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跨越障碍1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1:27:06 初中作文
跨越障碍100字作文初中作文

篇一:跨越障碍 轻松作文

跨越障碍 轻松作文

长葛市职业高中 时春霞

作文,是写作者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可以比较准确的反映写作者语文素养的高低。所以,作文就成了考量语文学习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但如果要问今天的高中生,你最不喜欢的是什么,我想很多学生都会皱着眉头说:“作文,是作文”。如果要问语文老师,语文教学中最大的困惑是什么,我想很多老师都会一脸无奈地说:“作文,是作文。”是什么让学生与作文之间有了这样的隔膜,让老师与作文之间有了这样的困惑,问题出在哪里?

一、作文的目的过于功利化。

作文是什么,是表达和交流的需要,是表达写作者的体验、感受、思想、情感,通过文字告诉他人,同时也通过阅读别人的文字,感知、了解他人的思想和感情,并形成交流,互相启迪。而学校的作文训练的着眼点却是针对中考和高考的作文考题,对照每年的优秀作文,进行着一对一的专项训练。今年是话题作文,好,从入学开始就进行话题作文的训练,小标题的作文得了高分,好,学生全写小标题。今年材料作文,那就拿出各省的材料作文,也不管级段学生的特点,统一进行审题、结构套路、材料分类的训练。结果作文成了为应试而写,为应试而教,目标明确。作文目的的功利化最终导致作文学习的本末倒置,舍本逐末的做法使学生不能言为心声,文从己出,表达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又怎么会喜欢作文,面对的是一片片缺少独特个性的千篇一律的文字,老师又怎会提起兴趣批阅?

二、学生的生活单调,情感苍白。

按理论说,现在的学生信息来源渠道广泛,各种传媒冲击视听,应该是见识广、思维活、情感丰富,但事实是,不在学校的时候,电视都用来看连续剧了,电脑都用来打游戏了,那些真正能够启迪心灵、激活思维、扩大视野的书籍却因为太耗费时间而被束之高阁了。在封闭的学校里,条件好的学校可以有图书馆让学生浏览,有电视等媒体让学生看看新闻。但,还要看学校有无这种意识。条件欠缺的学校,学生能够阅读得到的除了课本就是辅助资料,还有,就是每一个学校都存在的从初年级就开始的大密度的训练与高强度的考试。如此单一的生活内容,紧张得快节奏的生活,那容得学生的心灵有飞翔遨游的空间,思想向深处和广处延伸。一些有感情投入与人生思考的学生作文谈到学习就是苦累,谈到父母就是沉重的期望与深重的愧疚,谈到未来就是考上大学,更多的则是无病呻吟,不知所云。

实际上,很多文章语言的问题、思路的问题、主旨的问题其实是思维的问题、思想的问题、情感的问题。“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试想,在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地方,一个生活中只有“课堂、食堂、寝室”只有“上课、做题、考试”的群体,如何能让文字在笔下富有生命、具有个性、充满灵性呢?

三、作文教学模式化。

记得有一年的某省的高考作文题目是“提篮春光看妈妈”,这个作文在当时招来了很多非议。原因就是作文命题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范围,特别是对于男生,这个题目过于女性化,不利于男生表达粗犷、含蓄的情感。对此,我也有同感。而相应的,受中考、高考命题左右的作文教学也偏向于进行同类作文的粘贴、复制。前几年话题作文时期,淡化文体,结果经过老师训练加工之后,学生的作文都成了“散文”。曾经有一位老师做了一个调研,让学生就一幅图画写三个小作文,一个是介绍画面的说明文,一个是想象故事的记叙文,一个是阐发感想的议论文。结果是

说明不是说明,记叙不是记叙,而议论也不是议论。这几年的作文比较侧重于材料作文,于是最佳立意的确定成了训练的重要一项,如有敢于发异声者,便是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作赌注。训练之后再看学生的文章,仿佛是看阅兵式,整齐划一,甚至语气都一样。

朱永新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求新。这种模式化的作文教学哪里是艺术,简直是在剔去个性,加工零件。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在本能上他们肯定是抵触的、拒绝的,对于老师而言,对于有艺术气质的老师而言,这样的作文教学自然也没有成就感可言。

四、作文写作脱离现实要求。

在我的记忆里,有一篇马克·吐温的文章印象深刻,这篇文章是通过一份账单的便讲述了一个起伏曲折的故事。这让我想起,我们的学生有几个会知道账单,有几个会写自荐信,有几个会写新闻。现实中生活需要的似乎他们都不会,而关于这些的写作训练,我们的作文写作中确实缺乏的。在历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中,不少就是靠实用文体的写作而得到高分,可见,无论是哪个实际的需要,对于实用文体的写作都是不容忽视的,当然,对于职业类的学生来说,实用文体的写作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在我们作文写作中跨越这些障碍呢?

一、 从作文的初衷出发,培养兴趣。

余秋雨先生为上海出版社“‘太阳风’中学生作文系列”丛书写的序言题目就是“作文连着健康的生命”。说到底,作文的训练就是生命与生命表达与沟通的训练。一切为完成这一需要而必备的基本技术手段,都不能代替要表达的自我生命,都是为学生表达思想、交流情感这一需要服务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学生写发自内心的文章,写自己想说的话,而不是阅卷老师想听的话,不是无法传达出自己个性思想、性格的文字,这样学生才会真正的体会到作文在表达交流中无法替代的妙处,才会把“要我写”转化成“我要写”。

具体的做法有很多,我经常用的一种是针对班级的学习生活,和学生公开交流我写的随感随笔、或是写给他们的信,学生可以用日记或周记的形势和我交流。一次,我班一位同学没有按照老师制定的计划完成背诵任务,我让他自己再制定一个计划,结果依旧没有完成。于是,我针对这种情况写了一篇文章,“谁能为你负责”。结果延伸出了很多的文章,那位同学的“我为自己羞愧”,其他同学的“为自己负责”,“为未来负责”,“其实并不难”等文章,观点明,思路清,表达准确,感情真挚。我知道,所有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缘故。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愉悦孩子的心灵。

如何改变封闭学校学生生活的单调枯燥是每一个管理者都要面对和考虑的问题,如何让身在其中的学生心灵多一些触动而不至于麻木是以塑造心灵为己任的语文老师不能不考虑的。言为心声,心都是死的,文字怎么会活起来,作文怎么会生动起来。而所有这些离不开“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是与作文直接挂钩的“读书活动”“作文竞赛”,也可以是间接相连的“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会”,还可以是“课前三分钟自由演讲”“课后三分钟总结”,读报时间的“新闻播报”“热点聚焦”“最新话题”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好奇、好胜、好玩的天性得到了舒展,那颗善感的心也会因此被激发、碰撞出生活的灵感、思想的火花。

我曾经在班级利用语文课堂举办班级朗诵会,这是一个现代诗歌学习过程中的临时性的活动,但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却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在朗诵有关汶川地震的诗篇时,很多学生声泪俱下。学生的日记“那一刻,我声泪俱下”“那一刻,

我懂得-----”情真意切,“我与诗歌一起飞翔”“与诗牵手”感悟新颖,“诗歌之美”“有声无声总相宜”则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我想,老辈们常说的“寓教于乐”就是指在活动中学习吧。

三、尊重写作个性,联系实际作文。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文如其人”,他们的作文也是各有特点,各有优缺。有的擅长写议论文,有的把记叙文写得引人入胜,有的语言如天女散花词藻华丽,有的如空谷幽兰耐人寻味,有的则如下里巴人朴实无华。我们不能一概按照考试作文的要求,非让擅长或不擅长的学生去写材料作文,去列举事实,分析道理。我的意见是学生在掌握各种文体基本写作要求的基础上,要扬长避短。

我让学生在母亲节给父母写一封信。擅长抒情的同学又是引用诗句、名言、又是运用比喻,主题歌颂母爱;擅长记事的同学把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精描细刻,主题是感悟亲情;一个擅长说理的同学,开都第一句就是:妈妈,我深深地感谢你。原因如下,接下来就是一二三,虽然稍显得古板,但赤子之心,却通过简单而有条理的一二三流露无疑。我想,如果当初我非让他写那种煽情的文字,恐怕他写起来不会这么得心应手。自荐信的写作同样也是如此,文字朴实的同学就是如实介绍自己的经历、性格特点、爱好、特长,这样可以让看信的人一目了然。而有的同学则打破常规的写法,写道:请您先耐心听我给讲一个故事。通过一个故事的叙述介绍自己,这种方法我认为也很好,首先它让看信的人耳目一新。我对我的学生说,等10年后,你们再给我写信,如果不出意外,我可以通过文字准确推知是谁写的信,因为他们的个性太突出。

也许,有的老师会说,中考、高考的指挥棒谁能避开,那种扎实有效的一对一的专门的训练就不要了吗?我的回答是:一二年级的作文写作一定要远离考试的功利,让学生写真事,抒真情,尽量多的创造活动,尽量多尊重他们的个性,尽量多的和现实的写作结合起来,扫除障碍,轻松作文,到三年级的时候再进行一些必要的专门的手段、规则的范文训练也不迟。另外,老师的引导在作文教学中有其重要,如果条件许可,老师可用自己的写作带动学生的写作。

当然,作文教学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的,整个的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比如,如何让学生批改作文等。我在这里只是针对我所看到的作文教学中的现状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篇二:跨越障碍

活动名称:体育活动《跨越障碍》(大班)

活动周次:第6周 执教教师:

一、活动目标:

(一)培养幼儿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尝试跨越不同高度的障碍物,提高动作的灵敏、弹跳力,下肢爆发力;

(三)了解基本的助跑跨跳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有跨跳的经验。

(二)物质准备:大绳、短绳、垫子6块。

(三)空间准备(场地安排):后院。

跨越障碍100字作文

三、活动过程

(一)热身环节(4)

1、幼儿模仿小士兵训练,利用小椅子、垫子和绳子的摆放热身。跑动中活动上肢(扩胸,振臂)蛇形穿过小椅子,侧行穿过短绳,双脚跳过垫子,跨跳过双层垫子。

师:小士兵们,让我们操练起来吧。

(二)游戏环节(23)

1、跨过小河,幼儿四路纵队鱼贯通过两条横着放的绳子(30CM)。

师:我们现在要依次通过小河。

小结:强调队形,在前面的小朋友跳过小河后后面的士兵才能通过。

2、加大河的宽度,幼儿尝试用跨跳的方法跳跃通过小河(40CM——60CM)。 师: 小朋友们通过小河的方法很多,你们真有办法。现在山洪爆发了,河变得更宽阔了,你们用原来的方法还能不能跳过去?试试看。

3、挑选几名动作较协调的幼儿示范动作。

师:刚才我发现在你们过河的时候,有几名士兵跳的很远,很轻松的就过了河,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跳的。

小结:1、他们跑的很快(要有助跑,距离要够)2、在起跳的时候用脚用力

蹬地摆臂起跳3、起跳脚高抬,屈膝落地,并向前跑几步缓冲。

4、幼儿按照小结的方法鱼贯练习。

5、鼓励幼儿自主尝试跨跳过不同宽度的小河,教师将绳子拉成八字。 师:现在小河的宽度不同,你们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你在哪里渡河。

6、调整河的高度(在河内增加四色垫子),

7、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调整跨跳高度或长度。

(三)放松环节(3)

带领幼儿绕场慢走放松,做静止的伸拉动作。

整理场地,教师根据再次示范动作。

篇三:跨越障碍物

体育教案:跨越障碍物

作者:韦奕绚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27 文章录入:韦丽林

体育教案:障碍跑、游戏:投篮过网

作者:付国勇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096 文章录入:韦丽林

教学任务:

1、通过障碍跑,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培养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

精神。

2、通过投球过网游戏,发展学生的投球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1、 开课式。

2、 队列练习:向左(右)转弯走。

3、 准备活动,慢跑200米,徒手操6节。

二、基本部分。

1、障碍跑

(1)、动作,在跑动申,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灵活协谰地越过不同类型的障碍。在40米范围内,绕过间速度,并注意安全。

(2)、教师讲解示范。

2一一3米的一组标杆,跨过一条"壕沟",钻过栏架和跳过一定高度的横杆。遇到障碍时,应根据情况适当地 (3)、练习方法:根据场地情况,进行分组练习。

(4)、注意事项:1.在场地上画两条15米的跑道,在其中一条跑道上插几根标志杆(间隔为2一一3米),后一根标杆一米处设一条"壕沟"(宽80一一100厘米)。再在终点线的申心处插一*棍标杆作为转拆点,在另一教学比赛。3.严格遵守规则和纪律,注意安全。

2、游戏:投球过网 道上放一块垫子,设置两个(间距5一-6米)一定高度的横杆(高度为40一一60厘米)。2.练习1一2次后,可

(1)、方法:参加游戏的分成甲。乙两队,每队6人,各自站在本方场地内。每队各有1人手持小篮球(或小排站在发球区,其它人分两排(前排3人后排2人)站立,游戏开始,两队持球人用力投球过网(或绳),双方其它始。每队6人依次发球后,以得分多的队获胜。

地上,不算对方得分,两球相撞,均不得分,重新发球开始。

(3)、注意事项,1.画两个排球畅地,立柱挂网,无网可用绳代替。2.遵守规则,服从裁判。

三、结束部分。

1、整理放松。

2、小结、讲评。

3、宣布下次课内容,下课。 都可在本方的汤地内接球并尽快投球过网(或绳)。若两球同时在一方场地上,对方得1分。得分后换人发球重 (2)、规则:1.投球出界,球不过网(绳)或从网(绳)下穿过,对方得1分。2.一球在本方空中,一球落在本

篇四:跨越 作文

跨越

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次跨越,我记得我跨越过一次自己的内心的恐惧! 记得在几年前的一第二天学习要用的尺子。老师说谁要没买到,就去办公室站一上午。所以,我只能摸着黑去买了个冬天,还不大6点钟的一个下午],天天刷的一下就变黑了,而我必须去远处的一个商店去买。而我天生就拍黑!

在路上,我为了壮胆,一边小跑一边大声的唱歌,走到一个拐弯住,猛的看见一个黑死的大东西在弯道上摇摇摆摆,像是一个妖魔鬼怪的样子。这时,恐怖电影里的鬼怪和一件件凶器在我的脑海里闪过。我极力的控制我自己的大脑。告诉自己不要想这些。可一切都不是我能控制得了的我的腿开始微微颤抖,脚开始发麻,几乎快倒在地上了,前面的黑鬼好像想要吃了我似的,随着风沙,它朝我飞了过来。我“啊”的一声后,发现只是一个大的黑塑料袋,真是自己吓自己啊!这时,我的身体才直了起来,此时已经离商店不远了。我飞速的冲进了商店,但是买东西的人非常多,只能排队了!等到尺子后,出门后发现天变得更黑了。于是内心的恐惧增加了。我把尺子装到口袋后,拔腿就跑,直到没有了力气,不能在跑时,发现有个大人在前面的不远处行走。我觉得如果有人和我一起走我应该会安全些吧。所以,我跑到了那个大人边上,想跟他一路回家。他似乎也看出了我的恐惧,说:“咱们一块走吧!”“嗯”我高兴的回答。但一边走,我的大脑一边闪过鬼的身影。他问我,“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鬼吗?”我吃了一惊,没有说话,但我知道世界上是没有鬼的,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因为我的内心是矛盾的。就

是跨越不出自己内心的那个障碍。“其实是没有的,只是你自己的心理作怪而已。一个男子,有什么可拍的啊!要真有鬼,记住,你也能战胜它的!”听了他的话,我的脚步变得轻快多了。不知不觉得,就到了家。

那次,我成功的跨越过了自己内心的恐惧!

篇五:作文心理障碍的克服

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的预防与克服

预防和克服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的关键问题,是要遵循作文教学的逻辑顺序:先解决“为什么写”,然后再解决“写什么”,最后才是“怎么写”的问题。但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老师们虽然对“写什么”的问题日渐重视,但着力强调的还是“怎么写”的问题,而对“为什么写”这个问题则很少有人关注。

(一)从“为什么写”看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的防治

“为什么写”包括两个问题,一是“写给谁看”,即所谓“读者”;二是“写了作什么用”,即所谓“功能”。这两点,其实质就是“真实的写作”。解决好这样的问题,就能从根本上防治儿童作文中的一些心理障碍。

1.确立读者意识

我们的作文教学却很少注意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其事实是“学生作文老师看”,这“老师”一般说来是“教授主体”而不是“接受主体”,这“看”则是“指导”而不是“接受”。所以,仅仅是由教师来扮演读者的角色,是不够理想的。文章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有活生生、真实的读者,才能刺激学生的作文欲望。也只有具备真正的读者,学生才会肯定自己作文的价值。

作文教学中可以想办法为学生创设一些读者群。

第一个读者群是同班同学。他们年龄相同、朝夕相处、兴趣相仿又彼此了解。要引导学生养成在同学中交流作文、讨论作文的习惯,这比仅是教师一人的权威性评判更能令学生受益。

第二个读者群是老师和父母。但做到这点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教师和父母必须从评判者转化为读者、朋友,平等地阅读,民主地讨论。

第三个读者群可以是其他年级、其他学校的好朋友。甚至有时社会上某些机构的工作人员也可以成为学生文章的读者。这一读者群有时更容易帮学生体会到“为谁而写”“写给谁看”的意义。

有了读者群,学生就可以转变“做文章”的观念,把作文当成是一种交流。交流在于对象性、真实性、情景性。张志公先生认为,学生要打破“做”文章的观念,教师需要创造条件是学生习惯于如实地写,自然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而不是挖空心思的硬做。曾有人做过这样的教学尝试:老师学生将自己写的诗结集成册,并公开展示出来。这样他们就拥有了一群真诚的读者:有语文老师和同学,有父母和其他学科的老师,还有亲戚朋友??在这样的交流中,他们真正的体验到了写作的乐趣。

张化万:“必须让学生的作文有更多的读者,更多地倾听者、欣赏者,让学生得到情感满足,在沟通中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懂得写作文的意义,增强作文的社会责任感。”

2.形成真实的创作感受

从教师的角度看,“习作”只是在教学情境下进行的写的训练,是一种教学行为,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精神生产的实践行为,是一种虚拟的写作,不是一种真正的写作。学生写作文的用处似乎就是完成作业、应付考试、为将来的工作学习打下基础??

叶圣陶先生曾说:“写作所以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原在表白内心,与他人相沟通。如果将无作有,强不知以为知,徒然说一番花言巧语,实际上却没有表白内心的什么:写作到此地步便与生活脱离关系,又何必去学习它?”所以要把学生的写作过程当作真实的创造过程来对待,尊重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创造性活动。

当学生知道“写给谁看”和“为什么而写”的时候,他们从写作过程中获得的是一种真实的创作感受、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价值感。在这样的写作中,谁能说作文的成长,不是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呢?

(二)从“写什么”看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的防治

难教、怕教,难写、怕写,这是教师和学生对作文教学的普遍心态,其中最让师生挠头的恐怕就是“没的写”、“写不细”和“没有真情实感”这样的问题。究其根源,还是没解决好一个“写什么”的问题。这是防治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的关键问题。

先说“真情实感”问题。“真情实感”不仅仅是一个写作内容和感情的真实性问题,还有写作本身的真实性问题。如果学生写作本身就是“假的”、“虚拟的”,那么却要求学生在这种“虚假”的前提下写出“真实”来,我以为是荒唐的。 再说学生的“没的写”。“没的写”可以分成“真的没的写”和“假的没的写”两类,必须分别对待。所谓“真的没的写”,指学生缺少经历、或经历了“却视而不见”。造成“真的没的写”的原因正如前面分析过的,学生疏于观察和作文命题脱离学生实际。“假的没的写”则是说学生并不是真的没的写,而是有材料,但苦于材料在老师眼中不够“有意义”,不能写。而学生“写不细”,或说“写不具体”,则往往是观察和体验的问题。要想解决好这样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感受生活

作文是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理解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外化,对生活的感悟才是写作的基础。感悟,顾名思义,感是感觉、感受、感想、感慨,它属于情感领域的活动;悟是觉悟、领悟、开悟,它属于认识领域的活动。感悟是作文的内容,是思想,是情感。感悟是生命的体验,是个性的体现。1当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主体,以各种方式去感受生活、感悟生命的时候,就会产生倾诉的冲动。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引向真实的生活,要指导学生感悟自然、感悟社会、感悟人生。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体验的产生,首先缘于体验者对体验对象有了切身的感受,因此,亲身经历和直接经验对于体验的形1 杜颖《获得感悟:解决学生写作内容匮乏的有效途径》,《辽宁教育》2006,6

成具有特殊的意义。正如张化万老师所说的:“玩得痛快,才写得有味。要使学生作文有趣,学生首先要玩得有趣,要尽可能的组织学生玩,把玩进行到底。”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千姿百态,从浩渺的宇宙到微小的虫蚁,都会给不同的人以不同的遐思。让大自然的万千景象奔涌眼底,让思维的触角多方接触,把自然的属性与现实生活极其深刻体验联系起来,就会在与自己心灵的碰撞中闪现出思想的火花;关心社会、感受生活,对事情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直接影响到学生选材的独特性和思考的深刻性。

2.减少写作束缚、营造宽松氛围、降低评改要求

教师以平常心教作文,学生以平常心写作文。这“平常心”便是“我想把我的真实想法告诉别人”或“这是我对这件事思考的结果”。脑子里没有预设的框框,没有种种“微言大义”的想法。教师从学生稚嫩的语言和并不缜密的逻辑中感受一颗颗童稚的心灵与真实的情感,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体会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思想与情感的辛苦与乐趣。当教师允许学生表达个人的看法,抒发各种感情,而不用大众的眼光、权威的观点来束缚学生时;当教师在学生习作的初始阶段放下种种束缚学生的“规范”,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书面表达的状态时,习作教学便渐入佳境了。若非如此,学生将谨言慎思,不敢动笔。且看一位三年级学生的落榜作文:

我的梦想

我的梦想有许多许多,不知你们想听什么?那就先来听听我的三个最佳梦想吧!包你百听不厌。

我的第一个梦想是变成一只冬眠的小熊。这样,我再也不用起得那么早,顶着寒风去上学,天天可以睡懒觉。我躺在山洞里的干草上,呼呼的大睡。睡呀,睡呀,我的心跳一点点变慢。转眼间,冬爷爷走了,春姐姐来了,我被小鸟的歌声唤醒了。我爬出山洞一看,小草发芽了,小树也长出嫩绿的小芽芽。啊,春天多美呀!我在草地上打滚儿,在小河边玩耍,开始了春天的新生活。

我的第二个梦想是让妈妈答应我所有的要求。早晨一觉 醒来,我就喊道:“妈妈,我想吃汉堡。”妈妈二话没说,马上下楼给我买回来。吃完早饭,我说:“妈妈,我想去滑旱冰。”妈妈就高高兴兴的陪我去广场滑旱冰。滑完旱冰我问妈妈:“妈妈,我能去姥姥家吗?”妈妈还是爽快地答应了我。我在姥姥家吃了丰盛的午饭,整整玩了一个下午。晚上回到家,我想看动画片,妈妈笑着把遥控器递到我手里。一直到晚上睡觉我都在想:今天妈妈怎么对我这么好呀!

我的第三个梦想是开一个卖学习方法的商店,让小朋友都有好成绩。我卖的学习方法有许多品种 ,有“细心学习方法”、“快速完成作业方法”、“一听就会学习方法”……我把这些好的学习方法都制成神油装在特制的小瓶里。只要把神油抹到头上,你就会拥有相关的学习方法。放学后,有许多小朋友都来买学习方法,我也就有了许多的钱 ,小朋友们的学习也好了。老师和家长都非常高兴,但老师和家长都不知道这个秘密。 我还可以告诉你们个小秘密:“如果你们把几种学习方法一起抹到头上,学习效果会更好。”

我的梦想还有很多很多,可惜时间有限,今天就讲到这里吧!如果有谁还愿意听我的梦想,请给我发送个E-mail ,我的邮箱地址是:Hao .qy @shy.bjedu.cn。包你千听不厌!2

落榜理由是文章立意不高,有“好逸恶劳之嫌”。

孩子想写的老师不让写,老师布置的学生不愿写,最终结果就是学生越来越“没的写”,谁之过呢?评改要求定的过于成人化,是会扼杀儿童的天性的。

3.淡化作文技巧,做到“先放后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淡化了写作技巧的训练和写作知识的传授,转而关注“写什么”的问题。在学习作文的起始阶段,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把握住“放”与“收”的节奏与时机非常重要。做到先放后收,收中求放。具体说就是,在儿童初学作文阶段,不对他们进行“文章作法”之类的约束,鼓励他们放开胆子,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年级渐高之后,再慢慢遵循写作的某些规律和法则,从立意谋篇到字斟句酌,推敲琢摩,精益求精。然而在“收”的时候,不用成人的思想和眼光去要求学生,促使他们敢想敢说,学会“求异”,并不断自我超越。 2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