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悉尼歌剧院资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9:38:33 体裁作文
悉尼歌剧院资料体裁作文

篇一:悉尼歌剧院的设计和建造

悉尼歌剧院的设计和建造

原本位于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的麦格理堡垒电车厂于1958年拆除,歌剧院的前期准备工作于1959年3月份开始。 3月2日,卡希尔拧紧了悉尼歌剧院青铜铭牌上的最后一颗螺丝钉,象征着大剧院的建设工作由此展开。然而不幸的是,仅仅几个月之后的1959年10月22日,约瑟夫·卡希尔因心肌梗塞死于悉尼医院,日后悉尼歌剧院的建设遭遇困难时因此缺乏了许多政治上的支持。歌剧院的建造计划一共有三个阶段。阶段一(1959–1963)包括建造平台。阶段二(1963–1967)建造外部的“壳” 结构。阶段三:内部的设计和装潢(1967–73)。

阶段一:平台

阶段一的准备工作于1958年12月5日开始,由Civil&Civic公司负责建筑,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的工程师们则负责监督和指导,正式的建设开始于1959年5月5日。政府出于对资金和公众舆论的担心力求工程尽快开展,然而乌松的最终设计却仍未完成。 1961年1月23日,工程已比预计延后了47周,这主要是因为遇到了一些没有预料到的困难。包括天气,没有预料到的雨水改道,而工程开始之际乌松实际上还没有准备好正确的结构图,政府又在原本只用两个厅的设计中新加了4个小厅。1961年3月1日成立了悉尼歌剧院信托基金,基金会负责管理建造悉尼歌剧院所需的费用。1962年1月1日,乌松又发布了名为黄皮书的设计方案,在这一个方案中抛物线式的屋顶被修改为球面结构。平台的工程最终于1962年8月31日完成。迫使工程尽快开展的行为最终导致了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平台的强度并不能够支撑它的屋顶结构,因此必须要重建。重建工作完成于1963年2月,同一年中乌松全家搬到了贝尼朗角距离悉尼歌剧院不远的地方。

阶段二:屋顶

在最初的歌剧院设计竞赛中,这些壳并没有几何学上的定义,在设计过程的开始阶段,这些“壳”被定义为由一系列的混凝土构件组成的排骨支撑起来的抛物线。然而,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的工程师们却无法建造这些“壳”。使用原地浇筑的混凝土来建造的计划由于造价高昂而遭到了否决,因为屋顶不同部分的结构不同,需要设计许多不同的模具。

1968年的建造进度 悉尼歌剧院用来支撑壳的肋骨

从1957年到1963年,在最后找到一个经济上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之前,设计队伍反复尝试了12种不同的方法建造“壳”(包括抛物线结构,圆形肋骨和椭圆体)。“壳”的设计工作是最早利用电脑进行构造分析来完成构造分析的部分之一。在1961年中期,设计队伍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所有的“壳”都由球体创建而来。这一方法可以使用一个通用的模具浇注出不同长度的圆拱,然后将若干有着相似长度的圆拱段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球形的剖面,不过现在已经不太清楚是谁最先想出这个解决方法的了。确定了制造屋顶的方法之后,屋顶的颜色和材质也成为了需要选择的对象,乌松的想法是想让悉尼歌剧院在港湾的衬托下看起来像是天空中的白云。乌松在日本发现了他想要的材料,这就是陶瓷。最终他们选定了瑞士陶瓷制造商的哈格纳斯,这家企业生产的瓷砖具有光滑的表面,但又不像玻璃那样拥有高反射率。

悉尼歌剧院上的瓷砖 音乐厅和大风琴

“壳”由霍尼布鲁克集团(Hornibrook Group Pty Ltd)建造,他负责建造了第三阶段。 Hornibrook在工厂中制成了2400件预制肋骨和4000件屋顶面板,着加快了工程的进度。这个解决办法的成就在于利用预制混凝土构建从而避免了建造昂贵的模具(他同样允许屋顶面板在地上就大片的预先建造组合好,而不是在高处一个一个的拼接)。 Ove Arup和合作方的工地工程师惊讶于这些“壳”在完工前使用了创新的调节型弯曲钢铁桁构梁来支撑不同的屋顶。在1962年4月6日,悉尼歌剧院估计将于1964年8月到1965年3月之间完成。到1965年时,又估计第二阶段最终将于1967年6月完成。

阶段三:内部的设计和装潢

阶段三的工作从乌松将他的工作室于1963年2月搬至悉尼后开始。然而,政府在1965年发生了改变,澳大利亚工党在新一轮的选举中落败,新的罗伯特·阿斯金(Robert Askin)政府宣布悉尼歌剧院建造计划将由公共工程部管辖。戴维·斯休斯(Davis Hughes)取代了诺曼·赖安(Norman Ryan)成为公共工程部门的长官。当乌松希望获取用于购买第三阶段胶合板的资金时,斯休斯没有批准。于是乌松直接去找斯休斯本人,后者告诉他没有办法在这个方案上使用这么多钱。在这之后,悉尼政府就逐渐减少了对悉尼歌剧院的资金供给,此时的乌松几乎身无分文,要靠朋友救济才能维持生活。不仅如此,公共工程部门甚至连乌松的设计方案都要反对。有些律师建议乌松打官司,不过乌松却不愿意这么做,1966年2月28日乌松辞职的时候第二阶段的工程正接近完工,此时悉尼歌剧院建造计划的花费仍然只有2290万元。3月份的时候斯休斯还给乌松提供了一个重返悉尼歌剧院项目的职位,只不过这个职位只是建筑设计师而没有任何权利,乌松拒绝了这个机会。

彼得·霍尔(Peter Hall)在乌松辞职后取代了他的位置,霍尔对第三阶段的内部设计和装潢负最大责任。莱昂内·托德(Lionel Todd)、大卫·利特尔莫尔(David Littlemore)以及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工程师特德·法默(Ted Farmer)也在同年接受任命,取代乌松的位置。声学顾问洛萨·克莱尔(Lothar Cremer),向SOHEC证实乌松最初的设计仅允许在大厅中安放2000个座位,并进一步指出如果将座位加至3000个的话将会对声音产生灾难性的后果。舞台设计师马丁·卡尔(Martin Carr)也曾批评过悉尼歌剧院的内部设计和演出用设备。乌松离开之后,他的许多设计被后人改动了。例

如,在原先的设计中北面的矮墙并不是现在这样,地板的材料也不一样了,乌松原本的计划是使用木合板来做玻璃的窗框。两个主要大厅的用途也被更换了,原先较大的厅是歌剧厅如今则成了音乐厅。而小一些的厅本来只是用于舞台剧,现在也用来表演歌剧。另外还加入了两个新的小厅,这些变化连同舞台设备的变更使得悉尼歌剧院的内部结构大为变化,还有乌松设计的木合板走廊以及他的座位排布设计也都被抛弃了。悉尼歌剧院第三阶段的建造工作最终于1973年完成。

完工以及花费

悉尼歌剧院于1973年正式完工,总花费为1亿零200万美元。截至1973,悉尼歌剧院各制造阶段的花费为:阶段一:矮墙大约为5千5百万。阶段二:屋顶大约为1千2百50万。阶段三:内部的设计和装潢5千6百50万。舞台设施,舞台照明和风琴9百万,其他的花费和费用1千6百50万。1957年初步计划的成本为7百万,最初预计完工日期为1963年1月26日(澳大利亚日)

篇二:悉尼歌剧院介绍

悉尼歌剧院资料

2010届 八(1) 班 余达敏 悉尼歌剧院位于澳大利亚悉尼,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

筑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已成为悉尼市的标

志性建筑。该歌剧院1973年正式落成,2007年6月8日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该剧院设计者为丹麦

设计师约恩?乌松。悉尼歌剧院坐落在悉尼港的便利朗角

(Bennelong Point),其特有的帆造型,加上悉尼港湾大桥,

与周围景物相映成趣。

外观及结构

悉尼歌剧院的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耸立在南北长186米、东西最宽处为97米的现浇的基座上。第一组壳片在地段西侧,四对壳片成串排列,三对朝北,一对朝南,内部是大音乐厅。第二组在地段东侧,与第一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而规模略歌剧厅。第三组在它们的西南方,规模最小,由两对壳片组成,里面是餐厅。其他房间都巧妙地布置在基座内。整个建筑群的入口在南端,有宽97米的大台阶。车辆入口和停车场设在大台阶下面。悉尼歌剧院坐落在悉尼港湾,三面临水,环境开阔,以特色的建筑设计闻名于世,它的外形像三个三角形翘首于河边,屋顶是白色的形状犹如贝壳,因而有“翘首遐观的恬静修女”之美称。 据设计者晚年时说,他当年的创意其实是来源于橙子。正是那些剥去了一半皮的橙子启发了他。而这一创意来源也由此刻成小型的模型放在悉尼歌剧院前,供游人们观赏这一平凡事物引起的伟大构想。 内部装饰

歌剧厅较音乐厅为小,拥有1547个座位,主要用于歌剧、芭蕾舞和舞蹈表演;内部陈设新颖、华丽、考究,为了避免在演出

时墙壁反光,墙壁一律用暗光的夹板镶成:地板和天花板用本地出产的黄杨木和桦木制成;弹簧椅蒙上红色光滑的皮套。采用这样的装置,演出时可以有圆润的音响效果。舞台面积440平方米,有转台和升降台。舞台配有两幅法国织造的毛料华丽幕布。一幅图案用红、黄、粉红3色构成,犹如道道霞光普照大地,叫“日幕”;另一幅用深蓝色、绿色、棕色组成,好像一弯新月隐挂云端,称“月幕”。舞台灯光有200回路,由计算机控制。还装有闭路电视,使舞台监督对台上、台下情况一目了然。

篇三:悉尼歌剧院的简介

悉尼歌剧院的简介

悉尼歌剧院位于澳大利亚悉尼,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已成为悉尼市的标志性建筑。该歌剧院1973年正式落成,2007年6月2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该剧院设计者为丹麦设计师约恩·乌松。悉尼歌剧院坐落在悉尼港的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其特有的帆造型,加上悉尼港湾大桥,与周围景物相映成趣。

篇四: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

要鉴赏悉尼歌剧院,我想应该要先了解悉尼歌剧院的历史。 悉尼歌剧院,Sydney Opera House

也是澳大利亚的象征性标志

悉尼歌剧院不仅是悉尼艺术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灵魂,清晨、黄昏或星空,不论徒步缓行或出海遨游,悉尼歌剧院随时为游客展现不同多样的迷人风采。

悉尼歌剧院的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耸立在南北长186米、东西最宽处为97

第一组壳片在地段西侧,四对壳片成串排列,三对朝北,一对朝南,内部是大音乐厅。第二组在地段东侧,与第一组大致平行,

第三组在它们的西南方,规模最小,由两对壳片组成,里面是餐厅。其他房间都巧妙地布置在基座内。整个建筑群的入口在南端,有宽97

米的大台阶。车辆入口和停车场设在大台阶下面。悉尼歌剧院坐落在

世,它的外形像三个三角形翘首于河边,屋顶是白色的形状犹如贝壳,因而有“翘首遐观的恬静修女”之美称。

而对于悉尼歌剧院的设计也有一小段有趣的历史,我们不妨了解一下。

1956年,丹麦37

·伍重看到了澳洲政府向海外征集悉尼歌剧院设计方案的广告。虽然对远在天边的悉尼根本一无所知,但是凭着从小生活在海滨渔村的生活积累所迸发的灵感,他完成了这一设计方案,按他后来的解释,他的设计理念既非风帆,也不是贝壳,而是切开的橘子瓣,但是他对前两个比喻也非常满意。但是,当他寄出自己的设计方案的时候,他并没有料到,又一个

1957年1月29日,悉尼N·S·W艺术馆大厅里,记者云集,评委会庄严宣布:约恩·伍重的方案击败所有231个竞争对手,获得第一名。设计方案一经公布,人们都为其独具匠心的构思和超俗脱群的设计而折服了。但是,谁又曾知道,约恩·伍重的方案最初很早就遭到了淘汰,被大多数评委枪毙而出局。

·沙里宁来悉尼后,提出要看所有的方案,它才被从废纸堆中重新

翻出。埃洛·沙里宁看到这个方案后,立刻欣喜若狂,并力排众议,在评委间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游说工作,最终确立了其优胜地位。

我们从设计者的言语中得知,悉尼歌剧院的的初衷是想设计成切开的橘子瓣,而当设计出来时,却被更多的人认为是蛋壳或是风帆。我个人也认为悉尼歌剧院的设计更像是三块巨大的蛋壳,并且,我认为蛋壳更符合悉尼歌剧院的美感与艺术感。

我们想,悉尼歌剧院是临海的的建筑,在蔚蓝的海边我们首先能想到什么?自然是沙滩、海鸟等,而有海鸟的存在就自然会有海鸟蛋,悉尼歌剧院的设计就如同刚破壳的鸟蛋,小鸟已然展翅飞翔,留下自己的蛋壳印证着自己的坚强与成长。

那么大海与蛋壳的呼应更是象征着悉尼的新生与坚强。蔚蓝色的大海当做了悉尼歌剧院白色蛋壳的背景,深色与暖色的交融,使得悉尼歌剧院与周边环境融合的更加和谐。 我们也不难发现悉尼歌剧院的设计多数用的是直线和曲线,直线与曲线的交汇让人的直观感觉就是没有很“扎人”的感觉,纯直线的设计会让人难以亲近加之弧线与曲线就会给人在棱角分明中有了想触摸的感觉,让观赏的人更加有兴趣去欣赏这件艺术作品。

总之,悉尼歌剧院不仅是悉尼艺术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

灵魂,是公认的20世纪世界十大奇迹之一,是悉尼最容易被认出的建筑,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络绎不绝前往参观拍照,清晨、黄昏或星空,不论徒步缓行或出海遨游,悉尼歌剧院随时为游客展现不同多样的迷人风采。

篇五:悉尼歌剧院简介

悉尼歌剧院简介:悉尼歌剧院位于澳大利亚悉尼,是世界上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也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现在的悉尼歌剧院已经成为悉尼市的标志性建筑。该歌剧院1973年正式落成,2007年6月2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该剧院设计者为丹麦设计师约恩·乌松。悉尼歌剧院坐落在悉尼港的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其特有的帆造型,加上悉尼港湾大桥,与周围景物相映成趣。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