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阔成封神演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17:44 字数作文
篇一:大师陨落 袁阔成谢幕
大师陨落 袁阔成谢幕
侯磊
导语:2015年3月2日,著名评书艺术家袁阔成先生逝世。1929年出生于评书世家的袁阔成是当代评书界里辈份最高的演员,不仅艺术功底深厚,还在继承传统评书的基础上发展了现代评书,被誉为“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评论人侯磊认为,他的去世不仅是一位大师的陨落,还是一个时代的终结,那个艺术大师频出的时代过去了,以后能否再有,是个未知数。同时他认为,评书衰落的原因在于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因为年轻演员没有足够的舞台,并且许多评书已经失传,这与郭德纲指出的相声问题一样:缺乏健全的民营体制。
早晨醒来,上微信看到有人发木刻版的《三国演义》,还翻到了目录的最后一回“荐杜预老将献新谋,降孙皓三分归一统”。不解其意,但很快发现,是袁阔成先生驾鹤西游了。没想到老天爷想听评书了,在刚刚过完年就开始收人。愿袁先生一路走好,早登极乐世界吧。
大约是在2010年,我和青年评书演员韩相波等几个朋友一起,商量弄个关于神医扁鹊的书道子(即评书文本)。韩相伯是袁阔成的女公子袁田老师的爱徒,正在宾馆大厅里喝茶嗑瓜子时,忽然见他说:“袁爷爷来啦!”我们一起迎上去见面。袁阔成先生与我们握手招呼,他穿着朴素,戴了个宽边眼镜,身量不高,走路稍微有点踮脚,却腰板倍儿直,精气神极佳。这时他已经是81岁高龄了。一
说话,感觉到他声音洪亮,非常地亲切,不像照片上身着长衫的大师,只像位普通而有文化的老人。
交谈过后,他与我们握手道别,他用力握手,对我用开玩笑的语气说:“千万不要看不起我们民间艺术啊。”随后飘然而去,潇洒如得道的世外高人。这次短暂的见面是我三生有幸,2013年5月30日的时候,他还在清华大学大礼堂做了关于评书艺术的讲座,那次我没赶上,十分遗憾。
世上行当甚多,唯有说书难习
过去评书老师授艺时,要学生领悟一首《西江月》:“世上生意甚多,唯有说书难习,紧说慢讲非容易,万语千言须记。一要声音班亮,二要顿挫迟疾。装文扮武我自己,好像一台大戏。”足见得说书这碗饭,不是那么容易吃的。
说评书有很多种说法,过去有茶馆,也有专门的书馆。茶馆里以喝茶谈事为主,可以请先生说书,也可以有其他曲艺表演,而书馆里是一天到晚不停地都有人说书,喝茶是次要的。这茶馆里的书、书馆里的书、电视评书、广播评书、晚会上的评书、现场有观众的评书、静场没观众的评书、现场打钱的评书、统一卖门票的评书,说法都不一样。
书馆茶馆里的书,怎么也得说一两个钟头,过程中连拉典故带聊大天。说到《挑帘裁衣》的时刻一拴扣子,明天书座儿们还接着来。若是有客人要外出三天,您提前打好招呼,三天后回来,还是西门庆见潘金莲。而这三天既有内容说,又不能让其他座儿烦了。这是说书的能耐,可到了广播里就不是这么说了。每集二十五分钟,什么都没展开就过去了。有的评书演员,现场说得挺好,在静场录音时就难受,说出来不是味道,要给他找几个听众坐对面才行。或者有的演员只能坐着说,没法站着像田连元那样带上武功身段,来个打拳踢腿、刀枪架子,有的人连“大枪一颤”的身段都一辈子做不好。而在晚会上演出,也是在十几分钟内,一下子吸引观众,把节目演火了,也是另外一番功夫。
再有按照分类,评书一是袍带书(俗称大枪杆);二是短打书(公案侠义书);三是神怪书;四是世情书等,还有各种评书短段。袍带书是历史演义,短打是侠义公案,若是以女将为主带有神怪成分的叫“花袍带”,比如以穆桂英、樊梨花为主的书。评书中,说以书本上印的为基础的叫“墨刻儿”,书本上没有的叫“道活儿”。过去在茶馆书馆,如果只说“墨刻儿”,听众等不及了可以买本书来看,这样就不去花钱听了。而“道活儿”都些新鲜玩意儿,都是口传心授,三国水浒不见于书本的故事很多,都是靠着评书艺人口传心授。现在能说“道活儿”的演员不多了。
评书的袁阔成时代
袁阔成不论袍带、短打、神怪、世情,不论“墨刻儿”“道活儿”,不论古代现代,不论长篇短段,一勺烩,都能说。他还在春晚上说过评书小段,和田连元说过相声,不管什么书张嘴就来。他的《三国》如黄钟大吕,那种大历史、大战场、大人物的气势,令人十分折服。在《西楚霸王》,听刘邦的各种阴谋和项羽的冒傻气,令人直为项羽着急,而最后说到十面埋伏,霸王别姬之处,有令人几欲落泪。
他的细节很是传神:《三国》里说吕布的狂傲,说他为了显示赤兔马快,故意放敌将跑出一段再追,这都是神妙之处。在大开大合之中,还充满了各种如打翻酒杯之类的细节。他说《封神演义》,在写各种神魔斗法之际,还塑造了费仲尤浑两个小人物奸臣,为书里添了很多包袱。
同样,袁阔成是位幽默大师,他说《温酒斩华雄》,形容华雄一天杀死袁绍四员战将,这一天四员,十天四十,一百天四千,不几天就杀完了。他在《水泊梁山》说高俅,“长得是赵高的脑袋,董卓的眉毛,曹操的脸,费仲的鼻子,尤浑的眼,王莽的耳朵,庞文的嘴,就胡子长得还不错,跟张士贵差不多。”在描述时迁盗宝之后,时迁曾留下一柬,写了一首歪诗气生铁佛:“大麦青青小麦黄,蟠桃美酒我先尝。贼吃贼,越吃越肥。”听来让人喷饭。
袁阔成的《水泊梁山》就是“道活儿”版的《水浒》,用的是水浒的人物,但故事都不一样,居然是宋徽宗的一把紫金八宝夜光壶,被高俅事先留下把玩而被盗开始的,引出生铁佛盗壶觐见,反被鼓上蚤时迁偷走,往下引出另一路的故事来。他把原著中一些没多少篇幅的小人物如鼓上蚤时迁、飞天大圣李衮、铁笛仙马麟、矮脚虎王英、九尾龟陶宗旺、神算子蒋敬等当成主人公,还说了个江湖四怪杰:“铁棒”栾廷玉、“神枪”史文恭、“擎天柱”鲍闻、“生铁佛”崔道成。可惜这部《水泊梁山》播出了一百回,还没播完,不知道后面的录了没有,千万不要成为刘宝瑞《君臣斗》那样的未完版,成为听众永远的遗憾了。
1949年以后,艺人们要演新戏,评书也要说《林海雪原》《烈火金刚》这样的红色现代内容。现代评书与传统评书在故事和主旨上都是截然迥异的两回事,而在袁阔成这里就成为了一回事,他的现代书完全是传统评书的套路,连口风带技巧都是一脉相承。其中很多段子如《舌战小炉匠》《肖飞买药》都是经典,演出时都带上边式(即戏曲演员的表演动作潇洒利落)的大身段,说踢腿就踢腿,只可惜录像存留不多,或尚在个人手中保留,很难见到。网上现在能看到一段1981年录制的《肖飞买药》,只可惜是个片段。
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
全国各地都有评书,而袁阔成出身于北京这一脉的评书世家,与连丽如的父亲连阔如平辈,这是如今观众能赶上的好事。评书这门艺术承传十分复杂,演员
众多,排的字辈不那么整齐,很多人所排的字辈不同,实际上都是一个辈分的。通常情况下,说书被认为起源于明朝的柳敬亭,其实柳敬亭说的是打着鼓的大鼓书,边说边唱,由三弦伴奏。柳敬亭在清康熙年间在北京说书,收了个徒弟叫王鸿兴,王鸿兴收了三个徒弟,叫何良臣、安良臣、邓光臣,号称为“三臣”,这就是北京评书一脉的发展承传了。这一脉因为进宫演出不便,很早放弃伴奏和打鼓,改为纯粹的评书了。
现在大师级的评书演员,刘兰芳是唱东北大鼓出身,代表段落是《刑场上的婚礼》,她的师傅赵玉峰是西河大鼓赵派的创始人;单田芳、田连元都是唱西河的出身,单田芳母亲王香桂就是唱西河的,艺名“白丫头”,父亲单永魁是弦师;田连元也是西河门弦师出身,给爱人伴奏,把爱人演唱的西河鼓书《小八义》改编成评书的,他的师傅是相声演员王佩元的父亲王起胜,本身是西河门“连”字辈,与贾连芳、马连登平辈,贾连芳是李鑫荃的夫人,连丽如的丈夫贾建国的姐姐,马连登是马增锟、马增芬、马增蕙、马岐等人的父亲。所以说,西河(大鼓)门与评书门,“连”与“阔”是两套字辈排列,之间师承不同,但通婚倒是极易发生。现在由大鼓书改说评书的名演员很多,比评书门出身的相对火爆4。
说起评书门,“阔”字辈的晚辈中,有“增”“存”等,知名的演员有李鑫荃、刘立福、连丽如、张振佐(又名张增友,是张少佐的父亲)、顾存德、姜存瑞、于枢海等等,有很大一批都已经凋零,或淡出观众的视野。比如李鑫荃是六十年代说红色现代评书的带头人,由他改编演播的《红岩》、《平原枪声》红极一时,虽然是现代评书,但他天赋、悟性极高极高,诗词掌故信手拈来,曾与袁阔成齐名,现在罕有把现代评书说到他那种水平的了。
不论从历史承传还是现场演出,从史料研究和艺术欣赏来说,袁阔成先生都是极为珍贵的活文物,他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作为当今辈分最高,成就也可以说最高的评书大师,他的去世,不仅是一位大师的陨落,还是一个时代的终结,那个艺术大师频出的时代过去了,以后能否再有,是个未知数。
评书的未来:且听下回分解
关于评书,我是个外行,只是从小十分喜欢听,听不到录音和现场的,就找来文本看。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家里还是个九寸的黑白电视,我就在上面听了田连元的《杨家将》《小八义》《施公案》《包公案》,后来听了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封神演义》和《水泊梁山》等,刘兰芳的《岳飞传》净街的时候我没赶上,但断断续续也听了。长大后也曾去书馆里听马岐、连丽如的现场,中青年里张少佐、孙岩、孙一等也都听过,年轻人里面王玥波、李菁、郭德纲、徐德亮、
勾超等人也很喜欢。比如王玥波,他的肚囊极为宽敞,会得多,说评书是评书的味儿,说单口相声是单口相声的味儿。
说到现在的评书,多少有些难受。记得好像袁阔成生前曾说过救救评书,其实评书势微的原因是生活方式的变化。现代人少了那么大把的闲暇时间,没空去泡茶馆了。就像上文所说,唱大鼓书出身的演员火爆,因为鼓书改编成评书,故事都很传奇,没有那么多的评、拉典故、刀枪赞等,现代人缺少传统文化修养,就是为了听故事,讲了太多的典故也没人听。人们已经习惯了在广播和网上听评书,就更难以去茶馆书馆听评书了。
娱乐方式多种多样,人们都很忙很累,顶多是在开车时听听,评书受众的主体变成了出租车司机。这时的广播是伴听的形式,不管说的是什么,有个声就得,也做不到每天都等着。再喜欢的话,直接上网就什么都有了。要培养观众有进剧场听评书的习惯,等到这种习惯形成,评书也就自然能够良性运营。所以说,连丽如带着她的徒弟和干儿子们,或是马岐带他的徒弟们,在茶馆书馆里现场说书是件很重要的事。
评书承传问题的本质不是后继无人,也并非年轻人没有得到真传,而是没有给年轻的评书演员留饭吃,他们没有足够的舞台。很长时间内,各地都没有足够的茶馆书馆,有的话单靠每人几十块钱的门票是难以维持的。而专业院团也没有名额,现在单靠说书是吃不上饭的,年轻演员大多有其他的工作,比如做编辑、影视或公司上班之类。
再有就是可听的评书太少了,太多的评书失传。以前说评书,说赵云枪挑了曹将,都有“去你妈的”之类的脏话;而说樊梨花,都是说樊梨花是黎山老母的土地,黎山老母下凡斗法。1949年以后净化舞台,这些都删了,也有很多不错的神怪评书失传,尤其是“道活儿”版的内容。现在一些评书演员,学的都是短段,会个《辕门射戟》和《三打祝家庄》,走遍全国,到哪都这两段,让他说整本的《三国》《水浒》就不行了,这跟郭德纲说过的相声的问题一样:还是得有健全的民营体制。以前全国各地有很多版本的《济公传》,尤其是教过王玥波的马增锟先生最为擅长,现在流传的已经残缺不全了。幸好有徐德亮,出版了一个百回本。
评书会渐渐衰落,但永远也不会消亡,就像地方戏曲一样。总是会有一批热爱评书的演员和观众在说书、听书。而对于评书的创新,并不值得担忧,每种艺术都在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未来的评书是个什么样子,还是且听下回分解吧。
篇二:袁阔成作品集
袁阔成评书作品集-礼特有声书
《旋流》 30 电台原版
《封神演义》 200 鸿达(礼特网)已出版 电台原版 《封神演义》 218 130回后重录现在已变为218回 《封神演义》 100 电视版
《创业史》 30 电台原版
《彭公案》 86 电台原版
《艳阳天》 40 电台原版
《水泊梁山》 100 电台原版(又称《水浒外传》) 《大名府》 36 电视版
《神州擂》 70 电视版
《薛刚反唐》 100 电视版
《碧眼金蝉》 100 电视版
《长坂雄风》 27 电台原版
《常山赵子龙》 40 电视版
《十二金钱镖》 52 电台原版
《吕梁英雄传》 45 电台原版
《新英雄儿女传》 25 电台原版
《野火春风斗古城》 45 电台原版
《三国演义》 361 鸿达(礼特网)已出版 电台原版 《红岩魂》 40 电台原版
《红岩》 老版
《红岩》 电视版
《赤胆忠心》 36 电台原版
《烈火金钢》 33 电台原版
《胸中自有雄兵百万》10 电台原版
《西楚霸王》 50 电台原版
《林海雪原》 45 电台原版
《暴风骤雨》 37 鸿达(礼特网)已出版 电台原版 《青春之歌》 40 电台原版
《保卫延安》 45 电台原版
篇三:评书目录
·单田芳评书 ·单田芳_燕王扫北
·央视《人物》专访单田芳 ·单田芳_坐客名人访谈 ·单田芳_平原枪声60回版 ·单田芳_话说台湾 ·单田芳_李自成 ·单田芳_老店风云 ·单田芳_坐客新浪 ·单田芳_清官于成龙 ·单田芳_大明演义 ·单田芳_薛丁山征西 ·单田芳_水浒全传(下) ·单田芳_一生守侯
·单田芳_百年风云250回版 ·单田芳_贺龙传奇 ·单田芳_风尘豪客
·单田芳_童林传300回版 ·单田芳_五鼠闹东京
·单田芳_五宗十三派八十一门 ·单田芳_新林则徐
·单田芳_栾蒲包和丰泽园 ·单田芳_侠侣情仇 ·单田芳_平原枪声 ·单田芳_三字经 ·单田芳_三侠剑
·单田芳_坐客艺术人生 ·单田芳_做客鲁豫有约 ·单田芳_童林传 ·单田芳_单田芳自传 ·单田芳_杨么传 ·单田芳_林则徐 ·单田芳_大唐皇妃 ·单田芳_大唐惊雷 ·单田芳_大明英烈 ·单田芳_且听下回分解 ·单田芳_新儿女英雄传 ·单田芳_说唐后传 ·单田芳_赵武灵王 ·单田芳_小五义 ·单田芳_百年风云 ·单田芳_乱世枭雄
·单田芳_天下故事会之古代奇案·单田芳_千古功臣张学良
·单田芳_隋唐演义(下) ·单田芳_七杰小五义 ·单田芳_书说雅典 ·单田芳_张作霖手黑 ·单田芳_辛亥风云录 ·单田芳_三国演义 ·单田芳_安史之乱 ·单田芳_薛家将 ·单田芳_白眉大侠 ·单田芳_民国英烈 ·单田芳_从军记·单田芳_少林将军许世友 ·单田芳_明末遗恨 ·单田芳_根本利益 ·单田芳_人物春秋 ·单田芳_九一九演义 ·单田芳_花木兰 ·单田芳_努尔哈赤
·单田芳_唐明皇之宫帏惊变·单田芳_龙虎风云会 ·单田芳_大河风流 ·单田芳_洛阳豪客 ·单田芳_三侠五义 ·单田芳_洪武剑侠图 ·单田芳_廊坊大捷
·单田芳_林则徐80回版 ·单田芳_深宫惊变 ·单田芳_水浒全传(上) ·单田芳_清末风云录 ·单田芳_天京血泪 ·单田芳_清官册 ·单田芳_古今奇案 ·单田芳_水浒外传 ·单田芳_刘伶传奇 ·单田芳_隋唐演义(上) ·单田芳_曾国番
·单田芳_太平洋大海战 ·单田芳_亚运三国 ·单田芳_兄弟作诗 ·单田芳_我的评书生涯 ·单田芳_九一八风云 ·单田芳_铁伞怪侠
·单田芳_童林传_100回版 ·单田芳_隋唐演义续
·单田芳_三国演义112回版 ·单田芳_连环套 ·单田芳_西游记
·单田芳_隋唐演义新版 ·单田芳_燕王剑侠 ·单田芳_封神演义 ·单田芳_太平天国 ·单田芳_大破冲霄楼 ·单田芳_明英烈 ·单田芳_破晓记 · · ·
·百家讲坛评书
·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_李晓东 ·明亡清兴六十年_阎崇年 ·百家讲坛_千古中医故事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_儒道之争 ·百家讲坛_梁祝传奇_段怀清 ·百家讲坛_杨子荣_张望朝 ·百家讲坛_蜀地探秘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_儒法之争 ·地域文化的形成_葛剑雄 ·百家讲坛_清史_纪连海 ·百家争鸣实话孔子_易中天 ·百家讲坛_我读经典 ·百家讲坛_李清照_康震 ·百家讲坛_精彩小段
·百家讲坛_实话实说纪连海 ·百家讲坛_白蛇传奇
·百家讲坛_《论语》心得_于丹 ·百家讲坛_牛郎织女传奇 ·另类英雄李云龙_徐放鸣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_继往开来 ·百家讲坛_您好宇宙
·百家讲坛_楹联的故事_孙丹林 ·百家讲坛_正说包公
·百家讲坛_唐诗气象_莫砺锋 ·百家讲坛_面对缪斯女神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_鳌拜 ·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 ·百家讲坛_史湘云_刘心武 ·大变动中的中国之甲午风云 ·百家讲坛_马未都说陶瓷收藏 ·新说水浒之林冲_鲍鹏山 ·百家讲坛_中国电影百年 ·百家讲坛_李斯_孙立群
·百家讲坛_身边的礼仪_金正昆 ·百家讲坛_王立群读史记 ·百家讲坛_引雅入俗张恨水 ·百家讲坛_传奇紫砂壶_康尔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_纪晓岚 ·新说水浒之武松_鲍鹏山 ·百家讲坛_周岭解密曹雪芹 ·百家讲坛_鲁迅_孔庆东 ·百家讲坛_二战人物_马骏 ·百家讲坛_冷眼看热点 ·百家讲坛_智慧的痛苦 ·百家讲坛_中国四大太后
·百家讲坛_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 ·百家讲坛_新解36计_乔良 ·百家讲坛_苏轼_康震
·百家讲坛_千年少林_马明达 ·百家讲坛_武则天_蒙曼
·百家讲坛_周思源正说三国人物 ·百家讲坛_李连英_纪连海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_吴三桂 ·百家讲坛_名家杂谈红楼梦 ·康熙陵寝建造之谜_赵英健 ·百家讲坛_李昌集说西厢 ·百家讲坛_马未都说家具收藏 ·百家讲坛_本色于丹
·百家讲坛_贞观之治_孟宪实 ·百家讲坛_孟姜女传奇_段怀清 ·百家讲坛_汉代风云人物 ·百家讲坛_马瑞芳说聊斋 ·百家讲坛_薛宝钗_刘心武 ·胡雪岩的启示_曾仕强 ·百家讲坛_红旗渠的故事
·百家讲坛_爱的四重奏_周国平 ·百家讲坛_教育系列 ·道光与鸦片战争_喻大华
·百家讲坛_解读三字经_钱文忠 ·百家讲坛_梅兰芳
·百家讲坛_两宋风云_袁腾飞 ·百家讲坛_建筑不是房子 ·百家讲坛_陆游_孙丹林 ·百家讲坛_智商情商_曾国平
·百家讲坛_玄武门之变_孟宪实 ·百家讲坛_钱钟书系列 ·百家讲坛_昆虫
·王立群读史记_秦始皇 ·历史人物的悲剧_邱紫华 ·百家讲坛_论语感悟_于丹 ·京剧大师程砚秋_胡金兆 ·百家讲坛_传承的神韵 ·新说水浒之鲁智深_鲍鹏山 ·百家讲坛_抗日名将杨靖宇 ·百家讲坛_周思源说红楼人物 ·百家讲坛_金正昆谈现代礼仪 ·百家讲坛_海洋生灵 ·明十七帝疑案_毛佩琦
·百家讲坛_解读张爱玲_淳子 ·百家讲坛_心灵鸡汤
·百家讲坛_康熙大帝_阎崇年 ·百家讲坛_红楼梦中的春节 ·百家讲坛_易经的奥秘 ·金戈铁马辛弃疾_赵晓岚 ·百家讲坛_吕不韦_孙立群 ·百家讲坛_玄奘西游记_钱文忠 ·百家讲坛_战国说客双雄_姜安 ·百家讲坛_李煜_赵晓岚 ·百家讲坛_生命的奥秘
·百家讲坛_马未都说漆器收藏 ·百家讲坛_钤记中华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_刘墉 ·百家讲坛_诗歌唐朝_莫砺锋 ·百家讲坛_太平公主_蒙曼 ·百家讲坛_林黛玉_刘心武 ·百家讲坛_老舍的文学地图 ·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 ·新说水浒之李逵_鲍鹏山 ·百家讲坛_马未都说玉器收藏 ·百家讲坛_庄子心得_于丹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_前因后果 ·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 ·百家讲坛_易中天品三国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_多尔衮 ·百家讲坛_王国维系列_叶嘉莹 ·百家讲坛_品读水浒传
·百家讲坛_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_和珅 ·百家讲坛_焦裕禄
·百家讲坛_孔庆东看金庸小说 ·百家讲坛_文明的驻足地 ·百家讲坛_唐伯虎_孙丹林
·百家讲坛_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 ·老子与百姓生活_姚淦铭 ·百家讲坛_范进中举_高日晖 ·百家讲坛_唐高宗真相_孟宪实 ·百家讲坛_慈禧_隋丽娟 ·百家讲坛_王树增讲长征 ·百家讲坛_与健康拉手 ·百家讲坛_解读中医 ·清十二帝疑案_阎崇年 ·百家讲坛_范蠡_孙立群 ·百家讲坛_唐诗的故事_康震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_儒墨之争 ·百家讲坛_贾宝玉_刘心武 ·百家讲坛_方尔加讲孔子 ·刘兰芳评书
·刘兰芳_评说岳飞传 ·刘兰芳_刘兰芳与岳飞传 ·刘兰芳_大唐侠女 ·刘兰芳_风尘侠义图 ·刘兰芳_泥小鬼的故事 ·刘兰芳_呼家将 ·刘兰芳_红楼梦 ·刘兰芳_杨家将 ·刘兰芳_包公上疏 ·刘兰芳_喋血魔窟 ·刘兰芳_西唐演义 ·刘兰芳_中国魂 ·刘兰芳_第二次接吻 ·刘兰芳_中国母亲风采 ·刘兰芳_古今荣耻谈 ·刘兰芳_打界山 ·刘兰芳_朱元璋演义 ·刘兰芳_洪武大帝
·刘兰芳_混世魔王程咬金 ·刘兰芳_岳飞传 ·刘兰芳_努尔哈赤 ·刘兰芳_赵匡胤演义 ·刘兰芳_猎贼英雄传 ·刘兰芳_陈毅赴宴 ·刘兰芳_人物春秋
·刘兰芳_大战金兀术 ·刘兰芳_挺进苏北 ·刘兰芳_轩辕黄帝
·刘兰芳_包公巧断螃蟹三 ·刘兰芳_白牡丹行动 ·刘兰芳_岳云锤震金蝉子 ·刘兰芳_双枪老太婆 ·刘兰芳_杨家将全传 ·刘兰芳_坐客艺术人生 ·刘兰芳_一个桃子的故事 ·刘兰芳_五凤朝阳刀 ·刘兰芳_灯楼抛彩 ·刘兰芳_契丹萧太后 ·刘兰芳_一代儒将陈毅 ·刘兰芳_康熙买马 ·刘兰芳_新岳飞传 · · ·
·田连元评书
·田连元_钟墨小传
·田连元_给袁阔成出难题 ·田连元_海青天
·田连元_李万春演关羽 ·田连元_张冠李戴 ·田连元_呼延庆打擂 ·田连元_看脸 ·田连元_三吃鱼 ·田连元_列车奇遇 ·田连元_将军的愤怒 ·田连元_马连良演萧恩 ·田连元_坐客艺术人生
·田连元_评剧皇后和评剧公主·田连元_说芹 ·田连元_梁上君子 ·田连元_人物春秋 ·田连元_杨家将 ·田连元_书剑恩仇录 ·田连元_比剑 ·田连元_评书小段 ·田连元_追车回电 ·田连元_评书说案
·央视《人物》专访田连元 ·田连元_武昌起义 ·田连元_水浒传 ·田连元_姑娘打擂 ·田连元_功夫 ·田连元_白字司令 ·田连元_喊口令
·田连元_为信仰而奋斗的人们 ·田连元_程咬金外传 ·田连元_刘秀传 ·田连元_事故的故事 ·田连元_包公案 ·田连元_尚小云教子 ·田连元_戊戌变法 ·田连元_与同学们交流 ·田连元_裘盛戎钟情大老虎 ·田连元_诸葛亮与中军 ·田连元_胡不字 ·田连元_大话成语 ·田连元_厉慧良吃倒好 ·田连元_隋唐演义完整版 ·田连元_人物速写 ·田连元_漫谈评书艺术 ·田连元_三侠五义 ·田连元_潘杨讼 ·田连元_富翁的许诺 ·田连元_约翰打赌
·田连元_梅兰芳蓄须明志 ·田连元_九枚硬币 ·田连元_总统奇遇 ·田连元_刘赶三训驴 ·田连元_书海沉浮
·田连元_张君秋一鸣惊人 ·田连元_隋唐演义 ·田连元_塑像往事 ·田连元_起名 · ·
·袁阔成评书 ·袁阔成_金钱镖 ·袁阔成_桥头镇 ·袁阔成_暴风骤雨 ·袁阔成_肖飞买药 ·袁阔成_水泊梁山
·野火春风斗古城(63年版) ·袁阔成_彭公案
·袁阔成_三国演义后记 ·袁阔成_桃花庄 ·袁阔成_刘备过江 ·袁阔成_烈火金刚 ·袁阔成_乾隆与纪晓岚 ·袁阔成_转战陕北 ·袁阔成_三战吕布 ·袁阔成_举火招贤 ·袁阔成_乾隆系列 ·袁阔成_许云峰赴宴 ·袁阔成_古城会
·袁阔成_胸中自有雄兵百万 ·袁阔成_舌战小炉匠 ·袁阔成_三气周瑜 ·袁阔成_楚汉相争 ·袁阔成_西楚霸王 ·袁阔成_长坂雄风 ·袁阔成_薛刚反唐 ·袁阔成_黎明之前 ·袁阔成_赤胆忠心 ·袁阔成_赠羽扇
·袁阔成_袁阔成与三国演义 ·袁阔成_三国演义 ·袁阔成_封神演义 ·袁阔成_商鞅变法 ·袁阔成_刺龟山 ·袁阔成_红岩魂
·袁阔成_彭公三河断奇案 ·袁阔成_灞桥挑袍
·袁阔成_刘宗珉飞马渡汉江 ·袁阔成_林海雪原
·袁阔成_野火春风斗古城 ·袁阔成_江姐上船 ·袁阔成_群英会 ·袁阔成_敌后武工队 ·袁阔成_义送摇旗 ·
·连丽如评书
·连丽如_马鸣关南陈失勇将 ·连丽如_秦叔宝被困天堂县 ·连丽如_刘公案 ·连丽如_赠绨袍
·连丽如_李世民恩收尉迟恭 ·连丽如_十二女侠 ·连丽如_染风寒当锏卖宝马 ·连丽如_珍珠莲花灯 ·连丽如_康熙私访月明楼 ·连丽如_康熙大帝之惊风密雨 ·连丽如_谈雍正剑侠图 ·连丽如_相陀智胜孔圣人 ·连丽如_康熙私访
·连丽如_三国演义之战马超 ·连丽如_评书的扣子与陀子 ·连丽如_大隋唐 ·连丽如_三国演义 ·连丽如_智圣东方朔 ·连丽如_五龙捧圣 ·连丽如_二十四孝 ·连丽如_蓬莱剑侠 ·连丽如_谈三国演义
·连丽如_六合城智布长蛇阵 ·连丽如_论杨广无道
·连丽如_连派评书与连阔如 ·连丽如_论王伯当与新月娥 ·连丽如_红泥关阵前定亲 ·连丽如_伍子胥
·连丽如_隋唐第一杰李元覇 ·连丽如_东汉演义
·连丽如_连丽如和东汉演义 ·连丽如_评隋唐人物
·连丽如_御果园单鞭救王驾 ·连丽如_中华小名家 ·连丽如_雍正剑侠图 ·连丽如_简评大隋唐 ·连丽如_醒木惊天连阔如 ·连丽如_染面涂须诈登州 ·连丽如_论秦叔宝与靠山王 ·连丽如_程咬金三斧定瓦岗 ·连丽如_讲史书的风情事故 ·连丽如_谈东汉 ·连丽如_临潼山 ·连丽如_小议尉迟恭 ·连丽如_康熙大帝之夺宫 ·连丽如_侠义英雄传
·连丽如_李元覇锤镇四平山 ·连丽如_评隋唐书胆程咬金 ·连丽如_红楼梦 ·连丽如_何氏壁
篇四:中国评书网所有评书名单
单田芳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李自成 白眉大侠隋唐演义清官册花木兰 乱世枭雄童林传三侠剑连环套
龙虎风云传封神演义薛家将太平天国 明英烈五鼠闹东京大明演义清官册
铁伞怪侠七杰小五义十二金钱镖大明演义 古今奇案燕王扫北薛丁山征西白眉大侠 说唐后传铁伞怪侠大明英烈于成龙 风尘豪客水浒外传百年风云
洪武剑侠图楚汉争雄曾国藩
努尔哈赤赵武灵王民国英烈
袁阔成
三国演义封神演义薛刚反唐
水泊梁山林海雪原西楚霸王
彭公案楚汉相争烈火金刚
金钱镖碧眼金蟾乾隆和纪晓岚
田连元
包公案杨家将小八义海青天
刘秀传三侠五义大话成语
篇五:单田芳,田连元与袁阔成
单田芳,田连元与袁阔成
文/甜苇
评书是我国的一项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为广大观众所喜爱。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评书这门艺术的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以至于有人提出“评 书消亡论”。现在,能叫得着名的艺术家已经凤毛麟角。更兼其中还有一些人已经淡出了舞台。在这个承前启后的日子里,小生我今日特意提起三位我最熟悉的三位 评书大家,回忆一下往昔峥嵘的岁月。也借此表达一下内心中真诚的敬意和怀念。
一。单田芳--中华评书第一人。
国内的评书演员有许多,而在这其中,单田芳先生能够独树一帜地被大众称为中华评书第一人,自然是有着极为深刻的原因,我也相信这个称号起码对大多数 人来说应该没有多少异议。据有关单位调查,在全国,光单老的固定听众就有两亿多,其他那些不固定的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他还经常被人送与“永不消逝的电 波”,“书坛常青树”等美誉。单老生于评书世家,家里长辈过去都是说书的,因此,在这种家庭环境的感染下,单老的说书历程也走过了半个世纪的春秋。单老的 作品最为丰富,是我国最为多产的艺术家。代表作有<<白眉大侠>>,<<七杰小五义>>,<<隋唐演义>>,<<说唐后传>>,<<薛家将>>,<<水浒 外传>>,<<乱世枭雄>>,<<童林传>>,<<天津血泪>>等等等等。实在是太多太多。从他的神话评书<<封神演义>>开始,直到他播讲的许多近代评 书,把其连接起来,足可以组成一套中国历史的评书演义。走进了单老的评书中,就是走进了浩瀚的历史的海洋,在其中深切地感受着世事沉浮,风云变幻。有人曾 作过统计,如果把单老的评书一天播一集,连续不停地播,能够播放三十年。而且这些仅仅是他录下来的评书。再加上没有录下来的,可想而知他的作品是何其丰 富。
除了作品丰富之外,单老的另一个特点莫过于他那著名的“沙哑嗓”了,这个“沙沙嗓嗓”的嗓音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充满着浓郁的文化色彩,以至于许多演 员在表演节目的时候都把学他的嗓音作为一项特长。他这种嗓音低沉雄厚,把中国几千年古老的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一般来说,说书人的嘴皮子跑动非常快,说书 的过程,说得直接一点,有一个必要就是把自己流利,快速的说话功能展现出来。但是,单老的评书似乎不是这样。他在说书的时候,一般来说,节奏更多的是处于 平稳,缓和。他就像一位和蔼的老者在你跟前亲切地给你讲故事,每一句话都一句一句地慢慢讲给你听。因此,这使他的评书产生了一个具有的优点,充满着无限的 亲和力,正是这个优点,再加上他多年丰富的经验,扎实的基本功,使他拥有了全国最为庞大的听众群。以至于有人说:单田芳的评书就好比是毒品,只要你一沾上 就上瘾。虽然比喻似乎有些欠妥,但是我觉得倒恰如其分地概括出了单老评书的巨大魅力。我曾在网上看过一个报道,说有名记者在采访守卫在边疆的一个战士,问 他在新年里有什么打算。
彩,吸引读 者,评书家们往往会在整套书中特意塑造几个典型的搞笑人物,由这些人物来作为书中幽默成分的主要载体,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哄托全书欢乐气氛的作用。最典 型的就是单田芳先生,比如,他在评书里塑造的“病太岁张方”(<<童林传>>),“细脖大头鬼房书安”,(<<白眉大侠>>),“傻小子罗士信(<<隋唐 演义>>)等等,都是书中典型的搞笑形象。而田老先生则有所不同,虽然他也少不了在书中塑造一些典型的搞笑形象,但是他自己本身就充满强烈而丰富的幽默艺 术细胞。这使人们很容易发现,他即便不特别塑造搞笑人物,也能让每个人身上都发生令人捧腹大笑的事情。而这些事情,这种幽默,这种搞笑,让听众们看起来则 是那么地自然,那么地顺理成章,丝毫没有半点牵强,而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田连元先生的幽默感可以说是随时,随地,很自然地便信手拈来,就像泉水一般源源 不断地流露出来,永远不会枯竭。正因为他这种幽默风格独树一帜,首屈一指,因此被有些人专门称为“田氏风格”。
田连元先生早年播讲的评书<<杨家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评书搬上电视。而当时刚刚懂事的我,就有幸在电视上认识了大师田连元先生,也全面地接 触了评书这门独特的艺术。可以说,我今天之所以对评书这门艺术如此地着迷,如此地爱好,完全是受田先生的影响。如果没有他和他的作品,也许我至今也不知道 评书为何物。另外我还发现,在田先生众多的评书当中,历史背景为宋代的比较多,像<<杨家将>>,<<包公案>>,<<水浒传>>,<<小八义>>等,可 能他对宋代文化情有独钟。而在他众多优秀的作品里,我个人认为最经典中的一个是<<小八义>>。他在电视上播讲此书的时候,我正在上小学。每天晚上六点半 的时候,辽宁电视台都要播放田连元先生的<<小八义>>。我是无论付出什么代价,每天也绝不能错过这最重要的时刻。甚至在每天我所必做的事情中,他的评书 是第一位的,做家庭作业排在第二位。每天他播讲评书的这十五分钟,也是我每天过得最快乐的十五分钟。在这短短的十五分钟里,我走进了一个幻想的世界,那里 面永远没有烦恼,永远没有忧愁,只有许许多多离奇而精彩的故事。在我的带动下,我的那一些从来都对评书不感兴趣的伙伴们,全都每天按时守在自家的电视机前 收看<<小八义>>。每天听完之后,我们伙伴们还通常要再聚在一起,就田先生的评书讨论一段时间。<<小八义>>讲的是宋朝梁山后代们的故事。我记得田先 生在说上部的时候,是在台下有许多听众的现场进行表演,这样的难度肯定要比自己一个人
演讲并录制时的难度要大得多。但是田先生依然展现出他评书大师的风 采,说得精妙绝伦,跌宕起伏。他的幽默效应在这种现实的场合下彻底地展现出来了。因为现场坐着观众在听,他的高超的幽默才华经常把台底下观众以及电视机外 的观众逗得哈哈大笑,前仰后合,有时候人们笑得太厉害了,一时都收不起来,以至于都听众都快听不清说书人的话了。可见他的幽默功夫何其了得。在本书中,田 先生成功地塑出了一个叫做“唐铁牛”的搞笑形象。此人在小八义中排行老三,性格滑稽,可爱,敦厚,顽皮,长相丑陋,鬼点子不少,但却忠心,义气。<<小八 义>>的播出,使我对田先生的了解和认识达到了最全面,最深刻的时候。<<小八义>>也成为他留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部作品。另外,田先生还经常在中央台 的<<曲苑杂坛>>等文艺栏目里表演评书,讲笑话,继续向世人展示着他出众的幽默才华。
值得一提的是,田连元先生还曾经收了一个女徒弟,叫张洁兰。她曾经播讲过评书<<海青天>>,当时这部作品还是在田先生的<<小八义>>之前播放的。 看过他女徒弟的评书后,你会不禁感叹,真是名师出高徒。张洁兰女士演讲评书的风格简直是与他的师傅如出一辙,她把“田氏风格”很好地继承了下来,讲演的故 事中精彩夹杂着天然的幽默感。
从<<杨家将>>到<<瓦岗寨>>,再到<<小八义>>以及<<水浒传>>,可以说,田连元先生一系列的评书就是我童年最有力的见证,就如同是一提起 电视剧<<西游记>>,就会构起许多人的童年回忆一样。我就是听着田先生的评书一天天地长大了。终于有一天,当我好久没有听到他那行如流水般的讲演,他那 无比丰富的幽默的时候,当成长的烦恼无情地占据了有限的心灵空间的时候,我的心中会多起一些惆怅和失落。于是就会不由得重新拾起他那些耳熟能详的评书作 品,慢慢地品尝,回味,如饮老酒,浓烈中带着醇香,欢笑中夹着感伤。同时,我的童年也会再一次闪现出来了。
田先生今年大概64岁左右,其实我自己觉得,这个年龄对于一个评书演员来说,还算是一个事业的“黄金年龄”。似乎听说,田连元先生有意淡出书坛,不知 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那么我对我来说无异于是一个最糟糕的消息。我热诚地期盼,田先生不要这么快地离开他喜爱的评书,希望能够再奉献出更多的作品,带给 千家万户更多的笑声。也能让我的童年延长更多的时间。 田连元--一个永恒的偶像。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