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单元作文 > 教育资讯

冰雪女王动画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5:23:29 单元作文
冰雪女王动画片单元作文

篇一:冰雪女王观后感

看《冰雪女王》有感

2015年8月6日我们一家三口去棘洪滩影城看电影,电影的名字叫

《冰雪女王》。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冰雪女王将寒冬带到人间,想要冰冻人类的心灵,她忌妒那些法力比她高强的人,所以她将比她能力更高的艺术家和法师包括他们的子女全部冰封,她就将成为全世界最厉害的法师了!最后世界上就剩下一个法师和他的子女。冰雪女王将法师冰住,而他们的子女却因为大雪,而走散了。

后来,冰雪女王发现法师的大女儿格尔塔和儿子凯还活着,很生气,想杀死他们。

于是她派出魔兽—奥姆,去人间寻找他们,弟弟发现了在孤儿院门口冻僵的魔兽,将他救起。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姐姐格尔塔和弟弟凯相认,并发誓不再离开彼此。可就在这时,魔兽打破了魔瓶想将他们俩带走,但弟弟把姐姐推了下去,姐姐又回到了人间,而他自己却被冰冻起来。

姐姐格尔塔便踏上了寻找弟弟的旅程,这包括魔兽还有格尔塔的宠物—一只小雪貂。

他们在路上遇见了花园太太、海盗王、国王。花园太太希望有很多钱,海盗王希望恢复大海,国王希望和儿女团聚,但他们都希望世界和平。他们都为她寻找弟弟提供帮助。他们还路过了一个老巫婆的房子,老巫婆告诉了他们冰雪女王之所以变坏的原因:原来冰雪女王是一个小孩子,因为她从小法力高强,所以许多小孩子嫉妒

她,不跟她玩,她很孤单,心生怒气,恨所有的人,最后变成了冰雪女王。巫婆还告诉他们解救弟弟的方法,利用魔镜可以打败冰雪女王,有时只需要一个温暖的拥抱。

因为路上发生的一切,格尔塔的善良、友善和勇敢深深地打动了魔兽,魔兽不再听从冰雪女王安排,而是想帮助格尔塔救出弟弟,使大地恢复温暖。魔兽变成了北极熊,帮助格尔塔打败了冰雪女王,格尔塔一个简单的拥抱化解了冰雪女王冰冻的心,把冰雪女王变回了可爱的小女孩。小女孩以她强大的魔力救了格尔塔的弟弟,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电影虽然结束了,但是它却留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力,让我明白了友善、勇敢、团结和信任的力量可以擦出拯救世界的火光。

篇二:美国少女因酷似冰雪女王网络爆红(高清组图)

美国少女因酷似冰雪女王网络爆红(高清组图)

迪士尼动画电影《冰雪奇缘》魅力无法可挡,剧中艾莎(Elsa)公主一角更是深受观众喜爱。而美国近期一名18岁少女安娜(Anna Faith Carlson)则因长相与艾莎公主激似爆红,甚至还有人将称她为“真实版艾莎”。

来自佛罗里达州的少女安娜在观看《冰雪奇缘》时,发现自己与剧中主角艾莎公主长得超神似,就彷彿是童话中的自己。

报导指出,安娜之后将自己与艾莎公主看板的合照上传到网络上,立刻引起广大网友讨论并因此爆红。网友看了安娜的照片后直呼超神似,并称一个是童话版艾莎,另一个则是真实版艾莎! 而安娜也时常跟妹妹莱希(Lexie)变身《冰雪奇缘》里的艾莎与安娜,到医院与学校表演给小孩看。另外,安娜并称,希望能参与美国广播公司(ABC)的新剧集《童话小镇(Once Upon a Time)》,在剧中饰演艾莎公主。

篇三:宫崎骏_思索与回归_日本的动画片和我的出发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日本动画电影研究

宫崎骏:思索与回归

—日本的动画片和我的出发点

1958年 , 日本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

(日)宫崎骏

支菲娜 编译

途。至少,我认定应该对未来付出真心。

长篇彩色动画电影《白蛇传》公映。正在 准备高考的我,就是在那一年岁暮邂逅这 部电影的。

我必须坦白一件非常害臊的事情,那 就是,我曾经恋上了这部漫画电影中的女 主人公。我的心被她深深打动了,踉踉跄 跄地走在雪花飘飞的路上,也不知怎么就 回到了家。看到她那坚韧和一心一意的品 格,再看看自己这个没出息的样子,我伤 心地在火炉边坐了一整晚, 也哭了一整 晚。高考前的考试忧郁症、青春期的心智 不全、还有投身制作三文钱的廉价闹剧的 梦想

尽管分析起来和总结起来是这么容 易, 但是对于那个时候还不成熟的我来 说,与《白蛇传》的邂逅给了我强烈的冲 击。我终于明白自己是多么愚蠢,居然想 当什么漫画家,觉得能搞点流行闹剧就行 了;我终于注意到自己是多么奇怪,尽管 将瞧不起的话语挂在嘴边,内心却认为即 使三文钱的廉价闹剧很低贱,只要能一心 一意地搞的话 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把世 界想象得太单纯美好了。

从那以后,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前

1963 年,我成为东映动画公司的一名新

动画人。但工作让我非常郁闷。我正在制作 的作品、提出的策划方案一个也没有被采 纳,但另一方面我也尚未放弃当漫画家的梦 想,心情摇摆于这两者之间使得我每一天都 过得惴惴不安。《白蛇传》带来的那份震撼 已日渐淡薄,我整天只想着这部作品到处都 是纰漏。如果不是看到了工会举办的电影会 上播放的《冰雪女王》,我怀疑自己当时是 否还会继续动画电影的道路。

《冰雪女王》让我认识到作者是如何 倾注心血于其中的、会动的影像是如何升 华了演技的。它证明,在描绘单纯而绝对 朴素的、一贯始终的主题思想方面,动画 毫不逊色于其它领域的最优秀作品,它也 能深深打动人心。内容的弱点不过是白璧 微瑕,《白蛇传》也是如此。

我非常感谢上天让我成为了一个动画 人。我相信风水总有一天会转到我们头上 来的。于是我重新安安心心地坐在凳子上 继续这份工作。

不管是《白蛇传》还是《冰雪女王》, 都是通俗作品。大学时代,被称为“愤青” 的我常常泡在艺术影院中,观看了《天使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嬷嬷约安娜》等电影。但其中最吸引我 的,却是《摩登时代》。通俗作品的意义 就在于你看到它的那一瞬间所产生的感 悟。作品的意义是由作为受者的观众在何 种精神状态下观看这一点来决定的,这和 作品的内容一样重要,而与作品作为永久 性艺术的价值无关。因为包括我自己在内 的观众们,经常漏掉重要的征兆,并且还 只有半吊子的理解力。

我认为,通俗作品的作用在于,让观 众从日常的压力下解放出来,一泻积怨, 发现自我内心中从来没有被注意到的憧憬 和自我肯定,变得精神起来—哪怕只有 一点点。即使几分钟之后他会嘲笑这部电 影是如此矫情,他也会认为这部电影对自 己很有意义。正如《白蛇传》的邂逅对我 来说意义重大,并不是因为它影响了我选 择职业,而是比起现在来,高考时的我远 未成熟。

所以,通俗作品即使情节很单薄,只

要充满真情就够了。入口很低,谁都可以

进来,但出口必须高尚而纯净。我讨厌迪

斯尼作品,正是因为它的入口和出口都是

同样低的。我认为它在蔑视观众。

在讨论日本动画片之前,我写下这些

艺术信仰和自我剖析,只是想表明自己的 立场。比起作为自己范本的 50 年代的那

些作品,我们现在的作品不过是些粗陋快

餐罢了。是流水作业改变了日本动画的现

状。一贯始终的敬业精神,被神经症和噱 头所取代。这份应该倾注着热情的工作, 已经完全陷落于计件付酬的制作体制中。 我厌恶 “ANIME” 这个称呼, 正是由于

它象征着荒废的现状。

我不想替日本动画片进行辩护,也不

想对它进行分析。动画片应该和家用电子

游戏机、进口车之类的相提并论才显得更

贴切。当我和朋友们谈到动画片时,话题 常常会转移到文化状况及社会的颓废上 来。对于周产30部的日本 ,TV动画连续

剧, 我已经哑然无言。但不得不说的是, 日本动画片的 “过剩描写主义”和 “动机 的丧失”,正是使其腐朽的要因。

动画片的过剩描写主义

“日本动画片”的基本情况是,吸收 志向于漫画家的少男少女来改编漫画原作, 并沿用漫画的人物作为主人公,汲取漫画 的活力。1963 年之前,东映动画公司的作 品源头与其说是漫画不如说是童话,而电 视动画连续剧的出现和铺天盖地的漫画, 切断了东映动画的宗元。连续剧以漫画为 基础,并基本上坚持以周为单位的短制作 周期。这就是 “日本动画片”的发端。受 限于经济和时间的条件,不得不尽可能减 少原画幅数。工作人员的不足,则导致大 量不熟练工和非对口人员的涌入。这不光 表现在作画部门,而是泛滥于全行业。令 人恐惧的是,数十年后的今天,这种情况 还在继续。

赶档期被置于首位。甚而动画片最大 的特点 —会 动的画—也被尽量缩水。 而观众能够接受这种奇怪的东西,也是由 于动画片的老大—漫画的影像语言早已 渗透了整个社会。

促使日本动画片放弃“动”的元素的, 正是漫画手法的导入。简单明了的冲击场 面非常符合赛璐珞的特性,所以每帧画面 都显得具有张力, 人物也都是俊男美女。 人物的生命力不是靠连续的动作或表情进 行表现,而是在一幅画中展示其所有的魅 力。登场人物不是复合体,而是强调其某 种属性,并加以意向化描写。从前那种依 靠动来展现的富有戏剧性的画面已经成为 历史。

何况,依靠那些注水而又不注重团队 合作的工作层,只要一大量生产品质就立 即崩溃。不光是画面设计,故事、场面构 成、剪辑、画面内容,甚而连 “动”本身

都被偷梁换柱。过剩描写主义开始流泛于 整个日本动画片界。

但奇怪的是,此时却出现了一些为这 种状况辩护的理论家,高唱着什么今后是 有限动画片的时代,什么运动是繁琐的, 炫目的静止画面才是更新的表现手法。这 实在是令人惊愕的。

在这种过剩描写主义的指导下,不但 登场人物的造型和性格,连空间和时间都 是彻底意向化的。很多动画人认为,如果 棒球在掷出与接住之间的时间被无限延 长,短暂的瞬间就会变得很有张力。而一 个很小的游戏场面,也被夸张化成战场一 般,主人公就成为其中的战士。动画技术 不过是一种花哨的手段,用以强调被延长 和歪曲的空间与时间罢了。本来大家就不 擅长描写的日常的人物表情,由此被积极 排除;而耽于非日常性场面的描写。能否 刻画战斗、比赛和机械类主题,展示核武 器、激光枪等各种武器的火力,成为评价 动画人能力的基准。如果需要什么心理描 写,就完全沿用漫画的描写手段,画面保 持不动,而以音乐或构图来粉饰。动画人 则以自己负责的场面的花哨程度,来判定 自己在剧组的受器重程度。

男主人公只会冷笑,而女主人公的瞳 孔平常大如铜铃,但笑起来时又小如绿豆。

在充斥着各种艳俗色彩的意向化世界中, 缺乏真实性而被极度意向化的人物矫情做 作。这可以说是日本动画片一大特色。

这种过剩描写主义出现时,与当时的 流行理念非常契合。的确, 观众在观赏 时,由于过剩投入感情,从而对作品产生 强烈共鸣,所以极度支持这种手法。动画 人物的形象随之变得越来越花哨,比如巨 大的瞳孔里面画上七种颜色的高光,头发 也紧跟时代步伐,染成各种颜色,并且趋 向于类型化。这些繁重的表面工作增加了 动画人的压力。

也许我对日本动画的抨击也过剩了吧。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日本的动画片并不都是深陷于过剩描写主义 的。也有人致力于在制约中开创和确立独特 的技法;也有人致力于描写具有真实性的空 间与时间;也有人致力于让动画从漫画中独 立出来。但是,大体上动画界都流泛着过剩 描写主义,年轻的动画人也大多是憧憬着过 剩描写而进入动画世界的。

动画片=过剩描写, 所以动画片山穷

水尽。正如同讲谈是应观众之需一样,动 画片的制作者失却了柔软性和对世界多样 性的关注,从而失却了观众的支持。尽管 如此,很多动画人仍然没有注意到这毒害 自己的动画观,仍然认为过剩的描写主义 是动画片的魅力所在。

实际上,随着动画片热潮的退去,过

剩表现主义已然失去市场。另一方面,电 视界也在反省动画片的观众层年龄过大, 而倾向于重新回到面向儿童的层面上来。 但滋生日本动画片的过剩表现主义的土壤 却丝毫没有改变。由于制作不动的动画片 这个条件没有改变,致力于愉悦孩子的动 画人真是凤毛麟角,而更多人倾向于认为 儿童观众都是退化的。日本动画片的前途, 实在是令人堪忧的。

动机的丧失

也许在所有通俗文化当中,只有动画

片最拘泥于爱和正义这两个主题。也许这 是因为动画是跟在漫画的屁股后面的分野, 从根本上就落后于时代,而不是由于其团 队作业和公共性。

现在,工作人员们已经不能够给主人

公以自发的动机。在有序的文明社会中, 虚空的努力也可以被无条件接受。过去那 些明显的敌人已经不见了。就像其它领域 一样,主人公只剩下职业习惯:自己是机 器人战士所以要打仗,是警察所以要抓犯 人,想当歌手所以要打败竞争对手,是运 动员所以要拼命。除了这些,就只剩下对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于性的关心了。 我的动画观

这是理所当然的。即使是“企图征服

世界的组织”这种内容的作品,每周也有 我的动画观,一言以蔽之: “自己想

好几部在同时上映。而 “爱”这个主题, 做的作品,这就是我的动画”。

在《宇宙战舰大和号》中被如此极度商业 动画的定义非常宽泛,以电视动画片

化后,也逐渐褪色。《大和号》点燃了动 为首, 有广告、实验电影、剧场电影等。

画热潮的导火索,但它却是爱与正义的墓

穴,这是多么讽刺啊!

动机的丧失 日本动画片向人们证 明,如果缺乏植根于主人公们的价值观上

的自发性动机,作品是难以为继的。

所谓职业习惯和专业意识,就是某种 无价值论,

不过是生存竞争论的调调罢 了。如果以前述过剩展示主义的观点进行

求索,会怎样呢?我们发现它们不过都是

些游戏罢了。

爱情就是心理游戏,战争就是杀戮游 戏,比赛就是赌博游戏。

日本的动画片都是游戏,登场人物的 生死都游戏化了,

创作人员则变成了神 灵,毫无退路。动画热潮被家用游戏机取

代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同是游戏,后者

的参加率要高得多,

也更符合人们的需 要。创作人员如果画出让人难以置信的东

西,立即就会露出马脚。因此,大家认为

生命力和活力是非常重要的。

每一天, 都有新的婴儿诞生; 每一 天,儿童都在成长。如何引导而不是误导

他们,是每个动画人的责任。即使儿童不

再象从前那样对动画片中正义的主人公进

行自我指认,我也希望动画片能够教给他

们认识这个美好世界的能力。看到儿童如

此粗鲁和乐于破坏自己,我们就明白了现

状和自己的任务。

动机的丧失这个现状,导致了不可信

任和消极放弃、自我中心主义。如果我们

不注意这些,而只依靠自己的感性进行创

冰雪女王动画片

作,到底能做出什么东西来?愚蠢地以为 但在这些门类里,如果不是自己想做的作 品,即使别人认为它是动画片,我也绝不 认为它是动画片。 总而言之,既不是漫画杂志、儿童文 学,也不是实拍电影,而是自己创造一个 架空的、虚构的世界,在其中嵌入我喜欢 的人物,然后完成一个故事—这就是于 我而言的动画片。 据说某个玩具商的广告费用有百分之 六十是支付给某动画片公司的。这也就是 说,将商品动画化以使儿童们购买。现实 状况是,孩子们的动画世界被大人露骨地 商品化了。 在这种现实中,动画的世界对此睁一 只眼闭一只眼,一边讲述着 “浪迹天涯”、“爱”等等主题,一边暗地里做着勾当。如 果不和这种现实同流合污的话,不管你有 什么样的意愿,不管你的作品中有如何高 尚的精神,你都会举步维艰。我们正是在 这种状况中每天苟延残喘。 但即便如此,我仍然禁不住会去思考 动画片所担负着的文化重任。 的确,在如同洪水一般的动画片作品 潮流中,能够做出一部以良心为出发点的 作品真是太不容易了。这就好象在洪水的 浊流中想要保持清水汩汩流淌一样。 但我坚持认为,如果就这样随波逐流 地将不负责任的作品呈现到世人面前的话, 实在是无聊的。既然选择了做动画片这个 职业,说是人生一搏可能有点夸张,但我 认为就应该做些有价值的事情,并且我正 在不断地求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篇四:[2013迪斯尼最新冒险喜剧动画][冰雪奇缘]

电影简介:

导演: 克里斯·巴克 / 珍妮弗·李

编剧: 珍妮弗·李 / 克里斯·巴克

主演: 克里斯汀·贝尔 / 伊迪娜·门泽尔 / 乔纳森·格罗夫 / 乔什·盖德 / 桑蒂诺·丰塔纳 / 艾伦·图代克 / 塞伦·希德 / 克里斯·威廉姆斯 / 斯蒂芬·安德森 / 伊迪·迈克莱尔 / 罗伯特·派恩 / 莫里斯·拉马奇 类型: 喜剧 / 动画 / 冒险

官方网站: movies.disney.com/frozen/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4-03(中国大陆) / 2013-11-27(美国)

片长: 108分钟

又名: 魔雪奇缘(港) / 冰雪大冒险 / 冰雪皇后 / 白雪皇后 / 冰雪女王 / Frozen

评分: 豆瓣 8.5 / IMDB 8.1

剧情概要: 《Frozen》讲述一个诅咒令王国被冰天雪地永久覆盖,乐观无畏的安娜(由克里斯汀·贝尔配音)和一个大胆的山民克里斯托弗以及陪伴他左右的驯鹿斯文组队出发,遭遇了喜马拉雅山般的极端气候、神秘的生物与无处不在的魔法,不但为了寻到安娜的姐姐——冰雪皇后埃尔莎(由埃蒂纳·曼泽尔配音),更希望能破除冰封魔咒,拯救王国免遭灭顶之灾。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公主安娜的姐姐被冷酷的白雪皇后下了诅咒,让她的王国陷入永远的寒冬。为了解除诅咒,安娜(Anna,克里斯汀·贝尔配音)和喜爱冒险的山民克里斯托弗(Kristoff)以及一只角的驯鹿、倒霉的雪人一起踏上北上的路程,想融化白雪女王冰冷的心,让她解除魔法。虽然本片是改编安徒生的童话,但是迪士尼总能在俗套和惊喜中迎刃有余,片中的音乐和演唱更是百老汇级别的,本人很喜欢。

篇五:冰雪奇缘

《冰雪奇缘》电影分析

冰雪奇缘(英语:Frozen)是2013年一部美国3D电脑动画电影。电影由华特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制作,并由华特迪士尼工作室电影公司发行。这部影片由克里斯·巴克和詹妮弗·李导演,并由克里斯汀·贝尔、伊迪娜·门泽尔、乔纳森·格罗夫等配音。

《冰雪奇缘》的故事基于安徒生童话《白雪皇后》改编而成,影片讲述了在姐姐艾莎继承皇位后,她的魔力失控冰封大地。为了破除艾莎的冰封魔咒,乐观无畏的妹妹安娜挺身而出,和热爱冒险的山民克里斯托夫以及他的驯鹿搭档组队出发,展开了一段魔法层出不穷、旅程峰回路转的故事。

该影片于2014年3月3日(北京时间)获得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奖以及最佳原创歌曲奖。到2014年3月17日为止,冰雪奇缘在美国与加拿大 获得的票房以达396,386,593美元,其他国家亦有共达630,200,000的票房,全球票房达到1,026,586,593美元。冰雪奇缘是史上第2卖座的动画片,2013年第二卖座的电影、第一卖座的动画片,也是史上第一卖座的非续集动画片。 《冰雪奇缘》电影成功的背后,我们可以从内容和电影制作两方面来分析。

一、从内容上看

1、和其他动画公司比,迪士尼动画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的音乐。每当观众想起那些经典的迪士尼动画的时候,音乐往往是他们第一个回忆起的元素。开头短短三分钟的由“Do You Want to Build a Snowman”这首歌干净利索的把Elsa和Anna从小到大的隔阂表现的淋漓精致,节奏和情感把握的十分到位。 Elsa在“Let It Go”这首曲子中用自己魔力建造起冰城堡也非常令人惊艳,这也是一个音乐和画面无缝衔接,各自给对方锦上添花的体现。

2、从故事本身来说,虽然和所有迪士尼影片一样,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但是角度已然不同,不是靠传统迪斯尼电影中的爱情解决问题,而是亲情。本片 开始就从姐妹情入手,从俩人的亲近到隔阂再到敞开心扉的团聚,这种姐妹情一直贯穿到结尾,Elsa为了保护Anna而让自己受尽感情折磨,Anna也是从头到尾对自己的姐姐不离不弃,一直到后面的牺牲自己,一切都显得合情合理,没有传统动画电影中两人互不认识就产生爱情的那种“不合理性”。这种新颖的角度也让这部电影脱离了公主的俗气,有了独特的味道,也是一种敢于革新的勇气。

3、本片还将适度的时代感和女权主义的小情调加入情节和对白中,突破了传统王子吻醒公主的俗套,让这位天真娇美的公主更加丰满,惹人喜爱。片中女主角Anna 目标非常明确,她一直想修复和姐姐的这段感情并且一直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姐姐出事,她自己一个人鼓起勇气只身前往 姐姐要被杀,她奋不顾身去救。从剧本创作的角度来说,Anna是一个高度统一的角色,她的目标很清楚,她也一直为目标付出汗水和代价,因此观众和她很有感情投射。因此受众从小孩到成年人都非常适合观看。

4、《冰雪奇缘》是一部非常具有迪士尼动画风格的电影,结局很容易猜到,但是有趣而富有转折性的情节却能勾起人看下去的欲望,片中Hans王子是反派就非常令人惊讶而又符合情理,让人意想不到。

二、从制作上看

1、从技术上看,《冰雪奇缘》采用电脑合成影像与传统手绘动画制成独特的风格,为了营造出大量的银白雪国场景,制作团队找来专门研究雪花的物理学家现场制雪,也为了片中雪景的真实感,绘制约2,000多种不同形状的雪花。为了制作雪后精雕细琢的冰造城堡,制作团队特意到魁北克考察当地冰宫饭店观察光线碰到冰墙的折射反映所设计而出。光是城堡的一个镜头,就需要50位动画师花费30个小时打造,让人仿佛置身真实的冰雪世界。

2、从人物与美术设计上看,电影中冰天雪地的场景及冰雪女王艾尔莎的人物造型由台湾资深动画设计师林余姿参与制作,并以帮女儿装扮的方式来预览艾尔莎的造型。林余姿表示艾尔莎是造型变化最大的角色,她从压抑、保守到最后释放压力,完全变了一个人。艾尔莎逃离王宫前穿深绿、紫色的王袍并盘发,而之后不仅散开头发,也换成一身银蓝色的长纱裙,从公主变成冰雪女王。此外她的头发也从之前的香槟色变成了近似白雪般的浅金色。此外,本片中运用了许多挪威文化元素,艾尔莎和安娜等数个角色的服装亦融入了挪威传统民俗艺术“乐斯梅林彩绘”的设计风格。

3、从音乐配音上看,《冰雪奇缘》音乐编写与合成是由克里斯汀·安德生-洛佩兹与罗伯特·洛佩兹夫妇共同完成,两位作曲家对于频率配合的掌握得当,让音乐嵌进人声。配音演员的演出也十分出色,Anna的配音演员Kristen Bell将Anna那种有点大大咧咧,又囧又害羞的特质表现的淋漓尽致,完全和角色融于一体。

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