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轻轻松松学数学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9:18:44 作文素材
轻轻松松学数学答案作文素材

篇一:轻轻松松学数学

轻轻松松学数学

我这次参加学习的最大的感受是:“老师轻轻松松上课,学生高高兴兴的学习”!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任教这门学科已经有些年头了,但我一直在寻找数学的突破口,可一直让我苦恼的是怎样让我们的孩子喜欢上数学,提高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特别是让孩子们轻轻松松学好数学!

这次学习让我找到了方向:数学就是要交给孩子分析问题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单纯是简单的学习计算。这次南昌附小和南师附小的两位老师的课都非常精彩,他们的课堂的精彩我觉得不在于学生的聪明,更不在于教师怎样的魅力,最大的魅力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很好的设计了对他们感兴趣,并且很有用的知识。比如王老师在设计该用平均数,还是中位数和众数时设计了以下两道题:a是比赛求选手的分数;b是鞋店老板进货; 设计的题目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孩子才有兴趣去解答,才能提高教学效果。静下心来想想,我们平时是被那些学困生蒙住了,被那些所谓的教学任务束缚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把数学最基本的应该交给孩子的东西都给简化了。而现在的课堂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不是像我一样一喟的老师来说,而现代的教学,教师最大的作用是起引导的作用,”而在我平时的教学中,我就是这样的流程: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练。听了这两位老师的讲课。我觉得我要改变我的教育方式了。这次的外出也是我最大的收获,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向这方面改进。

下午是学习新课标,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知要教好这门课,就必须对这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完全了解。在现在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新课标有了巨大的变化,那现在的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到底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呢?通过这次学习数学新课标,再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我有了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生活数学,切实提高数学素养。在应试教育面前,我们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视“学困生”的现象,这即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严重影响着整体数学素养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重心下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涨船高”,学生智力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的,我们要分层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获得成功。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产实践,所以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

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学生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常生活中。这样,一方面学生会主动联系身边的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

三、学习模式的多元化。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注意做到:既重视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既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又突出创新精神的鼓励。学生要好质疑问难,喜欢探究问题,好问“为什么”,能言善辩,不管对、错,都要真实地吐出心里话,产生的心理,形成运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前瞻性和独创性。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既重视德、智、体、美诸育的整合,又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数学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施,而教材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还要我们教者细心揣摩发现与数学背景相关的素材,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日渐完善,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的实施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只要我们勇于实践,不断探究,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不断发生的问题,真正做到“用科学深思的目光、追求真理的激情去感染学生” ,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让我们的孩子轻轻松松学好数学!

篇二:轻轻松松学数学

轻轻松松学数学

数学是以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著称的一门学科。但幼儿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还处于萌芽时期,因此,幼儿对数学很难产生兴趣,感到学习数学枯燥无味。然而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发幼儿的智力,要求必须促进幼儿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由于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幼儿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如何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成为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使用操作性强的学具

数学的抽象是依靠作用于物体的一系列动作的协调。因此,对于成长中的正在积累经验,但很少能举一反三的幼儿来说,要考虑从“直接操作性”着手,多教给幼儿的有关数学知识应尽可能地转化为可以直接操作的活动。也就是说,要辅以实物(学具)并让幼儿亲自操作,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体验到某一概念的内涵或运算规律。在幼儿具有一定感受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要求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这样。每一个幼儿都可以再亲自操作中领会教学内容。由此可见,通过各种学具的操作练习,可以使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简单、直观,幼儿容易产生兴趣,便于接受,进而可以充分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受幼儿感受外界事物能力的影响,在学具的选择上,不易过于复杂,应该是简单的、操作性强的。同时,应是幼儿熟悉的,尽量避免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经常见到的东西,因为表面上过于新鲜的学具会过多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忽略老师要求的内容。比如雪糕棒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具,可以供幼儿做最简单的分类练习,进而向幼儿渗透集合知识,进行分解组合的操作练习;把长短不齐的雪糕棒放在一起让幼儿进行比较、排序方面的操作等等。在这些如同摆弄玩具的操作活动中,幼儿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并开始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步入了数学世界。可见在教学中合适学具的利用可以有效灌输幼儿知识,开发幼儿智力。

二、 利用活动区进行数学知识的训练

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佳方法应该是组织和创设一个让幼儿能在其中尽其所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合格环境。活动区是幼儿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效的形式,因为利用活动区,可以真正做到为每个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条件和表现的机会,并能及时了解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调整活动计划和内容,进而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弥补集体教育中难以解决的“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在满足不同层次的幼儿认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发展需要的同时,引导他们在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和交往过程中获取经验,使他们在各自的水平上获得更大的发展。

三、 随时地向幼儿渗透数学知识

表面上看来,各项教学活动和数学不着边际,但实际上却包含许多数学知识,只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注意有意识地提示幼儿,就可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许多数学知识。在语言活动中,一个故事片讲完了,可以问问幼儿故事里有几个人物;在音乐活动中,一条节奏打完了,可以让幼儿拍几下手;在美术活动中,可以有意识地让幼儿在画面上画出一定数目的内容;在体育活动中,通过练习变队形,可使幼儿对单数、双数有更深的理解……总之,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不但可使幼儿多学许多数学知识,而且还可以使幼儿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幼儿的器官与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还处于不随意阶段,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弱,坚持性差,不能长时间专注所学的对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地引导幼儿学习数学,能使幼儿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自然轻松地获得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幼儿生活在充满数学内容的社会环境中,数学启蒙教育的契机俯拾皆是。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每件物品都以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我们应该将数学教育渗透在幼儿每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幼儿轻轻松松地学数学。

篇三:轻轻松松学数学 学

轻轻松松学数学 学“超常”数学

学数学,我们要学趣味数学,要轻轻松松学数学;我们要学聪明的数学,学超出常规的数学。超出常规的数学就是人们所说的奥数,小学生学奥数是谈“奥”色变,完全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勇气和信心,奥数太难了。其实奥林匹克数学体现的是一种精神,敢于挑战难题,挑战数学的勇气,奥林匹克赛场上的拼搏精神用到我们的数学学习中,这才是我们要学的奥数。奥林匹克数学中的每个问题都有一种非常简便的方法,小学生非常容易理解、接受的方法,一种与常规数学完全不一样的方法,学奥数,学的就是方法,没有方法的奥数肯定会觉得难,过早的将初中甚至高中的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强加给小学生,他们一定会学得更加困难,久而久之,就对数学一点兴趣都没有了,还谈学什么奥数。

轻轻松松学数学,靠的是兴趣,兴趣的培养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一个复杂的问题能用一种简便、巧妙的方法去解决,学生就会觉得有成就感,从中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时间长了,他们会慢慢喜欢数学,慢慢地学会去寻找一种捷径去解决问题,学会去挑战数学。学“超常”数学,就是一种非常规的数学思维和方法的训练,也可以说成是规律性数学。学会探求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去解决问题是我们学好“超常”数学的唯一。

小学生学奥数有很多误区。例如:“数学公式化”,学生学到的是没有思维的数学,不是真正的奥林匹克数学,这样只能把他们训练成机械、呆板的答题人;“奥数方程化”,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

只能列出一个小学生无法求解的方程,小学生去解初中的方程,不难才怪呢?“学习难度化”,学习奥数,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要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思维的发展有一个过程,跳跃性太大,学生接受会有困难,对于那些偏题、怪题、难题要尽量地避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思维水平去设置,奥林匹克数学提倡的是一种精神,学到的是一种超出常规的思维和方法,不能用“难”字去度量奥林匹克数学。

思维是数学的灵魂。我们要学有思维的数学,有方法的数学,学会用非常规的思维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培养兴趣,学会思考,掌握方法,运用规律,挑战数学,这才是我们的奥林匹克数学。愿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里学习数学,学“超常”数学,做奥林匹克数学的挑战者、胜利者!

篇四:轻轻松松学好九年级数学应用题

轻轻松松学好九年级数学应用题 数学应用题在中考和日常学习测试中都占有很高的比例,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从现有情况来看,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还是不太乐观的。其实,教师只要用心,注意总结和反思,针对学生个体情况加以研究并开展针对性的辅导 ,学好应用题也真不是难事,解决问题只需“有法可依”。

一、抓住常用的数量关系

在列方程解九年级数学应用题时有一些数量关系是必须明确的,这些关系不外乎是图形面积的表示、行程问题中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关系、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增长率问题中原有量与增长后的量之间及增长率和增长次数之间的关系,营销问题中进价、售价、利润之间的关系,互赠卡片和相互握手中所需卡片张数、握手次数与人数之间的关系等等。

在初始学习时,可以借助图示分析解题思路或者通过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寻找解题线索。这些数量关系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对今后解题会有很大的帮助:解题时可以做到“以一当十”,由解一道题变成解一类题。

二、过好文字关,完成信息转换

数学应用题往往有较多的文字表述,令学生无所适从。其实,文字就是信息。我们要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文字,理解题意,紧紧抓住题中的关键词、句和重要数据,把文字语言翻译成数学语言。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多进行数学阅读的指导,经常性让学生本人大声读题,手脑结合,一边读,一边记,同时画出相应解析示意图,避免信息遗漏。当然读题不能浮躁,为读题而读题,要沉下心来“有所思”,吃透题目的内涵。这样,把实际问题数学化,把文字语言转化成纯数学语言,便于进一步理清其中的数量关系,这是学好应用题的最关键一个环节。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反复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从大段文字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去掉无关的信息,增强对关键词的理解和掌握,及时扫除学习应用题的障碍。

三、经常性反思和总结

学习应用题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应用题的教学也贯穿了整个初中数学教学的始终。每天或每周学习一类问题,几周进行一次小的综合,把握循序渐进的

原则。因为既然学习一个问题,就要把这个问题彻底弄个明明白白,不留任何死角和知识盲点,坚决杜绝一知半解。

教师在设计题目时要有梯度,题目小巧而富于变化。上课时注意锻炼让学生当裁判,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认识题目本身的深层次内涵,哪怕这个过程可能是艰辛亦或是漫长。教师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调整教学进度,小部分学困生则需要加强课外辅导。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意志,又使他们真正跟得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而不过早地掉队。

四、注意类比和转化

九年级是初中生学习的最后阶段,数学应用题的学习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应用题的学习并没有比七、八年级有多大的跳跃,而只是在一些细节要求上作了一点小的变动,要求稍微再提高一点。即使是中考试题中出现时,也不过是赋予了一个新的问题情境,求解时往往会有很多现行模式可以参照或套用。

我们课堂上常见的问题也不过十来种,一般不会出现刻意放大难度的偏题或怪题。如果真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问题,那么教师自己也是有可能被难住的。想想看,平时课堂教学、测试以至各地中考试题中出现的应用题都能在课堂教学中找到其原型的影子,而绝不是另起炉灶让人一头雾水。

教师还要注意寻找新问题与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哪儿需要采用原来的思路,哪儿又需要作新的或变式思维拓展,教师对此应有清晰的把握。“让思维跳一跳,就能摘到树上的桃子”,慢慢地把新问题转化为自己所熟知的问题。

五、学会对应用题的检验

应用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可以把所求的答案放回到原来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尝试。如果不符合原有的情境,则需要把与实际意义不相符的解及时清除,重新探求新解。

教师平时就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不仅能深化对应用数学的认识,而且通过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总结、评价与反思,逐步积累解题的经验和方法。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是检验数学应用能力的一项标准。

六、积极尝试多角度思考

好多应用题的解法灵活多样,一题多解对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好处多多。比如有些问题中光表示一个图形的面积就要好几种思路,其中有的可能很繁琐而有的却直截了当;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既可以直接设未知数又可以间接设未知数甚至可以用算术法来解------

另外,有些说理决策型问题的答案开放,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来限制,只要能结合所学所识,紧扣问题实际,言之有理即可。只要教师鼓励学生敢于组织科学的数学语言并加以简单的逻辑分析,一个个有个性而不违题意的解答就会逐渐生成。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想方设法改进课堂教学。通过对一些代表性问题的规范解答,从中学习和领悟解决应用题的一般策略和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我们的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和应用既“得心”又“应手”。

篇五:开开心心讲故事 轻轻松松学数学

开开心心讲故事 轻轻松松学数学

——《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教学案例

一、教学内容:八年级上册第七章一次函数图象的复习

二、背景分析

《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这节着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能对所给图象信息进行识别,培养学生的形象能力.教材的重点放在将图形与文字语言建立对应关系,从而直接从图象上获取相应的解答.教材中重视这一环节,可提示学生从数、形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为下一章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定位也不应完全相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主要要求他们会将图象信息与文字信息进行互化;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从多角度对问题进行寻求多种解法.但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要故意引导学生使用代数方法解题,应避免习惯性的代数化倾向.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情境创设”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当前课堂教学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情境教学已经成为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一座桥梁,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这一切好象只是局限于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只要一到复习阶段,我们的数学课又几乎成了习题分析课,学生学得无味,教师教得辛苦??

为了让广大学生在数学复习课中也能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我们数学组在学校教研活动中,以《数学复习课中有效情景的教学设计》为主题作了多次探讨研究。根据安排,我上的内容是《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它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基础上而进行的复习课,旨在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识图、用图,正确获取函数图象信息并构建模型。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我在进行情景创设时以趣味性、开放性为原则,用一个众所周知且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作为情景,把数学知识合理地融入到教学情景中,让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参与学习,从而引起了师生在情感上的共鸣。

三、教学过程描述

师:寓言故事常常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讲一讲“龟兔赛跑”这个故事?(同学们高举的手和期待的眼神,无不说

明“龟兔赛跑”已经迅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生:一天,兔子向动物们夸耀道:“没有人比我跑得快。”乌龟听了不服气地说:“我要和你比赛。”兔子冷笑道:“你跟我比?真是笑话!”口令一发,兔子就象箭一样冲了出去。几分钟后,兔子扭头一看,乌龟早被抛到后头去了。它心想:“好热呀,我还是先在树下乘会儿凉吧。”兔子很快就睡着了,等它醒来跑到终点时,才发现乌龟早站在领奖台上等它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骄傲会让人失败。(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该生好不高兴!)

师:(展示图一)这是描述“龟兔赛跑”故事的函数图象,从图上你能获取哪些具体信息?(把教学内容与故事有机结合,而熟悉的故事情节降低了对图一理解的难度。)

起点5203035路程(米)终点乌龟兔子终点路程(米)兔子乌龟起点

时间(分)时间(分)

图一图二

生:走上讲台指着图一进行分析,其他同学补充。(加深对图一的理解,为后面的识图、画图打下了基础。)

师:比赛结束后,兔子很伤心,也很后悔。暗自埋怨道:“都怪我自己太骄傲了,如果再比一次,我一定不会输给乌龟。”(展示图二)请结合函数图像,大家来编龟兔第二次赛跑的故事。

生:不久兔子就向乌龟单挑,要求进行第二次比赛。乌龟心想:“如果这次兔子全力以赴,我可输定了。”于是,乌龟要求重新制定比赛规则。口令发出后,兔子让乌龟先跑??

生:不对不对,是兔子让乌龟站在起跑线前出发。(迫不及待地)

(同学们对图二反映的是“谁先出发若干分钟?”还是“谁在起点前若干米处出发?”争执不下。通过互相讨论、辩论、澄清,他们终于解决了“时间差”、“路程差”这一难点。)

生:有了上次的经验,兔子一刻也不敢在路上耽搁,乌龟也是拼尽全力慢慢地向终点靠近,最后,兔子赢了这场比赛。兔子终于赢了,它高兴得跳了起来!

师:兔子一高兴,就对乌龟说:“我们再比一次好吗?”乌龟想了想说:“好啊,这次我们在同一个地方起跑,我先跑20分钟后你再跑。”按照约定,它们如期进行了第三次比赛。在跑的过程中,它们各自跑的速度都保持不变,最后两人同时跑到了终点。(不知不觉中,教师也参与到了讲故事的情景中,此时此刻,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我描述的这个故事情节绘制出函数图象吗?(绘制相应的函数图像具有探索性,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有了上例作基础,同学们完成得很顺利。)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接下来我要请大家

结合函数图像(展示图三),编一个新版的“龟兔(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轻轻松松学数学答案)

赛跑”故事。(这一情景使学生的想像力得到了充

分发挥,并为今后类似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

生:或独立思考,或与同学交流讨论,或举手起点时间(分)终点乌龟路程(米)图三

请教老师,每位同学都参与其中。最后,同学们在充分理解函数图象的基础上,纷纷开始编故事活动。(趣味性、开放性情景,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生:乌龟希望自己能凭实力赢了兔子,在心里琢磨着:“只有拿出我的看家本领才行啦!对了,兔子还最怕水呢,真是一举两得。”经过协商,他们把比赛线路改成一半是陆地,一半是小河。在陆地兔子跑得很快,把乌龟远远的落在后面,但是到了小河边,,兔子没办法,只好跑回起点取游泳衣。而乌龟这个时间正在努力的往前爬,到了小河边,乌龟跳到河里向对岸游去,结果它们同时到达终点。

生:乌龟和兔子同时起跑,跑了一段时间,兔子发现自己忘了带号码布,只好再次跑回起点,结果它们同时到达终点。

??

师: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一定还能编出好多精彩的“龟兔赛跑”故事,请感兴趣的同学在课后继续编写、交流。(同学们意犹未尽,使把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的自主学习成为了必要。)

师:下面,请大家说一说在这节课中得到了什么的收获。(通过这个环节,给学生自我剖析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归纳能力。)

生:我学会了从函数图象获取信息。

生:我学会了根据信息画出函数图象,图象很直观。

生:我学会了编故事。

生:我从故事中知道,比赛也要讲究策略,乌龟把比赛路线改成一半陆地、一半小河后,发挥了它的优势。

生:数学课也可以听故事,很有趣。(从课堂教学的内容到听故事的感想,同学们畅所欲言。)

四、课后分析

乔纳森在《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一书中讲到:“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生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基于此,本节课选择了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龟兔赛跑”,对于它的故事情节,同学们几乎熟悉得能倒背如流了。熟悉的故事背景,使得同学们轻而易举地理解了图一的实际意义,培养了他们从函数图象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是顺利完成“结合函数图象讲故事、根据故事画函数图象”的前提。枯燥、抽象的函数知识因故事而变得生动有趣,零散、杂乱的复习内容因故事而显得紧凑有序。故事成了这节课的主旋律,同学们在听故事、编故事、讲故事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开展了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状态。课堂中,教师创设的开放性问题使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而趣味性情景下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同时,由于习题的开放性,答案的不唯一,方法的多样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一份成功的乐趣,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听课老师的观察记录及反馈可以看出:有效情景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引导思路,掌握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作业完成情况更是表明: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本节课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五、反思

值得肯定的是:以富有教育意义的“龟兔赛跑”故事引入,饶有趣味,引人入胜。而“新编龟兔赛跑”故事,则为同学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讲故事活动中,同学们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和充分

发挥,这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获取了数学知识,从而减轻了学习负担,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整堂课中,同学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畅所欲言,体验到的是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另外,本课以“情境串”的教学模式组织复习内容,用情境串将复习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提升,使枯燥、杂乱的复习内容变得有趣有序,克服了以往复习课以题讲题、单调乏味的弊端。从课堂观察反馈可知,情境串的创设较之单个的情境创设来讲,更容易激发学生长时间的学习兴趣。

值得探讨的是:在数学课堂中设置“有效情景”的教学,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望。所以,情景创设只是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它要服从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目标,服务于教学重点,我们创设的情景既要有“数学味”,又要有“应用味”。本节课中,教师追求的是课堂内容的趣味性和连贯性,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的渗透有待加强。另外,热闹的氛围使得有些同学本末倒置,他们专注于讲故事、听故事活动而忽略了对函数知识的深入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时时注意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数学知识。

作文素材