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鲁宾孙漂流记美绘本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2:23:24 字数作文
鲁宾孙漂流记美绘本字数作文

篇一:绘本之美

绘本之美,美在何处

两厂幼儿园 魏念萍

绘本与美的话题,可以谈的内容太多太多,远远不止这篇小文所能容纳。故此,我从绘本本身的美来展开。

绘本之美,美在何处?

这是我们常常提及的话题,也是很多初接触绘本的读者经常会提出的疑惑。特别是看着身边的孩子翻阅着这通篇就零星几个字甚至一个字也没有的图画书并不时发出笑声的阅读场景,而不得不思索的问题。绘本难道真有这么好玩?如此有趣吗?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美!绘本的所有特点,用这一个“美”字尽可收入囊中。可到底美在何处呢?台湾绘本专家、格林文化的主编郝广才在《好绘本,如何好》一书中,从专业制作和欣赏的角度,分“绘本元素:点的舞蹈,形式技巧:线的律动,内容手法:面的张力”三个层面对绘本的“美”作了详尽的解读。很多看了他这本书的绘本爱好者感慨:看了这本书,才知道绘本阅读和制作还有如此多的技巧和知识在里面啊!原来小小的绘本还藏有如此多的玄机啊!而简要归纳绘本的“美”,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概括:

第一、文字之美、语言之美。绘本主要由文字和图画构成(当然也有一些无字书),文字与图画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相加”关系,而是乘积关系。很多绘本的文字很美,如诗一般,给读者以美的享受。一些绘本的语言风趣幽默又琅琅上口,读起来饶有兴趣并轻松愉悦。比如着名的苏斯博士的系列绘本。

第二、图画之美。绘本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图画来叙事的创作形式。而绘

本创作,对图画质量的要求极高。从色彩到角色造型,从构图到版式设计,从道具到背景烘托,都时时处处传达出“美”来。绘本创作的过程,和电影创作类似,但要求更高。试想,绘本以短短的十几页的跨页画面展现一个故事或主题,比电影的120分钟所要承载的任务和重量更多。每一幅图的设计和绘制,都如同电影制作前的分镜头设计。创作者一定要精心揣摩每一个镜头的角度、用光、边框、主题和层次,并经过反复地对草稿的修订、上色、润色等才能成行。因此,从图画制作来看,绘本创作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创作形式。而且,它是各类艺术形式的集合:文学、美术、电影、摄影、广告设计等等。同时根据不同绘本所涉及到的主题,还需要创作者做一个全才:植物学家、动物学家、昆虫学家、心理学家、育儿专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等等。

第三、绘本具有构思精巧、独具匠心之美。无论是绘本整体框架的搭建和设计,还是气氛的营造和烘托,不管是创作者故意设下的“暗示”,还是随主题发展所埋入的伏笔,都能使读者充分体验到阅读的快乐,感受到发现的趣味和成就感。而很多绘本最出彩的部分则是最后一页那出人意料的结局,或者使人会心一笑,或者令人如释重负,或者让人欢喜雀跃,甚或读者掩卷后拍案叫绝。而每每此时,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绘本的创作者,或者称为该书的导演,是否正在每一幅图画的后面微笑着注视着读者这些其意料之中的反应呢?创作的精巧与魅力所在,读者的阅读情景和体验才是最好的证明。 第四、角色造型之美。每个绘本都会有一个主题,围绕着此主题将会卷入很多的角色。而角色的造型设计往往是绘者最煞费苦心的环节。我们也发现,绘本中的角色众多,经常重复使用的角色也不少。比如动物形象中的小熊、小兔子、小老鼠等等。可每个绘本中都有自己独创的区别与其他创作者

的小熊形象,每个小熊形象都给人以深刻而又独特的印象。从家喻户晓的维尼熊到日本佐佐木洋子的《小熊宝宝》,从荷兰丹姆的《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系列中的小熊到英国拜福德的《小熊睡觉了》中的北极熊,从安东尼·布朗的《小熊奇兵》中的白色小熊到《一片披萨一块钱》中的大熊阿比,每只熊的造型除了一些基本共同点外,都体现了创作者的创新和匠心。可以说,每个作者的熊都是特别的、独一无二的。而其他如英国波特的彼得兔、美国伊恩·福尔克纳的小猪奥莉薇、比利时克罗德·杜柏的甜蜜小仓鼠、日本宫西大爷颠覆性的可爱的狼形象、美国桑达克的具有锐利线条的野兽形象等等,都是独具一格的角色造型,给人留下了深刻而隽永的印象。

第五、主题之美。很多绘本都是围绕着人类共同追寻的主题而展开故事的。比如对真、善、美的弘扬和赞美,对亲情、友情、爱情的颂扬和讴歌,对生命、成长甚至死亡的探索和思考。比如《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系列、《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彼得的椅子》分别对父爱、母爱、祖孙情、手足情进行了感人而细致的描述和探讨;而《我不知道我是谁》、《一片叶子落下来》、《獾的礼物》、《彩虹色的花》、《爷爷变成了幽灵》、《爷爷有没有穿西装》则分别围绕着生命认知、死亡等孩子常常问及、大人常常思索却又令人难以回答的主题而展开。虽然绘本原本是给孩子看、为孩子而创作的图书类型,但却并未把成人读者拒之门外。其实,好的作品、美的创作是为全人类而创作的,是全人类的共同拥有并享受的精神财产。 第六、绘本之美,处处尽显。绘本的美,不仅是从文字到图画、从主题到细节、从构思到造型的美感,还体现在绘本从内到外的所有环节。从封面到封底,从护封到环衬,从腰封到勒口,从书脊到内页,都体现出了创作者的构思和创意。很有意思的是,有时候,绘本从里到外都是创作者想传达给

读者的各种信息,有些信息还十分重要,如果被读者忽视了,甚至可能影响到对全书的理解。比如,你不读《蚂蚁和西瓜》的书名页,就不会明白这块大西瓜的来历,你不看《好饿的小蛇》的封底,就不知道这只贪吃的小蛇吞下大树后的结局。绘本的美,处处尽显,需要你认真、耐心、仔细地体味、寻找、发现,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你才会收获阅读的快乐和幸福。

篇二:鲁滨孙漂流记12

“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实验”教学案例

走进人物 尽享阅读

《鲁滨孙漂流记》导读课

教师工作单位:汾阳市府学街小学

邮编:032200

联系电话:13593365588

教龄:11年

“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实验”教学案例:

走进人物 尽享阅读

《鲁滨孙漂流记》阅读指导课设计

吕梁市汾阳市府学街小学 范慧君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掌握精读和泛读的方法。

2、通过师生共同赏析精彩章节,引导学生要善于捕捉文章的细节描写。

3、让学生在书海中陶冶情操,积淀文学素养。

4、学习鲁滨逊不怕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通读《鲁滨孙漂流记》,制作课件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鲁宾孙漂流记美绘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老师最近阅读一本探险小说。它是英国和欧洲出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在美国《生活》杂志“人类有史以来的最佳书”中排名第二。这本书是著名作家曹文轩作序、推荐给我们的。大家想看看这本书吗?

二、学生拿到书,静静地泛读故事。(十分钟)

①现在同学们对这本书有哪些了解了?

(学生就各自的发现进行交流)

②《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在当时影响非常大,被认为是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笛福也因此被誉为“英国与欧洲的小说之父”。同学们知道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汇报交流。

三、介绍阅读方法:

同学们平时读书时有没有发现,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其实书中是有介绍的。有的在书的前言部分,有的在导读部分。我们在阅读一本书,首先浏览了作者简介、导读(有的书叫序、前言)、目录、后记等,然后便可大体上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这种读书方法叫泛读。

四、阅读精彩章节——精读

1、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泛读,已经了解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那么,要读懂一本书,光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还不够,要理解书中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涵,把握人物的形象,就必须要精读。

2、介绍精读方法——做摘录

如何来精读呢?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在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时候,要边读边做记录,这是一个很好的读书方法。比较长的片段,我们可以采用概括主要内容、摘录段首语句、截取片段精华等方法摘录。下面我们就一起精读一个章节。

同学们打开目录,看看你现在最想读哪一章?我们要边读边思考啊。

五、交流读后感受:

①出示句子:“我的脾气是只要决心做一样事情,不成功绝不放手的。”读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感受到鲁滨逊坚忍不拔的精神、坚毅的性格、永不言弃的精神、锲而不舍的精神等)

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中,我们不难发现,同一个句子,思考的角度不同,感受也不一样。

②出示片段:“这是一个最荒谬的办法??对它非常满意”。 同学们,如果让你来写写读这段话的感悟,你准备怎么来写呢?(学生写感悟)

学生交流体会。

老师读了这段话后,也写下了体会,想不想看?

(出示:这段话运用大量的数据,写出了造独木舟的经过。从这些具体的数字中我感受到鲁滨逊超人的智慧。在没有助手,没有很好的造船工具的条件下,他竟然造出了略具规模、很体面的独木舟。这不得不让我为主人公坚毅的精神、灵巧的双手而赞叹!)

从同学们刚才的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了鲁滨逊那勤劳、勇敢、坚毅的性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一个勇于冒险、面对困难百折不饶、永不言弃的硬汉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这些都是我们从文中具体的细节

中体会出来的。看来,抓住文章的细节处咀嚼、体会,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六、总结,在这部小说中还有很多章节,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我们就通过阅读去书中寻找、体味吧。同学们,今天我们循着“鲁滨逊漂流”的足迹,也经历了一次“阅读知识的漂流”,我们的漂流没有艰难险阻,而是一次难忘的漫游。

茅盾先生说过: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书的海洋,扬起“漂流”的风帆,去收获人生更多的精彩吧!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老师最近阅读一本探险小说。它是英国和欧洲出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在美国《生活》杂志“人类有史以来的最佳书”中排名第二。这本书是著名作家曹文轩作序、推荐给我们的。大家想看看这本书吗?

全班同学:想!

这本名著就是英国小说之父笛福的《鲁宾孙漂流记》。

许多学生说道:老师,快给我们发书吧。

(下发书籍,学生自由阅读十分钟)

篇三:鲁宾孙漂流记

《鲁宾孙漂流记》

——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

一、作品简评 《鲁宾孙漂流记》是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作者用生动逼真的细节描写把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身临其境,使故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小说主人公鲁宾孙也成为欧洲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形象。笛福在此书中描写了人对自然的挑战,写了一个不可思议、惊险重重的故事,成了一部雅俗共赏、老少爱读的名著,为此,笛福博得了“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称号。此书是笛福文学作品最有影响的一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 小说以极大的篇幅描写了鲁宾孙落难荒岛,不畏艰难,自耕自力,与恶劣环境作斗争的一幕幕感人的情景,歌颂了人的智慧和勤劳的美好品德。

此书最大的艺术成就就是在世界文学中塑造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正面典型形象。鲁宾孙所处时代正是资本主义四处扩张的时代,在他身上很好地概括了处于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人们,富于冒险、充满野心、百折不回的顽强毅力和一种精神斗志。因此,鲁滨逊很自然地成了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他流落荒岛后,不是听天由命、坐以待毙,而是发挥自己全部才智,不断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改善自己的伙食和居住条件,一切都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地创造出来,他创建了自己的王国。他以劳动成为自然的主人,从而引起人们对他的热爱。

本书另一个艺术成就是它的真实性和具体性。在英国文学中,这是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笛福的技巧在于把想象的事物描写得栩栩动人、妙趣横生,准确生动和细致地写出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特征。而在写作时语言简朴、明晰,语句通俗、浅显,他特别强调文章要有简明的风格。正因如此,本书才能广泛在群众中流传。

《鲁宾孙漂流记》引起许多作家竞相模仿,同时代的英国作家斯威夫特著名的《格列佛游记》就受了它的影响。卢俊在《爱弥儿》中曾将它作为爱弥儿15岁时的必读书。此书不仅深受青少年的喜爱,许多思想家也常常从中汲取养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曾多次引用鲁宾孙的故事来分析资产阶级的本性。

阅读感受:①故事精彩离奇;②小说表现了鲁滨孙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性格;③小说对鲁滨孙荒岛生活的描写逼真自然,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想像力和艺术表现力;④小说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情节完全通过人物的自白串联起来;⑤小说语言明白晓畅,朴素生动。

二、名著梗概

全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鲁滨逊离家三次航海的经历;第二部分是小说的主体,写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种种经历;第三部分则是写他离开荒岛之后的事情。

鲁宾孙出身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外见识一番。他瞒着父亲出海,第一次航行就遇到大风浪,船只沉没,他好不容易才逃生。第二次出海到非洲经商,赚了一笔钱。第三次又遭不幸,被摩尔人俘获,当了奴隶。后来他划了主人的小船逃跑,途中被一艘葡萄牙货船救起。船到巴西后,他在那里买下一个庄园,做了庄园主。

可生性喜欢冒险的他不甘心这样的发财致富,又再次出海,到非洲贩卖奴隶。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船上水手、乘客全部遇难,唯有鲁宾孙幸存,只身飘流到一个杳无人烟的孤岛上。他用沉船的桅杆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枪支弹药、工具等运到岸上,并在小山边搭起帐篷定居下来。接着他用削尖的木桩在帐篷周围围上栅栏,在帐篷后挖洞居住。他用简单的工具制作桌、椅等家具,猎野味为食,饮溪里的水,度过了最初遇到的困难。此后创造性地用刀刻痕计时,并开始在岛上种植大麦和稻子,自制木臼、木杵、筛子,加工面粉,烘出了粗糙的面包。他捕捉并驯养野山羊,让其繁殖。他还制作陶器等,保证了自己的生活需要。当他得了疟疾,他学会用烟叶治疗。虽然生活渐渐安适,鲁宾孙却一直没有放弃寻找离开孤岛的办法。他砍倒一棵大树,花了五六个月的时间做成了一只独木舟,但船实在太重,无法拖下海去,只好将之遗弃,重新另造一只小的。

鲁宾孙在岛上独自生活了十七年后,一天,他发现岛边海岸上都是人骨,生过火,原来外岛的一群野人曾在这里举行过“人肉宴”。鲁宾孙惊愕万分。此后他便一直保持警惕,更加留心周围的事物。直到第二十四年,岛上又来了一群野人,带着准备杀死、吃掉的俘虏。鲁宾孙发现后。救出了其中的一个。鲁宾孙把被救的土人取名为“星期五”。此后,“星期五”成了鲁宾孙忠实的仆人和朋友。接着,鲁宾孙带着“星期五”救出了一个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亲。不久,有条英国船在岛附近停泊,船上水手闹事,把船长等三人抛弃在岛上,鲁宾孙与“星期五”帮助船长制服了帮水手,夺回了船只。他把那帮水手留在岛上,自己带着“星期五”和船长等离开荒岛(绝望岛)回到英国。鲁宾孙荒岛余生28年后重返故土。

他在英国结了婚,生了三个孩子。妻子死后,鲁宾孙又一次出海经商,路经他住过的荒岛,这时留在岛上的水手和西班牙人都已安家繁衍生息。鲁宾孙又送去新的移民,将岛上的土地分给他们,并留给他们各种日用必需品,满意地离开了小岛。

三、主要情节

1.遭遇大风暴

鲁宾孙在巴西发财后,为了扩大种植业的规模,代表当地种植园主去几内亚偷运黑奴。不料,当他们一行穿过赤道时遭到了飓风的袭击,同行的人有的死了,有的被卷进海里。在北纬十二度十八分处,遇到了第二阵暴风,船被搁浅在沙滩上动弹不得了。船上的人上了小艇,鲁宾孙被巨浪埋入水中,又被推向岸边。等海水退尽,他登上陆地,平安上岸,搬走船上的木头,扎成木排,拿了几只角筒,一小包子弹和两把生锈的旧刀,搭了一个像木头房子似的住所。他又找到了食物,心中感到安稳踏实。

2.恐怖的人肉宴

不知不觉,鲁宾孙已在孤岛上生活了十七年了。由于担心会落到野人和食人生番的手里,他时刻觉得危机四伏。有一次,在岛的西南角,他偶然发现了野蛮人吃食同类肉体的场景,迫使他活动范围仅限于城堡、别墅和森林中的圈地,做事也比以前小心,抛掉了发挥创造发明的想法,一心只想着怎样对付怪物的袭击。慢慢地,鲁宾孙一心想要杀尽野人的狂热欲望冷却下来,他认识,这种主动攻击野人的计划不仅不能拯救自己,反而会彻底的毁灭自已。从此以后,他把小船开到了一个岩石下的小湾里,免得让人发现。

3.解救星期五

来到荒岛的第二十四年,鲁宾孙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弄一个野人帮他摆脱孤岛生活。一天清晨,鲁宾孙发现三十个野人在沙滩上生火煮肉,他们正手舞足蹈,过了一会儿,拖出两个野人准备屠杀,其中一个俘虏趁机逃跑。鲁宾孙开枪打死了追杀俘虏的两个野人,解救了他,给他食物,让他睡觉,并给他起名为“星期五”。

4.小岛上的战斗

转眼之间,鲁宾孙在孤岛上度过了二十七年了。虽有“星期五”陪伴,但他对家的思念和重返文明世界的渴望更加强烈了。一天,“星期五”回来报告发现二十一个野人和三个俘虏。鲁宾孙带领“星期五”向野人开枪,救出了一个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亲。安顿好他们,鲁滨逊又萌发去旅行的念头。他从西班牙人那里知道,在“星期五”的故乡还有十六个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等待救援。在西班牙人立下完全听从鲁宾孙指挥的誓言之后,鲁宾孙给他和老野人每人一枝枪和足够的粮食去拯救他的同伴。

5、鲁宾孙计算日期

在一个方柱的四边,每天用刀刻一个凹口,每七天刻一个长一倍的凹口,每一月刻一个再长一倍的凹口。就这样有了一个日历,可以计算日月了。

四、人物性格分析表

五、积累

1.《鲁宾孙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笛福,他是该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小说家,有“英国小说和报刊文学之父”的美誉,他的文章影响了后来期刊文章和报纸的发展。

2.小说的主人公是鲁宾孙,被救的野人为“星期五”,后来,这一野人成为他的忠实的仆人和朋友。小说中描写的鲁宾孙在岛上的经历是全书的精华。

3.鲁宾孙共出海四次。第一次出海的目的地是伦敦,不料却遇到了可怕的风浪;第二次出海是去非洲经商,这次他成功了;第三次出航极为不幸,他们遇到了土耳其海盗,被俘虏,沦为奴隶,逃出后抵达巴西;第四次航行是去贩运黑奴,遭遇飓风,一连十二天,当行驶到南美洲一个岛屿附近时,船突然触礁,遂遭灭顶之灾。

六、感悟

1.对鲁宾孙这一形象,你如何理解?

它让我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鲁宾孙是个充满劳动热情的人,他凭着自己顽强不息的劳动与大自然作斗争,表现出惊人的毅力。他靠着自己的双手,靠着智慧,利用船上留下的简单工具,克服无数困难,为自己的生存创造了条件。我们应该学习他身上的这种精神。:

2.鲁宾孙在流落孤岛之前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流落荒岛前的经历为他积累了一些必要的航海知识,使其在性格上逐渐成熟;另外,他在巴西做种植园主的经历和财产也为他以后的生活打下了物质基础。

七、《鲁宾孙漂流记》读书笔记

坚毅的拓荒者——鲁宾孙

笛福成功地塑造了鲁宾孙这个典型人物,他不仅赋予鲁宾孙种种人类优良的品质,像勇敢、智慧、意志坚强和挚爱劳动,并使他具有一个“理想的”资产者所应有的一切特征:实干精神、清教徒的宗教信仰和严谨等。所有这些又都是通过形象来表达的,鲁宾孙的坚毅性格,就是通过具体的行动,如他怎样用整整四十二天工夫做一块木板,怎样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劳力做了一只独木舟,却不能使用,又顽强地开始造第二只船等。笛福就是通过许许多多真实的细节把人物性格突出出来的。

读罢《鲁宾孙漂流记》,我们的感觉就是真实具体、亲切自然,巨大的吸引力让人不忍释卷。这主要是因为笛福采用了“我”来叙述和回忆,给读者讲故事,并且经常取证于鲁宾孙的日记,将人物细微的思想活动刻画得纤毫毕现。同时,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字句也是小说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笛福把年轻时在报社工作所练就的写实文风成功地引入这部小说,因此,作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山之作,《鲁宾孙漂流记》的显著特点就是对事物一五一十地描摹。面对准确、细致的特征描写和形象刻画,读者很难分辨其中的真假,作品语言自然流畅,文字通俗易懂,整部作品似乎在向读者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如今两个多世纪过去了,这部作品还保持着巨大的魅力。

《鲁宾孙漂流记》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主人公惊险、新奇、真实的个人经历,但是其深层的吸引力却是人类的孤独感在读者心中产生的共鸣。其实每个身处闹市的人何尝没有孤独的感受?而流落荒岛的鲁宾孙正是我们每个人的知音,笛福的《鲁宾孙漂流记》让每个人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读者又有什么理由不喜爱这本书呢?

18世纪初期,资本主义正处在自由竞争的上升阶段,正因为有这样的时代背景,才孕育出了“鲁宾孙”这个前无古人的资产阶级正面形象,他具有相当典型的代表性: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白手起家地开创自己的事业。这些都让人们,特别是满脑子充满希望和梦想的青年人,不由自主地喜爱上他

篇四:2961学生课外阅读经典文库

篇五:鲁宾孙漂流记--名著赏析

名著欣赏《鲁滨孙漂流记》

一、 小说简介

我父亲原来指望我学法律,但是我却一心想去航海。有一天,我去赫尔,我的一位同伴正要坐他父亲的船到伦敦去,再没有什么比这更让我动心了,我必须跟他而去——这是1651年的8月,当时我十九岁。

船刚驶出海口,便碰到了可怕的风浪,使我感到全身说不出的难过,心里十分恐惧。我在痛苦的心情中发了誓,假如上帝在这次航行中留下我的命,我在登上陆地后,就一直回到我慈爱的父母身边,从此一定听从他们的忠告办事。

可是第二天风停了,浪也歇了。太阳西沉,继之而来的是一个美丽可爱的黄昏,这时又喝了我的同伴酿的一碗甜酒,我就把这次航行后便回家的决心丢到九霄云外去了。我的这种习性给我的一生招来了巨大的不幸——任性的行动常给我带来灾难,可我总不肯在灾难来临的时刻乘机悔改。待到危险一过去,就忘掉了所有的誓言,又不顾一切地投入了我的毫无名堂的生活。

在第一次狂风暴雨似的航行后,我又有过几次不同的冒险。在去非洲的几内亚做生意时,我被一艘土耳其的海盗船俘虏,被卖为奴隶,经过许多危险,我逃到了巴西,在那里独自经营一个甘蔗种植园,生活过得很顺遂。可这时我却又成了诱惑的牺牲品。巴西因为人工不足,有几个种植园主知道我曾为做生意而到过非洲的一些奴隶市场口岸,他们竭力哄诱我作一次航行,到那一带去为他们的种植园买些黑奴回来。

听从坏主意,人就会倒霉。我们的船在南美洲北岸一个无名岛上触了礁,所有的水手及乘客全都淹死了,上帝保佑,只有我一个人被高高的海浪卷到了岸上,保住了一条命。当时我所有的只是一把刀、一只烟斗和一个盒子里装的一点儿烟草。待到我的体力恢复,可以走路了时,我就沿着海岸走去。使我大为高兴的是,我发现了淡水。喝了水后,又拿一小撮烟草放在嘴里解饿。我就在一棵树上栖身,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觉振作了精神,海上风平浪静。但最叫我高兴的是我看见了那艘船,待到潮水退下,看到它竟离海岸很近,我发现可以很方便地游到船上去。船上只剩下一只狗和两只猫,再没有别的生物。不过船上有大量的生活必需品,这样,我就干了起来。为了把那些东西运到这个岛的一个水湾里,我专门制造了一只木筏,还把岛上有淡水而且比较平坦的一块高地作了我的住所。面包、大米、大麦和小麦、干酪和羊肉干、糖、面粉、木板、圆木、绳子——所有这些,再加上几支滑膛枪、两支手枪、几支鸟枪、一把锤子,还有——那是最没有用的——三十六镑英币。所有这些东西我都一天又一天——在两次退潮之间一一从船上运到了岸上。到了第三十天夜里,我的搬运工作做完了,我躺下来时,虽然像平常一样害怕,但我心里也满怀感恩之情,因为我知道,我已为以后对付这个荒岛作好了准备而心里感到踏实了。

岛上有不少野果树,但这是我过了好久才发现的,我把它晒成葡萄干。岛上还有到处乱跑的山羊,但要不是我从船上取来了枪支弹药,它们对我又有何好处呢?因此,我有理由感谢仁慈的上帝,让船搁在海岸边,直至使我搬来了对我有用的一切东西。 要想确保我能在这个岛上生存下来,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我尽可能地相继办了几件我非办不可的事。但是我的努力并非总是交上好运道。我在第一次播下大麦和稻子的种子时,这些宝贵的存货就浪费了一半,原因是播种得不是时候。我辛辛苦苦花了几个月工夫,挖了几个地窖以备贮存淡水。花了四十二天时间,才把一棵大树砍劈成我的第一块长木板。我起劲地干了好几个星期,想制造一个捣小麦的石臼,最后却只好挖空了一大块木头。我足足花了五个月工夫,砍倒一棵大铁树,又劈又削,让它成了一只很像样的独木舟,以备用来逃离这个小岛,可结果却因为怎么也没法子使它下到海里去而不得不把它丢弃了。不过,每一桩失败的事,都教给了我以前不知道的一些知识。

至于自然环境,岛上有狂风暴雨,还有地震。我那时也对一切都适应了。我种植和收获了我的大麦和小麦;我采来野葡萄,把它们晒成了很有营养的葡萄干;我饲养温驯的山羊,然后杀了吃,又熏又腌的。由于食物这样多种多样,供应还算不差。如此过了十二个年头,其间,岛上除了我本人之外,我从来没见到过一个人迹。这样一直到了那重大的一天,我在沙滩上偶然发现了一个人的光脚印。

我当时好像挨了一个晴天霹雳。我侧耳倾听,回头四顾,可是什么也没听见,什么也没看见。我跑到海岸上,还下海去查看,可是总共就只有那么一个脚印!我惊吓到了极点,像一个被人跟踪追捕的人似地逃回到我的住处。一连三天三夜,我都不敢外出。

这是人怕人的最好说明!经过十二年的痛苦和苦干,十二年跟自然环境相抗争,竟然会因一个人的一只脚印而恐怖不安!但事情就是这样。 经过观察,我了解到这是那块大陆上的那些吃人生番的一种习惯。他们把打仗时抓来的俘虏带到这个岛上我很少去的那个地方,杀死后大吃一顿。有一天早晨,我从望远镜里看见三十个野蛮人正在围着篝火跳舞。他们已煮食了一个俘虏,还有两个正准备放到火上去烤,这时我提着两支上了子弹的滑膛枪和那柄大刀往下朝他们跑了去,及时救下了他们来不及吃掉的一个俘虏。我把我救下的这个人起名为"星期五",以纪念他是这一天获救的,他讲话的声音成了我在这个岛上二十五年来第一次听到的人声。他年轻,聪明,是一个较高级的部族的野蛮人,后来在我留在岛上的那段时间,他始终是我的个可靠的伙伴。在我教了他几句英语后,星期五跟我讲了那大陆上的事。我决定离开我的岛了。我们制造了一只船,这次不是在离海岸很远的地方造。正当我们差不多已准备驾船启航时,又有二十一个野蛮人乘着三只独木船,带了三个俘虏到这个岛上来开宴会了。其中一个俘虏是个白人,这可把我气坏了。我把两支鸟枪、四支滑膛枪、两支手枪都装上双倍弹药,给了星期五一把小斧头,还给他喝了好多甘蔗酒,我自己带上了大刀,我们冲下山去,把他们全杀死了,只逃走了四个野蛮人。

俘虏中有一个是星期五的父亲。那个白人是西班牙人,是我前几年看见的那艘在我的岛上触礁的船上的一个幸存者,当时我还从那艘船上取来了一千二百多枚金币,但对这些钱我毫不看重,因为它们并不比沙滩上的许多沙子更有价值。

我给了那个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亲枪支和食物,叫他们乘着我新造的船去把那艘西班牙船上遇难的水手们带到我的岛上来。正在等待他们回来时,有一艘英国船因水手闹事而在我的岛附近抛了锚。我帮那位船长夺回了他的船,跟他一起回到了英国。我们走时带走了两个也想回英国去的老实的水手,而让闹事闹得最凶的一些水手留在了岛上。后来,那些西班牙人回来了,都在岛上居留了下来。开始时他们双方争吵不和,但定居后,终于建立起了一个兴旺的殖民地,过了几年,我有幸又到那个岛上去过一次。

我离开那个岛时,已在岛上呆了二十八年两个月二十九天。我总以为我一到英国就会高兴不尽,没想到我在那里却成了一个异乡人。我的父母都已去世,真太令人遗憾了,要不我现在可以孝敬地奉养他们,因为我除了从那艘西班牙船上取来的一千二百个金币之外,还有两万英镑等待着我到一个诚实的朋友那儿去领取,这位朋友是一位葡萄牙船长,在我去干那项倒霉的差事之前,我委托他经营我在巴西的庄园。正是为了去干那差事,使我在岛上住了二十八年。我见他如此诚实,十分高兴,我决定每年付给他一百葡萄牙金币,并在他死后每年付给他儿子五十葡萄牙金币,作为他们终生的津贴。

我结了婚,生了三个孩子,我除了因为要到那个上面讲的我住过的岛上去看看,又作了一次航行之外,再没作漫游了。我住在这儿,为我不配得到的享受而心怀感激,决心现在就准备去作一切旅行中最长的旅行。如果说我学到了什么的话,那就是要认识退休生活的价值和祈祷在平静中过完我们的余日。

二、 写作背景

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9月一名叫亚历山大·赛尔科克的苏格兰水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南美洲大西洋中的安·菲南德岛上,四年后当他被救回英国时已成了一个野人。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宾逊却完全是个新人。英国著名作家笛福以赛尔科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己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文学加工,使“鲁宾逊”成了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形象。他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本书成书于1719年左右,在作者快年届60时创作了这部妙趣横生、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传记体小说,为自己博得了“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美誉。

三、作者生平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英国小说家。1660年生于英国伦敦,父亲是伦敦的一名商人,经营屠宰业,信奉于不同国教的长老会。笛福原姓福,1703年后自称笛福。他受过中等教育,但没有受过大学古典文学教育。他一直保持不同于国教信仰的立场,政治上倾向于辉格党。1674年,年轻的笛福就开始学习当一名牧师。但他并不适合牧师这种工作,因为,正如他所创造出来的英雄鲁滨孙一样,他的生活充满了冒险与刺激。1683年,笛福曾被海盗俘虏过。这次的经历,再加上一名曾经在海上遇难的苏格兰水手的叙述,提供了笛福写作《鲁滨孙漂流记》这部脍炙人口的小说题材。虽然《鲁滨孙漂流记》一直到笛福将近六十岁时才出版,它依然为笛福带来历久不衰的声誉。继《鲁滨孙漂流记》的成功之后,接下来的五年之中,笛福又陆续写了四本书,包括《生命》、《冒险》、《红牌船长的海盗生涯》及《疫年大事记》。笛福逝世于1731年4月,享年70岁。

他早年经营内衣、烟酒、羊毛织品、制砖业,曾到大陆各国经商。1685年参加蒙茅斯公爵领导反对天主教国王的叛乱;1688年荷兰信奉新教的威廉率军登陆英国,继承英国王位,笛福参加了他的军队。1692年经商破产,负债达17000镑,以后又屡屡失败,因而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他曾充当政府的秘密情报员,设计过各种开发事业,同时从事写作。1698年他发表《论开发》,提倡筑公路,办银行,立破产法,设疯人院,办水火保险,征所得税,办女学等。1701年他发表一首讽刺诗《真正英国人》,认为没有纯种的英国人,反对贵族天主教势力,为外籍的信奉新教的威廉三世辩护。此诗连印9版。1702年发表政论《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用反讽手法,反对国教压迫不同教派人士,文笔巧妙,开始竟未被人识破是反对国教。后被发觉,受到罚款和坐牢的惩罚,入狱6个月,枷示3次,却被伦敦市民奉为英雄。在狱中他仿希腊诗人品达罗斯的颂歌体写了一首《立枷颂》(1703),讽刺法律不公。

1704年他为辉格党魁哈利办《评论》杂志,主要为哈利的英格兰——苏格兰联合政策争取支持。此后11年间他一直往来于英格兰、苏格兰之间,充当哈利及其继任者托利派戈多尔芬的秘密情报员,搜集舆论。在此期间,他又因写文章而短期入狱。但从未终止为辉格党当政者搜集情报,办报,写文章。

笛福在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 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同年又出版了续篇。1720年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4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弗兰德斯》(1722)、《杰克上校》(1722)和《罗克萨娜》(1724)。此外他还写了若干部传记,如《聋哑卜人坎贝尔传》(1720)、《彼得大帝纪》(1723);几部国内外游记,如《新环球游记》(1724)、《罗伯茨船长四次旅行记》(1726)、《不列颠全岛纪游》(1724-1727,3卷,导游性质)。他还有几部关于经商的书,如《经商全书》(1726)、《英国商业方略》(1728)和《使伦敦成为世界最繁荣都市之道》(1728)。他的《英国绅士全书》则在他死后于1890年刊印。

据说笛福曾与26家杂志有联系,有人称他为“现代新闻报道之父”。他的作品,包括大量政论册子,共达250种,无一不是投合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写城市中产阶级感兴趣和关心的问题。如《维尔夫人显灵纪实》(1706)对一个流行的鬼故事作了逼

真的报道;《瘟疫年纪事》(1722)写1665年伦敦大瘟疫,把这场鼠疫的发生、传播,它引起的恐怖和人心惶惶,以及死亡数字、逃疫的景况写得如身临其境。当时法国马赛鼠疫流行,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笛福的作品满足了市民对鼠疫的好奇心。 《辛格尔顿船长》写主人公幼年被绑架,当了海盗,在非洲和东方冒险致富的故事。《摩尔·弗兰德斯》有人认为是笛福最好的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女贼的女儿,出生在监狱,被一个好心肠的市长收养。她靠勾引男子、多次结婚和偷窃为生,被判刑发配到美洲弗吉尼亚,与一前夫经营种植园终其一生。《杰克上校》写得最差,主人公幼年就沦为小偷,当过兵,被贩卖到弗吉尼亚,最后成为种植园主,回到英国。《罗克萨娜》的主人公是法国新教徒的女儿,流落在英国,嫁给了伦敦一个酒商,被遗弃,在英、法、荷等地沦为妓女,又嫁给一个荷兰商人,商人负债入狱,她也在悔恨中死去。

笛福的小说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传统,往往写一个出身低微的人,靠机智和个人奋斗致富,获得成功。社会不容许这种人出头,他或她只好不择手段,干一系列欺骗、盗窃以至出卖肉体的勾当。作者出于清教徒道德观,总是使他笔下的主人公表示悔恨,立誓不干坏事,但环境又一再迫使主人公违背誓言。

笛福对他所描写的人物理解较深,他善于写个人在不利的环境中克服困难。他的主人公有聪明才智,充满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识”。情节结构不落斧凿痕迹。他尤其擅长描写环境,细节逼真,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身临其境,不由得不信服。他的语言自然,不引经据典;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使读者感到亲切。 时尚,笛福在真实发生的航海故事的基础上创作了他的不朽之作《鲁滨孙漂流记》。他的小说表达了要求个性解放,勇于冒险的进取精神。

习题演练

1.鲁滨孙在__________买了一块庄园,曾在那儿。过了四年安稳的庄园主生活。

2.在荒岛上,鲁滨孙刚开始主要的食物是__________,由于担心弹药用完,他就把他们捉住饲养起来。

3.偶然机会,鲁滨孙抖装饲料的袋子,过了雨天,抖袋子的地方长出了__________ 苗和__________ 苗。

4.鲁滨孙在岛上捉到一只鹦鹉,给它起名叫__________。

5.鲁滨孙在岛上种粮的第一年收获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他把这些粮食碾碎放进自己烧制的瓦罐中烤成__________。

6:鲁滨孙在岛上还用__________制作了一把伞。

7.鲁滨孙用近__________年的时间造了一只独木船,还挖了一条__________尺的运河,把船运到了半里外的小河里。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