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嘴李翠莲第一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25:37 体裁作文
篇一:快嘴李翠莲
论“快嘴李翠莲”的婚姻悲剧
摘要:一个敢于反抗封建礼教,始终与分建礼教进行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毫不动摇妥协的女子李翠莲却因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父权社会女子身份地位低下,以及自身性格和周围环境与所处时代相矛盾的原因,造成她婚姻破裂,最终走向”遁入空门”的悲剧.
关键词:快嘴、婚姻、悲剧、封建社会
追究起古人休妻的理由,无非是以下几个方面,即古人所谓的“七出”,《大戴礼记》中说到,“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唐律疏议》”中也道“七出者,依令:‘一无子,二淫佚,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大体是说妻子不孝顺丈夫的父母,生不出儿
子,妻子与丈夫之外的男性发生性关系,好嫉妒,患了严重疾病,话太多或说别人闲话,偷东西等。如果妻子符合其中的任何一项,就有被休弃的可能,可是,李翠莲被休弃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可以根据她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进行分析。
首先在对待舅姑方面。我们从作品中李翠莲在出嫁前对父母所说的“铺床点灯请婆睡”以及婚后“三日媳妇便上灶”,并为公婆煮茶等事情上可以看出,她勤劳,
孝顺,侍奉公婆,并无不周之处;其次,无子,淫佚,有恶疾,窃盗,妒忌这几方面显然更不可能,一个新婚三天的女子怎么可能“有子”,至于其他,从作品中公婆家人的态度和反应以及她被休时自己控诉“不曾殴公婆,不曾骂双亲,不曾欺丈夫,不曾打良善,不曾走东家,不曾西邻串,不曾偷人财,不曾被人骗,不曾说张三,不与李四话,不盗不妒与不淫,身无恶疾能书算……”①42方面看,她并没有此类不足;最后,是否因为她“多言”呢?在作品的一开始,主人公李翠莲的父母便忧愁道,“女儿诸般好了,只是口快还是时代的悲剧?……打紧她公公难理会”。 ①34如果说李翠莲被休的原因及就是因为“口快”“话多”,那么我们说真正造成她婚姻悲剧的原因也许并不止于此,对此,我做出以下几方面分析。
第一, 中国古代的结婚制度“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
带来的弊端和后患。
在封建社会,女子地位极其低下。除了无权接受教育以外,更要求遵守三从四德的规训,在《礼仪﹒丧服》中规定:“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②1106也就是说,女子待字闺中的时候,一切都得听从父亲的,唯父命是听,尤其是关乎命运的婚姻大事,只要父亲点头了,
不管女儿什么态度,都得无条件服从。在这种父权社会的压力下所构建的婚姻注定不会幸福。关于父权主义,美国著名的女性主义阿德里安﹒里奇这样解释:
父权就是父亲的权利,父权制指一种家庭——社会的, 意识形态的和政治的体系,在此体系中,男人通过强力和直接的压迫,或通过仪式、传统、法律、语言、习俗、礼仪、教育和劳动分工来决定妇女应起什么作用,同时把女性处置于男性的统辖之下……或幽居深闺,或驾驭载重汽车,或在北非的农舍里服侍丈夫喝早餐的咖啡,或进行在美国大学生的队列中,我们处处都处于父权制的控制之下:不管我的身份处境经济地位和性偏爱如何,我都生活在父权之下,只有在我为赢得男性的许可而付出代价时。我才能在父权制的许可下享有特权,发挥影响。③87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李翠莲必然也遵从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然而,这样的婚姻,幸福率却是极低的,比如《韦安道》中的后土夫人贵为上线却纡尊降贵和韦安道成婚了,婚后夫妻生活幸福美满。但是,后土夫人与韦安道的婚姻事先却并未征得韦安道父母的同意,如果他们就甘于向父母妥协,而不去努力追
求自己的幸福的话,他们也不会那么美满。相反,著名的南宋大诗人陆游,却因为母亲的逼迫而不得已和自己心爱的妻子唐琬陆游劳燕分飞,结果给二人留下“错、错、错”的叹惋!可见,父母之命有时候带给子女的更多的也许并不是幸福,反而会是痛苦。
所谓“媒妁之言”。就是指媒人穿梭于男女之间介绍双方认识,但大部分媒人都是为了自身利益,而对男女双方说一些虚话、假语。宋人袁采在《世范》里说:“古人谓周人恶媒,以其言语反复,绐女家则曰男家不求备礼,且助出嫁之遣资;绐男家则厚许其所迁之贿,且虚指数日。若亲信其言而成婚,则责恨见欺,夫妻反目至于仳离者有之。”
在李翠莲的这段悲剧婚姻中,可以说媒人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品一开头就介绍到张李二人的婚姻是由媒人王妈妈说和合而成,至于如何说,说什么,
篇二:古典小说赏析之快嘴李翠莲记
古典小说赏析
《快嘴李翠莲记》
她由于一个古装电视剧而家喻户晓,在电视剧中,她心直口快、敢爱敢恨的性格为许多人所喜爱。这个人物原取自明代《清平山堂话本》所收录的一篇白话小说,《快嘴李翠莲记》。当然不像电视剧中所演,主角往往都可以一步青云,即使在当时的时期决不允许这样的反传统存在。《快嘴李翠莲记》中的主角既没有潇洒自在的生活,也没有了解她的知己,最终,她因为与现实格格不入而最终削发为尼,以出家的方式了此残生。
小说中,李翠莲是一个“姿容出众,女红针指,书史百家,无所不通”的才女,但是她有个缺点,心直口快,甚至有些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极端性格。由于她的针锋相对,这位反传统的奇女子再其出嫁后三天就被休婚,最后甚至连父母都将她扫地出门,最终只有“离了俗家门,便把头来剃。是处便为家,何但明音寺?”的结局。从作者的角度,似乎李翠莲的结局是最终脱离了世俗的枷锁,获得了自由,并且从此出家过上了闲云野鹤的生活,但在我看来,却不然。
说到此,我便不得不开始分析作为小说主角的李翠莲的性格。这个才女不仅精通相貌出众,更是精通女红,无所不通,在现在来说就是男生追求的理想伴侣。但是这么一位可人儿却偏偏嘴快而且争强好胜。单说嘴快这一点,就以现在的社会来说,也没有一个人喜欢与这么一位遇事搅三分,说话没有余地的人交谈,更何况是这么一位得理不饶人的女子。而争强好胜这一方面,在现在也许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是在古代,作为一个真正聪慧的女子,更重要的是隐藏自己的才智,俗话说“大智若愚”便是如此。而这么一位女子,她“从小生来志气广”,并且“问一答十,问十答百”,这么一位女子,在古代便是离经叛道的一个典型例子。 有些人对这个人物很是同情,就现代观点和古代反传统的人看来,李翠莲是由于封建世俗所不容,由于人们思想淤塞顽固而导致的时代牺牲品,但就我个人而言,事实并不是如此。举个例子,试想新婚典礼上,如果新娘在婚礼上频频出口不逊,并且对公婆毫无尊重之意,婚礼结束后让自己的丈夫睡客厅,这样的女子及时在现代,试问又有多少位勇敢者愿意将她娶回家?这只是其中之一。再试想一下,又有哪位知书达理的女子会频频爆粗口,并且连连给他人难堪,甚至连自己的兄长嫂子也经常奚落?试问那些反传统的人,如果将这样一位奇女子娶进门,他会由衷的高兴吗?
在我眼中,即使时代如何变化,这样一种人都不应该是人们同情甚至因为她而谴责社会的理由。我想,作者的原意也许并不是批判社会,而有可能仅是对这样一种性格的嘲笑。而对于出家的这个结局,我更想问一句,出家便意味着自由吗?谁又能保证她不会因为嘴快而被其他寺庙赶出来?由此可以看出,开篇的无所不通的才女形象,更像是作者对后续故事中人物所暴露的性格缺点的一种讽刺。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一点,便是主角的抗争精神,我觉得这也是这篇文章表现出的最正面的元素之一。虽然这位奇女子出言不逊,屡屡表现出言辞上的不理智,但值得学习的是,她
从未放弃过抗争,即使在被赶出门后,她仍然可以说出“。曾见古人说得好:‘此处不留有留处。’ ”这么不屈不挠的话语,在当时的确让人敬佩她的那份倔强和豁达。
从这么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我们很容易学到许多有用的东西。我想这也是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我们生下来都是公平的,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去反抗不公平的生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以极端的或是仇恨的眼光去看待人,也并不用凡事都争出个输赢。真正的聪明人,应该懂得如何去争取,既可以使自己心情舒畅,同时也不妨碍他人的快乐。也许有时候会多少吃那么点亏,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享受生活。当然,李翠莲最终的结局是不幸福的,我们有理由同情她,但这并不意味着她没有错或者错在传统,如果她可以学会忍让,试着装糊涂,或者她会更快乐。“难得糊涂”,此言不虚。
篇三:快嘴李翠莲形象新论
快嘴李翠莲形象新论?
刘玉红
(暨南大学 华文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10)
摘 要:快嘴李翠莲这一形象,以往多理解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从语用学原理中的合作原则与礼貌 原则的分析入手可以看出:李翠莲有意打破言语交际的两个原则,要求个性解放,但当时的历史条件 决定了她必不为社会所容,因为她的行为逸出了历史发展所要求的人际交往的正常轨道。正是由于个 性的片面发展与共性制约这一矛盾,出现悲剧结局便不可避免。
关键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个性;共性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快嘴李翠莲记》原刊于明代钱塘人洪楩所编印的“六十家小说”(原书已佚,后辑为《清平山堂话本》[1]),是宋元话本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塑造了一个“年方二八”、“口快如刀”的员外小姐李翠莲形象,叙述她在出嫁前后,一系列“打先生、骂媒人、触夫主、毁公婆”,最后被休回家,又不为娘家所容,只好发愿“剃了头发做师姑”的故事。
对于李翠莲这一形象的分析,历来论者多视之为封建礼教的逆者。如屈育德《试论〈快嘴李翠莲记〉》一文便认为李翠莲乃一敢于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妇女典型,并将其思想上升到了这样的高度:“记得几个古贤人:张良、蒯文通说话,陆贾、萧何快调文,子建、杨修也不亚,苏秦、张仪说六国,吴晏、管仲说五霸,六计陈平、李佐车,十二甘罗并子夏。这些古人能说话,齐家治国平天下。”至于她出嫁前的祝祷“不上三年之内,死得一家干净,家财都是我掌管,那时翠莲快活几年”等这类不尽人情的言辞,论者则以为该小说开头已说明本文创作目的是“单取人前一笑声”,是作者加上的噱头。[2]啸马《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审美论》也认为翠莲身上有“鲜明的逆反色调,表现出妇女争取人格独立的自主精神”,她是“怀着强烈的自尊与自信,摒弃了屈从丈夫的依附意识去组织家庭生活的”,嫁前祝祷“不上三年之内,死得一家干净??”这种种“基于现世生活享受欲望和不受压制的平等观念,是李翠莲性格的核心,也赋予了她向
[3]封建思想挑战的勇气。”几部中国文学史也都将翠莲这一形象定格为封建礼教的叛逆典型。然而细读作品,
我们不能不对这一形象的倾向性感到疑惑。主人公的确不愧是“口快如刀”、“出口成章”,在要求妇女柔顺沉默的封建社会里,她敢于冲破时代的禁忌,充分表露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她身上,充满了一种反抗精神。然而我们也看到,其反抗似乎走得过于远了些,不仅在言辞上丝毫不让步,处处呈强,当她说的她说,不当她说的她也说,甚至蛮不讲理,动辄骂人,大打出手。随时随地,原本好好的一桩事,只要经她口出,即变了味,令听者生气难堪。这些细节大大损害了主人公反封建的思想高度,令人困惑不已。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对这篇作品重新审视,就会得出一个全新的结论。
二
语言反映个性,个性决定语言。让我们先对李翠莲的言语行为作一分析。
语用学理论告诉我们,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相互合作、相互理解,必须遵守两个基本原则: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以此二原则返观《快嘴李翠莲记》,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正是有意让主人公时时违背
①
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从而引发出一系列故事情节来。翠莲的形象之所以令人感到困惑不解,正是由于她总是打破常规,言谈从不遵守“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下面我们先看她是如何违背“合作原则”的。
首先,量的准则。翠莲说话从不遵守量的准则,尤其不遵守“所说的话不应超出需要的信息”。作品一开头就介绍她“姿容出众,女红针指,书史百家,无所不通”,什么都好,“只是口嘴快些,凡向人前,说成篇,道成溜,问一答十,问十道百。”父母深知其禀性,因而在她出嫁前夕深为忧虑,提心她“到人家多言多语,失了礼节,公婆人人不欢喜,被人笑耻”,正准备嘱咐她一番,没料到她竟先走到父母跟前说了一大通,始终改不了多言多语的毛病,正如其父母所料,这一缺点最终还是给她惹下了大祸。
其次,质的准则。翠莲说话常常是根据不足甚至有意说假话。如出嫁前夜,她走到哥嫂门前高叫:“哥哥嫂嫂休推醉,思量你们忒没意。我是你的亲妹妹,止有今晚在家中。亏你两口下着得,诸般事儿都不理??”一开口就埋怨哥嫂不帮她做事,哥哥告诉她:“??你自先去安歇,明日早起。凡百事,我自和你嫂嫂收拾打点。”于是她去睡觉,哥嫂二人替她收拾打点。可第二天一早,翠莲又走到哥嫂门前大叫一通:“哥哥嫂嫂你不小,我今在家时候少。算来也用起个早,如何睡到天大晓??”这一通不问是非的话,使得“哥嫂两个忍气吞声,前后俱收拾停当”。还未出嫁,翠莲多嘴多舌的毛病就已经暴露出来了,出嫁三天后,终于被夫家所休,可是翠莲毫无悔改之意,临去之前还振振有辞地为自己申辩,说自己“不曾殴公婆,不曾骂亲眷,不曾欺丈夫,不曾打良善??”一席话,将连日来“打先生、骂媒人、触夫主、毁公婆”等恶劣行径一笔勾销。她说话显然无视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
再次,关系准则。出嫁到夫家的路上,媒婆吩咐她:“小娘子,你到公婆门首,千万不要开口。”这是叫她不要开口说话。“不多时,车马一到张家前门??且说媒人婆拿着一碗饭,叫道:‘小娘子,开口接饭。’只见翠莲在轿中大怒,便道:‘老泼狗,老泼狗,叫我闭口又开口,又不曾吃早酒,嚼舌嚼黄胡张口??莫怪我今骂得丑,真是白面老母狗!’”媒婆这里所说的“开口接饭”乃是宋元婚俗中的一道程序,翠莲这样一个“书史百家,无所不通”的员外小姐对当世风俗不可能不知,可她却故意将两个“开口”等同,违背了说话须有关联的关系准则,大放厥词,惹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来。
最后,方式准则。方式准则要求之一是说话要简练,可翠莲总是问一答十,问十答百,该她说的说,不该说的也说。如出嫁那天清早,父母睡醒来问她是什么时候了,天晴还是下雨,简简单单的一个问题,她却罗里罗嗦地说了一大串:“爹慢起,娘慢起,不知天晴是下雨。更不闻,鸡不语,街坊寂静无人语。只听得,隔壁白嫂起来磨豆腐,对门黄公舂糕米。若非四更时,便是五更矣??”这样的例子通篇皆有,不烦多举。
如果说对“合作原则”的违背造成了翠莲多嘴多舌的性格,并最终使之遭致不幸的话,那么,对“礼貌原则”的违背更令人无法容忍,从而也就进一步促成了她的不幸。下面我们来看她是怎样违背这一原则的。
一、得体准则。这一准则要求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可是翠莲说话从来无所顾忌,根本不在乎听者的感受。如举行结婚仪式时,她本向西而立,先生说今日福禄喜神在东,请她转身向东,惹她不耐烦,开口就是一串埋怨之辞:“才向东来又向西,休将新妇便牵笼,转来转去无定相,恼得心头火气冲??”甚至说出了极不得体的话:“红纸牌儿在当中,点着几对满堂红。我家公婆又未死,如何点盏随身灯?”这种话语咋不得罪公婆?
二、慷慨准则。慷慨准则要求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然而翠莲说话却是尽量使自己多得益,少吃亏。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出嫁前夕她在祖宗面前发下的极端自私的誓愿:“不上三年之内,死得一家干净,家财都是我掌管,那时翠莲快活几年。”
三、赞誉准则。它要求尽量少贬低别人,多赞誉别人,翠莲说话却恰恰相反,总是一有机会就贬损他人。她数落哥嫂不帮她收拾嫁妆,骂媒人是“老母狗”,说“公婆性儿又莽撞”,骂丈夫“堪笑乔才你好差,端的是个野庄家”,又怨“阿伯三个鼻子管”、小姑“你好不贤良”??话本中人物,没有一个不被她骂过或数落过。
四、谦逊准则。翠莲太不谦逊,自吹自擂是她的一大嗜好,如公公让她烧盅茶吃,她出来以后就是一
大套:“公吃茶,婆吃茶,伯伯姆姆来吃茶。??此茶唤作阿婆茶,名实虽村趣味佳。两个初煨黄栗子,半抄新炒白芝麻。江南橄榄连皮核,塞北胡桃去壳柤??”分明是在自夸。至于出嫁前在家里说的一番话:“女儿不是夸伶俐,从小生得有志气。编得纱,绩得苎,能裁能补能绣刺??”等就更不用说了。
五、一致准则及同情准则。翠莲自己说话刻薄,却丝毫受不得别人的气,出嫁第三日,大伯被她话语相激,说了声“去告诉她那老虔婆知道”,她便不依不饶,威胁道:“亲家不曾惹着你,如何骂她老虔婆?等我满月回门去,到家告诉我哥哥。我哥性儿烈如火,那时叫你认得我。巴掌拳头一齐上,着你旱地乌龟没处躲!”姆姆出来相劝,道声“好鞋不踏臭粪”,她便以死相胁:“左右百岁也要死,和你两个做一做。我若有些长和短,阎罗殿前也不放过!”小姑实在看不过去,便要母亲出来主持公道,她于是又将矛头指向小姑,道:“小姑你好不贤良,便去房中唆调娘。若是婆婆打杀我,活捉你去见阎王。”全家大小,几乎被她得罪遍了。翠莲就是这样不懂得建立统一战线,这怎能不引起众人对她产生反感呢?
诸如此类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违背“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例子通篇皆是,充塞了话本故事情节发展的每一环节。由此,我们也就真正明白了翠莲的个性。从翠莲这些出格的言行中,我们很难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反封建的正面形象。的确,她身上具有强烈的反抗性,但与其说这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还不如说是她在言语交际中具有违背“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性格特征。众所周知,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离开了这些原则,就无法进行正常的言语交际活动。话本中翠莲那些出格的言语行为,有许多即使在今天的社会里也不会为人们所容忍。因此,我们认为,翠莲“口快如刀”,敢于抨击一切人物的过激言语行为并不是出于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违背“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已成为翠莲性格特征的一个主要方面。话本作者正是抓住她这一性格特征,有意使她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违背交往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的行为,从而引发出一系列故事情节,并最终导致主人公的悲剧结局。
②
三
从翠莲的言语行为可以看出她的个性。人际交往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可以说是社会的共性,而翠莲在人际交往中的一系列行为却是要将这些原则打破,因而可谓是人的自由个性。共性与个性是什么关系?共性包含了个性,但只是包含了个性的共同本质,即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即两个原则是由组成社会的人约定俗成的。从这个关系来说,作为整体的人类社会的共性,是对人的普遍本性的规定,尤其是对人际交往关系的规定。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进程的学说,生产形式的进步与人发展,实际上是一个统一的历史过程中的两个方面;社会对人际交往关系的规定,对个体的人来说,构成了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象化客体,并对个体的人起着客观的历史强制作用。
不必回避这样一个事实:李翠莲对两个原则的打破是其张扬人的自由个性、要求个性解放的表现方式,有其历史进步意义。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曾有过这样的表述:
“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而不是思想活动,“解放”是由历史的关系,是由工业状况、商业状况、农业状况、交往状况促成的……[4](P18)
请注意,“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因此,我们必须把李翠莲的行为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又,这儿加进了“交往状况”,这决不是可有可无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人的自由个性及其发展程度,是人类争取自身解放的标志之一。个体发展的自由度,不论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是历史的。从一个方面来说,整体的人类的历史进步,通过个体的人在实践中取得的自由程度生动地表现出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个体的人的自由度,为整体的人类的实践水平所限制。这里存在着一个为历史进步要求的辩证矛盾。[5]李翠莲要求个性解放,但当时的历史决定了她必不为社会所容(甚至包括今天的社会),因为她的行为逸出了历史发展所要求的人际交往的正常轨道。可以不受约束地张扬个性的时代远远没有到来。正是由于个性与共性的矛盾,悲剧结局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因此,对于快嘴李翠莲这一形象,我们既要看到她要求个性解放的一面,又要看到她片面发展个性、
逸出社会共性的一面。再强调一下,我们对于李翠莲这一形象的重新阐释,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的:人的自由个性是历史的、发展的,人的自由个性的解放也是历史的、发展的。也就是说,对于人的自由个性的原始丰富形态,既要给予肯定,又要给予历史的扬弃。同样,对于人的自由个性的片面发展形态,也要给予历史的肯定和历史的扬弃。如果我们离开了历史发展对人际交往所提出的原则,来侈谈人和自由个性及其解放,来谈李翠莲所谓反封建的高度或进步,只能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情感性满足,而不是对这一形象的理性观照。
注释:
①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在《逻辑与会话》一书中指出:为使谈话能顺利进行,人们必须尊守“合作原则”。这一原则包括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又包括一条准则和一些次准则(为方便下文分析,兹一一列出):A 量的准则: a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b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B质的准则:a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b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C关系准则:要有关联。 D方式准则:a避免晦涩;b避免歧义;c简练(避免罗嗦);d井井有条。英国著名学者利奇(Leech.G)效法格赖斯划分合作原则范畴,对“礼貌原则”也划分出六类,每类包括一条准则和两条次准则:A得体准则:a尽量少让别人吃亏;b尽量多让别人得益。B慷慨准则:a尽量少使自己得益;b尽量多让自己吃亏。C赞誉准则:a尽量少贬低别人;b尽量多赞誉别人。D谦逊准则:a尽量少赞誉自己;b尽量多贬低自自己。E一致准则:a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b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F同情准则:a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b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详见何自然《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74-111页。
②翠莲是话本小说中的人物,由于通俗文学的功能之一是娱乐,因此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目的话本开头已经说到,是“单取人前一笑声”,正因为如此,作者就让翠莲不停地违背两项原则,从而塑造了一介典型的“口快如刀”的文学形象——作者的出发点也并不是要塑造一个反封建形象,翠莲实际上也达不到这一高度。
参考文献
[1]洪 楩·清平山堂话本[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2]屈育德·试论《快嘴李翠莲记》[A].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鉴赏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3]啸 马·中国古典小人物审美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4]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5]杨 霞·历史进步与人的解放[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Analysis of the Figure of Li Cui-lian from the Point of Pragmatics
LIU Yu-hong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10,China)
Abstract: The figure of Li Cui-lian, a woman who expresses her ideas quickly, usually be thought as a woman who rebels against the politeness of feudalism. This paper, from the point of pragmatics, tends to think that the tragedy is ineluctable because Li wants to rebel the two principles which are needed in the intercourse of human society, and because of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 and general character.
Key words: cooperative principle; politeness principle; individual character; general character
收稿日期:2003-8-16
作者简介:刘玉红(1970- ),女,贵州贵阳人,暨南大学华文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研究。
篇四:资料01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收入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大类,使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2、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从民歌营养中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其著名作品《离骚》、《九歌》、《天问》等,是我过古代文学积极浪漫主义的典范。 3、先秦散文中用散文写的史籍称历史散文,其中文学价值较高的有《左传》、《国语》、《战国策》;诸子百家写的散文称诸子散文,其中文学价值较高的有《论语》、《孟子》、《庄子》。 4、赋是战国后期发展成的一种文体,盛行于汉代,故名汉赋。分骚赋、大赋、小赋三种。骚赋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大赋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枚乘的《七发》。小赋代表作有杨雄的《酒赋》、张衡的《归田赋》。
5、司马迁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所著《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列传”这些历史人物传记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达到史传文学的高峰。
6、乐府民歌是中国诗歌史上继《诗经》、《楚辞》之后第三个重要阶段的产物。《孔雀东南飞》代表了汉乐府民歌的最高成就。
7、建安文学是汉献帝建安到魏文帝黄初这一时期的文学,其主要作家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和刘桢)和女诗人蔡琰(文姬)。
8、东晋陶渊明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诗篇大多数是描写田园生活的,而且形成一种平淡醇美的独特艺术风格。名篇有《归园田居》、《饮酒》等。 9、南朝乐府民歌产生在南方长江流域,内容多是情歌,其中长篇抒情诗《西洲曲》艺术性最高。北朝乐府民歌题材广泛,有牧歌、战歌、情歌等,其中长篇叙述诗《木兰诗》成就最高,其他名篇有《敕勒歌》。
10、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分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大类。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为干宝的《搜神记》。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12、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顶峰,除使用已有的古体诗外,又创造出近体诗的律诗和绝句,并化乐府诗为新乐府。一般评述唐诗按时间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13、初唐是唐诗的准备阶段。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因能摆脱齐梁遗风,自觉创新,被誉为“初唐四杰”。陈子昂继“四杰”之后登上诗坛,第一个举起诗歌革新的大旗,反对齐梁“竞尚艳丽”,提倡“汉魏风骨”。他的诗写得刚健清新,从理论到实践为以后唐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4、
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
15、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构成其瑰玮绚烂的独特风格。
16会现实,被誉为“诗史”。他众体兼长,并使各种诗体都有新的发展。
17、中唐是唐诗创作最为丰富的时期。诗人辈出,著名诗人有白居易、元稹 司空曙、李益、刘长卿、韦应物、韩愈、孟郊、贾岛、刘禹夕、柳宗元、李贺等,且流派纷呈。
18、白居易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他大力提倡摆脱乐府旧题的约束,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形成“新乐府运动”。他主张诗歌要积极反映现实,明确提出“诗歌合为事而作”。诗歌创作之丰在唐代首屈一指。他把自己的诗歌分为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诗四类。
19、李贺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想象,又吸收了齐梁宫体的 丽,再融进自己的幽冷的感情,形成了一种荒诞虚幻、冷艳幽峭的特殊风格,人称“鬼才”、“鬼仙”,在诗坛上独树一帜。其名篇有《李贺箜篌引》、《梦天》、《金铜仙人辞汉歌》、《致酒行》、《雁门太行守》等。
21、唐代古文运动是以儒学复古为号召,用质朴刚健的散文取代绮丽柔靡的骈文,以达到张扬儒家道统为目的的运动。所以,既是一次恢复儒道的努力,也
是一次革新文风、文体的运动。由韩愈首倡,柳宗元响应,团结了一大批作者,通过他们的实践,恢复了散文的正统地位,并把散文推向一个新阶段。
州八记》。传记散文《捕蛇者说》也为名篇。
23、唐代传奇是我国小说发展的新阶段,盛行于唐,故名唐代传奇。代表作
有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李朝威的《柳毅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元缜的《莺莺传》。
24、“词”原是民间流传的歌曲唱词,萌芽于南朝,到中唐引起文人学士的重视,最多的作家,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25、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是一场比唐代韩柳古文运动更为广泛持久的转变文风的运动,王禹 、柳开、穆修、等针对当时的西昆体,提倡“革弊复古”。范仲淹为其前驱,欧阳修为其领导者,王安石、苏轼、苏辄、苏洵、曾巩均参加了这一运动,
最后由苏轼加以完成。文学史上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辄、苏洵、王安石、欧阳修和曾巩称为“唐宋八大家”。
26、欧阳修在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他又是一位有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诗词、史传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以散文成就最高,名篇有《醉翁亭记》、《秋声赋》等。
27、其诗歌构思新颖,发展开拓一新天地。其散文了词的题材领域,革新了词的语言,
宋词发生了一次变革。
29、全面地反应了南宋社会的各种矛盾,杜甫的传统,将爱国主义诗歌推向一个新的顶峰。
30、辛弃疾为宋代著名爱国词人。题材广泛,而以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爱国思想为中心主题。其词既有豪放派之词风,也受婉约派的影响,形成自己瑰奇多彩的艺术风格。不但以诗为词,甚至以散文句入词,使诗体达到空前的解放。
32、话本原是说本人演唱时的底本,后说话产生于唐,至宋代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话本日益增多。著名的有《碾玉观音》、《错斩崔宁》、《快嘴李翠莲》等。
33、元代文学的主流是元曲。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是戏剧,散曲是诗歌,它们都以曲辞为主,因而总称曲。杂剧是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它是历代歌舞、讲唱、杂戏各种表演艺术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戏曲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元曲取得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地位。
34、
剧坛领袖之一,并成为世界文化名人。风尘》、《单刀会》、《拜月亭》等。
35、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以多本杂剧表演一个故事的大型剧作,共五本二十一折,以其缜密的结构,动人的艺术形象,精美的文辞,奠定了在我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地位。
36、散曲是元代韵文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体诗,和词一样可以入乐。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曲良种形式。小令主要是从民间小曲演变而来,套曲是由两支以上的只曲连缀而成。著名作者有关汉卿,代表作《碧玉箫》;张养浩,代表作《山坡羊˙潼关怀古》;马致远,代表作《天净沙·秋思》;张可久,代表作《南吕一支花·湖上晚归》;乔吉,代表作《凭栏人·金陵道中》。 37、《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最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杰出的积极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由作家独自创造完成,以日常家庭生活为主要题材,反映社会生活的长篇言情小说。 38、“拟话本”是继承话本传统创造出来,但专供阅读欣赏的短篇小说,出
现集中在明末,著名的有冯梦龙编辑的“三言”和《醒世恒言《二刻拍案惊奇》。
39明代戏剧成就较大的为传奇。传奇本为小说的载体之一,一般指唐人用文言写的短片小说。后因说唱和戏曲常取材于此,故宋、元戏文也有称传奇的。明代为了区别于杂剧,将一南曲演唱为主的长篇戏曲也成为传奇。
41曹雪芹的《红楼梦》,标志着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创作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峰。它打破了过去长篇的创作或演义历史、传说,或改编其他文学样式的路子,
直接从作者生活的现实中取材,对贵族统治阶级的生活和命运作了极其生动精确的艺术概括,并在对大量日常生活作精心选择的基础上,实现了真正的典型化,成为一部十分成熟的现实主义文学名著,具有世界影响。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
现代部分
1、“五四”新闻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文学革命是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思想文化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方面: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绉仪》,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起点。2、“五四”时期的重要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王统照、耿济之、郭绍虞、许地山、孙伏园、周作人等。“文学研究会”主张为人生的艺术,倡导写实主义。“创造社”,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郑伯奇、田汉等,这一社团创作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3“新月派”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文学派别,也曾活跃一时。它成立与1923年,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梁实秋、陈源(西滢)等。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他于1918
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具有重要影响的白话小说。他的两本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是新小说创作的两座丰碑。鲁迅的贡献还突出地表现在杂文的创作上,他的杂文集有《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篇五:浅析清平山堂话本中的李翠莲形象
浅析清平山堂话本中的李翠莲形象
《快嘴李翠莲记》见于明代嘉靖洪楩编刻的《清平山堂话本》。从语言的口气、风格以及说唱结合的形式上看,它基本上是宋代作品。小说围绕青年女子李翠莲出嫁前后四天之内发生的事情展开描绘。不仅如此,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历来被视为市民女性反抗封建现实对女性压迫和女性争取独立人格的典范。还是在《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妇人大多以一种“罪妇”形象出现,翠莲就属于是“犯罪妇人”, 这与男尊女卑思想和女性话语权缺失等传统因素有关外,也反映在这些话本小说产生的宋元之际,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世人在择偶观和婚恋观上出现的功利化的趋势。
话本中李秀莲“姿容出众,女红针指,书史百家,无所不通。”“纺得纱,绩得缣,能裁、能补、能刺绣。做得粗,整得细,三茶、六饭一时备。推得磨,捣得確,受得辛苦吃得累。烧卖、扁食有何难,三汤二割我也会”不但有美丽的外表,还都心灵手巧,可以说的上是才貌双全。
唯一的缺点就是“快嘴”,所谓“快嘴”,实质上是不满意“三从四德”的束缚,要发表意见,要自作主张,不能光听别人的。须知这是一种反抗行为,是斗争。她却因 “快嘴” 的无谓反抗,反而给自己画上了一个悲惨的句号。
“凡向人前,说成篇,道成溜,问一答十,问十答百”。她口快如刀,在娘家时不服从父母兄嫂的管教,在婚礼当天,骂媒人、打张宅先生、“触夫主”,结婚三天顶撞公婆、和伯伯婶婶小姑吵闹,触犯了“七出”中的“不事舅姑”、 “口舌”两条,被休回家。在古代,被丈夫休掉是女子的奇耻大辱,娘家人也会觉得面上无光。回到娘家的李翠莲难免被哥嫂和父母埋怨,李翠莲却毅然决然的出家。体现了她鲜明的叛逆性格和独立的个性精神,还有过分自我的体现。我国古代男尊女卑的观念影响下,女性话语权缺失,在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大多都是男性根据自己的想法塑造的,所以这些女性角色都多少带有男性观照的色彩。她们必须是美丽且柔弱的,柳叶弯眉,弱质纤纤,一双三寸金莲,她们可以没有灵魂,没有想法,但是要美丽,要听话,要贞洁,要柔顺,要娇媚??总之要符合男性对女性的所有幻想,如果女性稍微有行差半步那都是不对的,都是犯了罪的,是“淫妇”“悍妇”“妒妇”。“话本小说娱乐普通人的目的和古代女性地位的低下以及活动空间的狭小,构成了宋元女性话本小说的内容的单一和女性主角的悲剧命运的客观原因。”
李翠莲争的只是口舌是非而已!她最终被休以至出家,该谁是罪魁祸首呢?是娘家,婆家,还是礼教?我看都不是。她不能容忍别人,别人又何须容忍她?从文中,我们看不到他人与社会有什么不是,一切完全是她自己不积口德并一意孤行造成的。用现如今的青年视角来看, 90后的特点很好的体现在了翠莲身上,过分自我、追求个性、不按常理出牌等。就算是如今“民主”的社会,90后不羁的行为,也激起贬低的浪潮,又何况是在宋明理学强盛的宋朝,翠莲悲剧的命运已经可想而知了。同时像她这样的人,就算在现代社会恐怕也会输了自己的一生。
翠莲的行为虽说是反封建,但是我认为她不是反封建只是青少年到了反判的叛逆期罢了。个人有自己的想法固然是好的,勇敢地说出来也是好的,可是也要有个限度!象她那样不积口德,杀伤力太强,易伤感情。难道这样就是表示了她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吗?我很怀疑。。。在文中国可以看出翠莲的很的言行事属于没事找碴的,同时翠莲的话语交际很明显犯了语言之大忌,首先,口无禁忌,目无尊长,结婚当天一大早,给婆家人来了一个下马威:第二,言行不一,说话不实。言行不一,既有人物前言后语的自相矛盾,也有说和做的不一致。这很明显的自掘坟墓的表现,在那个年代媳妇只有伺候婆家人得,哪有她这般“惊天动地”,整个就是现代版的虎妞:第三,知书却不识礼,强词夺理,得理不饶人,人家媒婆做自己分内的事情也被她教训的面红耳赤的:第四,心地不够厚道,性情浮躁,动辄以死要挟,拜别祖先堂,她诅咒夫家死干净,只图自个儿快活,显出她的无情无义与心灵丑陋。纯粹的王熙凤撒泼,虽没王熙凤撒的漂亮,但已属罕见了。她失败的言行举止摧毁了一次又一次的语言交际,也最终导致了不得不离开生活的社会环境。同时,翠莲的经历也可以给现代的一些人树个“榜样”,能干、聪明、博学的人,具有优秀的办事能力之外,还要有一张管得住的嘴,有一套成功的言语交际方法,不要弄得自己人人恶而远之。以上情况来看,翠莲是不会被当时社会容纳的。她想出世开来也未必可以如愿。
李翠莲的悲剧,谁又是罪魁祸首呢?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