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孤独的舞者阅读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6 03:31:53 体裁作文
孤独的舞者阅读答案体裁作文

篇一:孤独的舞者阅读答案

孤独的舞者阅读答案

1.从全文看,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2.仔细阅读②③段,从外形、心态、行动三个方面说说这只蝴蝶的特点。(3分)

3.第③段画线句子中,用“忧伤”修饰“美丽”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

4.结合文中“孤独的舞者”的特点,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4分)

5.试指出本文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并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1.①渲染寂静、冷清的气氛。

②为下文蝴蝶的出场作铺垫。

③衬托出蝴蝶舞姿的优雅、绰约和孤独舞者的坚强。

2.①洁白、美丽、可爱等(外形)

②内心有热切的渴望,孜孜以求,永不懈怠(心态)

③孤独地舞动着(行动)。评分:本题3分。

3.恰当。因为“美丽”指孤独的舞者轻盈、优雅的舞姿;“忧伤”指孤独的舞者旋舞过程中的孤独,无人欣赏与喝彩。(或:恰当。因为文中说“所有的绝望,所有的欢乐,所有的痛楚都融进这绰约的舞姿里”。)

4.通过对孤独的舞者的赞美,提醒、启迪、鼓舞、激励人们只要孜孜以求、永不懈怠就能实现人生美好的理想。

5.答案示例:

①托物抒情。文章借枯黄的草地上的一只蝴蝶在孤独中旋舞,舞出忧伤的美丽,优雅的欢乐,表现对在寂寞里苦苦追求的人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②衬托手法。用秋天的寂静、清冷,衬托出孤独的舞者的坚强。(另外可以答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作者用精细的笔墨描写秋天寂静清冷的环境和洁白的蝴蝶回旋飞舞的场景,用抒情的语言赞美其用优美的舞姿征服世界精神,用议论句揭示其牺牲精神和坚强的品格。还可以答对比,人生舞台上“孤独的舞者”与“随波逐流,将自己独特的个性淹没在茫茫人海”的人对比。)

《孤独的舞者》阅读答案由巨人中考网为大家整理,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努力提

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篇二:孤独的舞者 阅读答案

①秋天,草地上一片寂静,萧瑟冷清。大地上积满了落叶,枯败的叶子蜷缩着,如一张张满是皱纹的脸疲倦地向上张望着。阳光下,小草儿如漂洗过的白银一般,浅黄浅黄的,迎着秋风簌簌作响。四下里静悄悄的,一切都显得无精打采的,凛冽干燥的寒风暗示着这个季节并不属于脆弱的生命。

②然而,在绝望的阴影里似乎总是潜伏着那么一丝愉悦的惊喜。瞧去!不远处一只小小的蝴蝶,一身洁白,半透明的翅膀正不紧不慢地拍打着,宛若一朵飞舞着的雪花,细小的身子忽上忽下回旋跳跃着。一忽儿,轻轻地落在草叶尖上,吻一吻,旋即又飞走了。我想,它的内心该是被某种热切的渴望敦促着吧,孜孜以求,永不懈怠。

③枯黄的草地在我眼里忽然变成一方广阔的舞台,舞台上,这只小小的蝴蝶正孤独地旋着舞演一场独角戏。没有灯光,没有音乐,没有观众,没有掌声,孤独的舞者只是默默地奉献着它最美丽的舞姿,舞姿里有忧伤的美丽,舞姿里有优雅的欢乐。舞啊??舞啊??所有的绝望,所有的欢乐,所有的痛楚都融进这绰约的舞姿里。整个世界停顿下来,默默地注视着,万籁俱寂,周遭的大自然也莞尔笑了。

④一只小小的蝴蝶就这样征服了整个世界。夏日里,会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蝴蝶,小小的,白白的,舞动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成群结队地飞过这个季节,不留下一丝痕迹。当花儿慢慢零落,生机勃勃的绿色也渐渐褪去,只留下孤零零的大地,光秃秃地裸露着,生命俱凋亡,仿佛干涸的生命之滩。夏日,兴旺茂盛的夏日,一天天远去了。这时,从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孤独的舞者悄然而至,开始享受它那姗姗来迟的短暂的生命。尽管,留给这个“不可理喻”的小生命的,并没有多少舒适与安慰,在这静默的季节里,它仍是这广漠舞台上唯一的主角。不知这小东西是否明白“美好东西的获得往往要做出巨大的牺牲”。代价的确是巨大的,秋天来临,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一天天加剧,这一天天加剧的寒冷会无情地吞噬蝴蝶的生命。然而,重要的并不是生命的长度,而是其价值。

⑤不要怕在人生的舞台上做一个孤独的舞者!有多少人,在各自的生活中终生扮演着平庸卑微的角色,却从来没有拥有过自己的人生舞台?又有多少人,随波逐流,将自己独特的个性淹没在茫茫人海?舞步回旋,陌陌前路,何处蔷薇?而在世间的某个角落,一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正默默地等待着属于她的那只蝴蝶。有一天,他们相遇,娇嫩的花骨朵儿便张开她的怀抱热情地迎接那久久等待的客人旋着舞步缓缓而来。(选自《读者》)

孤独的舞者 练习题:

1.从全文看,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2.仔细阅读②③段,从外形、心态、行动三个方面说说这只蝴蝶的特点。(3分)

3.第③段画线句子中,用“忧伤”修饰“美丽”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

4.结合文中“孤独的舞者”的特点,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4分)

5.试指出本文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并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孤独的舞者 阅读答案:

1.①渲染寂静、冷清的气氛。

②为下文蝴蝶的出场作铺垫。

③衬托出蝴蝶舞姿的优雅、绰约和孤独舞者的坚强。

2.①洁白、美丽、可爱等(外形)

②内心有热切的渴望,孜孜以求,永不懈怠(心态)

③孤独地舞动着(行动)。评分:本题3分。

3.恰当。因为“美丽”指孤独的舞者轻盈、优雅的舞姿;“忧伤”指孤独的舞者旋舞过程中的孤独,无人欣赏与喝彩。(或:恰当。因为文中说“所有的绝望,所有的欢乐,所有的痛楚都融进这绰约的舞姿里”。)

4.通过对孤独的舞者的赞美,提醒、启迪、鼓舞、激励人们只要孜孜以求、永不懈怠就能实现人生美好的理想。

5.答案示例:

①托物抒情。文章借枯黄的草地上的一只蝴蝶在孤独中旋舞,舞出忧伤的美丽,优雅的欢乐,表现对在寂寞里苦苦追求的人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②衬托手法。用秋天的寂静、清冷,衬托出孤独的舞者的坚强。(另外可以答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作者用精细的笔墨描写秋天寂静清冷的环境和洁白的蝴蝶回旋飞舞的场景,用抒情的语言赞美其用优美的舞姿征服世界精神,用议论句揭示其牺牲精神和坚强的品格。还可以答对比,人生舞台上“孤独的舞者”与“随波逐流,将自己独特的个性淹没在茫茫人海”的人对比。)

篇三:孤独的舞者

《孤独的舞者》练习题:

1.从全文看,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2.仔细阅读②③段,从外形、心态、行动三个方面说说这只蝴蝶的特点。(3分)

3.第③段画线句子中,用“忧伤”修饰“美丽”是否恰当?为什么?(3)

4.结合文中“孤独的舞者”的特点,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5.试指出本文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并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4《孤独的舞者》阅读答案:

1.①渲染寂静、冷清的气氛。

②为下文蝴蝶的出场作铺垫。

③衬托出蝴蝶舞姿的优雅、绰约和孤独舞者的坚强。

2.①洁白、美丽、可爱等(外形)

②内心有热切的渴望,孜孜以求,永不懈怠(心态)

③孤独地舞动着(行动)。评分:本题3分。

3.恰当。因为“美丽”指孤独的舞者轻盈、优雅的舞姿;“忧伤”指孤独的舞者旋舞过程中的孤独,无人欣赏与喝彩。

(或:恰当。因为文中说“所有的绝望,所有的欢乐,所有的痛楚都融进这绰约的舞姿里”。)

4.通过对孤独的舞者的赞美,提醒、启迪、鼓舞、激励人们只要孜孜以求、永不懈怠就能实现人生美好的理想。

5.答案示例:

①托物抒情。文章借枯黄的草地上的一只蝴蝶在孤独中旋舞,舞出忧伤的美丽,优雅的欢乐,表现对在寂寞里苦苦追求的人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②衬托手法。用秋天的寂静、清冷,衬托出孤独的舞者的坚强。 (另外可以答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作者用精细的笔墨描写秋天寂静清冷的环境和洁白的蝴蝶回旋飞舞的场景,用抒情的语言赞美其用优美的舞姿征服世界精神,用议论句揭示其牺牲精神和坚强的品

格。还可以答对比,人生舞台上“孤独的舞者”与“随波逐流,将自己独特的个性淹没在茫茫人海”的人对比。)

《目送》阅读答案

1.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分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4分)

2.“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这是本文的题记,清你结合文章第⑨段和第16段的内容说说作者意在告诉我们什么?(6分)

3.按要求对文中A、B两处画线句进行鉴赏。(5分)

(1)从A句中任选一个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简要品析。

(2)从表达效果的角度简要赏析B句。(3分)

4.《目送》一文红遍东南亚,在美国影响也很大。读完此文,你能说出它流行的原因吗?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3 《目送》答案:

1.(4分)一是目送儿子渐渐长大的背影,表达出对儿子的牵挂与不舍以及面对儿子的成长 难以释怀的落寞;一是目送父亲渐渐老去远离的背影,表达出面对父亲的老去而无法挽留 的痛楚。(一点2分,共4分。语意相近即可)

2.(6分)①任何亲人只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片段;②生命中的有些成长是我们必须独立 面对的;③面对生活中种种失去的落寞与痛楚是我们生命的必然;④我们应珍惜属于我们 的每一份情缘。(一点2分,共6分;答对三点给满分。语意相近即可)

3. (1)(2分)(能准确分析所选词语表达的内容给1分,能品析出它的表达效果给1分。可选择“无边无际”“时空长河”“凝望”“交会”等词语进行品析,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示例:“交会”一词写出我对儿子的牵挂与儿子对我的依恋融合在一起的情形(1 分),形象表现出母子间无法割舍的深情(1分)。

(2)(3分)作者以斜风细雨烘托惨痛别离的心情(1分),再连用两个“深深”将自己对父亲的难舍和失去父亲的痛心直接抒写出来(1分),使深情的描写与抒情自然融合到一起(1分)。

4.(3分)(任选一个角度谈均可。观点明确且源于文本计1分,阐释合理计2分)

参考角度:(1)文章的选材;(2)文章的情感;(3)文章所蕴含的哲理;(4)文章的语言;(5)文章的表现手法。

参考示例:文章将深刻的哲理寓于深情的叙述之中。透过作者极富真情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哲理,让人学会珍惜亲情、珍惜生命,让我们沉静下来,纯粹起来,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和解。

《目送》 阅读答案:

1 读完文章,你又何体会?受到怎样的启发?(不超过50字) 2 请简要分析题目“目送”的含义

3 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线的词可以换成括号内的词吗?为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1)在海关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没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2)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望)

4 下面的细节描写,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1)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

(2)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目送》答案

1 作为父母,在给予儿女爱的同时,也要教会他们体味到父母的付出; 作为儿女,要理解父母的爱,要知恩图报,尽管想独立,但要多与父母沟通思想。

2 妈妈用眼睛送儿子过海关

3(1)不能把“闪入”换成“没入”,“闪入”和“倏忽”说明时间短。

(2)“瞥”比“望”时间短,更能说明妈妈的愿望之小,要求之低,只要儿子回头看一眼自己。

4(1)我的期望,期望儿子能回头。

(2)空荡荡的街正是妈妈内心的写照,邮筒是用来沟通人与人关系的工具,在这里,妈妈却因无法与儿子沟通而感到失落,孤独。

18.【整体感知】

下列对文章内容或写法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开篇解题,先对“扬州”宁人称道,再写“扬州的夏日”令人怀想,层次清晰。

B. 北方发了大水,文章却说“这并不能算是有水”,主要原因是作者非常讨厌水灾

C. 第②③段两次写到“下船”,第③⑤段两次写到“下河”,前后呼应。

D. 本文之中多出出现“闲”字,表现了朱自清先生对闲适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19.【清静体验】

阅读第③段,摘录原文相关词句补全下表。(4分)

20【谣言品味】

(1) 第③段“小船悠然地漂过去”一句中“悠然”,换成“慢慢”好不好?为什么?

(2) 第④段划线的两个比喻句,一俗一雅,妙趣无穷。请选一句进行赏析。(4分)

我选 句。赏析:

21.【拓展延伸】

“扬州的夏日,好处大半是在水上。”请把这别有韵味的夏日,写100字左右的文字介绍给你的朋友。(6分)

18B

19、a在水中央,望水最好,看月自然也不错 b北海 c五个亭子 拱形 最宜远看 桥洞颇多 D平山党

20(1)不好 “悠然”一次含有慢慢的意思,还能体现出坐在船上的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3) 选B句 运用“唐诗”“山水画”来比喻当时的情景,生动形象写出了环境的优美 很好的表达出“扬州的夏日,好处大半在水上”这一主题

21.略

春光美

1.细读全文,题目“春光美”中的“美”,除了景色美之外,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2.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春天)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2)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

3.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5分)

(1)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2)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

4.文中的女孩,是因为明白了什么道理,才由先前的“畏畏缩缩”变得“步履轻松”的?(4分)

5.文章独具匠心,直到最后才告诉读者,老人也是一位盲人。说说这样结尾有哪些妙处?(4分)

参考答案:

1.(4分)老人善良美好的心灵、老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老人讲述的深刻道理、女孩走出阴影变得积极乐观。(答到一点得2分,答到两点得4分。)

篇四:独舞阅读题答案

独舞阅读题答案

1405年7月11日,历史定格在这一天。这一天似乎离我们过于遥远,遥远得记不清船只的数量,水手的编制。然而又似乎离我们很近,近得我们可以看清郑和威武的身姿,抛锚起航的宏伟场面。这一天,明朝三宝太监郑和率领由百余艘大小船只,二万七千八百余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从1405年(明永乐三年)至1433年(宣德八年),历时28年,七下西洋。远航至东南亚、印度洋,最远到达红海与非洲东海岸,遍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航程之远,历时之久;船舶数量之多,吨位之大;船员之众,组织之严密;造船和航海技术之先进,均为当时世界之最,远在欧洲人所谓“地理大发现”的大航海之先,是世界航海史之壮举。

郑和七下西洋,有五次在商贸繁盛的马六甲停留。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在马六甲有一座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红墙配琉璃瓦,富有浓厚的中国建筑风格庙宇,三宝庙。庙顶飞檐描有彩龙戏珠;大门顶上,飞檐高翘;“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章显为民众生活祈福。走进大门,在右边四方的石墩上,有一尊青石雕像,背负宝剑,形象威武庄严,他便是我国明代著名航海家三保太监郑和。

在喧哗的历史长河中,他是一位孤独的舞者。他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带着“扬国威、示富强”的使命,在大西洋(按:此处疑“印度洋”之误,下同)宽广无垠的海面上驰骋。以惊涛骇浪为乐,以电闪雷鸣为伍,以飞鸟游鱼为伴,伫立于船头的身影,撕裂了大西洋千百年的孤独。曾几何,谁人能如此贴近的感受大洋的威力;谁人能如此幸运地享受大洋的安谧;谁人能横跨西洋留下足迹恩泽后世?我们不会了解也难以知道几百年前的三保太监如何战胜寂寞与孤独,如何在大西洋宽广的洋面奏响这千年绝唱的舞曲。那是海的声音,风的祝福,雷的声威!他随波独舞,以大洋为章,用自己特有方式书写了一部巨篇史诗。也许我们很难理解,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位身份特殊的人能独舞于大西洋几百年。在雄性统治的世界里,在充满暴力的世界里,在相信势力的世界里,却让一位剥夺了雄性权利的人传承文明,去树立帝国雄威。没有人会明白,为何是一位太监,能够克服诸多困难,七下西洋接受众多国家的顶礼膜拜。

中华自古多奇人,这与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的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华几千年历史文明的沉淀,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敢为人先的开拓者。这位伟大的、孤独的舞者绝然不会想到自己七下西洋的艰难旅程会成为中华民族史上的一件盛事,也许他只是遵从帝国首领的命令。他也不会想到至此以后,中华民族却再也难以走出国门,更不会想到,几百年以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看似坚实的壁垒。他们传承的不是“扬国威,示富强”,而是野蛮的杀戮,疯狂的掠夺,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浩劫。

大西洋属于勇敢者的舞台,而令人欣慰的是舞台上的第一位舞者属于东方帝国。他是孤独的,大西洋千百年的孤寂需要他去安慰;他是幸运的,大西洋第一篇史诗记载了他的舞步;他是伟大的,大西洋的脊背上烙下了他的足迹;他是成功的,大西洋浮躁的脾性曾七次臣服于他的脚下。

前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它不是物质上的富有,而精神上的富足。民族复兴的伟业需要我们树立民放自豪感,增强民族自尊心,我们应沿着前人跋涉的足迹,继续传承中华文明,以我们自己的方式,完成新一代人历史使命,东方巨龙将会再次自由的驰骋于五洋七洲,畅想新的篇章!

11、根据文章有关内容,为下面对联拟一则称颂郑和功绩的下联(句式大体

工整)。(2分)

毕升创活字印刷显我民族智慧,。

12、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千年独舞》中的“独舞”有怎样的含义?(2分)

13.用简要的语言归纳,在郑和身上体现了哪些民族精神?(3分)

14.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之壮举”?请摘录文中语句回答。(3分)

15.你喜欢这篇文章吗?请从文章的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说出你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4分)

16.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写出总赠送礼品的用意。(2分) 材料一: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进行历史性会见并互赠了礼品。 “郑和七宝宝船”以中国共产委员会总的名义,赠送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

材料二::2005年5月12日,中共中央总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北京进行历史性会见并互赠了礼品。 礼赠宋楚瑜率领的亲民党大陆访问团“郑和七宝宝船”。

11.不设统一答案。参考:郑和驾船远航扬我中华雄威。(2分。内容概括准确,基本符合对联要求即可。)

12.指郑和下西洋在近千年里是独一无二的,他征服大西洋就如同在舞台上跳出的舞步。(2分。意对即可)

13.积极向上、不怕艰难、勇于开拓的精神。(3分。意对即可)。

14.“航程之远,历时之久;船舶数量之多,吨位之大;船员之众,组织之严密;造船和航海技术之先进,均为当时世界之最,远在欧洲人所谓“地理大发现”的大航海之先”(3分)

15.没有标准答案。(4分。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视内容、表达分4、3、2给分。)

16.渴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渴望祖国早日统一。(2分。意对即可)

篇五:2013年中考记叙文阅读汇总答案

①秋天,草地上一片寂静,萧瑟冷清。大地上积满了落叶,枯败的叶子蜷缩着,如一张张满是皱纹的脸疲倦地向上张望着。阳光下,小草儿如漂洗过的白银一般,浅黄浅黄的,迎着秋风簌簌作响。四下里静悄悄的,一切都显得无精打采的,凛冽干燥的寒风暗示着这个季节并不属于脆弱的生命。

②然而,在绝望的阴影里似乎总是潜伏着那么一丝愉悦的惊喜。瞧去!不远处一只小小的蝴蝶,一身洁白,半透明的翅膀正不紧不慢地拍打着,宛若一朵飞舞着的雪花,细小的身子忽上忽 下回旋跳跃着。一忽儿,轻轻地落在草叶尖上,吻一吻,旋即又飞走了。我想,它的内心该是被某种热切的渴望敦促着吧,孜孜以求,永不懈怠。

③枯黄的草地在我眼里忽然变成一方广阔的舞台,舞台上,这只小小的蝴蝶正孤独地旋着舞演一场独角戏。没有灯光,没有音乐,没有观众,没有掌声,孤独的舞者只是默默地奉献着它最美丽的舞姿 ,舞姿里有忧伤的美丽,舞姿里有优雅的欢乐。舞啊??舞啊??所有的绝望,所有的欢乐,所有的痛楚都融进这绰约的舞姿里。整个世界停顿下来,默默地注视着,万籁俱寂,周遭的大自然也莞尔笑了。

④一只小小的蝴蝶就这样征服了整个世界。夏日里,会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蝴蝶,小小的,白白的,舞动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成群结队地飞过这个季节,不留下一丝痕迹。当花儿慢慢零落,生机勃勃的绿色也渐渐褪去,只留下孤零零的大地,光秃秃地裸露着,生命俱凋亡,仿佛干涸的生命之滩。夏日,兴旺茂盛的夏日,一天天远去了。这时,从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孤独的舞者悄然而至,开始享受它那姗姗来迟的短暂的生命。尽管,留给这个“不可理喻”的小生命的,并没有多少舒适与安慰,在这静默的季节里,它仍是这广漠舞台上唯一的主角。不知这小东西是否明白“美好东西的获得往往要做出巨大的牺牲”。代价的确是巨大的,秋天来临,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一天天加剧,这一天天加剧的寒冷会无情地吞噬蝴蝶的生命。然而,重要的并不是生命的长度,而是其价值。

⑤不要怕在人生的舞台上做一个孤独的舞者!有多少人,在各自的生活中终生扮演着平庸卑微的角色,却从来没有拥有过自己的人生舞台?又有多少人,随波逐流,将自己独特的个性淹没在茫茫人海?舞步回旋,陌陌前路,何处蔷薇?而在世间的某个角落,一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正默默地等待着属于她的那只蝴蝶。有一天,他们相遇,娇嫩的花骨朵儿便张开她的怀抱热情地迎接那久久等待的客人旋着舞步缓缓而来。

(选自《读者》)

1.从全文看,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2.仔细阅读②③段, 从外形、心态、行动三个方面说说这只蝴蝶的特点。(3分)

3.第③段画线句子中,用“忧伤”修饰“美丽”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

4.结合文中“孤独的舞者”的特点,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4分)

5.试指出本文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并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

土墙上有一截嵌入在泥里的木头,有些腐朽了,蓑衣就被挂在了土墙的木头上。蓑衣轻轻靠在土墙上,当夜晚的风吹穿过窗户,吹进老屋,蓑衣也就开始飘荡。而很长的时间里,在土墙的角落,蓑衣始终显得有些无趣和落寞。 已经很久了,蓑衣一直挂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与时光的碎片。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被无情地挂在了土墙上。于是,蓑衣开始在一个下雨的夜里流泪了,它开始回忆起自己辉煌而又辛苦的一生。

它想,那应该是在很久远年代的一个雨天,有一个放牧的男子,荷蓑荷笠地走进了江南的细雨,或许是要去见一个想往已久的女子。而在唐朝风雨里,有一个诗人吟唱着这样的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蓑衣想到自己的前生,心里一阵喜悦。但它更愿意回忆的是和我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的日子。

那时候,父亲在农村,在春三月的细雨里,父亲牵着牛,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行走在田埂上。或者,父亲在冬水田里,赶着牛犁田。或者,在稻田里插秧,蓑衣紧紧地贴着父亲的脊背。蓑衣被冷漠了一个冬天,终于感受到了来自我父亲的温暖。于是感动的泪水顺着蓑衣流了下来,滴落在冬水田里。

多少个这样的雨天,蓑衣紧贴着我父亲的脊背,行走在田间地头。可以说,在农村,看见了蓑衣,就好像看见了辛苦劳作的父亲。蓑衣被雨水冲刷,棕榈的颜色渐渐的褪却,它是农忙时劳动的功臣。农忙之后,蓑衣,又被父亲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

蓑衣想着这些昔日的事情,想着那些苦涩的日子,蓑衣躲在老屋的角落哭了。顺着土墙,有蓑衣哭泣的泪痕。但是,它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的父亲把它永远的挂在了乡下老屋的土墙上。

生活在乡下的父亲,终于被说服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父亲是在一个雨天离开乡村的,离开的时候,蓑衣高兴极了,以为父亲会和往日一样披上它,穿梭在细雨之中。但它失望了,它一直躲在那个角落,默默地等待我的父亲。 一转眼,父亲到城里已经生活了六年。那年回到乡下修缮老屋,才又看到父亲的蓑衣,像一件精致的蝴蝶标本,挂在土墙上,落满了厚厚的灰尘。这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在田间地头里辛勤劳作的日子。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赶着牛从乡村的土路上回家的日子。让我想起,饭熟之后,在山坡上呼喊父亲,寻找那披着蓑衣的身影的日子。

但是,那件蓑衣,已经被父亲永远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但我相信,在每一个雨天,父亲都会想起那挂在土墙上默默流泪的蓑衣。

(选自《散文选刊》)

18.品味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结合下文,看看蓑衣的“辉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19.蓑衣的泪水里蕴含着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简要分析。(4分)

20.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6分)

①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第三段中“。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父亲是否无情地忘记了蓑衣?

21.文章以“流泪的蓑衣”为题有什么好处?(可从构思、表达效果等方面赏析)(4分)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题记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A]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⑩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11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12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13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14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15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B]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16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8.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分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4分) 答:

9.“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这是本文的题记,清你结合文章第⑨段和第○16段的内容说说作者意在告诉我们什么? 答:

10.按要求对文中A、B两处画线句进行鉴赏。(5分)

(1)从A句中任选一个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简要品析。(2分)

答:

(2)从表达效果的角度简要赏析B句。(3分)

答:

11.《目送》一文红遍东南亚,在美国影响也很大。读完此文,你能说出它流行的原因吗?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自

己的看法。(3分)

答:

阅读北齐的《回家的日子》一文,完成18—2l题。

①回故乡的路再短,感觉也很长,是如潮水般的思念拉长了回家的路。从定好日子回家开始,心灵已经上路。从这一刻起,想家的心绪如同进入汛期的河水,每时每刻都在上涨,一次比一次强劲地撞击胸膛。但是很奇怪,每次见到母亲之前,我总觉得自己见到母亲的那一刻定会情感决堤。可每当看见母亲,我情感的浪潮就一下子变成了舒缓的河水。

②听父亲说,从得到我要回家的信儿开始,母亲的话明显多了,一天不知道要念叨多少回:“儿子要回来了,儿子要回来了。”父亲常开玩笑说,你妈把见到你当做上场比赛了——越临近越兴奋。可母亲每次见到我,都很淡定,就好像我是这天上午刚出门似的。人说母子连心,看来这话多少有点道理,要不然,我的情感变化怎么与母亲一样呢!

③只要我提前打电话告诉母亲到家的时间,我到家时总是见到母亲在院门边择菜。每回母亲总是以这种方式等待她的儿子。如果实在等得太着急了,她也不会到路口去张望,就是想出去看看,也一定找个由头。有次我比预计时间晚到家七八个钟头,母亲往路口的小店跑了好几趟,不是买袋盐就是买瓶酱油。来回十来分钟的路,母亲都要走上半个多小时。

④母亲见到我,连忙站起来,双手在围裙上揩了又揩,问声“回来了”,语气很平常。我发现,即使我离家再久,母亲也不会像别的母亲见到孩子那样拉着我的手左看看右瞧瞧,她好像从不细细打量我。就是近几年她年纪大了眼神不好了,也从不会离我很近,我也没发现她特意看看我。可我身上的一点点变化,母亲总能看得出。

⑤母亲笑得很甜,皱纹爬满了脸,如风吹过水面。没等我走近,母亲就先进了屋去了厨房,忙着为我做吃的。 ⑥我站在母亲身后,发现母亲的白发又多了,个头好像又矮了些。我想抱住母亲,可抬起的手却是在抹眼角。我心里酸酸的,眼眶里湿湿的。我对母亲说,妈,别忙活,说说话吧。母亲说,没什么忙的,不耽搁说话的。每到这时候,都是我先说离家这些日子的事,然后母亲会说家里的事。这些话,平常电话里都是说过的,可我们还是像第一次说那样津津有味。母亲几乎没有闲的时候,手里总是有忙不完的活儿。我每次回家与母亲的交流,多半是这样进行的。有时我在看书或写作,母亲会坐在离我不远不近的地方,或择菜,或叠衣服,我不说话,她就静静地坐着。有时我想和她说话,她会说,你忙你的,我坐在这儿就好。我知道,母亲只要我在她的目光里,她就很知足。而每到这个时候,我心里就会特别空灵安详。 ⑦我为母亲梳头、剪指甲、洗脚捏脚和按摩,让她试穿我给她买的新衣,帮着她提提肩拽拽衣角。这时,母亲会有些不好意思,我的动作也有些笨拙。对我而言,这与其说是为母亲做点事,还不如说是我在借以品味当年母亲为我做这些事时的感受。

⑧每次回家,看我带着东西,见我帮着做这做那,母亲都会说,人回来了比什么都好。儿子长大了,母亲不图别的,只希望儿子平平安安,能回到她身边看看、说说话。母亲没想过回报,当然,我们永远也报答不完母亲那醇厚的爱。

⑨无论离家多长时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回家的日子总是这么平常,在家里的生活,是最没有故事的。可在家里,回到母亲身边的日子,因为平淡而可亲。

⑩一跨出家门,我就开始想家;一走出母亲的视线,我就想母亲。从这一刻起,念家的种子就落入心田,每天都会生长。 (有删改)

18.文中多处写到“母子连心”的默契,请一一概括出来。(6分)

19.联系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1)母亲见到我,连忙站起来,双手在围裙上揩了又揩。(2分) ....

(2)一跨出家门,我就开始想家;一走出母亲的视线,我就想母亲。(2分) ....

20.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第⑦段中的划线句子。(4分)

21.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6分)

【链接】我背向着父亲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但

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邹韬奋《我的母亲》,有改动)

本文和上面的链接材料都以歌颂母爱为主题,有人认为可以删除其中有关父亲的文字,你不赞同这种观点,请分别陈述理由。

《回家的日子》:

《我的母亲》:

(一)月到中秋(12分)

①又是一年中秋时节。

②窗外月光如泻,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迷人的薄纱,显得宁静而又安详。天上明月如盘,一如我小时候看到的模样。 ③天渐渐黑下来。牛和羊都陆续从田间牵回村子,苦累的庄稼人今天比往常早一些收工了。漫长的秋收时节,人们起早贪黑的,收了水稻掰玉米,种完芝麻种黄豆,砍过红麻刨红薯。农活一件接着一件来,真难得歇一口气儿。秋收大忙时节,每家的壮劳力没日没夜地干活,象是在偿还自己祖祖辈辈还没有还完的债。

④月亮出来了,是一轮满月。在蓝色的天空和白色的云彩里面,慢慢地移动。月到中秋,家家的喜气都从大人小孩儿的心眼里冒出来。每一家都忙着做饭了,屋顶的炊烟在明亮的月光下白白的,在空中弥漫。村庄开始热闹起来,不时可以听到孩子们的嬉戏声,谁家的收音机里还播放着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

⑤一家一户的人们都围在晚饭桌旁边。尽管物质条件比较差,但是到了中秋,还是要讲个排场。红烧猪肉端上来了,厚厚的长条形,上面用褐色色素和调味品打点,油腻腻的、喷喷香,比现在的猪肉要香上许多。自家养的小公鸡也端上来了,接着,乡

孤独的舞者阅读答案

下的土菜如四季豆啦、洋葱啦、豆芽儿啦、咸鸭蛋啦,也都陆续上齐了。中秋是乡村的“美食节”,满满一桌子,真是寻常难得吃到的美味!除非家里来了稀客,平时绝不会是这么丰盛的。主妇从厨房里出来,洗脸洗手然后入座,全家人算是坐齐了。男劳动力举起酒杯美美地品着,孩子们则急忙伸筷,埋头大嚼,一饱口福。狗儿乖巧地趴在桌子底下,专注地啃骨头。喝酒的人耳根开始发热,菜也吃得差不多了,白米饭一碗接一碗地端上桌子。这时候如果有谁走在小村里,就会闻到整个村子到处都是新稻米和红烧肉的香味儿。

⑥快吃完晚饭的时候,有的小孩也已溜下饭桌,呼朋引伴,背着大人悄悄地潜伏到谁家的菜地里去了。以往他们听大人说,八月半的晚上,端一盆水放在菜地里的豆架或辣椒架下,耳朵贴在水面上,侧耳倾听,准能听到月宫里面嫦娥和玉兔的悄悄话儿呢!在娃娃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对这个美好传说的无限向往。他们叽叽喳喳地挤在菜架子底下,眼睛盯着刚刚端出来的半盆水,屏住了呼吸。领头的孩子先把耳朵贴到水面,好像并没有听到什么。别的孩子也一个接一个换着听,还是没有!抬头看看天空中,月亮似乎比黄昏时更高,更圆了,仔细看去,月亮里面影影绰绰的,好像是吴刚在砍桂花树。失望写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有个捣蛋包乘别的孩子不备,呼哨一声:“听,有声音了!”话音未落,一抬手,“哗啦”一声,把半盆水就掀翻到菜园里。大家嘻笑着、骂着,一哄而散,把菜园子踩个乱七八糟。

⑦月亮已经升到高空,蓝白色的天空比平时更显得高远。村里村外吃过饭的大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大家围坐在院子里,各自品评着谁家的红麻长得旺势,谁家的水稻又遭了虫灾。有的三三两两走出村子,到庄稼地里去散散步,也散散心。凉风习习,寒蛩(qióng)等秋虫在愉悦地鸣叫着。白雾茫茫,露水已经打湿了每一片庄稼的油绿的叶子。早种的芝麻正在忙着开花,洁白的花朵垂着青露。仔细倾听,能够听到清脆的“啪嗒”“啪嗒”的露珠落地的声音,更显得几分静谧。

⑧月色如水,村口张家李家,家家都把月饼拿出来一块儿品尝。每家都是那种大约半斤重的老式月饼,厚厚的、圆圆的、黄澄澄的浸润着油彩。掰开来,红色的、绿色的甜丝,无色的冰糖,黄色花生瓣儿,都露出来,让人真想立刻咬上一大口。孩子们围着大人撺掇起来,大人们假装呵斥孩子,一边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的道理,一边先掰开一半儿递到老人手里。孩子们有心无心地听着,分得一半块,只顾欢天喜地地跳跃着、品尝着。老人们用所剩无几的牙齿咀嚼着香喷喷的月饼,阅尽沧桑的脸上写满一生的幸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知他们是不是也在思念远方的亲人,祝愿亲人们此时此刻也能够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能够一起赏月,共度良宵!

⑨夜已深沉,月儿更明。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

(文/一竿烟雨 有改动)

11.选文主要写了中秋夜哪四个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文以“又是一年中秋时节”开头,有何作用?(2分)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