,以发现画中秘密;瞻前顾后,展开想象,探索画外可能的天地。当简单的画面变 得鲜活了,丰富了,灵动了,儿童与绘本的距离就会更近了,他们亲近绘本,丰盈绘本,表 达绘本的欲望就会渐进萌生,甚至愈发强烈!

2故事层面:让童真在此演绎 绘本是一种用图画讲故事的书。图画是表达方式,故事才是核心内涵。儿童亲近图画书的, 常常从视觉中色彩丰富饱满或简约夸张的图画开始, 可是最终震撼儿童心灵的却是图画背后 的故事。因此,用绘本进行作文教学,图画往往是凭借,儿童写作图画中的故事才是真正的 教学目的。

怎样通过图画激发儿童的言语创造呢?在此时,儿童的生活体验融入至关重要。 只有让儿童在图画中找到自己熟悉的生活, 在图画中发现自己的影子, 绘本写作就可以顺理 成章地拉开序幕。 首先“演故事” 。儿童研究学者丁海东先生认为:因为儿童自觉的理性意识以及抽象概括能 力不发达或不成熟,相应地,感觉投入、动作参与、身体的直接体验则是他联结自我与外部 世界的基本方式。因此“表演”可以将儿童与图画联结起来, “表演”可以将图画与写作联 结起来。在《逃家小兔》的教学中,两个孩子当“演员” ,老师和其他孩子一起当“导演” , 演员们的“表演” ,导演们 的“说戏” ,让台上台下自然地互动起来:

A、小兔子,你现在已经到了哪里了?你怎么会到这里的呀? 是呀,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有——板书:起因

B、小兔小兔,终于逃离温暖的家,心情怎样?你为什么会这么快乐呢? 你会怎样表达自己快乐呢?板书——语言、动作、神情、心理

C、兔妈妈,听说小兔变成了高山上的石头,你的心情怎样?该怎样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 呢?你会怎么追他呢? ——看,高山多么陡峭,你这么弱小,还是回家等小兔子回来吧? ——不一会儿,兔妈妈累得气喘嘘嘘,路边的小草会这样劝她——,可兔妈妈却说—— ——不好,一块大石头挡住了去路?空中的小鸟劝她——,可是兔妈妈却——

D、兔妈妈找到小兔了吗?是呀,任何一件事情都得有—— 板书:结果

E、当兔妈妈追上小兔,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演员看似在“表演” ,导演们看似在“说戏” ,其实他们正在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在丰富画面;在“表演”和“说戏”的过程中,人人都成了小兔,人人都成了兔妈妈,人人 都成了画面的复活者、故事的创作者。此时,画面和儿童都在故事的世界中相融共生了。

其次“写故事” 。儿童演故事,其实就是其写故事的铺垫和伏笔,因为“演”和“写”一脉 相承,演故事的过程就是重新创作文本的过程。不过“演”是全体师生围绕一幅图画在集体 “创作” ,而“写“则需要借助“原型启发”去选择新的图画,去进行个性化的表达,要求 更高。因此,在写故事环节的教学中,笔者借助范文,对儿童进行了写作策略方面引导:

▲出示图文并茂 A 我的兔宝宝真是长大了,知道寻找自己的生活了,可是他生活经验还不足呀!现在他变成了 石头,躲在高山上,天黑了,他一定会饿的,一定会冷的,一定会害怕的,我得把他找回来! 登山,我得准备好工具,帽子、绳索、背包、拐杖,一切准备就绪,可以上路了。这座山真 是太陡峭了,不一会儿脚上就磨出了几个鲜红的血泡,真疼呀!可是我的兔宝宝还在山上, 我怎么能半途而废呢?打开登山包,取出药膏涂一涂,再继续赶路。走了好几个小时,终于 到了山上。满山都是石头,天又黑了,我怎么找到他呢?有了,我可以用鼻子闻气味,兔宝 宝的气味我太熟悉了!近了,近了,兔宝宝的气味越来越浓了!兔宝宝,别害怕!妈妈就在 你身边! “妈妈,我在这! ”啊,我终于抓住了宝宝的手, “我的乖乖,看你往哪里逃! ”

讨论: (1)看看图画,品品文字,想一想:图画和文字有什么不同?

(2)学生讨论板书:图画与想象结合

▲出示图文并茂 B “啊哈,太棒了,终于爬到山顶了,成为高山上的一块大石头了!看看蓝天,多么开阔,多 么自由,比树洞里的家明亮开阔多了!再看看,身边还有不少邻居呢,有小草,有野花,还 有呼呼的山风, 还有忽飞忽落的鸟儿,以后的生活一定不会寂寞! 嗨!

小鸟, 你陪我说说话, 好吗?可小鸟头也不抬, “讨厌的山石,别烦我, 我得赶紧回家, 回去迟了, 妈妈会着急的! ” 说完就飞走了!小草小草,你陪我说会儿话,好吗?“傻石头,你没看见山风阿姨正为我梳 头吗?等有时间再说吧! ”可是天渐渐黑了,讨厌的山风拼命嚎叫,不时向我扑来,好冷呀! 好害怕呀!妈妈,你在哪儿,我真不该逃出来呀! “小兔,小兔,你听见我的声音吗?”啊, 是妈妈!为了找我,竟然爬到山上来了! “孩子,我可找到你了! ”只见妈妈背着一个登山 包,握着一跟红色的拐杖,肩上还有挂着几圈绳子,一定受了很多累,一定吃了很多苦!我 一头扑到他怀里。

讨论: (1)这段文字和上一段文字有什么相同之处?

(2)前后两段文字有什么不同之处?(板书:从不同角度写) 在此基础上,让儿童选择其余的画面进行写作,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写作难度就会大大 降低了,同时在表达过程中,个性化的空间也得到了尊重和彰显。 需要说明的是,在绘本写作中,对于图画的文字再现,是有基本边界的:写作故事必须从画 面出发,尊重图画的基本事实,尊重图画的核心内涵。否则,即使写作的故事再精彩,也会 偏离绘本的基本价值,也会偏离绘本写作的本真意义。

3 情感层面:让温润伴随一生 在绘本中,比故事更重要的,就是蕴含在图画中的生命意义。这是绘本创作者、出版者的精 神原点。无论是绘本的阅读,还是关于绘本的写作,如果不从这个原点出发,教学的价值就 会大打折扣,甚至有害无益。尽管《逃家小兔》的教学属于绘本写作,但是写作背后指向的 仍应该是文本主题在儿童情感世界中的升华。 在教学设计中, 笔者在情感层面抓住了两个关 照点: 首尾呼应。 《逃家小兔》是母子之间爱的诗性表达,主题显而易见。笔者在设计教学时,仅 仅扣住这一主题,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

教学伊始:孩子们,今天早上出门前,妈妈对你说了些什么? 课堂结束:孩子们,今天放学回家,看到妈妈,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呢? 前者是儿童熟视无睹的母爱传递, 后者是儿童情真意切的母爱反哺。 这前后鲜明的情感对比 和变化, 可以体现出儿童在绘本 《逃家小兔》 的阅读和写作过程中, 精神受到的熏染和升华。 前者的“淡”与后者的“浓” ,可以形成对本次写作教学有效性的一次考量。 主题延伸。图画书《逃家小兔》中的“逃”和“追” ,从故事的表层来看,体现着母子之间 爱的执着与真诚。如果,我们遮去故事中人物关系,从文字上看,这场“追逐游戏”就变成 了—— 我要跑走啦! 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 我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 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

我要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不到我。 我就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 我要变成小花,躲在花园里。 我就变成园丁,我还是会找到你。 我要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 我就变成树,好让你飞回家。 我要变成小帆船,飘得远远的。 我就变成风,把你吹到我要你去的地方。 我就变成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飞得高高的。 我就变成走钢索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 我就要变成小男孩跑回家。 我正好就是你妈妈,我会张开手臂好好地抱住你。 此时,我们不禁发现,这场“追逐游戏” 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不仅母子之间,还会父子之 间、师生之间,甚至是恋人之间;不仅出现在我们的童年时期,还会出现在我们少年时期、 青年时期,甚至是老年时期。因此,我们的教学需要产生超越文本生长,超越儿童视野的生 长: 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想想看,这样的“追逐游戏”会在我们身边发生吗?它又会发生 在哪些人身上? 无论是母子,无论是父子,甚至是恋人、爱人;无论是何时,无论是何地,这样的游戏总会 伴随我们一生。 这堂课就要结束了,但是关

于《逃家小兔》这个绘本,关于《逃家小兔》这个故事集才刚刚 开始,它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添加画面,不断丰富文字,我相信, 《逃家小兔》一 定会成为人生旅途

上不断温暖我们心灵的大书! 教学已经结束,可是关于文本故事的体验、理解、生成、生长可能才刚刚开始,绘本《逃家 小兔》的教学,带给老师和儿童的,不仅是心灵上的温暖、温馨、温润,更教会我们在以后 的生命历程中用怎样的语言和方式去表达爱!

篇五:武凤霞《绘本作文——逃家小兔》课堂实录

武凤霞《绘本作文——逃家小兔》课堂实录 (2010-08-04 23:16:22)

标签: 杂谈 分类: 四年级作文教案

发布者:“阳光之家”小语社:曾远胜根据录音整理 发布时间:2010-4-13 20:16:00

师:眼睛是有温度的,我从你们的眼神中就看到了你们非常喜欢我,对吗?

生齐说:对。

师:声音也是有温度的,让我从你们的声音中也能感受到你们真的很喜欢我。

生:喜欢。

师:对,比刚才喜欢了一点点,我觉得还是不太喜欢,同学们,喜欢我吗?

生齐说:喜——欢——。

师:唉!对啦,这样的声音,就让我感受到了你们真的喜欢,你看这位小伙子,笑得多甜呀!他一笑,我就觉得对武老师是极大的鼓励,还有你,长得这样漂亮,你看看,你们的眼神看着我,很热情,是吗?

生:是。

师:对,就是这样的,你的大眼睛真漂亮。好啦,上课以前,我们先交流一个话题,行吗? 生齐说:行。

师:你喜欢什么小动物?你来。

生:我喜欢小兔子。

师:为什么?

生:因为小兔子很乖,她的两只耳朵特别可爱。

师:哦,两只长长的耳朵,很好玩。

师:你呢?

生:我喜欢小猫。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她的毛摸起来特别舒服。

师:哦,摸上去很光滑,很舒服。

师:你呢?

生:我喜欢小乌龟,因为她非常的可爱,虽然她爬得非常地慢,但是她的样子憨憨厚厚的,非常地可爱。

师:他有一个词用得非常用好,我很喜欢,哪个词呀?

生齐说:憨憨厚厚。

师:对你们真会听,你们给我一样的去认识憨憨厚厚这个词,太漂亮了,我也非常喜欢小乌龟,把它翻过来以后,它就四脚朝天,不管面对多大的危险,它都不能动,是吧!挺好玩的。继续交流,你呢?

生:我喜欢小猴子,因为猴子活泼伶俐。

师:活泼伶俐,这个词我也挺欣赏。

师:来,小伙子。

生:我也喜欢小白兔,因为小白兔的毛雪白,十分可爱。

师:有的小白兔是白色的,它的毛就雪白雪白的,很漂亮。

生:我喜欢刚生下来十天左右的小熊猫,因为它的尾巴上的花纹五彩缤纷,很好看。 师:真的吗?我还从来没有见过真的大熊猫呢!

生:小熊猫是浣(wàn)熊。

师;就是一种浣(huàn)熊吧?

生:对。

师:我更没有见过,下课过后好好给我描述一下,可不可以?

生:好。

师:好啦,猜一猜武老师喜欢什么?猜猜我喜欢什么小动物,猜猜。

生:乌龟。

师:哦,乌龟,我喜欢乌龟,因为刚才我对乌龟说多了点!你猜呢。

生:我觉得你喜欢小白兔,因为你像小白兔一样可爱。(众笑)

师:同学们看我像小白兔吗?(众笑)我充其量是一只小红兔,(老师穿着红衣服)是不是啊?好,谢谢你。人活到最高境界的时候,大人小孩都觉得他可爱,看来我也活到了最高境界,你也认为我——

生:可爱。

师:同学们认为我们——

众生:可爱。

师:真会猜,告诉你,我真的很喜欢小白兔。唉!关于小白兔,连小朋友都会唱儿歌,关于小白兔的儿歌,幼儿园我相信所有小朋友都会唱,还记得其中一首吗?

生:记得。

师:那就唱一唱,我起个头,大家一起唱,不能比我的声音小,我的声音有话筒啊! 师:小兔儿乖乖,把门儿开开——

生:唱——

师:大门外敲门的是谁呀?

生:大灰狼。

师:大灰狼,小白兔当然不开门,如果一开门——

师生:就会被大灰狼吃掉。

师:还有一只儿歌也很好玩,“小白兔——

师生:白又白??。

师:我听到了,不仅我们在唱,台下的老师也在跟我们一起唱呢!看来他们也喜欢小白兔,是吧!

生:是。

师:好啦,从这两只儿歌中,你看到的是一只怎样的小白兔呢?你觉得她怎么样呢? 生:我觉得她是机灵活泼。

师:太漂亮了!机灵活泼,机灵活泼这个词用得真好。

生:我觉得她很可爱。

师:嗯,可爱。

生:我觉得这只小白兔聪明伶俐。

师:嗯,谁跟谁的词都用得不一样,我非常喜欢。

生:我觉得她绝对是一只天真可爱的小白兔。

师:唉哟!她还说绝对,你推测得非常自信,好的。

师:你呢?

生:我觉得她是一只又聪明又可爱又活泼的小白兔。

师:唉呀!他用了三个什么呀?

生:又。

师:“又??又??又??”真会说话。

生:我觉得那只小白兔肯定是胖墩墩的。

师:哟!胖墩墩的,像个粉球一样,是吗?

生:我觉得那只小白兔肯定是聪明伶俐活泼可爱。

师:他把大家的总结了一下。

生:我觉得那只小白兔肯定很会听别人说话,因为她把两只耳朵都竖起来。

师:哦,我知道,老师们经常说,同学们,认真听我讲,把耳朵竖起来。所以他得出结论,这只小白兔认真听别人说话,因为她两只耳朵时刻怎样啊?

生齐说:竖着。

师:竖着,好!

师:同学们,有一天,有一只聪明的机灵的可爱的小白兔,她不乖了,她对妈妈说:“我要逃走了”。于是,逃家小兔的故事就诞生了。你看,这是这本书的封面,这下面碧绿的草地上面卧有两只兔子,你们猜一猜哪只是逃家的呢?一齐说——

生齐说:小的那只。

师:哦!小的那只,那这一只肥肥大大的,很慈祥的兔子也许就是小兔子的——

生齐说:妈妈。

师:好了,故事是怎样开始的呢?让我们一齐来看,(出示课件)谁来念?谁来念? 师:来。(指一名学生)

生:“从前有一只小兔子??”

师:是呀,念得真好!如果你逃走了,我就去追你。故事就在这一逃一追中开始了,接着往下看。

师:(课件)小兔子的话中有一个字,同学们一定没有学过,但是你一定会念,因为那是一个形声字,左边表形,右边表声。好了,谁来念一念小兔子这一段话。

师:请你来吧。

生:“如果你要来追我,”小兔说,??。

师:那一个同学们都没有学过的生字叫什么?

生齐说:“zūn”

师:“zūn”,念得非常对,我就不明白了,小兔子你跑就跑吧,顺着大路跑,在草丛里跑就是了,为什么还要变成小鳟鱼呢?它变成小鳟鱼干什么呢?

生:因为妈妈比她大,跑得比她快,如果在陆地上面不会被妈妈追到了。

师:哦!怕被妈妈追到,那为什么变成小鳟鱼呢?这是一个原因。

生:因为变成小鳟鱼,游啊游,她的妈妈不会下水呢!

师:对啊,她的妈妈不会游泳,变成小鱼,妈妈就不会下河去找她了,看来她的目的是不让妈

师:唉!你来看看,小兔子说了几句话呢?

生:两句。

生:两句。

师:说了几句?

生:两句,(有的小声说一句)

师:到底几句?

大多数学生:一句。

师:谁说一句的举手。(生举手)

师:有理由吗?

大多数学生:有。

师:什么理由呢?

生:因为,小兔子说前面一句“如果你来追我”后面是逗号。

师:太聪明了!表示一句话的标点符号只有三个:一个是句号;一个是问号;还有一个是—— 生齐说:叹号。

师:对,在这句话里只有一个句号,所以是一句话,只不过呢,这只小兔子呀她很调皮,她把一句话分成了两部分,然后把自己放在这两部分的中间,很好玩,对吗?来,我们一齐读一读这只好玩的小兔子吧。如果你来追我——

生齐读:“如果你来追我??”

师:从你们的语言中,我就听到了小兔子的调皮,自己的小宝贝要变成小鳟鱼逃走了,妈妈怎么说的呢?妈妈怎么说的呢?

生:“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妈妈说??

师:是啊,你看这个妈妈也和小兔子一样调皮,她也把一句话分成了两部分,把自己放在了中间。唉!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小兔子的妈妈,你的小宝贝变成了小鳟鱼要逃走了,你怎么抓她,你用什么办法抓她?

师:你来说。

生:请其他鱼来抓她。

师:请其他鱼来抓她,让其他鱼群起而攻之,把她找到。你这个方法到是挺特殊的,哪些鱼还听你的话呢!

生:我用鱼杆把她钓上来。

师:钓她,你呢?

生:我用网子把她捞上来。

师:网子一撒捞上来很多鱼,你怎么找到啊?

生:我就直接找到小白兔那一只,然后只捞那一只就是了。

师:其他的鱼都可以从网中逃走,只留一条,唉呀,这个网还是一个特殊的网呢! 生:我用她喜欢的食物引诱她。

师:唉,用什么她喜欢的食物引诱她呢?

生:青草了,那些——

师:青草呀,萝卜这些,对不对。好,这是你的方法,来,我们看看故事中的兔妈妈是怎么做

师:怎么做的?怎么做的——

师:来,拿着话筒。

生:她把她喜欢的食物放在鱼杆上让她吃,

师:谁把谁?

生:妈妈把小白兔喜欢吃的红萝卜钓下去,然后小白兔就不经引诱,然后就跑出来吃。

师:小白兔经不住引诱,然后就跑出来吃,请坐。这样钓鱼,你说只有一只鱼会吃红萝卜,就是哪只鱼?

生齐说:就是小白兔变的那只鱼。

师:好了,听说妈妈要用自己最喜欢吃的红萝卜来钓自己,小兔子马上就不变小鳟鱼了,她接着往下变,看她这次变成了什么?一起来念。(课件)

生齐念:“如果??。”

师:我觉得这次的小白兔不怎么调皮了,我再起个头——

生再读:“如果??。”

师:真聪明,妈妈依然很调皮,一起来——

生齐读:“如果??妈妈说??。”

师:你看这个兔妈妈,柱着登山杖,拿着冒子,背着旅行包,大有一副找不到自己的小宝贝就不回家的劲头。小兔子又从山上下来了,这一次,她藏在哪里呢?(课件)

师:“如果你变成爬山人,”小兔说??。妈妈说的呢?来。

生齐读:“如果??妈妈说??。”

师:妈妈能找到小兔子吗?你看,你发现了没有,小兔子在哪里?(示意同学们看课件)发现了没有?

生:发现了。

师:发现了,你看,往这儿看——看到了没有?

生:看到了。

师:这哪是花呀!整个一个小兔子,是谁又把她诱惑出来了呀?

生:青草。

师:妈妈篮子里装的青菜又把她给诱惑出来了。你看,根本就不用妈妈去抓她,她自己就回来了,多么可爱的小兔子呀!好了,小兔子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变,妈妈都能找到自己,于是她学起了孙悟空来起了七十二般变化,还想不想看?

生齐说:想。

师:真的想吗?

生齐说:想。

师:但答应我一个要求:前三次变化,小兔子和妈妈有三次对话,这三次对话有什么特点,你们找得到,然后我们才能往下看,行吗?

生齐说:行。

师:为了帮助同学们回忆,我请同学们完整地看一看。(同学们看,一边听朗诵)

师:好了,看完了,为了同学们好发现它的特点,武老师把她们的对话打到一起,现在,你发现了什么特点。交流,交流——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