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洛迦诺公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0:22:10 体裁作文
洛迦诺公约体裁作文

篇一:论述道威斯计划与洛迦诺公约对欧洲政局的影响(原创)

论述道威斯计划与洛迦诺公约对欧洲政局的影响

很显然,要论述道威斯计划和洛迦诺公约的影响就有必要对二者的来龙去脉进行一番探究。这样一来就容易从整体上客观地对其二者进行有条理的评述。实际上,若是把道威斯计划和洛迦诺公约分别看作一个集合,存在于二者之间的公因子和显然会是德国。从这个角度来看,为了避免论述过程中的冗杂和繁琐,对这两个集合分开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不失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之一。

道威斯计划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奠定了20年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但是该体系中的不稳定因素继续深刻影响着列强之间的关系。比如德国赔款问题附带着欧美帝国主义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外交博弈所产生的国际后果,乃是当时欧洲政局的一大毒瘤。德国政府虽然迫于各国压力而被迫接受了战胜国的赔款要求,但采取了“履行它,就是要证明它无法履行”的策略,利用战胜国之间的利益矛盾,消极对待赔款。为了应对德国的赔款策略,以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欧洲各国也随之相应地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

法国长期以来都在谋求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凡尔赛和约签订以后,法国看到了进一步削弱德国千载难逢的时机。19 23年 1月11 日,法国以德国故意不履行供煤义 务为由,伙同比利时出兵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地区。1月13日,德国政府声明停止向法、比付款和供货,并号召居民对占领 当局进行抵抗。鲁尔是德 国的重工业区。鲁尔的被占领,使德国损失了7 5 % 的煤炭、7 7 % 的生铁、8 5 % 的钢。德冈政府还得负责补偿鲁尔 资木家因进行消极抵抗所受的损失。脆弱的德国经济承受不住如此沉重的打击,随之而来的是德国货币马克的大幅贬值,德国的财政金融体系彻底陷入了严重的危机。然而,法国也没有从占领鲁尔区中得到好处。占领期间法国支付了高达10亿法郎的占领费,同时煤的减产也使法国国内的生产遭受严重打击。此外,法国的粗暴行动还在道义上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很显然,德国货币的崩溃是英美两国、尤其是美国不想看到的。这样一来,英国的应得赔款就会有缩水甚至不了了之的危险,大陆均势的策略也因德国的过度被削弱而难以实现;美国此时急剧增长的国内生产无法找到倾销的市场,对欧洲的金元外交并以此介入欧洲事务的构想也将化为泡影。据此,1924年4月9日,赔款委员会成员美国银行家道威斯提出了关于解决德国赔款问题的报告,即“道威斯计划”。根据该计划,从1924年到1929年德国从英美获得200多亿金马克的贷款,但仅需支付110亿金马克的赔款。来自战胜国主要是美国的贷款为濒临绝境的德国经济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从美国方面来看,美国企图通过道威斯计划来加强对欧洲控制的如意算盘在初期是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德国经济部门不时地可以看到美国资本的影子,但是随着德国自身经济的迅速发展,精明的德国企业家对这种局面采取了反制措施,美国的这一企图并未获得成功。而反过来,德国经济的各个部门在这个时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并理所当然地同社会主义苏联发展了相当可观的经济贸易联系,德国经济大获其利。紧接着,法国意欲削弱德国的企图宣告失败,英国的大陆均势策略随着德国奇迹般的崛起而获得了某种程度的成功。从德国自身来看,道威斯计划的成效最先在工业生产领域表现出来。德国工人队伍一扫经济困境的阴霾从新走上来自美国的现今生产线,并不断的以高度的热情革新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很显然,国家局势的好转特别是现实经济状况的改善暂时大幅度地压制了相当大一部分德国人的不满情绪和民族复仇情绪,也打击了纳粹党的势力。德国的经济政治走上了双头并进的快车道。因此从整体上看,道威斯计划虽然本身就带有不道义的目的,但是其实施的结果来看完全可以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德国的军事工业在此期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有评论者认为这为德国法西斯势力发动战争提供了帮助,在此我并不做讨论)至少从表面上看,欧洲大陆呈现出一片暂时性的和平繁荣的光辉景象。

洛迦诺公约

人们普遍认为《洛迦诺公约》是“道威斯计划”在政治上的延续,然而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却是沿着各自的轨道在影响欧洲政局。相对于“道威斯计划”解决赔款问题,《洛迦诺公约》解决的主要是欧洲安全保障问题。围绕这个问题法、德、英三国从自身安全利益出发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从法国来看,战后其外交政策的一切出发点和思路就是以削弱、遏制德国为中心,。当时法国在签订《凡尔赛和约》时认为单方面解除德国武装和协约国军队有限期地占领莱茵尚不足以保证法国的安全,便使英美做出了保持法德两国边境现状的保证。但是由于美国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使得该保证成为空头支票。法国巩固自身安全的努力遭受挫折。20年代初期,法国继续地寻求加强自身安全保证的途径,除了拉拢德国周边小国结成同盟外,法国还在积极谋求同德国关系的改善。作为受到《凡尔赛和约》种种限制的战败国,德国为了摆脱政治小国的地位,采取了适当满足法国关于安全保障的要求,以暂时保证自身安全。此外,德国于1924年12月向协约国提出加入国联的申请。该申请得到了英国的同意。为了劝说法国同意德国加入国联,英国以莱因区安全保证为诱饵,成功地说服了法国。最后在英美的压力下,法国只得被迫同意在德国备忘录的基础上回到谈判桌上进行谈判。

1925年10月16日相关各国在瑞士小镇洛迦诺草签了“最后议定书”和其他七个条约。这些文件条约总称为《洛迦诺公约》。从公约的内容和实施效果来看,德国恢复了欧洲政治大国的地位,如愿加入了国联。作为关于欧洲安全问题调整的文件,该条约首先是成功地缓和了德国与法国的关系,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又一次较为成功地得到了贯彻。显然,欧洲政局经过这样一番调整确实进入了和平发展的轨道。为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但是在和平的面纱下,欧洲的安全问题依然隐藏着巨大的危机。首先,该条约以英美“保证”的形式处理法国安全诉求。法国不仅无法单独制裁违约的德国,东部边界还只是依赖于英美不切实的保证。其次,该公约为德国进一步摆脱凡尔赛体系的束缚打开了方便之门。在西部边界,德国看到了恢复莱因区的希望;在东部边界,德国拒绝为波兰、捷克的边界给以保证。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大陆尤其是德国的政治局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历史的必然性必然是通过无数个偶然性因素体现出来的,而不是从单个偶然因素体现出来的。因此,纳粹德国的出现和《洛迦诺公约》“道威斯计划”并不一定存在因果关联,只是自此以后的德国政治走向为纳粹党的崛起提供了可乘之机。纳粹党徒如果利用综合偶然的内外因素和可能的政治经济因素,那么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似乎才可以成为一种必然。

篇二:高考方向研究:非战公约专题卷(罗荣辉)

《非战公约》专题卷

1、《非战公约》的签订是一战后维护和平的尝试,但《非战公约》对侵略者没有强大的约束力,这是因为( B ) A.《非战公约》对列强根本毫无约束

B.列强各自保留条件,为其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 C.《非战公约》不尊重和平

D.《非战公约》没有规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非战公约》由序言和正文组成。正文共3条。第1条规定,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第2条规定,各缔约国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来解决。 材料2:《非战公约》虽然冠冕堂皇地宣称“放弃战争”,但对当时为世人所瞩目的裁军问题丝毫没有涉及,对于破坏公约的国家也没有制定制裁的措施。

材料3:对于这样一个抽象的《非战公约》,各帝国主义列强还各有各的解释和保留条件。如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

(1)根据材料1概括《非战公约》的原则。(6分)

答案:(1)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2)据材料2,你认为《非战公约》有何缺陷?(6分)

(2)没有涉及世人瞩目的裁军问题,没有制定制裁违约国的措施,对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发挥的实际作用大打折扣。 (3)材料3中列强的“保留条件”实质是什么? (2分) (3)体现了大国强权的政治色彩。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非战公约》地位的评价。(6分)

(4)《非战公约》第一次正式宣布在国家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从而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但《非战公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它未能制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20世纪20年代,凡尔赛体系有过两次重大调整。这两次调整分别是( A ) A.道威斯计划、《洛伽诺公约》 B.道威斯计划、《非战公约》 C.鲁尔危机、《洛伽诺公约》 D.《洛伽诺公约》、《非战公约》 4、(10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参议员约翰逊在参议院就《非战公约》进行

辩论时,说它是“无舵之船,无屋宇之街衢,无字之书,无剑之鞘,无指针之钟表,无花朵之花冠……无菜肴之餐桌”。

——王明中《评凯洛格非战公约》

材料二 “昔日处境坎坷,被人视为鸡肋的《非战公约》却主导了整个(纽伦堡)审判过程……在审判过程中,四大国的起诉人无论如何旁征博引,他们都无一例外的求助于《非战公约》……《非战公约》所倡导的原则与和平运动所秉持的理念找到了契合”。

——王立枉《非战公约历史定位的转变》

(1)据材料一,美国参议员约翰逊做出上述评价的依据是什么?(4分)

答案:(1)《非战公约》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没有规定明确的责任;也未制定实施公约的办法和制裁违约国的措施。(4分)

(2) 据材料二指出,人们对《非战公约》的态度有何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2)由轻视到认同。(2分)《非战公约》的内容为审判提供了法律依据:二战的灾难使和平思想观念深入人心。(4分)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各方同意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和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材料二 英法等列强在签署《非战公约》时,都提出了所谓的“保留条件”。英国对加入《非战公约》的“保留条件”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策之工具,使我想提醒阁下注意,世界上有些地区的繁荣与完整,对我们的和平和安全具有特殊而重大的利害关系。英国政府在过去曾极力 说明干涉这些地区是不能容许的。保护这些地区不 遭攻击对大英帝国来说,是一项自卫措施。必须清楚了解到: 英国政府是在明确理解到条约不会损害他们在这方面的自由行动才接受新条约的。

法国对加入《非战公约》的“保留条件”每个国家都保留有合法的防御权;如果一国破坏了他的不进行战争的保证,则所有其他国家应自动解除义务; 条约无论在任何方面都不能抵触法国以前在国联盟 约、洛迦诺协定或各项中立条约中所承担的义务。

——以上材料均摘自《非战公约》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非战公约》提出的两大原则,简评其积极意义。

【答案】(1)原则: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和平解决国家争端。积极意义: 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

(2)依据材料二回答英法两国参加《非战公约》最主要的“保留条件”是什么?他们提出的“保留条件”的实质是什么 ? 而他们各自的借口又是什么 ?

(2)在必要条件下, 放弃履行《非战公约》的义务,发动战争。实质:英法可以视自身的情况决定是否应该诉诸战争, 《非战公约》对他们没有约束力。借口是“自卫” 或 “防御”。 6、(17分)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和平不是无条件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像弗洛伊德一样,罗曼.罗兰在一战后也一直对生命的轻易丧失保持一种悲恸的敏感,而他的反战经验也使得他很自然的对于战后的犬儒主义、暴力主义和强权主义持否定态度。为了防止新的战争,他呼吁欧洲人行动起来维持和平。

——《世界史专业论文》

材料二 “昔日处境坎坷,被人视为鸡肋的《非战公约》却主导了整个(纽伦堡)审判过程??在审判过程中,四大国的起诉人无论如何旁征博引,他们都无一例外的求助于《非战公约》??《非战公约》所倡导的原则与和平运动所秉持的理念找到了契合”。

——王立柱《<非战公约>历史定位的转变》

材料三 张伯伦出任首相后,深受和平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战争不会赢得任何东西,战争中从来没有胜利者??1938年麦克唐纳说“我们确实没有强大到足以冒战争的风险??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明智的退却和高明外交来缩小正冲着我们来的危险”。

——岳澎《从英国的和平主义运动看其政策》

(1)根据材料一,一战后兴起了什么思潮?(1分)为什么此思潮当时会盛行?(2分)

(1)和平主义思潮(1分)一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盛行一时(2分) (2)据材料二中为何说《非战公约》“昔日处境坎坷,被人视为鸡肋”?(2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非战公约》有何积极意义?(6分)

(2)因为自身的明显缺陷和列强各自的保留条件,非战公约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2分)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其中体现的尊重和平,摒弃武力的思想有一定进

步意义;为和平解决国家间争端,奠定国际法中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为审判战争罪行提供了法律依据)。(6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当时英国主要对外政策是什么?(1分)英国奉行此政策的原因有哪些?(3分)此政策对于和平有什么影响?(2分)

(3)绥靖政策(1分) 原因:和平主义的影响、英国实力衰退、希望祸水东引、对德国侵略野心估计不足等(写出三点给3分,前两点必须写到);影响:增强了侵略者的实力,气焰更加嚣张,没有带际条约、协定或诺言之战争,或参与为实现上述任何战争之一

种的共同计划或同谋的“反和平罪”;第三,在战前,战中针对任何平民的屠杀、灭绝、奴役,强制迁移以及其它的非人道行为的“反人道罪”。

——摘自《东京审羊与“东京审判史观”》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东京审判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原则。 (1)依据:《波茨坦公告》、《非战公约》等国际公法条约;基于正义、和平、人道的原则(或“通行的战争犯罪” “反和平罪”和“反人道罪”原则)。(6分)

了标准。它们主要有关战争受难者、战俘和战时平民的待遇。它们并不影响在1899年和1907年的《海牙公约》覆盖的武器的使用及1925年在《日内瓦协议》中在对气体和生物武器的使用。

12、(15分〉人类社会发展中有战争的存在,更有对和平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十六条(一)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 ...所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 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 政上之关系,禁止来和平,反而加速了战争到来。(2分)

7、二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对德、日战犯进行审判的法律依据是( B ) A.《波茨坦公告》 B.《非战公约》 C.《洛迦诺公约》 D.《九国公约》

8、和国际联盟一样,《非战公约》也未能制止二战的爆发,但后来却成为审判法西斯战犯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因为其( A ) A.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

B.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规定了明确的责任 C.涉及了世人瞩目的裁军问题

D.制定了实施公约的办法和制裁违约国的措施

9、二战后,对伤病员、战俘的待遇和保护平民作了更加系统的规定的文件是 ( D )

A.战争开始公约 B.非战公约 C.联合国宪章 D.日内瓦公约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约包括序言和3条正文。主要内容是:缔约各国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废弃以战争作为在其相互关系事实施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或冲突 ,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解决;任何签字国如用战争手段谋求利益,即不得享受公约给予的益处。

——《非战公约》

材料二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在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中提出:“对于战犯,包括虐待俘虏者在内,将处以法律之严厉制裁”。在不久通过的波茨坦议定书中,则进一步明确对战犯“迅速付诸正义之审判”??1946年1月19日,麦克阿瑟公布了东京审判中判断战犯罪责的三项基本原则:第一,国际法规定的“通行的战争犯罪”;第二,计划、准备、发动或实施侵略战争,或违犯国(2)依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非战公约》相比东京审判战争法基本原则有何发展?分析东京审判的历史意义?

(2)发展:对战犯认定的原则更加具体化;增加了“反和平罪”和“反人道罪”;更强调战争指导者的责任(或追究了个人的战争责任)。(4分,答出2点即可)

意义:揭露了日本的侵略罪行;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有利于震慑战争犯罪;发展了国际法。(5分)

11、日内瓦公约的建立是亨利·杜南努力的结果,1859年他在苏法利诺战争中目击到战争的恐怖。1862年亨利·杜南在《沙斐利洛的回忆》中描写了1859年法、意对奥战争中沙斐利洛战役的惨状,以唤起世人对于战时救护伤病员问题的注意,并提倡各国创立救护团体。

1863年创立红十字会组织的日内瓦国际会议希望使伤员和医务人员“中立化”。1864年8月22日,瑞士、法国、比利时、荷兰、葡萄牙等12国在日内瓦签订《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公约规定了军队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中立地位和伤病军人不论国籍应受到接待和照顾等。

日内瓦公约是1864年至1949年在瑞士日内瓦缔结的关于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一系列国际公约的总称。日内瓦(四)公约于1950年10月21日生效,1977年6月10日在日内瓦又签订了日内瓦(四)公约的两项附加议定书,并于1978年12月7日生效。该公约被认为是国际主义人道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约束战争和冲突状态下敌对双方行为规则的权威法律文件。中国于1956年加入此公约。2009年8月12日,《日内瓦(四)公约》已签订60周年。

现行的日内瓦(四)公约包括1949年8月12日在日内瓦重新缔结的四部基本的国际人道法,为国际法中的人道主义定下

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之各种往来,并阻止其他任何... ...联盟会员国或非会员国之人民与该国人民之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之往来。 一一《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 依照顾问会议所提办法,设立一种特殊制度治理东三省,... ...此项为满洲而设之自治制度,拟仅施行于辽宁(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 一一李顿“国联调查团”报告书

(1)材料一中,国际联盟提出了哪些维护和平的原则? (4分〉结合材料一、二全面评价国际联盟的作用。(4分〉

(1)集体安全;经济制裁。(4分) 对维护和平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从李顿调查团主张"满洲自治"来看,国联未能有效地制裁侵略、维护和平。(4分)

材料三 《非战公约》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欧美盛行“和平主义”的形势下,欧洲政治和美国政治交错发展到一定阶段中的产物。它既没有杜绝秘密外交,也没有解决裁军问题。 但是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它还是一个重要文件,因为它强调了不侵犯的原则。然而, 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它只能成为纸上的“非战”。 一一袁明《国际关系史》

(2)依据材料三分析《非战公约》产生的背景。(4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 它只能成为纸上的“非战”? (3分〉

(2)一战后和平主义盛行:欧美政治需要。(4分) 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列强各自的"保留条件",成为以后战争发生的隐患。(3分)

本套试题为密山市第一中学高考方向研究成果 高考研究员:罗荣辉

2015年4月15日星期三 编制

篇三: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十四点原则

这是由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8年1月8日国会演讲中提出的关于战后和平解决世界问题的十四点建议。主要内容有:战后世界应该是一个开发的世界;抵制并清除苏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影响;要求在给欧洲及近东各民族以自决权的基础上恢复和建立民族国家,或建立收到列强保护实行门户开放原则的保护国;成立具有盟约性质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使大小国家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与领土完整。十四点原则反映了美国在一战后希望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全世界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实际上是美国在战后企图冲出美洲,争夺世界霸权的总纲领。

纳伊条约》

一战后协约国与保加利亚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1919年11月27日,协约国与保加利亚签订《纳伊条约》。条约规定:斯特鲁米查归属南斯拉夫,西色雷斯归属希腊、南多布鲁查归属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军队不得超过3.3万人,而且不能拥有海军。保加利亚须向协约国支付战争赔款25.5亿金法郎。《纳伊条约》同样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利益争夺的产物。 《色佛尔条约》

一战后协约国与土耳其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1920年8月10日,协约国与土耳其签订《色佛尔条约》。条约规定:土耳其放弃巴勒斯坦、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阿拉伯半岛的一切权利,东色雷斯和爱琴海岛屿归属希腊、罗得岛与多德卡尼斯群岛归属意大利,土耳其海峡实施国际共管。土耳其须承认亚美尼亚独立,承认库尔德斯坦向有自治权。协约国杂土耳其八六领事裁判权,土耳其财政处于协约国监督下。土耳其军被水平不得超过协约国规定的范围。土耳其须向协约国支付战争赔款。《色佛尔条约》是协约国帝国主义瓜分和灭亡土耳其的约定书,它使土耳其处于民族危亡的境地。后由于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该条约为《洛桑条约》所代替。

《特里亚农条约》

一战后协约国与匈牙利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1920年6月4日,协约国与匈牙利签订《特里亚农条约》。条约规定:斯洛伐克与喀尔巴阡乌克兰归属捷克斯洛伐克,克罗地亚与斯洛文尼亚归属南斯拉夫,巴纳特一部与特兰西瓦尼亚归属罗马尼亚。匈牙利陆军人数不得超过3.5万人,境内多瑙河由协约国管制,匈牙利须向协约国支付战争赔款22亿金法郎。《特里亚农条约》同样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利益争夺的产物。

《洛桑条约》

一战后协约国与土耳其资产阶级共和国订立的国际条约。一战后,土耳其民族革命兴起,奥斯曼帝国被推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23年7月24日,英法等协约国7国在瑞士洛桑召开会议,订立《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对土耳其和约》,代替《色佛尔条约》。新条约规定,协约国与土耳其恢复和平,取消外国在土耳其的领事裁判权和财政监督权,东色雷斯以及小亚细亚归属土耳其,土耳其放弃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属地。土耳其只承担部分帝国旧的债务,土耳其保护境内一切居民等等。《洛桑条约》是土耳其人民反殖民斗争的胜利,它部分地维护了土耳其的主权与领土、行政完整,激励了世界上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协约国帝国主义在一战后所确定的国际新秩序。从1919年召开巴黎和会到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一系列的和平条约,构筑了新的战后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新的国际秩序中,英法在欧洲确定了其统治地位,美国则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确定了其优势地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在力量对比关系变化后重新调整的国际关系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继续。这一体系建立在对战败国政治剥夺与经济压迫的基础上,是一个新的殖民体系,而且排斥和反对苏联,注定是失败的。二战的爆发宣告了凡尔赛—华盛

顿体系的破产。

对奥地利、保加利亚、土耳其、匈牙利的和约统称为巴黎和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和中东的统治秩序,称为凡尔赛体系;1921年美应等九个国家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签定《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称为华盛顿体系。然而体系虽然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西方世界的统治,但是体系并不完整,它给世界留下了两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即德国的赔款问题和欧洲的安全问题。 杨格计划

20年代末协约国提出的新的德国赔款计划。由于德国税收饱和,在其要求下,协约国赔款委员会成立专家委员会审议德国赔款计划。1929年6月,在美国的赔款委员会代表杨格领导下,提出新的赔款方案,即杨格计划。该计划规定:德国赔款总额为1210亿金马克,为期59年。前30年平均每年支付20亿金马克,成立国际清算银行,负责接受并管理赔款问题,取消德国的铁路与工业证券,取消协约国对德国财政的监督,使德国赔款商业化。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德国停止支付赔款,1932年杨格计划停止实施。 《洛迦诺公约》

20年代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波兰与捷克斯洛伐克订立的边界保证与仲裁协定。1925年10月,英、法、德、意、比、波、捷七国在瑞士洛迦诺召开会议,签订了《莱茵保证公约》以及7个条约,统称《洛迦诺公约》。该条约保证了凡尔赛条约规定的法德以及比德边界安全,遵守莱茵兰非军事化的规定,约定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各国间的分歧,英国以及意大利作为公约的保证国。其他条约则约定了法国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时之间 的边界保证。后由于德国进军莱茵兰地区,公开违反条约规定,《洛迦诺公约》废止。 《非战公约》

20年代法美两国发起的、旨在反对侵略、维护世界和平而订立的国际条约。又称《非战公约》或《凯洛格—白里安协定》。因为由美国国务卿凯洛格以及法国外长白里安发起,故名。1928年8月27日,美英法德等15国代表在巴黎签署条约,提出禁止将战争当作解决国际纠纷的工具,各国只能以和平协商方式解决彼此间的争端。但是,条约并没有对侵略者以及违反条约者规定必要的惩罚措施,因而在实践上也起不到有效作用。《非战公约》订立后,先后有60多个国家参加了条约。

年由法国外长A.白里安和美国国务卿F.B.凯洛格倡议,1928年8月27日比、捷、法、德、日、意、波(兰)、英、澳、加、印(度)、爱(尔兰)、新(西兰)、美、南(非)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巴黎签订的公约。全称《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又称《白里安-凯洛格公约》。《非战公约》包括序言和正文3条。在第一条中,缔约各国郑重声明: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第二条规定: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第三条是规定程序问题。《非战公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全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的压力下缔结的。它反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也反映当时资本主义国家中高涨的和平主义倾向.

斯托雷平(1862-1911):

俄国反动政客。1906年任内阁总理,次年发动“六三”政变,开始了“斯托雷平反动时期”(1907-1912)。任内施行“先安内后改革”的方针,大肆屠杀工农群众,取缔革命组织,镇压革命运动;实行新土地法,规定农民退出村庄;培植沙皇制度在农村中的支柱——富农阶层。1911年被社会革命党人刺死。

布列斯特和约

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其同盟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1918年3月3日,布列斯特和约正式签订。按照合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公里领土,赔款60亿马克。托洛茨基被解除了外交人民委员的职务。但苏俄成功地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了喘息的时间。 德国战败后,于11月11日同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苏俄政府立即于11月12日宣布废除此条约,使得该条约的内容实际上成了一纸空文。一般认为,这是苏俄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的成功外交。它充分地利用了国际间的矛盾,使新生的苏俄政府有了巩固政权的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由于此一外交策略的成功,列宁的个人声望也达到了顶峰。

斯大林模式

是指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是俄国和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由于苏联是在斯大林取得领导权后开始全面执行计划经济,斯大林从理论上对计划经济进行了概括,并使其成为苏联乃至于其他一些苏式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工业化的指导思想,所以,通常人们把计划经济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

基诺夫事件

1934年12月,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列宁格勒州书记基诺夫遇刺身亡,全国人民无比愤怒要求严惩凶手,斯大林同莫洛托夫亲自过问此事,许多领导人因此事而受到牵连和遭到迫害,苏共借此修改了苏联的刑事诉讼法。基诺夫事件使1933年的大清洗运动不如高潮,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肃反运动。

甘地主义

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他在南非领导印侨以非暴力抵抗方式进行反对南非当局的种族歧视制度的斗争,并形成了他的理论——甘地非暴力主义。人们把甘地主义概括为四个基本内容:(1)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的政治哲学;(2)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立以村社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的政治思想;(3)以经济正义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的经济自主思想;(4)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甘地主义对印度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产生了重大影响,印度国大党接受甘地主义为指导思想,发动和领导了两次全国性的大规模的抗英非暴力运动。但由于这种思想把非暴力看成唯一的、“宗教式的善”的真谛,因而它又有限制群众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健康发展的局限性的一面。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0--30年代印度人民法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一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在国大党领导下,从1920年8月开始,印度爆发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拒绝英国殖民当局授予的荣誉与官职,抵制英货,恢复手纺车运动。然而,由于英国殖民当局的残酷镇压以及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运动最后失败。30年代初,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再次兴起,国大党发起了向食盐进军的运动,要求英国殖民统治当局释放政治犯,允许印度独立。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当局在印度的统治,鼓舞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与勇气。

凯末尔:

土耳其总统(1923-1938)。出身于塞萨洛尼基(今属希腊)商人家庭。曾参加青年土耳其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历任高级军职。1919年起领导反对外国侵略,维护国家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1920年任安卡拉大国民议会主席兼国民军总司令,并组成国民政府。1923年创立人民党(后改称共和人民党)。同年宣布成立土耳其共和国,当选首任总统。执政期间,实行行政、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并开始实施工业发展计划;对外争得对两海峡的主权。1934年被授予“阿塔图尔克(”土耳其之父)为姓。著有《走向自由之路》、《国民

世界大战后,土耳其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瓜分、捍卫民族独立主权和建立民族国家为目的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1919~1923)。主要领导人为凯末尔· 阿塔图尔克,故名。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签订摩德洛斯停战协定(1918.10.30)后,面临着亡国的民族危机。1919年9月4~12日在锡瓦斯召开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参加的大会,正式成立了全国性的民族主义组织安纳托利亚和卢梅利亚保护权利协会.1920年苏丹政府于同年4月宣布民族抵抗运动为非法,继而于8月10日签署了亡国的《色佛尔条约》。1920年4月23日凯末尔在安卡拉召开大国民议会,组成了以他为首的政府。同时确认“主权在民”的原则,宣布苏丹政府3月16日以后与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法令无效。1923年7月24日协约国被迫与土耳其签订《洛桑条约》,承认土耳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1922年11月1日大国民议会决定废除苏丹制,从此结束了奥斯曼皇室长达600年的封建统治 。1923年2月伊兹密尔经济大会通过《经济公约》,制定了发展民族经济的基本原则。同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国宣告成立。此后,土耳其政府进一步废除哈里发制,在政治、经济、文化、司法等领域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一个新的资产阶级民族国家在封建奥斯曼帝国的废墟上迅速兴起

金本位制

有广狭二义,广义指以黄金为等价物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狭义的金本位制仅指金币本位制。在金币本位制下,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19世纪末期,金币本位制为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所采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许多国家相继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纸币制度。在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8),英、法、比、荷等国改行了金块本位制:德、意、奥等国和一些殖民地半殖民地改行了金汇兑本位制,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和以后,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都相继放弃了各种金本位制,实行纸币制度

年4月16日,协约国代表们在热那亚唾沫飞溅,十分恼火。 他们聚会讨论欧洲的财政改组。他们希望强迫苏维埃俄国偿还沙皇的债务。在热那亚的会议几乎尚未开始时,协约国惊悉德国和苏联代表正在附近的拉已洛会谈,甚至已签订一项新条约。德外长沃尔特-拉特玲和 接替托洛茨基的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契切林达成协议。德国同意成为第一个

承认苏联的国家。两国都赞成取消战前的所有债务,并放弃战时所谜出的要求。德国还接受了非常有利的贸易特许权。拉巴洛会议已破坏了热那业会议,协约国不知新条约是否也将破坏凡尔赛条约

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条约。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彼此互不使用武力,任何一方将不参加直接或间接反对他方的国家集团;当一方受到第三国进攻时,另一方不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就彼此有关问题,密切接触,交换情报;和平解决相互间的一切争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公布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附加议定书》,内容为确定双方在东欧的势力范围。 该条约的签订使苏联得以暂时置身于战火之外。但条约签订不到两年,德国在西线得手后,于1941年6月22日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1945年2月4-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会议内容为1)处置德国问题。决定对德国分区占领,设立盟国中央管制委员会进行协调管理,设置赔偿委员会处理德国赔偿问题。(2)波兰问题。确定波兰疆界;以卢布林临时政府为基础改组,成立波兰临时统一政府。(3)联合国问题。决定于1945年4月25日在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确定安理会大国一致原则。

(4)远东问题。苏联同意在欧战结束后两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会议还讨论了有关南斯拉夫、三国外长会议以及遣送战俘等问题。会议最后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并发表了《克里米亚声明》。

马其诺,1877年2月17日生。是法国著名的国务活动家。原为文官,1910年被选入法国众议院,3年后任陆军副部长。后历任殖民、抚恤、陆军等部部长。他在任期间,多次要求法国沿边境修筑一条阻止德国重新发动进攻的防线,1929年开始产生结果。 1932年1月7日,马其诺病逝。但他的计划,1938年修筑完成,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为“马其诺防线”。然而,这条防线计划没有考虑到比利时边境也可作为德国进攻的路径。因此,1940年5月,德国进攻时就是从比利时边境进攻法国的,这使得整个马其诺防线成为废物。 摩洛哥危机:20世纪初法、德为争夺摩洛哥而引起的三次帝国主义战争危机。l904年的英法协约中英国对法国占领摩洛哥的承认引起德国不满。1905年德皇威廉二世访问摩洛哥时声称,摩洛哥苏丹是“独立君主”,要求重审英法协约,并以战争相威胁,造成第一次摩洛哥危机。为解决这一矛盾,1906年在西班牙阿尔吉西拉斯召开国际会议,参加国包括法、德、英、美、西等14个国家。由于英俄支持法国,德国被迫让步。会议声称承认摩洛哥的警察控制权。1908年摩洛哥发生宫廷政变,法国乘机占领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法德关系再度紧张,发生第二次摩洛哥危机。1911年法国占领摩洛哥首都非斯,德国派炮舰“豹”号到阿加迪尔示威,战争一触即发。后因英国出面支持法国,德国作了让步,在同年9月签订的《德法协定》中承认摩洛哥为法国保护国,德国则取得法属刚果的一部分作为补偿。三次摩洛哥危机显示出德法之间以及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已到十发关尖锐的地步

委任统治制

一战后协约国对战败国殖民地进行瓜分和统治的一种新殖民手法。1919年1月—6月,在巴黎和会上,协约国帝国主义根据《国际联盟盟约》的规定,确定将德国等战败国的海外殖民地按照其经济状况与地理位置,分成三个不同等级,由国联委托各协约国实施殖民管理。通过这种形式,德国与土耳其的殖民地被瓜分殆尽。在委任统治制之下,帝国主义打着帮助殖民地人民发展政治制度与国民经济的旗号、大行殖民统治的经济剥削与政治压榨之实,这也成为协约国帝国主义

篇四: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2.8 《非战公约》每课一练 岳麓版选修3

训练8 《非战公约》

一、选择题

1.下图反映了法、比军队占领鲁尔地区的情景。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

A.德国赔款问题上的斗争

B.鲁尔区的工矿企业停工

C.德国政府停止支付赔款

D.德国重新恢复大国地位

2.关于道威斯计划后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法国在欧洲的国际地位获得很大提高

C.欧洲的紧张局势出现缓和

D.德国的经济开始复兴

3.对1925年《洛迦诺公约》的签订,评价不当的一项是

A.协约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和约》的较大调整

B.促使欧洲国际关系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

C.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促使德国完全摆脱战败国地位,成为政治大国

4.洛迦诺是瑞士一个美丽的小城,该城因《洛迦诺公约》而著名。某旅游团的成员在游览该城时,曾对公约提出了如下的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A.公约是帝国主义国家暂时妥协的产物

B.改善了法德关系是公约的突出贡献

C.公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德国的地位

D.公约为德国重新向西扩张埋下隐患

5.1928年,在签订《非战公约》时,帝国主义各国纷纷提出各自的保留条件。法国说可以进行防御战争,日本认为可以在中国东北自由行动。这些保留条件从本质上说明《非战公约》

( )

A.充分尊重各国的主权

C.没有得到列强的认可

A.由美国领导签订

B.使美国攫取了世界霸权

C.使美国掌握了和平的领导权而又不承担任何义务

D.使美国承担起维护欧洲各国和平的历史重任

洛迦诺公约

( ) A.美国加强了对欧洲的经济渗透和对欧洲国际事务的影响 ( ) ( ) B.具有明显的虚伪性 D.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 ) 6.美国认为《非战公约》的签订是美国外交的一大胜利,主要是因为该公约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规定了德国在一定时间内应支付的赔款数额。1920年7月,赔款委员会规定了各战胜国应得赔款数的比例:法国为52%,英国为22%,意大利为10%,比利时为8%,其余归希腊、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1921年4月,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的赔款总额为1320亿金马克,30年内偿清,每年付20亿金马克和出口商品价值的26%。 材料二 道威斯计划规定,该计划生效的第一年度德国应支付10亿金马克赔款,以后逐年增加,从第五年度起每年支付25亿金马克;还规定向德国提供一笔8亿金马克的国际贷款,以帮助它平衡预算和稳定货币,贷款大部分由美国提供。

材料三 《洛迦诺公约》的内容之一是准许德国加入国联。1926年9月,德国加入国联,并成为国联行政院的常任理事国。同年12月,协约国决定取消对德国的军事管制。

——陈庆军《世界近代现代史精要》

请完成:

(1)材料一体现了协约国采取怎样的对德政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道威斯计划的特点,并说明它对法国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凡尔赛体系、道威斯计划和《洛迦诺公约》之间的关系。

8.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国际联盟 图二 《洛迦诺公约》

开幕大会 签订现场

图三 《非战公约》签约仪式

请回答:

192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由德国外长斯特莱斯曼和法国外长白里安共同获得。他们是因为上述三幅图片中哪一幅反映的事件而获奖的?应怎样看待他们所推动的“和平事业”?试说明三幅图片的共同特点。

答案

1.A 2.B 3.D 4.D 5.B 6.C

7.(1)对德政策:利用赔款来削弱德国,对德国实行严厉的处罚。说明的问题:法国在德国赔款问题上掌握主导权。

(2)特点:复兴德国经济和取得德国赔款相结合;国际贷款和德国赔款相结合。影响:法国用赔款削弱德国的政策受挫,丧失了德国赔款问题的主导权,开始与德国探索和解的道路。

(3)历史现象:德国摆脱《凡尔赛和约》的束缚,逐步恢复政治大国地位。原因:道威斯计划使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洛迦诺公约》在政治上正式承认德国是一个平等国家。

(4)道威斯计划在经济上对凡尔赛体系进行了调整,《洛迦诺公约》在政治上对凡尔赛体系进行了调整,但在当时都没有突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

8.获奖事件:图二反映的事件,即《洛迦诺公约》的签署。

评价:《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暂时解决了安全问题,改善了法国同德国的紧张关系。《洛迦诺公约》也孕育着新的不稳定因素,它使法国丧失了在德国违约时单独制裁的权力,使法国的边界安全置于英国和意大利的空头保证之下;德国在政治上重新崛起,为其军国主义的复活创造了有利条件,从根本上讲并不利于欧洲和平。

共同点:采用会议形式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而非战争。

篇五:第4课_维护和平的尝试

第4课 维护和平的尝试

〖设疑激趣〗

奥巴马获得了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引起了世界上的巨大争议。根据挪威诺贝尔奖委员会,奥巴马获奖的原因是有三:一是他为“加强国际外交以及人们之间合作所作的非凡努力”。二是奥巴马在强化国际机构和推动无核化方面的贡献。三是“很少有人能够像奥巴马一样引起世界的注意和给予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希望”。之所以把和平奖颁发给就职不到一年的奥巴马总统,是因为评委愿意支持奥巴马争取达到的目标。委员会的声明说,这位美国新总统改变了国际政治气候,多边外交重回舞台中心。对此,不知你何看法。

一战后,美国又是如何维护美国利益和“世界和平”的?

〖探究线索〗

〖导学园地〗

知识点一 国际联盟的活动及其评价

1.国联的性质: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基本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实行集体安全等,从历史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 2.主要活动:(1920~1946)

(1)20世纪20年代:初建困难重重,但它还是在建立欧洲秩序、恢复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以及促进国际合作等问题上发挥了一定作用。 ①恢复战后的欧洲经济:

②处理国际争端:如1924年缔结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议定书即《日内瓦议定书》; ③裁军:如1922年签署的《五国海军军备条约》

④促进国际合作:如国际联盟所属的卫生、劳工、交通运输、处理国际难民的机构或组织,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2)20世纪30年代:姑息养奸,纵容侵略。即采取绥靖政策。 (3)1939~1946年:名存实亡直至解散。 3.评价: (1)积极作用:

①国联倡导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民主化和一体化趋势,并在客观上推动了这

一趋势的发展。

②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③为联合国等建立与发展提供了经验教训。 (2)消极作用:

①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是英法帝国主义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维持霸权的工具。 ②不能制止战争和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后来成为推行绥靖政策的工具。

知识点二 苏联的和平外交

1.外交政策:

(1)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颁布《和平法令》(1917年)

(2)20世纪20年代,提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2.外交活动:

(1)1922年出席热那亚国际经济会议:初步打破苏俄建国以来的孤立境地。

(2)1922年与德缔结《拉巴洛条约》:打破西方国家孤立苏俄的企图,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间的和平共处。 核心知识突破:苏德签订《拉巴洛条约》的原因及影响

例2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打破了西方国家孤立苏俄的企图,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 ) A.《相互保证公约》 B.《仲裁条约》 C.《洛迦诺公约》 D.《拉巴洛条约》 答案:D

答案:D

知识点三 《洛迦诺公约》的签署

1.背景:鲁尔危机,法德矛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延续。

2.签订:1925年10月5~16日,德、比、英、法、意和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在瑞士的洛迦诺举行会议。会议16日草签了《洛迦诺公约》。12月1日在伦敦正式签署了这一公约。 3.内容:《洛迦诺公约》是一系列文件的总称。它包括一个议定书和六个附件。 ①洛迦诺会议最后议定书,宣布这次会议的目的是寻求战争及和平解决争端的办法。

②德、比、法、意、英《相互保证条约》,又称《莱茵保安公约》,规定德、法、比互相保证德比、德法边界不受侵犯,遵守《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区非军事化的规定,英意充当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

③德比、德法、德波、德捷之间的《仲裁条约》,规定德国和比、法、波、捷用和平方式解决彼此间的纠纷,每一组缔约国分别设立一个常设调解委员会处理双方间的问题

④法波、法捷间的《相互保障条约》,规定在抵御遭受无端袭击时互相支援。 4

.评价:

(1)改善了法德关系,有利于稳定欧洲局势 (2)提高了德国的政治地位,并加入了国联

(3)《凡尔赛和约》限制德国的政治、军事条款被逐步打破 核心知识突破:《洛迦诺公约》分别对英法德产生的影响

【探究2】为什么《洛迦诺公约》被称为“绥靖主义的先驱”? 提示:

①它为德国取得了英法撤离莱茵区的承诺,恢复德国领土主权,英法放弃以国联名义监控德国的军事发展,从此无法钳制德国的军备扩张;②英国认为公约可以满足法国的安全要求,在外交上不再偏袒法国,而对德国宽容;③英法在洛迦诺会议上默许德国可以变更东部边界,为德国日后的扩张埋下隐患。

例3洛迦诺公约签定后,欧洲一片欢腾。白里安(法)说:“和平终于来到了。”斯特莱斯曼(德)称公约将成为国家之间人民之间关系史上的“里程碑”。下列有关《洛迦诺公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德国是《洛迦诺公约》的最大受益者

B.是对凡尔赛体系的一次调整,为德国复兴政治军事大国地位创造了条件 C.是维护欧洲和平与安定的有力保证 D.含有“祸水东引”的阴谋 解析流程 答案:C

隐含着战争的隐患

知识点四 《非战公约》的签订

1.背景:

(1)法国:《洛科科迦诺公约》削弱了法国在欧洲的地位,希望争取美国对其安全提供保证。 (2)美国:美国出于避免卷入欧洲纠纷和提高美国国际地位考虑,决定缔结多边的非战公约。 2.签订:

1928年8月27日,德、美、法、英、比、意、波、捷等15国代表在巴黎签署《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简称《非战公约》,又称《白里安——凯洛格公约》。 3.内容:规定了和平解决国家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4.评价:

(1)是一战后战胜国对一系列外交政策进行调整的结果,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其中体现的尊重和平、摒弃武力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3)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互不侵犯的原则,也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它也成为二次大战结束后对德日法西斯战犯进行审判的法律依据。

(4)但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不能带来世界的持久和平。

【探究4】英法等国对《非战公约》提出保留条件的实质是什么?而它们各自的借口又是什么? 提示:

在它们提出的保留条件来看,英国是为了保持对广大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权,不许其他国家插手英国的势力范围。其借口是“这些地区的繁荣与完整”,对英国的“和平与安全具有特殊而重大的利害关系”。而法国考虑得更多的是如果德国发动战争,自己不能受制于《非战公约》,而要行使所谓“合法的防御权”即交战权,其借口是不能与“法国以前在国联盟约、洛迦诺协定(即《洛迦诺公约》)或各项中立条约中所承担的义务”相抵触。

例4《非战公约》的签订是一战后维护和平的尝试,但《非战公约》对侵略者没有强大的约束力,这主要是因为( )

A.《非战公约》对列强根本毫无约束

B.列强各自保留条件,为其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 C.《非战公约》不尊重和平

D.《非战公约》没有规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答案:C

探究升华

史料一 一些大国在签订《非战公约》时提出了保留条件,法国提出每个国家应保留合法的防御权;英国则提出在对自己有特殊重大利益关系的地区进行自卫时,不受条约约束;美国也声明,各国有权决定是否需要诉诸武力而自卫;

――世界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二 《非战公约》只有“教育和道德的价值”。

――美国国务卿凯洛格

探究:两则史料直观地向我们展示并揭示了《非战公约》并不能给世界带来和平这一缺陷。《非战公约》表面看起来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但是由于各国都宣扬各自的“保留条件”,为以后的列强维护自己的利益或争霸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 〖双基达标〗

1.1920年,美国参议院共和党人亨利·洛奇说:“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这段话反映了美国( )

A.对威尔逊总统“十四点和平纲领”的支持 B.对苏维埃俄国新生政权发动军事围攻 C.在华盛顿会议上限制日本在远东的扩张 D.对英法操纵国联不满,拒绝参加国联 解析:美国最先提出建立国联,但由于未能达到其目的,所以拒绝参加国联。 答案:D

2.下列关于《拉巴洛条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以平等互利为基础 B.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 C.打破了西方国家孤立苏俄的企图 D.为苏德世代友好提供了保障

解析:一个条约并不能保证永久和平,后来的苏德战争的爆发,也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 答案:D

3.右图是法国比利时军队进入德国鲁尔区,制造鲁尔危机的情景。通过鲁尔危机,法国( ) A.掌握了赔款问题的主动权 B.丧失了赔款问题的主动权 C.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D.加强了自己的欧洲霸主地位

解析:通过鲁尔危机,法国丧失了掌握德国赔款的主动权;由于德国经济的崩溃,法国并没有得到好处;危机后,法国在欧洲的地位受到了削弱。 答案:B

A.《凡尔赛和约》 B.《洛迦诺公约》 C.《拉巴洛条约》 D.《非战公约》

解析:《非战公约》明确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答案:D

5.20世纪20年代,欧洲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主要方式是( ) A.和平方式 B.武力方式 C.经济封锁 D.外交孤立

解析:通过20世纪20年代欧洲各国处理问题的方式,签订的条约的内容来看,这一时期的处理国际关系的主要方式是和平方式。 答案:A 〖拓展深化〗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赔款总额为1320亿金马克,限42年付清。其中法国得赔款总额的52%。 材料二:法国:赶快按期支付,不然的话走着瞧。 德国:我没钱,要求延期。 英国:还是同意德的要求吧

材料三

4.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是( )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