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英语作文 > 教育资讯

第一单元京韵悠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20:56:31 英语作文
第一单元京韵悠悠英语作文

篇一:京韵悠悠

京韵悠悠

栖霞市庄园中学 柳美艳

授课年级:六年级

授课课型:唱歌综合课

设计思路:

《猛听得金鼓响》选自传统京剧《穆桂英挂帅》,是穆桂英卸甲多年后,重又披挂征战前听得金鼓响起时所唱,整个唱段采用西皮流水版式,有板无眼,唱腔明朗轻快、节奏紧凑,曲调跳跃活泼、刚劲有力,突显出穆桂英威风凛凛的形象及誓死卫国的壮志雄心,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京剧接触不多,知之甚少,加之家庭文化氛围、社会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国粹京剧文化正在和我们尤其是青少年渐行渐远。因此,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有限的音乐课堂,一节课里根本无法面面俱到。所以,本课我仅围绕着一些简单的京剧基本知识和易于学生学习的“西皮流水唱段”作为入门学习京剧的敲门砖,让学生从唱腔、唱词、表演各方面体会京剧艺术的美感,感受京剧的韵味,拉近学生与国粹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探究性。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的欣赏和演唱中,

启发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感受和表现,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和演唱,感受唱段《猛听得金鼓响》所

表达的情感,体验京剧这一传统戏曲的魅力。

3、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京剧的产生以及京剧艺术的重要地位,感受西

皮流水声腔版式的特点,掌握其节奏、旋律。并能自信有表情的演唱《猛听得金鼓响》。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体验京剧《猛听得金鼓响》。

2、难点:唱腔韵味儿的把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了解京剧

1、课前播放京剧水墨动画视频 导语:同学们好,很高兴与大家一同漫步美妙的音乐世界。从刚才的视频动画里,同学们一定猜到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京剧。今天的音乐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京剧艺术,感受和体验京剧独特的魅力!

2、京剧的起源与发展

说起京剧,可谓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大家知道京剧是我们中国的什么?(非常好)那么京剧这个名词的来历是什么呢?(举手回答)(京是北京,剧是剧种),非常好,请坐,那么京呢是指北京,剧是剧种,就是从北京形成的这个剧种,它就叫做京剧,掌声送给这位同学。那你们知道京剧是如何在北京形成的吗?

据说,清朝乾隆皇帝很喜欢看戏,为庆祝自己的八十大寿,就召集全国各地的文艺团体进京演出,在这些演出团体中就有著名的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正是他们来到北京直接促成了京剧的诞生。不过京剧的产生还不仅仅是四大徽班的功劳。其中呢,还有一些戏曲种类和团体,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进入京城以后,徽班的演员与来自湖北的汉调演员密切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并与当时京城很有名的昆曲、秦腔慢慢融合,就形成了如今被称为国粹的京剧。

纵观京剧从形成到逐渐成为主流的过程,以乾隆为代表的清朝皇室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这决不是京剧发展的主要原因,那是历代演员们不断创新,数不清的戏迷观众们的喜爱,这才是京剧200多年来不断发展,成为国粹,甚至逐渐走向世界的主要原因。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前,紧扣该课主题,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创设音乐审美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激发其探究国粹京剧的好奇心。】

二、新课教学——感受 学习京剧

1、了解京剧中旦角的分类及其表演特点

在京剧表演中会有很多不同的角色,我们把这些不同的角色称为行当。同学们回答京剧中有哪几个行当?(生旦净丑)

每个行当根据年龄,性格、身份、表演特征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许多小行当。那么接下来,我们重点来了解一下京剧中旦行的分类和特点。

2、分别欣赏京剧《卖水》和《四郎探母》两个片段,辨别并比较两种行当的声音特点(大嗓和小嗓)。

请同学们欣赏两个京剧片段,判断这两个片段分别是旦角里哪两个行当表演的?她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感受体验花旦的念白和表演。

京白是根据北京人地方的口音演变而来的,韵白是根据湖广一带的地方口音而演变过来的。让武汉人学说北京话,他们所学出的这种口音就非常像京剧舞台上的韵白。

先吸一口气,稳住,嘴唇扁一点,嘴角上翘。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直观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京剧的欲望,同时也为接下来的京剧学唱做好铺垫。】

4、欣赏《猛听得金鼓响》,学生判断行当。

5、简单了解传统京剧《穆桂英挂帅》的剧情,并了解梅兰芳对京剧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6、欣赏由梅兰芳录音、梅葆玖配像的《猛听得金鼓响》,了解梅派的唱腔特点。 这一唱段,不仅旋律明快悦耳,而且词句上堪称字字珠玑,将爱国宗旨民族大义写得如此平实而壮美,简洁、大气而又直指人心。一句句“番王小丑何足论”“寸土怎能够属于他人”,听起来更加掷地有声。

你觉得最能表现京剧的韵味是哪里?(装饰音 拖腔)

带领学生学唱最后一句“百万的兵”体会京剧的韵味儿。

7、讲解西皮流水版式的特点,聆听梅派传人李胜素演唱的《猛听得金鼓响》,听辨哪些地方是过板唱,并用手敲一敲。

8、朗颂唱词。

找出与我们普通话里发音不同的字。

9、教师带领学生逐句演唱《猛听得金鼓响》

10、学生随伴奏演唱。

【设计意图:听赏京剧唱段时,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感受和体验京剧西皮流水唱腔的特点,既体现了京剧的审美性,又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三、巩固新课——体验 表现京剧

1、分析《猛听得金鼓响》这一唱段所表现的情绪。

这出戏里的穆桂英已经五十三岁,先是赋闲家居的青衣,后是扎靠挂帅的刀马旦,这种表现方式,京剧舞台上从未尝试过,连梅兰芳先生都感觉是一种挑战。艺术家的责任感与创作欲、迎接国庆的喜悦与激情,鼓舞着梅先生在这部作品中倾注了极大心血。不同行当的表演精粹,在穆桂英的身上完美融合,使这个人物既具有青衣的素雅柔婉,又拥有刀马旦的英武大气。

2、有表情地演唱

3、学习青衣的身段动作,边唱边表演《猛听得金鼓响》

4、请个别学生台前展示

四、课堂小结——弘扬 传承京剧 同学们,短短一节课的时间,我们只领略到了京剧艺术中的皮毛而已,今天这节课只是个开始,只要你愿意,相信你可以发现京剧艺术更多的魅力和秘密,由衷的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京剧、热爱京剧,共同把我们的国粹艺术传承下去,感谢同学们的配合,再见!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这个环节,通过音响、画面把大家带入到京剧学习特定的环境中,渲染了气氛,让师生立刻进入到京剧学习的环境之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篇二:京韵悠悠

课时:二课时

课型:欣赏课

年级:初中二年级

教学目标 :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京调》音乐走进教室。

二、导入 :

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个大剧种,在全国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无论如何也算是个老大哥。它也是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的,代表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有个美国人说:“如果中国没有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有一位老华侨,在太平洋彼岸的一个大都市迷失了路途,正在他彷徨迷惘之际,突然听到从附近的一个大楼中传出京胡的

声音,老华侨欣喜得热泪盈眶??所以有人说,一位无产者可以凭借着《国际歌》找到自己的同志,那么,我们中国人凭借着的曲调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宫商唱皮黄。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的民族国粹。甚至妄自菲薄,就不对了。所以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国宝——我们的艺术。

三、介绍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 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

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

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展示净行扮相的图片)

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展示丑行扮相的图片)

四、介绍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1、唱:

a.把“唱”、“念”、“做”、“打”都综合在一起。在不同的剧目和场次中,“唱”、“念”、“做”、“打”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来说,还是以“唱”为主,界传统说法是“唱”居首位;在观众的语言中,把“演戏”说成是“唱戏”,这也可以说明,歌唱在戏曲中的重要地位。唱功必须有基本的技术功力,不仅要扩大音域音量,锻炼歌喉的耐力,还要学会归韵、运腔等技巧,因而唱功是品评一个演员技艺高下的重要因素。目前已形成不同的唱腔流派,使得的流派纷呈,它的唱以其绚烂多彩而独具魅力。

b.欣赏《玉堂春》中《苏三起解》选段,并分析青衣唱腔特点。

c.女生学唱《苏三起解》的唱段。

d.欣赏《唱脸谱》,并分析净行唱腔特点。

e.男生学唱《唱脸谱》。

2、念:

a.把“唱”作为重要表现手段,但它不是单独运用,而是经常与“念”配合,互为补充。 b.欣赏《拾玉镯》中刘媒婆与孙玉姣的对话,让学生感受剧中的念白是否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一样?

c.很显然,中的念白不同于我们日常的对白,它在推动剧情、刻画人物、揭示思想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戏谚“千斤话白四两唱”就正是为了强调念白的重要性。念白为“韵白”、“京白”两种,“京白”基本是京音,而“韵白”则讲究韵味。念白在音调上要抑扬起伏、节奏上要疾徐顿挫,除此之外,念白中的语气、语势、需要突出其节奏感,从而增强它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总之,的念白,无论是“韵白”或“京白”,都不是普通生活语言,而是经过艺术提炼的语言,近于朗诵体,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并与唱腔协调,相互衔接,使念白达到传神的艺术境界。

d.再欣赏一遍,并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角色学着说一说。

3、做:

a.戏曲除了通过语言,而且要通过行动,来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中的“做”正是为了完成以上任务而强调的一门功夫,所以称为“做功”也称“做派”。“做功”泛指表演技巧,它有一套特定的程式体系。中对种种生活情景,如开门、关门、上楼、下楼、上船、下船、乘马、行舟、饮酒、跪拜,种种不胜枚举的情景,在表演时均有一定的程式可供使用。下面请大家看一看,猜猜他们在干什么?

b.分别让学生欣赏开门、喂鸡、穿针三个片段。

c.再让学生欣赏上楼、下楼片段。

d.学生通过看、说、学进行表演。

4、打:

a.“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

的武打范围广,难度大,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舞台动作,尤其是大打出手时,刀枪满台飞,构成图案,有节奏、有层次,稳、准、美的体现着剧情。做为武戏的演员,需经过特别的训练,自觉地练功的道理就不言自明了。

在武戏剧目的丰富过程中,形成了武生行当,提高和发展了武打的技巧。那么,武生究竟需要哪些基本功夫呢?有两门功夫是必须具备的,这就是“把子功”和“毯子功”。“把子功”是传统武戏中所用兵器道具的统称,“毯子功”包括翻、跃、腾、扑各种技艺,俗称“筋斗”,因为这些技艺的难度大,技术复杂,练习时需要在毯子上进行,以免练功者受伤,所以又称“毯子功”。

b.让学生欣赏“把子功”和“毯子功”的武打场面。

c.介绍“水袖功”、“甩发功”、及“手绢功”,并让学生欣赏。

5、伴奏乐器:

a.伴奏乐器分打击乐与管弦乐。其中,打击乐是伴奏乐器中的灵魂。的“唱”、“念”、“做”、“打”完全按照规定的节奏进行,“唱”要有板有眼,“念”要抑扬顿挫,“做”则是舞蹈,而舞蹈必须表现出鲜明的韵律,谁来控制、体现节奏?那就是打击乐。

打击乐器有板、单皮鼓、大锣、铙、钹等,称为“武场”;管弦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称为“文场”。

在戏曲舞台上,人物的一切行动,包括最隐秘的思想活动,都是通过舞蹈化的身段动作、音乐化的念白和演唱,并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的,由各种打击乐器的音响组成的“锣鼓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人说,如果“唱”、“念”、“做”、“打”是戏剧的血肉,那么“锣鼓经”就是它的骨骼,一阵锣鼓,既可渲染磅礴的气势,又能烘托演员的表演,并且这种对表演的烘托,是非常细致的,甚至细致到鼓点子打出演员眼珠的转动,眼皮的开阖,手指的颤抖。

演员表演往往导引出感情表达需要的锣鼓,锣鼓(节奏、音响)等的刺激反过来诱发演员的表演激情。

b.试着让学生学打一段“锣鼓经”。

6、总结:

京剧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它的表演在审美特征上是独树一帜的。尤其与西方的写实性的表演是根本不同的。比如舞台上没有门,但是演员通过表演,却使观众看到了门的存在,使你必须承认有门。明明没有马,却让你承认有马,没有船,却让你承认有船。这就是,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特征。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是诗》这样一首介绍艺术审美特征的诗,或许对我们认识艺术有所裨益:

领:一声“苦哇”!

合:太阳飘了过去(师:把你带入了意境),

领:一段慢板

合:地球转动停止(师:时空操纵在演员手中)。

领:一举杯

合:一次宴会(师:意到笔不到,写意性表演),

领:一转身

合:行程万里(师:时空自由变化),时空的跳跃,浓缩于虚虚实实,

领:“哇呀”

合:花脸的怒吼,

领:“喂呀”

合:青衣的哭泣。夸张的美,含蓄的美。超越着生活的模拟。

领:就说手吧:

女生:一个手势,那是感情的触角,

男生:一个手的造型,那是性格的写照。

领:并拢四指

篇三:《京韵悠悠》教学反思

音乐《京韵》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京调》歌曲《龙里格龙》,考虑到学生没有接触过,我是这样来设计课堂的:首先对京剧的发源,京剧的行当和表演情势等做了一个简短的讲解,然后欣赏两首京剧片段,最后学习歌曲《龙里格龙》。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认识京剧,了解京剧之后来演唱,为演唱做铺垫,事实告诉我,这样是对的!

在讲解京剧的四大行当和表演情势时,学生都很安静,眼睛充斥了渴望知识的神情,使我的教学很轻松很自然,不自觉给学生讲了很多;在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京调》时,针对每个唱段我先给他们讲解故事背景,在欣赏过程中,学生积极的听唱,模仿,甚至把京剧的拖腔,亮相都运用上了,排除了我在上课之前怕他们听到京剧就哄堂大笑的顾虑,学生听了西皮唱腔,做了很好的讨论;最后在学习《龙里格龙》这首歌曲时,学生能把京剧的味道加进歌曲,我认为这点也难能宝贵!

通过这节课,我认为把京剧加进课本是很好的发扬道路,不要把他当作是必修课,只是培育孩子的兴趣,传承民族的文化来普及,这样,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对民族的文化更深层次的延伸,何乐而不为呢?

篇四:京韵

第6的单元 京韵

教学内容:

表演《蝈蝈和蛐蛐》

《我是中国人》

欣赏《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京调》

教学目标:

一、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二、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角色和

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

三、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四、聆听《京调》,表演《蝈蝈与蛐蛐》《我是中国人》,进一步体验以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教材分析:

《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选自现代京剧

《智取威虎山》,唱腔的旋律质朴简洁,

在节奏上打破了词格分节、流畅连贯的传统形态。唱段开始采用二黄原板,后转为急板。《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选自现代京剧《红灯记》,唱腔采用京音字调,旋律比较新颖,突破了传统[西皮流水]的音调模式。

《京调》:是一首采用京剧音乐素材写成的民族管弦乐曲,乐曲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乐曲短小,手法简洁,构思别具一格,富有京剧的韵味。

《蝈蝈和蛐蛐》:是一首叙述性的诙谐歌曲,以内容的情节发展而分为三个乐段,以趣味性与论理性为一体。

《我是中国人》:是一首曲调根据京剧曲牌中典型的西皮流水的音调缀成的戏歌。全曲唱词简短、朗朗上口,曲调的运腔十分口语化,它热情地颂扬了中华民族讲

文明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教学难点:

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教具准备:课本、京剧脸谱资料、图片、录像、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我们是工农子弟兵》,了解京剧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通过对京剧的介绍初步了解京剧。

2、欣赏京剧片断《我们是工农子弟兵》,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人格。

3、试奏京剧锣鼓经(慢长锤)进行实践与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京剧锣鼓经(慢长锤)的实践体验,感受京剧的魅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配套光盘、京剧知识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了解戏曲知识: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

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几十种。其中京剧是影响较大的大剧种之一。它产生于北京,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二、欣赏《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1、简介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知道《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是选自其中的唱段。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叙述了东北解放初期,我人民解放军侦察员杨子荣大智大勇、深入匪巢,在匪徒群中沉着机警巧作周旋,在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

《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是剧中的一个唱段。人民解放军刚来到匪徒盘踞的威虎山周边的村庄,就进入深山老林访贫问苦,打消深受匪害的老乡们对人民解放军

唱腔的旋律质朴简洁,在节奏上打破了词格分节、流畅连贯的传统形态;加上不用过门,开口便唱,使唱腔显得格外亲切感人,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对老百姓真

唱段开始采用二黄原板,音调、节奏带有叙事性,显得沉稳、温和。后转为急板,“红旗指处乌云散,解放区人民斗倒地主把身翻”两句表现出豪迈的气概。

末段速度转慢,亲切地唱道“人民的军队与人民共患难”,最后转回原速,唱出“到这里为的是扫平威虎山!

”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地表明了人民解放军的坚定

这个唱段经过改编,由独奏的二胡模仿人声奏主旋律,乐队作伴奏,听来也别具一番趣味。

2、初听,感受其韵味。

3、结合音乐,简介戏曲音乐的主要因素。

(1)地方语言:戏曲唱腔的产生是以地方语言为基础的。

(2)唱腔风格:唱腔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标志,京剧是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的音乐风格。我们今天听的这是二黄腔。

(3)伴奏特色:京剧的伴奏特色是三大件,即京胡、月琴、小三弦及锣鼓点等。

4、试奏京剧锣鼓经(慢长锤)进行实践与体验。

5、欣赏《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录像片段,学生仔细观看,感受京剧的“做”。

6、结合课本再次聆听,模仿演唱其中的经典唱段,以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及剧中人物的品格。

三、了解京剧相关知识;

京剧小知识

生:男性正面形象。中老年男性称“老生”,又可分为“文生”与“武生”;年轻男性称

旦:女性正面形象。其中,端庄娴静的形象,唱功为主的称“青衣”;活泼、泼辣的形象,以念、做为主、以唱为辅的称“花旦”;以武技擅长的称“武旦”;老年女性称“老旦”。

丑:滑稽、幽默、机敏、活跃的人物,也有“文”、

“武”之分;能言善语、幽默

四、试奏京剧锣鼓经《慢长锤》进行实践与体验,一组学生演奏锣鼓经(曲谱见课本。打击乐器不够可以用嘴念代替)

,一组学生随锣鼓点节奏走圆场。然后

五:教师小结;

六: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欣赏《京韵》

教学目标:

1、欣赏现代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模唱最后一句唱段,进一步感受京剧,

了解 “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2、聆听《京调》,进一步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教学重点难点; 京剧唱腔的模唱;

教学准备:多媒体、配套光盘;

教学过程

一、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录象,聆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并作唱段内容简介。

李玉和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某地的一名铁路板道工,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一家三口,祖孙三代,却无血缘关系。这是一个特殊的革命家庭,他们都投身于抗日活动中,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机智勇敢的殊死斗争。这是现代京剧《红灯记》叙述的故事。剧中女儿李铁梅虽年少,但也从其父李玉和与革命同志的秘密接触中猜测出他们所从事的革命抗日工作,并流露出无限的敬佩之意。

《都有

这段脍炙人口的唱腔运用京音字调,旋律比较新颖,突破了传统〔西皮流水〕的音调模式。在节奏方面具有个性化、新鲜感的节奏形式,显得活泼清新。尤其是唱腔中节奏形式与唱词内在节奏规律吻合,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与内心的情感。唱腔中“虽说是亲眷又不相认”一句特意重复了“虽说是”,模拟着小铁梅善于思索、边想边说的情态,“这里的奥妙我也能猜出几分”中对“妙”、“能”、“猜”等字的精心处理,都生动地表现了铁梅揣测、观察时活泼、得意的神态。

这个唱段具有清新、明朗又略带单纯、幼稚的趣味,反映了铁梅人小志大、天真

二、简单介绍“西皮流水”是什么意思?——西皮是腔、流水是板。

三、复听音乐:

1、全曲可以分为几个乐句?

老师知指导学生用手指打着“板”(强拍)“眼”(弱拍)跟唱。

2、将全唱段分解成4句,分句跟随音带反复学唱,跟唱时教师指导学生用手指打着“板”(强拍)

“眼”(弱拍)跟唱。唱会一句再唱下一句。一句一句学唱。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第一单元京韵悠悠)

至“猜出几分”。

适当点拨每句的情绪的起伏。拖腔处要提醒学生仔细听,认真模仿,这是唱出京味的关键。

3、在分句唱好的基础上,随录音完整地跟唱。

4、请基本模唱像样的1—2位学生试唱。

5、全班角色化投入地唱全选段,实践体验京剧的韵味及剧中人物的品格。 3、4、在分句唱好的基础上,随录音完整跟唱。

5、全班角色化投入地唱全选段,实践体验晋级的韵味及剧中人物的品格。

四、在聆听了前两首现代京剧的基础上欣赏笛子演奏的《京调》;

1.从《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两首选段中,基本感受了京剧的唱腔,现在请听这段笛子吹出的曲调是什么风格的音乐?

2.初听第一主题的笛子主奏曲调与第二主题笛子的曲调。

(1)设问:哪一主题的曲调舒展悠长,哪一主题的曲调活泼、紧凑?

(2)听辨教师弹奏这两个主题的某一主题,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是第一还是第二主题。

(3)哼唱:视谱哼唱这两个主题的曲调。

3.欣赏全曲。

设问:全曲分为几部分?如果第一主题用A表示,第二主题用B表示,那么全曲的结构图式是怎样的

?(ABABA)

这是一首采用京剧音乐素材写成的民族管弦乐曲,由上海民族乐团作曲家顾冠仁编曲。乐曲是根据京剧音乐中典型音调如西皮原板(一板一眼,即2/4拍)和流水板(有板无眼,即1/4拍)等音调缀成。乐曲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在实际演奏时,曲中的第一、第二段重复一次,形成

ABABA

乐曲一开始采用京剧中“过门”的音调为引子,由乐队合奏。接着呈示第一部分的主题音乐:这是由清脆明亮的曲笛吹出的京剧曲牌,给人以明朗、轻松之感。过门乐句之后进入中段,由曲笛吹出了新的模仿唱腔的曲调: 这一舒展的音调与第一部分主题音乐那种活跃欢快的旋律形成了对比。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

乐曲虽然短小,手法简洁,但构思别具一格,富有京剧的韵味,使人充分领略

4.复听全曲,完成教材下方的作业。 五、老师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蝈蝈和蛐蛐》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蝈蝈与蛐蛐》,初步掌握用京剧唱腔的唱腔曲演唱,进一步体验以京剧音乐

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

2、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动手画一张京剧脸谱,进一步了解京剧渊源的文化和底蕴。

3、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歌曲学唱学生对于京腔京韵的模仿;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 教学准备:课本、京剧脸谱资料、图片、录像、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蝈蝈和蛐蛐》

1.聆听范唱《蝈蝈和蛐蛐》。设问:歌曲讲述什么内容?它给我们什么启示?

歌曲曲调的风格与情绪怎样?

《蝈蝈和蛐蛐》是一首叙述性的诙谐歌曲。歌曲以拟人化的手法,讽刺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相互吹捧、相互比说大话,他俩“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千万不

篇五:新人音版第11册 第4课《京腔京韵》教案

第4课 京腔京韵

一、 教学内容:

1、 聆听乐曲《京剧唱腔联奏》

2、 聆听京剧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3、 聆听京剧选段《你待同志亲如一家》

4、 学唱歌曲《校园小戏迷》

二、 教学总目标:

1、认识京剧的行当,能听出乐曲《京剧唱腔联奏》中的行当唱腔。

2、聆听船东京剧唱腔片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和现代京剧唱腔片段《你待同志亲如一家》,体会其中的声腔特点和京韵。

3、能背唱歌曲《校园小戏迷》,并唱出歌中的韵味。

4、在聆听、学唱活动中,能说出几个京剧人物,模仿几个亮相动作和背唱一段唱腔。

三、教材分析:

1、唢呐曲《京剧唱腔联奏》

《京剧唱腔联奏》是一首用乐器模拟四段京剧名家唱段的唢呐曲。

2、京剧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是传统京剧《铡美案》中包拯的一个唱段,是包拯审判陈世美的一段西皮唱段,表现了公堂上威严肃穆的气氛和包拯的刚直正义。

3、京剧选段《你待同志亲如一家》

《你待同志亲如一家《是现代京剧《沙家浜》的选段,《沙家浜》是根据沪剧《芦荡火种》改编而成的现代京剧,两剧均于1964年完成创编任务。《你待同志亲如一家》是沙奶奶与指导员郭建光的一段充满鱼水之情的对唱。

5、 歌曲《校园小戏迷》

《校园小戏迷》是一首京味浓郁的戏歌,短小精炼的歌词中包含了京剧的行当、唱腔和 韵味。男、女生的对唱表演,表达了校园里当代“小戏迷”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传承。歌曲取材深圳市东湖中学原创京剧小戏《校园小戏班》中的一个唱段。歌词是对当今少儿学习传统民族文化——京剧艺术的学习要领的描述,通俗简洁,含义深刻,朗朗上口。唱腔旋律明快、爽朗、流畅,涵盖了京剧的鲜明特点。

四、 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一、 教学内容:

1、 聆听乐曲《京剧唱腔联奏》

2、 聆听京剧唱腔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二、 教学目标:

1、认识京剧的行当,能听出乐曲《京剧唱腔连奏》中的行当唱腔。

2、聆听传统京剧唱腔片段《包龙图打坐开封府》 ,体会其中的声 腔特点和京腔。

三、教学过程:

(一)、京剧行当。

1、说一说。

课前先把学生分成四组,布置他们搜集有关京剧行当、唱腔等相关资料。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介绍自己小组负责搜集的行当、唱腔等知识进行分享。

2、歌曲《龙里格龙》为导入。

学生听的过程中,教师展示京剧脸谱图片。 听完后问:你认识脸谱吗?你知道不同的颜色代表的人物性格、形象有什么不同吗?

3、播放《京剧脸谱》给学生听,从歌词中给学生启发指引。

4、介绍京剧行当。介绍四大行当:生、旦、净、丑,请学生对照教科书上的剧照,分辨出来。

(二)、聆听《京剧唱腔连奏》。

1、辩一辩。

教师播放唱腔片段,引导学生抓住各行当唱腔演唱特征,听辨出各是哪个行当的唱腔。

2、听一听。 初听乐曲,听出演奏的乐器是唢呐。

3、议一议。 再听乐曲,听出唢呐模拟了哪个行当的唱腔。 教师让学生多听,通过讨论交流,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4、演一演。 请学生各组设计一个适合“生、旦、净、丑”四个行当角色的动作,听到乐曲中行当唱腔出现时,用动作来表现。

( 三)、聆听《包龙头打坐在开封府》

1、教师简介京剧《包龙图打坐开封府》的剧情,让学生明白“包龙图”是小说和戏剧中对包拯的称谓。 设问:包龙图示谁?铡美案是一件什么案子?(如果有学生知道先请学生们来谈一谈,教师最后在归纳补充。

2、初听唱腔片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知道西皮“导板”与“原板”的不同。 听前提出思考:“导板”与“原版”有什么不同?学生听后自由议一议。

教师小结:“导板”是大唱段的起始句,常用剧中人感情激越奔放之时;“原版”常用于叙事、抒情和景色描述,一板一眼,中速。

3、复习京剧中的四个行当,判断分析,“包龙图”属于四大行当中的哪一个行当,请同学们辨别教科书中剧照,说出“包龙图”是属于四大行当中的“净”。

4、跟着录音,试着模唱第一句“包龙图打坐开封府”。

5、再听,听后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净”这一行当声腔的感受,引导学生结合唱腔中的唱词,说说这一声腔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6、总结:净角用真嗓子演唱,音色宽宏、粗犷。

四、小结:

京剧是我国国粹,因此,我们要热爱中国的传统艺术,请同学们课后选择一个喜欢的行当角色,画一个脸谱。

第2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教唱歌曲《校园小戏迷》

2、欣赏《你待同志亲如一家》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京剧的行当,能听出乐曲《京剧唱腔连奏》中的京剧行当。

2、 聆听传统京剧唱腔片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和现代京剧唱 腔片段《你待同志亲如一家》,体会其中的声腔特点和京韵。

3、 能背唱歌曲《校园小戏迷》,并唱出歌中的韵味。

4、 在聆听、学唱活动中,能说出几个京剧人物,模仿几个亮相动 作和背唱一段唱腔。

三、教学重难点:

1、能背唱歌曲《校园小戏迷》,并唱出歌中的韵味。

2、了解和认识京剧行当,听赏四大行当唱腔片段,感知不同演唱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欣赏京剧《你待同志亲如一家》,复习京剧中的四个行当

(二)新歌教学

1、播放一段少儿京剧的视频

2、复习京剧脸谱

3、播放歌曲《说唱脸谱》

师:同学们听完歌曲有什么感受?对歌词有什么看法?

4、复习京剧行当的划分、唱腔特点,请学生模仿其中的动作、造型。

5、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①朗读歌词,了解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

②初听范唱,边听边打节奏读歌词,感受歌词的节奏特点。

③再听范唱,分角色模唱其中男、女生演唱的片段,要尽量把握老生刚劲挺拔、青衣细腻婉转的演唱风格,体验京剧唱腔的字正腔圆和行腔圆润的要领。要唱出韵味来。 ④跟教师学唱歌曲最后一句,学习京剧手位动作“拉山膀”,边唱边做,注意音准,尾音要唱足实值。

6、完整演唱歌曲,边唱边表演。

(三)活动创编

1、模仿简单的生、旦的台步与“亮相”动作,体验行当的特征

2、男生随音乐,做最简单的“生”的台步与亮相动作

3、女生随音乐,做最简单的“旦”行走步与“亮相”的动作

4、学生通过自己对京剧行当的了解,发挥创造力对歌曲进行表演

五、小结

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