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育人三部曲读书心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1:27:12 体裁作文
育人三部曲读书心得体裁作文

篇一:《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夏益虹

捧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这一遗产精华,发现这本书中的内容颇为丰富,主要从三个部分进行撰写: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讲述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二是《公民的诞生》,它讲述的是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三是《给儿子的信》,它讲述的是大学青年阶段成才修养。从书中可以看出苏霍姆林斯基的每一个观点的提出都源自于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孩子的真爱,书中的“让孩子抬起头来走路”、“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实施和谐教育”“孩子的智慧出在手指头上”等等语言无一不都渗透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也透露着他密切融入孩子细心做研究的精神,阅读此书也给我带来了一定的收获。

收获一是学习苏霍姆林斯基与孩子亲密的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在描写师生关系时有其经典的话语,他认为:真正的学校并不仅仅是儿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场所,真正的学校是儿童集体的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它以多种多样的志趣爱好把施教者和受教者联系在一起,一个只是在讲课时隔着讲台跟学生会面的人是不了解儿童心灵的,而不了解儿童就不可能成为教育者,对这样的人来讲,孩子的情感、思想、意愿都是不可捉摸的。教师的讲台有时会变成一堵高墙石壁,教师在墙壁后面向他的学生(敌人)发动进攻,但更多情况下则是讲台变成被包围的堡垒,“敌人”围攻它,而躲藏在后面的“指挥官”则感到手足无措。这是多么形象的比喻呀,想想在自己的教育中有时自己的确如同无能的指挥官,对孩子的种种行为感到束手无策,而这便是因为自己与孩子缺乏沟通、没有心与精神上的交流,与孩子在思想、情感和感受上互不渗透所造成的。

收获二是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勇于持续实践的精神。苏霍姆林斯基在办学过程中勇于实践自己的理想。为了更好地开办快乐学校,他提前一年招收学生,开办预备班,他叫得出所有孩子的名字,了解所有孩子的家庭,连续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并不断跟踪观察和研究了解学生在童年、少年、青年期等不同阶段的各种表现,他能够指名道姓地说出25年中17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的曲折成长过程,先后为3700名学生做了观察记录等等,这种不断持续实践的精神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

收获三是苏霍姆林斯基几十年如一日的痴情于教育事业。虽然他也曾遇到过困难和坎坷,但他却从未动摇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自始至终都贯穿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虽然这三句简短的话对于我来说是那么的熟悉,但自己到底做到了多少呢?想想现在的自己面对工作挑战性的增

强,任务的加重,因此常常会在力不从心之时心中不免有些抱怨,抱怨孩子的不听话、抱怨家长的不支持理解??与苏霍姆林斯基的热忱相比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品读此书,让我感悟到了很多道理,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老师,更要学习、传承、践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学习他坚定恪守实践的教育信念,学习他为孩子健康成长所做的一切,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专注、认真、扎实的做好每一项本职工作,细心关注工作中的每一个小细处,努力成为适合时代发展的好老师。

以下是我从此书中摘录的一些句子,在此与大家共享互勉:

1、教育——这首先是入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2、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就是对孩子们的深沉的爱,父母亲的亲昵温存同睿智的严厉和严格要求结合的那种爱。

3、教育没有主要与次要之分,如同在构成美丽花朵的诸多花瓣之中没有主要花瓣一样。

4、要想很好的了解孩子,就要很好地了解家庭——父母、兄弟、姐妹及祖父母等。

5、要知道,没有善良、没有一个人给予另一个人的那种出自内心的温暖,就不可能有心灵的美。

6、公正——这是孩子信赖教师的基础。

7、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

8、善于给孩子思考的机会,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最精细的一种品质。

9、要做到让每个孩子不仅能感受欢乐,而且还能创造欢乐,能为集体生活奉献一点自己的创造。

10、教师的教育机智就是要让孩子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都不使他感到什么都弄不好。

11、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音调。

12、不要让知识成堆地向孩子压来,不要企图在课堂上把您关于学习对象所知道的一切都讲出来。成堆地知识有可能把求知欲和好学精神全部埋葬。要善于从周围世界中只向孩子揭示某一种东西,但要做的使生活中的这一部分能在孩子面前显示出它全部绚丽色彩,你总要留有未尽之意,使孩子总想一而再,再而三地回顾他已经知道了的东西。

13、不要引导孩子回避人类生活的阴暗面,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的生活中不尽是欢乐,也有悲伤。要让孩子的心里也有他人的忧愁。

14、每个人能用别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从而理解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事不可以做的以及什么是必须做的,也就是培养自律能力和责任心。

15、思想来得慢的人时常富有巨大的洞察力、注意力和观察力。

16、不能用一堵高墙把孩子同周围世界隔离开来。不能让学生失掉欢乐的精神生活。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夏益虹

在打开阅览学校推荐的暑期阅读书目中,随着眼光的逐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一书名映入眼帘,直觉告诉我这是一种多么美妙、惬意的教育,孩子们在这种教育环境下一定是快乐的,同时我心中的好奇、疑问也从心底升起:怎样做才能让教育自由呼吸呢?有什么奥妙呢?于是便选择了此书进行阅读,当我看了这本书后,让人顿觉耳目一新,书中并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没有呆板的说教,有的是李希贵老师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展示的一个个自己亲身实践、经历过的小故事,从而展现出了李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而书中的故事和我们走在教育一线的老师是那么的接近,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为了教师的幸福成长等等,李老师无时无刻不在学习、思考、创新,他的成功应该缘于他不懈的追求。阅读此书让我感受到了李老师知识的渊博,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还给我带来了享受与震撼,而更多的则是带给了我启迪与思考。

一、“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书中,李老师一再强调这句简短的话,而当我读到这一句话时,不禁感慨这句话是多么朴实、简单、精辟,寥寥几语便把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解释的淋漓尽致。看似很容易理解的字眼但要真正得以实践,我想如果没有真正的那份热爱教育和孩子的真心去努力是很难能够做到的。李老师讲述的每一个小故事都能体现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如“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孩子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 “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又如“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多么深邃的思想、又是多么真实的工作作风。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保护孩子的自信心、保护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发自内心的爱上学习,那我们的教育就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教育从细节入手”。在“让教育从细节入手”中,李老师引用了斯宾塞的话:“记住你的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回忆自己的教学管理,发觉自己是用更多的规矩在约束着孩子,为了孩子的安全内心里希望孩子温顺的像小猫。而“让教育从细节入手”令我更清晰的认识到:管理孩子不是为了约束孩子、管制孩子,而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让他们把良好的行为养成一种习惯,成为品质和素养。

三、“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不能停止学习。”书中从头至尾都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李老师之所以能从教师到教育家一路走来,跟他进行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从教育理论专著到别类书籍,他都从中挖掘出教育的思想并将其运用于教学、教育、管理的实践中。李老师一路走来,走到哪里就把读书的种子播撒到哪里。在生活中,教师是一个长做常新的职业,如果不学习我们教师就会跟不上不同批次孩子的节奏,因为每一批孩子都是一个新课程的开始,教育永没有终点,今天的终点会是明天的新起点。想起这样一句话: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想这里的活水不仅仅是知识一方面还包含了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思想、行为等更多更广泛的方面吧。

四、“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书中一句“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让我感触颇深。是呀,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不就一切变得简单了吗?作为一个幼儿园的老师,每天要做的事情都琐碎、简单,每天清晨来到幼儿园跟孩子打招呼、带领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开展教学活动、组织游戏,还要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吃、喝、睡,很有作息规律,都是带着孩子吃喝玩乐,想想真的很简单,但如果要带着孩子有质量的吃好、喝好、玩好、乐好却绝非易事。我想这就是书中“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带给我的阐释吧,就像李老师所言: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希望我以后的教育路上也能真正“自由呼吸”。

由于书中的经典话语很富有启发性,从中挑选了一些加以摘录:

1、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分宽容,如此而已。

2、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3、对于初次犯错误的学生,我们不妨相信他的辩解,给他一次蒙混过关的机会。因为我们的出发点是爱护心灵,而不是惩罚错误。

4、教育的目的是塑造孩子完美的心灵,而不是向孩子灌输无用的知识。对犯错误的学生一定要慎重处理,否则,一不小心,我们伤害的不仅是学生的自尊心,还有他的前途,甚至是一个民族的未来。

5、管理学生应该敞开心扉。用心灵来感动心灵,远比约束一群思想各异的孩子容易。

6、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学习、享用李希贵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最重要的是继续尝试,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升华,不断丰富、拓展李希贵的教育理念,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做教育的人,一个真正懂教育的人。

篇二:《育人三部曲》读书心得

读《教育三部曲》产生的心灵共鸣

尹友香

前段时间,有幸拜读了伟大的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得《育人三部曲》,收获到了很多未知的东西,有些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发。

教育大师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孩子,立足全面和谐发展和公民教育理论,创造性地实践素质教育,用毕生心血谱成《育人三部曲》,由三部代表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构成。《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阐述人在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公民的诞生》阐述人在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给儿子的信》涉及人在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 这三部著作都是各自独立完整的作品,但它们作为三部曲结合在一起,综合地、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通过这本《三部曲》,读者可以清楚地认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体系以及他作为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的品格。全书语言生动,精湛的教育思想通过丰富的事例层层展开,使本书具有了通俗易懂的特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遗产,对我国教育界现正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非常适用的。读着他的书,情不自禁地被这位教育同仁景仰的老人的教育机智和教育灵性所打动。但给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充盈于字里行间的、那浓浓的——爱。包括他对教育事业执着的爱,对孩子真挚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他在书中说:“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爱孩子。”大师的爱崇高伟大,大师的爱睿智温馨,大师的爱是整个心灵的付出,大师的爱是无私的奉献与自我牺牲。他从18岁开始担任小学教师,始终没有离开过教育岗位。他曾经先后为三千七百多名学生做过观察记录。他能指名道姓地说出几百名“最难教育”的学生的曲折成长过程。在他短短的52年的人生历程中,他写了四十多本书,一百多篇论文,一千二百篇童话、短篇小说等。他的确做到了——就象他的这本书里的第一部书名所说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他说:“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当初也只不过是一个乡村小学的教师,和你我一 样,也是一个普通的教育一线的工作者。他没有取得过很高的学位,

不是高深莫测的理论家,是勤奋忘我的精神、热爱教育的品质、对孩子深深的爱,使他攀登上了事业的颠峰。

作为教师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就是爱孩子。从书中我感悟到大师对孩子的爱是始终如一的,坚持不懈的,面向全体的。更重要的是,他爱的纯粹、爱得慷慨、爱得真诚、爱得投入,不是施舍,毫不吝啬,不虚情假义,不掺杂功利。正如大师书中所言:“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教师,而这时,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正因为这样,他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怜惜、爱护,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忧伤,才赢得孩子们的心,才真正体会到一个教师所有的幸福和快乐。

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大师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教育的核心,就是爱护并发展孩子的自尊感,让孩子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每每读到这样的文字,总使我情不自禁在心底自问:当你一遍指责孩子愚蠢无知时,当你一次次板着脸庞呵斥孩子的无意“冒犯”时,当你一回回压着孩子死做作业时,当你对孩子的懵懂吹胡子瞪眼睛时……你是否想到过孩子那柔弱的心灵,并细心的呵护、培育它们?你是否想过关心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一次次的自问,换来的总是一次次的内疚。是大师的一番番话荡涤了我的心灵,是我顿悟过来:尊重是一缕明亮的精神阳光,他可以照亮孩子的心扉,敞开学生的胸怀;尊重是把目光集中在孩子的优点上,它会巩固孩子树立的自信,有助于孩子成长。对孩子个性的尊重,对孩子人格的尊重,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那才是真正的教育。

大师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末尾深情说道:“……五年来,我拉着你们的手一步一步向前走,我把整个心灵都给了你们。诚然这颗心也有疲倦的时候。而当他精疲力竭时,孩子啊,我就尽快到你们的身旁来。你们的欢声笑语,就给我的心田注入新的力量,你们的张张笑脸使我的精神重新焕发,你们那渴求知识的目光激发我去思考……”大师是执着的,因为他能一辈子都如此炽热地热爱着教育事业;大师是痴情的,因为他能一辈子都如此深情地热爱他的每一个学生;大师更是幸福和快乐的,因为他能被学生一辈

子如此牵挂、眷恋与信任。我立志要以大师为榜样,努力做一名苏霍姆林斯基式的、幸福并快乐的好教师。

篇三:读书心得《育人三部曲》

读《育人三部曲》心得体会

-----奉献爱心,人道典范

《育人三部曲》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读他的书,我觉得几乎句句都是经典。苏霍姆林斯基作为教育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教三十五年,研究过很多的教育难题,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为我们留下了深远的教育遗产。这部《育人三部曲》,就是其中闪亮的一笔。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要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作为一名师范生,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好,尤其是对于我们现在所学的这个专业──小学教育来说,真的是很中肯的一句话,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老师对于他们的影响是深刻而又有效的。十来岁的孩子,是非常敏感和真诚的,这让我对此感受深刻。你对他们是爱还是不爱,是真爱还是假爱,他们都感受的出来,一旦他们认定你是爱他的,他就会相信你,听你的教诲和指引。

“教育──这首先是教师和孩子精神上的经常交流。”这也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主要观点之一,他说通过教师去教育孩子,充当教师的教师,教授教育工作的科学和艺术──这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个校长,他认为,若是主要教育者,只是教别人怎样教育孩子,而不直接接触孩子,他就不再是一个教育者了,我觉得这也说得很好,这些正是现在我国的一些学校所欠缺的,所以这本书是很值得所有教育领域的工

作者拜读的。

正如在开头我所说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这部《育人三部曲》句句都是经典!还有一段话也是我非常认同的,那就是“对孩子的依赖之情──这是教育修养中起绝对作用的一种品质。低年级教师,在孩子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他对孩子来说应当是一个如生母一般亲昵可爱的人。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师生之间的互相信任,孩子在教师身上所看到的人道的典范,这些都是基本的,同时也是最复杂、罪明智的教育规则,教师掌握了他们就能成为真正的精神导师。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这一就是人性,就是对孩子们的爱,父母的亲昵温存同睿智的严厉和严格要求结合的那种爱。”

真的,这部书的每一段描述都堪称经典,所以每次提及都恨不能全篇引用,他不但给最基本的教育者──老师提供了教育的理论指导,也给了家长──这最为天然的教育者,指了一条教育的明路。 这部书里的“蓝天下的学校”,“每个孩子都是画家”,以及“我们去劳动世界的旅行”都用生动而形象的语言给我们描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他们所给我的感受和感动是我用语言所不能描述清楚的。

厚厚的一部书,沉甸甸的感受,不是一页两页纸所能写得尽的,说得清的,只能用四个字──受益匪浅来总结和收尾了!

篇四:读《育人三部曲》有感

读《育人三部曲》有感 今年暑假,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假期作业,借着暑期闲暇的时光,我有幸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本书由三部名著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二是《公民的诞生》——它涉及的是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三是《给儿子的信》——它涉及的是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这三部著作都是各自独立完整的作品,但它们作为三部曲结合在一起,综合地、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

在这三部名著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以散文般的文笔,夹叙夹议地诉说教育的情感、思想、智慧和美。细细品读,徜徉在大师的教育精髓中,我情不自禁地被这位教育同仁景仰的老人的教育机智和教育灵性所打动。但给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充盈于字里行间的、那浓浓的——爱。包括他对教育事业执着的爱,对孩子真挚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的爱的教育,他对孩子的爱,不仅是一种教育艺术,一种教育策略或技巧,更是从心底散发出来的人性芬芳,让我不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深刻的反思,同时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一、爱孩子

作为教师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就是爱孩子。从书中我感悟到大师对孩子的爱是始终如一的,坚持不懈的,面向全体的。更重要的是,他爱的纯粹、爱得慷慨、爱得真诚、爱得投入,不是施舍,毫不吝啬,不虚情假义,不掺杂功利。正如大师书中所言:“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教师,而这时,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大师还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正因为这样,他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怜惜、爱护,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忧伤,才赢得孩子们的心,才真正体会到了一个教师所有的幸福和快乐。作为班主任,这点我也深有感触,只有平常多与学生沟通,关心学生的喜怒哀乐,才会走进学生的内心,

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实施有效的教育。我们班上的李铭尔,也算是个小淘气,每天一到校他准会找到我打小报告,但他上课回答问题积极,对同学热心。课间总喜欢跟在我身后问这问那,我没有嫌他烦,有时表扬他回答问题大胆积极,有时指出他需要改进的不足。上个星期,他郑重的邀请我去他家作客,因为他过生日,想请我去他家品尝蛋糕。孩子的想法是纯真的,但这份情意却是值得珍惜的。能赢得孩子对老师喜爱和信任,这也是一种幸福。

二、尊重孩子

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大师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教育的核心,就是爱护并发展孩子的自尊感,让孩子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每每读到这样的文字,总使我情不自禁在心底自问:当你指责孩子愚蠢无知时,当你板着脸孔呵斥孩子的无意“冒犯”时,当你压着孩子死做作业时,当你对孩子的懵懂吹胡子瞪眼睛时??你是否想到过孩子那柔弱的心灵,并细心的呵护、培育它们?你是否想过关心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一次次的自问,换来的是内疚和反思。是大师的话荡涤了我的心灵,使我顿悟过来:尊重是一缕明亮的精神阳光,他可以照亮孩子的心扉,敞开学生的胸怀;尊重是把目光集中在孩子的优点上,它会巩固孩子树立的自信,有助于孩子成长。对孩子个性的尊重,对孩子人格的尊重,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那才是真正的教育。

作者说:“教育的意图应隐蔽在美好的、毫不拘束的氛围中。”教师应化粗暴的批评斥责为关爱与信任,这样才能于无声中收到良好的效果。的确,教师的爱心、赏识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赞赏,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课堂上学生表现出色时,给予一个微笑;开小差时,给予一个提醒??这些就如同滋润心灵的春雨,悄无声息地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达到教育的效果

厚厚的一部书,沉甸甸的爱,只能用四个字——受益匪浅来概括。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向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学习,学习他的精神,学习他的方法,学习他的理念,学习他告诉我们的--如何真正地爱孩子、尊重孩子。

篇五:《育人三部曲》--读书心得

《育人三部曲》--读书心得

这一段时间闲暇时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著作《育人三部曲》,翻看一下里面的内容,总是对自己教学的一个充电。这本书内容异常丰富,包含了从学生进校门到成为一名合格公民的所有成长轨迹。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书中所有的内容,全部都是作者对孩子们爱的体现。他对教育完全不是以一种事业的态度,而是因为教育可以给孩子带来美好的明天,他才会去研究教育手段,研究用何种教育方法才能使孩子掌握知识、培养出良好素质。

爱孩子就是要接触孩子。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从这句话我不由得回忆起刚教小学时发生的事情:如果孩子不听话上去就是批评,这样孩子们会怕我,感觉这一招挺灵的,但是有时候看到孩子们可爱的笑容,天真的想法,感觉挺后悔的,也难过。

在后来我发誓要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我学着主动的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中去,怀着童心主动和他们交流,与他们“打成一片”。随后的一些天中,我时刻记着自己是作为孩子知心朋友的身份去与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最后我们都成为了好朋友,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记得在去年放暑假的时候,有一些同学还告诉我,要在假期到我家里玩,

我也感觉挺开心的,有一种成就感。

说实在话,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时便背上了沉重的作业负担,每天在学校里听课写作业,上课稍一动就会挨批评,回家后仍要写很多作业,生活单调乏味,他们走进学校没有了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其实现在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天性,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反思。我则非常羡慕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我羡慕他们蓝天下的学校,他们的幻想角,那是孩子发展智力和想象力以及审美能力的源泉,他们(低年级)的学校就在蓝天下,在绿草地里,在大梨树下,在小河边,在校园的童话屋里,他们边欣赏大自然中的美景,边听老师讲故事,老师引导学生根据看到的听到的去想像,自己编故事,在洁白的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事物及想象的画面,孩子们喜欢他们的快乐学校。

而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做教师的,我们可以大有作为,我们应该担起重任,让孩子充满快乐,健康成长。每个孩子都成长为会思考,会探索的有智慧的人,让认识的每一步都使心灵变得更高尚,使意志炼得更坚强。

教书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创新型教师,爱岗敬业是创新型教师应具备的首要条件。他不但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而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吾以培(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育人三部曲读书心得)养新世

纪之英才,振兴中华为己任,虽生活清贫,但仍以春蚕的精神、红烛的风格、蜜蜂的作风、绿叶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奋力拼搏,无私奉献。

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