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武装敢死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6:27:02 体裁作文
武装敢死队体裁作文

篇一:观《敢死队》系列电影有感

观《敢死队》系列电影有感

观《敢死队》系列电影有感

为什么会看《敢死队》?起初可能是因为许多巨星参演,如杰森?斯坦森、西尔维斯特?史泰龙、阿诺德?施瓦辛格等,他们可是大名鼎鼎的动作巨星,所以电影一定会激动人心,于是,我满怀期待得看完了这个系列中的第一部。

故事很简单,巴尼一群人接收到一个任务要求他们渗透到南美某个小岛,去铲除当地的恐怖武装;当他们开始行动的时候局势突然失控,种种危机表明他们落入充满欺骗和背叛的陷阱,行动遭受重创,无辜的生命受到牵连,命悬一线,他们团结一心,铲除了恐怖武装,救下了这个小岛,完成了任务。

但是,我从中我所看到的不仅仅是格斗的惊险,枪战的刺激,千钧一发的热血沸腾,还有兄弟,家人般的亲情。他们本不相识,却因为某种原因走到了一起,虽然言语上总是嘻嘻哈哈,但是在最关键的时刻,还是拿出了自己的性命去保护别人,这就是所谓的兄弟。接着,我又看了第二部和第三部,发现剧中最令我激动地不是他们打败了敌人,而是他们在战斗中的彼此信任,心有灵犀。

在第三部中,他们为了对付斯通班克斯,都受了重伤,我以为巴尼会好好让他们养伤,再一起并肩作战,一同面对困难,或是鼓励,支持。而令我惊讶的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解散了敢死队,另外招了一批人去作战。看到这里,我对巴尼有些失望,因为他抛下了之前共同面对生死的兄弟,背叛了他们。结果还是打了败仗。这支新队伍再一次准备出发,坐上了飞机,准备飞行,这时,巴尼的几个好兄弟回来了,背着武器,挺着胸,站在飞机面前,“圣诞”对飞机上的巴尼说:“只有你这种笨蛋会蠢到去趟这浑水,也只有我们会疯到去把你拉出来!”这句话感动了我,是啊,什么叫兄弟,这就是兄弟,这才是敢死队的真正意义——敢为兄弟去死。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敢死队》电影,若再有人问我,值得看《敢死队》吗,我肯定会告诉他,必须得看,这不是所有动作电影能表达的,它将兄弟情义寄于惊险的动作镜头之上。

电影看完了,但这中兄弟情义却始终记在我心,就像一句台词所说:“我没有朋友,我只有家人!”

篇二:《敢死队》剧情介绍

版本一:

《敢死队》讲述了一群雇佣兵接到一个特殊任务,要求他们渗透到南美某个小岛,去铲除当地的恐怖武装;当他们开始行动的时候局势突然失控,种种危机

敢死队剧照(18张)

表明他们落入充满欺骗和背叛的陷阱,行动遭受重创,无辜的生命受到牵连,命悬一线;与此同时,他们还要面对一个更加危险的挑战:一股秘密势力企图让整个团队人间蒸发??

由动作巨星史泰龙自编、自导、自演的新片《敢死队》,近日曝光了2分33秒正式预告片。该款预告片除了米基·洛克、史泰龙、李连杰、杰森·斯坦森等几个主演老爷们之外,最大的惊喜莫过于阿诺德·施瓦辛格的客串。阿诺的戏份出现在教堂的对话中,与之同时出现在一个镜头中的。还有另一个客串的大牌——布鲁斯·威利斯。

从预告片来看,史泰龙似乎并没有把所有最炫的镜头抛出来,侧重的宣传点在于一干强悍男星。在明星的排名中,李连杰位于米基·洛克之前,而“史泰龙”则被史泰龙自己安排在了“AND”之下,足见此片对他的重要意义。

《敢死队》剧照

《敢死队》进一步证明了60多岁的史泰龙,并没有彻底老去,在电影中展现的肌肉和身材依旧拥有一定的号召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在片中夸张的彩色纹身,几乎可以和《越狱》的米帅相媲美。

《敢死队》是史泰龙从影30年以来独立执导的第九部电影,讲述了美国当局因经济利益的需要,计划雇人混入南美某国以颠覆当地的独裁政权,但没有人愿意为政府冒这个险。最后,由米基·洛克、史泰龙、李连杰、杰森·斯坦森等人组成的一支名为“Expendable”(敢死队)的特别行动组,承担了这个几乎是赴死的危险任务。

史泰龙近几年依旧有《洛奇6》和《兰博》推出,固定粉丝群将在很大程度上支撑《敢死队》的票房收益。

《敢死队》已经于8月19日在国内上映。

版本二:

影片讲述了美国政府想雇人深入南美某国推翻当地的独裁统治,但是却没人敢接受这样的任务,最终这个任务落到史泰龙率领的一支特别行动小组身上。史泰龙饰演的头领巴尼·罗斯是个没什么可以失去的男人,他深谋远虑却又愤世嫉俗,他唯一信任的伙伴就是他那辆破旧的卡车、水上飞机和他忠诚的小队。他的队员Lee Christmas(杰森·斯坦森 饰)是名SAS成员;Bao Thao(李连杰 饰)是个近身搏斗高手;Hale Caesar (泰瑞·克鲁斯 饰)这个和巴尼·罗斯相熟10年家伙是个远距离武器专家;Toll Road (兰迪·库卓 饰)精通爆炸,并且是团队的智囊团;最后是Gunnar Jensen(杜夫·朗

《敢死队》剧照

格 饰)一个精通狙击的老兵,但却需要时时刻刻与自己的心魔作斗争。 在当地的联系人——美女Sandra (吉瑟勒尔·伊迪斯 饰)的帮助下,任务逐渐深入,而小队也明白了他们真正的敌人却是前CIA警探James Monroe (埃里克·罗伯茨 饰)??

篇三:敢死队的暴力美学分析

影视作品中的暴力美学分析

——以风靡全球的《敢死队》系列电影为例

一、暴力美学是何物?

暴力美学产生于 20 世纪 60-80 年代的电影领域内,但对暴力美作为一种美感形态却早已存在于文艺和美术领域了。“暴力美学" 这个词是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才流行起来。最初似乎是香港的影评人在报刊影评中使用的。最通俗的说法就是,将暴力的动作场面仪式化。在发扬暴力美学的影视作品里,它们主要发掘枪战、 杀戮或其他一些暴力场面的形式感,并将这种形式美感发扬到美丽眩目的程度。从早期电影人对暴力的叙述直到20世纪80年代吴宇森的“英雄系列”影片,吴宇森影片中对暴力的风格化处理成为电影中暴力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形成了“吴氏暴力美学”。如今,随着暴力成为当代商业电影主要叙事模式之一,暴力美学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进入21世纪以来,其实暴力美学充斥在影视作品中。下面将以《敢死队》系列为例来阐述并未退热的暴力美学。

二、暴力美学的发展

暴力美学有三个发展时期。

暴力电影的萌芽时期是1930—1966年,这个时期有代表性的电影作品有《疤脸大盗》《小凯撒》、《人民公敌》等。

接下来就进入了暴力电影的兴盛时期,1967-1979年,这一时期的暴力美学主要体现在美国的“新好莱坞电影”和中国香港的新派武侠电影。此阶段的代表作品有《教父》三部曲《美国往事》等经典的暴力电影。在这一时期,日本电影界的导演黑泽明和深作欣二创作了大量的暴力电影,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文化特色的电影风格。

后来就进入了暴力电影的成熟时期,1980—1990 年,暴力美学作为一种具有电影史意义的风格形态的成型和完全发展是在中国香港完成的。其中,吴宇森、林岭东、徐克等导演和作为动作指导的袁和平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吴宇森的“英雄系列”影片使得“吴氏暴力美学”成为暴力电影的又一代表。

而进入21世纪后,暴力电影虽然在不停地发展,但是并没有向90年代时期那样的火热。

三、《敢死队》系列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敢死队》系列是史泰龙近年重新找到事业发展契机的重要作品。首先介绍一下西尔维斯特·史泰龙。他在1982年自编自演《第一滴血》系列第一部,凭《洛奇》和《第一滴血》两个动作电影系列成为80年代好莱坞动作明星的代表。2003年以《第一滴血》“兰博”当选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评出的“影视作品中的十大铁血猛男形象”。而《第一滴血》同样是以宣扬暴力美学并闻名全球的电影之一。

《敢死队》系列是由西尔维斯特·史泰龙自编、自导、自演的美国动作片。这是一场老兵的盛宴,把胸口的伤痕当做荣誉勋章,哪怕是粗鲁的镜头和蛮横的逻辑,也是为了挽救当今日渐消亡的“血性”;这也是一部关于回忆的电影,往日重现的是男人的情怀。电影是向1980年代至1990年代的动作电影致敬,汇聚了大批动作片巨星,包括史泰龙、施瓦辛格、杰森·斯坦森、李连杰等。该片在世界各地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掀起了一股传统动作片的回归热潮。以极致的暴力美学拯救已经濒临审美疲劳的好莱坞动作片工业。可以说是暴力美学电影在新时期的又一次发展。

《敢死队》最终全球票房为2.74亿美元,而《敢死队2》在上映三周后,就已获得3亿票房。两部影片都在同时期的院线电影的票房夺冠,取得很大的成功。

笔者观看了2010年上映的《敢死队》第一部和2012年上映的《敢死队2》,两部影片都是以枪战、杀戮、重型武器为开场。许多镜头十分血腥,比如某个主演使用重型武器射击一个敌人,敌人瞬间从腰部被分为两半,血肉模糊。从笔者本人的角度来看,敢死队主要是从剧情、武器、画面场景、主演四个方面体现了暴力美学。

1、剧情

《敢死队》第一部影片讲述了一群雇佣兵接到一个特殊任务,要求他们渗透到亚洲波斯湾的一个小岛,去铲除当地的恐怖武装,经过种种的坎坷,最终帮助这个地区获得又一次独立。

《敢死队2》讲述的敢死队受命解救一名中国香港的大富豪,拯救成功后由杨炎护送回中国,之后教主再次找到巴尼,威胁巴尼必须再次替他卖命,巴尼被迫接受任务,他们中的一个成员被杀害,并且执意以血还血制造了一场又一场劲爆的战斗。

《敢死队3》虽然还未上映,但剧情已知,讲述了图尔在第二部的开场被杀害,他的同盟发誓要为兄弟复仇。图尔的女儿为父亲报仇,却落入了又一个凶残的独裁者的手中。以史泰龙为首的敢死队,必须要在复仇的道路上增加一道任务——救出图尔的女儿,并且摧毁坏蛋的阴谋计划。

通过剧情我们可以看出来,剧情大致的脉络都很简单,主要是敢死队在执行任务或者在复仇,并且大都是以暴力武装争斗的方式来获取胜利。

2、武器:

通过资料的搜索我们可以看出来在《敢死队》系列中运用了大量的武器。《敢死队》系列是比较重视枪械使用的一部电影。主要武器有手枪、步枪、冲锋枪、霰弹枪、机枪及榴弹发射器、阿肯色刺刀、黄金匕首、加农炮等。除了使用武器进行战斗,还有许多的近身肉搏的镜头,这些戏份以史泰龙和李连杰为主。

《敢死队》中出现的许多武器的威力都是极大的,比如某位主演在油船事件中使用一把加了激光指示器的发射40mm榴弹的M79。在后来的影片中一个士兵使用它去摧毁Ross身边

的汽车。还有比如AA-12自动散弹枪,在全世界仅生产7把,无可匹敌的杀伤力让它成为散弹枪械界的“指环王”。

这些具有慑人威力的武器对于稍懂枪械的人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刺激。并且这些枪械在使用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画面往往是暴力血腥的,所以说从武器方面就体现里暴力美学的元素。

3、画面场景

《敢死队》系列有许多枪林弹雨、近身搏斗、血肉模糊的镜头。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受众来说都是有极致的感官体验。以《敢死队》第一部主演之一杰森为前女友报仇时,一个人在篮球场独自与6位壮汉斗殴,并且轻而易举地把6个人打倒在地,这使观影者大呼痛快。宏大的场面也有许多,比如逃离小岛时轰炸里码头;营救女主角时将恐怖武装的军事基地全部炸毁,夷为平地等等。

4、主演

在电影中,史泰龙他的队员都是“暴力界”的各个方面的专业人士。Lee Christmas(杰森.斯坦森 饰)是名SAS(英国特种空勤团)成员;杨炎(李连杰 饰)是个近身搏斗高手;Hale Caesar (泰瑞.克鲁斯 饰)是个远距离武器专家;Toll Road (兰迪.库卓 饰)精通爆炸;最后是Gunnar Jensen(杜夫·朗格 饰)一个精通狙击的老兵。比利 (利亚姆·海姆斯沃斯 饰)“敢死队”中最年轻的队员,优秀的狙击手;麦琪·张 (余男 饰)美中情局女特工。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武装敢死队)

在荧屏形象上,史泰龙、李连杰、杜夫·朗格、杰森·斯坦森、布鲁斯·威利斯、尚格·云顿、施瓦辛格等都是以铁血硬汉的形象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

所以观众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观看过程中,对于这些主演呈现暴力的过程基本没有违和感,并且也有许多观众是因为这些动作巨星的加入而观看这部影片。所以可以说电影在角色的选择上就是从暴力动作片的角度为出发点。

四、关于暴力美学的源泉问题

有学者从暴力美学的生理基础和心理构成两个方面分析暴力美产生的原因。

首先认为人类先天具有的侵犯性需要以合理的潜在形式发泄攻击欲,因此观看有美感的暴力电影成为一种方式。其次,暴力美的心理构成是观众入戏时发泄的快感,影片提供的新鲜感,英雄情结以及观众对正义的认同。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电影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其主要功能是娱乐为主。我们说导演的创作动机固然重要,但是电影的传播对象即受众几乎是所有人,而暴力电影曾经或是如今仍旧如此风靡,可以看出来整个社会对于有审美愉悦的暴力电影的需求是十分庞大的。并且随着规模化的生产,艺术作品逐渐变成鉴赏者的消费品,而消费品目的在于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同样暴力电影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大众对于暴力审美的需求。并且大众传播

的特点之一就是传播内容的批量化(可复制),至少说明在很大一部分的受众群体对暴力电影的需求是相似的。

后工业社会使受众需求变得大众化、庸俗化。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的迅速变化,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都是渐趋一致的,平乏无味的生活中,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有生命力的爆发来弥补精神的缺失和内心的空虚。在文明社会的秩序中,暴力侵犯是被禁止的。在这种情况下,观看暴力电影是发泄的一种方式,也是给枯燥的生活注入活力的一种方式,而在观影过程中受众对与电影内容、画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审美观念也在不断的提升,美感也在逐渐转移着人们对暴力本身的注意。于是导演们推出的暴力电影中的暴力血腥画面也趋向于美,美与暴力得到了一种统一,使得观众在观看暴力电影时获得更好的观影体验。这也是如今暴力美学又获得了新的发展的一个原因。《敢死队》系列电影刚好是暴力美学电影的又一代表作品,不仅仅是对好莱坞老的暴力动作电影的回顾,也有新的创新,从各个角度满足了受众对于暴力美的需求。

参考文献:

《“暴力美学”的形式感营造及其心理机制和社会认识》 郝建

《电影“暴力美学”研究》 孙健

《吴宇森“暴力美学”的成功与反思》 宋维梅

《浅论暴力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王丹

T01014163

11级广告学

刘笑笑

篇四:野鹅敢死队秘史

野鹅敢死队秘史:叱咤非洲的疯子麦克和雇佣兵

www.sinonet.org 2010-07-15 网易 [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1986年,国内引进了一部叫《野鹅敢死队》的电影,片中虚构

了一群雇佣兵受雇营救一个被废黜的非洲总统的故事,当时的我也在电影院里被这部电影所折服,以至于后来电视上一有重播就会重温一遍。

这部1978年拍摄的电影是改编自达尼尔?卡内(Daniel Carney.)的一本从未出版过的小说,而这本原名《细细的白线》(The Thin White Line)的作品的素材是取自1968年在罗得西亚降落的一架神秘飞机,传闻中这架飞机上载满了雇佣军和一名叫做“非洲先生”的神秘人,据信此人是只剩半条命的刚果前总理莫伊兹?冲伯。

电影摄制组邀请了绰号“疯子麦克”的著名雇佣兵麦克?霍尔(Mike Hoare)担任该片的军事顾问,在他的建议下,电影的名称改名为“野鹅”(Wild Geese)。而事实上,确实曾经有一群雇佣兵以“野鹅”的名义被“疯子麦克”组织在一起。

Mad Mike――疯子麦克

时间回到1974年的春天,在伦敦、巴黎和布鲁塞尔的主流报刊上都出现了一则神秘的

告示,告示上宣称麦克?霍尔上校的第五突击队将为庆祝斯坦利维尔解放十周年而进行集会。

麦克?霍尔全名汤玛斯?米高?霍尔(Thomas Michael Hoare)出生于1920年,是爱尔兰人。他在二战期间曾作为一名英军装甲兵军官在北非服役,战后他移居南非德班,成为一名雇佣兵,在后殖民时期的非洲到处参战。在刚果内战期间,麦克?霍尔先后组建过两支雇佣兵队伍:在1960年至1961年,加丹加省想从刚果独立出去,在这场刚果内战中,麦克?霍尔便在加丹加省组建了他的第一支雇佣军,这支部队被称为“第四突击队”。

到了1964年,刚果总理莫伊兹?冲伯雇用了麦克?霍尔“上校”领导一支约300人(其中大多为南非人)的雇佣军,被称为“(刚果)第五突击队”。该部队主要是与苏联支持的“辛巴斯”(Simba)作战。在著名的“红龙行动”中,霍尔和他的雇佣军配合比利时伞兵,以营救一千六百名被“辛巴斯”扣压为人质的当地居民(主要为欧洲人和传教士)为名义,占领了斯坦利维尔。

除了第五突击队外,当时还有几支外国雇佣军在刚果作战,但无论是第五突击队(以讲英语为主)还是第六突击队(以讲法语为主)或是其他的队伍,这几支外国雇佣军对于刚果内战总体局势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他们只是西方国家与共产主义东方国家在非洲争地盘的棋子之一。不过这些雇佣兵们都自我感觉良好,而且当中还出了一票“名星”,比如法国人鲍勃?德纳尔(Bob Denard),比利时人让?斯拉姆(Jean Schramme)等等,这其中也包括了麦克?霍尔。在1960年代,东德的广播电台中称他为“疯狗麦克?霍尔”,于是他便得了个“疯子麦克”的绰号。

麦克?霍尔在担任第五突击队指挥官时的照片,拍摄于刚果洛瓦河畔

第五突击队的“野鹅”标志臂章

第五突击队队员在攻占斯坦利维尔一小时之后

占领瓦察(Watsa)之后第五突击队成员在M8装甲车旁休息

篇五:朝鲜战争震惊内幕

目录:

·抗美援朝,抗的真是美国,保的真是朝鲜吗?

·抗美援朝如果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提高了中国的地位,这是YY吗?

·你知道吗?韩国建国是非法的,不但当时的北方反对,在其本国也受到多数政党的抵制

·究竟是谁“侵略”了朝鲜?——你知道吗?1950年的“联合国军”是非法的 ·独裁专制!滥杀平民!——质问美国:你们死几万人就为了保护这个政权?! ·朝鲜战争的爆发,南方是完全“无辜”的吗?

·志愿军是靠“人海战术”,全靠人多才打赢的吗?

·优待俘虏,仅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吗?

·中国必须对朝鲜战争的爆发负责吗?

·长津湖之战,联军走得从容不迫,尸体都带走了吗?

·细菌战,仅仅是共产党方面编造的谎言吗?

·不得不承认的结论:志愿军歼敌数超过自身损失

·抗美援朝,抗的真是美国,保的真是朝鲜吗?

“毛泽东有理由认为,如果他不在朝鲜阻挡美国,他或许将会在中国领土上和美国交战;最起码,他没有得到理由去做出相反的结论。”——[美]基辛格:《大外交》,第19章,全书第431页

“不过,毛泽东在军事上没有必胜把握的极其不利的条件下,仍然坚决主张派兵赴朝作战,并非是慑于斯大林的压力,而主要是出于对国家安全和主权的考虑。??除了从地缘政治角度对安全利益的担心外,毛泽东很可能还有对中国主权完整受到威胁的更深层的忧虑。问题在于,如果朝鲜按照苏联的计划在东北建立流亡政府,并将其残余部队撤到东北休整,那么,因此而将战火引致中国境内,斯大林便极有可能根据中苏同盟条约,派几十万苏联远东军进入东北,援助中国作战。毛泽东不会忘记,1945年斯大林就是借口对日作战,出兵东北,从而迫使蒋介石签订了损害中国主权的城下之盟。毛泽东更不会忘记,新中国领导人在东北问题上与苏联进行了艰苦谈判,才迫使斯大林接受了限期归还长春铁路和旅顺、大连的协定。很有可能,“东北王”高岗与莫斯科的特殊关系也是毛泽东在考虑东北命运时的心腹之患。因此,一旦让战争扩大到中国境内,而苏联再次出兵东北,那么其结果必然是:无论战争胜败如何,中国都无法保证对东北的主权不受损害。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做法,当然是把战争阻止在国门之外了。”

——沈志华:《论中国出兵朝鲜决策的是非和得失》,《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之“余论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版

“旅顺大连港口之使用权及中东南满铁路之所有权,经毛泽东谈判又付出参加韩战之代价后收回。”

——[美]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黄仁宇全集》第六册,319页

“可以理解,中国军队是不能容忍敌对的部队靠近鸭绿江(中国和北朝鲜的边界)的,正如美国不会容忍在它与墨西哥边界的格兰德河上出现敌对的军队一样。”

——[美]斯蒂芬?豪沃斯:《美国海军史》第2编“蒸汽与钢铁”第19章“用核动力航行”

·抗美援朝如果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提高了中国的地位,这是YY吗?

“另一个在战争中提高了地位的国家是共产党中国。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

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共产党中国己成为一个可怕的敌人,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

——[美]沃尔特?G?赫姆斯:《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第一卷)停战谈到的帐笼和战斗前线》,解放军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8月版,565页

“在越南战争之后,美国总统们将抱怨他们在外交政策方面被‘越南战争综合症’缚住了手脚,害怕美国的军事介入造成灾难性的结果。但是,早在越南战争综合症出现之前就曾经有过朝鲜战争综合症。助理国防部长约翰?麦克诺顿在1965年3月向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递交了一份备忘录,宣称‘向越南大规模派遣部队??收到“法国失败论”和“朝鲜战争综合症”的阻碍。’为了对付这种‘朝鲜战争综合症’,约翰?F?肯尼迪鼓励美国军队发展反游击战战术,以帮助那些‘被包围的’反共国家。”

——[美]莫里斯?艾泽曼 著:《战争中的美国从书?朝鲜战争》,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2月版,134页

“这且不说,尽管美国公众很少有人了解真实情况,但美国领导人却心中有数,他们曾计划征服北朝鲜,使之与李承晚的南朝鲜合并,而这一计划却被红色中国挫败了。1950年9月仁川登陆后,美军又入侵北朝鲜,其唯一原因便在于此。美国领导人知道,遭到失败后进行的战争实质上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战争,但公众却鲜有人知。

最令人感到沮丧的是,红色中国人用少得可怜的武器和令人发笑的原始补给系统,居然遏制住了拥有大量现代技术、先进工业和尖端武器的世界头号强国美国。”

——[美]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第63章“朝鲜战争的长期阴影”

·你知道吗?韩国建国是非法的,不但当时的北方反对,在其本国也受到多数政党的抵制

“朝鲜人很少相信,在南部建立一个独立的政府将会最终产生一个统一的朝鲜,即使它得到联合国的支持,并标榜为全朝鲜的政府。大多数朝鲜人担心,这样的选举将会使朝鲜永远分裂,因为俄国人会在北部很快建立一个与之相匹敌的共产党国家。温和派和左翼党派对这一前景感到极不高兴,他们敦促人们联合抵制定于1948年5月9日举行的联合国选举。??由于南朝鲜所有的温和派领袖都反对联合国选举,在朝鲜境外逃亡40年之久的李承晚在南部便没有任何有力的挑战者。”

——[美]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第3章“分割”

“一九四五年,就在日本投降的前夕,杜鲁门和斯大林在波茨坦通过了一项声明,保证朝鲜在苏联、大不列颠和中国共同托管五年之后实现独立。”

——[美]李奇微:《朝鲜战争——李奇微回忆录》第一章

(简评:说好了从1945年起要托管5年。谁让韩国1948年宣布建国的?)

·究竟是谁“侵略”了朝鲜?——你知道吗?1950年的“联合国军”是非法的

“安全理事会的决议需要七个理事国的可决票,包括所有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在内。” ——[英]劳特派特 修订:《奥本海国际法》,商务印书馆1989年,上卷第一分册,319页

同页注释:“在实践上,安全理事会曾经认为,尽管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常任理事国弃权或者缺席,只要决议的通过有七个理事国的同意票并且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没有投反对票,这个决议就是已经有效地通过了的。”

(简评:众所周知的是,1950年“联合国军”相关决议出台之时,作为“五常”之一的苏联根本就没有出席投票。而根据《联合国宪章》,要求的是“所有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注意,是“同意票”,不但不是反对票,而且不可以弃权,更别说有国家没出席的情况!而

当时的联合国明明白白缺苏联这一张同意票。这种情况下居然能“通过”决议,不是非法又是什么?当时的美国先把苏联的缺席解释为弃权,然后又将弃权解释为同意。连续强奸两次民意,说它“操纵联合国”,有错吗?当然,从那以后,因为朝鲜战争时开了这个先例,从此“全体同意票”这一条款默认被“无否决票”代替了。这也是为什么《奥本海国际法》会有那个注释说明。但别忘了1950年开这个先例时绝对是没有任何法律依据的!因此1950年“联合国军”毫无疑问是非法的产物。而且尽管有这个先例,《联合国宪章》中关于“同意票”的条款原文至今未改,成为美国操纵联合国的历史见证。)

“6月27日的早上,杜鲁门总统便向全国宣布了他的决定。关于美国武装部队的任务,他只用一句话概括道:“我已命令美国海军和空军部队向韩国政府军提供保护和支持。”” ——[美]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第七章

“联合国安理会于6月27日再次开会,这为俄国人在宣传上遭到惨败创造了条件。杜鲁门上午发表的通告已向世界清楚地表明即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但是安理会成员事先已经知道这种情况。中立国印度和埃及感到惊慌失措,他们将会议推迟到下午召开,以便其代表能够跟他们的政府进行磋商。”

——同上书,第八章

(简评:也就是说,1950年6月27日早上,杜鲁门已经下令美军支援韩国。而联合国是在当天下午才开的会。结论只有一个:美国的行动没有联合国授权。说得好听一点,就是先上车后买票;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先强奸再结婚。)

·独裁专制!滥杀平民!——质问美国:你们死几万人就为了保护这个政权?!

“首尔郊外的高阳市。登上主干路旁的小山丘,可以看到像井一样敞口的黑暗深坑。1995年,这里发现了153人的遗骨。

朝鲜战争开始数日后,这一带成为北朝鲜的控制区,可不到3个月又被韩国抢回。因为“帮助了敌人”,农民们被右翼团体和警察强行带走,在深坑前被一个个枪杀了。死者当中也有少年少女。因遗属们的要求,国家的独立机构“真相?和解委员会”(旨在查明真相达成和解的既往事件处理委员会)经过调查,07年承认那是“警察实施的非法集体枪杀事件”,提出了国家应正式谢罪的建议。”

——[日]朝日新闻年中企划:《历史有生命力——东亚150年》第8章“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上)

“威廉?贝茨少校(Major William L. Bates)来自武器连,他看见一长队身穿白衣的平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步履蹒跚地走过火车站。当他发现一些士兵在驱赶他们时,他警觉地坐起身来。在队伍的尾部有一组人拿着铁锹。贝茨找来一个翻译便追赶过去,当他赶上时,步枪手们已经站成一排,那些拿铁锹的人将人群聚集到一个土堆后面。“很明显,他们的计划是等枪手们准备完毕,”贝茨说,“就将这些犯人赶到开阔地上,让他们成为活靶子。” 在沙滩上,霍金斯上尉刚刚巡逻归来,“我注意到随军牧师愤怒地走来走去,两手一会儿抱在胸前,一会儿又垂下来。我问他出了什么事情,他手指向一座小山包,‘那里将发生恐怖的事情。’他说。他告诉我当地的青年团将同情共产党的家庭都抓起来了,‘等他们的坟墓挖好了,就会被枪毙的。’”

贝茨少校找到青年团的头领,命令他立即停下来。面对美国人的干涉,青年团的头领很愤怒。他向翻译叫喊道,这些人都是共产党,死得其所。“也许这是真的,”贝茨说,“但是没有审判就大肆屠杀肯定是不公平的,而且这里大约有15 名儿童,有的还不到10岁。”虽然站成一排的枪手严重抗议,贝茨还是将这些犯人带到车站,将他们交给一名南韩军官,让他们坐上离开Kojo 的最后一列火车。陆战队的老兵推测这些犯人一到元山就会被枪毙的。” ——[美]马丁·罗斯:《突出重围——陆战一师长津湖》,第四章

“南朝鲜警察部队逮捕和杀害了数以千计的共产党人和反对美国军事政府的其他对立者。”

——[美]莫里斯?艾泽曼 著:《战争中的美国从书?朝鲜战争》,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2月版,25页

“李承晚总统是一个自信心很强的人,而对于具有不同意见的人则不能容忍。自从1945年他回到朝鲜的那天起,他就吸收了一批具有极端右倾观点的人,而对那些不怎么太走极端的政治领袖的意见则坚决拒绝。(美国)军政府的撤销,使他可以肆无忌惮地以专断手段对付他的反对者。我倒不在乎李承晚的警察采用怎样一种方法来捣乱政治集会和压制政敌,我深切关心的是李承晚政府竟然不顾席卷全国的严重通货膨胀。然而我们除了支持李承晚,再没有选择的余地。”

——《杜鲁门回忆录》第2卷“考验和希望的年代1946-1953”,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年,385页

“在首都汉城,李承晚的敢死队部署在各个地方。数以千计的政治犯,其中大部分仅因敢于质向李承晚残酷无情的专制统治而遭逮捕,并被警方处决。一次,占据汉城北部的英国军队惊讶地看到一辆货车满载着衣衫滥褛,蓬头垢面的男女犯人由令人僧恶的国家宪兵队押解着,飞快驶去。犯人们的双手用电线捆绑在背后。一位愤怒的英国军官说.“他们让这群可怜的犯人跪在深沟里,用自动步枪从脑后向他们射击。”

刚刚到达的英国第29旅旅长汤姆?布罗迪准将曾亲自干涉过一起南朝鲜军警进行的大规模屠杀,现场就在距他指挥部几百码处。但是为时已晚,在他能够制止这次大屠杀以前,23名男女犯人已被决处,幸存者被带回汉城监狱。一群愤怒的英联邦记者,他们对战争报道已感到厌烦,随着这些犯人而去。他们要求被允许进入监狱,英国广播公司记者雷内?卡特福斯是其中之一。他写道:“长长的一队犯人歪歪扭扭地穿过里面的院子,他们一听到监狱看守尖厉的吼叫,便停下来跪在雪地里。我立刻感觉到,真正令大心悲的是他们看上去象小丑,皮得只剩皮包骨了。根根头发奇形怪状地直立着,脸色发绿——就像台球桌面的颜色,鼻子冻得通红,他们跪在地上不停地咳嗽颤抖。”

李承晚总统许诺考虑对犯人实行赦免。自从他1948年当选总统后,长时间的流放使他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执掌了政权。其无耻的独裁统治为民主政治所不齿,但这一切还是可以原谅的。美国保卫遭到战争破坏的南朝鲜的战斗在过去的5个月里逐步升级,从警察行动到为自由而战。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压力在增加——为避免令人生厌的政府检讨,西方国家被迫进行辫护。英国著名记者詹姆斯?盖默隆由于其主编反对他揭露汉城的政治屠杀而辞职。 布罗迪旅长对集体屠杀进行干涉后,南朝鲜司法部长杨金永宣布迅速审查即将处以死刑的案子。司法部顽布的法令保证,死者家属将被通知死者的死刑日期,并允许认领尸体。他们无动于衷地告诉记者,在过去的6个星期中,根据国家颁布的紧急法,仅有591人被判刑,424人被处死。屠杀还在继续,只是比较谨慎了。由于骚乱日益加剧,屠杀这件事很快便被人忘却了。”

——[美]罗素?斯泊尔著,罗圣译:《韩战内幕——彭德怀和他的志愿军》,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年版,291、292页

·朝鲜战争的爆发,南方是完全“无辜”的吗?

“李承晚反复声称要向北迈进,把整个朝鲜半岛统一到他的领导之下,这让他的美国盟友经常为之提心吊胆。”

——[美]莫里斯?艾泽曼 著:《战争中的美国从书?朝鲜战争》,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2月版,26页

·志愿军是靠“人海战术”,全靠人多才打赢的吗?

“(第二次战役时)与这30万中国军队以及为数不详的北朝鲜军队相对垒,联合国军司令部集结了7个美军师,6个南朝鲜师,2个英联邦旅,1个土耳其旅,以及来自菲律宾和泰国的几个营,外加一个英国突击连。所有部队加起来,联合国军有相当于14个师的兵力。然而,这些师的平均人数事实上超过了中共师,这样,人数的悬殊并没有乍一看起来那么大。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师有大约12.4万人(包括大约1.8万南朝鲜人),南朝鲜师大约有8.2万人,其他联合国部队总计有1.2万人左右。另外还有大约2.9万人的美军独立战斗部队,主要是坦克和炮兵特遣队。因此,联合国军的战斗部队总计有24.7万人,这还不算空军作战人员。”

——[美]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第42章“突入险境”

(简评:也就是说,当志愿军彻底扭转朝鲜战局的时候,志愿军论人数只比对手多了不到四分之一,其实并无特别大的优势。所谓的“人力优势”能起多大作用很成问题。) “根据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官方战史的说法,其情况是这样的:??

记者们总喜欢谈到“亚洲游牧群众的人海战术”。再没有比这更不真实的了。实际上,中国人很少以团以上的单位进行出击。甚至这些行动也通常缩小到似乎是无休止的排的渗透。中国红军之成为可怕的力量,不是依靠他们人多,而是依靠诡计和突袭。”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1992年印刷,291页

“当美国的报纸里充斥着关于中国“人浪”攻击的夸张报道时,在前线的事实却完全是另一回事。??中国军队令人敬畏,不是因为他们人数众多,而是因为他们善于运用欺骗战术和达成攻击的突然性。”

——[美]莫里斯?艾泽曼 著:《战争中的美国从书?朝鲜战争》,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2月版,78、79页

“尽管有许多关于中国人采取“人海战术”,用“大批军队”猛攻美军阵地的说法,但使人望而生畏的不是中国人的集中进攻,而是他们的佯攻、奇袭或夜间的悄悄渗透。中国人确实采用成排成连的人海战术,以优势兵力占领精心挑选的战术阵地,以便进行决定性的穿插,但这些通常是为了牵制敌人防御部队,与此同时,其他中国部队从侧翼发动进攻,并在敌后设置路障。官方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战史中引用了一位陆战队队员戏谑的评论:“天知道一个中国排中到底会有多少群士兵?””

——[美]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42章

“西方国家的媒体想象中国士兵冲进战场,并肩作战,以大规模的‘人海战术’发动进攻。事实恰恰相反!中国军队确实是很少利用重炮和装甲车,而且他们也确实是依赖大量的人发起进攻——有时候是听军号声——但他们都是善战的勇士。进入战斗后,积极主动也善于用脑。彭德怀元帅和他的副手们都完全相信他们能打下整个朝鲜半岛,正如几个月前朝鲜人民军差点做到的那样。事实证明,他们确实差一点就达到目标了。他们给了美国士兵及美国人民重重一击。如果他们拥有空中力量,如果制空权不是掌握在联军手里,那他们就会取得全胜了。”

——[美]沃尔特·J·搏伊恩 主编:《阿尔法美国军事指南丛书》之[美]罗伯特·F·多尔 著:《美国陆军》,王洪浩、周正 译,南京出版社2004年7月版,208,209页

·优待俘虏,仅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吗?

“战争双方都曾经残暴地对待战俘。朝鲜共和军因其残忍地对待敌军俘虏和被怀疑支持共产党的平民而臭名昭著。在战争最激烈的时期,美国士兵经常无视《日内瓦公约》(保护战俘的国际协定)。出于对失去战友的愤怒,或者认为战俘是一个带来麻烦的负担,美国人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