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写作技巧 > 教育资讯

云门寺在哪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1:14:21 写作技巧
云门寺在哪里写作技巧

篇一:云门寺

云 门 寺

云门山大觉禅寺,简称云门寺,位于

乳源瑶族自治县县城北6公里的慈云峰

下,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大支派之一云门宗

的发祥地。云门寺创建于五代后唐同光元

年(公元923年),由云门宗始祖六祖慧

能九传弟子文偃禅师所建。公元928年,

南汉王刘龚赐额“光泰禅院”,后又改为

“证真禅寺”。至宋乾德元年(公元963

年),南汉王刘长敕封文偃禅师为“大慈

云匡圣弘明大师”,并赐“文铢衣”一件,

同时将“证真禅寺”敕升为“大觉禅寺”。

因该寺座落在云门山,故称“云门山大觉

禅寺”。

云门寺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整座

建筑庄严雅静。它的殿堂与国内大型寺院

相仿,有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藏

经阁、斋堂等建筑。但云门寺的建筑风格

独特,除放生池在寺前外,其余殿堂连成

一体,殿、堂、厅、楼等共一百八十余楹,

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以 云门胜境

大雄宝殿为中心及四路朝拱构成的建筑群,气势雄伟壮观,殿宇檐栏精巧,高阁层轩,房廊上下鳞差,错落有致。云门寺至今仍保留着一批珍贵文物,如南汉大宝元年(公元957年)的《大汉韶州云门光泰禅寺院故匡真大师实性碑铭并序》碑,以及大宝七年(公元964年)的《 大汉韶州之云门山大觉禅寺云匡弘明大师碑铭并序》,这两块古碑刻距今一千多年,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文物。1983年,云门寺被定为全国重点寺庙。 云门寺历代多次修葺扩建,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43年,虚云长老在李济深、李汉魂等政府要

人敦请、恭迎下,由南华寺移锡云门,

重振云门宗风,复兴大觉禅寺,大兴

土木,历时9年,把云门寺修葺扩建

成空前的规模。1953年,虚云和尚

离开云门寺,告老移锡江西省云居山

真如寺养病。据史料记载,虚云和尚

一生中兴六大名刹(福建鼓山涌泉

寺、云南鸡足山祝圣寺、钵孟峰迎禅

寺、江西云居山真如寺、曲江南华寺、

乳源云门山大觉禅寺)。

云门寺除建筑风格独特外,其内

部装修与摆设也有其特点

在大雄宝殿释迦牟尼的前面,有两尊小型的汉白玉佛像,一立一 彩瓷佛画

卧,是缅甸佛教徒于1987年赠的,用纯正的缅甸汉白玉雕刻而成,通体细滑,看上去具有强烈的质感,如真人肌肤一般,为云门寺珍宝。殿内三面壁上是用陶瓷烧成的大型彩瓷佛画,长24米、高4米,是我国当前佛寺中独一无二的巨型彩色陶瓷壁画。它生动地刻画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王四十二个人物,画面下是十八罗汉,上层是二十四诸天像。对于十八罗汉,人们较为熟悉,而二十四诸天则较少听到。所谓二十四诸天,是二十四位天神的统称,这二十四位天神因为功德深,因而受到顶礼膜拜。

云门寺位於广东省乳源县城东北六公里

处的云门山慈悲峰下,是禅宗“一花五叶”之一的云门宗开宗道场。该寺由五代时期的

文偃禅师开创於後唐庄宗同光元年(923

年),距今已有1075年的历史。初名“光泰禅院”,稍後改为“证真禅寺”。公元963年,南汉王刘龚又改名为“大觉禅寺”一直沿用至今。因其地处云门山下,所以俗称“云

门寺”。

据《韶州府志》记载,云门寺创建以後的一千多年间,历代住持高僧在宋代有绍

资,明代有了偈、法浩、法传等。在各位高僧大德的住持下,云门寺经历了多次的修葺和重建。

到了民国年间,云门寺已逐渐衰废。当时住持南华寺的虚云老和尚目睹祖庭沦落,发愿重修。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在李济深、李汉魏、邹洪等诸大居士的护持下,虚云和尚移锡云门,不分寒暑,昼夜辛勤,历时九年,终於使祖庭重光。一时出现了僧众云集,宗风大振的局面。

文革期间,云门寺建遭到空前浩劫,佛像被毁,经书被焚,僧人被赶出山门,梵宇变成了五七干校,殿堂渐渐荒废不堪。

“文革”结束後,宗教政策得到落实,云门寺作为全国著名寺院和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受到国家和政府的关注。在当地政府部门和四众弟子的一致敦请下,佛源大和尚从北京回到云门,开始了艰辛的重建工作。经

过几年的勤苦经营,云门寺基本上恢复了旧日的规模。

如今修建一新的云门山大觉禅寺主要

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钟楼、禅堂、斋堂、教学楼、功德堂、延寿堂等。大觉寺不仅以其庄严肃穆的寺容受到了广大瞻礼者的一致赞叹,更以其日臻纯正的道风嬴得了海内外四众弟子的颂扬。现在常住僧众约一百五十人,日常上殿、过堂、坐香、出坡等佛事尊丛林制,如法如律,是“农禅并重”的禅宗道场。

云门寺地处粤北山区,与曹溪南华寺、丹霞别传寺是当今粤北地区三大正规寺院,都是六相慧能大师南宗顿悟的著名古刹。尤以云门寺建在慈悲峰下,山高水长,慈云常覆,修竹密林,环境清幽,更是修禅学教的最佳场所。

本寺方丈佛源大和尚非常重砚僧材的

培养,成绩卓著。1989年初开办云门寺僧伽培训班。1992年各级政府批准,改为云门佛学院,采用丛林化传统与现代化互相结合的

篇二:云门寺

云门宗

云门宗是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以开山祖师云门文偃禅师(864—949)而得名。略称云宗。属南宗青原法系。文偃住韶州(广东)云门山光泰禅院,后唐长兴元年(930)以后,大振禅风,因取其山名宗。文偃初参睦州道明,后谒雪峰义存得宗印。道明之宗风峭峻,不容拟议;雪峰之宗风温密,可探玄奥;文偃得此二风,更自发挥独妙之宗致,故机辨险绝,语句简要,如电光石火,而每有千钧之重。彼时,同为雪峰门下另有玄沙师备,师备传桂琛,桂琛传法眼文益,文益创法眼宗,而与本宗对峙。

中文名:云门宗 出自:禅宗五家 简称:云宗 隶属:南宗青原法系

简介

云门宗以云门文偃864~949为宗祖,属青原法系。文偃住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后唐长兴元年930以后,大振禅风,因取其山名宗。云门文偃的得法弟子中,法系较为兴盛的是德山缘密、双泉师宽、香林澄远、洞山守初等。云门弟子中最上首者为香林澄远,接引学人完全继承了云门风格。香林澄远下有智门光祚,光祚门下得法者甚众,有雪窦重显等。雪窦重显大振宗风,中兴云门,使云门宗在北宋盛极一时,同时也开始与其他宗派相融合。云门宗通过香林一系而延续到了南宋。到了元初,其法脉遂湮没无闻。一宗法脉仅延续了二百年,这主要是由于其机锋险绝,不容拟议,无路可通,非上等根机者难以悟入的缘故。 云门宗宗风陡峻,以简洁明快、不可拟议的手法破除参禅者的执著,返观自心。云门宗既不像临济那样棒喝峻烈,也不像曹洞宗那样丁宁绵密,而是以激烈言辞,指人迷津,剿绝情识妄想。《人天眼目》卷2云:“云门宗旨,绝断众流,不容拟议,凡圣无路,情解不通??孤危耸峻。”云门曾作颂示学人:“云门耸峻白云低,水急游鱼不敢栖。入户已知来见解,何劳再举轹中泥。”充分表露了云门耸峻、 机用迅疾、不容拟议的特性。禅林中往往以“云门天子”、“云门一曲”表示云门宗风。云门曲原为华夏古曲,曲调艰深,歌者难咏唱,闻者难领受,禅林遂用来转指难于理解的云门宗风。云门宗接化学人,犹如天子的诏敕,一次即决定万机,不得再问,令人毫无犹豫之余地,因而又有“云门天子”之称。

云门宗的要义与菁华集中体现于“云门三句”。文偃曾示众:“函盖乾坤,目机铢两,不涉世缘,作么生承当?”众人无对,遂自答:“一镞破三关。”“函盖乾坤”指绝对真理遍布天地之间,函盖整个宇宙;“目机铢两”指师家为断除学人烦恼妄想,超越语言文字,促使学人内心顿悟;“不涉万缘”,指师家应机说法,施行活泼无碍的化导。后来云门法嗣德山缘密汲取云门三句精髓,改其语为“函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禅林或称为德山三句。

由于它广为云门宗禅人所用,因此习惯上仍称为云门三句,并被誉为云门剑、吹毛剑。对“云门三句”的内涵,吕澄先生以法眼文益的《宗门十规论》“韶阳则函盖截流”为出发点,从理事关系上来加以说明,认为云门三句中,重要的是前两句,即函盖乾坤、截断众流,指出韶阳将函盖喻为理,将截流喻为事,“作为理是普遍的,合天盖地;从每一事上看,即如截流只是一个断面,因此,理就是整个,事就是断面。”

实际上,云门三句是一个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并无主次之分。对于理解云门宗禅学思想与禅诗美感特性,云门三句的每一句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历史

云门宗在北宋时相当活跃,与临济宗并驾齐驱。

文偃弟子有香林澄远、德山缘密等,而以澄远为上首。澄远传智门光祚。光祚门风险峻,弟子众多,著名的有雪窦重显、延庆子荣、南华宝缘等,进入云门“中兴”时期。 重显(980-1052),俗姓李,遂州(今四川遂宁)人。幼年出家,后投光祚,参学五年,尽得其法。一日问曰:“不起一念,云何有过?”光祚以拂子打之,遂“豁然开悟”。此后又游

历各地,于乾兴元年(1022)住明州雪窦山资圣寺,长达三十一年。其时“宗风大振,天下龙蟠凤逸,衲子争集,号云门中兴”(《佛祖历代通载》卷十八)。他受汾阳善昭影响,撰有《颂古百则》,把宋初的颂古之风推向高潮,对文字禅有推波助澜之功。故后来心闻昙贲禅师指责说:“雪窦以辩博之才,美意变弄,求新逐巧,继汾阳为《颂古》,笼络当世学者,宗风由此一变。”(《禅林宝训》)他还著有《瀑泉集》、《祖英集》、《颂古集》、《拈古集》、《洞庭录》、《开堂录》等多种。其得法弟子有八十余人,而以天衣义怀为上首。

义怀(989-1060),俗姓陈,永嘉乐清(今属浙江)人。受重显印可后,先住无为(今属安徽)铁佛寺,又住越州(今浙江绍兴)天衣寺。他主张禅净一致、禅教融合。门庭十分兴盛,得法弟子有八十余人。重要法嗣有慧林宗本、法云法秀等。宗本(1020-1099),俗姓管,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十九岁出家,得法后,先住苏州瑞光寺,后住杭州净慈寺。元丰五年(1082),奉诏住汴京(今河南开封)慧林寺,受神宗召见。法秀(1027-1090),俗姓亭,秦州陇城(今甘肃秦安)人。十九岁试经得度,于义怀处证悟,受印可。曾于江苏、江西一带住持寺院多处,后应诏住汴京法云寺。

延庆子荣门下著名禅师有圆通居讷。居讷(1010-1071),俗姓蹇,梓州中江(今属四川)人。十一岁出家,因参子荣而密契心要。停留十年,道望日重。先后住持庐山归宗寺和圆通寺。庆历四年(1044),欧阳修被贬滁州后游览庐山,与居讷相见论道,因居讷“出入百家而折衷于佛法”,使之“肃然心服”。皇祐(1049-1053)初,有诏请他住持汴京净因寺,他以疾坚辞,并举大觉怀琏以代。 佛印了元(1032-1098)是开先善暹弟子,宋神宗时的云门宗著名禅僧。他俗姓林,饶州浮梁(今属江西)人。未入佛门前,业已“五经略通大义”,精通儒学,擅长诗文书法。曾住持庐山归宗寺、镇江金山寺、江西云居寺等,“凡四十年间,德化缁素,缙绅之贤者多与之游”(《佛祖历代通载》卷一九)。他与苏轼兄弟、黄庭坚等著名文人交往甚深,应酬文字颇多。他还与理学家周敦颐结青松社,自为社主。两人“相与讲道,为方外友”。神宗曾赐高丽磨衲、金钵。

契嵩是北宋云门宗的另一重要禅师。他除了著有《辅教编》,还著有《传法正宗记》、《传法正宗论》、《传法正宗定祖图》,以确定禅宗二十八祖说。 自东汉起,印度、中亚以及西域一带来我国译经传教的僧侣日渐增多,他们曾带来有关佛教传法世系的传说,这些在我国佛教史籍中不乏载录。其中与禅宗有直接关系的是所谓《付法藏传》,又名《付法藏因缘传》。它的作者说法不一,据宗密说,当为“西域贤圣所集”。它前后共被译过三次,第一次是刘宋文帝时由释宝云译出,名《付法藏经》;第二次是北魏文成帝和平三年(462)由释昙曜译出;第三次是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472)由西域沙门吉迦夜译出。《付法藏传》记述了释迦牟尼逝世后其嫡传弟子摩诃迦叶、阿难、商那和修、优婆毱多、提多迦、弥遮迦、佛陀难提、佛陀蜜多、胁尊者、富那奢、马呜、比罗、龙树、迦那提婆、罗睺罗、僧伽难提、僧伽耶舍、鸠摩罗驮、阇夜多、婆修盘陀、祖摩奴罗、鹤勒那、师子的传法世系。

《付法藏传》译出后,天台宗创始人智□便以它为基础,在他所著的《摩诃止观》一书中,陈述了“西天二十四祖”,始于迦叶终于师子,加上末田地,仍计二十四人。但禅宗系统的僧侣则否认天台宗所信奉的《付法藏传》二十四祖之说,提出了另一世系,即“西天二十八祖”说。

二十八祖说始于唐代释智炬的《宝林传》。天台宗人宣称,《宝林传》所列最后四祖的名字是杜撰的。他们说,因为智炬看到《达摩多罗禅经》中列有九人,第八名达摩多罗,第九名般若密多罗,于是就在“达摩”上增“菩提”二字,把菩提达摩移居般若密多罗之后,又取其他地方二人的名字婆舍斯多和不如密多置于第二十四祖后,便成了二十八人(仍以摩诃迦叶为初祖)。至宋初《景德传灯录》撰成,禅宗二十八祖说逐渐定型。契嵩著书,是对二十八祖说的再次肯定。他的著作因受仁宗皇帝敕赐入藏的优礼,最终使该说成为定论。为菩提达摩的祖位寻找更为充实的理由,《景德传灯录》于菩提达摩名下注曰:“本名菩提多罗”;

《正宗记》又改曰“初名菩提多罗,亦号达摩多罗”,并于《定祖图》菩提达摩名下注曰:“其名称呼不同,如达摩多罗,凡三四说。”

宋代天台宗僧侣子防、从义等人从本宗立场出发,曾对禅宗定祖说予以激烈反对。他们不仅认为二十八祖没有根据,而且连带指出禅宗所传“拈花微笑”、“只履西归”、“立雪断臂”等故事也纯属虚构。天台宗重视止观双修,为了突出自宗的渊源流长,他们把学统上溯到印度龙树。因此,天台宗和禅宗不仅在禅法上,而且在祖统上发生矛盾,丝毫不难理解。事实上,无论是天台宗的二十四祖说,还是禅宗的二十八祖说,都缺乏事实依据。宋人陈舜俞《明教大师行业记》指出,契嵩撰《正宗记》和《定祖图》,乃是“慨然悯禅门之凌迟”。但是,从加强宗派地位的角度看,契嵩的定祖说,对禅宗有重要的贡献。

云门宗自南宋起开始衰微,至元初其法系已无从查考。

云门宗传承

云门第一代云门文偃禅师、第二世香林澄远禅师、第三世智门光祚禅师、第四世雪窦重显禅师、第五世天衣义怀禅师、第六世慧林宗本禅师、第七世长芦崇信禅师、第八世慧林怀深禅师、第九世灵隐慧光禅师、第十世中竺元妙禅师、第十一世光孝己庵深净禅师 第十二世演彻虚云禅师、第十三世佛源妙心禅师、第十四世明赛本觉上人(中兴宗一世) 第十五世河北来明行者

云门源流诀

天皇信鉴存 云门偃远祚

重显怀宗本 善本明昌悟

自六祖法传青原思。思传石头迁。迁传天皇悟。悟传龙潭信。信传德山鉴。鉴传雪峰存。存传云门文偃禅师。後人遂立为云门宗。

云门下第八世育王昙振优鸿禅师演派计二十字:

优昙从广政 了性悟真如

德智圆通品 方知绍祖灯

光孝禅师续演二十字:

灯月光难比 万法总归心

照彻三千界 八面体灵明

後未知何人又续二十字

愿法慧福德 清净智能宏

了悟真如性 妙明达本宗

虚云禅师在南华。因悉云门祖庭。香灯断续无定。大为兴复。查此宗起於文偃祖师。十一传至南宋末。温州光孝已庵深净禅师止。後失典籍。原派是偃祖师下八世优鸿会演二十字。後不知谁又出二十字。古派分三。今欲重继。不知从何字起,故惟从己庵净公与馀各摘上一字。续演五十六字。期之後贤传灯无尽。

深演妙明耀干坤 湛寂虚怀海印容

清净觉圆悬智镜 慧鉴精真道德融

慈悲喜舍昌普化 宏开拈花续传灯

续振云门关一旨 惠泽苍生法雨隆

八要

一玄:一玄者,凡有用处,玄妙难思,不在寻常语句内,无容测度,不可思量,故名为玄。毗卢顶上起寒涛,没手泥人斩怒蛟,瞆耳千程闻蚁斗,失明万里见秋毫。如何是一玄?三山来云:灯笼骑露柱。颂曰:几度乘风泛小舟,彩云影里漫撑篙,举网撒破虚空面,又向山头钓巨鳌。

二从:二从者,凡有指点,皆随机拈弄,或因者见解而接引之,不另标特解,故名为从。

万顷清风雨后山,暖莺莺语巧喧喧,溪花野水不知数,总在春风和照间。如何是二从?三山来云:柳絮随风。颂曰:桃红李白斗芳妍,一夜东风色更鲜,猾蝶狂蜂何处去,惯寻香气到花前。

三真要:真要者,就其本体,真实切要,而言不属玄微奥妙,支离蔓衍,故名真要。看尽云山雨翠深,秋霜助日梦魂清,有人问道无余事,云在青天水在瓶。 如何是真要?三山来云:六月日到处热。颂曰:脚底茫茫路转赊,东西南北心尽天涯,风尘踏遍无闲思,竟毕回头始是家。

四夺:四夺者,随所拈弄教是刀枪,就机夺机不容拟疑,任彼千般知解一味抢搀,故名为夺。一阵白苹一叶风,满池零落玉芙蓉,巨鳞吸尽沧溟水,留得珊瑚照日红。如何是四夺?三山来云:不遇无情霹雳手,扫荡烟尘净属谁。颂曰:拓土开疆也大难,几回血汗染征衫,可怜三尺鱼肠剑,漫假雄才手靖边。

五或:或者,疑而未定之辞,或隐或显,或东或西,用无一定,语绝方所,此机窍之,不容捉摸者,故句为或。把定要津路不通,路殊不复辨西东,梅花玉片开晴岸,柳絮金丝遇晓风。如何是五或?三山来云:我到者里却不会。颂曰:习习香风过树头,去来何处觅踪由,行人无数空惆怅,几度寻思恨未休。

六过:过者,用到极头,十分孤峻,无你挨拶处,无你转身处,回避不及,忒煞无情,故名过。古德擎叉过也难,雪笼台顶衲衣寒,是非得失俱收拾,分付诸方仔细看。如何是六过?三山来云:一会心悻一分慈。颂曰:狼毒心肠何太孤,提刀伏剑忍于屠,命根断处难思算,几个男儿是丈夫。

七丧:丧者,随人上下,丧失天真,不见本来,痴迷狂走,又或执着己见,丧却目前如此之类,皆谓之丧。刻舟求剑真云昧,待兔守株何太迷,可叹几多无目汉,也随人脚走东西。 三山来云:贪观眼前浪,失却手中桡。颂曰:弱丧穷儿实可哀,家珍抛却自何来,自从别去娘生面,落落长途唤不回。

八出:出者,脱体传身,不拘一处,不守一隅,承随机应用,八面四方,都有出身之路,故名出。南辰北斗只西宫,火里生莲奋目红,野色更无山隔断,月交直与水光通。如何是八出?三山来云:天上人间自在飞,颂曰:鸟道羊肠路太多,脚头脚底任蹉跎,随他曲折芒鞋滑,步步如龙畴奈何。

云门宗的源流

云门宗是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以开山祖师云门文偃禅师(864—949)而得名。 云门宗发源地大觉寺

略称云宗。属南宗青原法系。文偃住韶州(广东)云门山光泰禅院,后唐长兴元年(930)以后,大振禅风,因取其山名宗。文偃初参睦州道明,后谒雪峰义存得宗印。道明之宗风峭峻,不容拟议;雪峰之宗风温密,可探玄奥;文偃得此二风,更自发挥独妙之宗致,故机辨险绝,语句简要,如电光石火,而每有千钧之重。彼时,同为雪峰门下另有玄沙师备,师备传桂琛,桂琛传法眼文益,文益创法眼宗,而与本宗对峙。

文偃门下颇盛,法席常逾千人,嗣法弟子有二十五人,以白云子祥、双泉师宽、德山缘密、双泉仁郁、守初宗慧、香林澄远等为着。本宗勃兴于五代,宋代时鼎盛,入南宋而宗风日衰,法脉至不可考,其间计传二百余年。

本宗宗风即所谓‘函盖截流’,取截断众流,师徒函盖相合之意。故云门宗风有奔流突止之概。本宗接化学人有其特异之处,即所谓云门八要:(一)玄,接化玄妙。(二)从,从学人之根机以接化之。(三)真要,拈出佛道宗旨。(四)夺,不容学人拟议,截断其烦恼性。(五)或,不拘言词,接化自在。(六)过,宗风严峻,不许转身回避。(七)丧,不执己见。(八)出,接化自由,予学人出身之路。[景德传灯录卷十九、卷二十二、卷二十三、续传灯录卷二、卷六、卷八、卷十二、五灯会元卷十五、卷十六、五家宗旨纂要卷下]

云门宗旨颂

睦州炉鞴雪峰机,打就金毛狮子儿。三句楷磨区法则,十门规度别机宜。 树雕叶落西风急,云淡天低晚日迟。情见到头窥不得,离心意识始方知。

云门拄杖化龙

禅宗公案名。又作云门拄杖化为龙、云门拄杖子。本则公案为云门宗之祖云门文偃拈拄杖,对大众垂示自在之妙用。碧岩录第六十则(大四八·一九二中):‘云门以拄杖示众云:“拄杖子化为龙,吞却乾坤了也,山河大地甚处得来?”’本则公案阐释自在之妙用,谓山河大地与自身无差别,尽大地为沙门之一只眼,宇宙间之一切即是我。[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卷中]

云门花药栏

禅宗公案名。又作云门花栏、云门金毛狮子。本则公案系云门宗之祖云门文偃就‘清净法身’之问题所作之机缘语句。碧岩录第三十九则(大四八·一七七中):‘僧问云门:“如何是清净法身?”门云:“花药栏。”僧云:“便恁么去时如何?”门云:“金毛狮子。”’ 上引中之‘清净法身’,乃指遍一切处之佛身。对于僧所问‘如何是清净法身’,云门漫不经心地答以‘花药栏’,意谓清净法身遍于一切处,故答案非仅限于‘花药栏’;而师答以花药栏,唯因师此时恰于庭前眺望花坛。此答看似漫不经心,实系势力万钧。僧复问:‘便恁么去时如何?’云门答以‘金毛狮子’。金毛狮子一语,意含认可此僧之修行圆熟,然是否为完全之认可,则未尽然。

云门倒一说

禅宗公案名。又作云门目前机。为云门宗之祖云门文偃禅师针对某僧有关‘未来’之观念所作之机缘语句。碧岩录第十五则(大四八·一五五上):‘僧问云门:“不是目前机,亦非目前事时如何?”门曰:“倒一说。”’上引之中,‘机’为能观之心,‘事’是所观之境;心与境即指主观与客观。目前能见之机与事容易分辨,然僧所问者,却属客观未生、主观未起之事。故云门以‘倒一说’答之。倒即颠倒,以僧舍目前之事机而问未发生之事,然既为未发生之事,则心与境尚未接触,故此问话本身即是颠倒之见解。

云门干屎橛

禅宗公案名。为云门宗之祖云门文偃禅师对某僧之‘如何是佛’一问所作之机缘语句。无门关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二九五下):‘云门因僧问:“如何是佛?”门云:“干屎橛。”’干屎橛指拭人粪之干橛片。干屎橛乃污秽之物,而佛为清净身。云门以不净答清净身之问,乃示人当离净、不净二见,以纯一无杂之心参究,方能悟入佛道。又‘干屎橛’亦含无用处之义,意谓佛之名徒然污秽学人之心田,与其远处求佛,不如力求清净一己之心;旨在打破学人对于名字之执着。[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卷上、五灯会元卷十五]

禅宗公案名。又作云门须弥山。系云门宗之祖云门文偃与某僧关于‘不起一念,还有过否’所作之机缘语句。从容录第十九则(大四八·二三九中):‘僧问云门:“不起一念,还有过也无?”门云:“须弥山。”’起念固然是过,若不起一念,还有过否?僧有此问,即落入妄想分别之限,云门遂以‘须弥山’一语答之。须弥山即不动或难越之意。此语意谓其过之大,犹如须弥山一般。旨在使该僧远离有过、无过等对立二见。

云门脚跛

禅宗公案名。本则公案记述云门宗之祖云门文偃契悟道法之因缘。据五灯会元卷十五云门文偃章记载,云门参访睦州道明时,接连三日扣门,前二日睦州一见云门即闭门,至第三日,睦州开门,云门迅疾拶入,睦州将师擒住,曰(卍续一三八·二七六上):‘道!道!’师稍拟议回答,睦州便将师推出,曰:‘秦时度轹钻!’遂掩门,而折损师之一足,师当下大悟。[禅苑蒙求卷下]

云门话堕

篇三:云门寺游记

在我们湘乡市城区,坐落着一座千年古刹――始建于宋朝的云门寺。

今天,我怀着好奇的心情,随着爸爸妈妈来到这处佛门圣地参观。

走过宽阔的云门寺广场,来到寺门前,一道风格古朴的围墙隔开了喧嚣的红尘,墙里墙外,仿佛两个世界。走进前殿,一种庄严神圣的氛围伴随着檀香的气味扑面而来。穿过供奉财神、关帝的佛堂,我们来到了大雄宝殿。巍峨雄壮的大殿中,供奉着如来佛祖,乍一看,还以为自己置身于《西游记》的画面之中。

继续前行,就到了观音阁。阁前两侧列坐着白玉雕成的十八罗汉,有的微笑不语,有的掩卷深思,神情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阁中一座高11.4米的金装千手千眼观音佛像直立在莲花宝座上,形态非常端庄慈祥。听说,这座观音像在整个东南亚都是很有名的呢!

已近黄昏,前来朝拜的人依然络绎不绝。我问妈妈:“菩萨真有那么大的法力吗?”妈妈回答说:“神佛保佑,固然是一种信念。然而,我们更需要的是自立自强,一心向善。”听了这番见解,原本就已大开眼界的我更加觉得不虚此行了。

【指导老师:胡映文】

点评

习作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引出云门寺的来历,接着按照小作者的游览顺序,依次描写了前殿、大雄宝殿和观音阁,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种古朴的气息。结尾处“我”和妈妈的对话,使习作主题得到升华。

篇四:云门寺

简介

即门山大觉禅寺,公元923年由云门宗始祖六祖慧能九传弟子文偃禅师所建,位于

乳源县城北面6公里的慈云峰下,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大支派之一云门宗的发祥地,也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

广东云门寺

云门寺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整座建筑物庄严雅静,风格独特,寺庙香火鼎盛,除放生池外,殿厅堂楼等共

180余处连成1000

多年的《大汉韶州云门光泰禅寺院故匡真大师实性碑铭并序》

。 云门寺源于云门文偃。文偃(864-949)

法 门、法眼三宗,合称禅宗五家。云门宗的传承 是:青原山行思--道悟--崇信--

宣鉴--义存-- 一系的云门宗禅风。其说教方式独特,被称作

"云门三句"。据《五灯会元》曰:"我有三句话,示汝诸人。一句函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浪。

"悟此 三句便可入道。

广东云门寺

历史

1943

1943年至1951年,历时10年,先后修建了殿堂楼阁300100余尊,1953丈,实行农禅并重,以寺养寺。"文革

"中停止佛教活动。1983年国务院确定大觉寺为汉地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受到政府的重视和保护。大觉寺交给佛教界管理使用,佛源法师回到云门,重修寺庙,再塑佛像,恢复佛教活动。1986年农历十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大觉寺举行传戒法会,有800

多人分别受出家和在家二众的戒律。云门寺住持

佛源法师、广州光孝寺住持

本焕法师、香港

大屿山宝莲寺住持圣一法师分别担任传戒师。

广东云门寺

由于云门寺在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1984年,在政府的支持和海内外信徒的资助下,又再次对云门寺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

迦牟尼像前两尊一立一卧的佛像,

镶嵌在四壁的大型彩瓷佛面,下为十八罗汉,上是二十四天神,这在国内的佛殿中都是非常罕见的。云门大觉寺共维修改建2600多平方米,新建9800多平方米。这次重建后的云门寺,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多米,门、厅、殿、堂、舍等风格独特。寺里办有佛学院,为佛教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较高素质的人才。

环境介绍

12米。山门内壁存有著名的南汉大宝元年(958)《大汉韶州云门光泰禅院故匡真大师实性碑》等重要石碑,为佛教珍贵文物。距寺半华里,有海会塔,周围有殿堂房舍数十间,可容百人居住,现为女众修学的场所。后山又新修了虚云和尚纪念堂及舍利塔,林泉幽胜,可供僧人闭关阅

桂花香溢,风光绮丽。

建筑结构

大觉寺不仅以其庄严肃穆的寺容受到了广大瞻礼者的一致赞叹,更以其日臻纯正的道风嬴得了海内外四众弟子的

“农禅并重”的禅宗道场。

2尊小型的汉白玉佛像,一立一卧,是缅甸佛教徒于1798

滑,看上去具有强烈的质感,如真人肌肤一般,为云门寺珍宝。殿内三面壁上是用陶瓷烧成的大型彩瓷佛画,长24米、高4米,是我国当前佛寺中独一无二的巨型彩色陶瓷壁画。它生动地刻画十八罗汉、24诸天王42个人物,

上层是二十四诸天像。

教学介绍

本寺方丈佛源大和尚非常重砚僧材的培养,成绩卓著。1989

1992年各级政府批准,改为

《大正藏》一部,其它图书近万册,并设有视听图书馆辅助教学,有电脑及多种视听教学设备。该院教学特点是农禅并重,学修一体,但又各有侧重。

坚持每日坐香,以养成戒定慧三学具足的修学风气;读诵班为教理班和禅修班的预科班,主要为年龄偏小、文化程度偏低的

相表记等律宗要典。四个班的学员除学习和坐禅之外,还进行适量的出坡劳动,自耕自种几十亩水田和山地,体现了农禅并重的特色。

寺亲近虚云老和尚,并接任云门寺方丈一职,1979年至1982

生学历,比丘尼心法法师随侍通愿律师七年,是其重点培养的

“六人学戒小组”成员之一。其馀法帅多为其它佛学院毕业的优秀僧才。 学院主管教务或从事教学工作者,有在名山古刹独挑重建重担者,有住禅堂用功参究者,有闭关已四年者,亦有留院任教或在本寺担任执事者。本院的办学思路和教育成果,已普遍得到了海内外佛教大德信众的认同。 本院开设的课程有:

佛法

该院院长兼云门寺方丈佛源大和尚,75岁,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东南华寺、云门寺、湖南南岳祝圣寺、益阳栖霞寺等寺院方丈。 现任教务长明国法师,中国佛学院九七届毕业生。25岁,湖南人。

游览贴士

简介

,由安赐额,骚客名流诗歌咏呤无数。厚重的佛教文化成为平水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目。云门书法胜地,历来为文人所重,风景名胜

地。

寺院历史

云门寺始建于东晋义熙三年(公元407)1700多年历史了,可谓的旧宅,传说王献之曾舍宅为寺。安帝义熙三年(407此事上表奏帝,晋安帝得知下诏赐号将王献之的旧宅改建为“云门寺”,门前石桥改名“五云桥”,高僧帛道猷居之,竺法旷、“寺本中书令王献之旧宅”。

书法胜地

写了一篇《修禊序》,其中叙景部分写道:“

于林薄。杂草将发,非止桃溪。迟鸟乱飞,有余莺谷。王孙春草,处处皆青。仲统芳园,家家并翠。”在云门寺中,原有不

云门草堂等等,可惜它们都早就随着整座古刹的倾圮一起化作历史陈迹。

历代礼佛活动

唐代,云门寺高僧荟萃。建中间(780-783)

云门寺在哪里

841~846)云门寺遭到会昌之难而毁废,当时只剩下面南一小殿未毁,

852

968(986)赐名雍熙院。(公元994年)改“拯迷寺”为“

淳化寺”。后周显德二年(955)于拯迷寺石壁峰前建看经院。宋至道二年(996)改名显圣院。旧云门寺老宿所栖庵亦于熙宁二年(1069)1144

),高宗为云门广孝寺题“传忠广孝之寺”,中间又题小字云:“赐传忠广孝寺”“传忠广孝之寺”

碑额,碑高丈余。寺有弥陀道场,杭僧元照书额。(另有“南宋度宗咸淳年间(1266-1274)曾改名为“传忠广孝寺

”之说。1623年)僧福坤偕献之裔孙于旧址募资重修,僧雪峤任住持。又恢复云门寺的旧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1638),会稽籍高僧弘礼住云门寺,“

刀耕火种,有古德风”,著语录30卷。云门寺在明末称曹洞中兴道场。云

、三宜(明盂)、瑞白(明雪)。当时,继席云门显圣寺的均为有名宗匠,明方门下的远门净柱,位中净符,明盂门下的狼亭净挺、西遁净超,明雪门下的百愚净断等,都是很有名的禅宿、有语录行世。

1586-1676年,临济宗禅宿高僧道忞,奉诏敕建平阳寺,建阁七楹,其血书法华经全

1661),赐帑银五百两,重修云门寺塔。后毁。建国初,寺内尚存佛像,有宗教活动。

寺年久失修,湮于榛莽之中。佛像被毁,寺屋改作他用。今尚存广孝寺部分殿宇 及碑文。1986年后,当地信教群众募款重募修云门寺疏碑. 至目前,平水还保留云门寺的部分。

历史规模

历史上规模宏大

云门寺在历史上之规模是非常之宏大。云门寺鼎盛时期曾热闹非凡,陆游在《云门寿圣院记》中写到:“云门寺自晋唐以来名天下。父老言昔盛时,缭山并溪,楼塔重覆、依岩跨壑(hè),金碧飞踊,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观者累日乃遍,往

往迷不得出。虽寺中人或旬月不得觌(dí )也。”从此可以看出当年之盛况。另据《康熙会稽县志》中的记载和云门寺图上可以看出,进入峡谷之后首先看见的是一个写着“云门古刹”

“辨才塔”、“丽句亭”。辨才塔为唐太宗“卓立云门”石牌坊、雪峤塔、五云山亭、火者塔然后走过五云桥到达云门寺的山门前面,寺前面还有一片枫林,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云门寺当时的云门寺有五进之多,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禅堂等主要殿堂。寺院的两边各建有两排长长的厢房。寺院的周围还有铁门限、溪风阁墓、王子敬笔琢、王子敬山亭

(书上说:唐高宗上元二年(675)三月上已日,名例“初唐四杰”

,

在云门寺王子敬山亭主持过一次“克隆”)“看经院”(另有“刊经院”

、之说)、“芍师院(忏堂)”、“显圣院”(云门显圣寺

(955),僧重曜于拯迷寺石壁峰前募缘建造。初名显圣院(云门看经院)。宋至道二年(996)九月,敕改显圣寺。院后有王子敬笔仓,实一眢井。元时,寺毁。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开法云门显圣寺,法席大盛。其实附近的寺庵还很多,“云门”只是一个总称。据陆游《云门寺寿圣院记》称:“云门寺自晋唐以来名天下。父老言昔盛时,缭山并溪,楼塔重覆,依岩跨壑,金碧飞蛹……游观者累日乃遍,往往迷不得出。” 全寺傍山而筑,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建殿堂宇舍200余间。民国19年(1930),有僧200余人。32年,部分寺舍为侵华日军所焚。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住持元相惨淡经营,然终难振旧观。1949年,有僧22名。1951年,寺舍废,改民居。)、

广孝寺(广孝寺前,有宋高宗书“传忠广孝之寺”

赋于其上。寺前有辨才塔。寺内有辨才香阁,智永禅师之徒辨才曾居此。世传辨才于云门寺凿暗槛置右军兰亭序真迹于梁上,唐太宗御史萧翼以计取之。)、广福院(老宿所栖庵)、药师院等副寺,后来主寺日渐衰落各副寺就别立为寺了,如显圣寺、雍熙寺、寿圣寺等。在当时的这几个主要别立的寺院在加上云门寺本身被当地称为“一山四寺”、“一主四副”或云“一本而四名”。但在当地信众的观念中通常把这些寺院视其为云门一寺。另外在其不远还有很多的寺院、庵堂。“云门”只是一个总称

“今云门有寺六:广孝,恩昱诸公所居也;上庵曰广福;看经院曰显圣;闷兴忏院早雍熙;西曰普济;南曰明觉,各有胜地。”足见当时的盛况。 历史地位

云门寺曾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历任住持者皆系当时著名僧人,如首任住持帛道猷(yóu)系为东晋一代名僧。随后相继还有法旷、竺道一(壹)、支遁、昙一、弘明、弘瑜、智永、智果、圆信、湛然、重曜、净挺、辩才、允若、具德礼、王门等等皆是一代高僧,尤其是支遁和昙一,前者创“即色空”学说,后者创了“幻化宗”学说。对中国佛教的发展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犹以辨才香阁最为文人喜爱。辨才为云门寺律师,王羲之七世孙智永之得意弟子,其生前所住香阁,

“天香众壑满。”孙邈 《酬万八贺九云门下归溪中作》曰:“天香满袖归。

“香界登阁憩。” 孙邈《宿云门寺阁》曰:“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 孙邈不住岩东院而住香阁院应从心理上考虑。(按宣宗大中年间,浙东观察史李褒到云门,也住香阁院,并留下《宿云门香阁院》诗)当年《兰亭序》就是藏在这香阁之梁槛之上,诗人宿此当为凭吊。另一处

当为东客院,即岩东院,云门寺接待院。当年萧翼受唐太宗之托来云门骗取《兰亭序》时便住于此。萧翼有《宿云门东客院》诗。诗人初至云

显赫影响

“十峰游罢古招提,路入云门峻似梯。秀气渐分秦望岭,寒声犹入若耶溪”。作为一处林泉秀美、环境清幽的寺庙丛林,云门寺尤其成为历代文人雅士山水游赏的对象。历代许多著名诗人、文人墨客和佛门高僧也都慕名而来寄居、访师游赏。至晋以后多有诗人

“谢灵云与惠连联句,刻于(孤潭)树侧”(《嘉泰会稽志》卷十)。南朝诗人王籍虽只两首诗作留世,然亦有泛舟耶溪“蝉燥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千古绝句。

” (《嘉泰会稽志》卷十四)。僧洪偃曾驻足于此,写下一首有名的《云门寺》诗。六朝风

作,写及云门的就有“禹穴寻溪入,云门隔岭深”)。“貌得山僧似童子,若耶溪,云门寺,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

诗风流之先河)。zhěn)

692年)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率浙东诗人修锲于云门王子敬山亭,有《修锲云门献之山亭序》。王勃也许意犹未尽,于同年秋再次修锲于此,作有《越州秋日宴山亭序》

57诗人)

)。

少年读书处。陆游在多处诗中提及云门,撰有云门《寿圣院记》

明代的开国军

(明代刘伯温曾在云门居住多日,留有大量诗作。《游云门记》《自云峰深居过普济清远楼记》、

《发普济过明觉寺至深居记》、《深居精舍记》、《活水源记》便作于此)。结成十子社)。)坛和书坛的胜地,云门寺。《钱起、杜甫、孙逖、李褒、李弥逊、虞集、金涓、王思任等》并留下了不少相关赞美云门寺的不朽诗文、词句。云门寺僧特在寺前建立牌林,留下这些大诗人的佳作,名曰:

“丽句亭”。如唐朝王勃写的《修禊(xì )云门献之山亭序》、唐梁萧的《游云门寺诗序》、唐宋之问的《游云门寺》、宋邓牧的《自陶山游云门记》、宋陆游的《寿圣院记》、元允若辑之《云门集》、元虞集的《云门广孝寺记》、明刘基的《游云门记》

云门寺唐时,便成为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杜甫的“若耶溪云门寺、青鞋布袜从此始”。就已成为千古绝唱。据初略统计《全唐诗》直接咏及云门的诗作达五十余首,而唐代到过云门的诗人更不计其数。云门乃越中必游之地,按走过浙东唐诗之路的唐代诗人有名可籍的就有四百余人,而到云门者必夜宿于此,如此想来云门乃天下第一名人客栈了。

学习佳境

云门寺这片清净佛教胜地,还是士子们励志攻读学习的选择之处,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宋代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年少时都曾经在这里刻苦学习,并留下了当年学习的“云门草堂”如:智永和尚苦练书法最终成名的“退笔冢”与“铁门槛”

篇五:根源游学——韶关云门寺游学

韶关云门寺游学

一路风景,一车笑语,一路顺风,我们根源游学携手天章集团、天章文化传播公司一同出行来到佛教禅宗云门宗发祥地――韶关云门寺。感受佛教文化,悟佛家精华。

云门山大觉禅寺,俗称云门寺,是佛教禅宗“一花五叶”之一的云门宗发祥地,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宗之一。云门寺位于乳源瑶族自治县城悲公里的慈雪峰下,公元923年由云门宗始祖六祖慧能九传弟子文偃禅师所建。在当今国内大大小小的寺庙有很多,导致香火鼎盛的背后多充斥着浓厚的商业气息。但当我们走进云门寺,被整座建筑物的庄严雅静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所迷住了,置身于寺内感觉真不一样。云门寺整体以黄色调为主,依山而建,环境之幽雅,风景之奇特,既是乳源的八景之一,亦为岭南胜地。环寺苍松挺劲,竹影婆娑,古树泉水相,寺外的片片田野,尽显朴素端庄之风。

进了大门便可以看到“小西天”,这是女子佛学院,是一个难得的清修之地。小西天内佛殿也有三重,依山而建,拾梯愈高,最高处有一大雄宝殿,匾额为云门寺高僧佛源所题。每当僧侣在唱颂早课时都梵音梵音雅致,沁入心田。

在寺内游览了一圈后,我们便移步至后山的桂花潭风景区。沿着石阶而上,迎着凉风,听着淙淙水声,走过了长长的一条山涧栈道,就到了半山腰的桂花潭。抬头望去,见潭上瀑布从飞泻而下,形如玉帛,银色水流一缕一缕地倾泻而下,真令人心旷神怡,抛开了世俗烦

恼,享受宁静生活。

大巴上,所有人都怀着期待的心情开始了旅程。

在大巴上,国学老师徐一农滔滔不绝地讲解课程“失控”。

学员分享对老师课程的感受。

经过五个钟的路程,终于到达目的地-韶关,在小岛饭店用午餐。当地的菜肴非常有特色,且美味!

在云门寺的大门来个大合照。

国学老师徐一农在为学员讲解。

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