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4:34:13 小学作文
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小学作文

篇一:日本统治下的台湾

日本统治下的台湾

1895年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后,台湾

人成为法律上的“日本人”。1910年日韩合并以后,朝鲜人也成为法律上的“日本人” 。日本对台湾、朝鲜等殖民地的统治方法,和英法等国的欧洲式殖民地统治方法是有极 大不同的。英国人并没有想把印度人改造成为英国人,而日本人却试图把台湾人、朝鲜 人改造成为日本人。 1930年代的日本教科书描述“大日本帝国”时说:“大日本帝国是 一个多民族国家,除了主体的大和族以外,还有朝鲜族,汉族(台湾人)等少数民族。 ”

虽然台湾人、朝鲜人是在法律上属于“少数民族”的日本人,可是与大和族的“ 纯正”日本人相比,台湾人、朝鲜人受到了很大的差别对待。日本在1890年就实行了普 选法,可是台湾人、朝鲜人却没有选举权;日本在1900年实行了免费初等教育,而台湾 人、朝鲜人却不能享受免费的初等教育;住在日本本土的日本人可以自由移住台湾、朝 鲜,而台湾人、朝鲜人没有特别的许可则不能移住日本本土。

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前几个月,日本议会才立法给予台湾人、朝鲜人参政选举权 ,并废除了“少数民族”这一称呼,把台湾人、朝鲜人一律称为日本人,在户籍簿身份 证上也取消了填写“民族”的栏目。但随着日本战败,这些给予台湾人、朝鲜人具有平 等“日本人”身份的立法,也成为没有意义的一纸空文。

虽然日本对台湾人、朝鲜人都采取了差别对待的政策,但战后台湾人和朝鲜人对 日本的态度却有很大不同。朝鲜人的反日情绪十分浓厚,而台湾人却表现出相当的亲日 情绪。回顾一下日本对台湾的统治历史,也许可以找到一些台湾人亲日情绪的来由。

一、 日本统治台湾初期的方针政策

甲午战争以前,日本并没有奢望从清政府那里夺得台湾。所以对于突然到手的台 湾,日本并没有及时制定出治理台湾的统治方针。1890年代后期是日本历史上思想最活 跃的时期之一,人们对治理台湾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比较开明的人提出采用美国和 德国的联邦制,将台湾作为日本的一个自治联邦;比较保守的人提出将台湾的当地居民 全部赶走,把台湾变成纯粹的日本人居住的土地。日本政府一时也无法确定台湾的统治 方针,只好采取“无方针”的走一步看一步的摸索政策。

尽管台湾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可是当时台湾的人口已经十分稠密,已没有多少 空间来接纳日本移民。就如同英国向人口稀疏的加拿大、澳大利亚殖民地大量移民,却

无法向人口稠密的印度殖民地大量移民。所以要使台湾成为日本人居住的“真正殖民地 ”,就必须把当地居民赶走。

正好当时日本有将台湾居民赶走的机会。清政府和日本政府在割让台湾的条约中

规定:台湾居民有权力选择返回中国大陆作大清帝国的臣民,还是留在台湾作日本帝国 的臣民,选择的期限为两年。在两年之内没有返回中国大陆的台湾居民,则自动成为日 本帝国的臣民。

当时日本的军部特别倾向于将台湾居民全部赶走,使台湾变成真正日本人的土地

。在台湾的日军有意识地对当地居民进行掠夺、殴打、甚至杀害。然而尽管日本人十分 残暴,绝大部分台湾人还是选择了“忍下来不走”的选择。两年的选择期限到期时,仅 仅0.16%的台湾人返回中国大陆。台湾人不肯离开台湾返回中国大陆,大约是认为“天 下乌鸦一般黑”,到哪里都是一样受压迫。

台湾居民不走,使日本将台湾变成真正日本人之土地的计划落空。日本人不得不 考虑怎样处理这些“非日本人臣民”的问题。西洋派的人建议采用英国式的殖民地管理 方式,保持台湾本地的文化风俗习惯,仅仅把台湾作为日本的原材料供应地和工业产品 销售市场。东洋派的人建议采用中国式的民族同化方式,对台湾居民进行同化改造,使台湾人变成地道的日本人。正在西洋派和东洋派争执不休的时候,另一个严重问题出现 在日本人的面前,这就是统治台湾的经费问题。

在1890年代后期,日本政府的财政收入每年大约8000万日元,而台湾的统治经费

每年高达600到700万日元,成为日本政府的一个沉重负担。当时日本正在搞 “脱亚入欧 ”的富国强兵运动,庞大的台湾统治经费使日本不但没有从台湾的割让得到什么现实的 利益,反而对富国强兵运动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台湾统治在经济上是完全失败的。 因此有人提出将台湾高价出售给欧美列强的建议,这样一方面可以摆脱沉重的台湾统治 费用,另一方面又可以得到富国强兵所需的巨额金钱,可谓一举两得。

但日本政府高层并不赞成出售台湾的计划,他们认为出售台湾会让欧美列强鄙视

日本没有统治外民族的能力。为了树立日本在世界上的威信,无论花多大代价也要搞好 台湾。于是日本政府请来搞殖民地十分有经验的英国人作顾问,请教怎样缓解统治台湾 的经费和怎样治理台湾的问题。英国顾问去台湾进行了实地考查以后,向日本政府提出 了“间接统治”的建议:

1.日本在台湾的驻军人数太多,比英国同规模的殖民地驻军人数多5到10倍。日

本派驻台湾的官吏人数也太多,比英国同规模的殖民地官吏人数多2到4倍。这是造成统 治费用过高的一大原因。

2.日本派驻台湾的官吏素质太差。当时日本是将本土淘汰下来的三流官员派驻

台湾,这些官员只会采取暴政统治,不懂怎样搞好政民关系,使台湾经济日益恶化,不 得不靠政府的巨额财政补贴度日。

3.日本应该尊重当地居民的文化风俗习惯,积极任用当地人作官,象英国统治 印度那样对台湾进行“间接统治”。

4.日本在台湾实行“事实法制”而不是采用立宪法制。“事实法制”是英国人

发明的。根据英国宪法每个英国公民都具有选举参政权,如果英国宪法在印度香港等殖 民地也适用,那么不给予当地居民选举参政权是明显的违宪行为。为了解决这个法律上 的难题,英国人提出落后民族对三权分立的民主体制无法理解,所以不宜采用立宪法制 ,而是根据实地情况实行自上而下的“事实法制”。

5.日本在台湾限制日本语的教育,通过保持日本文化和台湾文化的距离,保持

殖民地人和宗主国人的文明差距,来树立宗主国的威严。会讲宗主国语言的人是统治者 ,不会讲宗主国语言的人是被统治者。

但是以外交次官原敬(后任首相)为首的政治家,却极力反对英国顾问的“间接

统治”方案。原敬等人认为:台湾人和日本人同文同种,与英国统治非白人的“异种统 治”完全不同,应该采用将台湾人同化为日本人的“皇民化”政策。为了强调同化台湾 人的合理性,原敬等人还提出了一种新理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日本的领土,当年收 复台湾郑成功的母亲就是日本人,后来台湾被中国强占。所以这次日本取得台湾是“收 复领土”,而不是殖民地割让。”

最早组织进行“合法抵抗”的政治团体是1914年林献堂等人创立的“台湾同化会

”,不久后在日本的台湾留学生中间又成立了“启发会”,“启发会”后来演变为“新 民会”。1920年,“新民会”创办了中文月刊《台湾青年》,这是台湾人最早创办的政 论杂志。

1923年4月《台湾青年》改为半月刊的《台湾民报》, 1932年4月改为日报《台

湾新民报》。

“新民会”的最初宗旨是谋求台湾的自治,但“新民会”会长林献堂考虑到完全

的自治要求,势必会引起日本的强烈反应,引来严苛的镇压,对台湾人的民族解放反而 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新民会”的政治运动重点,就放在争取台湾人的参政权上,要求 日本政府给予台湾人和日本人一样的平等待遇。当时台湾人不仅没有参政权,经济上也 处于被歧视的地位,在台湾从事同样工作的日本人的工资,比台湾人高2倍以上。“新民 会”通过《台湾青年》等刊物,掀起了要求废止“六三法” 等对台湾人歧视的法律,要 求建立“台湾议会”,允许台湾人参政。从1921年到 1934年,“新民会”一共发起了1 5次“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向日本帝国议会提交了请愿书。

面对台湾的“合法”民族运动,日本政界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按照日本宪法规

定的民权原则,剥夺台湾人的参政权是明显的违宪行为。当时日本不少学者和民主派的 政界人士,也积极支持台湾人的“民权运动”。1921年第一次请愿运动后,日本总督府 虽然没有同意建立“台湾议会”,但设置了一个“台湾总督府评议会”,特聘林献堂等 八名新民会骨干为“评议员”,对总督的政务进行监督评议。日本原想以“御用文人”

的高官厚碌方式,来收买林献堂等人,使他们自愿停止民权运动。但林献堂并不买总督 府的帐,依然积极参与民权运动,所以1922年台湾总督府罢免了林献堂的“评议员”职 务。

1927年,林献堂、蔡培火、蔡渭水等人,建立了台湾历史上第一个合法的政党 “台湾民众党”。

1928年,台湾又成立了非合法的“台湾共产党”。

因为当时台湾是日

本的殖民地,台湾共产党在组织上作为日本共产党的一个支部。台湾共产党奉行极左路 线,提出全面否认日本的殖民统治,

建立“*台*湾*共*和*国*”的奋斗纲领。

1931年6月日本

警察逮捕了台湾共产党的骨干分子,此后台湾共产党的活动趋于停止。

1931年以前,台湾人利用日本的民主体制,进行了合法的民族解放运动。

1924

年蔡渭水等人在请愿时,以扰乱治安罪被警察逮捕。台湾人和一部分支持台湾民权运动 的日本人,在法庭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法庭斗争,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最后日本法院释放 了大部分被捕者,对蔡渭水等首领只判了4个月的象征性监禁。但1931 年“九一八”事 变后,

中国成为日本的敌人。由于台湾人具有中国人血统,台湾总督府在“九一八”事

变后,发表了禁止建党结社的命令,台湾人“合法”的民权运动到此划上了句号。 自从中国割让台湾给日本后,台湾人就开始了争取民权、争取自治的运动,这些 运动也是现在“台独”运动的前身。当时的日本殖民政府对台湾人的非暴力民权独立运 动,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一些日本人甚至支持台湾的自治运动。这与后来国民党政 府对“台独”的严厉镇压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这也是今天台湾人比较亲日的一个原因。

五、皇民化运动

在后藤新平统治时代,后藤对台湾人的教育采取非常消极的态度。后藤认为“教

育是一把两面剑”,对于日本的殖民统治来说,具有高知识水平的台湾人并不是什么好 事。所以后藤主张在台湾只进行很有限的教育。

但“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害怕具有中国血统的台湾人,同情和支持中国的抗

战,开始积极推行“皇民化”运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一改过去对台湾的 “愚民 政策”,开始在台湾积极普及教育和推广日本语。1930年台湾的学龄儿童入学率不到30 %,1938年猛增为50%,1943年更增加到92%。1930年台湾懂日语的人不到10%,1937 年猛增为40%,1944年更增加到70%。

1937年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台湾的中文报纸全部废止,改为日语报纸。台湾人

保持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也被禁止,强迫台湾人参拜日本神社。1940年又开始号召 台湾人自愿改用日本式姓名的“改姓名运动”,但收效甚微,只有0.1%的台湾人改用了 日本式姓名。

此外总督府还在村落、城区组织了“皇民奉公会”“挺身奉公队”等居民

组织,灌输学习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试图把台湾人迅速改造成为日本人。虽说台湾人并 不喜欢这种皇民化运动,但在战时的严厉统治下,台湾人无法进行有效的抵抗。不过皇 民化运动中的普及教育运动,使台湾人口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对后来台湾社会经 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由于台湾人没有参政权,所以台湾人也没有服兵役的义务。但1941年太平洋战争 暴发后,日本的兵员严重不足,1942年4月开始在台湾招收“志愿兵”,到 1944年为止 共有6000多台湾志愿兵被送上前线。1945年3月日本修改了选举法,给予了台湾人参政权 ,可以和日本人一样参加帝国议会的选举。但台湾人得到当“真正日本人”的权利后, 就不得不和日本人一样服兵役,其代价也相当高昂。到1945年8月日本战败为止,共有约 20万台湾人作为军人或军夫参战,战死和病死者约3万余人。

六、台湾经济的近代化

后藤新平时代在台湾大搞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纵断台湾的铁道和高雄、基隆两

大港口。由于大力兴修水利灌溉工程,耕地面积的55%实现了水利灌溉,从1895 年到1 925年的30年间,台湾的粮食产量增加了4倍,蔗糖产量增加了15倍,对外贸易额也增加 了4倍,基本上灭绝了传染病。

1935年,中国的国民政府派考查团参加了“台湾统治40年纪念博览会”。考查团

回国后,对台湾的经济成就赞不绝口说:“台湾给人家搞了40年,就和中国拉开了这么 大的差距”。

1937年以前,日本遵照欧美殖民地的惯例,只在殖民地搞农业和轻工业,不搞重

工业,人为地制造宗主国和殖民地在工业技术方面的差距。1937年以后,随着皇民化运 动的开展,日本开始在台湾兴建重工业,试图把台湾作为“南进”的工业基地。此后日 本向台湾投入巨资,兴建钢铁、化学、机械等重工业,使台湾的重工业,特别是军工产 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从1939年开始,台湾的工业产值超过了农业产值,成为世界上独一 无二的“工业化”殖民地。

七、日本统治时代的结束。

1945年日本战败后,台湾人的感情十分复杂。很多人为重返昨日的祖国感到高兴

,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是“台*湾*独*立”的绝好机会。希望“台独”的台湾人联合一部分

日本人,策划了一个“台*湾*独*立”计划。但是当时的台湾总督安藤利吉反对“台*湾*独*立 ”计划,坚持遵守条约将台湾的主权交还中国,使这次“台*湾*独*立”计划夭折。后来国 民党接管政权后,对这次“台*湾*独*立”活动的参与者进行了处罚,首要分子均被判刑。 最后的台湾总督安藤,在办完对中国的政权移交手续后,作为战犯逮捕。安藤在押送上 海受审的途中服毒自杀。

1945年日本战败时,在台湾的日本人约有50万,国民党政府决定将这些日本人遣

篇二:50年的殖民统治,日本在台湾干了什么?

年的殖民统治,日本在台湾干了什么? 50 年的殖民统治,日本在台湾干了什么?周年, 抗日战争胜利 60 周年,也是台湾摆脱日本殖民统治回 周年。 年的殖民统治, 归祖国 60 周年。50 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人民遭受了比祖 国内地更深重的苦难, 国内地更深重的苦难,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在中国人民反抗 外敌入侵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外敌入侵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了解了这段历史的真 相,那些鼓吹日本殖民统治优越的论调也就不攻自破了。 那些鼓吹日本殖民统治优越的论调也就不攻自破了。残酷镇压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 1895 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丧 权辱国、赔款割地的《马关条约》 ,日本以刀架在清政府脖 权辱国、赔款割地的《马关条约》 日本以刀架在清政府脖 , 子上的方式,强行获得了觊觎已久的台湾。 子上的方式,强行获得了觊觎已久的台湾。消息传出,全国舆论大哗。 消息传出,全国舆论大哗。台湾人民在听到割让台湾的 消息后更是悲愤交织,以进士丘逢甲为首, 消息后更是悲愤交织,以进士丘逢甲为首,台湾绅民数度上 更是悲愤交织 电清廷,反对割让台湾;台北人民在《马关条约》 电清廷,反对割让台湾;台北人民在《马关条约》签订的第 二天“鸣锣罢市” 抗议清政府的卖国行径……台湾人民最 二天“鸣锣罢市”,抗议清政府的卖国行径……台湾人民最 …… 终不得不拿起武器,走上武装抗日保台的道路。 终不得不拿起武器,走上武装抗日保台的道路。残酷的武力进占 丘逢甲、 1895 年 5 月 25 日,丘逢甲、林朝栋等台湾士绅宣布成 立“台湾民主国”,推清政府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设议 台湾民主国” 推清政府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 院、筹防局和团练局,准备不奉清廷号令,自主抗日,但同 筹防局和团练局,准备不奉清廷号令,自主抗日, 时又以“蓝地黄虎旗”为国旗,定国号为“永清” 时又以“蓝地黄虎旗”为国旗,定国号为“永清”,以表示 永远心向大清之意。 永远心向大清之意。民主国以南部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最为 有名,结合地方人士自发组织的义军,有力地打击了前来接 有名,结合地方人士自发组织的义军,有力地打击了前来接 收台湾的日本殖民者。 收台湾的日本殖民者。《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以海军大将桦山资纪为台湾 马关条约》签订后, 首任总督, 首任总督 , 并派北白川能久亲王率领近卫师团武力接收台 湾。日军军舰到达淡水港附近,遭到了守军的强烈抵抗,日 日军军舰到达淡水港附近,遭到了守军的强烈

抵抗, 军见淡水港不易攻下,便改由三貂角附近的澳底登陆, 军见淡水港不易攻下,便改由三貂角附近的澳底登陆,6 月 日日军占领基隆炮台。同一天, 2 日日军占领基隆炮台。同一天,清朝代表李经芳与桦山资 纪正式签订割台协议。唐景崧、 纪正式签订割台协议。唐景崧、丘逢甲等民主国的领导者见 情势危急,纷纷内渡。领导中心一失, 情势危急,纷纷内渡。领导中心一失,台北城内便陷人了混 乱……日军拿下台北城后,于 6 月 17 日在巡抚衙署举行总 ……日军拿下台北城后, 日军拿下台北城后 督府始政仪式,宣布开始统治,这个日子被日人设为“ 督府始政仪式,宣布开始统治,这个日子被日人设为“台湾 始政纪念日” 始政纪念日”。然而, 然而,日军向南部推进时却遭到了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 与各地抗日义军的顽强抵抗。在桃园、新竹、苗栗, 与各地抗日义军的顽强抵抗。在桃园、新竹、苗栗,义军与 日军的战斗都相当惨烈,六七月间,义军一度反攻新竹, 日军的战斗都相当惨烈,六七月间,义军一度反攻新竹,歼 灭日本骑兵于大湖口,刘永福也派吴彭年率黑旗军北援, 灭日本骑兵于大湖口,刘永福也派吴彭年率黑旗军北援,在 新竹、苗栗一带与日军相持一个多月。 月初, 新竹、苗栗一带与日军相持一个多月。8 月初,日军大举增 兵,分三路向台南前进。8 月中旬,日军攻下苗栗,下旬在 分三路向台南前进。 月中旬,日军攻下苗栗, 彰化八卦山与抗日军发生激烈战斗, 月初嘉义沦陷, 彰化八卦山与抗日军发生激烈战斗,lO 月初嘉义沦陷,义军 死伤惨重,刘永福手下大将吴彭年、吴汤兴、 死伤惨重,刘永福手下大将吴彭年、吴汤兴、徐骥等陆续死 难,在日军优势兵力进攻下, 在日军优势兵力进攻下,刘永福部腹背受敌,孤立无援。 刘永福部腹背受敌,孤立无援。 最后刘被迫潜至安平港,内渡厦门。 日本“ 最后刘被迫潜至安平港,内渡厦门。11 月 18 日,日本“台 湾总督”桦山资纪向日本政府报告:全岛平定。 湾总督”桦山资纪向日本政府报告:全岛平定。在武力接收 台湾的过程中,日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历时五六个月, 台湾的过程中,日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历时五六个月,前 后数次增兵,投入兵力达七万多人,伤亡(包括病亡) 后数次增兵,投入兵力达七万多人,伤亡(包括病亡)和因病 万余人(日本人自己承认数字, 减员达 1.1 万余人(日本人自己承认数字,一般认为比较保 守),才基本平定台湾军民的抵抗。 才基本平定台湾军民的抵抗。“焦土政策”平定抗日武装 焦土政策”台湾民主国”

“ 台湾民主国 ” 的瓦解并不意味着台湾抗日运动的停 息,台湾人民的武装斗争仍在全台上演。这一时期,日本所 台湾人民的武装斗争仍在全台上演。这一时期, 占领的只是台湾的大都市,对乡间和山区控制力还较弱, 占领的只是台湾的大都市,对乡间和山区控制力还较弱,许 多义军纷纷转到地下,各地武装抗日行动层出不穷, 多义军纷纷转到地下,各地武装抗日行动层出不穷,使日人 疲于奔命。并称“ 日三猛”的简大狮、 疲于奔命。并称“抗日三猛”的简大狮、柯铁和林少猫等便 是这一时期著名的抗日义军首领,分别在台湾北部、 是这一时期著名的抗日义军首领,分别在台湾北部、中部和 台南领导抗日武装。 台南领导抗日武装 。 恼羞成怒的殖民统治者为镇压抗日武 装,残忍地实行焦土政策,台湾人民被屠杀者难以计数。到 残忍地实行焦土政策,台湾人民被屠杀者难以计数。 日本第四任“总督”儿玉源太郎与“民政长官” 1898 年,日本第四任“总督”儿玉源太郎与“民政长官” 后藤新平改变策略,一面颁布“匪徒刑罚令” 后藤新平改变策略,一面颁布“匪徒刑罚令”进行严罚及扫 荡,一面制定“土匪招降策”诱降抗日分子,然后再在“归 一面制定“土匪招降策”诱降抗日分子,然后再在“ 仪式中, 屠杀。日本人著的《 顺”仪式中,集体 屠杀。日本人著的《日本殖民地政策一 斑》一书就承认,诱杀抗日分子达 16000 人。迫于形势的压 一书就承认, 为了保存有生力量, 力 , 为了保存有生力量 , 北部的义军首领简大狮也曾宣布 “归顺”日人,但他没有缴械,不久,日本人不讲信用,简 归顺”日人,但他没有缴械,不久,日本人不讲信用, 大狮重又上山,继续开展抗日斗争。日本人前去劝降, 大狮重又上山,继续开展抗日斗争。日本人前去劝降,被击 毙。恼怒的日军清剿不成,以军警混编为十四路进山围剿, 恼怒的日军清剿不成,以军警混编为十四路进山围剿, 简大狮在台湾无法立足,潜回漳州。日寇获知, 简大狮在台湾无法立足,潜回漳州。日寇获知,胁迫清廷围 剿。简大狮被清军抓获并被“引渡”给日本殖民政府,受尽 简大狮被清军抓获并被“引渡”给日本殖民政府, 酷刑后被杀害。 酷刑后被杀害 。 战斗在高屏一带的林少猫不为招抚政策所 动,日人请绅商出面斡旋,林少猫提出条件,划后壁林(今高 日人请绅商出面斡旋,林少猫提出条件,划后壁林( 雄林园、小港一带)一地为义军自治区,官吏不得擅人, 雄林园、小港一带)一地为义军自治区,官吏不得擅人,外出 时可携武器,族党系狱者免罪释回

等,日人皆一一答应, 时可携武器,族党系狱者免罪释回等,日人皆一一答应,并 在“归顺式”时将准许书交林少猫,这对日人来说,可谓一 归顺式”时将准许书交林少猫,这对日人来说,可谓一 大耻辱。林少猫在后壁林三年,开垦经营, 大耻辱。林少猫在后壁林三年,开垦经营,隐然成为国中之 年总督府决然下令调集大军, 国,日人更如芒刺在背。1902 年总督府决然下令调集大军, 日人更如芒刺在背。 在重炮猛轰及舰艇的掩护下, 激战六七小时, 终于攻破堡垒, 在重炮猛轰及舰艇的掩护下, 激战六七小时, 终于攻破堡垒, 林少猫战死。 林少猫战死。林少猫之死为日本据台初期台湾人民的武装抗 日运动划下了一个句号。 日运动划下了一个句号。 用毒气弹镇压起义年以后,台湾局势逐渐平静,游击武装多被瓦解。 1906 年以后,台湾局势逐渐平静,游击武装多被瓦解。 日本在台湾推行警察政治,对台湾人民的控制日益严密, 日本在台湾推行警察政治,对台湾人民的控制日益严密,但 日资企业入侵使台湾人民在经济上遭到压榨, 日资企业入侵使台湾人民在经济上遭到压榨,为反抗日本殖 民统治者的剥削与高压, 民统治者的剥削与高压,台湾人民多借宗教与帮会进行秘密 抗日运动, 年蔡清琳领导的北埔起义, 抗日运动,包括 1907 年蔡清琳领导的北埔起义,1912 年刘 乾率领革命党与农民武装、 乾率领革命党与农民武装、反对总督府支持日本财阀霸占竹 林所有权的林杞埔起义(又称竹林事件) 林所有权的林杞埔起义(又称竹林事件),受辛亥革命影响罗 福星等人计划在苗栗起事(但事前被警察破获) 福星等人计划在苗栗起事(但事前被警察破获)等一系列抗日 事件, 年余清芳、江定、 事件,以及 1915 年余清芳、江定、罗俊等人领导的西来庵 事件(他们借助秘密宗教进行抗日活动, 但在联络起义前被发 事件(他们借助秘密宗教进行抗日活动, 现,仓促起事,终为日人所镇压)。 仓促起事,终为日人所镇压)西来庵事件平息之后, 西来庵事件平息之后 , 台湾人民的抗日运动转向反殖 民、争民权、争自主权的民族运动,此时日人统治台湾已久, 争民权、争自主权的民族运动,此时日人统治台湾已久, 台湾人的抗日运动也完全脱去武装抵抗的色彩。 台湾人的抗日运动也完全脱去武装抵抗的色彩。此时正值第 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许多弱小民族都经历了民族觉醒。 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许多弱小民族都经历了民族觉醒。 民族觉醒 于是,台湾一些新兴知识分子在民族情感的支持下, 于是,台湾一些新兴知识分子在民族情感的支

持下,以争取 台湾的民主、自治,进而争取自决、自主为目标, 台湾的民主、自治,进而争取自决、自主为目标,继续和日 本对抗。这些运动对殖民当局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 本对抗。这些运动对殖民当局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总督府 为打压这些知识分子的行动,甚至以违反治安法为由, 为打压这些知识分子的行动,甚至以违反治安法为由,发动 全岛性的大检肃。不过,殖民当局的横暴并未达到效果, 全岛性的大检肃。不过,殖民当局的横暴并未达到效果,反 而激起台湾人民更多的关注。抗日战争爆发后, 而激起台湾人民更多的关注。抗日战争爆发后,台湾被卷入 战争体制中,日本人采取全面镇压政策, 战争体制中,日本人采取全面镇压政策,参与社会运动或政 治运动的人,不是被捕下狱,就是被严密监控,政治运动、 治运动的人,不是被捕下狱,就是被严密监控,政治运动、 社会运动逐渐消沉。 社会运动逐渐消沉。在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中, 在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中,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原住民的 抗日活动, 年的"雾社起义" 抗日活动,而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 1930 年的"雾社起义"。雾 而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 社位于台湾中部的南投县,靠近著名的日月潭, 社位于台湾中部的南投县,靠近著名的日月潭,因这里长年 云雾缭绕而得名, 云雾缭绕而得名,该地住有泰雅族赛德克亚人的 12 社(相当 于部落) 日本山地警察对原住民积年累月地压迫剥削, 强制 于部落)。 日本山地警察对原住民积年累月地压迫剥削, 劳役、诱奸妇女,激起山地民众强烈愤怒。 劳役、诱奸妇女,激起山地民众强烈愤怒。1930 年 10 月 27 余人, 日,玛黑步社首领莫那鲁道率领山胞 300 余人,分队袭击附 同时进袭雾社警察分室、学校、 近的警察分驻所 13 处。同时进袭雾社警察分室、学校、邮 政局、日本人官舍等, 政局、日本人官舍等,砍杀了各地警察及雾社公学校举行秋 季运动会的日本人。起义爆发后, 季运动会的日本人。起义爆发后,总督府出动 5000 多人于 日开抵雾社,并用山炮向起义军轰击。 义军退至山谷, 31 日开抵雾社,并用山炮向起义军轰击。起义军退至山谷, 筑起工事,誓死抗击。日军久攻不下, 筑起工事,誓死抗击。日军久攻不下,11 月 18 日出动飞机 公然施放国际上禁用的毒气弹, 公然施放国际上禁用的毒气弹 , 大部分起义者死于毒气之 起义最终失败。 经此事件, 雾社原住民人口由原来的 1400 中。 起义最终失败。 经此事件, 人减至 500 人。 包括原住民在内的台湾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日 斗争, 斗争,在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

篇三: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人唯一的言论机关

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人唯一的言论机关-《台湾民 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人唯一的言论机关-《台湾民 台湾人唯一的言论机关-《 报》Tony 的自然人文旅记◎前言农历年前,向女儿借高中历史课本一读,关于台湾史的部份,已陆续课文,发表为文章。其中,关于“日治时期”(日本殖民统治时代)台当简略,颇觉得意犹未尽。因此,我对于课本所提及的历史内容更深打算逐一发表成为旅记。对我来说,写文章的过程是对于阅读效果的这些史实的来龙去脉有清楚的认识与了解。同时, “独‘阅’乐,不若 给对历史兴趣的读者朋友们。这一系列的文章,暂且称之为《台湾历史回想》系列。这一篇先介绍独立言论机关-《台湾民报》。这份报纸对于当时台湾社会的文化启展政治社会运动,发挥了领导的作用及影响力。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图搜索起林自定义搜索《年的 立了一个同乡会,称做“高砂青年会”,后来改名为“东京台湾青年会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民族自决”、民主思潮及社会主股思潮的影响,开始关心台湾身为殖民地所遭受的种种不公平待遇。1918 年,林献堂召集了在东京的台湾留学生,包括林呈禄、蔡式谷、陈炘、吴三连等 20 余人,创立“启发会”,以废除殖民体制的《六三 治启蒙运动,以积极关心殖民地台湾的命运。后来,在蔡惠如的奔走下,1920 年 1 月,“启发会”扩大为“台湾新民会长,以更积极的行动,以推展台湾的政治改革及启发岛民的思想为 创办一份机关杂志,以宣传“新民会”的主张。然而,当时留日学生,多无收入,阮囊羞涩,因此苦无经费筹办杂志时,许多留学生在车站送行,惠如却拿出一千五百圆钞票交 图:《台湾青年》杂志林呈禄等人收到这笔捐款,感岛内台湾富商募款,总计募得熊征一千圆、颜云年一千圆等三人负责设立“台湾青年杂志1920 年 7 月 16 日,《台湾青担任编辑兼发行人,杂志以在 时,台湾首任文人总督田健治郎还为刊物题字“金声玉振”,以表示对 示理解及祝贺之意。 《台湾青年》采月刊发行,中文 54 页,日文 62 页,售价 4 角,从月 5 日止,共发行 18 期。最初一、二期言论温和,而第三期起,内容再加上刊物运回台湾后,受到“总督府医学校”及“台北师范学校”这些传阅。总督府对这份杂志态度转变,开始采取严密审查与镇压的政策 就有 4 期被总督府认为内容不妥而遭到查禁的命运(注 1)。《台湾青年》创刊一年半后,主要参与编辑的人员,如蔡培火、林呈个人未来就业及经济问题,而《台湾青年》

杂志的经营一直仰赖岛内面临是否停刊的问题。后来经过讨论,决定募集资金,筹组公司,使1922 年 4 月 1 日起,将《台湾调这份杂志不仅是属于年轻人 图:《台湾》杂志改名后的《台湾》杂志,改由蔡培火为台湾分社主任,返回五千圆资本, 在台北成立“台湾林呈禄常务董事,林献堂担任 《台湾》杂志,从 1922 年 4共发行 19 期。这段期间,正 文化协会”正活跃的时期,因此《台湾》杂志介绍了许多关于民族自政治社会运动,因此被总督府认定是一份“危险刊物”,给予严密监控 运入台湾销售或遭到直接查禁的命运。《台湾》杂志的文章多以文言文为主,因此大流传及阅读以知识菁英易理解其内容。当时,受到中国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及胡适《动的影响,《台湾》杂志也出现黄朝琴的《汉文改革论》及黄呈聪的 鼓吹使用白话文。为了让岛内不懂日文的台湾百姓容易吸收新知,以达到文化启蒙的目黄朝琴等人策划下, “台湾杂志社”除了《台湾》杂志之外,计划发 报》。1923 年 4 月 15 日,《台湾民湾销售。同年 9 月 1 日,发生月 15 日复刊后,改为旬刊(杂志的日文版移入《台湾民报 日文占三分之一。 图:《台湾民报》《台湾民报》创刊之初,在东并不多,编辑阵容并不坚强,禄、黄呈聪、黄朝琴、王敏川 台湾则是林幼春、陈逢源、蔡惠如、蒋渭水等人。改为旬刊之后,每 续吸引更多的知识菁英提供稿源。白话文为主的《台湾民报》也成为台湾新文学的重要基地。定居于北四运动” 之后的中国新文学介绍到台湾的人,也因此在台湾掀起新旧的作家,如赖和、张我军、杨云萍等,也以《台湾民报》为创作舞台 的作家进行论战。1925 年 7 月 12 日起,《台湾民报》扩大发行,由旬刊改为周刊,规《创立五周年及一万份突破》临时特刊。这时,《民报》虽然在东京府的严密检查,发刊份数突破一万份,比起当时在台湾发行已久的主一万八千份、《台南新报》一万五千份,可看出《民报》受欢迎的程 社”改名为“台湾民报株式会社”。1926、1927 年之间,台湾最主要的社会团体“台湾文化协会”内部出论,右派林献堂、蔡培火主张民族主义,中间派的蒋渭水,以及左派自在《台湾民报》发表议论,展开激烈辩论,这段期间也是《民报》从《台湾青年》、《台湾》杂志直到《台湾民报》,都是以东京为发过程费时费钱,因此将《台湾民报》迁入台湾发行,已成为必然的趋提议,然而台湾总督府对于这一个台湾人所创立的言论机关颇怀戒心迟迟不愿发给同意书。这一申请案延宕至

1927 年 7 月 16 日,台湾总 本地发行。 1928 年 8 月 1 日,《台湾民报》正式在台发行。迁回台湾的《台湾将《台湾民报》进一步发展成为日刊,已成为《民报》同仁共同努力1928 年,由美国留学归来的罗万伡加入《民报》之后,积极展开筹否容许的问题,也涉及庞大的资金及人材。发行日报,更急需培植记有记者背景的只有吴三连, 图:《台湾新民报》1929 年 1 月 13 日,在蔡培成立了“株式会社台湾新民罗万伡担任当务董事。193 新民报社”正式合并,从 3湾新民报》,由于总督府不直到 1931 年 1 月 9 日, 才 书。1932 年 4 月 15 日,《台湾林呈禄担任主笔兼编辑局局晚报,《台湾新民报》成为至 1937 年,《台湾新民报》日刊的报份突破五万份,与当时日系最相当。然而广告营收却只有《台湾日日新报》的三分之一。这是由于于日系企业,多偏爱选择日系媒体刊登广告,因此《台湾新民报》的 而在报纸内容方面,从 1931 年日本关东军出兵占领中国东三省,军任总督,进行“南进政策”;此一时期,“台湾文化协会”、“农民组合政治社会团体都因遭到查禁镇压而沉寂,《台湾新民报》的言论空间 期。1937 年时,中日关系日益紧张,战争一触即发,总督府积极推动“皇日系三大报《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台湾新闻》的汉文占大多数为理 汉文版。图:“皇民化运 讲习活动“芦沟桥事件民报》处境日发声。1930 年以言论反对总 将《新民报》停刊,迫使《新民报》将吴三连解职。1941 年 2 月 11 日,《台湾新民报》被迫改名为《兴南新闻》,藉以总督府计划将报纸合并整顿的政策。改名的《兴南新闻》,只是苟延太平战争爆发后,日本战局愈趋不利,1944 年 3 月 26 日,台湾总督新报》、《台湾日报》(原台南新报)、《台湾新闻》、《兴南新闻合并为一家,改称《台湾新报》。至此,《兴南新闻》走入了历史。 回顾自 1920 年创刊的《台湾青年》起,历经《台湾》杂志、《台湾新闻》于 1944 年 3 月 27 月发出最后一期的停刊声明,总计 25 个年民的言论机构。其中以《台湾民报》发行期间最为活跃,对于社会文 日期:2008.02.27【推荐本文给朋友】 【相关标签】パ穓碝ま篮硈挡セ絞ゅ彻闽龄【主要参考书籍】 叶荣钟着,《日据下台湾政治社会运动史》,晨星出版。 杨肇嘉着,《杨肇嘉回忆录》,三民出版。 黄富三着,《林献堂传》,国史馆出版。 史明着,《台湾人四百年史》,蓬岛文化公司出版。施懿琳、中岛利郎、下村作次郎、黄英哲、黄武忠、应凤凰、彭瑞金 山

社出版。注 1:《台湾青年》发行第一卷 5 期、第二卷 5 期、第三卷6期、第 二卷 3 期、三卷 6 期、四卷 2 期遭到查禁。 《台湾民报》的几位成员-(左起)蒋渭水、蔡培火、蔡式谷、陈逢 惠如。 《台湾民报》总批发处,位于太平町(延平北路二段)蒋渭水设立《台湾民报》新竹批发处,欢迎台湾文化协会演讲团。布条写着《 机关”。 《台湾民报》的竞争对手-日系的《台湾日日新报》总部,位于荣货原址。 《台湾日日新报》为日据时代规模最大的报纸,1944 年,与 战后,《台湾新报》被国民政府接收,改名为《台湾新生报》。 Tony 癘场 Tony 癘跋办だ摸 癸セ絞癘痙 ēㄏノ Facebook  Google  Yahoo  Twitter  Disqus  Ope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篇四:台湾与日本的情结

台湾与日本的情结

在2008年上映的台湾电影海角七号,引发了一阵热议,如何看待这个曾被扣

于“媚日倾向”的影片,不仅是台湾民众的内务,也是大陆群众思考的事情。在台湾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日本如何影响台湾社会化,李登辉为什么自称自己是日本人,如果仅从主流层面解释这个问题,不免显得不够严谨,同时更是浅层次的理解,得不到实质的内容。

首先要了解台湾的亲日分子主要是台湾土生土长的居民,1949国民党率大约

100万左右的官员和士兵来到有600多万土著居民的台湾,蒋经国下台后,台湾控制权落到民进党手中,从此蓝绿阵营口舌之战就没有停休过,而亲日分子主要来自于民进党。1985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在半个世纪的前四十几年,日本企图通过高压政策使台湾人民屈服,但是在这段期间日本并不像其他帝国主义采取猎夺资源,将殖民地变成原料输出国,它采取同质化策略,即某种程度上把被占地当成本国领土看待,所以台湾更显得是被合并,从1936年年底日本实施“皇民化”运动,终于1945年日本战败。最后八年的历史记忆,成功地取代了之前四十几年中,台湾人民对日本殖民者的负面历史记忆。最后八年的历史记忆成功地取代了之前四十几年(台湾人民对日本殖民者的负面历史记忆)。皇民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台湾民众的思想,实证有以下几点

第一, 台湾人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接受日语教育,对于日语有亲切感,这也使

得台湾人有倾向于日本的迹象。根据日本总督府文教局的统计,1932年台湾的日语普及程度仅约23%,到了1937年达38%,1938年到达50%,1942年更达到59%

第二, 台湾人的对日情感始于日本的“皇民化”运动,而今日台湾人的对日情感,则是由于成长中受到父母的影响,才建立起今日台湾人的对日情感。

如果将台湾部分人的亲日完全归功于皇民化运动,则带有一定的片面之解,必须从

深的层次看待这个情。下面是从台湾光复后,更深层次解释这个问题

台湾人民对国民党的失望

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自然回到祖国的怀抱,饱受日本人殖民统治的台湾人,对于打败日本的祖国,充满憧憬的欢欣之情。战后的台湾一直到1947年期间,“去殖民化”与“祖国化”是当时台湾最大的时代意义,反日以及对过去日本殖民文化和对历史的反省与批评成为主要的潮流。但接收的国民党政府仍沿袭了日本总督对台湾的殖民手段以及态度。相较于蒋氏政权在对于战败的日本人,采取了“以德报怨”的宽大态度,但是对于深受日本人迫害的台湾人,接收的国民党政府却充满深深地对台湾人的不信任,更采取与日本人相同的手段治理台湾。许多受到国民党政府的迫害的反日知识分子被扣上背后受到日本与共产党煽动的帽子,很快台湾人对于接收的国民党政府从期待转变成失望,相较于日本的异族高压统治,自然对于国民党的统治更充满挫折与伤心,所以 当时在台湾流行这种说法“狗走猪来”, 蒋介石为了确保国民党政权,在学校教育以及政治思想宣传上,政府与学校大力宣传蒋介石在对日战争中的功绩,试图抹去台湾本土人民对日本统治的记忆,这样外省来的人被视为抗日英雄,而本省人则是被贴上日本共犯的标签,台湾人士因此心理上的幻灭,逐渐由对日的憎恶变成与日站在一起日本共犯

重新建构中的台湾对日观念

为了实现反攻大陆,蒋介石不只在战后对日本采取宽大的态度,蒋介石政权在政治

上也与日本建立起无比亲密的“外交关系,这种广大人民群众对日的恶与政府当局对日的好的背景下,渐渐默许了日本,作为回报,日本对台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其余很多帮助,尤其在经济上更为突出,从1952年到2008年,日本对台湾的直接投资项目占外国对台

湾直接投资项目的27.53%,位居第一;累积直接投资总额为157.74亿美元,占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16.2%,给台湾带来的财富增加,经济上的影响是深远的,日本在上个世纪留下文化至今也在台湾延续,日本现在并不是统治台湾的殖民者、也并不是只会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而是能够与台湾有经济互利,带动台湾经济成长的重要投资力量。而这种重新的认识,才是推进今日台湾人对日认识的主要动力。

本土居民对台湾的影响

日本与台湾这种政治、经济上的关系,不只延续到了现今的日台关系上,也成为维持日台关系发展最强的推力。与此同时,解严后的台湾,本土作家的文学作品大量出现,过去老一辈本省人只能存在于夜晚的回忆,现在则能够藉由自传、回忆录的形式留在个人、家族或是历史的一页上。不只这类个人的文学作品相继问世,为了弥补过去空白的一段历史,政府的相关研究也展开如火如荼的调查。过去曾被刻意抹去的台湾本土历史成为历史教育研究的主流,其中当然也就包括了日本统治的殖民历史。蒋氏威权体制在台湾结束后,当台湾人开始能够填补过去流失的这一段空白记忆时,其实台湾人也开始反思过去日本殖民时代的统治历史,对台湾人的对日认识有何影响时,这也就成为文化上今日台湾人对日本认识的重新开始。

必须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广为流传的自传、回忆录的作者并不是训练有素的历史学家,因此对于生活在日本时代的记述也就不会在历史文献上做一番严格的考证,对于记述内容自然偏向生活经验的陈述而非严谨的历史考察。其内容自然有一种见树不见林的缺陷;或者是个人囿于缅怀过去年轻岁月的记忆,而非缅怀日本的统治经验;又或者为了解释个人的行为,在重建过去个人回忆时,同时美化个人的生活经验。因此如果光是以这些类似回忆录的内容加以批评台湾人亲日的倾向,自然有陷入一种充满主观立场的成见。

这点正好解释了海角七号在台湾引起轰动效应,,日本战败后撤走了几乎所有在台湾的日本人,虽说是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但台湾有部分民众已经把自己融合为日本人,产生像电影中所述的情景,日本老师爱上台湾女孩,这从每个角度反映了日本对台湾感染。

文化的影响

当评论现今台湾人受日本大众文化的影响极深,这又是受日本“皇民化”影响的结果时,这其实忽略到大众文化的感染与政治文化的感染力是不同的。大众文化讲求的是求新求变,要能够符合年轻人的需求,更需要经济环境的配合。台湾的经济发展虽然在1990年代前就已经开始茁壮,但90年代以前的经济环境发展条件并未反映在消费能力上,使得之前台湾人的消费能力无法支撑自身大众文化的建立。而90年代后,当台湾的经济环境条件能反映在消费能力上时,这时日本的大众文化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并且向海外输送。这不只使得日本的大众文化成为当时台湾年轻人注意的焦点,更重要的是台湾在建立起自身的大众文化时,有相当大的程度是以日本的发展为借镜,发展出台湾自身的大众文化。这种文化的传播,相当程度上与政治文化有所区隔,就如同台湾过去的“香港热”、现今的“韩国热”一般。

同样在“台湾民众对日本观感之研究”中的调查中,可以清楚发现在调查中所显示出

来的是,台湾民众对日本感到亲近的年龄结构主要显现在40岁以下的族群,以教育背景而说,更主要是拥有大专学历的比例对日本感到亲近的比例愈高。而台湾30到40岁的年轻人的成长背景,正是处在1990年代后。

站在大陆角度,如何实现邓小平的百年大计,也是时候改解决了,就上述的问题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第一, 经济决定政治,加强两个经济贸易,当台对大陆形成一定依赖时,就能改

变台湾同胞对大陆的影响,要以香港回归时,许多港人迁往国外的历史为鉴。

第二, 加强文化交流,台湾现行文化是中华文化与日本文化的融合,要让台湾同

胞有归属感,大陆应该对台湾现行社会文化给予理解,而不是整天以背叛民族责骂同胞。

第三, 消除军事对抗,消除台湾的戒备心,台湾的回归最终还是靠大陆的软文化。 参考文献

1,1942年台湾总人口约640万,其中台湾人约600万,而成为国语常用家庭约9600件,7万7千多人。(日)末光欣也着:《日本统治时代的台湾》,台北:致良出版社,2007年版,第404页。

2,《日本统治时代的台湾》,第567页。

3,参照《台湾民众对日本观感之研究》。

4,李衣云:《解析“哈日现象”:历史、记忆与大众文化》,思想编委会编着:《台湾的日本症候群》,台北:联经出版社,2010年版,第102页。

5,(美)亨廷顿着,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译本),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3页。

6,曾健民::《台湾“日本情结”的历史诸相》,《台湾的日本症候群》,第41页。

7,黄智慧::《台湾的日本观解析(1987-):族群与历史交错下的复杂系统现象》,《台湾的日本症候群》,第

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

59-61页。

8,李衣云:《解析“哈日现象”:历史、记忆与大众文化》,第104-105页。

9,吴寄南着:《冷战后的日台关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3页。 10,参照《台湾民众对日本观感之研究》。

11,王逸舟着:《探寻全球主义国际关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9页。 12,王逸舟着:《探寻全球主义国际关系》,第240页。

篇五:日本统治时期的台湾

日本统治时期,规定山泽地带的治安由军队及宪兵负责;村落的治安,由警察担当;山泽和村落之间,则由宪兵和警察共同戒备。这是一部由军队、宪兵、警察三者协力镇压统治台湾人民的殖民法。在日据时期,台湾民间吓唬孩儿有一句惯语:“大人来啦!”所谓“大人”就是指当时的日本警察。1896年,第一批日本警察到台。自此以后,以日本警察为主体的警察,成为伸入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鬼魇,是直接屠杀台湾中国人的刽子手。日本警察遍及台湾社会的各个角落,台湾成为名符其实的警察社会。以1902年为例,全台设有10个厅警察课、97个支厅、992个派出所,以后最多时各类警察机构达到1500余处,警察18000余人。在台湾的经济发达地区,每隔2、3公里就有一个警察机构;每300人就配有一名警察。日本占领下的台湾,可以说是日本警察的世界,在警察法西斯式的管制下,中国人的基本权利都被剥夺。 皇民化时期(1937之后):

取销报纸中的汉文栏 废止学校中的汉文课

改日本姓名

穿日和服 改用阳历

禁止台湾传统戏曲

不能拜台湾神明要拜日本神道教

还要求撤去正厅牌位 禁止祖先崇拜

台湾丰富的物产也成为日本掠夺的目标。在日本殖民统治之下,台湾的制糖业更是成为日本掠夺的对象。殖民当局规定,蔗农生产的甘蔗只能卖给当地日本控制的制糖会社,台湾蔗农成为日本糖业资本家的奴隶,每斤糖的价格从1921年的11.6钱,下降到1937年3.2钱;每年90%以上的台湾糖输入日本。因此人们说:“一部台湾糖业史,就是一部日本殖民史。”台湾糖的命运成为日本殖民掠夺下,台湾农业、工业、加工业的缩影。在日本殖民者的眼里,台湾的即是日本的,必须无偿提供。

就在“七七事变”前后,日本总督府下达了撤销全台学校汉文科、废止各种报刊中文版的命令,同时颁布相应的惩罚措施,强迫台湾民众学习、使用日语。在“七七事变”前后,台湾花莲厅发布训令,规定公务场合如果不用日语者立即解职。在台湾许多地区,规定不学日语者征收过怠金。各种苛刻的惩罚禁令数不胜数,甚至如果买车票时听不懂日语,得到的回答是:“你不是皇民,买票要到后边去。”在学校说一句汉语罚款一钱。日本殖民当局公开叫嚣:“绝对禁止使用台湾语和汉文,不满者滚回支那去。”禁止汉文汉字,是日本文化侵略中最毒辣的一招 日本殖民当局在禁止汉语汉文的同时,也强行推行日语。1936年全台强制设有日语讲习所3832处,被迫参加的学生为205214人。1940年增加到15833处,学生763263人。到日本投降前夕,各地奉公班均开设夜间学习日语所,各类学生超过100万人,这在当时5名台湾民众中就有1人在学习日语。对居住在山区的原住民,日寇也不放过,强行推行日语,仅1939年间就设立日语讲习所265处,设立日语普及会11处。

为了维持殖民统治,日本殖民当局随意屠杀当地中国人。在1896年“大平顶事件”中,屠杀中国人3万人,在1901年“后壁林惨案”中,屠杀中国人3473人,在1902年“噍吧年事件”中,屠杀中国人3万余人;在1913年12月间的“苗栗事件”中,屠杀中国人1200余人;在1915年西来庵起义中,屠杀中国人数万人。据有的学者统计,在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期间,被日寇残杀的中国人达60万人。这对当时最多只有500余万人的台湾来说,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大灾难,日本军国主义欠下了中国人民无数永远也无法偿还的血债。

1906年以后,台湾局势逐渐平静,游击武装多被瓦解。日本在台湾推行警察政治,对台湾人民的控制日益严密,但日资企业入侵使台湾人民在经济上遭到压榨,为反抗日本殖民统治者的剥削与高压,台湾人民多借宗教与帮会进行秘密抗日运动,包括1907年蔡清琳领导的北埔起义,1912年刘乾率领革命党与农民武装、反对总督府支持日本财阀霸占竹林所有权的林杞埔起义(又称竹林事件),受辛亥革命影响罗福星等人计划在苗栗起事(但事前被警察破获)等一系列抗日事件,以及1915年余清芳、江定、罗俊等人领导的西来庵事件(他们借助秘密宗教进行抗日活动,但在联络起义前被发现,仓促起事,终为日人所镇压)。

就在“七七事变”前后,日本总督府下达了撤销全台学校汉文科、废止各种报刊中文版的命令,同时颁布相应的惩罚措施,强迫台湾民众学习、使用日语。在“七七事变”前后,台湾花莲厅发布训令,规定公务场合如果不用日语者立即解职。在台湾许多地区,规定不学日语者征收过怠金。各种苛刻的惩罚禁令数不胜数,甚至如果买车票时听不懂日语,得到的回答是:“你不是皇民,买票要到后边去。”在学校说一句汉语罚款一钱。日本殖民当局公开叫嚣:“绝对禁止使用台湾语和汉文,不满者滚回支那去。”禁止汉文汉字,是日本文化侵略中最毒辣的一招。
日本殖民当局在禁止汉语汉文的同时,也强行推行日语。1936年全台强制设有日语讲习所3832处,被迫参加的学生为205214人。1940年增加到15833处,学生763263人。到日本投降前夕,各地奉公班均开设夜间学习日语所,各类学生超过100万人,这在当时5名台湾民众中就有1人在学习日语。对居住在山区的原住民,日寇也不放过,强行推行日语,仅1939年间就设立日语讲习所265处,设立日语普及会11处。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