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g小调进行曲2全文阅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5:28:57 字数作文
g小调进行曲2全文阅读字数作文

篇一:音乐学院阅读书目试题

音乐学院阅读书目试题

1、下面那部作品不属于四大音乐剧作品的是___ _ _ 。

A.《悲惨世界》 B.《猫》 C.《西贡小姐》 D.《女人心》

2、音乐剧《猫》是英国作曲家_ ___的作品。

A.卡尔.韦伯 B.洛伊德.韦伯 C.查里斯.韦伯 D.鲍尔.韦伯

3、代表着美国精神的第一部美国音乐剧是 ___。

A.《演艺船》 B.《音乐之声》 C.《猫》 D.《波吉与贝丝》

4. 音乐剧《悲惨世界》在1985年英国公演。是改自著名作家 ___的著名小说。

A.雨果 B. 惠特曼 C. 莎士比亚 D 小仲马

5、《I will always love you》是天后惠特妮·休斯顿的代表作品,这首歌曲选自电影 ___ 。

A.《保镖》 B.《这个杀手不太冷》C.《时光倒流30年》 D.《罗马假日》

6. 音乐剧是一种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的舞台艺术形式。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 。

A.美国的纽约 B.英国的伦敦西区 C.英国的伦敦 D.法国的巴黎

7. 一把吉他,一只架在脖子上的口琴、真正的破嗓子,还有乱糟糟的发型,这位被称为“美国民谣摇滚之父”的是_ __ _

A.约翰.丹佛 B. 保罗.西蒙 C.斯汀 D. 鲍勃·迪伦

8.亨德米特的____ _,被称为“二十世纪的《平均律钢琴曲集》”。

A.《二十四首前奏曲和赋格》 B.《钢琴音乐》

C.《时值和力度的模式》 D.《调性游戏》

9.表现主义歌剧《露露》,是__ __创作的。

A.德彪西 B.威伯恩 C.贝尔格 D.勋伯格

10.把十二音体系推向整体序列的是_ ___。

A.勋伯格 B.威伯恩 C.贝尔格 D.豪厄

11.管弦乐曲《阿巴拉契亚之春》的作者是__ ____。

A.格什温 B.伯恩斯坦 C.科普兰 D.格罗菲

12.《屋顶上的牛》是_ ___的作品;

A.迪雷 B.米约 C.普朗克 D.奥里克

13.《太平洋231号》是_ ___的作品;

A. 奥涅格 B.普朗克 C.奥里克 D.迪雷

14.机遇音乐的创始人是美国作曲家_ ___;

A.施托克豪森 B.约翰.凯奇 C.图德 D.泽纳基斯

15、 贝多芬唯一的一部歌剧题为 ___ 。

A.费黛里欧 B.后宫诱逃 C.唐.璜 t#mW`rGE_ D . 女人心

16.以下哪一部不是舒伯特的声乐套曲___ _ _。 >1xlP/4jx

A.《美丽的磨房女》 B.《冬之旅》 C.《天鹅之歌》 D.《菩提树》

17.《莎乐美》是音乐家_ ___的著名歌剧。

A.里查.施特劳斯 B. 瓦格纳 C.贝多芬 D. 门德尔松

18. 交响诗《牧神的午后》是他是法国音乐家_ ___的作品。

A.德彪西 B.拉威尔 C.贝尔格 D.门德尔松

19. 以下作品中那一部不是柴科夫斯基的作品?_ ___。

A.《1812序曲》 B.《展览会上的图画》

C.《意大利随想曲》 D.《罗密欧与朱丽叶》

20. 交响诗《天方夜谭》及歌剧《金鸡》的作者是__ ____。

A.居宜 B.鲍罗廷 C.里姆斯基-哥萨科夫 D.格林卡

21. 意大利剧《蝴蝶夫人》、《图兰朵》是普契尼的作品,两部歌剧描写的是发生在_ ___的故事。

A.亚洲 B.美洲洲 C.欧洲 D.非洲洲

22. 交响曲《列宁格勒》的作者是_ __。

A.肖斯塔科维奇 B. 拉赫马尼诺夫 C.斯特拉文斯基 D.梅西安

23. 以下四部歌剧那一部不是莫扎特的作品,_ ____。

A.《后宫诱逃》B.《费加罗的婚礼》C.《自由射手》D.《魔笛》。

24. 与德彪西同时期的另一位法国现代派音乐家拉威尔的两部芭蕾舞组曲是__ ___。

A.《鹅妈妈》 B.《佩里亚斯与美利桑德》

C.《达芙尼与克罗亚》 D.《春之祭》

25. 以下哪一部不是德国音乐家里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_ ___

A.《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B.《马捷帕》 C.《英雄生涯》 D.《唐璜》

26、马思聪的《思乡曲》第一段的主题直接采用了内蒙古民歌( )的素材

A、《城墙上跑马》B、《嘎达梅林》C、《小黄马》D、《森吉德玛》

27、雷雨声创作的《春天来了》的主奏乐器是( )

A、钢琴 B、小提琴 C、扬琴 D、高胡

28、二胡曲《江河水》是由音乐家( )将辽南鼓吹中的笙管曲牌发展而成

A、王惠然 B、黄海怀 C、茅沅 D、刘文金

29、广东音乐《旱天雷》的编曲者是( )

A、吕文成 B、何柳堂 C、严老烈 D、刘天华

30、我国最早的一部大型交响乐作品《怀旧》的作者是( )

A、黄自 B、赵元任 C、青主 D、沈心工

31、《金蛇狂舞》是聂耳根据民间乐曲( )整理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

A、《老六板》 B、《倒八板》 C、《中花六板》 D、《慢六板》

32、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吸取了我国传统戏曲( )的音乐素材

A、越剧 B、京剧 C、沪剧 D、川剧

33、民歌《东方红》是由陕北民歌( )改编而成

A、蓝花花 B、三十里铺 C、脚夫调 D、骑白马

34、《卖报歌》选自聂耳的作品( )

A、《回春之曲》 B、《扬子江暴风雨》 C、《风云儿女》 D、《铁蹄下的歌女》

35、1943年延安上演了第一部新秧歌剧( ),标志着“秧歌运动”的开始

A、《兄妹开荒》 B、《夫妻识字》 C、《减租会》 D、《刘顺平》

36、梆笛曲《喜相逢》是由优秀的民间艺人( )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

A、陆春龄 B、冯子存 C、胡天泉 D、王铁锤

37、在改革民族管弦乐队建制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是( )

A、刘铁山 B、刘明源 C、朱践耳 D、彭修文

38、建国后在钢琴音乐创作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创作了儿童钢琴组曲《快乐的节日》的是( )

A、贺绿汀 B、李焕之 C、丁善德 D、江文也

39、表现了20世纪30年代初湖北洪湖地区人民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殊死斗争的歌剧《洪湖赤卫队》女主人公是( )

A、刘胡兰 B、韩英 C、江姐 D、刘巧儿

40、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的创作者是( )

A、马可 B、贺绿汀 C、安波 D、任光

41、三重奏《春天来了》是根据福建民歌( )改编而成

A、采茶舞 B、采茶歌 C、采茶灯 D、采茶调

篇二:肖邦《G小调叙事曲》赏析

基本乐理课程论文:肖邦《G小调叙事曲》赏析

摘要: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诗人”肖邦一生共创作了四首叙事由,其中的《G小调叙事曲》是他创作的第

g小调进行曲2全文阅读

一首叙事曲,也是整个器乐曲中的第一首采用叙事性的体裁进行创作的作品。这也正是体现了作曲家肖邦的个性化特点。《G小调第一叙事曲》有多种不同乐谱版本,每个钢琴家因其自身的技术、智力因素、音乐知识、演奏创造潜力、气质、精神涵养等因素使《G小调第一叙事曲》这一作品出现了不同的诠释风格,如阿图尔·鲁宾斯坦的不动声色但扣心人弦;霍洛维茨的个性张扬和毫不掩饰的炫技;波利尼温暖亲切的抒情,敏感的分句,丰富的音色与浓郁的诗意等。肖邦以他天才般的创作再次证明了音乐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肖邦;钢琴;第一叙事曲;风格

前段时间在音乐厅听了一位硕士研究生的毕业钢琴独奏音乐会,会上演奏的钢琴曲都觉得很好听,但对其中的一首作品——《G小调第一叙事曲》特别有感觉,于是查阅了一些资料,也结合课上学的一些知识对这首作品做了一点赏析。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赋予了音乐家要求摆脱束缚、表现个性的精神。音乐创作的风格开始朝着技艺高超、感情极度外溢的方向走去。这一时期的作品也因此被称为“浪漫主义音乐”,肖邦是其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肖邦(1810—1849),19世纪初出生于波兰,兼具斯拉夫民族与法兰西民族的双重血统。这位被誉为“钢琴诗人”的作曲家一生都将祖国和民族的自由视为自己的生命之魂,他所追求的是通过运用钢琴的演奏技巧来表达自己强烈的内心情感。肖邦的创作深刻影响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风格的形成,也极大地推动了钢琴艺术的发展,其富于情感的旋律和气势过人的特性带给人们一种极其纯净的声音享受。“通过曲调可以听出人民的心声,通过为旋律所配的美妙的和声可以看出他们的心地和他们的真挚”——《G小调叙事曲》就是其中较富特色的一部作品。

19世纪,在音乐的浪漫主义时期,产生了器乐的叙事曲。器乐的叙事曲和叙事诗歌曲一样具有叙事性,内容多取材于民间史诗、古老传说和文学作品。叙事曲(ballade)作为钢琴曲体裁是肖邦所首创的,它是一种篇幅大而富于戏剧性的钢琴曲,相当于诗歌领域叙述英雄丰功伟绩的歌谣。他一生写了四首钢琴叙事曲,这些叙事曲将文学作晶的精神和音乐语言融合在一起,是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宏大的高潮构成的完美的巨著。在他之后,勃拉姆斯、李斯特、格里格、福雷等人都用这种体裁创作过钢琴作品。《G小调第一叙事曲》作于1831——1835年之间,编号23,是肖邦四首叙事曲中创作最早的一首,是第一首采用这种体裁名称的钢琴作品。席林斯基说这个叙事曲“不仅没有词,而且也没有任何具体化的内容,但却与曲名十分一致和贴切。”也是肖邦创作进入成熟期的一个标志。因而这部作品无论在音乐史上还是在肖邦的全部创作生涯(1817~1849)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

在创作《G小调第一叙事曲》时,肖邦刚来到法国巴黎,这时的法国正处于君主立宪的“七月王朝”时期,当时政权代表的是金融资产阶级的利益,金钱统治着社会的一切。为了在巴黎站稳脚跟,肖邦和上层社会的人士有较多交往,环境决定了他“非生活在这个圈子单不可。”他很快打开了局面,获得成功。但上层社会的奢华和虚假无法安慰一位满怀亡国之恨的流亡者痛苦的心灵。他在1832年底写给巴黎艺术部长的一封信中“一个不能再忍受祖国的悲惨命运而来到巴黎已将近一年的波兰人??”的字句就能表明肖邦当时的身份和心情。这时,同波兰同胞交谈、同忆(如波兰诗人密茨凯维支、被称为“波兰的帕格尼尼”的里平斯基等)就成了他精神的慰藉。如果说肖邦的创作前期足以清新、明快为基调的,并略有欧洲沙龙乐风及波兰贵族气息的话,那么在这一时期,独立面对生活的艰辛及失去祖国的哀痛使他的思想趋于成熟,作品的思想性更高,情感更深刻,气势更宏大。他的作品从具有抒情诗的特点演变为具有民族史诗性的特点。《G小调第一叙事曲》这一宏伟的史诗性乐曲jF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肖邦曾亲口对舒曼说,他的某些叙事曲受波兰爱国诗人密茨凯维支的史诗启发而写

成。史学家认为《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创作基于密茨凯维支的史诗剧作《康拉德·华伦洛德》。这一剧作描写的是11世纪立陶宛被日耳曼骑兵所灭,立陶宛后裔华伦洛德被俘,并在长大后受到13耳曼人的重用。立陶宛老人乔装成歌手深入日耳曼得以接近华伦洛德,通过反复启发,教育,终于使华伦洛德醒悟,立志牺牲个人为祖国效劳。最后终于使立陶宛人得胜,而华伦洛德却被日耳曼人处死。这一可歌可泣的史诗一直鼓舞着波兰人民反抗异族压迫的斗志,成为密茨凯维支诗剧的主题。也进入了肖邦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

《G小调第一叙事曲》由3段曲式结构组成,主要采用奏呜曲的结构。利用这种结构的主副部的对比,来体现音乐矛盾冲突的戏剧性。其中有一个很容易分辨出来的中段,这中段从94小节起,具有展开部的特点,根据奏鸣曲快板乐章的原则,包含的两个主要主题,并在叙事曲的各段都有完整的展现,在再现部只是次序颠倒了而已。中段和再现部主题重复的特点是强化其表现的变奏展开。叙事曲由极其动人的引子开始,以扩展了的炫技性尾声结束。在呈示部里表现出两个主要主题的细微冲突是一个诠释问题。因为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第一主题的速度为(moderato),第二主题是主观的,较前慢些(meno mosso):在调性上,一个是G小调,一个是降E大调。除此之外,两个主题的不同主要在织体上。虽然两者均为主调音乐,但第一主题的弹奏要求是多层结构。一部分演奏要色彩明亮,另一部分则相反,要有安静一些的伴奏和弦。这是技术上不同的两个功能造成的效果。在再现部里,叙事曲的两个基本点主题都在自己原来的调性中出现,但如前面所指出的,次序颠倒了。力度为很强的第二主题保持着自己的二部结构,其内容在表达上得到了加深。在再现部演奏这一主题时,要求大大积聚智力(虽然其准备已在连接部充满了很高的感情熟度)。这种谨慎的潜力和特殊的和谐华丽,是通过宽阔的推进、右手的和弦乐句来丰富声音的,并通过充满光彩的、大胆的和很有效的演奏几组五连音得以表现的。开始类似大提琴庄重的齐奏,第一主题是热情,最高潮处右手成为繁华的琶音。第二主题是左手广域的分散和弦伴奏,也处理得非常雄大。 对于曲式也有不同看法:从乐谱分析中得出的结论应该是对称的原则比奏呜曲式的原则更占优势。原因如下:此曲的第一部分符合奏鸣曲式呈示部的结构,第二部分也相当于展开部,虽然有主鄙和副部的大片段再现,但在倒装再现部内,副部和第一部分的副部一样在同一调性上进行。此曲不仅结构七对称,调性上也对称,因为再现部中的副部和第一部分的副部出现在同一凋性上,展开部中的主部和副部则在同一音调上。笔者赞成用混合曲式概念去分析这一作品的做法,因此曲结构和传统奏鸣曲式存在着不同,正如钱仁康先生在《肖邦的叙事曲》一书中所说的那样:“连结部具有主体的功能,表现独立的形象,不像在贝多芬的奏鸣曲式中那样和主部一气呵成,在结构功能上只起桥梁作用;展开部中没有真正的展开因素,而由主部的变奏、变形和即兴性段落构成;再现部中的主题是倒置的,副部的调性和呈示部中一样,没有回到主调。事实上,摆在我们面前的已经不是单纯的奏呜曲式。”

总的看来,主部第一次出现具有沉思、叹息特征,而第二次出现则是惊慌不安的,其后半部分为副部英勇、豪迈的感情进入做了准备;第三次出现具有悲剧性,为暴风骤雨般的尾声进入做准备。整个主部的三次出现,规模是前大后小,调性上两端一致,中间是高于两端大2度的调性。副部第一次出现采用低声坦诉的手法;第二次出现具有英雄的气概,右手旋律比第一次开始时低了11度;第三次出现具有汹涌澎湃的激情。副部的i次出现,规模比例为两端一致,中间比两端多五小节。展开部中主要用变奏来发展主题,并保持完整结构,使“展

开”具有再现性质,使整个结构具有回旋曲式的因素。

《G小调第一叙事曲》有多种不同乐谱版本。不同的版本在原谱未明显标记清楚时,往往会在指法、乐句、演奏的指示性用语及表情术语、踏板、装饰音技法上有所区别。最好是选择“原典版”,因为“原典版”(urtext)没有后入重新编定及解释,完全依照原作曲家使用的符号,更符合作曲家原意。伦敦出版商威赛尔在英国第一版《第一叙事曲》上加小标题,称之为《宠爱》。这一牵强附会的标题与乐曲内容完全不符。1841年肖邦从诺安写给他最信 赖的抄谱员丰塔那的一封信中斥责威赛尔(当时英困的出版商)说:“如果他老是因我的作品赔钱,那是他不照我的指示,而给它们加上愚蠢的题目所致。”不同的钢琴乐谱版本各有异同,各有优缺点,在音乐文献中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如肖邦的钢琴作品指法常常是3指越过4指、4指越过5指,这种交叉的指法对于手指长的人比较适合。但对于手指短的就不适合。在钢琴教学或其他々业教学中,若能选择好的乐谱版本,有助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好的版本应该是编者使用的资料清楚而完整;编者加入的符号,必须和原作者使用的符号用两种印刷体表示;最好编者能对音乐作品的历史、风格及诠释加以介绍;参考的符号多,指法精确。 每个钢琴家凶其自身的技术、智力凶素、音乐知识、演奏创造潜力、气质、精神涵养等因素使《G小调第一叙事曲》这一作品出现了不同的诠释风格,如阿图尔·鲁宾斯坦的不动声色但扣心人弦;霍洛维茨的个性张扬和毫不掩饰的炫技;波利尼温暖亲切的抒情,敏感的分句,丰富的音色与浓郁的诗意等。肖邦以他天才般的创作再次证明了音乐的魅力所在。“肖邦音乐的艺术目标要比天才诗人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高得多、远得多。”

篇三: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进行曲赏析

上课时间:周日一二节

《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赏析

姓名:王周禹

系别:软件学院

学号:1215135007

指导教师:卫志强

写在前面的话: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是俄罗斯伟大的音乐大师,以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指挥家三重身份为世人称道,是浪漫主义最后一位作曲家。他曾就读于莫斯科音乐学院。创作中深受柴科夫斯基影响,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旋律丰富,擅长史诗式壮阔的音乐风格。作有《C 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画练习曲》,歌剧《阿莱科》、《利米尼的法兰契斯卡》和《第二交响曲》、管弦乐《死之岛》、《钟》等著名作品。1892年荣获钢琴金奖。拉赫玛尼诺夫一生所作音乐种类繁多,有艺术歌曲、交响曲、歌剧、室内乐、合唱作品以及大量的钢琴作品。

《C 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创作开始于1899 年。在英 国期间,拉赫玛尼诺夫曾被邀请演奏并亲自指挥自己创作的管弦乐幻想曲《悬崖》,此后,他开始构思并创作《C 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终于在 1899 年——1901 年,用了 3 年时间完成了这部优秀的作品。这是作者经历过若干年艰重的创作危机之后,重又聚起新的创作力量的开始,同时也是作者个人生活中因结婚而来的幸福转机之前的产物——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很可能影响了这首作品的总的特点。

一般说来,这里的基调是明朗的,充满着欢乐的情绪和温柔、恳挚的抒情诗色彩;在这里,很明显地又可以感觉得到“大风景”前夕的那种情绪,作为日益高涨的革命浪潮的反映,这是

对光明和革新的追求,是乐观的英雄性表现,因此抒情的音流特别饱满、强壮而有力。从这部作品的音乐性格、音乐思维等方面来看,它都是音乐历史上不可忽视和不可遗忘的作品,许多作曲家从各种方面对这部协奏曲进行过多方面的评价,阿萨耶夫曾说: “拉赫玛尼诺夫的抒情是以柴科夫斯基的抒情为源泉的”,这在《C 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以及第三乐章的第二主题表现得最为清楚。俄罗斯式的宽广的旋律,如果不是俄罗斯作曲家是绝对写不出来的。

又如:“拉赫玛尼诺夫综合了李斯特的强烈的钢琴风格传统,以及格林卡以来的俄罗斯传统音乐中具有广泛咏唱性和质朴的情绪表现力??”这段文字从音乐风格角度概括了这部协奏曲的总体风格特征,并且从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拉赫玛尼诺夫在音乐上的“继承性”特征。

“??此时正值俄国革命前夕,整个俄国正处于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之下,好似一座监狱,许多知识分子对现实深感不满和苦闷。拉赫玛尼诺夫的早期作品就反映了当时俄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困惑、绝望、看不到出路的忧郁心情,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现实的不满和寻求个人精神上的寄托。在他的代表作《C 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中,拉赫玛尼诺夫一方面以深沉的音调抒发他内心的忧郁与悲伤,另一方面也通过气势磅礴的高潮来表达他满腔的激愤。”这是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拉赫玛尼诺夫在这一创作 阶段作品的主要风格和创作特征上总结了“协奏曲”所暗含的精

神气质。另有一些文论中将全曲的风格定位于“浪漫俄罗斯经典忧伤风格”。还可以认为这是作曲家一种心理上的苦闷、悲哀的宣泄,因为音乐毕竟有暗淡、有起伏、有高潮。这些有关音乐表现力上的形容词或者说用于音乐分析上的某些词汇在这里变为了一种对于音乐风格特征、音乐情绪特征的概括。

作曲是一个非常主观意义上行为动作,在今天我们分析这部作品当然应当站在一个历史、宏观综合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并试图从分析中获取作曲家的创作思维与意图。

《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拉赫玛尼诺夫的代表作, 也是极其具有演奏价值和美学意义的钢琴作品。对于这首曲目, 不同音乐评论者都会有各自不同的见解, 而对于演奏这首作品的人来说, 也有各自的处理方式, 所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正是因为

C 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有着非凡的音乐魅力, 才使它从诞生到现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仍然拥有大批的听众。在这首作品中, 精巧的构思, 动人的旋律, 丰富的表现力, 浓郁的民族风格, 强烈的效果, 超凡的音乐表现力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是一首极富交响化的钢琴协奏曲, 许多旋律已成为经典或被改编为歌曲。多年来, 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仍以其巨大的魅力影响并吸引了一代代听众, 成为众多钢琴演奏家的试金石。

一、《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旋律特点

拉赫玛尼诺夫认为旋律是音乐的“首要因素”, 而他本人, 无疑是继柴可夫斯基之后最伟大的旋律大师。任何一首音乐作品,

其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恐怕就是它独具特色的旋律了。略带阴郁色彩的第一主题经过由弦乐与单簧管奏出的悠长宽广, 由钢琴奏出的第二主题是降E大调, 是一个明朗、甜美又略带伤感的旋律, 它有着丰富的变化音, 频繁使用半音进行。它是最具拉赫玛尼诺夫气质的旋律。由引子最后四个小节发展而来的动机把引子刚毅坚定的性格带入到展开部, 并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音乐从稍带不安的情绪转化为悲壮的激情, 并逐渐发展为高潮, 再现部就在这时出现了。第二钢琴(乐队)的主部主题与主奏钢琴和弦形态的动机相结合, 形成一首雄壮的进行曲。随着热情的逐渐消退, 第二主题在弦乐微弱的震音背景上出现了, 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 一度平静后, 音乐又被扬起, 越来越急促有力, 最后以干净利落的和弦结束。

如果把第一乐章比做一位强壮、勇敢、刚毅的勇士, 第二乐章则更像是一位柔美、楚楚动人的姑娘。第二乐章是慢板, 复三部曲式, 徐缓动听, 与第一乐章激昂、奋进的英雄性形成了对比。在开始由弦乐器和木管乐器微弱的和弦中, 钢琴进入, 成为一个清澈的背景, 紧接着由长笛吹奏出旋律。第二乐章最巧妙的一个特点就是开头作曲家运用三拍子和四拍子使钢琴和长笛衔接的错落有致, 相互呼应, 恰到好处。细数了一下, 这种三、四拍子的交替竟然有74 个小节! 而作曲家就运用这种写作手法完成了主题% 发展% 再现。在演奏这一部分时, 两架钢琴(钢琴与乐队)之间的配合是首要的, 比如第13 小节, 开始出现三、四拍子的

篇四: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下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下册

第一单元 到郊外去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2、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3、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4、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欣赏《出发》《放风筝》。

3、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认识小节线和小节。

5、参与“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春天交响曲》活动。

教材分析:

1、《山谷回音真好听》 歌曲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2、《出发》 1949年10月,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行军》《归来》等。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和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民歌有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放风筝》属小调,也称小曲。这首《放风筝》使用了江南优秀曲牌“码头调”的曲调,来歌唱当地民俗生活,既有南方的秀丽委婉,也有北方的爽朗,内柔外刚、南北交融,与南皮的另一首民歌《茉莉花》一样,是“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 歌曲节拍为2/4,在节奏和速度处理上十分多样,抒情优美,适宜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中速演唱。

3、《放牛放到小河边》 这是一首流传在江西萍乡一带的民歌,属于民歌体裁形式中的山歌。歌曲表现了在种田之余儿童在河边草地上放牛的情形。歌曲中蓝天、青草、小河、耕牛,与小牧童融为一体。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随音乐《出发》或《郊游》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

1、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指导学生不要过分夸张。

2、学唱《放牛放到小河边》歌曲唱名,做到唱名与音高一致。

3、聆听音乐《出发》或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时,要做好组织工作。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师生问好,交流寒假见闻。引入春天的话题。听一首与春天到郊外去郊游相关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2、引导学生倾听歌词,关注歌曲中模仿回音的两句旋律,启发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什么方法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

3、教师即兴呼唤,请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教师的声音,表现回音效果。

4、教师穿插一至两首练声曲,让学生用稍弱一些的力度来模仿。

例如:1=C 4/4

1 2 3 — |1 2 3 — |5 4 3 2 5 4 3 2 |1 — — —‖

师:呜 呜 轰隆 隆隆隆隆隆隆 隆。

生:呜 呜 轰隆 隆隆隆隆隆隆 隆。

二、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一句,由一句模仿,引入整首歌曲的模仿。

1、教师演唱歌曲中的第二句:

学生跟唱:

1 2 3 4 |5 —| 1 2 3 4 |5 —|

啊 啊

2、教师一句一句演唱全曲,学生一句一句跟唱,注意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3、全体跟琴演唱歌曲。

4、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注意第二句演唱力度的变化。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在第十一小节处模仿回音。

三、引导学生做回音游戏。

将学生分成两组,领头的学生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创编声音,让另一组的学生模仿,比一比哪组模仿得像。

1、呼唤。如:喂—,我来了—,大山你好—,等等。

2、节奏。如:X X X ,X X . X X X X X ,等等。

3、唱名音高。如:mi — sol — mi 等等。

4、旋律片段。

5、歌曲片段。

四、教师带领学生演唱《山谷回音真好听》,结束本课。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能按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教学目标:

1、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感受河北民歌《放风筝》的情绪,了解歌曲的内容和一般特点。

3、听辨和感受《出发》和《放风筝》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4、参与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

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

2、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

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

1、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聆听河北民歌《放风筝》。

1、聆听中国风格的音乐。

提问:《放风筝》与前面刚听过的乐曲《出发》有什么不同?

鼓励学生从音乐情绪、风格、音乐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

2、听歌曲歌词,提问:歌曲中唱了哪些内容?

三月 — 姐妹穿着 — 放风筝 — 风筝飞翔 — 回家

3、介绍这首民歌的音乐特征:在人民群众中流传、传唱,不同地域《放风筝》的音乐也不一样,同一首民歌,不同的人唱得也不一样。介绍歌曲之中的衬词、装饰音以及旋律等特点。

4、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

四、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1、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春天的想象,将春天能发出声音的事物列举出来,将这些事物发出的声音模仿出来。

2、组织学生对各种声音依次模仿和表演。

3、教师选取其中的几种声音填入如下表格中,进行节奏设计,组织学生按节奏念读。全体学生顺序表演。启发学生进一步联想,思考哪些声音应该用强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用弱的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渐强,哪些则应该渐弱。

(1)春雷 轰隆. 轰隆. 轰隆. 轰隆. ??

(2)春风 呜 — 呜 — ??

(3)春雨 沙沙 沙 沙沙 沙 沙沙 沙 沙沙 沙 ??

(4)山泉 叮 咚 叮 咚 叮 咚 叮 咚 ??

(5)布谷鸟 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

(6)??

4、然后将学生分组,分别担任不同的节奏声部,先依次表演各自的声部,然后两个、三个声部,直至

所有声部都组合在一起,创作出一首《春天交响曲》。

5、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还有哪些春天的声音可以组合到《春天交响曲》中来,可以用什么节奏来表现,等等。

五、教师总结本课。

随笔:能感受歌曲情绪,了解歌曲的一般特点;能随音乐律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能有表情地演唱。

2、学唱歌曲的歌谱。

3、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活动《春天交响曲》。

二、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

1、教师描绘春天的景象,请学生读歌词,引导学生区分歌词与衬词,注意衬词应轻读。

2、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学生跟琴独立演唱。

3、完整地演唱歌曲。

4、教师范唱唱名,学生跟唱唱名。请个别同学唱、小组唱,同学互相评价并纠正。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

1、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

2、请学生说说《放牛放到小河边》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3、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哪几个小节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4、请学生设计演唱《放牛放到小河边》的强弱力度变化,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四、结束本课。

篇五: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下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下册

第一单元 到郊外去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2、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3、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4、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欣赏《出发》《放风筝》。

3、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认识小节线和小节。

5、参与“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春天交响曲》活动。

教材分析:

1、《山谷回音真好听》 歌曲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2、《出发》 1949年10月,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行军》《归来》等。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和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民歌有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放风筝》属小调,也称小曲。这首《放风筝》使用了江南优秀曲牌“码头调”的曲调,来歌唱当地民俗生活,既有南方的秀丽委婉,也有北方的爽朗,内柔外刚、南北交融,与南皮的另一首民歌《茉莉花》一样,是“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 歌曲节拍为2/4,在节奏和速度处理上十分多样,抒情优美,适宜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中速演唱。

3、《放牛放到小河边》 这是一首流传在江西萍乡一带的民歌,属于民歌体裁形式中的山歌。歌曲表现了在种田之余儿童在河边草地上放牛的情形。歌曲中蓝天、青草、小河、耕牛,与小牧童融为一体。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随音乐《出发》或《郊游》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

1、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指导学生不要过分夸张。

2、学唱《放牛放到小河边》歌曲唱名,做到唱名与音高一致。

3、聆听音乐《出发》或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时,要做好组织工作。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师生问好,交流寒假见闻。引入春天的话题。听一首与春天到郊外去郊游相关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2、引导学生倾听歌词,关注歌曲中模仿回音的两句旋律,启发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什么方法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

3、教师即兴呼唤,请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教师的声音,表现回音效果。

4、教师穿插一至两首练声曲,让学生用稍弱一些的力度来模仿。

例如:1=C 4/4

1 2 3 — |1 2 3 — |5 4 3 2 5 4 3 2 |1 — — —‖ 师:呜 呜 轰隆 隆隆隆隆隆隆 隆。

生:呜 呜 轰隆 隆隆隆隆隆隆 隆。

二、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一句,由一句模仿,引入整首歌曲的模仿。

1、教师演唱歌曲中的第二句:

学生跟唱:

1 2 3 4 |5 —| 1 2 3 4 |5 —|

啊 啊

2、教师一句一句演唱全曲,学生一句一句跟唱,注意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3、全体跟琴演唱歌曲。

4、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注意第二句演唱力度的变化。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在第十一小节处模仿回音。

三、引导学生做回音游戏。

将学生分成两组,领头的学生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创编声音,让另一组的学生模仿,比一比哪组模仿得像。

1、呼唤。如:喂—,我来了—,大山你好—,等等。

2、节奏。如:X X X ,X X . X X X X X ,等等。

3、唱名音高。如:mi — sol — mi 等等。

4、旋律片段。

5、歌曲片段。

四、教师带领学生演唱《山谷回音真好听》,结束本课。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能按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教学目标:

1、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感受河北民歌《放风筝》的情绪,了解歌曲的内容和一般特点。

3、听辨和感受《出发》和《放风筝》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4、参与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

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

2、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

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

1、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聆听河北民歌《放风筝》。

1、聆听中国风格的音乐。

提问:《放风筝》与前面刚听过的乐曲《出发》有什么不同?

鼓励学生从音乐情绪、风格、音乐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

2、听歌曲歌词,提问:歌曲中唱了哪些内容?

三月 — 姐妹穿着 — 放风筝 — 风筝飞翔 — 回家

3、介绍这首民歌的音乐特征:在人民群众中流传、传唱,不同地域《放风筝》的音乐也不一样,同一首民歌,不同的人唱得也不一样。介绍歌曲之中的衬词、装饰音以及旋律等特点。

4、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

四、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1、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春天的想象,将春天能发出声音的事物列举出来,将这些事物发出的声音模仿出来。

2、组织学生对各种声音依次模仿和表演。

3、教师选取其中的几种声音填入如下表格中,进行节奏设计,组织学生按节奏念读。全体学生顺序表演。启发学生进一步联想,思考哪些声音应该用强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用弱的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渐强,哪些则应该渐弱。

(1)春雷 轰隆. 轰隆. 轰隆. 轰隆. ??

(2)春风 呜 — 呜 — ??

(3)春雨 沙沙 沙 沙沙 沙 沙沙 沙 沙沙 沙 ??

(4)山泉 叮 咚 叮 咚 叮 咚 叮 咚 ??

(5)布谷鸟 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

(6)??

4、然后将学生分组,分别担任不同的节奏声部,先依次表演各自的声部,然后两个、三个声部,直至所有声部都组合在一起,创作出一首《春天交响曲》。

5、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还有哪些春天的声音可以组合到《春天交响曲》中来,可以用什么节奏来表现,等等。

五、教师总结本课。

随笔:能感受歌曲情绪,了解歌曲的一般特点;能随音乐律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能有表情地演唱。

2、学唱歌曲的歌谱。

3、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活动《春天交响曲》。

二、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

1、教师描绘春天的景象,请学生读歌词,引导学生区分歌词与衬词,注意衬词应轻读。

2、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学生跟琴独立演唱。

3、完整地演唱歌曲。

4、教师范唱唱名,学生跟唱唱名。请个别同学唱、小组唱,同学互相评价并纠正。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

1、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

2、请学生说说《放牛放到小河边》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3、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哪几个小节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4、请学生设计演唱《放牛放到小河边》的强弱力度变化,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四、结束本课。

随笔:能有表情的演唱本歌曲。认识小节、小节线。

第四课时

教学 内容: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郊游》。

2、随着音乐表演郊游情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学唱歌曲《郊游》。

1、听录音。

2、教师教唱,学生跟唱。

3、跟琴演唱。

4、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相同懂得部分。

三、听音乐,创编郊游的动作。

春天里,可以坐火车出发、去踏青、放风筝、放牛,还可以开展许多有益的活动。 一组表演坐火车、一组表演放风筝的情形,其他组同学分别表演划船、穿山洞、过小桥,还请一组同学开动脑筋想想,我们郊游还开展了哪些活动?用动作表演出来。

四、边唱边表演郊游动作。在相同旋律部分做相同的动作。

五、结束全课。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能随音乐表演郊游情景。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