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爬山虎的脚自述4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1:27:13 作文素材
爬山虎的脚自述400字作文素材

篇一:爬山虎的脚的自述

爬山虎的脚的自述

我是爬山虎的脚,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自己吧! 我的主人一年四季只有两套衣服,一套嫩红的,一套嫩绿的,刚生出来时穿嫩红的衣服,长大就变绿了。

我也有两套衣服,一套嫩红的,一套是灰色的。主人很重,我要费好大的劲才能把主人拖动,所以主人头顺一个方向,在下面。

我上面有个吸盘,紧紧地吸住墙,如果我触不着墙,我和主人都会死了,所以我触不着墙是很危险的。

你们可别瞧不起我,觉得我们很好拔下来,那你就来试试,我可告诉你,你要是不使劲,休想拔下来我们的一根茎。 我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主人的嫩茎一拉,使它紧贴在墙上。我就是这样一脚一脚的往上爬的。

我很小,你要是不注意看,一定看不到我,所以我就不怕你们把我从墙上拉下来了。

我和主人相依为命,不管怎样都不会分开,主人只有我才能往上爬,我没有主人也没法生存。

我们是好朋友,永远不会分开,请你们也不要伤害我们,行吗?

康亚三年级习作

篇二:姜倩倩爬山虎的脚作业设计

6 爬山虎的脚作业设计

金岙小学 姜倩倩

1、爬山虎的脚的自述。

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和自己的想象,想一想爬山虎的“脚”会怎么来介绍自己呢?

大家好!我是植物界的攀爬高手爬山虎的脚。你是不是在想了,植物怎么

会有脚?别急,让我来介绍下我自己

【设计意图: 让孩子们用第一人称写一写爬山虎脚,在换人称的改写中实现语言学习,积累

语言和运用语言,学会表达,实现在语言学习中滋养言语生命,努力体现以“言语表现”为

本位课堂教学理念。】

2、填一填,写一写

爬山虎的叶子 ,《鸟的天堂》里的大榕

树的叶子 ,秋天的枫树的叶子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对比阅读,同样是叶子,特点不同,在作家笔下的生成也是不同,让

学生体会言语的特点,向学生渗透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读课文,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

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他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具体写下来。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即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又可以在练笔中提高写作能力。孩子们可

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养成细致、有序地观察的习惯】

篇三:爬山虎的脚教学案例

《爬山虎的脚》教学案例反思

背景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写的一篇常识性的文章,文章语言朴素,作者对爬山虎脚的观察细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课文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地介绍爬山虎美丽的叶子,第二部分着重介绍爬山虎的脚,脚长在什么地方,长什么样,是怎样爬墙的,触着墙和没触着墙时的不同情况。文章这两部分之间又有内在的因果关系:没有爬山虎的脚这么努力地一步一步往上爬,就没有这满墙的绿色波纹似的叶子。

学生进入三年级,写作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大难题,而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描写具体,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很好范例,更重要的是很多细致准确的描写是本文作者叶圣陶经过长期认真仔细的观察而得来的,值得学生好好地去品味去学习。根据教材的这些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10个,用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有关字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脚的样子、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墙的及其作用;积累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句子。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知道只有留心观察的人才能写出好文章。4、知道爬山虎脚的特点、作用,并能用自述的方法来介绍。其中“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墙的及其作用,并能用自述的方法来介绍”又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案例描述:

在处理教材上,我将课文顺序作了一些变动,第一节在引入部分即出示,让学生整体感知爬山虎这种植物的特点之后,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思,理清文章的脉络,找出课文哪几小节写了爬山虎的脚,并以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了解探究为线索,分三个方面学习了课文的三~五小节,然后再回过头来引发学生思考,课文除了介绍爬山虎的脚还介绍了什么,引出第二节“叶子”的教学,并进一步设疑: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还要写爬山虎的叶子,这一节是否可以不写?从而帮助学生理清这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爬山虎的作用。

在教学第三小节时,我主要采取图文对照的方法,引导学生划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说说写了脚的哪几方面的特点,从而概括出爬山虎脚的特点,体会作者的用词准确,观察细致。再请学生看着画面参照板书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长在( ),是( ),像(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是( )。然后引导学生找到“注意”这个词,告诉他们作者能把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写得这么细致,靠的就是认真仔细的观察。

在第四小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读读圈圈描写爬山虎爬墙的动词,并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读。然后运用做一做、演一演、画一画的形式直观指导学生了解爬山虎攀爬的方式,并学习文中与之有关联的词句,在充分理解爬山虎攀爬方式的基础上,我再次让学生自己组织语句来介绍一下爬山虎是怎么爬的:爬山虎新长出的脚( )时,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住墙,把( )向上( ),使它( )在墙上,再长出新脚,再( ),就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教学第五小节时,主要引导学生找到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时的不同情况。并播放视频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总结过渡时,我再次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观察爬山

虎时可能更多的是注意它又绿又密的叶子,很少会关注它的脚,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使学生懂得只有细致入微的观察, 才能把文章写生动写清楚,仔细观察是写好文章的重要基础。

教学第二节时,我通过读句子、放录像,找找描写爬山虎叶子美的词句,指导学生品味朗读,积累优美的语句。

教学反思:

由于这篇课文是名家名篇,文本中值得推敲讲授的地方很多,备课时总觉得什么都不愿舍弃,最好全部塞给学生,所以在第一次试教时就觉得时间不够用,有的环节比如第二节讲得过多过细过难。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如何充分利用这有限的35分钟,抓住重点难点讲精讲透,使提高课堂效益不再成为一句挂在嘴边的口号,这也是我这学期一直在实践的方向。纵观整堂课,觉得以下几点做得较好,达到了效果。

一、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化解课文难点。

课文第四小节,讲述的是爬山虎怎样爬墙的,教学时如果单单让学生找到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触、巴、拉、贴)再把课文读上几遍,学生也未必能真正理解爬山虎到底是怎么爬的。而这也是我在备课之初觉得最疑惑和困难的地方,在与备课组老师研究讨论后,爬山虎攀爬的方式在我头脑中逐渐清晰了。教学中我让学生们先找出有关的动词,重点突出这些动词,边完成填空边朗读,加深印象。再让他们把手伸出来,把自己的一条胳膊当作爬山虎的一根茎,手指当作爬山虎的细丝,指肚当作细丝的小圆片,桌子当墙面,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演练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最后指名让学生到讲台前来演示。同学们的演示必定会存在偏差,于是我先纠正学生“爬一脚”不正确的姿势,再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的形式,边画边借助学生的手演示爬山虎的脚生长——巴墙——再生长——再巴墙??的过程,直观形象地演示使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爬山虎的攀爬方式与动物攀爬方式的不同之处,引出文中“一脚一脚”的真正含义,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

众所周知,如果课件出示过多过于花哨,那些五光十色的画面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直观形象的画面容易代替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而恰到好处的使用媒体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课的教学比较好地实现了信息技术和理解内容的结合。我将从网上下载的一段2分多钟的教学视频进行剪辑,有针对性地选择了表现叶子美丽以及爬山虎的脚巴墙牢固这两个内容,每段为时仅30秒左右,在教学适宜时机播放,提高了教学效率。

1、再现美景,激发情感。在学生朗读描写爬山虎叶子的第二小节之后,为了进一步激发情感,我在音乐声中请学生欣赏爬山虎爬满墙头,在微风中荡漾摇摆的动人情景,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这种植物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再回过头来说感受、感情朗读,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2、再现过程,解决难点。在教学第五小节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的时,我先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相当”,“相当牢固”就是“十分牢固”、“非常牢固”、“特别牢固”,引发学生的好奇,爬山虎的脚真的能巴在墙上这么牢固吗?此时适时播放录像,学生十分感兴趣,影像直观的画面,直接解决了学生认知上空白点,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十分有效。

三、“教”“练”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有效性。

课后“阅读芳草地”、“词句活动室”以及“语言直播厅”的练习设计得都比较好,我将这些练习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既省去了另外讲解的时间,又切实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实现了教学目标。

比如,我将“阅读芳草地”中“找出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它又是怎样爬墙的?相关句子”与“语言直播厅”中“展开想象,以爬山虎的口气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脚的本领。”这两个要求结合起来, 融入三~五小节的教学中。学习第三节后,请学生看着画面参照板书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长在( ),是( ),像(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是( )。学习第四节后,让学生自己组织语句来介绍一下爬山虎是怎么爬的:爬山虎新长出的脚( )时,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住墙,把( )向上( ),使它( )在墙上,再长出新脚,再( ),就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在此过程中,我结合课文的学习,在黑板上清晰详尽地板书,成为学生说话的有效“扶梯”。在最后总结全文时,我将前面这几个环节的说话内容进行总结梳理,转换成第一人称,设计了“爬山虎的自述”:我叫爬山虎,我能够爬满整堵墙全靠( )。我的脚长在( ),是( ),像( )。我新长出的脚( )时,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住墙,把( )向上( ),使它( )在墙上,再长出新脚,再( ),就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没触着墙的脚会慢慢( ),触着墙的脚会从开始的( )色变成( )色,可别小看它,它在墙上巴得可( )了,不花点力气,休想把我从墙上拉下来。这样既降低了每次说话练习的难度,又可以总结梳理前面各环节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主动积累课文语言,运用课文语言合理组织语句进行表达。

所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最后来不及把这段自述连起来完整地表述一遍,自己反思一下,觉得可能还是由于过渡语速放慢,课堂交流的回合稍多了一些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对课堂节奏的调控。

篇四:沪教版三年级上 爬山虎的脚

35、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独立认识本课生字“占、均、匀”等10个;积累词语“舒服、均匀”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了解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作用,并能用自述的方法来介绍。积累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句子

3、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二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句子。

2、默读了解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作用,并能用自述的方法来介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这是什么啊?(出示图片)(板书:爬山虎)

2、这是一种有趣的植物。不是动物却有着“虎”字,是植物却又会“爬”,那就是爬山虎。爬山虎最有趣的要属它的脚。(板书:脚)来,一起来读读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

二、预习检查,深入研读

1、课文你们已经预习了,谁能来说一说,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的?

2、打开课本,找找哪几节写了爬山虎的脚?

(一)学习第三小节

1、自己读读第三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

2、谁来读读划出的句子?其他同学思考:这几句话写出了爬山虎的脚哪些方面的特点?并完成填空。

仔细阅读后我知道了,爬山虎脚的——

爬山虎的脚自述400字

位置: ;

外形: ;

颜色: 。

3、交流

4、拿出笔来,动手画画爬山虎的脚。

5、归纳:爬山虎的脚样子十分奇特。(板书:样子奇)

6、谁再来读读?(作者能准确描述爬山虎的脚是因为他是特别“注意”了)

7、齐读。

(二)学习第四小节

1、这些奇特的脚是怎么来攀爬的呢?现在让我们小组合作,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四小节,我们先来看看学习的要求(出示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

(1)读读课文第四节,完成填空,想象爬山虎是怎样攀爬的。

爬山虎的脚( )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 )住墙的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

(2)讨论:爬山虎的攀爬方式有什么特点? 找到相关句子读一读。

2、交流

◇谁能在括号里填入正确的动词?多有意思的动词啊!谁来把这个过程再来读读?

◇自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你们可以试着配上动作)

◇它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爬”(用动作演示一下)

◇瞧!这些脚多像“蛟龙的爪子”,作者的语言真是非常得生动啊!一起读读。

3、那么,爬山虎的攀爬风格有什么特点呢?(板书:攀爬稳)

4、用爬山虎的口气向小伙伴介绍脚是如何来攀爬的。

(三)学习第五小节

1、看来同学们合作学习得真不错!自己快速默读第五小节,说说读懂了什么? 板书(巴墙牢)

2、找找哪句话写出了它巴墙特别牢固?把这句话读好,能体现出巴墙的牢固?

3、可别小看这些脚啊,就是它让爬山虎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越攀越高。

(四)学习第二小节

1、作者不仅观察了爬山虎的脚,还观察了它的叶,于是,作者就写下了这段文字。(出示课文第二小节)

2、轻声读读这段文字,找找从哪些描写中,你感受到了爬山虎叶子的美?

交流划出的句子,并说说理由。(重点指导:绿得那么新鲜、铺得那么均匀、漾)

3、指导朗读

◇老师很喜欢这段话,能让我也来读读吗?(师范读)

◇自读、个别读

◇闭上眼睛,在朗读声中尽情想象这一墙美丽的绿叶。

◇不少同学陶醉在这精彩的美文和优美的朗诵中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三、总结全文

1、用一两句话来赞赞爬山虎。

2、爬山虎用它一只只有力的脚不停地往高处攀登,虽然没有坚强的枝干,看似柔弱的身体里,显露着坚强的毅力和无限的生机,让人望之油然而生敬意。我们要感谢本文的作者----著名的作家叶圣陶爷爷,正因为有了他的细致入微的观察,生动准确的描写我们才能领略到爬山虎的独特魅力。爬山虎之所以有虎劲,正是因为它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一次本课的读书笔记。

2、课外拓展(二选一)

(1)生活中还有没有像爬山虎这样奇特的植物?仔细观察后,以“ 的秘密”为题写一篇观察日记。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爬山虎的自述”。

板书设计

35、爬山虎的脚

样子 奇

攀爬 稳

巴墙 牢

篇五:三年级语文上35爬山虎的脚

35 爬山虎的脚

一 教学目标

1 独立认识本课生字“占 均 匀 漾 柄 蜗 蛟”;积累词语“舒服 均匀 空隙 叶柄 蜗牛 蛟龙 痕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了解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作用,并能用自述的方法来介绍。积累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句子

3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二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句子。

2默读了解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作用,并能用自述的方法来介绍。

3、仿照课文第二小节,抓住叶子的颜色变化和样子,并穿插自己的感受,写几句句子。

语言训练点:

三年级,学生已经接触到了好几篇描写植物的习作,要求学生能按照一定顺序、抓住特点把某一植物写具体。《爬山虎的脚》第二小节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写作范例。课文通过对爬山虎叶子颜色变化的描写、通过对爬山虎叶子样子的描写,把一墙爬山虎的叶子写活了。同时,由于作者在描写中适时穿插了自己的感受,使这一小节更为生动。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写作范例,学习描写植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这是什么啊?(出示图片)(板书:爬山虎)

2这是一种有趣的植物。不是动物却有着“虎”字,是植物却又会“爬”,那就是爬山虎。爬山虎最有趣的要属它的脚。(板书:脚)来,一起来读读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 二预习检查,深入研读

1课文你们已经预习了,谁能来说一说,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的?

2打开课本,找找哪几节写了爬山虎的脚?

(一)学习第三小节

1自己读读第三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

2谁来读读划出的句子?其他同学思考:这几句话写出了爬山虎的脚哪些方面的特点?并完成填空。

仔细阅读后我知道了,爬山虎脚的——

位置: ;

外形: ;

颜色: 。

3交流

说明: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基本的概括能力。

4拿出笔来,动手画画爬山虎的脚。

5归纳:爬山虎的脚样子十分奇特。(板书:样子奇)

6谁再来读读?(作者之所以能准确描述爬山虎的脚是因为他是特别“注意”了) 7齐读。

(二)学习第四小节

1这些奇特的脚是怎么来攀爬的呢?现在让我们小组合作,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四小节,我

们先来看看学习的要求(出示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

(1)读读课文第四节,完成填空,想象爬山虎是怎样攀爬的。

爬山虎的脚( )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 )住墙的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

(2)讨论:爬山虎的攀爬方式有什么特点? 找到相关句子读一读。

2交流

◇谁能在括号里填入正确的动词?多有意思的动词啊!谁来把这个过程再来读读? ◇自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你们可以试着配上动作)

◇它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爬”(用动作演示一下)

◇瞧!这些脚多像“蛟龙的爪子”,作者的语言真是非常得生动啊!一起读读。

3那么,爬山虎的攀爬风格有什么特点呢?(板书:攀爬稳)

4用爬山虎的口气向小伙伴介绍脚是如何来攀爬的。

(三)学习第五小节

1看来同学们合作学习得真不错!现在自己快速默读第五小节,说说读懂了什么? 板书(巴墙牢)

2找找哪句话写出了它巴墙特别牢固?谁能把这句话读读好,能体现出巴墙的牢固? 3可别小看这些脚啊,就是它让爬山虎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越攀越高。

(四)学习第二小节

作者不仅观察了爬山虎的脚,还观察了它的叶,于是,作者就写下了这段文字。(出示课文第二小节)

1、学习描写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句子:

(1)读第二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颜色的句子。

(2)读描写颜色句子,圈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3)再读第二小节,找出描写作者感受的语句。

(提示:在写景写物的文章中,我们总是先写看到了什么,再写想到了什么。这想到了什么,就是我们的感受。)

2、学习描写整墙爬山虎叶子样子的句子:

(1)看图理解“一顺儿”和“均匀”的意思。

(2)划出文中的比喻句,说一说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3)再读句子,找出描写作者感受的语句。

(提示:第二小节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叶圣陶爷爷先写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再写了一墙爬山虎在微风吹拂下的样子,还写了作者的感受。)

【自我操练】

(出示夏天和秋天枫叶的图片)

要求: 仿照课文第二小节,抓住不同季节枫叶颜色的变化,合理想象它在风中的样子,加上自己的感受,写二三句话。能恰当运用文中的词句,予以加分。

【参考答案】

公园的小河边种着一排枫树。夏天,枫叶是黄中带绿的。一阵风拂过,一树的叶子就漾起了波纹,好看得很。秋天,枫叶是火红火红的。难怪古人会说:“停车做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呢!

公园的小河边种着一排枫树。夏天,枫树叶子嫩绿嫩绿的,让人看着非常舒服。一束阳光照射过来,把它们照得晶莹透亮。秋天,枫叶火红火红的。它们纷纷飘落在地上,像给大地盖上了红色的地毯。

公园的小河边种着一排枫树。夏天,枫树的叶子黄中带绿,绿中带黄,阳光透过树叶的空隙洒下来,把整棵树都照成了金黄色。一转眼,秋天到了,枫叶的颜色也变了。高大的枫树已被火红的枫叶所笼罩,好看得很。

3指导朗读

◇老师很喜欢这段话,能让我也来读读吗?(师范读)

◇自读、个别读

◇闭上眼睛,在朗读声中尽情想象这一墙美丽的绿叶。

◇不少同学陶醉在这精彩的美文和优美的朗诵中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三总结全文

1、用一两句话来赞赞爬山虎。

2、爬山虎用它一只只有力的脚不停地往高处攀登,虽然没有坚强的枝干,看似柔弱的身体里,显露着坚强的毅力和无限的生机,让人望之油然而生敬意。我们要感谢本文的作者----著名的作家叶圣陶爷爷,正因为有了他的细致入微的观察,生动准确的描写我们才能领略到爬山虎的独特魅力。爬山虎之所以有虎劲,正是因为它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一次本课的读书笔记。

2课外拓展(二选一)

(1)生活中还有没有像爬山虎这样奇特的植物?仔细观察后,以“ 的秘密”为题写一篇观察日记。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爬山虎的自述”。

板书设计

35、 爬山虎的脚

样子 奇

攀爬 稳

巴墙 牢

关于训练材料

填空:

一、仔细阅读后我知道了,爬山虎脚的——

位置: ;

外形: ;

颜色: 。

二、读读课文第四节,完成填空,想象爬山虎是怎样攀爬的。

爬山虎的脚( )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 )住墙的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

三、课外拓展(二选一)

(1)生活中还有没有像爬山虎这样奇特的植物?仔细观察后,以“ 的秘密”为题写一篇观察日记。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爬山虎的自述”。

参考资料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省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作为著名的教育家,他为我国语文教学发表过很多精辟见解,论著收入《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1921年,他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