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梦圆南开心系母校活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9:18:23 字数作文
梦圆南开心系母校活动字数作文

篇一:【心系母校】南开大学“梦圆南开,心系母校”社会实践活动策划书

附件1:

南开大学“梦圆南开,心系母校”社会实践活动

策 划 书

注: 请将策划书于12月31日前交至南开大学招生办公室(学生活动中心207)

篇二:“心系母校 回报母校”大学生活咨询活动策划书

“心系母校 回报母校”大学生活咨询活动策划书

一. 活动背景

为增强广昌一中在校学子对于正确学习的重要性,提高他们主动学习和虚心学习的个人意识,促进他们学习兴趣,广昌一中部分毕业学子于xx年寒假携手完成“回报母校”活动。

二. 活动目的

1. 通过教授一些高考亲身经历,解答学生对于高考的一些疑惑问题,讲解自己的学习经验及方法,从本质上解决学弟学妹的学习困难,为他们高考打上坚实的基础。

2. 通过展现大学的一些活动照片,展现自由适意的大学时光,促进学生的对大学的向往,从而给他们学习的动力,激发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欲望。

3. 通过展开一系列活动,同时也为了回报母校对于我们的教育之恩,体现广昌一中的优良教育素养,也展现毕业学子“情系母校,心系母校”的深厚感情。

三. 活动人物、时间及地点

活动人物:广昌一中10、11届部分毕业生

活动时间:xx年1月15日9:00~13:00

活动地点:广昌一中校门口

四. 活动流程

1.前期策划准备工作

a. 与学校领导沟通、协商,并向校方借三张桌子及三张椅子。(由李强、谢文辉负责)

梦圆南开心系母校活动

b. 通知各参与者收集大学照片汇总发到谢文辉那。(由谢文辉负责) c. 提前准备两台相机、四台电脑、横幅、三张海报、胶布及广告帐篷。(这可以分工)

2.活动宣传工作

由于大家时间比较紧,而且活动时间只有一天,宣传工作与活动在同一天。

a.通过海报宣传

b.各参与者联系以前的任课老师及自己在校的弟弟妹妹,让他们在班级宣传这次在向校口的活动。

c.参与者走进班级宣传(由李强总负责,李强负责理补1班演讲,赖君平负责理补2班演讲,高径瑞、谢文辉负责文补班演讲,符杉负责第5层剩下的三个班通知,杨婷婷负责第4层通知,赖耀负责第3层通知,李继强负责第2层通知) 由李梦霞负责4、5层拍照,揭平贵负责2、3层拍照。演讲时间为10~40分钟,通知完了的同学可去帮助演讲。

3.活动具体安排

a.活动前一天由杨婷婷负责贴两张海报(一张贴在高三教

学楼一楼路口处,一张贴在一中宣传栏)

b.活动当天全体参与者于上午9:00准时到一中校门口集合,符杉、赖耀8:45把帐篷送到一中门口。由揭茂林负责派六个男生去搬四张桌子和十把凳子,其他人把帐篷支起来。(由陈炬煌通知没到的人)

c.上午9:55利用课余20分钟走进班级宣传,每人负责一层楼(可约好多带人去,有任务的除外),语言自己组织,目的是让他们知道校门口的活动,揭茂林、陈炬煌、魏斌、魏雪辉负责蹲点。

d.11:00到13:00全体人员必须在场解答学生问题,也可以主动迎上,耐心询问及解答。

需要注意的:从头至尾需安排一人拍照。

五. 活动后期安排

a. 检查桌子及椅子无损坏后归还校方。

b. 同时撤回海报并妥善处理

活动需注意的是:注意安全,避免与学生发生口角,做之前一定要与校方协商,获得批准后才可进行。

c .自此,活动结束。

李强

参加的人有:谢文辉,李强,杨婷婷,李继强,揭茂林,魏斌,符杉,赖耀,高径瑞,汪建,陈炬煌,李梦霞,赖韩菲,赖小娟,赖君平。

篇三:心系母校感想

心系母校感想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母校有一份特殊的爱,我也一样,在我记忆里母校,它是没有别的地方能比较的,它没有大城市学校的繁华,没有大城市的美丽,但我的母校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离开高中已经两年,没有机会去一次母校,这一次有机会去了高中,同样的地方不一样的感觉,让我受益匪浅。

昔日的欢乐已不知所踪,不知不觉,心里觉得空落落的,不仅感叹道:时间过得太快了,快得让我无法准备,想想当初,那些调皮的小孩,是那么的天真、烂漫,不用去想生活的那些琐事,不用担心未来,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让我触摸不及,但是又有一种满足感不知道怎么萌发出来,让我充满莫名的满足感,感慨自己高中三年没有白费,一直都是打了鸡血般的去努力,去奋斗,很漫长又很短暂的岁月,那些走过的食堂到教学楼再到宿舍楼的路途成了回忆的信号,忘不了那些熟悉的片段,虽然已经过去两年了,但是一进到母校还是有种动力,给予我很多动力,还有正能量。

回想起当年的母校,四周绿绿葱葱,那一棵棵小杨树在风中飘荡,而现在它们跟随着时间的脚步已经长成大树。我们就如那些小树般,一直都在成长,一直都在吸允能量,让自己变的更好,变得更优秀。到现在还是放不下那些熟悉片段,虽然大家都渐行渐远,可是留下来的确实我们美丽的青春篇章,我不想用华丽的词语去修饰我们的那些日子,因为我们心里有所体会,有那些回忆已经足够证明我们是努力过,付出过,奋斗过。

学校生活就像一串百味冰糖葫芦,有很多很多的味道,曾经没有体会,现在仔细想想真的是给予我们很多。心酸,当时我们班纪律很不好,班主任为了让班里有正气,有一次惩罚全班跑20圈,当时很多女生都受不了,现在想想那时候的心酸现在真的好美丽。成就感,我想高三的成就感真的是无法替代,密密麻麻的草稿纸,早起晚睡的奋斗,没有午休,一直靠毅力支撑,但是真的很充实,很有成就感,让我们忘了累,忘了苦,忘了累。说到上学,谁都说苦。早晨早早到了学校,经过了9节课的苦干,终于放学了,可面临的不是休闲轻松,而是一堆又一堆的作业。等做完作业,时间就到了2点,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在学校生活中尝到了生活中的滋味:酸的如山楂;甜的如蜂蜜;苦的如黄连;辣的如天椒。这串百味冰糖葫芦你才品尝了其中小小的一部分,其他的就要靠你自己慢慢体会。

母校有太多让我难以割舍的。迟迟地提起笔,脑中像这页无字的纸那么空白,却不知写些什么代表此时复杂的心情。朝夕相处六载,曾面红耳赤辩论过,曾拉着手儿顶着夕阳同走在回家的路上。而如今,我只能噙着泪水与她们默默相视,拿起笔写上一曲心语:“曾共同微笑过,曾经尝过友谊的甘果。那么,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我都会遥远地牵挂着您。其实,分别也是一种美丽。明天,仍是艳阳天!”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情不自禁地唱着:“长亭外,古道旁,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擦干泪水,相视一笑,让这笑容化作叮咛与祝福,伴随我们走过漫漫人生路。

母校,使我拥有了人生的第一笔财富,一笔由知识、品格和信念构成的精神财富。我从心底衷心地对它说:“谢谢您!”小学的生活锻炼了我,我明白,回报母校的最好礼物就是学好知识,将来做祖国的栋梁。上课、读书,这一切是多么的平凡,而当离开母校,离开老师的时候,我忽然觉得,这里的一切,甚至连老师生气时的斥责都变得如此可贵,深可留恋。 感恩母校,对待什么事情都要学会有一颗感恩的心,尤其是对待即将告别的母校,更要学会感恩。母校,是知识的殿堂;母校,是书的海洋;母校,是美丽的百花园。亲爱的母校,你不知道,种在我心中那颗感恩的种子,早已蔚然成荫。怀念早上赶时间,就这么从一楼踱步而上,周而复始。怀念课间倚在栏杆上眺望,看陌生的背影,看同样陌生的一片云。怀念拖堂,怀念做题,怀念表扬,怀念批评。怀念流泪,怀念为谁而流泪,怀念为何而流泪。就让时间将一切悄然缝合,在我们尚未追忆之前。

母校,是一首飞扬的情诗,把我的思念轻轻地诉说。是一课繁茂的大树,节满了日日努

力的硕果。是一本厚厚的日记,记载了欢笑与泪水,离别与聚首。是一张一尘不染的白纸,愿后来者绘出更瑰丽的蓝图。母校,你就是那片天空,让幼小的青鸟也能看到希望。母校,你就是那片大地,让柔弱的花朵也懂得什么叫做坚强。 三年中,我在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从不敢回答老师问题到上课踊跃发言,从儿童成长为优秀少年、优秀班干部,从无知到为实现理想而奋发图强??我的进步都离不开身边的每一个人,因此我要百倍的感谢他们,我感谢灿烂的阳光,给我温暖的怀抱;我感谢前方的明灯,给我指引方向;我感谢金色的秋天,给我丰硕的果实;我感谢同窗共读的同学,给我美好的回忆;我感谢慈祥的老师,给我无穷的知识;我感谢伟大的母校,使我在您博大的怀抱中茁壮的成长。再见了!母校!我忠心的谢谢您!您永远是我心中美好的记忆!千言万语,万语千言,说不完我对母校的留恋,在这离别的时刻,我只能挥挥手,告别我的校园。鸟儿告别母亲,是去拥抱蓝天:落叶告别树枝,是去孕育希望:小帆告别小河,是去挑战海洋。母校啊!我要去接受更大的人生挑战,振翅高飞,实现人生伟大的理想,用您母亲的关怀祝福我吧,同时也祝您的发展越来越好!您的孩子越来越出色!

赛力曼·托胡地

工商1401 1080214124

篇四:心系母校

心系母校

富宁民中 罗明海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成立60年的生日,2010年澳门也迎来了回归11年的生日,如今,我校将迎来建校30周年。

在这温暖的摇篮里,有欢笑,有泪水。我在这摇篮里快乐的生活着,尽情享受着爱的抚慰,吮吸着知识的甘露,茁壮成长着……

美丽的校园!有趣的故事!生动的回忆!都值得我回念。

1998年,在富宁这个美丽的小城有那么一个建筑修起,从此她为推动边疆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是的,她就是我们的母校——我们心中的富宁县民族中学。

回首当初分设建校,当我们踩着泥泞的小道进出学校时、当我们学宿聚挤在同一幢时、当我们还愁凑不够初高中四个班学生时……直至今日,这里已经成了我生命中另一个重要的地方,许多种情感在心中荡漾。2007年9月重返这里的感受:全新的教学区、高耸的综合楼、孕育着腾飞而庄严的校门、宽广的足球场、嫩青的草坪,郁郁葱葱,一切都充满了年轻的活力和生机。一路走来,时间记载着您的不容易。

我校的三十年,是艰苦创业的三十年。校人始终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披斩着前进路上的各种荆棘:从创建于1981年,当因受财力、师资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富宁县第一中学合二为一办学,到后来的经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士的多方努力,直至1998年8月才正式分设独

立建校这一过程中。锻造并凝结了校人团结拼搏的大无畏精神和敢打硬仗的顽强作用。这一作用是我们必须具备的素质。今天回首,眼底如此美丽的校园,千万个师生为之自豪。

我校的三十年,是科学发展的三十年。科学的管理,有目标的发展,在发展学校建设的时候,同时稳抓素质教育,她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对民族未来负责”的办学理念,坚持“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特长出人才”的办学特色,树立“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良好风尚。我们都是从最初的无知走来的,是她给我们创建了学习环境,她收纳了来自十三个乡镇的主要以少数民族为代表的各民族学生。是学校里一个个辛勤着默默付出的老师,他们教会了每一位莘莘学子做人的基本。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同时是他们推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高。作为新分设第一届高中生的我依然清晰地记得:2001年首届高考升学率达62%,居全州第二名,中考各科总平均分居全县第一名;2002年中、高考再创辉煌,中考总平均分居全县第一,高考大专以上(不含电大生)升学率达83.65%,比上一年提高了21.65个百分点,荣居文山州高完中榜首。看着这样一个个的成绩,我们自豪,为我们是民中人自豪;我们骄傲,为民中的进步骄傲。

三十年办学,三十年风雨兼程,一路走来,有汗水,也有鲜花,民中校人用厚重坚实的办学成果,书写了一部充满开拓与拼搏、也充满梦想与成功的历史篇章。这一历史篇章,镌刻着一条鲜明的发展轨迹,这就是走艰苦创业之路,走自主创新之路,走科学发展之路;这

一历史篇章,也映射着创业者的刚毅、改造者的无畏,创新者的睿智,以及全校师生的欢悦。

展望未来,我们亢奋,我们激情,我们必须勇敢拼搏。

母校,今天,我们以您为荣;明天,您以全体师生为骄傲!因为坎坷早已变成光辉,映照在您的细纹里,在那浅浅的细纹里,包含太多的情意,掺杂着您的辛勤和我的敬意,您像一位摆渡的船夫,把我们从知识的这一头指引到另一边,然而却永远甘于奉献!

篇五:母校南开

母校南开(转自水木BBS) 来源: 文武的日志

发信人: omd (我来自上海), 信区: NKU

标 题: 母校南开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Jan 2 09:19:10 2011), 站内

发信人: liudcssx (天命所归), 信区: NKU

标 题: 母校南开

发信站: 天大求实BBS (Wed Dec 29 09:12:55 2010), 本站(bbs.tju.edu.cn)

01、我是看南门的

南开人最常挂在嘴边的话,非"我是爱南开的"这句话莫属。普遍认为这句话是由周总理提出的,据很多外校南开黑和不熟悉南开校史的气馁校友们说,这句话原本有下半句,意思是南开不爱我,并以此作为周总理非南开正宗校友及南开江河日下的佐证。前几年南开BBS上几乎每隔几天就会有一篇打着"我是爱南开的,但南开爱我吗"旗号的声讨文,更让这句话深入南开的心中。我们今天不去讨论这句话的背景,也不去讨论南开是否爱我,我只是借这句话来谈一下今天的话题--南开的门。

"我是爱南开的"这句话最早是在迎水道校区的大门口看到的,10年前我初入南开的第一站便是迎水道校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几个金黄色的大字(更出名的是摆在马蹄湖湖心岛上的),便不知不觉中念出来:我是看南门的。那时还没太多感觉,然而当你来到本部,来到马蹄湖,来到总理像的时候,你就不得不感慨:总理真的是为南开看南门的。

南门是南开的正门,也是最宽阔的门,但却不是最常用的门。由于出去就是车流很大的复康路,加上不如东西门、西南门 便利,久而久之,南门就很少打开,顶多是开启一下旁门用来走行人和自行车。从这点来说,南门颇像古代男子的正妻,东门西门西南门像是妾,而天南大之间的那些门根本就是偷。

然而正妻总归是正妻,作为男人的门面马虎不得,所以南门尽管利用率低,却透露着庄严和气势。04年为迎接南开百年学校大修的时候,也顺便把南门修葺了一番,在左右镂上了南开的校徽,下面的Tianjin也换成了1919。

不过令人气愤的是,在南门的对面却在01年之后耸起了一座酒店泰达会馆,而那两年南开颇为不顺,于是关于南门风水遭破坏的说法大量涌现,其中便出现了两个代表性的人物,一位是艾跃进君,在多次军理课上声言应炸毁泰达会馆,并痛斥校领导无能,让天津市在南开正门盖楼,据说当时很受大家支持,另一个就是陈省身先生,陈先生没有艾跃进那么激进,但他显然对南开对面出现的这家豪华酒店心里不爽,于是便提出有生之年最大的愿望之一便是买下泰达会馆作为南开的对外招待所,这种和平的抗议获得了更多的认可。

其实换做谁都不爽,自己老婆面前站个有钱的男人,要么希望他萎掉,要么希望把他变成一条狗,艾跃进和陈省身看法都不错,但自卑自信就对比出来了。

南门的历史很辉煌,但给大家留下更多印象的确是主楼与总理像,相比较而言,东门也

许更为大家所熟知。

南开的正门原本是朝东的,张伯苓时期的南开选择在一片芦苇低洼地地建造,其门朝东,也是通过一座桥与校内连接。只不过当时的校门并非像现在这般粗鄙,当时的校门颇有牌楼的味道,一如北大那令人熟悉的校门那般古雅,但何时倒掉不得而知,也许文革期间吧。随后的东门则简单大方,方方正正,如今的老图片上依然能清晰得看出当年的模样,而如今这座印记在近10年南开学子脑海中的东门,则是1999年为迎接校庆80周年修建的。我对这个校门一直是不满意的,后来更传说该门修造花400万,于是愈发不喜欢。即便到今天,也是看多了习惯而已。

虽然如此,我却在东门出出进进,那赭褐色的墙砖和上面的线条犹如刻画我南开岁月的标志和年轮,而那门前高耸的国旗旗杆又见证着南开人90年的爱国情怀。还有什么比他们更重要呢?

南开东门的记忆远不止这些。那些和东门发生关系的建筑也逃避不了南开人的注目:高教书店、标准眼镜店、声名显赫的新文化市场、八里台邮局,甚至斜对面的八里台公交站和643路汽车,这一切都是东门的遗产--走出了东门,你就走入了天津。

相比较东门的10年回忆,西门却在我脑海中揉不到一块去。突然想起03年本科毕业时,南开的西部界限也就是附中,再往西都是未开发或未开建的地域,而西门这个词,当时并不存在于我们的口中,只有想起去家乐福,才会穿过那雨天泥浆一片的西部,而西门,还是没有。今天的西门,只能算是一道门卡,那个专门查证和出入出租车的地方。

和西门同样概念的还有西南门,这个南开流量很大的出口与其说是一个校门,不如说是天津市的一个阴谋,换做今天屁大点事就套用"门"的说法,这是典型的"崇明桥门"。原来的南开西南门出口是在学子餐厅旁边,正对着对面的手表厂,然而02年时任天津市市委书记的张立昌同志作出了一个NC的决定:将天津的内河系统连接起来搞运输,类似于南方的大运河。于是南开东门、南门的桥全部重新建造,抬高高度,改建成拱桥以利于船只通过,同时将西南门桥拆掉,改在直通水上的地方建桥。桥建设起来后又经过几次反复,形成现在的模样,但天津市的目的显然不是建桥那么简单,它的终极目的是打通一条交通线,从崇明桥开始,穿过南开西南村菜市场、停车场、伯苓楼左侧、附中操场到达未来的天南大"分界路"(将南开、天大彻底分割开的一条马路,用于连同白堤路和卫津路)。这个阴谋被曝光后,引起了南开师生的强烈不满和抗议,南开BBS上骂声如潮,当时的侯自新校长在舆论的支持下最终没有同意天津市的计划,让他多少还保存了一点尊严。虽然后来饶子和上台后天津市故伎重演,但依然没有成功。不过今后如何,不好说。

天南大之间的门,我看就没必要花笔墨去描写了。我行文的原则就是尽可能的不牵涉到隔壁,我回忆的是南开,在这点上,没有额外的交集。

02、永远的大中路

我曾经问过好多南开人,你觉得南开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他们立刻给我提

供了以下的答案:新开湖、马蹄湖、主楼、总理像、老图……但很多人在回答完以后立刻补充道:还有大中路。是的,还有大中路,这个南开人心中永远的大中路。

03年的春天,学校领导在迎水道校区礼堂召开大会,侯自新在大会上介绍南开即将开工的几座建筑,提到了有人希望拓宽大中路的想法。"不光广大南开人不答应,我也不答应。"侯自新这么回答。"当年我的脚踏进南开的时候,就是走在大中路上的。"是的,这就是大中路在南开人心目中的地位。

大中路的名称来源有几种说法,如大众至正等,但"象形说"无疑是最可信的。当时的马蹄湖并非像如今这样形单影只,对面还有一片相似形状的湖水作为孪生的伙伴,像个哑铃,而道路恰巧穿越二者中间,水路相交,酷似"中"字,故而得名。

大中路的历史和南开一样悠长。南开初创时,校园十分狭长,从东门往里陆续经过马蹄湖、木斋图书馆、教学楼和办公区,而贯穿其间的就是大中路,只不过当时路两旁种的是柳树而不是今天的白杨。原因在于当时南开校园的主体是水域,更适合种柳。1934年春,柳亚子由沪抵津前来看望时任南开大学英文系主任的儿子柳无忌,看到南开校园美景赋诗一首:汽车飞驶抵南开,水影林光互抱环。此是桃源仙境界,已同浊世隔尘埃。足可见当时大中路风景的优美。

然而好景不长,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南开惨遭日军轰炸,包括木斋图书馆、教学楼在内的南开建筑都被炸毁,大中路也不复平整,直到1947年复校。离别他乡十年的张伯苓校长深深感觉到南开精神需要继承,加之水域缩小,种气质柔弱的柳已不合时宜,坚毅的白杨树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不得不佩服张校长,正是他的这个决定,才让南开人有了这个特别的心灵寄托。

白杨树生命力顽强,生长旺盛,不到10年大中路上就已绿树成荫,1959年毛主席视察南开的照片上,大中路旁的白杨树茁壮正如当时的南开,南开学生据此而创作的歌曲《我们是南开的树》中便深情歌颂了大中路和白杨树,歌词开头的两行写道:"我们是南开的树,亭亭站立在南开的大中路。我们的灵魂和力量,深深扎在土地的内心最深";结尾的两行是:"我们是南开的树,亭亭站立在南开的大中路。总有一天,我们会成为擎天之柱。"

一晃四十年过去了,当年的白杨树早已长为擎天大树,而南开也变得更加成熟。他们互相见证着对方的成长,更见证着大中路的变化。其实大中路给南开人带来强烈感受的并不是历史的沧桑感,而是走在白杨树下的那种释然,那种安心。

在春天的大中路上走着,看着嫩芽变成油绿的叶子,看着路旁的草地逐渐泛绿,感受到春的希望,即便随风轻舞的杨絮塞住鼻子甚至笼罩皮肤,也只会想着尽可能多呼吸几口南开春的气息,它让人看到希望。我依稀记得那一年在漫天飘舞的杨絮中,我碰到的她。大中路下走着的人,都在享受它带来的恬静和柔软。

在夏天的大中路上走着,感觉到更是的是阵阵微风,硕大而墨绿的叶子连接在一起,将整条大中路遮蔽,夏日的骄阳本来是带给人躁动和热火,但在大中路上行走,除了那大声的鸣蝉和不经意透下的光线,并不会影响人沉静的心情。相比校园其他地方的匆忙行色,大中路上的脚步是迟缓的,这是一种让人心灵清澈、安定的情愫在挥发。

在秋天的大中路上走着,感觉到的是树影婆娑和飒飒凉风,偶尔飘落的树叶并不会让人感觉到惊慌,而夕阳西下也不会让人心神不宁,大中路的秋不是天凉的那个秋,而是一个适合晚风漫步的秋,是一个适合站在大中路旁新开湖边吟赏烟霞的秋。

在冬天的大中路上走着,也许是踏着霜的,也许是踏着雪的,仅有的几片枯死的杨树叶也悬在空中等待着寒风的侵袭,然而大家的脚步也那么沉稳,正如这些白杨树曾经过了岁月风霜的洗礼,曾见证了历史的沉淀。南开人之所以如此喜欢大中路,或许就是喜爱它能给人带来的那种安宁和清静吧。

突然发现我不知不觉中写起了散文--也许大中路那两排白杨树已经让我曾经有的火热激情和行文冲动安静下来。

大中路的印象让人如此深刻,除了两排笔直的白杨树外,还在于它已经成为穿起南开景色的项链,北村、马蹄湖、新开湖、学活中心、、芝琴楼、东艺大楼、主楼、校钟,曾经的宿舍和现今的二主楼,以及那些深入到各个建筑间的小道。走在大中路上,你能感受到南开的一切,这里是南开的精华,也是南开性格的体现。

对于这条最常经过的路,我也有着深深的感情。毕业那段时间每天聚会喝酒,大家三三俩俩,穿着凉拖,醉后游走在大中路上,大声和同学齐声高唱"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这样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但大中路上的回忆是不会忘记的。

前一段时间上南开新闻网,看到一篇新闻介绍南开"心翼乐队"搞毕业专场,其中一首歌叫作《早安南开》,我觉得用它做结尾也不错。

早安南开每棵树

早安南开每条路

树叶沙沙声萦绕在耳畔

继续向前 新的一天

早安南开马蹄湖

早安南开大中路

美丽的电影 最后的一幕

早安南开 我不孤独

六点的理图笼着薄雾

沉睡的小草挂着朝露

朴实的脸庞迎着朝阳

早安南开 你不孤独

早安南开每棵树

早安南开每条路

每分每秒都无法停住

早安南开 我的路

03、从龙须沟到卫津河

南开就像迎来送往的一个邮局,而我们则像一封信。99年的时候我被寄往迎水道校区,邮编300191,06年的时候我被寄出,寄出的地址是卫津路94号,邮编300071。

迎水道校区多少号我已记不清晰,只记得迎水东里这个脑中的地名,而卫津路94号,却成为我心中不灭的圣地--Weijinlu,卫津路,我需要个马甲,Weijinlu94。对了,都别和我抢。

卫津路的名字来自一条河。很多人立刻驳斥我--说是一条河,其实只是一条沟。用江主席的话说,你们啊,too young,有时候还很naive很simple。其实在以前,卫津河是条挺大的河。众所周知,天津素来有"九河下梢天津卫"的说法,而卫津河则是和其中某条主干河流相连的,也算是水流充足。当年南开东门老照片其实就能看出端倪来:挺长的桥,如果只是为了跨一条小水沟,未变大题小做了。

熟悉天津历史的人都知道,今天的南京路在70年代以前,其实是条河,后来为了修建马路和人防地铁工程被填埋,这直接造成了与之相连的卫津河水量大减,逐渐从一条还算宽阔的河演变成了沟渠。更要命的是,由于城市建设的不断进行,卫津河慢慢丧失了自净循环能力,其南端纪庄子还兴建了污水处理厂,卫津路变成了城市排污的河道。这样的情况到了90年代中后期愈发严重,卫津河已完全变成了一条臭水沟,当时住在北村的历史学院教授南炳文老师说的话很黑色幽默:“你知道师生们那时怎么称呼卫津河吗?——滚滚黑波多?恼?河。”套用老舍的龙须沟来命名我看不为过。其实臭水沟如今到处都有,我们也没有那么义愤填膺,但这条臭水沟却围绕着我的南开大学,是可忍孰不可忍。

关于要求改造卫津河的呼声此起彼伏,据说学校也多次向天津市政府提出建设,但当时天津市政府以资金不充裕多次拖延,后又以危房改造优先再次延误,臭水沟一直危害着南开的形象。记得2000年一同学从外地来津看我,路过卫津河的时候闻到一阵恶臭,说了一句让我有些尴尬的话:南开的名声不如以前,是不是被这条河搞臭了?

这个尴尬直到2001年才画上一个句话,那一年卫津河正式开始改造。话说改造的时候,天津市政府是做足了宣传的功夫,每天报纸上都有改造的相关信息,《每日新报》、《天津日报》、《今晚报》等更是跟踪报道,据说卫津河改造工程被定为市政府20件惠民工程之一来抓。当时张立昌同志更是放眼要打造市内水上交通网,卫津河作为一条重要河流来改造,沿途还要设几个码头以便未来行船,而南开东、南两个方向的桥则被相应进行改造。在当时的我来看,虽然这个愿望不可能实现,但让南开周围环境美化,我还是乐见其成的。

当时学校对卫津河改造也很上心,还专门组织学生去东门帮忙,我就曾经光荣的被抽到去东门铲石子,挥汗如雨的场面至今来历历在目。经过数月的紧张施工,卫津河改造终于完成,看起来确实是相当不错,大家也普遍很满意,尤其是河两岸还种了不少花草,顿时感觉环境优雅不少。

想起了曾经的"龙须沟",忍不住要歌颂党的政策好。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