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关于辛弃疾的作文素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1:18:59 字数作文
关于辛弃疾的作文素材字数作文

篇一:辛弃疾 作文素材

高中作文素材集锦:走近辛弃疾

纵观中国文学史,或许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文人能像辛弃疾那样。

他庄重沉痛:“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他诙谐幽默:“将止酒,戒洒杯使勿近”;他沉静悠闲:“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他辛辣老练:“学人言语,未会十分巧。看他们,得人怜,秦吉了”;他缠绵悱恻:“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消”??他能文,诗词的豪放与苏东坡并论;他也武,曾“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他一生郁郁却从不言悔,认定“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他“万字平戎策”,却只能拿去“换得东家种树书”;他志在抗金,却“名因文章著”,只能“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他,辛稼轩,的确特别得让你无从忽略。

他有一段传奇般的

关于辛弃疾的作文素材

轻狂年少时光。高宗绍兴中,北金占区耿京起义,年仅二十二岁的他也组织了二千多人的队伍加入其中,叛徒张安国杀耿降金,义军溃散,他只带50人直趋张的驻地要求与张会面,出其不意将张缚置马上,并令张部所属的上万军队归顺,之后他到临安,将张交予朝廷正法??可是,再之后呢?

再之后,便是做官,先在江阴任职,之后是建康、江西、湖南、湖北??就职地离前线越来越远,稼轩离他的抗金北伐梦也越来越远。直到42岁,他遭馋落职,之后就赋闲了二十年之久,64岁时又当了短时间的镇江知府,68岁病逝。

那样的英雄年少,却只能那样碌碌的一生!

稼轩之苦,想必不足为外人道。

所以,他悲痛、悲愤、悲壮、悲凉、悲叹??但他在极度郁郁之中还懂得“自娱自乐”,以苦为乐,并时常赋词抒解郁闷,他曾自嘲:“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短短十几字,尽道辛酸。

稼轩之词新。词风新,豪放不失俊美,即所谓“肝肠似火,面目如花”者。内容也新,要戒酒,作词;与人闲谈,作词;嘲讽小人,也作词。而作词骂儿子,更是旷古绝今之举。我不知是写出了这种词的稼轩的不羁个性导致了他的郁郁,还是郁郁的稼轩为了遣怀而写了这种笑中含泪的词。

稼轩学识渊博,故词多用典。最多时一首词六十多字竟用典九个,几乎一句一个。但他的词又绝非泛泛之辈的“掉书袋”,用典用得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简直让人觉得不用不行,直叫人拍案称奇。这份广博的学识,可不是后世效颦之辈学得到的。

稼轩、稼轩??稼轩之妙处,岂是这短短干字能道得完么?但拙作已成,只得以此贻笑大方之作,聊祭稼轩先贤之灵。

《不休人生》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都说宋词比唐诗要好,好在哪里?我不知道,但是我却知道在那些长短不一的句子中,在那些不拘形式的话语中,在那些挥洒自如的言语中,我不时便能捕捉到一个身影。

时而抽象,是一个时代文化的反映;时而具体,那便是苏轼西北望时,手中射天狼的那把箭,是易安嘴边沉醉时的一壶芳香浓郁酒,是李后主落下随一江春水荡去的枝枝败花,是稼轩战旗刀戢边划过的淡淡凉秋之意。抽象的让人感觉它厚重的非一般,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具体的让人又不得不去好好地追忆一下其中各个,以获得最真切的感悟。

倘说易安的软语轻词中透视着的是女性的柔美和命运的弄人,那么她的确婉约的可怜,那“兴尽晚回舟”时孤单的侧影着实让人觉得楚楚动人;倘说苏轼的豪放词中吐露的是他快意人生的畅达和不羁的冲天豪情,那么惊涛拍岸前的他执一支青杖的姿势确实可以震撼千年。这些在某种程度来说已经成为一种纯粹了,她就是婉约,他就是豪放,然却不知道怎么给辛弃疾来好好甚至准确的定个位。说他豪放,但是那一首《丑奴儿》确实在每个读过的人心中留下了一丝游走不停的凉风,在秋的季节感怀一个悲情的他,一个“好“字说的人心中寒意四起啊!

试想那个两次跟随谋臣到达燕山,仔细观察那里的地形地势,共谋杀敌之事的翩翩少年是何等的意气风发,是何等的壮志;试想那个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洋洋洒洒、仔仔细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军事韬略、兵家涵养都不逊的他,是何等的以杀敌报国为己任。但是一颗拳拳的心却在世道的炎凉、官道的沦丧、国道的黑暗中被无情而又悲剧性地被泯灭了,当时的意气,到头来只能是自己在清灯前执笔书写豪情时的阵阵隐痛,这是必然也是他自己命运中的偶然,必然中的他意气全无却又苦苦坚持着一个民族信仰,壮志难酬了余生;偶然中的他却希冀着自己的壮志能够有朝一日唤起王室的奋起之心。当然若仅仅凭着这些就把他划如哀婉便也太过于掩盖其男儿本性,执笔写词的手也是铺了满了敌人的血,刀剑上也发过慑人的寒光,但是他几乎已经是个悲情英雄了,“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吴钩宝剑看遍了,栏杆拍遍了,都昭示着一个无用武只地的生生灵魂,他就是这样了,他在历史上以偏离初衷的方式被后人记下——不是英勇杀敌而不能杀敌的失意被久久地不可忘记的铭记着!铭记着!他的一曲意气歌唱在自己的空间里,无人理会,有也是不安的慰藉。

读他的词是经常了,体味他的人生也是经常了,然一种惋惜和悲愤却让我把他的词读到心中。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停不了感慨,被埋葬的坚决??

《一个人的战场》

辛弃疾的战场是没有硝烟的,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是他唯一的武器。

他是被一颗赤诚之心推向南方的。南方,那个叫做“南宋”的国度,当他豪放的栖居被入侵者的铁骑恣意践踏时,他选择了“南飞”,去做一只梦想收复失地的带着乡愁的鸟儿,他相信,他满腔的热血可以燎原,终有一日,山河收复,失雁北归。

他是数着步子踏上那块宫台紫殿的,他站得笔直,两眼急切的望向北方。

他不知道,他曾经魂牵梦绕的家乡只是空中楼阁;他梦中千千万万次的奔跑,只沉睡在那个唤作幻梦的地方;他絮絮念叨的战场容不了他闪着金光的铁戟。

一个人的怒吼抹不开一个时代的苍凉。他倒下,又爬起来,再倒下,他的戟被折弯,背弓的生疼,他被压在人群中,压在故乡厚重的泥土下,无法行走。

不是走不动,而是不愿意走,他没想过离开吗?可他分明在浓的化不开的笔墨里追随季鹰的鲈鱼而去,他不愿走,因为他爱着这土地,因为他的戟没有断,他北飞的信念已经深深植入土地,他明白,他和许汜不是一辈,他是一只孤独的鸟儿。

他在战斗,驰骋在一个人的沙场。

武器只剩下诗,然而他仍在诗中坚持战斗,即使落日西斜,断鸿悲鸣,他仍看得见刘郎才气,感叹流年飞逝,在诗中,他看见沙场清秋,梦见点兵的胜景,我想他是抹干眼泪踏上战场的。

落日余晖下,他看见自己纵马挥鞭,驰骋沙场,他看见,十万,百万,千千万万的铁蹄踏过那块梦中的土地,扬起的飞沙穿过吹角的连营,直扑向北方落日斜照的天幕。他流着泪,光影婆娑中诉说着抗敌的豪言壮志——这是他一个人的战场,没有宝刀,没有战马,没有隆隆声,他孤独得走过那块土地,手中的戟茫然的望着不知所措的他,然而他没有输,分明的,他是战场上剩下的最后一位战士。

辛弃疾——他的诗,他的壮志,他的不屈,无不献给了他向往的地方,那一个人的战场。

又是乒乒碰撞的刀刃声??

《辛弃疾的剑》

醉里挑灯,长剑泛着幽蓝的光;轻弹剑身,化作慷慨悲歌。要拭干扬州路上苦难的泪,要饮尽佛狸祠下胡虏的血。那确是一把好剑。

当年你学成之后,驾骏马疾奔南下,匡扶宋室时,腰中佩的就是这把剑吧?当年你和耿京大哥意气相投,举酒起誓要将金人赶出大宋,要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时候,案上放的就是这把剑吧?当年你率十八骑,夜闯金营,冲杀百里生擒害死耿京大哥的张安国时,手中挥的就是这把剑吧?它为什么这样锋利,斩尽一切不平,锐不可当?

在诗山词海中遨游了许多年,看过了李清照的莲舟,看过了李白的金樽,看过了李商隐的锦瑟,但最夺目的,还是你的剑!剑气中,我能觉察你那双充满愤怒和期待的眼睛。 但你说你把它失落了。失落在宝马雕车走过的路上,失落在满眼风光的北固楼,失落在斜阳草树边的寻常巷陌里,失落在你醉后靠着的老松树边上。然后你笑了,笑容有些惨淡。你说你的白发已经生了,你的悲愤已经平息了,你的万字平戎策也换作种树书了。

为什么?为什么?是一次次的上书请战却没有效果,磨损了你的剑吗?是一次次听到江北百姓痛苦呻吟却无能为力,蚀钝了你的剑吗?是不经准备的仓皇北伐,将十万大宋男儿的性命断送在长江边的狂风,折断了你的剑吗?

但我知道,你那酒中还有着八百里分麾下炙的味道,你那张琴里还藏着五十弦翻出的塞外的声音,你的梦里依然有的卢飞奔,弓弦的霹雳。你的心中藏着那把剑,你是把它溶入了墨中,写在纸上,交给了我。

就是那把剑!它锋利的剑刃是一种叫作仇恨的钢铁,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它宽厚的剑柄是一种叫作爱的材料,那是一个民族在被人践踏后的坚强和团结。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障碍、困难、或是危险,剑气都能直冲霄汉。就是那把剑,它永远不会失落!

剑仍在,在你的心中,在我的心中,在一切爱着一方水土、有着自己尊严的人心中,作龙吟之声。

精彩段落:

(一) 只谈风月,只谈稼轩。

那离我八百年的南宋,在我脑中,晃来晃去,却只有“风雨飘摇,偏安江南”这这类的字眼。然而,偏偏在这飘摇乱世,稼轩横空出世,剑吼西风的高歌猛进,放荡不羁的孤高疏狂,诙谐幽默的田园野趣,宏图难展的壮志未酬,细腻清丽的春闺春愁,无一不是稼轩笔下靓丽的风景。

(二)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么?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悲鸟么?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另一边却是“香车宝马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黄土”;你彷徨,“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

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共你醉明月。

在菊花开篇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

着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是你们,因为独上高楼,坚守了自我,也就在黑夜中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

在那个“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时代,是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了世俗的期许,守护了自我,于是守护了历史的期许。 ——“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话题

(三)读你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如在听你讲述一个个的故事。这故事里,有你的影在闪,有你的心在动。

那是属于三国“孙仲谋”的故事,当年他以自己的雄才大略,固守金陵,硬是在与劲敌的较量中,撑出了吴地的一方碧空;这是属于南朝宋武帝的旧事,这个小名叫着“寄奴”的一方霸主,曾是那样的意气风发,几度挥师北伐,赢得了生前生后的大名。然而,如今呢?孙权的“风流”,台榭的歌舞,已被风声雨声所替代;刘裕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也只是锁定在了“当年”的深处。世无英雄,特别是在这样的一个非常时期,倍让你心痛,而你的心痛,也只能化为深深的叹息。

为那试图“封狼居胥”的刘义隆而叹息,草率举兵,结果是仓皇失措,“北顾涕交流”;为那“佛狸祠下”的况景而叹息,异族的铁蹄,却如此轻易的化成了一片神鸦的叫声和社日的鼓声。更难忘的是“烽火扬州路”的耻辱,烙在了记忆里,“四十三年”不灭。

你叹,你伤,你恨。想当年,你自辟抗金战场,英姿何等飒爽,气势何等张扬。可那 “旌旗拥万夫”,“看试手,补天裂” 的军人豪情,如今也只能化为缕缕的墨迹,在纸上虎啸生风、横刀跃马,在纸上横绝六合、扫空万古了。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该是一种怎样的悲怆!他人的杯酒,能够消融你心中的块垒吗?

(四)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犹见你这个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南宋小朝廷的苟安让你有如共工撞击不周山一般,在一次次地奋力抗争中遍体鳞伤。你悲愤,你无奈,你拍胸,你哭号,你的震天长啸只换来同僚的白眼和朝廷的鄙弃。你累了,醉了,俯在酒案上高吟“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然而,稼轩,你是否看见,千百年来,有一位书生同样意气方遒,要与你同饮杜康,销汝块垒。稼轩,你不是孤独的,你的金石之容,豪气贯虹,将永载青史,千秋万代!

(五)一块烽烟染透的方头巾,就是一阕呐喊的词牌,你在马背上作词,以江山为纸刀剑为笔,意象纷飞如箭镞,用一路马蹄作标点,插成狼烟中猎猎战,缠绵的宋朝拒绝你的锋利,你只好做一个田园词人。

篇二:辛弃疾 名人传记,作文素材

中华名人传记 辛 弃 疾 传 XXX 编著

辛弃疾传 ·1 ·

目 录

第一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002 第二章“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036 第三章“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069 第四章“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115 第五章“事无两样人心别”?????????136 辛弃疾传 ·2 ·

第一章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又是一年秋季,人事沧桑就这样在自然的兴衰交

替中不断变幻。转眼间,历史的脚步已经走过强盛壮 大的唐帝国,悄悄地挪到了一个浸透着文化,却因此 沉重不堪的时代。任何发生过的事情和存在过的生命 比较现实都有某种程度的苍白空洞,但只要试着走过 去,就会发现所有过去都仍存活着,而所有现实都有 那么点虚假。我们便从1157年的秋季,打开一部 曾经挣扎、痛苦得极真实的灵魂之史吧。

远远看去山色苍茫,映衬着一片高邈的天空,这

一望无际的原野更显得空空荡荡。太阳正缓缓落下, 桔黄的暖色给寂寞的天地平添了几分温馨和绚丽。忽 然就听马蹄声响,循着贯穿南北的那条官道奔来八九 匹高头大马,裹起一路滚滚烟尘。骑在马上的是几位 年轻公子,一个个意气风发,催马加鞭,好像着意卖 弄跨下好脚力一样。只见头前领队的那个面容略胖, 脸膛红润,一双浓黑剑眉下闪烁着炯炯有神的眼睛, 好一副精神抖擞、英姿飒爽的模样。他叫辛弃疾,字 辛弃疾传 ·3 ·

幼安,年纪十八,虽是这班人里年纪最小的,威望却 来得最高,学识武功无不优秀,又有豪爽不拘、热情 义气的性格,做事稳重公道,所以深为众人所推服。 这一次前往燕京赶考进士,直到现在赶路回家,其间 一切食宿起居和各项活动的安排就皆以辛弃疾马首是 瞻,辛弃疾竟也能够有条不紊、井井有条地处理这些 琐杂之事。

跑了一阵,辛弃疾发现自己已远远超过同伴,便 带紧僵绳,勒马站住,等候众人跟上前来。

暮霭沉沉,天边很迅疾地划过一两只归鸟。看着

看着,辛弃疾忽然想起了爷爷,爷爷对于他来说几乎 就涵盖了家的含义。从小父母亡故,全靠爷爷辛辛苦

苦抚养到现在,所有生活和学习中都有爷爷精细入微 的呵护照顾。

临出门时,爷爷竟亲自操劳,把换洗衣服叠得整

整齐齐,又在里面塞了几十两银子,边系包袱边嘱咐 着:

“路上一定要小心,做什么事都三思而后行,比

不得家里,万万莫莽撞行事。上次你去画了路线图, 和沿途一些村镇位置,这回该多注意一下军营驻守、 兵力分配的情况,周围的地形地貌也不要忽视过去。 总之,多动脑子 。”

“是,爷爷,您尽管放心 。”辛弃疾回道。 辛弃疾传 ·4 ·

“唉,也该放心了,已经长大成人了 。”爷爷抬

起头仔细打量着装束齐备、有些兴奋的辛弃疾。从小 到大,他花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总算没有白费,孙子 懂事听话,勤奋好学,武术文学都修习得挺像样子。 爷爷今年又见老了一分,鬓间的头发已经雪白一

片,额头脸庞的皱纹也似深了一层。岁月无情地将他 的生命一点点吞啮着。

正思想间,已有一匹黑色骏骑赶上前来。 “幼安兄,你可真快啊 。”来人面貌清秀,带一 股儒雅之气,他叫党世杰,字怀英,是辛弃疾最为要 好的朋友。两人一起在亳州人氏刘瞻门下读书,人称 “辛党”。虽然长了辛弃疾七岁还多 ,党世杰还是称 他作兄,一是初识后就这样称呼,时间长了虽知道辛 弃疾年岁,也觉难以改口,索性就仍照原来叫法;二 是他从心底里对辛弃疾真有一种敬佩和尊重混同的情 感。他觉得辛弃疾身上有些可任大事的品质自己永远 也学不来。

两人于是并马先行,聊起燕京的所见所闻和各种 感触想法。

从1153年燕京被金朝定都以来便逐渐繁华兴 盛起来。街上商贾云集,叫卖吆喝声此起彼伏,人们 衣冠鲜亮,神情悠闲地游摊逛铺,到处都是车来马往、熙攘嘈杂的景象。辛弃疾一行人待考试结束又四处玩 辛弃疾传 ·5 ·

耍观赏了一番,加起来总共在那里呆了有十三四天。 “燕京到底和咱们历城县不一样,新鲜东西那么

多,只可惜被金狗给占了,要不然恐怕比现在还强些 呢 。”辛弃疾道。

党世杰摇摇头并不同意 :“燕京也就定作都城以 后才发展的,如果还是宋人地盘,处在北部边防之地,绝不可能有今天的光景 。”党世杰虽然也时常被辛弃 疾慷慨的言论所动,可他毕竟不像辛弃疾那样对金朝

对女真人有种强烈无比的排斥。他觉得时势发展既然 已经这样,就应该顺应大局。两位好朋友的矛盾和争 吵主要就是由于这种观念上的分歧。不过两个人救世 济民,建功立业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哪怕红脸 十天半个月,到后来也还能携手言和,彼此的友谊便 在少年人的坦率真诚里不断地加深。

辛弃疾正要反驳,就听身后已吵成一团,原来被 甩在后面的其他人也赶了上来,正为谁前谁后,排名 列次争得面红耳赤。辛弃疾、党世杰两人连忙调解。 都是年青气盛,可也都心意诚挚、不存芥蒂,所以吵 的时候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毫不相让,好的时候又 拳拳相待,亲密无私。不一会儿一伙人便又嘻嘻哈哈 笑在一起。

当晚,依着辛弃疾的指点,投宿在路边不远一座 小村落里。行到这一带,人烟已开始慢慢稠密起来, 辛弃疾传 ·6 ·

但看去仍然有些荒凉寂寞。时常见一些破败不堪,摇 摇欲坠的空房,门前屋顶长满了杂草,绿色植物的蓬 勃生机反而渲染出衰落死亡的氛围。

房主是一个六十岁上下的老人。他皮肤粗糙黎黑, 面容憔悴干瘦,说话时那双混浊的眼珠不知在盯向哪 里,透露出一种沧桑迷茫。

才稍微躺了一会儿,辛弃疾就又坐了起来,想想

明天就能到家了,他有些激动难抑,推了一把睡在身 旁的党世杰。

“怀英兄,睡着没有,起来出去走走好不好?” “时间不早了,去哪里?”党世杰揉了揉眼睛, 也翻身坐起。

“去老爷爷那边聊聊天吧,这么大的房子只他一 个人住,多寂寞啊 。”辛弃疾说着就扯着党世杰走出 房门。

老人独住在一间低矮的草棚里面。辛弃疾和党世 杰二人心里暗暗诧异,上前轻轻扣了扣柴门上的铁环。里面闪动着跳跃不定的烛苗,却不听有人应答。 两人用力又敲,仍然没有任何响动。辛弃疾透过

缝隙往里看看,竟见那老人手持镰刀,龟缩在床头, 一脸警惕与恐慌地盯着这门。

“老爷爷,是我们 ,睡不着觉 ,和您聊聊天好 吗?”辛弃疾尽量把声音放得更轻柔和善了一些。 辛弃疾传 ·7 ·

半晌,门“吱呀”一声被拉开条缝,老人站在门 边用怀疑和稍带敌意的眼光看着两位不速之客。 “公子哥可有什么事情?老朽这里除了性命已再 无他物可取 。”

辛弃疾一眼瞥见老人手里仍然死攥着镰刀,刀是 新打磨过的,衬着明亮的满月反射出柔和的光。

两人连忙解释来意,满脸的真诚和彬彬有礼的态

度终于赢得了老人的信任。老人丢下镰刀敞开门让他 们进去。屋里和辛弃疾他们借宿的房间几乎一样什么 也没有,除了床,就是油腻破烂的被褥。

原来老人姓高,祖居此地,1127年山东失陷 于金人之手后,因为舍不得辛苦置办的家业和世代耕 种的田地,便不顾乡邻劝说硬是留了下来。谁知从此 命运的乌云就笼罩在了一家大小的头上。先是遭遇饥 荒,小儿子夭折。等大家好容易从死亡的边缘爬回来,想要重新经营起家,谋一个好生活时,却又被四周接 连不停的战伐粉碎了梦。不久老人自己就被金军抓去 作了壮丁,每天打骂无常,视同牲畜一样驱使对待; 任用无度,到和宋军开战的时候又让他们走在前面抵 挡自己同胞的弓箭刀枪。几年下来,几百号被抓的壮 丁只剩下稀稀落落一百多人,看上去全部瘦骨嶙峋, 血气微弱。终于有一天老人装死趴在地面尸堆中,捡 了一条命回来。一路上忍饥挨饿,东躲西藏往自己八 辛弃疾传 ·8 ·

年以来日日思念的家里奔去,他想象着妻子儿女正坐 在桌边吃饭,正谈论着他的踪迹,盼望着他。她和孩 子一定想不到自己会平安归来,就在他们正吃饭,正 觉伤心的时候,自己推门进去了??

满心希望和幸福的老人走到村边才发觉到情形不 对,曾经虽遭种种苦难,却仍顽强矗立的村落现在透 露出一股掩不住的破落荒败,到处都是残砖破瓦,断 墙荒草,渺无人烟的样子。一种不祥的预感攫住他的 心,他不禁嗓子发干,有些慌乱。跌跌撞撞往家里扑 过去,却只见那扇熟悉的柴门紧紧锁着,锁上已落了 斑斑黄锈。窗户上的纸历经风吹雨打,无人更换,早 已破得不成样子,从结在窗棂间的蜘蛛网望进去,里 面只剩下几条断腿的板凳和一把扔在角落的笤帚。 搜寻了一遍废墟,在村子东头找到了一对老夫妻, 两人儿女或抓或逃都已不在身边,只留他们在战争缝 隙里打发着风烛残年。从老夫妻嘴里这老人了解到了 自己走后家中的变故。大儿子四年前就被金人掳去, 那一次村落中仅剩的十几户人家家哭得死去活来,因 为长年打仗兵源不足,金军便将所到之处年满十五的 男孩全都带走从伍。妻子苦熬数年,一心等着父子回 来,却又被一家金朝贵族掳去作了婢女,一走之后再 无音讯,生死不明。丢下两个还小的一儿一女,生计 无着,稍有点主意的小姐姐便领着弟弟离开家,四处 辛弃疾传 ·9 ·

流浪讨饭。

说到这里,老人混浊的眼睛里涌出大颗大颗的泪

珠。这时夜已三更,万籁俱寂,老人压抑不住的抽泣 听起来格外沉重,令人心碎。辛弃疾和党世杰呆呆地 坐着,一言不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自从1125年,灭亡了辽国的女真族正式从河

北、山西两路出兵,直取开封,整个北方土地的命运 就注定了。1126年冬开封失守,徽宗赵佶和钦宗 赵桓被掳。当这两个可怜的皇帝百般遭辱的时候,无 数流离失所的百姓也痛受着失去亲人朋友的悲哀折磨。此后,河北、山东等大面积土地易归金人手中,康王 赵构渡江南奔,在杭州坐下半壁江山,建立了南宋政 权。不及或不愿离开故土的人们从此便开始忍受各种 各样的蹂躏与践踏。

金朝统治者虽然逐渐学习消化着中原古老的文化, 可仍然残留着掠夺杀伐的奴隶制习俗,高官贵族乃至 金朝士兵都可以肆无忌惮地强取汉人财产,甚至掳抢 青壮男女充当奴隶。一旦成为奴隶,身家性命便再不 是自己的,随时都可能在主人的喜怒哀乐间轻易断送 掉。

“后来,我琢磨着如果也离开这里就永远也见不 到我的老婆孩子,我要住下来等,这儿有我们的家, 他们总会回来的,总会回来的??”老人一阵哽咽, 辛弃疾传 ·10 ·

又有些说不下去了,稍停一会儿接着道:

“那时候我还不到四十,可看上去简直就有五六

十岁,幸好这样才没被过路军队虏去,他们不需要老 头子。等啊等,直等了有三十年。三十年里,发生了 多少事!可是等到村里又迁来不少人,又换了新面孔,等到现在也还是没有消息。唉,有时候想想算了别抱 希望了,可还是每天忍不住往路那边去看看 。” 党世杰忽然抬起头,问道:

“那您为什么不住那边的房子,那边房子大些也 齐整些啊 ?”

老人蠕动一下紫黑的嘴唇,犹豫片刻道:

“我自家的房二十年前就塌了,这院屋子是一个 大户人家的,刚打仗那会搬走的,再没回来过,我就 挪过来住,可这地靠路边,总有人投宿,住在大间里 过往来人就以为我是个财主,不敢不让住,住了又总 想打我主意。每年辛辛苦苦挣点糊口的钱不容易,种 田砍柴啥都干,不过,也幸好世乱,这块地方又穷, 当官当兵的没人搭理,不用像从前那样交税。有时候 编点竹器,做点小面人到集上去卖,换点用的,来回 得走十多里地。就这样我都被抢了两回,好不容易攒

了些钱全被王八羔子们搜罗走了。以后我索性搬到角 落这间茅房里,人家只当是守房的下人,省得惹眼, 而且房小点心里也没那么空 。” 辛弃疾传 ·11 ·

听到这里党世杰有些不好意思了,他为自己的唐 突和多疑感到惭愧。看看辛弃疾,正剑眉倒竖、咬牙 切齿地想着什么,一对拳头捏得紧紧的。老人的讲诉 使他心里波涛起伏,难以平静。他一直生活在清贫但 还舒适的书香家庭,虽然屡屡听爷爷说起金人的野蛮 残酷,也逐渐培养了强烈的民族自尊意识,发誓要为 “驱除鞑虏、恢复中原”而努力,可终究还是与现实 隔着一层,现在活生生的现实就摆在了面前,几乎触 手可及!那么多苦难,那么多悲哀,一个瘦弱枯干的 身体是怎样承受的呀?!而这一切的不幸都是金人制 造的,他们横行在中原大地上,使多少人蒙受了类似 的凄苦和屈辱!我一定要把这祸害之源清扫出去,还 我父老乡亲应有的幸福应有的快乐。熊熊烈火燃烧在 辛弃疾全身的血液当中。第二天天亮得很早,当第一 抹晨曦涂在窗纸上时,辛弃疾还纠缠在没完没了的恶 梦里,昨夜睡得太晚了。

“喂,幼安兄,醒醒,大家都准备得差不多了, 只差你了。快,醒醒 。”党世杰已经起来了,他俯下 身揪揪辛弃疾的鼻子。

稍作梳洗,又喂过马,一伙人便凑在一处啃起各

自带好的干粮咸菜。老人也已起床,烧了一锅开水端 过来,过会又取来几棵大葱,剥洗得干干净净,青是 青,白是白,放到辛弃疾的手里,辛弃疾推辞不掉, 辛弃疾传 ·12 ·

便接过折断,一一分给同伴。大家伙儿吃得兴高采烈,辛弃疾却有些不同往日的沉默。

当天辞过老人出村,一行人就再不停息,直奔济 南府地。

且不提年轻人怎样着急赶路,在济南近处历城县

的一座宅院里,正有一老人掐指算计着孙儿的归期。 他叫作辛赞,是辛弃疾的祖父,曾任过金朝开封、谯 县等地的守令,现在辞职归田,每天在家读书写文, 修养身性。

坐在朱漆雕花的太师椅上,辛赞微闭双目,慢慢 地自言自语道:

“去了有两个月了,该是回来的时候了 。”

辛赞对这个孙儿简直是无比疼爱,从很小的时候 这孩子就显示出非同凡响的资赋,不仅聪明善悟,而 且还顽强好学,有股子一往无前的精神。他日夜盼望 辛弃疾早点长大,早点建功立业,实现自己魂牵梦绕

的恢复愿望,现在寄托了一腔心血的孙子终于长大成 人了,而自己也明显老多了。

这时候只听外面院子一阵吵嚷喧闹,又夹杂着马

喘气和喷鼻的声音。一个仆人匆匆忙忙跑了进来,边 跑边喊:

“老爷,老爷,小公子回来了 !”

辛赞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忙站起: 辛弃疾传 ·13 · “回来了 ?”

辛弃疾已经阔步流星地跨进门来,带着一身仆仆 风尘,大声嚷道: “爷爷,我回来了 !”

“好,好??”辛赞满心欢喜地打量着孙子,来

回奔波跋涉,辛弃疾有些显瘦了,但眼睛当中反而多 了一份成熟和自信,举止言行看去也更加稳重踏实起 来。

仆人端上一盆洗脸水,又退下去准备饭菜。辛弃

疾解下包袱放在桌上,蹲下来就着脸盆洗脸,边擦着 脸庞脖颈边对辛赞道:

“这一路走得不亏,该知道的全知道了,同行人

杂,为着别招惹麻烦,我没另画图,都记在心里,待 会儿我把以前那张给补齐全。最好笑的是金人出的题 目了 ,问什么《礼治乎?法治乎?》,我乱写一气, 交卷最早 。”

辛弃疾说着笑了起来。

过会儿一切停当,辛弃疾就迫不及待地向辛赞叙

述起路途见闻的军事部署和政治局势。只见他言辞干 脆利落,分析切中要害,时不时还用食指蘸水在木桌 上画图说明。

辛赞一时间仿佛穿透十九年岁月,看到了那个也 曾精力充沛、热血沸腾的自己,心里说不上是欣慰还 辛弃疾传 ·14 ·

是失落。

吃饭的时候,辛弃疾讲起昨晚路边村里那姓高老 人的故事,说着说着停了下来:

“爷爷,这全都是金狗造孽,他们害得多少人家 破人亡,妻离子散!我们一路过来哪里看哪里是破房 空房,简直就没有能太太平平过日子的家庭。??我 一定要把他们全部赶走!不,杀光他们,为受苦受难 的人解恨 !”

第二天鸡鸣声起,辛弃疾就已在院子当中了,他 像以前一样先舞一圈剑,只见剑光闪闪,咻咻声响, 辛弃疾腾挪跳窜,身姿轻灵矫健,煞是好看。舞完剑 擦把汗就开始晨读,这是从他五六岁时就养成的习惯。朗朗的声音在晨光初照的天地间回响着: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耻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年少时写的《 望岳》,全诗气

势充沛,一气呵成,表现了想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流露着诗人俯瞰人世,当仁不让的进取精神。 此时的辛弃疾虽然在写诗为文上已颇有功底,但 辛弃疾传 ·15 ·

还是着意在武功、兵法策论一类上下力气,并不看重 文学,他一心以为自己以后将用剑在石碑上刻字记功, 将在千军万马中指挥调度,驰骋厮杀,这类吟风弄月、 描悲画喜的东西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所以只是读读 古人文章,很少自己写。杜甫是他比较喜欢的诗人。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就过去了两个多月。 辛弃疾和同学朋友学习休息,按步就班,没有半点懈 怠。只在傍晚时分有时约党世杰出城登山。辛弃疾喜 爱站在高处极目远望。每当看到茫茫无垠的大地,和 那些小如蚁虫的人影,他就觉得好像超脱出了这个世 界,胸中极为开阔通畅,思维也能异常活跃。 这天刚要和党世杰向山上爬去,便听后面有人边 喊边跑,往这个方向过来:

“师兄,党师兄,辛师兄,等一等,等一下??” 辛弃疾和党世杰心中疑惑,停下脚步转过身,只 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这少年 身着青袍,面带喜色,走近细瞧原是同门的小师弟陈 平。这个小师弟一向极为尊仰辛、党二人,平日相待 几乎视同师长。还没等站稳,陈平就慌慌忙忙地说起 话来,一边还用袖子擦抹额头鼻梁上的汗: “辛师兄,党师兄,中了,高中了 !”

“什么中了?中什么了?”辛弃疾觉得摸不着头 脑。

辛弃疾传 ·16 ·

一旁党世杰已经明白了意思 ,一把抓住陈平 , 焦急地问道:

“中了几名,什么时候放的榜 ?”

“辛师兄甲等第六名,党师兄乙等第二名。送信

的还没走呢!我刚好要去找两个师兄请教问题,给撞 上了,大家伙儿就叫我找你们通个信儿,我一琢磨, 你们肯定上这儿来了,还真没错 !” 原来辛弃疾、党世杰一起数人参加金朝主持的科 举考试,这会儿成绩已经颁布下来了。

党世杰面带喜色,一张脸因为兴奋涨得通红,他

喃喃自语着:

“中了,真的中了 ?”

相比之下,辛弃疾却要淡漠得多,几乎可以说是

无动于衷。他根本没想到自己会中,中的还是甲等; 也从来没想着要中,中金人的进士,作金人的官。去 燕京参考不过是个借口而已,他关键的目的是调查了 解金人的各种政治经济状况,还有沿途军事布置,地 形地貌等等,为爷爷和自己暗暗筹划的反叛活动作准 备。总有一天他们要高举起斗争的旗子,聚合率领那 些被金人残虐对待的汉人百姓,向异族的统治发起进 攻。

“幼安兄,咱们回去吧!去看看 !”党世杰兴冲 冲地向辛弃疾道。他觉得辛弃疾一定也和自己一样高 辛弃疾传 ·17 ·

兴。陈平很佩服地看着两位荣登金榜的师兄,等他们 和自己一起回去。

辛弃疾站着没动,沉吟半晌道:

“怀英兄先等等,我还有事与你相商,陈平就回 去吧,就说我们都知道了 。” 党世杰待陈平一走便问辛弃疾:

“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你看上去一点也不高兴, 为什么 ?”

“为什么?难道你真的想给金狗干事,你忘了我

们在路上碰到的那个老爷爷?!你是不是也打算和虎 狼为伍,以同胞的血肉为食?”辛弃疾忍不住大声喊 道。

党世杰的自尊有些受伤了,可他毕竟年长持重一 点,不愿为了一时激动伤害彼此的友情,抿了抿嘴, 他平静地说道:

“我是想给金人干事,可我是想把事做得好点, 好让人们受的灾难少点。金人现在也正效学着我们的 文化我们的体制,这种时候去推动一把不就可以早点 结束北方混乱的局面吗 ?”

“不,最好的办法是把他们赶走,赶尽杀绝 !” 辛弃疾一时激愤,想起爷爷曾告诉他的岳飞的故事, 想起岳飞的《满江红》: “‘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金狗 辛弃疾传 ·18 ·

践踏我河山,辱我君王百姓,哪一个不愿杀之而后快!听爷爷说当时金狗连一个孩子都不放过。或杀或埋, 任意捕戮,到处狼烟滚滚,积尸狼藉。而你竟想去为 仇人效力!幸好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贼为父,投机钻 营!莫说岳飞将军、韩世忠将军精忠报国,英勇杀敌 以至不惜性命,河北山东忠义兵民又有哪个曾胆小畏

怯 ?”

党世杰忍不住了:

“我何尝认贼为父,投机钻营!又何尝胆小畏怯! 我也想精忠报国 ,为民出力 ,可大宋朝廷逃到南方 不算,皇帝也被赶得东躲西藏,到处流窜,这样懦弱 无用,只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屈膝投降,签些臣服的 条约,保它何用?!它又哪里想到恢复失土,励精图 治,拯救丢在这里的子民!真的要济民于水火之中, 不是把他们重新推到战伐之中,而是要尽力修齐现在 的政治,整顿提高金人品性,稳定控制各地局面,只 有这样我们汉人的日子才会好过,况且历来兴亡交替 也是天道循环,大势所趋,何必固守前朝 !”党世杰 一气不停地说下来,到最后声音都有些嘶哑,他不想 和辛弃疾吵得太厉害,他也知道金人严密监控着汉人,常常因一人抗金而屠尽全村、全城;这样的情形下, 辛弃疾一点都不向自己掩饰隐瞒对金朝统治的憎恶, 实际上是极端信任自己,以肺腑相待的。 辛弃疾传 ·19 ·

辛弃疾这时已经感觉自己说话过火了,其实两个 人不都是想要济助时难,扶持危颠吗?!为什么要弄 成水火不容的样子呢?仔细想想,怀英兄所说也并非 毫无道理,或许他真能在为金人作官当中改良一些情 势??

两个人在彼此宽容和解的同时,又都隐隐约约感

到从此往后两个人将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事实也确 实如此,党世杰稳入仕途,步步高升,最后真的实现 了自己的抱负,尽力而为地调解着民族矛盾,使金国 相当地区有了较大的改观,待他死后被录入《金朝名 臣录》中,留传记于史书。这是后话,不提。 夕阳早已沉下,但山边还残留着几缕晚霞。刚才 绚丽多姿的天空这时暗淡下来,像卸了妆准备休息一 样,时而见一两只归鸟疾飞而过,转瞬便溶在暮色里。辛弃疾和党世杰仍旧还在山脚,今天他们都没有精力 往山顶爬了,两个人默默坐在草地上,各自想着自己 明确而又渺茫的未来??

三年过去了,这三年里辛赞带领辛弃疾奔走各地, 四方联络,串连起一批致力于抗金恢复的有生力量, 同时蓄积存储了大量物资,就在各种工作基本完善, 只待好时机时,辛赞忽然与世长辞了。

那是一个飘雪的早晨,辛弃疾去爷爷屋里请安,

一推门看见爷爷尚在酣睡,辛弃疾正要退出却又觉得 辛弃疾传 ·20 · 有点奇怪,爷爷

从来不睡过头的,便上前轻轻叫道:

篇三:素 材 点 说 辛弃疾

素 材 点 说

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件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是亲率50骑兵,直逼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

点说 辛弃疾,你是一员战将,壮岁曾拥万夫,你只身闯敌营,擒得叛徒归,勇力冲天,胆魄绝伦。分明看见,你沙场秋点兵的英姿,金戈铁马的壮举,饥餐胡虏肉的豪迈,渴饮匈奴血的胆气。然而英雄末路,末路英雄,你报国无门,请缨无路,英雄失去用武之地。你只有目睹清江水,哀叹行人泪,听闻那深山中的声声鹧鸪,而你,毕竟是辛弃疾,你收复失地的理想未泯;你报国救民的志向未消,你期盼着如廉颇奋刀却敌,你相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爱国者自有爱国者的胸怀,爱国者自有.................爱国者的心曲。 ......

评 说 天 下

火爆的“弃疾”,易燃的“稼轩”

2014年6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关于辛弃疾,我有这么几个印象:一是脾气火爆人勇猛,能文能武能打仗,单枪匹马就敢踹敌人大营。据史料记载,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迁都燕京,中原豪杰并起。辛弃疾带2000余人投耿京麾下,任掌书记。到了绍兴三十二年,弃疾奉耿京之令归宋,拿到节度使大印回来报喜时,却得知部将张安国、邵进已经把老大杀了并归降了金朝。辛弃疾怒了,当即带领50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深入敌营,干脆利索地将正与金将酣饮的张安国枭首示众。

二是豪爽,既有钱,又舍得花钱,碰上聊得来的朋友,大把大把的银子甩给人家。他跟陆游没见过几面吧?就因为喜欢陆游写的诗,非要出钱给陆游盖一座房子,把陆游感动得什么似的。

三是喜欢房子,尤其喜欢大房子。辛弃疾投奔南宋时20多岁,到了40岁便当上副省长兼财政厅长(转运副使)。彼时,他在江西上饶买地盖房,这所房子的名字跟他的号一样,叫“稼轩”,乍一听,好像是看庄稼的小屋,其实超大超豪华,占地100多亩,有房100多间,三面环水,环境优美,奇花异草,假山鱼池,应有尽有。哲学家朱熹是他的好友,路过他家时进去一瞧,“以为耳目所未曾睹”,从来没见过这么气派的房子!

不幸的是,这所大房子后来失火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花园别墅变成焦土,辛弃疾不泄气,又掏钱在江西铅山盖了一所更大更豪华的房子。

火爆脾气的辛弃疾活了68岁,他在跌宕起伏的一生中,也见识过很多场大火。除了他的“稼轩”失火,还见过镇江府衙失

火,见过南京军火库失火,也见过临安城里皇宫失火。后来他去滁州做官,滁州的民房也经常失火,以至于他不得不让官府发放免息贷款,好帮助市民重建家园。

辛弃疾不是火命,他见识的火灾并不比其他宋朝人更多。他去世后的第二年,临安城里还发生过一场更大的火灾,大火从皇宫以北开始烧起,很快烧遍全城,大半个杭州被夷为平地,多数市民无家可归,文武百官只能跑到西湖上借船办公。有人说这场大火之所以会发生,主要是因为南宋第一个年号叫“建炎”,这当然是胡扯,明白人都知道,真正原因在于房子本身——那时候的房子大多是木构建筑,跟“稼轩”的字面意思差不多,基本上相当于用庄稼杆盖的房子,特别易燃,一烧就是一大片,想泼灭都难,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座座花红柳绿的房子,变成一堆堆乌漆麻黑的瓦砾。

宋朝人自始至终都没能把易燃的木构建筑改成不易燃的钢筋混凝土,此后元、明、清三代的人们,也没有做到这一点,于是火灾继续发生,一场场烧过去,一直烧了近千年。到了民国,来自国外的钢筋水泥开始被政府提倡和推广,在抵挡火灾方面表现卓越,所以民国时代的兵火虽然频繁,住宅失火却并不多见。

篇四:辛弃疾 -作文素材

《不休人生》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都说宋词比唐诗要好,好在哪里?我不知道,但是我却知道在那些长短不一的句子中,在那些不拘形式的话语中,在那些挥洒自如的言语中,我不时便能捕捉到一个身影。

时而抽象,是一个时代文化的反映;时而具体,那便是苏轼西北望时,手中射天狼的那把箭,是易安嘴边沉醉时的一壶芳香浓郁酒,是李后主落下随一江春水荡去的枝枝败花,是稼轩战旗刀戢边划过的淡淡凉秋之意。抽象的让人感觉它厚重的非一般,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具体的让人又不得不去好好地追忆一下其中各个,以获得最真切的感悟。

倘说易安的软语轻词中透视着的是女性的柔美和命运的弄人,那么她的确婉约的可怜,那“兴尽晚回舟”时孤单的侧影着实让人觉得楚楚动人;倘说苏轼的豪放词中吐露的是他快意人生的畅达和不羁的冲天豪情,那么惊涛拍岸前的他执一支青杖的姿势确实可以震撼千年。这些在某种程度来说已经成为一种纯粹了,她就是婉约,他就是豪放,然却不知道怎么给辛弃疾来好好甚至准确的定个位。说他豪放,但是那一首《丑奴儿》确实在每个读过的人心中留下了一丝游走不停的凉风,在秋的季节感怀一个悲情的他,一个“好“字说的人心中寒意四起啊!

试想那个两次跟随谋臣到达燕山,仔细观察那里的地形地势,共谋杀敌之事的翩翩少年是何等的意气风发,是何等的壮志;试想那个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洋洋洒洒、仔仔细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军事韬略、兵家涵养都不逊的他,是何等的以杀敌报国为己任。但是一颗拳拳的心却在世道的炎凉、官道的沦丧、国道的黑暗中被无情而又悲剧性地被泯灭了,当时的意气,到头来只能是自己在清灯前执笔书写豪情时的阵阵隐痛,这是必然也是他自己命运中的偶然,必然中的他意气全无却又苦苦坚持着一个民族信仰,壮志难酬了余生;偶然中的他却希冀着自己的壮志能够有朝一日唤起王室的奋起之心。当然若仅仅凭着这些就把他划如哀婉便也太过于掩盖其男儿本性,执笔写词的手也是铺了满了敌人的血,刀剑上也发过慑人的寒光,但是他几乎已经是个悲情英雄了,“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吴钩宝剑看遍了,栏杆拍遍了,都昭示着一个无用武只地的生生灵魂,他就是这样了,他在历史上以偏离初衷的方式被后人记下——不是英勇杀敌而不能杀敌的失意被久久地不可忘记的铭记着!铭记着!他的一曲意气歌唱在自己的空间里,无人理会,有也是不安的慰藉。

读他的词是经常了,体味他的人生也是经常了,然一种惋惜和悲愤却让我把他的词读到心中。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停不了感慨,被埋葬的坚决……

《一个人的战场》

辛弃疾的战场是没有硝烟的,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是他唯一的武器。

他是被一颗赤诚之心推向南方的。南方,那个叫做“南宋”的国度,当他豪放的栖居被入侵者的铁骑恣意践踏时,他选择了“南飞”,去做一只梦想收复失地的带着乡愁的鸟儿,他相信,他满腔的热血可以燎原,终有一日,山河收复,失雁北归。

他是数着步子踏上那块宫台紫殿的,他站得笔直,两眼急切的望向北方。

他不知道,他曾经魂牵梦绕的家乡只是空中楼阁;他梦中千千万万次的奔跑,只沉睡在那个唤作幻梦的地方;他絮絮念叨的战场容不了他闪着金光的铁戟。

一个人的怒吼抹不开一个时代的苍凉。他倒下,又爬起来,再倒下,他的戟被折弯,背弓的生疼,他被压在人群中,压在故乡厚重的泥土下,无法行走。

不是走不动,而是不愿意走,他没想过离开吗?可他分明在浓的化不开的笔墨里追随季鹰的鲈鱼而去,他不愿走,因为他爱着这土地,因为他的戟没有断,他北飞的信念已经深深植入土地,他明白,他和许汜不是一辈,他是一只孤独的鸟儿。

他在战斗,驰骋在一个人的沙场。

武器只剩下诗,然而他仍在诗中坚持战斗,即使落日西斜,断鸿悲鸣,他仍看得见刘郎才气,感叹流年飞逝,在诗中,他看见沙场清秋,梦见点兵的胜景,我想他是抹干眼泪踏上战场的。

落日余晖下,他看见自己纵马挥鞭,驰骋沙场,他看见,十万,百万,千千万万的铁蹄踏过那块梦中的土地,扬起的飞沙穿过吹角的连营,直扑向北方落日斜照的天幕。他流着泪,光影婆娑中诉说着抗敌的豪言壮志——这是他一个人的战场,没有宝刀,没有战马,没有隆隆声,他孤独得走过那块土地,手中的戟茫然的望着不知所措的他,然而他没有输,分明的,他是战场上剩下的最后一位战士。

辛弃疾——他的诗,他的壮志,他的不屈,无不献给了他向往的地方,那一个人的战场。 又是乒乒碰撞的刀刃声……

《辛弃疾的剑》

醉里挑灯,长剑泛着幽蓝的光;轻弹剑身,化作慷慨悲歌。要拭干扬州路上苦难的泪,要饮尽佛狸祠下胡虏的血。那确是一把好剑。

当年你学成之后,驾骏马疾奔南下,匡扶宋室时,腰中佩的就是这把剑吧?当年你和耿京大哥意气相投,举酒起誓要将金人赶出大宋,要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时候,案上放的就是这把剑吧?当年你率十八骑,夜闯金营,冲杀百里生擒害死耿京大哥的张安国时,手中挥的就是这把剑吧?它为什么这样锋利,斩尽一切不平,锐不可当?

在诗山词海中遨游了许多年,看过了李清照的莲舟,看过了李白的金樽,看过了李商隐的锦瑟,但最夺目的,还是你的剑!剑气中,我能觉察你那双充满愤怒和期待的眼睛。

但你说你把它失落了。失落在宝马雕车走过的路上,失落在满眼风光的北固楼,失落在斜阳草树边的寻常巷陌里,失落在你醉后靠着的老松树边上。然后你笑了,笑容有些惨淡。你说你的白发已经生了,你的悲愤已经平息了,你的万字平戎策也换作种树书了。

为什么?为什么?是一次次的上书请战却没有效果,磨损了你的剑吗?是一次次听到江北百姓痛苦呻吟却无能为力,蚀钝了你的剑吗?是不经准备的仓皇北伐,将十万大宋男儿的性命断送在长江边的狂风,折断了你的剑吗?

但我知道,你那酒中还有着八百里分麾下炙的味道,你那张琴里还藏着五十弦翻出的塞外的声音,你的梦里依然有的卢飞奔,弓弦的霹雳。你的心中藏着那把剑,你是把它溶入了墨中,写在纸上,交给了我。

就是那把剑!它锋利的剑刃是一种叫作仇恨的钢铁,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它宽厚的剑柄是一种叫作爱的材料,那是一个民族在被人践踏后的坚强和团结。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障碍、困难、或是危险,剑气都能直冲霄汉。就是那把剑,它永远不会失落!

剑仍在,在你的心中,在我的心中,在一切爱着一方水土、有着自己尊严的人心中,作龙吟之声。

精彩段落:

(一) 只谈风月,只谈稼轩。

那离我八百年的南宋,在我脑中,晃来晃去,却只有“风雨飘摇,偏安江南”这这类的字眼。然而,偏偏在这飘摇乱世,稼轩横空出世,剑吼西风的高歌猛进,放荡不羁的孤高疏狂,诙谐幽默的田园野趣,宏图难展的壮志未酬,细腻清丽的春闺春愁,无一不是稼轩笔下靓丽的风景。

(二)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么?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悲鸟么?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另一边却是“香车宝马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黄土”;你彷徨,“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

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共你醉明月。

在菊花开篇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

着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是你们,因为独上高楼,坚守了自我,也就在黑夜中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

在那个“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时代,是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了世俗的期许,守护了自我,于是守护了历史的期许。

(三)读你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如在听你讲述一个个的故事。这故事里,有你的影在闪,有你的心在动。

那是属于三国“孙仲谋”的故事,当年他以自己的雄才大略,固守金陵,硬是在与劲敌的较量中,撑出了吴地的一方碧空;这是属于南朝宋武帝的旧事,这个小名叫着“寄奴”的一方霸主,曾是那样的意气风发,几度挥师北伐,赢得了生前生后的大名。然而,如今呢?孙权的“风流”,台榭的歌舞,已被风声雨声所替代;刘裕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也只是锁定在了“当年”的深处。世无英雄,特别是在这样的一个非常时期,倍让你心痛,而你的心痛,也只能化为深深的叹息。

为那试图“封狼居胥”的刘义隆而叹息,草率举兵,结果是仓皇失措,“北顾涕交流”;为那“佛狸祠下”的况景而叹息,异族的铁蹄,却如此轻易的化成了一片神鸦的叫声和社日的鼓声。更难忘的是“烽火扬州路”的耻辱,烙在了记忆里,“四十三年”不灭。

你叹,你伤,你恨。想当年,你自辟抗金战场,英姿何等飒爽,气势何等张扬。可那 “旌旗拥万夫”,“看试手,补天裂” 的军人豪情,如今也只能化为缕缕的墨迹,在纸上虎啸生风、横刀跃马,在纸上横绝六合、扫空万古了。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该是一种怎样的悲怆!他人的杯酒,能够消融你心中的块垒吗?

(四)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犹见你这个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南宋小朝廷的苟安让你有如共工撞击不周山一般,在一次次地奋力抗争中遍体鳞伤。你悲愤,你无奈,你拍胸,你哭号,你的震天长啸只换来同僚的白眼和朝廷的鄙弃。你累了,醉了,俯在酒案上高吟“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然而,稼轩,你是否看见,

千百年来,有一位书生同样意气方遒,要与你同饮杜康,销汝块垒。稼轩,你不是孤独的,你的金石之容,豪气贯虹,将永载青史,千秋万代!

篇五: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辛弃疾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犹见你这个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南宋小朝廷的苟安让你有如共工撞击不周山一般,在一次次地奋力抗争中遍体鳞伤。你悲愤,你无奈,你拍胸,你哭号,你的震天长啸只换来同僚的白眼和朝廷的鄙弃。你累了,醉了,俯在酒案上高吟“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然而,稼轩,你是否看见,千百年来,有一位书生同样意气方遒,要与你同饮杜康,销汝块垒。稼轩,你不是孤独的,你的金石之容,豪气贯虹,将永载青史,千秋万代!

一个人的战场

辛弃疾的战场是没有硝烟的,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是他唯一的武器。

他是被一颗赤诚之心推向南方的。南方,那个叫做“南宋”的国度,当他豪放的栖居被入侵者的铁骑恣意践踏时,他选择了“南飞”,去做一只梦想收复失地的带着乡愁的鸟儿,他相信,他满腔的热血可以燎原,终有一日,山河收复,失雁北归。

他是数着步子踏上那块宫台紫殿的,他站得笔直,两眼急切的望向北方。

他不知道,他曾经魂牵梦绕的家乡只是空中楼阁;他梦中千千万万次的奔跑,只沉睡在那个唤作幻梦的地方;他絮絮念叨的战场容不了他闪着金光的铁戟。

一个人的怒吼抹不开一个时代的苍凉。他倒下,又爬起来,再倒下,他的戟被折弯,背弓的生疼,他被压在人群中,压在故乡厚重的泥土下,无法行走。

不是走不动,而是不愿意走,他没想过离开吗?可他分明在浓的化不开的笔墨里追随季鹰的鲈鱼而去,他不愿走,因为他爱着这土地,因为他的戟没有断,他北飞的信念已经深深植入土地,他明白,他和许汜不是一辈,他是一只孤独的鸟儿。

他在战斗,驰骋在一个人的沙场。

武器只剩下诗,然而他仍在诗中坚持战斗,即使落日西斜,断鸿悲鸣,他仍看得见刘郎才气,感叹流年飞逝,在诗中,他看见沙场清秋,梦见点兵的胜景,我想他是抹干眼泪踏上战场的。

落日余晖下,他看见自己纵马挥鞭,驰骋沙场,他看见,十万,百万,千千万万的铁蹄踏过那块梦中的土地,扬起的飞沙穿过吹角的连营,直扑向北方落日斜照的天幕。他流着泪,光影婆娑中诉说着抗敌的豪言壮志——这是他一个人的战场,没有宝刀,没有战马,没有隆隆声,他孤独得走过那块土地,手中的戟茫然的望着不知所措的他,然而他没有输,分明的,他是战场上剩下的最后一位战士。

辛弃疾——他的诗,他的壮志,他的不屈,无不献给了他向往的地方,那一个人的战场。

又是乒乒碰撞的刀刃声??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