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如何提高学习兴趣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1:33:30 体裁作文
如何提高学习兴趣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如何提高学生作文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作文兴趣

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来说,兴趣既是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又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推动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探索真理而常有的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动。学生在写作前总感觉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对写作总有一种恐惧感,厌恶写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只有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感,使写作课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达到乐意写作的境界,并且能够很 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兴趣 观察 鼓励 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来说,兴趣既是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又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推动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探索真理而常有的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动。学生在写作前总感觉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对写作总有一种恐惧感,厌恶写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只有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感,使写作课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达到乐意写作的境界,并且能够很 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呢?

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引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是引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土壤。很难想象,封闭、单调、刻板的生活中能开放岀写作之花、灵感之花。青少年学生为什么害怕写作,为什么觉得作文时无话可说,其实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对生活的关注和体验。青少年学生妙龄年华,感情丰富,喜欢多彩多姿的生活,因此要常带学生春游、秋览,投入草原、森林等大自然的怀抱,让学生心感身受,让美直接撩拨感情的琴弦,教师再不矢时机地从旁暗示美之感悟点、闪光点,引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帮助学生有所“感觉”领受其美,体悟其理,引发文思。

其次,教师写下水作文 ,引导学生,激发兴趣

下水作文是教师站在学生角度,针对相同题材进行写作,让学生看老师是如何构思、立意和写作的,给模糊的学生以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方法也很奏效,能切实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产生亲近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是良师,更是益友,我们要勇敢地“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注每个学生作文时的情感体验,勇于写下水作文,让师生共同游弋在作文知识的海洋,体会作文的愉悦。

第三,要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密切联系生活,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写作思维的开拓,贵在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激发学生作文的

欲望。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拓宽思路,写作的本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惯性思路是创新的“敌人”,我们应鼓励学生放开思想,放开

形式,不限内容,写出新意。如开展“异想天开”作文竞赛活动,展出创新作文,尽量拓宽学生思路,激发他们的写作激情。当然,作为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劳动,而且更要重视作文的价值。教师要坚持正面鼓励的原则,让学生觉得作文是件有意义的事,成功后的喜悦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重视学生的作文价值,引起他们的写作兴趣,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星级”奖励。

在作文评定中,教师可根据学生作文的真实程度、生动程度及学生的想像程度,给予不同的“星级”,像最好的作文可以得到6颗星,为6星级。

2、上台展示。

在作文讲评课上,在讲台前设置一个展示台,选出优秀作品,哪怕只是一段好句子,也让小作者自己到台上来宣读展示,尽量给想展示自己作品的同学以机会,在读的过程中,有不少同学悄悄地纠正着自己的错误,这样使不通顺的句子变通顺了,使通顺的句子变的更有表现力。

3、成果激励。

教师要开辟多种园地,为学生的习作“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1)挑选优秀习作或进步较大的学生习作在校内、班内学习园地或黑板报上选用。(2)汇编班级学校的优秀作文集,并装订成册后发给学生。(3)要学生利用寒假暑假时间重新整理、修改自己一学期所

写的大小作文,并将它汇编成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开学后进行评比,这样的好处:一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二是可以教育学生从小要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三是可以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4、评语激励。

不少学生拿到教师辛苦批改的作文本,只看一下分数不看评语,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教师的批语模式化、概念化、似乎教师不是写给学生看的,而是为了应付作业检查,写给学校领导或上级教研部门的教师看的。教师评语除了根据习作要求具有针对性外,还要有激励作用,如:“这次作文通过你自己的认真修改,内容在表达上更加生动了,语句也简炼了,老师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继续努力哟!”你看你的这个词语用得多妙啊!

第四,老师要因势利导,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有意创设一个可看见的“景”或一种可感受到的“情”,让学生身处其中,观察、思考、想象、议论、处境生情或据情捕景,然后写成作文,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情境作文,教师提供的景可以是人、物、景、故事。让学生拥有一双慧眼,去捕捉生活海洋中最耀眼的浪花,去透射心灵深处最隐秘的情感。

第五,学会自我评价,提高作文鉴赏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作文评价要以鼓励为主,评价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艺术的热爱,激发儿童的写作愿望。学生在完成了一篇作文后,要让学生细细品味自己的创作,从创作中找问题,这样可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自评,也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在批改中要求学生做到:先慢慢品读全文,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句句斟酌,看是否有句子不通顺的、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批改作文中知道别人作文的构思、精彩的文笔,让学生在批改中受到启迪,增加写作阅历,提高写作鉴赏能力。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时间长了,就会让学生在相互评改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大屏幕实物投影仪、电视录像、语音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及场地进行教学,强化学生创新作文的兴趣。为了启发引导学生切题入理,唤醒写作的欲念,使之久思涌来,百川归海,进入写作的情景。教师可借助课件,将大自然的美丽山川、草原风貌展示出来。学生边看边想,捕捉动情点,设计命题,就能为学生创设积极作文的氛围。借多媒体诱导创设情景进行想象训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总之,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总结生活经验,完善鼓励机制,因势利导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拓宽写作思路,这样能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我认为这也应该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篇二: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 孟令全

一、 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在作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 培养激发学习作文兴趣的必要性。

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这是老师们非常关心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因为就目前作文教学现状看,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是不高的,老师和学生花

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效却不大,原因何在?对此,我们做了一点调查。 老师批改学生作文,应该说这是对自己的劳动成果的一种美好的享受。但是在实际中,往往不是那么一回事。有一位老师说,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常常感到一种难言的苦衷,气不打一处来。有气就得出,结果学生的作文就成了出气的对象。一个又一个“重写”就从我们老师的笔尖下冒出来,有的还写上一些伤害学生自尊心,挫伤学生作文积

极性的批语,如:“上课听什么去了”,“废话连篇”等。

我们翻阅过一位老师批改后的作文本。全班四十几名学生,得5分的仅有四名;3分2分的二十几名;还有两名得零分。这样的学习结果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难怪学生不喜欢上作文课,有一次,上课前我们看到一位小学生仰天长叹:唉!又

上作文课,真没意思。

我们曾在调查表上分别写上数学、语文、作文、常识、品德等学科,然后请学生在所喜欢的学科上画“√”,不喜欢的画“×”。这个调查是在一所普通小学三、四年级四个班138名学生中进行的。其中在数学科目上画“×”的二十四名,语文三十几名,常识二十几名,唯独作文五十多名,比较一下,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人数占绝对多数。

后来,又对一所学校四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作了调查,其中一个班的作文成绩较好,另一个班较差,调查的题目是“你喜欢不喜欢作文?”调查结果,成绩较好的那个班32名学生,28名喜欢,4名不太喜欢,根本不喜欢的没有,喜欢的占87%。成绩较差的那

个班34名学生,不喜欢的20名,占58%,一半以上。

以上这些调查虽然很简单,却对我们很有启示,这些调查告诉我们这样一些事实:

(1)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在毫无兴趣的情况下学习作文的,他们带着一种惧怕和厌倦心理,把作文学习变成了沉重的精神负担;(2)兴趣虽然不能作为学好作文的唯一原因,但是浓厚的学习兴趣必然会导致良好的学习效果,学习兴趣的有无和学习成绩的优劣是相关的。因此,在研究作文教学工作时,对学习兴趣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2.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作文学习任务的强大推动力和必不可少的前提。

(1)动力。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最佳动力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换句话说,

学生学习作文的最佳动力是对作文这门学科的兴趣。

推动学生学习进程的动力很多,归纳起来,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外在动力,如教师

的引导,家长的督促,社会舆论,班集体的风气等;另外一种便是内在动力。相比这下,内在动力更为重要。这种内在动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是由三个心理要素构成的,一是学习动机,二是学习兴趣,三是学习过程中的注意状态。这三者对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往往起支配作用。即是说,学生有无学习的动力,在学习过程中能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所学材料、内容有无兴趣。因为小学生对正确学习目的缺乏理性认识,即使有些认识,也难以用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意志。经验证明,对小学生来说,凡是他喜欢学的,就有动力,就能引起他的注意。比如有的教师要求学生每周写一至二篇日记,那些对作文表浓厚兴趣的学生岂止一、二篇,三篇

五篇,七篇八篇都不止,这些学生并不会感到负担过重。

学习兴趣的推动作用还表现在其他方面,它可以使学生整个认识活动积极主动化。学习兴趣可以增强学生感知事物的主动性,观察事物的敏锐性以及战胜困难的意志力。所以我们无论教学生学习哪门功课,首先要使他们爱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等

于在他们学习进程中安装上一台率最大的发动机。

(2)前提。心理学上讲:“推进认识,发展思维的首要条件是学生对认识对象发

生兴趣。”

学好作文的条件很多,如:必须要有阅读的基础,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要有一定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还要懂得一些写作常识,有一定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要想写好作文,这些条件缺一不可。但这些必须以对作文表兴趣为首要前提。

二、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

任何人的任何兴趣都不是天生的,而是以一定的素质为前提,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也必然是学习作文过程中的产物。这种兴趣的形成既和主观因素有关,又和客观因素有关。作为课堂教学主导因素的教师,在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努力开

掘,善于引导,用满腔热情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些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方法,是千变万化,不拘一格的。在当前教学不断改革的年代里,教师的眼光不应该只瞄在方法的变更上。因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总是伴随着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而出现的。新的教学方法总是以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为基础的。学习新方法,首先要学新思想,要不断克服自己头脑中旧有的教育教学思想与新的教育教学思想之间的矛盾。否则指导思想不变,方法再新、再先进,一学就有可能走样。方法作为实现目的手段,它永远不是一成不变的。认识提高了,明确了,方法不仅好学,而且还可以有自己的创新。教无定法,教必有法,则正确地反映了有法与无法

之间的辩证关系。

学习兴趣的培养应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过去在研究作文教学时,往往在指导学生“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上谈得比较多。但是从培养兴趣的角度讲,仅仅把作文教学过程概括为“写什么”、“怎样写”就远远不够了。因为教师虽然想教,而学生主观上却没有想写的愿望,这仅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因此完整的作文教学过程应该是首先让学生想写、愿意写,然后再让学生明确写什么和

怎样写,最后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这样的学习过程可概括为:

“想写”→“写什么”→“怎样写”→“写得怎么样”。

下面按这样的顺序分别谈谈在每个过程中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

关于“想写”的问题

所谓想写就是教师要使学生乐意写作文,喜欢学作文,而不是任务观念或用其他带

有强制性的手段迫使学生被动地去学习作文。

有些学生不愿意或不喜欢学习作文。归纳一下,大体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学生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作文;二是学生感到学习作文太难;三是教师对作文教学缺乏热情。

如何解决以上三个问题?

(1) 要使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学习作文

学生对作文学习不感兴趣,就是因为错误地认为他不需要学习作文,他们不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思想感情,写作文就是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别人了解自己的思想感情。为了使学生体验到作文与自己目前生活、将来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许

多老师都想出了很好的办法。

例如,有一位老师组织学生作军事游戏,一个学生由于在字条上没能用准确的词语写清自己前进的方向,使自己的同伴迷失方向,结果游戏失败了。老师就请这位同学把这次教训当作一件生动的事例写下来,学生从中感到了学习作文的重要性。还有的老师要求学生轮流写班级日记,把班里发生的大事记下来,并向全班公布,学生因为写的是

自己的事,所以记起来很有兴趣。

经常听到一些小学生讲:我将来也不当作家、文学家,学习作文没用。有一位老师听到这些议论后,没有急于给学生讲大道理,而是请学生到新华书店去调查,看书架上摆的书究竟有多少是作家、文学家写的。经过调查,学生看到了那一本本薄的厚的书非但不全是作家写的,而且作家写的仅占那些书的很少一部分。这个学生明白将来不管从

事哪一种行业,都离不开作文。

开学的第一天,学生们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交谈自己假期里的所见所闻。细心的老师会发现,孩子们所谈的,都是自认为最能够吸引别人,打动别人的有趣味的事。老师明白这是学生产生了急切想表达自己假期生活区的需要。于是上课的时候,老师先不着急说要写作文,而是在课堂上给孩子们以表达自己感情的机会,一件件生动、真实、有趣味的事说出来了,自始至终学生们讲得兴致勃勃,使人感到孩子们确有非吐不快之感,最后教师作了简单的总结,要求孩子们把所说的写下来,很自然地

完成了“一件有趣味的事情”的作文选材。

这位教师运用心理学上需要的规律,因势利导,选择了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时机,满

足了学生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需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 准确地把握中年级作文教学要求的深度。

上面谈到学生不愿意学习作文的原因之二是感到作文难。分析一下,造成学生感到作文太难的原因基本上有两个:一是作文本身确有它一定的难度;二是由于有些教师未能把握中年级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人为地拔高了中年级作文教学的要求,把本来就

比较难的作文又人为地加大了难度。

例如,学生一上三年级,有的老师就搞命题作文训练。据了解,这样的训练也不是在低年级写话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是由写话训练一下子跨到写篇训练,这不仅加大了难度,而且无法和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相适应。甚至还有提出开头结尾新颖,立意要高,

选材要新要奇等等不恰当的要求。

作文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又是认识能力的综合反映。两个“综合”体现着作文珠难度,但是事物是可以转化的,不是向好的方向转化,就是向更坏的方向转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就是作这种转化工作的。不管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教师的

工作既可以使作文由难变易,也可以使作文由难变得更难。

教师应该努力做好由难变易的工作。

一位教师第一次指导学生进行命题作文。这位教师一上课就讲:命题作文要比写一段话难多了,要不努力就学不好。教师的这句开场白本身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如果是讲给成年人,也无所谓。但对象是四年级的小学生。教师的本意很清楚,无非是想通过问题的严重性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后面教师能够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就有可能冲淡那句开场白的作用,然而结果恰恰相反,这节课上得不够成功,不良

的学习后果起到了验收报证命题作文难的作用。

为了解决“作文难”的问题,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很多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重视新学期的一次作文课。

他们认为第一次作文课对把作文由难变易起着一种特殊的作用。先入为主。上好第一次作文课,就是想让学生一接触作文,就对作文产生好感,向学生预示成功感,树立

学好作文的信心。

有的教师第一次上课时,设计组织与教学有关的游戏,寓教学于游戏之中。如小语五册第一次习作,重点是训练写一段话的先后顺序问题。教师先给学生讲了一些不按顺序做事、写文章的笑话,然后请六位同学代表本组像智力竞赛那样看谁能迅速准确地重新排列好四幅图画的顺序。一节课上下来,既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又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更重要的是初上作文课就给学生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印象,不感到困难和枯燥无味。

如果是一个基础差的班,有的老师就现身说法,把自己童年时代学习作文所走过的道路如诉家常一般讲给学生,或者以学生为例,介绍他们学习作文的成功经验。使学生从心里感到,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每个人都可以学好作文,不必为作文的学习

发愁害怕。

一般地讲,新学期伊始,学生普遍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愿望,新的老师,新的学期,新的课本,??都会给学生一种新的感觉,新的刺激,往往可以诱发孩子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抓住新学期开始这个大好时机,上好第一节课,会使学生这种积极向上的情绪

更加高涨。

分散难点,化难为易。

有的老师为完成一篇作文的教学,往往从单项或分项训练入手,这种分散难点,化

难为易的方法是很可取的。

例如,为了训练写人,先从训练写外貌、写对话、写动作、写心理活动等项入手,

一项一项写得象点样子了,再综合起来写。

作文本身虽然有它一定的难度,但是并非难到学生无法逾越的地步,其实稍有一点难度的事情往往更能激发人们去探究它的兴趣。我们如果能正确地掌握中年级作文教学

的要求,又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变作文难为不难就不会是一件难事了。

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热情是培养学生学习作文兴趣的前提。

心理学上讲,老师热爱本学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无兴趣,往往取决于他对所教这门学科的老师有无感情。因此,融洽的师生感情,活跃的课堂气氛,以及老师对作文的热爱都是培养学生学习作文兴趣发不可少的条件。老师常常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老师如能在学生中谈论作文,用自己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去感染学生,这一定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反过来,老师对

作文就成了一种枯燥无味、毫无生气的形式主义的过场。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尖锐地指出:学生对学习抱冷漠态度的根源,就在于教师本人在

工作上缺乏热情。

这话讲得一点不为过分。

关于“写什么”的问题

“写什么”无非就是选材,如何在选材上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下面分两点来谈。

(1)要选择学生所熟悉的事物

学生对他们所熟悉的事物则更愿意、更喜欢反映出来。所以我们无论要求学生是写

篇三:中学生作文学习兴趣培养

中学生作文学习兴趣培养

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逐渐把“老师要我写”变为“我要写”的自觉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兴趣。要提高作文写作能力,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唯有通过用"眼睛看"、"耳朵听"、"脑子想"、"手指写",并于此循环锻炼、反复加强,写作水平才能有所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看、听、想、写"这四个方面,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思维、兴趣和需要等因素,努力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使应用文写作教学水平与质量有所提高。

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农村中学生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一些。可供阅读的书籍较贫乏,学生的知识容量相应地变小,而一般的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至于孩子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是不关注的。长久如此,孩子们就会这样想:连父母亲都认为作文是不重要的,那我何必花太多时间在上面呢?这样,无形当中父母的态度又是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养成的致命一击。以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把按教学计划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并且尽心尽力地去教完教好,因为它与考试有极重要又很明显的关系。而把教作文当作软任务,少教几次作文都无防。当然,这和目前的应试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但一味为考试而写作,势必使学生失去了对写作的热情和兴趣。 总之,兴趣的产生,有时是天生的,更多是后天形成。农村中学生对作文兴趣的产生更多是靠语文教师的精心培养。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如何给他们的语文补充营养?

一、丰富作文训练方式、方法。

1、教师写“下水作文”,激发学生创造热情。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写“下水文”是重要的方法之一。无论教师的写作水平如何,与学生一同投入写作的“海洋”游上几个来回,都会使同行的学生兴奋不已。其好处有几方面:一是教师从自身的体验出发,给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过程,如何立意,如何选材,等等,使学生倍感亲切;二是让学生充分体验与教师尽情交流的快乐。同一个题目,同一种要求,同一个时间,这本身就体现出语文教学迷人的人性色彩,学生渴望交流的愿望得以实现,

必然会给写作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三是教师敢于把自己的“下水文”拿进讲评课堂,与学生作文放在一起比较,让学生挑刺,并尝试着说出自己的理由,这样的一个评判过程,必然会使学生的写作兴趣大增,并始终保持战胜老师的“欲望”。

2.教师巧妙利用批改,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1)快速批阅,及时反馈 学生交上作文,有的是为了完成任务,有的则当作是自己一次精心创作的尝试,渴望很快得到结果,老师就应及时批阅及时发放,让学生尽快品味到写作成功后的喜悦。这就可以满足学生求知的心理,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成功的滋味。

(2)多给鼓励,少给批评

每个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大多是经过他们冥思苦想而取得的成果,理应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所以,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先要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都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在文后给予肯定的评价。

(3)批改具体,不能空泛

作文批改要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就不仅要在字、词、句、修辞等问题上指出不足、进行修改,更要在文章的布局谋篇、材料选择、详略安排等较抽象的问题进行具体、细致的修改,让学生明确其进步,从而使其作文兴趣有所提高。

3.让学生亲近生活,拓宽作文视野。

按心理学的观点,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是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逐渐把“老师要我写”变为“我要写”的自觉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兴趣。

如何提高学习兴趣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其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生活正是广阔的海洋,只有热爱生活,才能积极地投入生活的怀抱,才能从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要注意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体验生活的良好习惯。

光有生活,而没有体验,往往写不出鲜活生动的文章来。这就要求学生首先学会做人,有目的、多层次、多角度地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丰富知识,让其亲身体会到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写作宝藏。

二、通过阅读,积累语言。

1、充分利用好课本资源,为写作打好基础。每当我讲到课本上的现代文名家名篇时,我都会让学生选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摘录下来并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有时凡是遇到对学生写作有好处的篇目我都让学生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内容字数多少都不限。而对于古诗文,我都是让学生把自己想象的美好意境或优美的画面描述出来。通过这些方法,我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而且又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2、利用课外读物,扩大阅读量,积累语言。开展丰富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不能仅仅靠语文课堂,大家都知道,语文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们农村学校条件差:图书少、网络信息不发达,学生几乎没有什么书可读,再加上学生学习时间紧,读书的时间很少。其实,只要我们动脑筋,办法总比困难多。比如:

(1)持之以恒地向学生选送优美的时文,尽可能地弥补语文学习环境的先天不足。优美的时文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如果我们将其汇集起来,送给学生,那么学生就能用较短的时间,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

(2)尽可能地多开展一些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能力的各种活动,诸如读书报告会、知识竞赛、辨论会等;

(3)鼓励学生大胆参加有关的征文活动,积极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发动学生自编刊物,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发表欲。

总之,只要学生留心观察、用心读书、欢心活动,便会有自己的想法:想法的形成和想法的表达都要用到语言文字。

3、积极想办法改善阅读环境、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农村学生语文学不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阅读量的不够。在农村这样一个缺少阅读条件、阅读氛围的环境里,学生们是很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先成为学生阅读的眼睛,把他们带入文学的殿堂,然后再慢慢培养阅读的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讲故事”,所讲的内容可以结合课文,也可以从课外信手拈来,只要能提高语文修养,可以不必受主题、题材、表现形式的束缚。学生在老师的熏陶下,便会慢慢地对文学产生兴趣,便会试着去搜寻那一类的文学作品,从而喜欢上文学作品,慢慢地便养成了阅读审美的好习惯。

在阅读中,帮学生解决书本的来源问题。每学期初,要求学生每人互相借两本好的阅读书或者作文选、读者文摘、意林、语文报、中学生阅读、智慧背囊、让中学生感动的中外故事等,成立班级读书角,学生在学习之余随时都可以阅读,

而且每个学生都可以读到不同的书,这就弥补了书少的不足。解决的方式其实并不少,关键在于师生之间对阅读的重视与否。恰如荀子所说的关键在于为与不为:

[2] “为之则难者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改善阅读环境。

开展丰富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不能仅仅靠语文课堂,大家都知道,语文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许有人会说,农村缺少开展课外活动的条件。其实,只要我们动脑筋,办法总比困难多。所以我们有必要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1 制订计划,统筹安排。调查中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随意性强。进行课外阅读必须从温州的实际出发,结合课堂教学,制订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计划。重点做到时间落实列入课程表,雷打不动。还应把课外阅读计划纳入语文教学计划,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阅读与作文相配合,统筹安排。

2 辨明关系,提高认识。现在学生的课外阅读偏重于言情武打漫画等消遣类的书籍,针对这种情况,或举办专题讲座,或进行个别引导,帮助学生辨明几种关系,提高认识。一是消遣与求知的关系;二是流行与需要的关系;三是拙作与杰作的关系。

3 具体引导,激发兴趣。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在课外阅读时易受情感的支配,兴趣在阅读一些不太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刊上,更有不少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课外阅读的兴趣。所以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具体引导和个别指导,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读书活动,如文学欣赏课、诗歌朗诵会、演讲赛、文学社活动、甚至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各项奖励以赠书的形式等等,以次来激发学生健康的阅读兴趣。

4 配合教学,选择读物。学期或年度的推荐,一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一个比较适量的系统的清单。重点要推荐一些中外名著,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作为语文老师更要广泛涉猎,及时了解阅读有关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课外阅读,这样更有利于向学生推荐书目,更有利于与学生交流,对其进行引导。

5 传授方法,培养习惯。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必须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切实截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包括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分门摘录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等)。传授这些发要指导学生在具体运用时要不拘一格,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运用。

6 组织交流,检查督促。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学生间的互相影响产生的作用有时比教师指导更大。另外,交流活动还能激发兴趣,

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教师应分阶段地开展一些活动:召开读书报告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开展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举行读书知识比赛;举行朗读或快速阅读比赛;举办手抄报、演讲会、故事会、网上作文比赛等等。组织这些活动要有计划,认真实施,才有效果。

总之,只要学生留心观察、用心读书、欢心活动,便会有自己的想法:想法的形成和想法的表达都要用到语言文字。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就自然而然提高了。

在培养作文兴趣方面,教师的引导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但同学们也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看自己爱看的书,写自己想说的话。当然,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是有了学习的动力,而要真正学好语文还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求学历程总是艰辛的,但你若有了审美的欲望与求学的兴趣,便能使作文写作驾轻就熟,即使再苦,也是乐在其中,让学生感受“学海无涯乐作舟”。

篇四: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兴趣

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兴趣

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兴趣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但是,当前学生中却普遍存在一种对作文畏惧厌烦,甚至是排斥的消极情绪。它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作文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减小坡度,逐步提高

作文作为一项综合性创造活动,它的提高需要学生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领着学生一步一步去攀登作文高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减小坡度,让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

1、从仿到创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写下水文,正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明确的模仿对象。而实际上,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学生很好的模仿例文。义务教材第五册《秋白梨》一文,介绍了秋白梨的生长过程及其特点,针对秋白梨的生长过程和柑橘的生长过程颇为相似,鼓励学生模仿课文,写一篇介绍家乡特产----柑橘的作文。学生的积极性普遍较高。模仿,带学生走出了无语可写的困境。

2、逐项达标不同的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学生错别字教多,有的学生标点使用不当,有的学生中心不够明确,有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欠佳----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应为他们制订不同的达标要求。尤其是一些作文水平欠佳的学生,要使他们的作文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采用逐项达标法,制订一系列的达标要求,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争取达到某一项要求。这样,易于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作文自信心。

二、注重实用,表现自我

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把学生一个个都培养成作家,而是让写作这项技能,更好地为学生的生活服务,帮助学生在作文中找到自信,找回自我。

1、注重实用由于传统的作文教学比较注重作文的艺术性,而忽略了作文的实用性,致使一些学生产生了“作文无用论”。他们把作文看成了一份沉重的额外负担,久而久之,便对作文产生了厌烦情绪。因此,作文教学,教师应让学生的作文从本子上走下来,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去。例如让学生以书面形式为班级提个小建议,与老师说说心理话等,真正使学生感到作文是他们生活的需要,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克服自己的作文情绪障碍。

2、表现自我如何使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关键是让学生的作文写自己想写的事情,发自己想发的感慨。97年,衢州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台校园风景线栏目准备在12月12日晚播出航埠小学专题,那天放学,布置学生回家后准时收听。但后来由于临时变故,节目改在12月25日晚播出。结果,第二天一早,学生便纷纷向我诉说昨晚收不到节目的着急和气恼。于是,我顺水推舟,让学生写一写昨晚的心情。学生一个个奋笔疾书,一吐为快。只有作文真正成为学生表达的需要时,学生的作文情绪障碍方能得以根本性的消除。

三、评改结合,不断进步

作文的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直接影响着作文教学的质量。在作文讲评课上,教师要特别注意挖掘作文欠佳学生的作文中的闪光点,有时甚至是一个词、一句话,都要及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以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但作文仅评不改是不会有多大成效的,只有评改结合,才能使学生的作文不断进步。为鼓励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我采用了“加星制”的作文评分方法。即学生作文第一次成稿打上几个星,以后每次修改,根据进步程度,酌情予以加星。这样,让学生修改、重写作文,他们不再认为是对自己的一种惩罚,而是获取一个更高星级的一次挑战。采用这种评改结合的方法,从学生的心理上消除了对作文的排斥,促进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一、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作文源于生活,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对于客观事物,只有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才会有深刻的理解,才会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引导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美丽的大自然,构成了学生生活的广阔空间。学生投身其间,其乐无穷,如果让学生稍加留意,并随时将自己耳闻目睹的、感到有趣的、印象深刻的东西用写观察日记的形式记下来,日子久了,学生就获得了作文的很多材料。这就解决了学生作文时瞎编一气,为躲过一次作文而撒谎,提纲式的几句话就交差的毛病。如一位教师利用一节语文课跟学生一起交谈,问他们最近有什么新发现,为了表现自己,学生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就在他们说得正带劲时,教师忽然止住了他们的话题,用同情的口吻说:“真遗憾,许多想说的小朋友没办法在这里说。可是老师还真想知道每位同学的见闻,怎么办呢?请大家帮一帮老师吧!”很多学生都想到了用写的办法把想说的记下来,让老师再慢慢去看,于是,教师赞成了学生的想法。老师对学生提出了每天都写写当天看到的人和事的要求,并教给他们写日记的格式,发给了每人一个本子,在本子封面上写下“每天都有新发现”。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让学生多读书,培养写作的兴趣

鲁迅先生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阅读是一种资源,是吸收知识的过程,是作文的基础。因此,必须要求学生广泛地阅读,首先要把课本阅读好,理解透彻。现行的各种版本的教材上,所选的课文大都是些名家名篇,实际上都是一些很好的范文,是学生获取写作知识,借鉴学习写作方法的好范例。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怎样选材,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照应的方法,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获取多方面的语文知识,培养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要让学生广泛涉猎,厚积薄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越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越是应当多读课外书。每本书、每篇文章,都为读者展现出一个崭新的天地,使他们开眼界,长知识,受熏陶(其中自然包括语言)。智力越是低下的学生,越应当多为他们打开一些认识周围世界的窗口──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窗口就是书。”读书的时候,要求学生要真正读懂其意,体会其情,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有所感悟,写出读后感,要学会摘录、仿写、改写、缩写、扩写、续写等。这样持之以恒,学生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多了,写起作文来也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也就解决了学生作文时无从下笔的畏难情绪。

三、多开展有趣的课外活动

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跳绳、踢毽、打乒乓球、拔河、跑步、滚铁环、赛陀螺、老鹰捉小鸡等活动都是学生爱玩的,玩时让他们做生活的有心者,留心观察其中的喜怒哀乐,不管是自己参与的,还是没参与的都可以作为写作的良好素材。如几个同学玩赛陀螺之后,其中一个同学写到:赛陀螺真有趣。中午,完成了作业后,我们几个小伙伴拿出自己的陀螺比赛起来,谁的陀螺转的时间长谁就赢。我们同时转动陀螺,我的心随着心爱的陀螺的转动“咚咚”直跳,害怕它早“死”了。眼看我的陀螺要“死”了,我在心头不住地给它打气、加油,让它再坚持一会儿,但后来还是输了,我的心思白费了。再赛的时候,我认真总结了失败的原因,最终我取得了胜利。看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多动脑,

才会成功。

四、从“讲故事、听故事”中培养写作兴趣

听故事是所有学生都喜欢的,“讲故事、听故事”,有利于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口头作文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听完故事,可以让学生续编故事,再讲给班上的同学听,回家讲给家长听,学生从中就得到了锻炼,收获多多。如听了《龟兔赛跑》故事后,可以续编《龟兔第二次赛跑》的故事。续编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吸取教训,学生的想象力和作文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这有利于写作兴趣的培养。

五、抓好作文后的讲评和批改

讲评是老师在作文课上要做好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教师讲评有重点,学生印象就深刻,教师讲评的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在讲评时,对写得好的文章既要鼓励,又要指出其不足之处;对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只要看到点滴进步就要当众表扬,以增强他们作文的自信心,使他们进一步努力。

教师批改作文的目的在于指出作文的不足之处,启发学生动手、动脑,有事可做。在批改上,我认为关键在“批”而不在“改”,如果教师细致改,改的地方多,费时也多,但学生不看或不认真去消化还是白费力气。把重点放在“批”上,既不费时,又可以在批阅过程中随手写下,便于学生拿到作文本后有事可做。不过,要使“批”起作用,老师不但要做好发动工作,更要做好检查督促工作,这项工作做得好,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要带领学生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我认为必须借助广阔的生活天地,充分利用社会这个大舞台,从小处着眼,从内容入手,走写作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让学生乐于作文,把写作文当成一件快乐的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高水平的作文。

篇五:如何提高学生作文兴趣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阅历,训练学生的思想过程。从学生喜欢的角度出发,去开启学生的心扉,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在作文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学生“以情造文”,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作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恰当地利用语言、组织语言,但长时间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不浓,甚至对作文产生惧怕心理或厌倦情绪。通过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写作能力。

一、给材料周记(随笔)巩固学生兴趣

学生一学期的大作文训练是不多的,不可能经常进行。前面的三次开放性作文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但这种兴趣还需要我们时时巩固,否则,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所以,平时的周记(随笔)练习就非常重要了。作为一块重要的写作阵地,我们必须把它利用好。刚开始时,我也只是布置每周一篇周记而已,并未做过多要求。但很快我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抄袭作文书的有,不写的有,写两三行交上来的也有,甚至有些成绩较好的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换句话说,认真完成的可能只有一半左右。如此下去,周记恐怕会流于形式,起不到练笔的作用。怎么办?这又是一个问题。我私下了解几个完成不够认真的学生,询问原因,答曰:不知道写什么,无话可

说,总不可能每周都写思想汇报吧,那是班主任的要求。原来如此。我决定对周记写作进行改进,针对学生感觉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的问题,我一是每周选取一些优美的、有趣的、富有哲理的文章经常读给他们听,要求他们以我读的文章为材料进行写作,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写听后感;二是我选取了一些比较有讽刺意味的漫画印发给他们,每周一画;此外,我每周根据情况给他们提供3个题目自由选择,也可以写一周见闻、感受等。总之,周记写作做到既不规定死,也不什么都不规定,既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又不说空话,胡编乱造甚至抄袭。

二、课内作文,利用兴趣

行文至此,也许有人会问,你这样练习作文,那么,教材要求的作文训练就不用练了。当然要练,但宜巧练、精练。其实,我们前面所做的工作都是为课内作文训练做准备的。只有当学生对写作感兴趣了,我们的课內作文训练才会有效果。另外,我认为教材要求的训练不一定要完全照着练习,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只要目的一致,效果达到就行了。教师精心设计作文命题,诱发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写作欲望,以培养作文兴趣。命题要尽量新颖别致,含蓄隽永,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要留有想像的空间和驰骋的余地,使学生看到题目就大有愤悱之感,大有话在喉头,一吐为快的劲头。作文指导课,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所写内容,通过对生活认识或写作角度的

交流,激发写作兴趣。

三、评语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明确批改的方向及标准。每次批改前要列出具体的训练要求、批改重点,熟悉各种批改符号。其次,一定要强调学生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尽到自己作为批改者的责任。拿到同学的作文不能随便马虎,要点出自己的感受,要有真诚的建议,精彩处、共鸣处要有标注、有点评。总评要有针对性,不要太尖锐,要肯定多于否定。这一做法让学生们感到很新奇,大多数人很有主动性,态度很认真,但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其一,部分学生爱看别人的文章却吝于拿自己的文章给别人看;其二,虽然大多数学生积极认真,但总有少数同学不能端正态度,在评改中不负责任。对这些学生都应该个别指导。

使其转变态度,认真地参与到活动中。新课标指出:“评价重在激发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热情”,学生互改作文的好处在于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批改中明确写作的要求,学习别人创作的长处,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当然,评改不能停留于此,如此则不能显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学生互批结束后,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作文及批改者的评语作二次批改。但这二次批改却没了以往的枯燥,反而多了很多欣喜。虽然工作量增加了,但却多了一份快乐和享受。在二次批改结束后,先把作文分发到批改者手中,让他们比对和老师标准的差异。之后,把作文本发到原作者手中,让他们仔细咀嚼当中的评语。这样,学生就得到“批改”和“写作”的双重训练,兴趣和热情不断高涨,对自己的创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创作

欲望越来越强烈。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进行二次创作,而这“再创作”的过程,学生的心态已经改变了,质量也跟着上来了。这二次作文只需简单评改就好了,如果学生改得不好,还可以让他们改第三回、第四回,“文章不厌千回改”嘛!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正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

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四、要求学生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的课文中有许多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

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五、以说的方式促进写作,下笔成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我觉得创设合理科学的习作情境,让学生习作,远比枯燥乏味的讲解要好得多。但我也发现,仅仅是为作文而设置

情境,也只是站在了作文教学的桥墩上,一搞活动,学生就会认为是要写作文了。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习作兴趣就减退了。所以如何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表达的需要,如何使情境作文教学真正提高习作兴趣,还有待于我们语文老师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