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初一借物抒情作文600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0:28:30 体裁作文
初一借物抒情作文600体裁作文

篇一:初中作文借物抒情手法的运用

初中作文借物抒情手法的运用

作者:付祥平

来源:《学园》2014年第34期

【关键词】初中作文;;借物抒情手法;;教学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102-01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借物抒情作文缺乏自己的理解,能将借物抒情写作手法真正地应用于作文之中的人数少之又少,笔者基于自己多年对初中作文教学的研究和对借物抒情修辞方式的领悟,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指导学生作文学习。

一;调整学生对借物抒情类作文的喜爱

小学期间一些语文教师机械的作文教学致使部分学生对作文厌烦,甚至惧怕,这些情况不利于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正确地调整学生对作文的消极情绪。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借物抒情类作文的美感,我在教学中,会首先朗读一段优美的范文。如使用《青青草》一文让学生感悟借物抒情的意境。“美丽的草原上,铺设了人世间美丽多彩的绿绒毯……荒漠上孤独的小草以及都市城墙上纤弱的小草向人们展示生命的意义。”此时,学生们仿佛置身于小草的世界,感受着小草的自强不息、倔强和坚持,领悟着小草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坚强地笑看世界,即使只是一棵小草。

另外,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办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借物抒情作文教学中。在进行初中作文借物抒情手法教学中,让学生对“物象”有自主选择权。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地话说自己心中最喜爱、最熟知的“物象”,学生们会争先发言讲述自己最喜爱的物品,并且用语丰富地描绘形态、神色,进而使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出来,形成一种强烈的写作欲望,成功地使学生的写作心理由被动转向主动,这样作文课就形成了一种积极的写作氛围,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愿意把作文写好,把学生的写作心理调整至最佳状态。

二;引导学生掌握借物抒情作文的写法

由于初中学生对借物抒情文章的写作手法还不熟悉,所以教师运用模仿的方法开展教学很有必要。

1.以课本为载体,建立抒情式作文的写作思路

语文教师在开展抒情作文课之前,要有意识地对课文中的抒情式散文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抒情式文章写作的脉络特点。如在初三上学期的教学中,第一单元《白杨礼赞》对白杨的描写和《井冈翠竹》对翠竹描写等特点。在描写白杨时,文章以白杨的不平凡精神为主线。作家

茅盾在文章开篇点题,抒发对白杨的喜爱赞美之情,接着描写白杨树是如何不凡、伟大,从而将由对白杨的赞美转为对抗日军民的歌颂。让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感受茅盾进行借物抒情创作的思路,即开篇引物——由物绘神——由物及人,抒发深层的感情,解释“物”象征的含义,通常在借物抒情文章中会有一条主线引领全文。这样通过上述的教学,会让学生对借物抒情作文有一个基本的写作思路,因此在以后的作文指导和写作中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以课本为载体,领会立意、描写、联想的要素

在文章中立意要深刻、鲜明并且贯穿全文之中成为文章的“主心骨”,并且在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在抒情文章写作过程中正确掌握这一技巧可以更好地抓住文章的立意。

联想是文学创作的来源,在借物抒情的作文中要将物象与表达的情感相连,联想要恰到好处,避免过分的雕琢。

三;引导学生从修改中巩固借物抒情作文的写作手法

反面典型更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借物抒情散文写作技能,从而使学生知道应该如何正确地书写借物抒情文章。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立意、描写、联想方法使用不当的借物抒情文章,让学生通过文章的修改,从不清楚如何写向应该怎样写的方面转变。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错练习,可以快速发现文章中的不足,吸取他人的教训,避免类似的错误在自己文章中出现,努力使自己的文章变得更加完美。另外,学生通过对文章的修改,成为学习的主体,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以往教师占据主角的情况,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借物抒情作文的写作手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科学的初中作文借物抒情手法的教学中,首先要调整学生对借物抒情类作文的喜爱;其次,引导学生掌握借物抒情作文的写法,要从以课本为载体建立抒情式作文的写作思路和以课本为载体领会立意、描写、联想等要素;最后引导学生从修改中巩固借物抒情作文的写作手法。在新课程目标中,规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更多的是运用启发式的教学办法,使学生自觉地进行学习。通过本文对借物抒情作文的教学指导中,可以看出要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为文章写作提供正确的写作方法。教师要改变以往说教式的教学手段,避免空洞地教授学生写作技巧。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庞远燕〕

篇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作文教案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 借物抒情

面对生活的浩荡大泽,直接抒情就好比从桥上飞驰而过,借物抒情就好比乘一叶扁舟,听耳畔琴声悠扬,看湖面云影飘摇,一路前行,一路欣喜。后者可以给我们更多的触动和感悟,让我们的生活之路多一些绿荫和花香。我们今天就一起来领悟并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借对月亮的描写抒发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诗人为什么会看着月亮就会产生思乡情呢?

因为中秋月圆时正是万家团聚时,所以诗人看着皎洁的明月会情不自禁产生思乡之情。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诗又是借物的什么特点抒发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一句是借桃花潭水的千尺深抒发诗人与汪伦之间的深厚友情;

第二句是说诗人的愁思就像这一江东流的春水绵绵不绝。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这个诗句又是借什么物抒什么情?

这里是借月亮的阴晴圆缺抒发人的悲欢离合之情。

景跟情感有什么联系?

描写的这个景物和要抒发的感情之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3、课文中的借物抒情

《日》表露出不可成灰烬的决心和意志。

4借物抒情是散文常用的手法,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明月丽日,白云彩霞,瑞雪苍松等,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无限情思和理想,鉴赏时不能拘泥于物象本身,而要通过物象的特点,由表象到思想,由有限到无穷,由具体到空灵,由物态到人情,实现物与态的融合美.

借物部分往往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

抒情部分常常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5、写好这类文章,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立意要明确

写好这类文章,关键要把握好“物”与“情”之间的对应点,即二者要有密切联系,彼此契合。这类文章的写作,往往是作者从物的自然属性中发现了某种与人的社会属性——感情、品德、行为等相通或类似的东西,从而通过对物的人格化的描绘,或通过由物及情,由物及理,由物及意的联想,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表达作者的思想、志趣或人生哲理等。如纪伯伦的《浪之歌》,

(二)、描写要具体

从而使“情”表现自然恰当。

手法等。

(三)

三、例文引路难忘家乡小巷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到周末了,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我忽然想起家乡的小巷——那个曾留下我童年记忆的地方。

在我的印象中,家乡的小巷是美丽无比的。它四通八达,幽深曲折,宛若一张脉络分明的网。每一条小巷都铺着青石板,两边是低矮而拥挤的小阁楼,屋檐向前挑着,显得古朴、典雅,似乎与外面的喧闹、繁华极不协调。

当你独行在小巷,听着脚踏青石板发出的“啪啪”声和水滴敲击石板的声音,向前望,小巷尽头透着时隐时现的灯光,你会忽然感到一阵舒畅,一阵温馨。一切都是那么清新、自然,没有任何修饰。

小巷里的热闹景象是永远让人怀念的。每到傍晚,当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回到家时,听吧,小巷会奏出一首锅碗瓢盆交响曲。接着,一股夹杂着各种味道的气味便弥漫在狭窄的小巷中了。孩子们在天井里追逐打闹:有的逗着小狗乱窜,有的不亦乐乎地斗蛐蛐,有的蹑手蹑脚地偷摘老头们的鸟笼??嬉笑打闹人,朴实的生活。

我什么时候再回到家乡的小巷呢?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优美的借物抒情的佳作。文章由表及里,由物到人,抒发了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感染力极强。这篇文章写作上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描写细腻优美,给人以非常形象具体的感受。文章描写小巷既调动了各种感觉来展现小巷的特点,又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突出小巷的特征,读来我们也仿佛置身于小巷之中,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四、作文训练:

题目:_________牵动我的情思

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最熟悉的校园有没有一种事物引发你的思考和感悟呢?请以校园中的某一种物或某一处景为题完成一篇文章。 提示:把文题填充完整,如落叶、小草、台阶、跑道??

要求:

1、多留心身边事物。善于发现并捕捉最能触动自己心灵的“亮点”,写出自己真切的感受。 2 3地融入到事物中,抒发情感。

4理。

篇三:借物抒情作文

那一抹耀眼的绿色

湖北省洪湖市峰口镇二中八(2)班赵甜 指导老师:王前保

“哗哗??”屋外一阵雷雨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放下手中的书走到屋檐下。只见外面下着大雨,还伴随着大风刮起。门前树枝猛烈摇摆着;门前我喜欢的一树桃花花朵在风雨中挣扎着。

春天的来临让我兴奋,我怜爱着粉红的桃花;而那雨滴在风的怂恿下猛烈地击打着桃花。看着那花瓣随着雨滴的击打一点一点地下垂,凋零。我不禁为他们担心。这时,我无意中看到了公路边的刚出土不久小草也都在随风摆动,它嫩绿柔软的身段,细小的叶片向下低垂着。

那小草看上去比桃花还要弱不禁风,一滴雨水就足以让小草击倒。但是,让我震惊的一幕出现了。那刚刚扑下的小草等那阵风吹过便又站立起来,它又趁机抖掉身上的雨水,然后趁风过后站起来;风来,小草扑下;风过,小草站来。??小草从没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向狂风暴雨低头。谁说在暴风雨中只有松柏会与暴风雨搏斗,这小草不也是没有向暴风雨低头吗?

渐渐的,雨停了,风也停了,阳光出来了。我的视线又一次花儿上,那桃树上美丽的花瓣经过这场狂风暴雨击打后都无力飘落下来,凋零得所剩无几了,已是破落不堪了。

我再走近公路边看那几株小草,它们骄傲地抬起头。小草顶上的针叶像一把剑直刺天空,柔软的草茎上五六片细长的叶片向上斜着生长着,嫩绿的叶子薄而窄,看不到叶片的脉络,甚至连接着根部的草茎也不粗壮,显得很瘦弱。我无法想象小草是如何在狂风暴雨地击打后,一次次倔强地抬起头,如何地顽强地战胜这场暴风雨的。只见那一株株草儿,展开了那绿色的叶片,高傲地抬起头。叶上的滴滴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诗句写出了小草的顽强精神,今天我又亲眼见小草与暴风雨搏斗,我又认识到小草的顽强精神。仔细一想,这小草不正像我们身边那些外表平凡,但却敢于与困难作斗争的农民吗?农民们每年为保庄稼的丰收,经常要斗严寒,抗酷暑,战旱灾,镇水灾,治虫灾。他们平凡朴实却坚强勇敢,百折不饶;不像那些与花一样外表华丽却在困难面前退缩的怕死鬼,逃避艰苦的生活,追求虚伪安逸的生活。

我又一次回头看了看那几株小草,那与暴风雨作斗争的情景印在我的脑海里,那一抹耀眼的绿色深深烙在了我的脑海中。

中药香

湖北省洪湖市峰口镇二中八(2)班何铭哲 指导老师:王前保

今天家长要求王老师给我辅导作文,就来到了他家里。想到昨天星期五我在课堂上讲小话,被王老师当众批评,心中十分不悦;更令我不爽的是在进王老师家门就闻到一股令人窒息的气味。

是中药的气味,真是难闻。我一进门就看见王老师正在熬中药。

他见我一来就皱着眉头,就抱歉地说:“对不起,最近我的椎间盘突出的毛病又患了,所以要熬中药喝。”

“没事,您要保养好身体。”我口头上这么一说,只是为了尊师,其实心里却暗自高兴,这老头叫你批评我,让我当众出丑,活该!

不一会,中药煎好了,王老师关好火,等药冷却一会,他就把药罐盖子挪出一点小口,把药罐慢慢对着碗倾斜,一股黑色的药液流出来。那药味更加难闻,恶心得很,我不禁想到工业废水。不过我又想到昨天王老师的批评,我想让药越苦越好,苦死这老家伙。

看着王老师端起药碗凑近嘴边,可能闻到那恶心的气味,又端远了。第二次干脆捏住鼻子,闻不到,心不烦,但一见那废水般的药液,就又把药碗放下。第三次王老师端起碗,闭上眼睛,嘴触到药液,慢慢尝尝;再紧皱眉头,好似喝到最苦的黄连,喝得速度很慢。我想这下他要把药碗端开了,可是他仍继续喝,而且越喝越快。碗中的白色越露越多,黑色越来越少,直至见底。王老师放下碗,尽快用清水不停漱口,一遍,二遍,三遍??这时我的同情心压住了先前的幸灾乐祸。

当时王老师辅导我作文时,不知为什么上课如此听讲,两次写出的作文片段都得到了他的好评。

离开时,王老师又开始熬中药,看到王老师的腰比前几天伸直些,不正是得益于喝中药的好处吗?王老师喝的药苦,但有利于治病,有利于身体健康。我立即醒悟到,王老师对我的批评,虽然很刺耳,但是治好了我上课好讲小话的毛病,使我能专心听讲,有利于我的学习,有利于我的成长,这不正是我最好的中药吗?正如古语所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王老师,但愿中药能很快治好你的病,使你身体健康。王老师也愿意您对我的一些不良习惯多下几服中药,使我能健康成长。

这时,我闻到的中药味不觉得那么难闻,而觉得是一种香,一种中药香。出门时,我又深深地吸了几口中药香。

篇四:如何写好借物抒情的作文及范文

如何写好借物抒情的作文

一、教学目标

1、学会选取某种事物,描绘它们的形态特征,并从中发现一定的象征意义,借此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2“借物抒情,托物寓意”就是通过 对某种事物(动物、植物、花草)的“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展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 思考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类文章写景状物不是目的,它是为抒情言志作铺垫的。

二、拓展联想

(一)根据下列“物”或“意”,说说可寓之“意” 或可托之“物”

1、物:?1?铺路石 ?2?树根 ?3?春雨

2、意:?1?无私奉献?2?坚忍不拔 ?3?奋发向上

(二)利用事物间的相通.相近.相似.或 相反的关联,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

1、“梅”

特点:百花开罢它独放,不畏风雪不争春.

王安石有诗:咏梅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所言何志? 人应有不畏风雪不争春的内在人格美.

2、“萝卜”?

归纳:萝卜平凡的外表的下面,是?

怎样美丽的内心,外表的美固然重要,但我们若拥有光华灿烂的内心世界,那我们就是美丽的.

三、如何写好借物抒情?

托物部分往往采用描写的表达方?

言志部分常常运用议论和抒情的 表达方式。

(一)、立意要明确

“托物寓意”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作品的思想,作者的感情。所谓“情意为主,景(物)为实”,思想感 情是主要的,我们要由小见大,借 自然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 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 高洁情操的决心。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 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 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 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二)、描绘要具体

文章的立意明确了,怎样才能很好 地表达情意,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生动感人呢?这就首先要抓住所托 之物的“形”,进行具体的描绘。 这个“形”既指它的整体特征,也 指它的局部特征。

(三)、联想要恰当

既然是“托物寓意”,就必然要采用象 征手法展开联想。而类比往往是引起联 想、运用象征手法的基础。 如《白杨礼赞》的白杨树和北方农民的 质朴,坚强不屈 类比点是:______________ ;白杨树和 哨兵的类比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 傲然挺立,坚强不屈 白杨树和我国民族解放战争中不可缺少 的精神的类比点是:_________________ 团结一心,力求上进

(四)、过渡要自然

这类文章,要求作者插上想象的翅膀,上下 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信笔写来,舒卷自如

物品回忆写往事,抓住特点述真情;

倒叙写人先回忆,具体事例写完整;

过渡句子巧妙用,首尾呼应抒发情;

一人一事一特点,一段生活一片情。

四、习作

《幸福的味道》

附,回忆人物的写法

回忆是人的一种思想情感。有人说,回忆是一颗酸枣仁,找寻尘封的记忆,会伴随着物是人非、人情冷暖。记忆的盖子一经揭开,便有丝丝的苦楚;但是当你心中还保留着一份美好的记忆时,回忆起来就像慢慢品尝一杯蜂蜜茶,很容易感受到回忆所带来的喜悦与幸福。

一、回忆人物离不开事件

选择什么事件呢?一要选择典型事件,即能突出人物性格的事件。如有同学在写《我的小学老师》中回忆小学语文老师上课的一次迟到,用一件本来很平常的事情,挖掘出了深刻的意义。原来老师刚刚送女儿到医院,急急忙忙地赶回来上课。就是我们现在读这样的事件,也依然可以想象老师走进教室那一刻该怀着怎样的情感,而这些情感正反映出主人公守时、敬业的形象。二要有主有次地选择素材。除非接触的时间较短,否则你一定会知道所忆的人的很多故事。倘若仅仅是写一件事,这就很容易写成以叙事为主的作文。以写人为主,最好选择几件事来全方位地表现人物,而在材料安排上依其主次有详有略。这样写出来的人物形象就是立体的,就更显真实,更显丰满。

二、回忆人物离不开描写

描写历来是写人的一个重要法宝。由于记忆中的人物都是过去所接触交往过的,难免模糊淡忘,所以要尽力仔细回忆,避虚就实,挖掘细节,再从多角度描写、再现人物,才能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经典名篇《背影》为何成为经典?就在于这篇文章对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那一连串的动作及那肥胖的背影描写得实在太细腻太传神,其中深蕴了作者在当时那特殊的背景下所体味到的慈父深情,以及油然而生的对父亲的由衷感激。同学们也许并不知道,在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中,朱自清对父亲曾有很深的误解,父子之间曾有过隔阂。

当我们在记忆中搜索素材的时候,脑海里一定会像放电影一样闪现出若干个镜头,我们就要从中选择那些最清晰、鲜明、生动的镜头来详细描写。例如有一位同学写了回忆姥姥的作文,两次特别描写了姥姥的双手,一次描写的是姥姥递给“我”一个苹果时苍老的手,另一次描写的是“我”给姥姥苹果时姥姥那颤巍巍的手,两次描写分别在不同场景下进行,把姥姥对我的爱及我对姥姥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回忆人物离不开感情

回忆一个人物,一定怀着某种深情,如怀念、赞美、歌颂等。这种感情往往

就形成一条线索贯穿全文,让回忆有条不紊地展开,倘若离开了这些情感,所回忆的内容就难串联起来。那么如何表现作者对所忆人物的情感呢?一方面可以采用心理描写,即作者做内心剖白,注意:这不是描写所忆人物的心理,而是写作者的所感所想;另一方面,在回忆的过程中要适时交代现在的情形,两相比较,在岁月的变迁中表现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悟。

有一位同学回忆过世的奶奶,想起如今生病的自己,不禁泪流满面。那时作者病了,奶奶为了让孙子缓解病痛,为了让他开心,不惜弯着腰、驼着背扮演小动物的行走姿势,用老迈的声调模拟小动物的叫声。写到这些情景时,作者对奶奶的怀念之情,一定会引起读者共鸣。

除了上述三个注意点,写回忆人物的作文还要适当地选用其他的写作技巧,以使文章锦上添花。例如,可采用倒叙的顺序,先写眼前的场景,再回忆过去岁月中的点点滴滴,能使读者与你一起进入回忆的情境;可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更能反衬出人物光辉的一面。

回忆是重现昨天,回忆人物其实是在进行心与心的倾诉,你是在用你的笔推开你的心灵之窗!

向日葵的幸福

江阴市英桥国际学校五(2)班 李紫嫣

幸福是随处可见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份小小的幸福,我也有。 当年的我,还太小,不懂得幸福是什么?就问妈妈。她沉思了片刻对我说:“跟我来看。”她把我领到窗前,指着那片向日葵说:“就像它们,你现在可能不懂,以后就懂了。”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离开了窗口。

时光飞逝,也带着我的这段记忆离开了。长大了的我,又来到了窗前,那段追问幸福的往事又像流水样冲回来,我问妈妈的那些话,又在我耳畔回想。望着这片向日葵,我似乎明白了什么道理?哦,向日葵的幸福就在于太阳出来了,随着太阳转动,每天向着太阳。这就是向日葵的幸福。呃!那我的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那天,妈妈带我去黄山湖公园玩。她见我像蝴蝶那样轻盈地跑着,多么开心。在塘边,我忘情地拨弄着水草,妈妈边看边笑着,她的笑多烂漫啊!看到妈妈的笑脸,我明白了妈妈的幸福,她的幸福就在于看到自己的骨肉,开心又健康,就知足了。那我的幸福又是什么呢?我又思考起这个问题。

时光过得真快,这学期匆匆地结束了。校园里也发生不少悲欢离合的事。有一场英语考试时,我心中似有几百只兔子在跳动一样,手心里渗着汗。考完了,我心中的那群兔子也安分了,但我希望快报成绩。第二天,老师发试卷时,那些该死的兔子又跳了起来,不一会儿,老师点到了我的名字,我拿到卷子一看等第,哇!我真想叫起来,100分,那个“1”字在向我招手,两个“0”字在向我微笑。我乐开了怀!一下子,我似乎明白了,我的幸福是什么?它不是别的,是在自己耕耘后,收获的那份欢喜之情!

幸福不是触手可及的,它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它经常出现在你身边,你要有颗善于观察的心,它就会靠近你,并让你发现它,这就是我的幸福观。我忘不了那窗外的向日葵,是它启发我幸福是什么!

本文写在冬日下雪中,当时的我想念老家,眼前出现了两棵树,想起我曾在树下的生活画面来,继而想到这两棵对我的影响,表面上写树,实际上是对往昔生活的回顾,抒发了“睹物思人”的情感,这两棵树算是种在我的心里了,原因是外公种树,子孙好学,读书改变人生境遇,让人有向上追求的力量。

初一借物抒情作文600

种在心里的树

朱少平

①门外落了大雪,我赖在被窝里。一缕晨光照到窗口,布帘上的仙鹤微微振翅,我枕着手臂,在床上侧睡着,情不自禁地想到家乡的两棵树。

②我的老家在庐江黄陂湖畔。外婆家的门口,有一棵歪躯干的刺槐树,有两层楼房那么高。这棵树令人称奇的地方,是树身上生长着许多蘑菇。这棵树令人讨厌的地方,是树身上落下的槐刺,常会扎着我们的脚板。自外婆家厨房换地方后,那棵刺槐树就被锯断了,连树墩都挖掉了,放在树下的那块舂米的青石墩也埋到地底去了。幼时,我不懂门前种槐树的缘由。长大了,我才知道,槐树有花香,也有刺棘。人在槐树下的生活体验,相似于大千社会的包罗万象。

③另一棵是臭椿(chūn)树,是外公悄悄移栽的。种树时,没有人在意它。那棵臭椿树至今尚在,高大挺拔。它比我的年岁还要大,估计有三十五年左右吧!

④我家与外婆家是邻居。二十多年前,我家新建房子,这棵树已有十来年的树龄。建房时,住在我家门前的向东妈反对我家从老屋地基向前放了一米远,破坏我家的放线打桩。木匠父亲便用五尺来丈量,多次争吵,经过外公调解,我家向前挪动了两块砖的地基。后来便以此树为三家地界,树身方圆一米不许有建筑物。这棵臭椿树的功劳不小,它像石碑一样,成为邻家地界的证物,消释了邻里间的矛盾。

⑤在这棵臭椿树下,仰望星空的人有很多,他们接二连三地考进大学,离开家园,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如今,亲眷都进城工作,有落脚首都,有落脚特区,有出国定居。我也正是在这棵树的指引下求学,就业在外乡。由两棵树所牵系起的情思,我禁不住遥想往昔的情景。

⑥黄昏后,输了棋的表弟撵着我追,要夺回我手上的马。我们在门前转圈,不经意的我跑丢了鞋,槐刺扎疼我的脚板。大表姐让我把脚抬高点,放在她的膝盖上,她用针给我挑刺。清早,我搬了小板凳,坐在那棵臭椿树下看书,微风晃动着树枝,和煦的光影落在我捧起的书上,也落进了我的心里。

⑦故乡的这两棵树,大概是种在我的心里吧!若不然,在这落雪的日子,我怎么会想到树呢? (选自《巢湖晨刊》2011年2月11日)

本文表面写柿子树,实是借物抒情。在摘柿子和留柿子时,写出母亲的生活情怀和作者对生活的感想,让人感受生活的奥秘,并理解生活的本真。

留两个柿子看树

陈满意

①小时候,父亲是泥水匠,跟着村里的建筑队日日为生计忙碌。母亲一人担起了家中所有的农活,里里外外忙个不停。母亲不识字,但她在生活中处处教导我们节俭,摘柿子的时候不论大小都让我和弟弟摘下来。

②挨着院墙有一排粗大柿子树,黑黢黢的躯干,粗糙皲裂的树皮,一如历尽岁月沧桑的长者,安详、淡定。霜浓秋重的时候,柿树上果实累累,不甘寂寞的一片片柿叶,被秋染红,随风而动,远远望去好像一团火,柿叶摇摆着秋的火焰,像擎在半空中的火炬。那些饱满而丰润的柿子很快褪去了少女般的青涩,追寻着岁月的脚步由金黄圆润转身披上红彤彤的嫁衣,坠在枝头闪动着红色的亮光,特别诱人。

③每到收获的季节,母亲总让我和弟弟爬到树上去,想方设法把柿子摘下来,甚至连树梢上带着青色斑点的小柿子也不放过。在母亲的监督下,所有的柿树都会被我们“扫荡”很多遍。母亲顶着一块蓝色的方巾在树下接着,更不忘叮嘱我们小心点,小心点。记得有一次,在母亲的指挥下,我爬到高高的树梢上摘柿子,大个的“红灯笼”尽收篮里,剩下的柿子青色还未褪尽,小小的如没开个的棉桃子,我嫌小没有摘。母亲却不以为然,她说:“摘下来都是钱,放在树上一分钱换不到,挺可惜的,你的学费就是这些柿子换来的。”后来,母亲用竹竿做成的网套,还是把那个柿子套下来。乡下的人家底子薄,日子都算计着过,手指缝张大一点都是浪费。母亲说:“一个柿子可以换来一碗茶,该节省的还是要节省。”

④从那后我记住了母亲的话,每年都把树上的柿子摘得干干净净。

⑤月滚着月,年滚着年。后来,我们兄妹都离开了家乡,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上次回家,已是深秋,天高雾浓,落叶像断魂的金蝴蝶摇摆着生命最后的舞姿,遍地枯黄。一群群南飞的大雁从北方驮着初冬的寒气到来,光秃秃的柿树,尖尖的顶枝直刺着灰色而悠远的天空,如记忆一样悠远、渺茫。树枝在风中颤抖着,等待着冬去,树上只剩下孤独的红柿子。

⑥我爬到树上把那些“红灯笼”一个个从树上摘下来,看到树梢上还剩下两个大而红的柿子,我沿着树枝向前挪动脚步,想把它们摘下来,而那一刻母亲却说,“别摘了,留着吧。”我说,“留着是浪费,摘下来吧。”母亲说,“留两个柿子看树,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是很难过。”(选自《小说选刊》2010年第4期 有改动)

篇五:借物抒情作文指导

八年级上册作文指导(一)

借物抒情

教学目标:

领悟并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课前准备:

学生写一篇自己喜爱的动物或植物等,了解它的习性、形貌、内在品质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感悟并理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第二课时,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写一篇作文。

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童话:有一个圆被去掉了一个三角楔,于是它就去寻找自己丢掉的那个缺口,一路上,它欣赏到了美丽无比的花草树木,跟正在晒太阳的毛毛虫做游戏。有一天,它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那个缺口,它成了一个完成的圆了,随后飞快地向前滚动,世界完全变了样,再也没有以前那样美丽了。于是,它果断地丢掉了那个三角楔,又变成了一个残缺的圆,带着残缺和喜悦的一路前行、一路欣赏。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有缺憾的圆,在生命的行程中,我们都要怀着喜悦的心情,一路走来,一路欣赏,感受生活,感悟生命。

(一)感受借物抒情

1.学生背诵《陋室铭》,教师点拨,让学生认识借物抒情。

2.学生背诵《爱莲说》,教师点拨,再次感受借物抒情。

这两篇文章,作者都采用了“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写法,文章虽然展现的“物”,而我们读者却读到了“志”“情”。这样的委婉抒情的写法,可以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回味、欣赏的空间,使文章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3.仿写:大自然时时刻刻给我们以启示:看到幼苗冲破岩层,我们感到生

(二)理解借物抒情

1.齐读冰心的赠言。

1 命的顽强;看到江河奔腾不息,我们感到时间的飞逝。 ,

我们写作一方面是记录自己的生活经历、人生感悟,激励自己走上越来越阳光的生活之路,另一方面,也给他人以启示,及勉励。所以,由外在的物引发自己内心的情,需要你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也需要你有一个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善于感动的心灵。

2.回顾名家的“借物抒情”。

(1)小思的《蝉》

(2)席慕蓉的《贝壳》

小结:初一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了叙事散文的写法,我们要从一件事中懂得一个生活的道理,或者从几件有内在联系的事情中获得某种启示。现在我们学习的借物抒情散文,那视线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周遭的世界,发现生活之美,感受生命之美。

3.你认为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来写文章,应该写出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写前引路

任选一篇回答。

1.阅读《勒着青藤成长》

①勒着青藤的瓜果有怎样的特征?

②由“勒着青藤成长的瓜果”作者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阅读《窗外的牵牛花》

①“窗外的牵牛花”有怎样的特点?

②以“感谢你,窗外的牵牛花”为开头续写一段话,揭示作者的感悟。

3.教师下水作文。《田野中有一棵树》

①这棵树有怎样的特点?

②你能揣测中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或者心情吗?

(四)作业布置

将日记《我最喜欢的一种动(植)物》精心修改,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题目自拟。

课堂小结:

面对生活的浩荡大泽,直接抒情就好比从桥上飞驰而过,借物抒情就好比乘一叶扁舟,听耳畔琴声悠扬,看湖面云影飘摇,一路前行,一路欣喜。后者可以给我们更多的触动和感悟,让我们的生活之路多一些绿荫和花香。 2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