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白马藏族水牛家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3:28:56 体裁作文
白马藏族水牛家寨体裁作文

篇一:白马藏族文化

古老的白马藏族

高晓星 高贝贝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大山里聚居着一支古老的民族,通称白马藏族(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是氐族,系古代白马氏的后裔)。白马藏族文化是中华灿烂悠久文化的重要一支。通过走访我们对白马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访谈的内容一一翻阅资料,归结如下。

【关键词】白马藏族;铁楼白马藏族乡;起源;宗教;习俗;建筑;文化保护。 白马藏族概述

白马藏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独具特色。他们主要分布在四川平武、松潘、九寨沟县和甘肃省文县的两省四县交界处的高山沟谷中。据最新统计,白马藏人现有近20000人。白马藏区山高坡陡,森林密布,对外交通极为不便,这是千百年来得以保存古老的传统文化的重要因素。同时,这两个民族聚居区优美的原始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又是一道魅力无穷的风景线

白马藏族俗称白马人,以前叫贝,是古代氐族的后裔,据《史记》记载,贝在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来到陇南、陕南、川西北,找到了难得的真空地带,先后建立了前仇池国、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据说李世民和李白都是贝族的。

著名学者费孝通最早对他们的族属提出疑问,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经考证,贝不是藏族,贝就是贝,是氐人的后裔,有费效通、孙宏开等专家学者的考据为证。为此,四川民族研究所于1980年编印了《白马藏人族属问题讨论案》,以后却沉寂下来。据学者介绍说,解放后白马人就被视为藏族的分支,称白马藏族,如果重新讨论其族属问题,无疑会引起很多麻烦,所以尽管他们的习俗、宗教、文化都与藏族不同,但仍然把他们视为藏族的一支。

一、白马缩影——铁楼藏族乡

铁楼藏族乡,就是这一古老民族的一个聚集区,也是文县唯一的民族乡,也是陇南地区7个民族乡之一。位于文县西南部,白马河流域。东邻城关镇,南连上丹乡,西南接四川省平武县,西北与四川九寨沟县接壤,北靠石坊乡和石鸡坝乡。东西长31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32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8%,是全县面积最大的乡之一,在25个乡镇中名列第四,仅次于上丹、店坝、刘家坪乡。乡政府驻地铁楼村(又称铁楼寨),是文县四大边寨之一,距县城25公里,海拔1300米。

铁楼,为文县四大边寨之一,因古传掘地一大铁炉而得名,又叫铁炉寨。历史悠久,开发较早,该乡旧寨草坪有马家窑、齐家文化遗址。出土文物有东汉时"铜洗"。历史名人有王继礼(?--1539),明正德十六年进士,官湖广按察使(从三品),威镇海境,边隅肃靖,勤政于民。境内的白马河,为文县八河之一,因铁楼乡别名白马峪而得名,发源于该乡海拔3543米的石垭子梁,从全乡穿境而过,经城关镇干沟坪、刘家咀、西元汇入白水江,流程29.5公里,年均流量4.63立方米/秒。境内的肖家山村白马河畔,建有装机容量1200千瓦的肖家山水电站。

铁楼乡草场丰富,适宜发展畜牧,并且山野菜 种类多、鲜美可口,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全乡大部分地区产玉米、小麦、洋芋、荞麦,白马河下游部分地区产水稻。经济作物主要有闻名中外的纹党,还有花椒、核桃、生漆等。

境内的白马藏族,又称“白马人”,性情豪放,能歌善舞,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大农庭中的一朵奇葩,保留着古扑原始的民族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奇异风俗。当地白马人的敬酒歌,又称“酒曲子”,高亢嘹亮,热情奔放,既显示了白马人的文化底蕴,又表达藏家儿女对嘉宾贵客的深情厚意。尤其是白马人世代沿袭的祭祀活动元霄佳节“池歌昼”,又称“面具舞”,以原始古

扑豪放著称,曾在第四届中国艺术节上一展风姿,荣获二等奖,受到李瑞环称赞。在喜迎香港回归的日子里举办的中国首届白马艺术节,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1959年国庆节,白马藏族代表赴京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礼,独特的民族彩服受到毛主席关注,问道是什么民族,带队者称其为“白马藏族”。白马人是当今我国民族学家、历史学家研究的中心之一。虽今铁楼冠名以“藏族自治乡”,但此少数民族与藏族有着很大区别:如不懂藏文,不信奉活佛、喇嘛,信奉原始宗教,服饰区别于藏族,历史上军事组织和皇朝统制形成地方特色,民间传统与藏族有别,不与外族通婚,亦不与其他藏族通婚。不少专家学者形容认为,“白马人”是古老氐族后裔,当今学者也有人着手此项深入研究。为此,开发“白马文化的旅游研究”是一件有益于世界文化的科学项目。

铁楼乡辖16个行政村(铁楼、景家坝、肖家山、下墩上、演武坪、新寨、旧寨、麦贡山、入贡山、小沟桥、石门沟、强曲、草河坝、李子坝、枕头坝、寨科桥),51个合作社,44个自然村,2340户, 10566人(其中汉族1691户、7888人;藏族630户、2678人),劳动力6294 个。耕地面积16662亩,其中水田 349亩,水浇地6351亩,旱地9962亩,梯田9820亩,经济林果860亩,党参703亩。农民人均耕地1.57 亩。2001年,全乡经济总收入1295万元,多种经营收入734万元,粮食总产333.7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635元,人均有粮316公斤。

铁楼,为文县四大边寨之一,因古传掘地一大铁炉而得名,又叫铁炉寨。历史悠久,开发较早,该乡旧寨草坪有马家窑、齐家文化遗址。出土文物有东汉时“铜洗”。历史名人有王继礼(?——1539),明正德十六年进士,官湖广按察使(从三品),威镇海境,边隅肃靖,勤政于民。境内的白马河,为文县八河之一,因铁楼乡别名白马峪而得名,发源于该乡海拔3543米的石垭子梁,从全乡穿境而过,经城关镇干沟坪、刘家咀、西元汇入白水江,流程29.5公里,年均流量4.63立方米/秒。境内的肖家山村白马河畔,建有装机容量1200千瓦的肖家山水电站。

铁楼乡属于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地势西高东低,气候差异很大,“一沟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西部的净各绺山海拨3530米,为全乡最高峰。境内山峦迭嶂,沟壑纵横,林海苍茫。水资源丰富,有一条河(白马河),36条小溪。水草肥美,箭竹青翠,是动植物的乐园,栖息着大熊猫、金丝猴、羚牛、苏门羚、秀鸡等珍稀动物,生长银杏、杜鹃、椴木等珍稀植物,国家在这里设立了白马河保护站。坐落在苍山林海中的大熊猫驯养场,位于海拨2000米的邱家坝,公路可直达,距县城40多公里,云雾缭绕,景色迷人,人称“小九寨”。驯养场最多时曾饲养着6只大熊猫,此外还有金丝猴、羚牛、黑熊等保护动物。铁楼乡既是珍稀动物的乐园,又是最具开发潜力的生态旅游区、避暑胜地和民俗文化村开发区。县乡公路“鹄铁路”穿境而过。若从该乡倒对沟翻山向西南延伸开通五六十公里公路,便与四川平武县连接,形成文县至四川成都的一条最佳捷径。

铁楼乡由于自然灾害频繁、经济基础薄弱,曾是全县最贫困的乡之一,1986年与临江片7乡同被列为省扶对象。在国家大力扶持下,在白水江自然保护局帮扶下,全乡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党参、花椒等多种经营,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全乡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事业也有很大发展。全乡有中小学 所,其中初中1所、小学7所、村学13所;在校学生 人,其中藏族学生 人,教职员工 人,其中藏族教师 人。医院1所、村医疗站6处。解决返贫问题,稳定解决群众温饱,依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实施西部大开发,文县把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来开发,规划在铁楼乡草河坝村兴办白马藏族民俗文化村,此外,石门沟瀑布、小沟桥风光、强曲红池胜景,皆各具特色,以其固有的风姿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

二、白马藏族起源

白马藏人有自己的语言,语音与羌语相近,却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白马人坚信祖先是从大西北迁来的氐人,即古籍记载的“白马氐”,白马藏族人从60年代以来,一直要求把他们这一支从藏族里划分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民族。1978年,著名学者费孝通曾经专程赶

赴平武研究白马人。虽然至今对白马藏族的归属还没有准确的定位,仍把他们归属于藏族,但是多数专家已经承认白马人是古代氐人的遗裔。

三、宗教信仰

白马藏族的每个寨子后面的山都是神山。白马藏族不信佛教而信奉自然神,其中最崇信的是称为“叶西纳蒙”(意即“白马老爷”)的一座神山。长在神山上的树都是神树,这些树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是绝对不可侵犯的,如果有人胆敢砍了这里的树,不但会遭到全寨人的唾弃。刻在门窗上惟妙惟肖的动物造型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装饰,而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的信仰。据说,它与白马藏族的动物崇拜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说,有黑熊部落、猴子部落、蛇部落,最大的要算羊部落,部落里面又分小的部落,小的家族。动物的名字就是部落的名称,这是白马藏族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每当逢年过节,各个部落在戴上他们本部落的标志性面具后,驱邪祈福的歌舞表演就开始了。当地人把这种舞蹈称为"十二相舞",实际上,这既是森林里动物真实生活状态的一种翻版,也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这种氛围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就度过了他们美丽的童年时光,长大后,心领神会的他们又不约而同地成了舞者中新的一员。

四、传统习俗与文化艺术

白马人居住在高寒山区河谷地带,房屋依山而建,一寨一村,以农耕、畜牧、狩猎、采集为生。白马人服饰以白、黑、花三种袍裙为主,色彩艳丽。白马女性胸前饰以白玉般的鱼骨牌,腰间围几匝金亮的古铜钱,穿上各色布料绘制的镶花袍裙,真是五彩斑斓,艳丽夺目。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白马人对自然的崇拜,对山川的顶礼膜拜,也造就了他们勤劳、勇敢的性格,孕育了白马人原始、古朴的民族文化。山深林茂,风吹草低,宽阔的河谷游弋着群群牛羊,年复一年荞麦花开,年复一年青稞飘香。辛勤的劳动,简朴的生活,孕育出白马人独具神韵的敬酒歌、跳曹盖、园园舞、猫猫舞等民族歌舞,白马人独特、浓郁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艺术,犹如一枝深山奇葩,引起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

白马藏族没有文字,也不识藏文,其语言与藏语相近但却不相同,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白马人个个都是能歌善舞,他们最重要的活动有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日,此外,每年的农历4月18日和10月15日,也是他们重要的节日。在节日里,白马人都要跳他们的传统舞蹈--跳“曹盖”。他们戴木雕面具,以鼓钹和铜号为主要伴奏乐器,载歌载舞。白马人通过舞蹈,旨在祭祀神灵、祈求平安、驱鬼避邪,其拟兽舞蹈的特征说明它应是远古"百兽率舞"的遗存之一,也代表了白马藏族希望与自然界的野兽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思想。表演者在浑厚有力的鼓号声中,以碎步沿逆时针方向转圈而舞,舞姿多模拟各种禽兽的动作。这种舞蹈又被称为“十二相舞”。

“十二相舞”中使用的十二相面具是白马藏族在一种原始祭祀活动中用的道具,除了狮、龙、虎、熊、牛、豹、蛇、凤凰等动物相外,还有大小男鬼、大小女鬼等鬼相,含义与十二生肖并不相同。在"十二相"中,狮头是统帅,因为白马人认为狮子是兽中之王。

"十二相舞"因部族不同,所使用的面具在动物种类上略有差异,但大部分相同。它们大多凶猛夸张,其中,小鬼模拟人像,面红,浓眉大眼,象征着法力广大;血盆大口,外加头上一对兽角,显得十分凶悍,可以起到以鬼驱鬼的作用。木雕的禽兽头,表面用红、黄、绿、蓝、黑等色彩绘制,角、嘴、眼都特别突出。

舞一般有七、九、十一人表演。其舞蹈组合的第一套动作叫"纽",一般在大型的祭祀活动和神灵面前表演,包括祭祀祖神和祀山;第二套动作叫"尕",一般在场坝里表演;第三套动作称"央",是一套祝福的舞蹈,多用于走村串户、礼拜长辈、互道祝愿。 "阿里尕",汉语俗称跳小鬼,它是双人舞,代表一公一母,其中"母"的这一方为男扮女装。整个舞蹈展演了白马人男欢女爱的情景。

舞的领舞戴号称百兽之王、森林之王的狮头面具,其余舞者所戴动物面具按俗规依次为牛头、虎头、龙头、豹头、蛇头、鸡头、俩小鬼、俩大鬼。其舞蹈对原始拟兽舞蹈的溯源、发展、演变及舞蹈仪轨的形成极具研究价值。

舞的舞蹈组合以圈舞的点踏步、穿花的踮跳步为基本表现形式,舞蹈的基本动律以蹉步、小腿划圈蹲步、左右跳转圈为主,结合粗犷、神秘的上肢动作,栩栩如生地表现了所扮动物的形态,体现了白马人独有的审美意识。

舞的整体仪式充分体现了白马人对大自然的崇拜,传达了维护当地祥和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心愿。

五、建筑特色

白马藏族住房为“杉板房”,依山而建,屋顶呈“人”字形,上盖青瓦,记房屋均为三层,下层圈养牛、羊、猪、鸡等禽畜,中层住人,上层堆放粮食和作祭祀场所。

藏族建筑的室外装饰与印度的石头建筑不同,石头建筑常常被雕刻的装饰所覆盖;它也不同于伊斯兰外附光滑的釉面砖的建筑,这些伊斯兰建筑带有像地毯一样的几何样式装饰。藏族建筑的外部装饰被限定为木材和金属材料。石雕工艺品一般来讲被用于装饰的很少或者几乎没有;这大概反映了建筑艺术风格和传统或者仅仅是由于当地石头的尺寸大小和坚硬程度很难作为装饰的实际情况。藏族的建筑师和熟练的建筑工人似乎把这种潜在的局限性转化成一个创作的有利条件。藏族建筑风格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大规模的优雅的而富有韵律的自由搭配:大面积的“空白”表面与小块面积形成对比,而这个小块面积常常用令人震惊的冲击力和丰富度把形式和色彩最大限度地集结在一起。

水晶般澄澈的空气、远处的街景和建筑特征的结合使人们在相当远的位置能清楚地分辨建筑物的细节和微妙之处。这种视觉特性是西藏建筑另外一个重要的表达特征。强烈的阳光在远处产生像沥青一样黑的阴影,这些阴影接近(外墙与门或窗之间)口帮的轮廓并且有不同寻常亮度的色彩。

在藏族宗教建筑物中,内外空间的对比可能会引起这样的猜测:受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限制的“建筑师”仅仅在内部空间展示了他的真实的构思,而这个空间看起来似乎过分地被表现和装饰。这个空间的每一个界面都挂有壁画、金属工艺品、木刻、唐卡和装饰性的纺织品。这种势不可挡的结果也许真正地强调了崇拜的体验,一个神殿内部代表了神在天上的住所,一个在每一方面都与生俱来的富丽世界,而且显示了赐予他们的无限富足。作为另一个可能,内外表现形式的对比可能由于建筑师按照另一套那些寺庙和僧侣们的特定习俗制定和装饰产生的。藏族的佛教建筑——相对于日本的禅宗佛教——作为精神上的产物或必需品几乎没有任何极简主义风格的地方。

一个典型的藏族建筑物,即使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也常常展现比在这个领域内的生命更大的活力,这个领域是几乎没有特征、无法控制规模的。建筑物的外部是粗野的,好像被劈开了的岩石或者本身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不管那个建筑物是大还是小,其结果几乎总是宏伟壮观;在人为的特征和建筑的自然特性的相互作用中建筑物的纪念性也由此产生。它简陋的外部特征取决于建筑材料、恶劣的气候和居住者为了受到保护的居住要求等等自然特性。穿过主入口后,它们即展示了自己是温暖友好的空间,它们通常是小尺度的但是总是用一系列颜色组织和装饰得很好,这些颜色有深红、亮黄、深蓝和绿色。在藏族建筑的内部,似乎没有装饰程度的限制。

藏族建筑在它的整个建筑特征中可以被认为是由使人着迷的象征性符号构成的,而它的建筑特征包括方位、平面设计、装饰和艺术细部。权威的佛教经文规定了建筑内部和外部的平面布局,限定了面积,甚至是用在各种类型内部空间柱的个数。曼荼罗,一个象征巨大力量的神秘的圆,成为与建筑有关问题的基础。尽管这样强大的指导规则,藏族建筑仍坚定地

以基本的理性和实际需要为基础。

铁楼藏族乡,是文县唯一的民族乡,也是陇南地区7个民族乡之一。位于文县西南部,白马河流域。东邻城关镇,南连上丹乡,西南接四川省平武县,西北与四川九寨沟县接壤,北靠石坊乡和石鸡坝乡。东西长31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32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8%,是全县面积最大的乡之一,在25个乡镇中名列第四,仅次于上丹、店坝、刘家坪乡。乡政府驻地铁楼村(又称铁楼寨),是文县四大边寨之一,距县城25公里,海拔1300米。

六、保护白马藏族文化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在有效地改善了白马人生存状况的同时,也为白马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新的、巨大的威胁。

白马文化的困境

白马人,又称白马藏人,是居住在甘肃东南和四川西北,特别是平武、九寨沟、文县的一个族群。据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李辉引用最新的分子人类学研究成果:白马藏族人有着惊人的Y染色体遗传结构——全部的D型,是中国仅有的父系遗传基因中棕色人种占压倒多数的种族。

文县县委报道组的记者刘启舒说,1951年的川北行政会议,协商决定将四川南坪、平武、甘肃文县一带的少数民族都归了藏族,因为他们一部分会说藏话,与当地藏族人也有来往,加上那时人们的民族意识也不强,稀里糊涂地就定了。后来,白马人的民族意识强了,多次要求重新调查和识别自己的族别。

铁楼乡的白马藏族副乡长曹斌说,白马人听不懂藏话,藏人也听不懂白马人的话,双方语言上只有“茶”、“酒”等少数单词能对接上。曹说,铁楼乡的白马人与四川平武县的白马人通婚,也有亲戚来往,但他们不与其他藏族通婚。

白马人普遍认为自己的方言和标准的藏语差异甚大,习俗跟典型的藏族有很大的不同,不信佛教而信拜物教,应该不属于藏族而是古代氐族的直系后裔。但是国内部分民族学家并不接受此说。

藏人文化网》主编、去年曾到铁楼藏族乡采访的才旺瑙乳说,他请教过其父及西北民族大学的几位藏学专家,他们均认为白马藏人讲安多藏语,只是个别词语的发音有方言区别。从族源讲,白马人就是藏族人。才旺瑙乳的父亲是著名活佛多识,西北民族大学教授,国内藏学权威。

依靠着高山密林里半隐居的生活,人数不多的白马人将自己的传统文化保存了近2000年之久,但这一文化在今天却面临着消亡的威胁。

因为汉族的服装简单轻便,便于下地干活,白马人已很少再穿本民族的长袍长裙了。因为与外界的经济交往越来越多,跟汉人交往就得说普通话,现在白马人的年轻人之间也很少以本民族语言对话了。又因为白马人的风俗习惯,大都形成于封闭、落后的农业社会时期,如今也面临着现代文明的荡涤。

刘启舒说:“文县的白马人干部,在公开场合都不穿民族服装。我到他们村寨拍摄白马人跳面具舞的场面,10个舞者里面只有两三个穿民族服装的,那拍出来能好看吗?白马人的传统服装都是手工缝制的,有些年轻人到县城商店里买来民族服装穿,其实那是藏族服装,不是白马人的服装。平时他们跳的也不是白马人的面具舞,而是藏族的锅庄舞。”

“2002年,文县新调来的县委书记,对白马人文化很有兴趣。但他跑去一看,回来说‘心也凉了’!因为白马人说的是汉族话,吃的是汉族饭,穿的是跟汉族一样的服装,住的是与汉族一样的房子??当然房子的样式不能怪白马人,这一带的榻板房,历史上就是这样子的。”

从1980年代开始,白马人允许了与异族通婚。著名的白马姑娘——中央电视台播音员耿萨,她的爱人就是汉人。耿萨的老家在文县铁楼藏族乡强曲村,她是这个地方走出去的最有名的白马人。

大山那边的四川平武县,白马藏人的汉化程度更高。2002年,平武县搞了一个白马旅游节,文县县委书记、县长等人应邀出席。回来后,文县也规划在铁楼乡的草河坝搞一个民族生态村。这里汉、藏杂居,邻近公路,交通便利。但因需三四千万元的投资,目前尚无着落。

文县党校校长朱宏说,平武县的白马藏族乡被四川省政府定为民族风情村,开发得很好。甘肃省去年也说要开发“白马河民俗文化村”,陇南各县都成立了旅游局,以及副县级的旅游开发委员会。但是没有资金,旅游开发不起来。

篇二:白马藏族服饰介绍

白马藏族服饰介绍

开头:

嗨!让开,让开!现在给大家说一下,我们现在毛毛虫TV已经到了我们的目的地--(白马寨)。啊。happy,happy.很高兴。那这是一个传说中的亚者造祖村。有点拗口。那他是远古的一个藏族的一个分支部落,在这里定居下来。会有很多很多精彩的,奇妙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发掘和探索。我们迫不及待赶快走了。(走了)拜拜。

进入:

首先给大家说一句:“扎西德勒”。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白马寨-传说中的亚者造祖村,每次说这个名字的时候嘴巴有点口吃,不过没关系。今天的天气大家可以看一下,山上云雾缭绕的,据天气预报说今天的天气是16℃-20℃。我发现我们的成员其实有一点点,穿着都有些单薄了。不过没关系,毛毛虫TV的热情是非常非常洋溢的。high 起来对不对。今天我们到的这个地方呢。。先不给大家说,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昨天晚上,在团员商量去哪的时候,大家说今天去的是“食人部落”!当时我就在想:“食人部落”,完了,那我们进去,是不是出来都成了骨头了。不过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木板上。大家看一下,你们觉得这是什么部落?我第一眼看到的时候,我觉得它是氏人部落。不过当时,人家旁边就有村民纠正我们。这个人家是有一点的,叫做氐人部落。这个名字呢,大家可以稍微记一下,可以在网上查一下:这个氐人,是不是一个藏族的一个种族的这样一个称谓。

不过我们今天不是要多了解这样一个什么字的这样一个咬文嚼字这样一这种说法。我们今天要看一下它的里面,有什么值得我们探讨的东西。

好,首先我们进门。近来发现这个民居,其实他这里的民居,这里都有一个特色:他是没有大门的。没有大门对于汉族来说,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但是对于这里的传统的,淳朴的少数民族来说没有大门其实是有一个什么寓意呢:无论你是亲戚朋友、无论你是外面的游客、或者说你是外国的这样一些友人。我们都可以以一种非常非常宽广的胸怀,来容纳你进入我们家。我们非常非常热情好客,我们海纳百川,这样一种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这样一种民族精神。嗯,进来看一下。其实呢,我一直往后退,一直往后退,都不会担心后面会撞着,因为他的院落实在是太宽广了。我觉得有一种被山包围,被民族风俗包围的这样一种非常非常舒适的感觉。并且呢,看他的院落真的是相当宽广,就算我们团队现在是7个人,就算来70个人,我觉得这个院子里面完全完全能容纳下。并且我们走近看,这里有一个已近整理好的这样一个火堆。这个火堆感觉上就感觉说马上点上火,马上就可以马上唱歌跳舞,马上喝酒吃肉这样一种非常豪迈的民族气概的感觉,就比如说,你想象一下,当月亮升起来的时候,我们能够把这个篝火点燃,大家比如说篝火比较暖和,大家烤着篝火,额,燃烧在,坐在篝火旁边,然后你喝一口酒,吃一口肉大家围着篝火,大家一起跳舞,真的是非常非惬意的一种感觉。再看一下他的这个楼房的一个构造。楼房的构造呢,是一个非常非常....怎么说呢,简单,但是非常有特色的一个两层的一个小洋楼。那应该算是主人家里面呢,是经济条件应该是比较宽裕,并且呢算是小康之家这样一种感觉。并且你看他的颜色、布局大部分是黄色为主。我觉得黄色在少数民族中也是一个非常

有意思的一个颜色。黄色对我们来说,应该是金黄金黄,黄金黄金。对不对,听着非常非常,就是一种吉祥,并且是一种富贵的这样一种象征。不知道我说的这个寓意是不是他们心目中想的这个寓意。再走近看一下,马上就看见这个非常有特色的,应该算是正门了。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正门呢...第一眼看到,你们会看到什么?我第一眼看到是上面这两个门神。因为这两个门神,我们听说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这样一个门神,我们都觉得很奇怪。问了寨子里面的长者,他说呢这个门神其实有一个名字,叫做:晁盖。不知道是曹盖,还是晁盖,不过这个已近不用我们探究了。他其实是一个这里的藏族人心目中的一个大英雄。就是每当你在过年的时候,杀鸡宰羊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记得把这个晁盖的面具,把它戴在脸上,然后大家一起唱歌跳舞。这样来祈福,明年丰收。并且呢能够驱赶鬼,或者说驱邪。就相当于是撒豆子,把霉气撒出去,把好运迎进来这样一种感觉。我们再来看一下他们门框上,门框上其实也挺有意思的。走近来看一下,他的门框上这儿画的应该是荷花。而且感觉看像不像想印上去的,绝对不是印上去的,这花儿应该是手工绘上去的。他为什么要绘荷花呢?我觉得据我们得意思想,荷花应该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这样一种感觉。可能这里房间里面的主人呢,希望他的朋友或者后代子孙,能够像荷花样君子般的出淤泥而不染。对不对?我们再看一下他的门框上...我觉得有牛,有羊这些大家都比较熟知,不过我发现一个小秘密,我们大家走近来看一下:他这门框上面画了一只鸡。这个我很疑惑,他为什么会画一只鸡在这里?难道是他们崇拜鸡,或者鸡是神物?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我们要进去问下一主人家,他来给我们解答一下鸡到底是什么意思。嗯。有一点迫不及待想马上进去了。我们先来敲一下门,尊重一下当地的风俗。好像有窸窸窣窣的敲门声(窸窸窣窣的脚步声)。有点口误,看来我有点激动了。那我就冒昧进去一下,看看里面有没人在......

服饰:

(扎西德勒!)谢谢。看一下,叔叔还献给我们哈达,说明我们是非常尊贵的客人。叔叔,特别想请问一下,我一进来就看见这个,这个类似于,应该叫什么东西?这个是我们白马的一个名族风俗,过春节的时候要挂的。你看它上面是一些动物的形状。最上面的代表天,下面代表的是地,再下面的是鸡。你看它最上层是天,下面是地,然后第三个就是鸡,这个我很好奇。鸡、牛、马。为什么?坐下聊好了。为什么第三个牌位会是鸡呢?机就是我们白马民族最敬佩的动物。因为几百年前,我们本民族比较好战。在一次战役中打输了,输了就逃跑。(一天晚上,大家都在睡觉)追兵追到了,但追兵吵醒了鸡圈里的鸡,鸡的叫声把我们民族祖先吵醒了,他们就逃跑了。大家都保住了性命(这个民族才得以延续),就是这样。所以说我们现在的(帽子上)都插有鸡毛。这是鸡,白鸡的鸡毛。这就是(天地之后就是鸡)的原因。其实叔叔的意思是:经过一场战争,由于在战争的途中,这个鸡救过他们民族的命,对吧?是这个意思。所以说,我们在天、地之后的第三排位就是鸡。而且我们马上看看妹妹手上这个帽子,上面这个(树立的羽毛)可以大概知道是什么毛了,刚才叔叔介绍它是鸡毛。就相当于我们把鸡当做我们崇拜的一种神物,可以这样说,对吧。然后刚才我们在门口门框上看到画的那个鸡的图案其实呢也就给大家解答了,就是说,这个鸡呢,确实是他们非常崇拜的一个神物的这样一个象征。以后,同学们别吃鸡了。一下进来我感觉特别暖和,可能是这个炉子的原因。恩,就是。这里面是烧的柴火。这个的制造材料是什么?里面是铁,外面是铜。踏实铜,其实铜散热应该是比较好的,比空

调舒服多了。那我们先来看一下叔叔的服饰。今天叔叔(和妹妹)穿的都挺正式的,晚上是有活动来着?是有篝火晚会。有篝火晚会,一会儿我们可以去瞧一瞧。我们先来看一下叔叔的服饰。叔叔,麻烦你站起来给我们展示一下。感觉怎么样,很大气对不对。感觉有点像蒙古王的感觉,我觉得。有种像皇帝的感觉。因为它大面积都是这种金色的(花纹)。而且这个应该是动物皮毛。恩,这是动物的皮毛。而且你看袖口这儿,这个是虎皮。虎皮啊,虎皮。这都是动物皮毛,都是非常名贵的,说明这个衣服价值不菲啊。一般人都买不起。那我们看见中间系的这根应该是叫腰带。嗯,这个是腰带。这个应该是方便干活的时候吧。恩。就是。系着会比较方便,比较干练一点。捆着暖和。这上面这些花纹都是一些植物吧。 花,草,这样的一些,也说明我们藏族同胞跟大自然是非常和谐相处的。谢谢叔叔。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制的。都是自己制的,听到没有。如果说你到市面上去买是买不到的。这些都是他们藏民亲自缝制的。谢谢叔叔。

我们再来看一下妹妹这套服装,我(对这套服装)更感兴趣一点。我们来站起来展示一下。真漂亮!来妹妹转一圈看一看,是不是很漂亮。我一下子看到中间这个,这个算是项链吗 ?是装饰用的。装饰用的。这上面这个应该是什么?拉个镜头看一下。看,这上面非常有趣,应该算是动物的.....牙齿。牙齿。比如说是哪种动物的牙齿?鱼。鱼的牙齿。那你们为什么要把鱼的牙齿作为这样一种.....应该算是.....是打猎的时候...然后上面这是鱼骨牌,就与牙齿和鱼骨牌搭配在一起。对。它其实就有一点点像我们珍珠项链一样。他们打猎的时候,以前打猎的时候,就把鱼的牙齿排列起来,把鱼的骨头排列起来,作为一种女生的装饰。很好看,很特别,对不对。我们再来看一下她的.....发现腰上很有钱呐。那这个应该是真的铜钱吧?是真的。真的铜钱,哇,大概围了有4,5圈。那这个是作为装饰,还是说你真的是要用钱的时候,就把这个钱拿出来用?不是。它这个有寓意,(把钱)缠在腰上,就是着腰缠万贯的意思。哇!就是腰缠万贯的意思。女生,一定要...比如说你要嫁一个好人家的话,别人要看一下,你腰上到底缠了几圈铜钱。那这个也很漂亮。那再看一下...下面这个。这有一点点,感觉有点像围裙,觉不觉得?那你看前面上面大概都是这种,很小很小,很细的亮片。可以拉近来看一下。这些亮片应该也是手工缝上去的吧。这个是贴上去的。是贴上去的。我们再看一下她的服装,其实有各种颜色。你看这儿,有黄色、紫色、绿色,基本上各种颜色都有。来打个特写,这前面还有一些小花边,你看上面有蝴蝶,有花,这些都应该是手工缝制的吧?恩,是的。你看它各种颜色其实不仅是为了漂亮,比如说我们的黑色,代表这个民族比较沉静,冷静的这一面;红色代表比较热情的一面;黄色比如说吉祥如意啊,也是我们之前说到的。其实她这个服装看起来挺复杂,穿起来到底腹部复杂呢?穿起来不复杂。穿起来她说不复杂,那我们有机会的话,可以试一下穿着怎么回事。来,坐着坐着。喝点酒,喝点酒。叔叔邀请我们喝点酒。我们再来品尝一下他的青稞酒。这个杯子也挺有特色的。这个壶也是铜做的吧。哎,就是(铜做的的)。首先来,先敬叔叔和妹妹一杯。来来,喝酒喝酒。好,趁叔叔倒酒的时候,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青稞酒。来,我走近给大家看一下这个(青稞酒的)成色是非常清亮的。我帮大家闻一下,怎么说呢,闻起来,感觉有一点点像回甜的感觉,但是我没有起鸡皮疙瘩,应该喝下去比较好喝,给大家尝一口。怎么说呢这个青稞酒,味道有一点点像葡萄酒。但是它比葡萄酒感觉更回味悠长一点。就包括我现在喝到,大概已经到脖子这个地方,嗓子下面的地方,但是完全觉得这个酒,一点都不冲,非常好喝。先来敬叔叔和妹妹一杯(酒),祝你们全家吉祥如意,幸福安康。扎西德勒。(藏语,敬酒

祝词)叔叔在为我们祈福。青稞酒也尝完了,我们接下来就聊聊天。一会来个大家看一下,我们服饰是怎么样穿戴的。

穿戴:

刚才我们看了一下那些服饰的介绍,现在我就迫不及待亲自来试穿一下,这是服饰改怎么穿。来妹妹帮我们一下。这背心先脱掉吧。我们先穿着一件。这件看着挺大的,有点像风衣的感觉,对不对。我来试穿一下。它是很长的,连体的。我当时看他的时候,我以为这个衣服他是裙子是一半的,现在发现穿上去它是从头到尾连在一起的,大家可以看一下。而且它的花纹一直到腰上,都做的很精致。这些线都是一针一线缝上去的吧。恩,是的。我们再来看一下,下面一个穿什么? 腰带。大家猜对没有,下面一个穿的是要带。我一下发现可能是平时吃(的东西)多了,这个腰带栓上去,我有一种束缚的感觉。看,她专门把这个腰线勾勒的特别好看。就是说,突出女孩子前凸后翘的那种感觉。而且这个,穿上去(才)感觉很厚。每一层都很厚,大概扎了2,3层。这个其实有一种保暖的意思,对不对。冬天的时候系上这样一个腰带,既保暖又漂亮。下面一个应给穿什么?下面就是这个。额,鱼骨牌。就是我们给大家介绍了鱼骨牌。你看其实被面是缝制的,这马上就可以看出来它是缝制的,完全不是什么贴上去的。它是一个非常漂亮的鱼骨牌。是这样带的吧?我当时以为戴在耳朵上的,其实在是戴在脖后面的。额,这样还要扎进去。你看这些细节,这个民资这些细节方面做得特别好。这是鱼骨牌。现在其实都完成了大半部分了,其实这个服装穿起来确实不是那么复杂。还有一个,就是我刚才看到有点像美人鱼的(鳞片的)东西。我有一点知道为什么要在前面铺一个这个(裙摆),可能不仅是为了好看。因为它里面的这个衣服,大家可能也都看到了它是一个类似于风衣的衣服,所以说中间其实是有缝的。后来可以加上这样一个既保暖又漂亮的(裙摆),还不会露出一些不雅的地方。这就(穿)完了对吧? 额。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我特别想要这个。你看,我都不想把它系在腰上,我想拿着扛在肩上可能要更富贵一点。这个真的挺沉的。我们这儿是带得越多就越好。带得越多就越好,像不像一条蛇。这个铜钱(腰带)系在腰上,你会马上感觉到腰上的重量,确实是重了很多。我一下子觉得我要晋升富豪榜列了。她这个腰带确实是很特别,在其他民族确实也没有见到过。而且我觉得它有一种怎么样的寓意呢,比如说女主人在家里的地位,有没有这样一种象征呢?也有,也有。女主人在家里的地位,无论是在远古的部落,还是在现在城市中,女主人在家的地位都是不可撼动的。所以说,我一下子觉得可以马上嫁出去了.这样子就穿完了对吧。还有帽子。先给大家展示一下,非常非常漂亮的民族服饰。转两圈,转起来,我一下觉得晚上参加篝火晚会应该是焦点了。不过我发现下面这些地方,有感觉上比较流行的元素在这个民族中也是存在的。而且你看,大概是2层这个意思,他这样重叠起来,就比如说这些花边,这些线,大家可以拉近看一下这些线,一针一线缝制的真是非常精致的。这应该每个家庭中每个人都有一套这样的服饰。对,都有。它分为夏天一套和冬天一套。分为夏天和冬天。那这套应该是冬装。这套属于冬装,我们看见的是冬装,下次有机会,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夏装。首先感谢一下(叔叔和妹妹的配合)。然后几天对服饰的介绍就到这个地方。

尾声:

经过了几天我们深入藏民家的探访,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很多城市里面找

不到了,从他们身上体现出的自然而然散发出的这样一种质朴,这样一种热情。他们就把我们当做亲人一样,还杀鸡宰羊(的招待我们),特别热情。特别是昨天晚上的篝火晚会,我们大家也特别切身的体会到了,这种民族大融合的这样一种感觉。但现在呢,我们其实是要马上出发回成都了。在离开的时候,我一下就突然有点舍不得。和我们刚刚爬山涉水即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作为城市里面的孩子,看到这里可能有一点点不适应,但是真正要走的时候,却觉得非常非常舍不得。但是有一点,我们觉得非常遗憾的事情,在与叔叔的交谈的过程中,他说这些白马寨的风俗、服饰,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被汉化,越来越消失不见。这个事情我们感觉非常非常遗憾。我们希望在10年以后,我们再到白马寨的时候,这里的山依然是这么青翠,这里的水依然是这么的清澈,这里的人民依然这么质朴。祝福你,白马寨!等等我呀。快来,快来。拜拜!

篇三:现代化进程中白马藏族习惯法的变迁

现代化进程中白马藏族习惯法的变迁

作者:刘娟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24期

摘 要 生活在具有独特人居环境中白马藏族,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天地统一、和谐自足的习惯法则,长期以来一直被很好地遵守。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一步推进,白马藏族人的生存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而导致原有的习惯法则也随之变化。

关键词 白马藏族 习惯法 人居环境

作者简介:刘娟,甘肃政法学院法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法学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8-001-02

在甘肃四川交界的陇南平武一代,居住着一支原始而独特民族——白马藏族。从族源上考究,有人认为他们是氐族的后裔,有人认为他们是古羌族的后代,也有人认为他们是藏族人。尽管他们在语言、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都是别具一格,自成体系,但在本文中,作者把它统一称为白马藏族,而不去严格的区别他们的族属,正如著名学者 Sutton 所说:“文化与认同不一定有着必然的联系和关联,二者是可以分开的两个独立存在的因素。相同文化的地方与民族的认同并非必然一致。” 民族认同可以是国家构建的,也可以是与其他民族的交往和互动的相互比较中获得的,也可能是对于共同族源记忆和认定中得到承认。解放初在民族身份认定中,专家识别和国家认定它为白马藏族。不可否认,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就有规则,规则从来就有。白马藏族人在这个具有独特人居环境的民族走廊中长期生存,形成了一套属于本民族的古老习惯法则,然而,这套习惯法则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逐渐淡化乃至消失。

习惯法,作为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依照某些社会权威和组织,由人们普遍遵守的民间习惯,长期存在于少数民族社会中,是出于维护生产和生活需要而约定俗成的。它的形成通常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产生途径也是多方面的。白马藏族的习惯法虽然具有自身特色,但多是以原始的自然崇拜和原始信仰为基础,依赖于特殊的人居环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习惯法则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

一、 地形、气候规制下生产互助的生存法则

白马藏族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东端大岷山山脉的白水江、培江流域的高山峡谷之中,该区域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为白马藏族带来自足自给的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不便。该区域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形成了亚热带、温带、寒带叠次镶嵌的不同气候类型。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资源优越,水资源及其丰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质结构

复杂,地表起伏大,岩石裸露,白东向西呈亚热带丘陵区向高山峻岭、深山峡谷区分布,正是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在此区域造就了丰富的生物种群.动植物资源、农林资源以及矿产资源。另外,复杂的地形和山大沟深的地貌特征,使得地质灾害和气象气候灾害非常频繁,交通极其不便,与外界的交流较少。

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经常地、无所不在的影响着白马藏族人的生理、心理、气质、生产方式、宗教信仰。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也阐述道:“地理环境从多方面控制人类,对人类生理机能、心理状态、社会组织和经济发达状况均有影响,并决定着人类迁移和分布。”这种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促使族群成员团结起来,共同抵抗自然灾害,应对生产困难。例如,在农忙时节,自马人会集中全寨人力物力,依次犁耙和耕种全部土地;放牧也是将全寨牲畜聚集起来,轮流放养,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和祭祀活动,也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参加。时至今日,部分未受现代文化冲击的白马村寨,仍然保存着原始氏族部落的自由、平等和公有制。柴山、晒场、草地和神山等一些重要的生活资源仍为公有。而整个寨子的利益是整体的、共存的。当人们在从事某种具体的物质生产活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造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这种“靠山吃山”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

90年代以后,公路修成通车,家庭联产承包制推行到白马藏族地区,外出务工和旅?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档目⒌刃孪适挛镆徊揭徊降母谋淞税茁聿刈迦松ブ南肮咦荚颍婵挤只鸾ヒ孕〖彝ソ峁勾嬷暗拇蠹易迥酥琳龃逭Mü煌纳⒄购透脑熳抛陨恚斐尚碌牧α亢托碌墓勰睿斐尚碌慕煌绞健⑿碌男枰托碌挠镅浴S绕涫窃诜⒄孤糜我档墓讨校迕衩俏苏揽驮矗鱿至讼嗷パ辜鄣那榭觥2糠志蟹剑朴诹缈突У拇迕瘢涫杖胪蟠蠖嘤诰侄纹狡降拇迕瘢鸾コ鱿至恕耙徊糠秩讼雀黄鹄础钡南窒螅庋偷贾略敬τ谕凰降纳睿鱿至似陡环只南窒蟆=际献宄稍敝涞钠降刃砸簿退嬷谋洌诮煌凶匀怀氏智渴坪腿跏浦帧U庵智榭鱿拢郧暗耐沤峄ブ勰钪鸾サ M保诎茁泶逭洌宋嗟穆糜蔚淖试春驼С郑渤鱿至饲迕鞲杌嶂桶茁碚胖蛹泳缌税茁碜迥诓康姆只?/p>

二、生存、历史影响下和谐天然的宗教习俗

白马藏族不信仰藏传佛教,而是崇拜自然神灵,包括天神、日神、月神、山神、地神、树神、水神等等,其中山神最受推崇,认为是白马藏族人的保护神。山神中关于“白马老爷”的传说最全面,是白马藏族人共同的记忆。每年祭祀白马老爷,也是最重要的宗教活动。信仰白马老爷有两种由来,一种是趋利避害的生存诉求说。认为白马先民在一次自然灾害中受到去四川峨眉山参加神仙聚会的神仙白马老爷的救助,最后免于灭顶之灾。为了纪念和感恩白马老爷的恩情,每年一度进行祭祀。另一种是英勇善战的部落英雄说。认为三国时,蜀主刘备征霸西蜀,当时居于平武、南坪、文县的氐族白马部落派大将嗒西嗒嘎与蜀军逐鹿于川西北江油一带,后战死。为了纪念大将嗒西嗒嘎,白马人修庙画像永远祭奠。不管是哪种传说,我们都可以看出是白马人、白马部落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难的政治夹缝中寻求自身生存的一种情感诉求,也是一种精神寄托。

基于这种信仰,白马藏族人对白马老爷的祭祀是他们对白马老爷信仰神圣化的宗教实践,借助白马庙或深山之类的神圣空间,通过一套程式化行为表演,将这种宗教信仰传承和延续。因为白马藏族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传承和发扬其历史,只能通过行为和歌舞艺术进行。这恰恰印证了英国批评家罗斯金的论断:“各个伟大的民族都以三种手稿书写着他们的传记,第一本手稿是他们的行为,第二本手稿是他们的言论,第三本是他们的艺术”。每年祭祀活动的“池哥昼”、“麻昼”等歌舞唱词中,处处体现了“创世”和“救世”观念,另外,再现自己历史的古代狩猎、生产和战争的场面也融入其中,比如“池母擀面”、“杀野猪”等,而“知玛”的形象更能体现出白马人在颠沛琉璃的迁徙中的窘迫状态。对白马老爷的信仰,不仅规制着每个白马藏族人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且也影响着整个族群的习俗。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祭奠白马老爷,是每一个村民日常行为的一部分,遇到事情的时候,诸如出远门、求财、求平安、寻物、上学等但凡在生活中碰到的方方面面的困难,都用“许愿”、“还愿”这一套祭祀规则向白马老爷诉求。具体程序为:明确祭祀意图,准备祭品,到了白马庙后向白马老爷上香、献祭品、祈福、磕头。这个过程要虔诚严肃,不得随意,否则是对白马老爷的不敬;其次,定期的群体祭祀和集体祭祀,是整个白马藏族族群的习俗,并由此而衍生出独一无二的民族文化。每年正月十五、四月十五、七月十五这三个日子白马藏族村寨都会举办白马庙会,全体村民都要捐资,祈求整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另外,在跳“曹盖”、 池哥昼”、“麻昼”、“十二相”舞等祭祀活动中,体现出了“人神共舞”、“人地统一”的自然史观和心理状态,从而直接影响到白马藏族人的民族气质;再次,白马藏族人的这种信仰,直接体现在服饰、建筑、艺术(面具)等多个方面。比如纱嘎帽,相传是为了白马神化作公鸡,帮助人们逃过了一次洪水,人们为了纪念白马神而将羽毛插于帽上。又如“池哥昼”面具中的“池哥”、“池母”形象,有固定的格式、造型和色彩,不容许随意臆造。

然而,随着外出务工潮的出现、旅游开发及学校教育,大量中青年离开山村到外地生活,白马寨子暂时出现了家屋空置的现象,白马藏族人的生活观念和方式逐渐现代化,与汉族人无异。传统的属于本民族的祭祀舞蹈学的人越来越少,会跳的人也仅限于上了年龄的老年人,随时都可能失传。年轻妇女很少自己亲手制作服饰,而是直接在市场购买,除了特殊节日,平常也不穿传统民族服饰。地震后重建的过程中,建筑中民族的特色逐渐消失,而会制作面具的手工匠也慢慢消失。在生存、历史影响下的和谐天然的宗教习俗,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三、自保、延续观念中保守的婚姻习惯法则

婚姻作为人类最基本的一种社会关系,不仅仅是两个异性之间简单的结合,而更多地代表着两个家庭更甚是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家族之间的联系和交往。婚姻是一种纽带,尤其是不同族群之间的婚姻,更是一种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融合的体现。白马藏族一直以来生活在相对封闭的高山深沟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婚姻习惯法则,这种习惯法则坚持两个重要宗旨:一是通过婚姻建构家族联系,从而形成亲情社会的内部运行规则;二是确保种族延续和本民族风俗的继承。在这两个宗旨之下,上世纪80年代以前,白马藏族的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多主张近亲结婚,推崇亲上加亲。婚姻形式上由父母包办,婚后讲贞操,如有犯奸,定受惩处,婚后一般不得离婚,女方提出离婚尤为困难。夫死,妻守孝三年,住娘家,孝期满后可另嫁,但

不得继承前夫财产和带走孩子。始终坚持族内通婚而不与外族联姻,宁愿到距离远的本族村社结亲,而不愿与近在咫尺的藏族或汉族联姻。相传汉族与白马先民之间长期战乱,且出现过白马妇女被汉人拐卖的事件,因此白马人对汉族充满敌意和偏见,长期以来禁止与汉族通婚,谁要是与别的民族通婚,定遭歧视和社会舆论的谴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白马

白马藏族水牛家寨

藏族禁止和外族通婚,不是因为宗教的禁忌,而是因为长期的封闭群聚生活方式导致其对外族产生距离感和陌生感,担心因为语言、习惯、文化等不同而存在交流的障碍,使得白马藏族人的婚姻具有保守的特征。

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谋生方式的改变,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外出上学和工作选择留在城市的人逐渐增多,白马藏族人的视野空前的开阔。他们对其他族群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也拉近,再加上本族人口比较少,大多数年轻人选择自由恋爱,与外族人结婚,白马藏族人中的长者逐渐能够从心理上接受与汉族的通婚,并不像过去那样谴责和歧视族际通婚现象。另外,不得不提的是,白马藏族人内部利益的分化也是导致部分白马藏族人选择与外族通婚的原因之一。相对应的,原来为族内通婚准备的一套通婚规则也自动失效,所有新婚姻的缔结基本上都按照《婚姻法》来进行。

四、结论

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剖析白马藏族的习惯法可以看出,习惯法的存在是历史发展在某一阶段时的必然产物,习惯法的作用和功能能够很好地发挥,需要满足三个条件:首先,环境是决定习惯法被人遵守的先决条件;其次,利益统一是保持习惯法作用的前提;再次,国家政策和制定法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习惯法的地位和作用。白马藏族所在的人居环境由于国家政策和社会的发展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族群内部的利益开始分化,白马藏族人在被动和主动两种力量的驱使下融入到现代化的浪潮中,相对应的,白马藏族的习惯法则慢慢失去了它原有的效力。

参考文献:

[1]平武县白马人族属研究会编.白马人族属研究文集.1987.

[2]彭文斌主编.人类学的西南田野与文本实践:海内外学者访谈录.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4]邱正保等.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调查资料卷).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

[5]邱正保等.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论文卷).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

[6]尹少淳. 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

[7]杨永刚.白马藏族与汉族通婚研究.西北民族大学.2013.

篇四:白马藏族刺绣工艺的民族特征

白马藏族刺绣工艺的民族特征

作者:岳锋 余永红

来源:《雕塑》2014年第01期

内容摘要:白马藏族刺绣工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形成了平针绣、拼贴绣、盘筋绣等针法相结合的表现形式,而且具象图案与抽象图形有机统一,不仅具有丰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力,也蕴含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寓意,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原始古朴的艺术韵味。 关键词:白马藏族;刺绣;文化内涵;民族特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也体现出多元一体的丰富性,各民族在长期的融合与发展中形成了各自鲜明独特的服饰文化,而与服饰紧密相连的刺绣也都体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与深厚的文化内涵。白马藏族是以农耕为主、兼有牧猎文化的民族,而其祖先古代氐族也很早就进入发达的农耕文明,和邻近的羌族相比,其服饰文化更为发达,这些都为其刺绣工艺的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据《后汉书·西南夷传》记载:哀牢人“知染彩文绣……织成文章如绫锦。”可见西南少数民族的刺绣亦有悠久历史,而白马藏族亦属于“西南夷”民族群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另外陇南又是古代氐人的主要繁衍生息地区,陇南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条件,是甘肃境内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境内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错,森林茂密,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农业生产。所以居住在陇南的少数民族也以农耕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了他们以农耕为主,兼营牧猎的文化类型。这种独特的文化类型也鲜明地体现在其民族服饰中,从而形成了白马藏族刺绣工艺的类型以及独特风格。

一、白马藏族刺绣的主要类型

从白马藏族现存刺绣品的类型来考察,主要反映出以服饰为主的实用性,所有绣品都紧紧围绕服饰产生。但从造型与装饰功能方面进一步区别,可以将其刺绣品区分为服饰类与荷包类两大类型,而服饰类刺绣中又以妇女服饰刺绣为主。妇女服饰中的沙嘎帽、百褶衣、坎肩、短衫、番鞋、绣花鞋、腰带等均有精致的刺绣图案,其中尤以百褶衣、坎肩、短衫、绣花鞋刺绣最有代表性。男子服饰装饰简易,结构单纯,只有袖口与衣襟处装饰简易的花边,而男子沙嘎帽、番鞋以及麻鞋上则绣制图案。荷包类刺绣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其一是佩戴在腰间的烟袋与钱袋;其二是缀饰于妇女胸前的针插;其三是佩饰于身后肩胛部位的装饰性荷包。这些荷包类刺绣品也都是服饰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实用性与装饰性的有机融合。

二、白马藏族刺绣的工艺特征

从字面意义来考察,刺绣是一种用针引线绣花的传统工艺,中国传统刺绣就是用绣针引彩线,按照设计的花纹和色彩规律,在绣品上面刺缀运针,以绣迹造型构成花纹的工艺美术品。我国幅员辽阔,各民族刺绣都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含义,而刺绣的基本技法也丰富多样,不胜枚举。但概括来讲,刺绣的基本技法主要体现在“针法”上,原始先民在缝制衣服、结网、

编织的过程中发现了针脚、肌理等产生的形式美因素,后来演化为更加精湛的刺绣针法。一般认为,我国古代刺绣的基本针法有两种,即“环针”和“直针”,环针也称为“锁链形针法”,直针也称为“齐平形针法”。。白马藏族的刺绣从针法方面来考察,以传统的齐平形针法为主要艺术语言;从材质使用方面来看,又有平针绣、拼贴绣、盘筋绣以及平针绣与拼贴绣相结合等几种表现形式。其中拼贴绣是白马藏族刺绣的突出特色,在民族服饰的装饰中使用极其普遍,尤其女性服饰百褶衣、短衫的衣领、袖子、以及背部图案,都采用拼贴绣的形式,另外番鞋筒上也有简易的拼贴图案,形成富有白马藏族民族特色的彩色条纹装饰。而平针绣则主要用于绣花鞋、烟袋、荷包等饰品。盘筋绣主要运用于“沙嘎帽”的绣花图案中。

1.拼贴绣

拼贴绣顾名思义就是具有粘贴特色的刺绣工艺,即将各种线材或面材通过粘贴、缝制的方法直接固定在相关部位,再进行刺绣修饰的方法,是白马藏族传统服饰中最为常见的绣花工艺。白马藏族拼贴绣的基本程序较为单纯,即根据事先设计好的图样,用各种彩色棉布剪出各种形状的布块、布条,然后用缝制衣服的普通针法直接缝制在相关部位。最有代表性的图案是百褶衣背部、袖子上的太阳纹,在深蓝或深红的羊毛褐子底色上用白色、黄色、蓝色和红色等亮丽的彩色布条缝制出“米”字形或“带圆圈的米字”形纹饰,以象征光芒四射的太阳,期间又穿插平针绣的小圆点,代表星星,形成单纯古朴的装饰效果,但其中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含义。

2.平针绣

平针绣来源于传统刺绣技法中的齐平形针法,也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刺绣技法。白马藏族平针绣的基本程序较拼贴绣复杂,先根据装饰部位的需要来设计图样,再用厚实的牛皮纸或其他纸剪出图形底稿,然后将剪纸底稿粘贴或缝制于相关部位,再用各色丝线进行齐平针法刺绣。由于有较为厚实的纸质底稿铺垫,所以使刺绣图案具有较强的立体感,产生了和盘绣类似的装饰效果。白马藏族的这些刺绣图样一般为比较具象的花卉,多取材于其生存环境中的山野花卉,生动自然,朴实无华。这些具象的刺绣图案多出现在衣领、绣花鞋、烟袋、钱袋、针插等服饰及装饰品中。这些剪纸图样的内容与格式也相对固定,在白马村寨中辗转流传。有些心灵手巧的白马藏族妇女也有直接用挑花绣者,即不用剪纸底稿,而在绣件上直接用挑针和丝线塑造花卉图形,亦能达到生动自然的效果。

3.盘筋绣

盘筋绣是通过用线材盘绕结合针线固定的刺绣技巧,这种刺绣方法产生的图案具有很强的立体感,白马藏族的盘筋绣主要用于“沙嘎帽”图案的装饰。沙嘎帽是白马藏族服饰文化的标志之一,用白羊毛毡做成,形状如带花边的圆盘,浅底,帽檐为波折状,帽顶的一侧插2-3根洁白的雄鸡尾羽,色调素雅,造型别致。沙嘎帽图案的绣法也较为特别,技法相对单纯古朴,即用一根红色毛线和黑色毛线平行并置,一边根据图样盘绕,一边用白色细线缝制固定,语言朴实,对比强烈。图案的内容主要有扇子花、鸡爪花、万不断等。主要包含了白马人对白鸡的崇拜意识,以及对美好、吉祥寓意的追求。

4.拼贴绣与平针绣的结合

在白马藏族的刺绣图案中,往往将拼贴绣与平针绣进行结合运用,从而丰富了其刺绣工艺的语言,形成图中有花的变化效果,增强了图案的层次感。这种结合运用的技法多出现在坎肩和短衫的背部图案中,坎肩和短衫的背部图案多为正方形与三角形的组合形式,且组合格式也相对固定,并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含义。在制作时,先用彩色布料根据设计需要剪出几何形构件,然后根据布块的大小和形状用剪纸的形式剪出适合纹样底稿,再将底稿粘贴或缝制在布块上,然后进行平针刺绣,最后将这些刺绣好的图案构件进行组合缝制在相关部位。这种方法能使图案形成层叠立体、对比强烈的视觉效果,从而形成丰富独特的装饰特色。

三、白马藏族刺绣图案的文化内涵

各个民族的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具有“族徽”的重要作用,而刺绣图案则是服饰文化的灵魂,是写在服饰上的民族文化。刺绣又是服饰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是服饰文化的高级形态,但其文化渊源却来自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以及祖先崇拜等。原始先民最初将特殊的图像符号描绘在身体的某些部位,以达到某些功利目的和满足特殊的精神需要,后来随着服饰文化的逐渐发展,从而演变为成熟、精致的刺绣图案。虽然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但这些图案中依然传承了古老的民族文化因子,即使在一些写实的动物花卉图案中,也仍然包含着驱邪纳福、自然崇拜等文化寓意。白马藏族服饰文化中的刺绣图案,不仅具有独特的语言和外在形式,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寓意,这些图案既反映出白马人特殊的生存环境,也包含着白马人深厚古老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白马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以及祖先崇拜的综合反映。

白马藏族的宗教信仰具有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的特征,他们至今依然崇拜太阳神、月亮神、山神、树林神、水神、火神、雷神等自然神灵,各种自然物都有主宰的神灵。白马人也将这些自然崇拜观念通过刺绣图案表达出来,尤其以百褶衣上的拼贴绣最具民族特色,他们用最原始、最朴素的刺绣语言,在服饰的衣领、袖子以及背部绣上太阳花、月亮花以及星星图案,使整个服饰成为一幅灿烂的天体图像,这些图案就像古老的象形文字一样,在高度的抽象之中又体现出醇厚的形式意味,既标志着白马藏族服饰文化的高度成熟,又传承了原始艺术的精神内核。白马人也将对自然的崇拜与赞美寄寓在一些具象的动物和植物花卉刺绣图案中,他们用自己朴素的平针绣技巧,将白马山寨中的自然花草、飞禽走兽描绘在服饰图案中,虽然不是逼真的再现,但艺术形象中却蕴含着强烈的生命意味,饱含着白马人纯真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图腾崇拜是在自然崇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白马藏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形成了他们的图腾崇拜。白马妇女的头饰称为“鱼骨牌”,头顶的发际处装饰一排洁白的圆形“鱼骨”,朐前装饰的“胸牌”,其实也是方形的“鱼骨牌”,这种被称为“鱼骨”的洁白如玉的装饰品,其实是用海贝制作的,但白马人宁愿称之为“鱼骨”,真正体现了图腾崇拜的象征意味和民族心理。妇女服饰衣领上的刺绣图案中,也有具象的鱼造型,百褶衣背部的正中间,也用抽象的线条拼贴成鱼的意象化造型。白马人被认为是古代氐族的遗裔,远古时期的氐人部落就有鱼图腾崇拜的习俗,《山海经·海内南经》中有“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的描述,人面鱼身,其

实就是一种以鱼造型来装饰身体的习俗,体现了远古时期氐人部落的鱼图腾崇拜意识。另外甘青地区的史前彩陶纹饰中就存在大量的鱼纹造型,而这一带正是古代氐羌民族群体聚居的中心地带。白马藏族也崇拜白色雄鸡,据白马藏族民间传说,白色雄鸡曾经在民族战争中唤醒了沉睡的白马人,使其免遭灭族之灾,所以白马人的标志性服饰“沙嘎帽”上就以装饰洁白的雄鸡尾羽而著称,同时他们在沙嘎帽顶上还用盘筋绣的方法,用黑红相间的毛线绣制“鸡爪花”,和象征鸡翅膀、尾巴的“扇子花”,使整个帽子在结构上与鸡的造型相吻合。

另外,百褶衣背部拼贴和刺绣的太阳花、月亮花与中间的三角形所形成的图形结构,具有抽象的人面像特征,和怒目圆睁的“池哥”面具极其相似,可能与远古时期氐人部落的雕题遗俗以及刑天神话有关,起初可能作为部落中巫师的一种纹身习俗,随后在民族文化融合与发展中逐渐演变为抽象的刺绣图案,因为这种独特的图案结构在其他少数民族服饰中极为罕见。同时服饰图案中的一些数字,与年月、四季、节气等密切相关,又包含了浓郁的农耕文化寓意。 总之,由于白马藏族刺绣技法的综合性,尤其是拼贴绣的大量运用,使其刺绣图案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总体的视觉特征是抽象性突出,形色各异的几何形与条纹星罗棋布,错落有致,这些抽象的几何图形就像远古时期的彩陶纹饰与岩画一样,体现出原始古朴的艺术特色,传达出质朴永恒的精神意味。同时又结合了生动活泼的具象动植物图形,具象与抽象有机统一,不仅丰富了图案语言和表现力,也反映出白马人热爱自然、善良质朴的民族品格以及独特的审美情趣,使刺绣图案包蕴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寓意。

参考文献:

1 毛艳西南少数民族民间刺绣艺术的审美意蕴[J].民族艺术研究,2003(2),68 2 金韺兰.中国刺绣针法起源研究[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8(3),21

3 徐万邦.祁庆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80 4 古燕昕.纳西族传统服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02月/09日/第005版

5 陈亮.云南楚雄彝族服饰图案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11

6 袁珂.山海经全译[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236

篇五:白马藏族刺绣工艺的民族特征

白马藏族刺绣工艺的民族特征

作者:岳锋 余永红

来源:《雕塑》2014年第01期

内容摘要:白马藏族刺绣工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形成了平针绣、拼贴绣、盘筋绣等针法相结合的表现形式,而且具象图案与抽象图形有机统一,不仅具有丰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力,也蕴含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寓意,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原始古朴的艺术韵味。 关键词:白马藏族;刺绣;文化内涵;民族特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也体现出多元一体的丰富性,各民族在长期的融合与发展中形成了各自鲜明独特的服饰文化,而与服饰紧密相连的刺绣也都体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与深厚的文化内涵。白马藏族是以农耕为主、兼有牧猎文化的民族,而其祖先古代氐族也很早就进入发达的农耕文明,和邻近的羌族相比,其服饰文化更为发达,这些都为其刺绣工艺的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据《后汉书·西南夷传》记载:哀牢人“知染彩文绣……织成文章如绫锦。”可见西南少数民族的刺绣亦有悠久历史,而白马藏族亦属于“西南夷”民族群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另外陇南又是古代氐人的主要繁衍生息地区,陇南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条件,是甘肃境内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境内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错,森林茂密,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农业生产。所以居住在陇南的少数民族也以农耕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了他们以农耕为主,兼营牧猎的文化类型。这种独特的文化类型也鲜明地体现在其民族服饰中,从而形成了白马藏族刺绣工艺的类型以及独特风格。

一、白马藏族刺绣的主要类型

从白马藏族现存刺绣品的类型来考察,主要反映出以服饰为主的实用性,所有绣品都紧紧围绕服饰产生。但从造型与装饰功能方面进一步区别,可以将其刺绣品区分为服饰类与荷包类两大类型,而服饰类刺绣中又以妇女服饰刺绣为主。妇女服饰中的沙嘎帽、百褶衣、坎肩、短衫、番鞋、绣花鞋、腰带等均有精致的刺绣图案,其中尤以百褶衣、坎肩、短衫、绣花鞋刺绣最有代表性。男子服饰装饰简易,结构单纯,只有袖口与衣襟处装饰简易的花边,而男子沙嘎帽、番鞋以及麻鞋上则绣制图案。荷包类刺绣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其一是佩戴在腰间的烟袋与钱袋;其二是缀饰于妇女胸前的针插;其三是佩饰于身后肩胛部位的装饰性荷包。这些荷包类刺绣品也都是服饰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实用性与装饰性的有机融合。

二、白马藏族刺绣的工艺特征

从字面意义来考察,刺绣是一种用针引线绣花的传统工艺,中国传统刺绣就是用绣针引彩线,按照设计的花纹和色彩规律,在绣品上面刺缀运针,以绣迹造型构成花纹的工艺美术品。我国幅员辽阔,各民族刺绣都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含义,而刺绣的基本技法也丰富多样,不胜枚举。但概括来讲,刺绣的基本技法主要体现在“针法”上,原始先民在缝制?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⒔嵬?/p>

编织的过程中发现了针脚、肌理等产生的形式美因素,后来演化为更加精湛的刺绣针法。一般认为,我国古代刺绣的基本针法有两种,即“环针”和“直针”,环针也称为“锁链形针法”,直针也称为“齐平形针法”。。白马藏族的刺绣从针法方面来考察,以传统的齐平形针法为主要艺术语言;从材质使用方面来看,又有平针绣、拼贴绣、盘筋绣以及平针绣与拼贴绣相结合等几种表现形式。其中拼贴绣是白马藏族刺绣的突出特色,在民族服饰的装饰中使用极其普遍,尤其女性服饰百褶衣、短衫的衣领、袖子、以及背部图案,都采用拼贴绣的形式,另外番鞋筒上也有简易的拼贴图案,形成富有白马藏族民族特色的彩色条纹装饰。而平针绣则主要用于绣花鞋、烟袋、荷包等饰品。盘筋绣主要运用于“沙嘎帽”的绣花图案中。

1.拼贴绣

拼贴绣顾名思义就是具有粘贴特色的刺绣工艺,即将各种线材或面材通过粘贴、缝制的方法直接固定在相关部位,再进行刺绣修饰的方法,是白马藏族传统服饰中最为常见的绣花工艺。白马藏族拼贴绣的基本程序较为单纯,即根据事先设计好的图样,用各种彩色棉布剪出各种形状的布块、布条,然后用缝制衣服的普通针法直接缝制在相关部位。最有代表性的图案是百褶衣背部、袖子上的太阳纹,在深蓝或深红的羊毛褐子底色上用白色、黄色、蓝色和红色等亮丽的彩色布条缝制出“米”字形或“带圆圈的米字”形纹饰,以象征光芒四射的太阳,期间又穿插平针绣的小圆点,代表星星,形成单纯古朴的装饰效果,但其中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含义。

2.平针绣

平针绣来源于传统刺绣技法中的齐平形针法,也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刺绣技法。白马藏族平针绣的基本程序较拼贴绣复杂,先根据装饰部位的需要来设计图样,再用厚实的牛皮纸或其他纸剪出图形底稿,然后将剪纸底稿粘贴或缝制于相关部位,再用各色丝线进行齐平针法刺绣。由于有较为厚实的纸质底稿铺垫,所以使刺绣图案具有较强的立体感,产生了和盘绣类似的装饰效果。白马藏族的这些刺绣图样一般为比较具象的花卉,多取材于其生存环境中的山野花卉,生动自然,朴实无华。这些具象的刺绣图案多出现在衣领、绣花鞋、烟袋、钱袋、针插等服饰及装饰品中。这些剪纸图样的内容与格式也相对固定,在白马村寨中辗转流传。有些心灵手巧的白马藏族妇女也有直接用挑花绣者,即不用剪纸底稿,而在绣件上直接用挑针和丝线塑造花卉图形,亦能达到生动自然的效果。

3.盘筋绣

盘筋绣是通过用线材盘绕结合针线固定的刺绣技巧,这种刺绣方法产生的图案具有很强的立体感,白马藏族的盘筋绣主要用于“沙嘎帽”图案的装饰。沙嘎帽是白马藏族服饰文化的标志之一,用白羊毛毡做成,形状如带花边的圆盘,浅底,帽檐为波折状,帽顶的一侧插2-3根洁白的雄鸡尾羽,色调素雅,造型别致。沙嘎帽图案的绣法也较为特别,技法相对单纯古朴,即用一根红色毛线和黑色毛线平行并置,一边根据图样盘绕,一边用白色细线缝制固定,语言朴实,对比强烈。图案的内容主要有扇子花、鸡爪花、万不断等。主要包含了白马人对白鸡的崇拜意识,以及对美好、吉祥寓意的追求。

4.拼贴绣与平针绣的结合

在白马藏族的刺绣图案中,往往将拼贴绣与平针绣进行结合运用,从而丰富了其刺绣工艺的语言,形成图中有花的变化效果,增强了图案的层次感。这种结合运用的技法多出现在坎肩和短衫的背部图案中,坎肩和短衫的背部图案多为正方形与三角形的组合形式,且组合格式也相对固定,并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含义。在制作时,先用彩色布料根据设计需要剪出几何形构件,然后根据布块的大小和形状用剪纸的形式剪出适合纹样底稿,再将底稿粘贴或缝制在布块上,然后进行平针刺绣,最后将这些刺绣好的图案构件进行组合缝制在相关部位。这种方法能使图案形成层叠立体、对比强烈的视觉效果,从而形成丰富独特的装饰特色。

三、白马藏族刺绣图案的文化内涵

各个民族的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具有“族徽”的重要作用,而刺绣图案则是服饰文化的灵魂,是写在服饰上的民族文化。刺绣又是服饰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是服饰文化的高级形态,但其文化渊源却来自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以及祖先崇拜等。原始先民最初将特殊的图像符号描绘在身体的某些部位,以达到某些功利目的和满足特殊的精神需要,后来随着服饰文化的逐渐发展,从而演变为成熟、精致的刺绣图案。虽然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但这些图案中依然传承了古老的民族文化因子,即使在一些写实的动物花卉图案中,也仍然包含着驱邪纳福、自然崇拜等文化寓意。白马藏族服饰文化中的刺绣图案,不仅具有独特的语言和外在形式,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寓意,这些图案既反映出白马人特殊的生存环境,也包含着白马人深厚古老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白马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以及祖先崇拜的综合反映。

白马藏族的宗教信仰具有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的特征,他们至今依然崇拜太阳神、月亮神、山神、树林神、水神、火神、雷神等自然神灵,各种自然物都有主宰的神灵。白马人也将这些自然崇拜观念通过刺绣图案表达出来,尤其以百褶衣上的拼贴绣最具民族特色,他们用最原始、最朴素的刺绣语言,在服饰的衣领、袖子以及背部绣上太阳花、月亮花以及星星图案,使整个服饰成为一幅灿烂的天体图像,这些图案就像古老的象形文字一样,在高度的抽象之中又体现出醇厚的形式意味,既标志着白马藏族服饰文化的高度成熟,又传承了原始艺术的精神内核。白马人也将对自然的崇拜与赞美寄寓在一些具象的动物和植物花卉刺绣图案中,他们用自己朴素的平针绣技巧,将白马山寨中的自然花草、飞禽走兽描绘在服饰图案中,虽然不是逼真的再现,但艺术形象中却蕴含着强烈的生命意味,饱含着白马人纯真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图腾崇拜是在自然崇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白马藏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形成了他们的图腾崇拜。白马妇女的头饰称为“鱼骨牌”,头顶的发际处装饰一排洁白的圆形“鱼骨”,朐前装饰的“胸牌”,其实也是方形的“鱼骨牌”,这种被称为“鱼骨”的洁白如玉的装饰品,其实是用海贝制作的,但白马人宁愿称之为“鱼骨”,真正体现了图腾崇拜的象征意味和民族心理。妇女服饰衣领上的刺绣图案中,也有具象的鱼造型,百褶衣背部的正中间,也用抽象的线条拼贴成鱼的意象化造型。白马人被认为是古代氐族的遗裔,远古时期的氐人部落就有鱼图腾崇拜的习俗,《山海经·海内南经》中有“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的描述,人面鱼身,其

实就是一种以鱼造型来装饰身体的习俗,体现了远古时期氐人部落的鱼图腾崇拜意识。另外甘青地区的史前彩陶纹饰中就存在大量的鱼纹造型,而这一带正是古代氐羌民族群体聚居的中心地带。白马藏族也崇拜白色雄鸡,据白马藏族民间传说,白色雄鸡曾经在民族战争中唤醒了沉睡的白马人,使其免遭灭族之灾,所以白马人的标志性服饰“沙嘎帽”上就以装饰洁白的雄鸡尾羽而著称,同时他们在沙嘎帽顶上还用盘筋绣的方法,用黑红相间的毛线绣制“鸡爪花”,和象征鸡翅膀、尾巴的“扇子花”,使整个帽子在结构上与鸡的造型相吻合。

另外,百褶衣背部拼贴和刺绣的太阳花、月亮花与中间的三角形所形成的图形结构,具有抽象的人面像特征,和怒目圆睁的“池哥”面具极其相似,可能与远古时期氐人部落的雕题遗俗以及刑天神话有关,起初可能作为部落中巫师的一种纹身习俗,随后在民族文化融合与发展中逐渐演变为抽象的刺绣图案,因为这种独特的图案结构在其他少数民族服饰中极为罕见。同时服饰图案中的一些数字,与年月、四季、节气等密切相关,又包含了浓郁的农耕文化寓意。 总之,由于白马藏族刺绣技法的综合性,尤其是拼贴绣的大量运用,使其刺绣图案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总体的视觉特征是抽象性突出,形色各异的几何形与条纹星罗棋布,错落有致,这些抽象的几何图形就像远古时期的彩陶纹饰与岩画一样,体现出原始古朴的艺术特色,传达出质朴永恒的精神意味。同时又结合了生动活泼的具象动植物图形,具象与抽象有机统一,不仅丰富了图案语言和表现力,也反映出白马人热爱自然、善良质朴的民族品格以及独特的审美情趣,使刺绣图案包蕴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寓意。

参考文献:

1 毛艳西南少数民族民间刺绣艺术的审美意蕴[J].民族艺术研究,2003(2),68 2 金韺兰.中国刺绣针法起源研究[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8(3),21

3 徐万邦.祁庆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80 4 古燕昕.纳西族传统服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02月/09日/第005版

5 陈亮.云南楚雄彝族服饰图案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11

6 袁珂.山海经全译[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236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